1、解酒。 芦笋中的提纯物质可以提高酒精分解代谢速度,帮助醉酒者更快解酒。如果没有芦笋提取液,饮酒之前或之后吃芦笋也可缓解醉酒和防止宿醉。研究人员指出,即使经过高温烹调,芦笋中的解酒物质也能够保持稳定。 饮酒前吃芦笋,仿佛提前服用了解酒药,而饮酒次日吃芦笋则有助于缓解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抗肿瘤。 研究表明:芦笋富含微量元素硒、组织蛋白、叶酸、核酸、芦笋糖苷及天门冬氨酸,这些成分能够对体内肿瘤形成生化障碍,防止正常细胞发生恶变,并且能够杀灭肿瘤。国际癌症病友协会研究认为,芦笋可以使细胞生长正常化,具有防止癌细胞扩散的功能。 辅助治疗肿瘤疾患时应保证每天食用才能有效。 3、保护血管又降脂。 实验证明,用高脂饲料饲喂昆明小鼠造成高脂血症,同时加喂定量的市售芦笋罐头制品,观察芦笋对动物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结果表明芦笋可以抑制血脂及肝脂的上升、并对高脂血症动物有一定治疗作用。 芦笋具有低糖、低脂肪、高纤维素的特点。还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蛋白质含量虽不高,但氨基酸组成比例适当。所以经常食用芦笋也可以预防高脂血症和心脑血管疾病。
芦笋一直被民间奉为抗癌神器,那么芦笋是否真的可以抗癌呢?芦笋抗癌的吃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下吧!
芦笋具有抗癌的功效.
芦笋嫩茎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等,另外芦笋中含有特有的天门冬酰胺,及物质,对心血管病、水肿、膀胱炎、白血病均有疗效,也有抗癌的效果,因此长期食用芦笋有益脾胃,对人体许多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一减:减肥;二抗:抗肿瘤,抗衰老;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一壮:壮阳这些药用效果均得到医学验证,经国家卫生部批准,已经有几种以芦笋为原料的药品用于临床,均为处方药.芦笋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能用于制药的蔬菜种类.
经常食用对心脏病、高血压、心率过速、疲劳症、水肿、膀胱炎、排尿困难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同时芦笋对心血管病、血管硬化、肾炎、胆结石、肝功能障碍和肥胖均有益.
同时芦笋所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质量优于普通蔬菜.营养学家和素食界人士均认为它是健康食品和全面的抗癌食品.用芦笋治淋巴腺癌、膀胱癌、肺癌、肾结石和皮肤癌有极好的疗效.对其它癌症、白血症等,也有很好效果.国际癌症病友协会研究认为,芦笋可以使细胞生长正常化,具有防止癌细胞扩散的功能.
凉拌芦笋
凉拌芦笋前一定要先焯一下.具体做法是:把芦笋切段,锅中放少量盐,倒入芦笋段焯熟.青椒和洋葱分别切成末,放入芦笋,调入糖、醋、盐、胡椒粉和橄榄油即成.
芦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A以及叶酸、硒、铁、锰、锌等微量元素.芦笋具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
清炒什锦菜
用芦笋搭配木耳、山药、百合、虾仁或鸡肉一起炒的什锦菜漂亮美味.先将芦笋焯好切丁,将虾仁或鸡肉滑熟后,放入芦笋丁和其他配料翻炒即成.
芦笋含硒量高于一般蔬菜,与含硒丰富的蘑菇接近, 甚至可与海鱼、海虾等的含硒量媲美.
双蛋芦笋汤
蒜末爆香,下芦笋翻炒;倒入鸡汤,下皮蛋丁和咸蛋丁,烧开后即成.
从白笋、绿笋中氨基酸和锌、铜、铁、锰、硒元素的分析结果看出, 除白笋含天冬氨酸高于绿笋外,其他无论氨基酸还是上述微量元素含量,绿笋均高于白笋.
1、痛风、糖尿病、尿酸代谢异常和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因为芦笋中的嘌呤含量相对较高,会加重尿酸的代谢障碍.
2、对芦笋过敏的人不宜食用.芦笋也有可能成为过敏原的,如果是对芦笋过敏的话,食用芦笋就可能造成皮肤红肿、经常性腹泻、消化不良、头痛、咽喉疼痛、哮喘等过敏症状了,所以此类人群也要避免食用芦笋.
3、选择新鲜优质的芦笋.新鲜的食材做出的菜肴风味好,营养价值高,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吃.购买新鲜的芦笋时应以全株形状正直、笋尖花苞(鳞片)紧密、不开芒,未长腋芽,没有水伤腐臭味,表皮鲜亮不萎缩,细嫩粗大者为佳.另外芦笋虽好,但不宜存放1周以上才吃,而且应低温避光保存.
芦笋富含维生素C可以增强免疫,更含有丰富的抗癌元素之王—硒,阻止癌细胞分裂与生长,抑制致癌物的活力并加速解毒,甚至使癌细胞发生逆转,刺激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抗体的形成,提高对癌的抵抗力;加之所含叶酸、核酸的强化作用,能有效地控制癌细胞的生长。
增食欲、助消化。芦笋有鲜美芳香的风味,膳食纤维柔软可口,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在西方,芦笋被誉为“十大名菜之一”,是一种高档而名贵的蔬菜、现代营养学分析,芦笋蛋白质组成具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含量比例恰当,无机盐元素中有较多的硒、钼、镁、锰等微量元素,还含有大量以天门冬酰胺为主体的非蛋白质含氮物质和天门冬氮酸。
对心脑血管作用佳。芦笋具有暖胃、宽肠、润肺、止咳、利尿诸功能,对高血压、血管硬化、心脏病、糖尿病、膀胱炎、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在我国医学史上早有芦笋治疾患的记载。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言芦笋能“瘿结热气、利小便”;根称为小百部,能润肺镇咳、祛痰、杀虫等。早在两千年前《神农本草经》上已将芦笋列为“上品之上”,称久服轻身益气延年。
抗癌。据现代医学研究,芦笋中含有的天门冬酰胺是一种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物质。芦笋对白血病、淋巴癌、乳腺癌、肺癌均有特殊作用。
芦笋还含有芦丁(维生素P)、抗坏血酸(维生素C)、甘露聚糖、胆碱、精氨酸等,对维持毛细血管形态、弹性及生理功能有较好的作用。实验证明,芦笋能显著抑制由化学致癌物质引起的胃癌前病变。
营养价值
芦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A以及叶酸、硒、铁、锰、锌等微量元素。芦笋具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
芦笋含硒量高于一般蔬菜,与含硒丰富的蘑菇接近, 甚至可与海鱼、海虾等的含硒量媲美。总之,从白笋、绿笋中氨基酸和锌、铜、铁、锰、硒元素的分析结果看出, 除白笋含天冬氨酸高于绿笋外,,其他无论氨基酸还是上述微量元素含量,绿笋均高于白笋。
扩展资料:
芦笋的家常吃法
芦笋虽好,但不宜生吃,也不宜存放1周以上才吃,而且应低温避光保存;芦笋中的叶酸很容易被破坏,所以若用来补充叶酸应避免高温烹煮。
芦笋以嫩茎供食用,质地鲜嫩,风味鲜美,柔嫩可口,烹调时切成薄片,炒、煮、炖、凉拌均可。冷藏保鲜先用开水煮一分钟,晾干后装入保鲜膜袋中扎口放入冷冻柜中,食用时取出。
著名的芦笋菜肴有“鲜菇龙须”、“素炒芦笋”、“虾仁芦笋”、“芦笋溜肉片”、“芦笋煎鸡蛋”、“糖醋芦笋片”、“芦笋烧干贝”、“芦笋鲍鱼汤”。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芦笋
人民网-芦笋抗癌功效大家常吃法有哪些?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论文题目能吸引读者浏览全文,提高文章的被关注度。下面是药学论文题目,欢迎阅读参考!
药学论文题目【1】
1. 西洋参中奥克梯隆型皂苷的研究
2. 藜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3. 人参皂苷的研究进展。
4. 人参皂苷药理活性研究的概况。
5. 绿色化学。
6. 烯胺酮化合物简介。
7. 天然药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方法。
8. 藜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9.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10. 甜菜树茎叶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
11. 甜菜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12. 仙人掌研究概况。
13. 枸杞子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4. 猪毛菜的研究现状。
15. 藜科植物菠菜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
16. 菠菜的研究进展。
17. 玉米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8. 葱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9. 葱属植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0. 洋葱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2】
1.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合成及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
2.硫杂杯芳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3.奥沙普嗪的化学结构修饰研究
4.分蘖葱头中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5.新型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的研究
6.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酶的研究进展
7.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
8.呋喃酮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
9.硫杂杯芳烃的研究进展
10.氯化镉对人体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1.某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12.感冒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4.某院某科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15.2011年我国抗生素市场分析
16.某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17.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18.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19.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20.临床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3】
1.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2. 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3. 抗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新进展
4. 铂类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5. 某医院调查报告
6. 某药厂调查报告
7. 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现状
8.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9. 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10. 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11. 药物分析在药学各领域的应用
12. 某药检所调查报告
13. 分析仪器公司调查报告
14. 某医院药剂科参观报告
15. 中国本土制药企业新药研究开发发展的研究
16. 某药品的质量研究方法
17. 某中药制备工艺的研究
18. 现代药品分析方法与技术的研究进展
19. 试论中药及天然产物在某领域的研究进展
20. 关于加强中药质量控制的一点探索
1.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合成及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2.硫杂杯芳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3.奥沙普嗪的化学结构修饰研究4.分蘖葱头中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和鉴定5.新型选择性环氧合酶 -2抑制剂的研究6.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酶的研究进展7.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8.呋喃酮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9.硫杂杯芳烃的研究进展10.氯化镉对人体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11.某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12.感冒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1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14.某院某科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15. 2011年我国抗生素市场分析16.某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17.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18.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19.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20.临床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21.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22.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23.抗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新进展24.铂类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25.某医院调查报告26.某药厂调查报告27.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现状28.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29.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30.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31.药物分析在药学各领域的应用32.某药检所调查报告33.分析仪器公司调查报告34.某医院药剂科参观报告35.中国本土制药企业新药研究开发发展的研究 36.某药品的质量研究方法
这有什么好讲的?首先确定做那个药的药理,然后制造动物病理模型,动物分组(治疗组、对照组等),接着确定给药方式、给药剂量,动物实验,取血做生化或做其他生理指标实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论。
1.传统抗肿瘤药物[2]根据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可以大致将其分为四类:直接作用于 DNA,破坏其结构和功能的药物;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抗有丝分裂的药物;基于肿瘤生物学机制的药物。1.1 直接作用于 DNA 的药物1.1.1 烷化剂类作用机制。 从有机化学的角度看,烷化剂和 DNA 之间的反应,实质是亲核取代反应。 烷化剂上有较好的离去集团,能在体内形成缺电子的活泼中间体或其他具有活泼亲电性集团的化合物 ,DNA 中含有富电子的集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等),在和 DNA 反 应时,烷化剂或通过生成正碳离子的途径与 DNA 发生 SN2 反应,或直接和 DNA 按 SN1 的方式进行烷基化,从而影响或破坏 DNA 的结构和功能,使 DNA 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不能发挥作用。1.1.2 金属铂络合物作用机制。 顺铂络合物进入肿瘤细胞后水解成水合物,该水合物在体内与 DNA 的两个鸟嘌呤碱基 N7 位络合成一个封闭的五元螯合环, 从而破坏了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上嘌呤基和胞嘧啶之间的氢键,扰乱了 DNA 的正常双螺旋结构,使其局部变性失活而丧失复制能力。 反式铂络合物则无此作用。1.1.3 博来霉素类作用机制。 博来霉素类抗肿瘤药物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糖肽类抗肿瘤抗生素,它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 DNA,使 DNA 链断裂和裂解,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1.2 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1.2.1 作用机制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又称为抗代谢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 DNA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代谢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导致肿瘤细胞死亡。1.2.2 药物分类叶酸拮抗物、嘧啶拮抗物、嘌呤拮抗物1.3 抗有丝分裂的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干扰细胞周期的有丝分裂阶段 (M 期), 抑制细胞分裂和增殖。 在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质中形成纺锤体,复制后的染色体排列在中间的赤道板上,到有丝分裂的后期,这两套染色体靠纺锤体中的微管及马达蛋白的相互作用向两极的中心体移动。 抗有丝分裂药物作用于细胞中的微管,从而阻止了染色体向两极中心体的移动,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3]。有丝分裂抑制剂与微管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这些抑制剂大多数是从高等植物提取的天然产物及衍生物。2.新型抗肿瘤药物传统抗肿瘤药物都是通过影响 DNA 合成和细胞有丝分裂而发挥作用的,这些肿瘤药物的作用比较强,但缺乏选择性,毒副作用也比较大。 人们希望能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高度选择地打击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组织。随着生命科学学科的发展,有关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生物学机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始走向靶向合理药物设计的研究途径,产生了一些新的高选择性药物。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靶向药物。 从抗肿瘤药物靶向治疗的角度看,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把药物定向地输入到肿瘤发生的部位,如临床上已采用的介入治疗,这是器官水平的靶向治疗,亦称为被动靶向治疗。第二个层次:利用肿瘤细胞摄取或代谢等生物学上的特点,将药物定位到要杀伤的肿瘤细胞上,即细胞靶向,它带有主动定向的性质。如利用瘤细胞抗原性质的差异,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4])与毒素、核素或抗癌物的偶联物,定向地积聚在肿瘤细胞上,进行杀伤,效果较好[6]。第三个层次:分子靶向,利用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包括基因、酶、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细胞融合、吞饮及代谢上的不同特性, 将抗癌药定位到靶细胞的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最后使其死亡。血管抑制剂药物的发展。 肿瘤生长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在癌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新的血管生长是必要的条件[3]。 新的血管生成涉及到多种环节, 例如在血管内皮基底膜降解时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重建新生血管及形成新的基底膜时有许多生长调节 因 子 参 与 , 包 括 纤 维 生 成 因 子 (FGF)、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生 长 因 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及转化生长因子(TGF)。 它们能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使 DNA 合成增加。 另有一些调节因子能抑制血管内皮的生长,如血管抑素、 内皮抑素、干扰素 α 和干扰素 γ 等。 针对上述不同的环节及有关靶点,已研发出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例如对金属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的 Marimastat,抑制血管内皮生长的内皮抑素 Endostatin,抑制整合蛋白识别的 Vitaxin 抗体及非特异性抑制剂反应停等。 此类新药进入临床试用的已有数十种,对多种肿瘤及肿瘤转移显示出治疗效果,它们与常用抗癌药合用时能提高疗效,但其确切疗效仍需临床验证的最后报告。3.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前景3.1 靶向抗肿瘤药物将继续不断发展3.2MDR(多药耐药)逆转剂MDR(耐药性)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肿瘤化疗的一大难点,因此寻找发展 MDR(多药耐药)逆转剂是非常必要的,或者加用两种或更多种抗肿瘤靶向药物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传统细胞毒化疗方案的抗肿瘤效果[4]。3.3 抗肿瘤转移药物临床诊断的肿瘤患者大约有 50%以上的已经发生了转移,而大部分癌症患者最后都死于转移,因此研究开发抗肿瘤转移药,如肿瘤转移多肽抑制剂、肿瘤细胞水解酶抑制剂也是必须的。 吕彦恩等人通过对 IL-2 基因修饰的细胞毒 T 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IL-2 基因转染的 CTL 过继回输,可直接杀伤和诱导激活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使体内抗肿瘤效果显著增强,有效抑制实验性肺转移瘤的生长[5]。3.4 基因治疗2002 年 10 月 7 日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的发现项目是:“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 这项发现使得人们认识到,随着基因导入系统、基因表达的可控性的深入研究以及更好更多的治疗基因的发现,人们可以通过导入野生型抑癌基因、自杀基因、抗耐药基因及反义寡核苷酸、肿瘤基因工程瘤菌等来治疗癌症[3]。 基因治疗将会成为综合治疗恶性肿瘤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4.总结传统抗肿瘤药物虽然作用比较强,但是特异性较差,毒副作用较大, 因此, 它在今后的抗肿瘤药物市场中所占比列将会日益下降;同时,具有靶向功能的抗肿瘤药物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占据市场很大的份额;而基因治疗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中,我整理了科学家们近年来在抗肿瘤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
doi:10.1038/s41586-019-1228-x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州农工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人类基因STING(干扰素基因的刺激子)的一小片段或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的关键。文章中,研究者发现,一种特定的蛋白质基序或能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新型药物,来抑制引发自身免疫性障碍的人类机体未知免疫反应。
STING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其能在人类和其它动物机体中发送免疫反应的信号,文章中,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种名为PLPLRT/SD的蛋白质基序,其是STING蛋白质末端附近的短链氨基酸序列,在开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抵御病毒感染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TBK1是一种与多种疾病发病相关的蛋白激酶,比如额颞叶痴呆、某些癌症和诸如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者Li表示,我们在蛋白质STING中鉴别出了一种短链序列,其能够招募并激活TBK1,从而开启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
【2】Sci Rep:重磅!一种新型药物或能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来有效抵御肿瘤攻击
doi:10.1038/srep25311
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庆应大学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通过刺激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一种用来治疗血液障碍的药物或有望帮助阻断多种类型实体瘤的生长。这种名为5-aza-CdR的药物当前被用来治疗会诱发白血病的血液障碍,其能抑制DNA甲基化,从而抑制酶类对基因组DNA进行化学修饰,诸如这样的修饰会改变控制多种关键细胞功能的基因的表达,包括细胞生长和生存等。
如今有些研究发现,诸如5-aza-CdR的甲基化抑制剂还能被用来治疗其它类型的癌症,这些效应或许归因于药物能再度激活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但其中所涉及的具体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并不是很清楚。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Yoshimasa Saito及其同事开始通过研究阐明药物5-aza-CdR的工作原理,首先他们评估了5-aza-CdR对肠癌小鼠模型的治疗效应,结果发现,该药物能够抑制大约三分之一的肿瘤进行生长,而且接受该药物治疗的小鼠相比没有接受治疗的小鼠而言机体中肿瘤的尺寸趋于更小。
【3】Sci Immunol:新方法或能重新激活T细胞来有效抵御癌症
doi:10.1126/sciimmunol.aap9520
近日,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或能重新激活因抵御癌症而耗尽的T细胞的功能,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 Immunology上。文章中,研究人员阐明了烯醇化酶1(enolase 1)水平的下降对T细胞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绕过该影响给机体免疫系统“充电”。
此前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系统有时无法有效抵御癌变的肿瘤组织,因为当肿瘤浸润性的淋巴细胞(TILs)攻击肿瘤组织时常常会失去能量,疲惫的T细胞或许就无法有效杀灭癌细胞,从而就会使得肿瘤组织不断增殖,研究者认为,T细胞或许会因饥饿的肿瘤细胞夺走葡萄糖而变得“无精打采”,这项研究中,他们就找到了一种新方法来克服这种问题,从而让TILs能够有效攻击癌症。
【4】Nat Cell Biol:鉴别出帮助机体抵御癌症的特殊“染色体扫描仪”蛋白
doi:10.1038/s41556-019-0282-9
近日,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修复人类DNA严重损伤的一种新型机制,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ell Biology上,研究者指出,细胞中的这种特殊“扫描仪”能够决定无瑕疵的DNA修复过程是否被开启。
对于DNA的严重损伤而言有两种基本的修复系统,但仅有一种修复系统是无瑕疵的,如果该系统无法正常发挥功能就会增加DNA损伤后机体患癌的风险;我们都知道,BRCA基因的突变会诱发遗传性的卵巢癌和乳腺癌。研究者Anja Groth教授表示,我们阐明了细胞开启修复严重DNA损伤的“完美系统”(flawless system)的分子机制,其能够保护机体免于癌症发生。
【5】NEJM:个体化癌症疗法或帮助抵御肿瘤对靶向药物的耐受性
doi:10.1056/NEJMoa1508887
靶向作用驱动肿瘤生长的遗传突变的药物为多种严重癌症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很多时候,肿瘤都会对药物产生耐受性,而且肿瘤经常是通过产生新的突变来促进耐药性的出现,这就需要科学家们不断开发更有潜力的药物来克服耐药性的肿瘤,近日一项发表在NEJM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麻省总医院的研究者就利用多种不同的靶向疗法检测了肺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进化情况,当耐受性促进第三代靶向疗法的开发时,新的突变就会恢复癌症细胞对第一代靶向疗法的反应。
Alice Shaw博士说道,对于很多使用第一代抑制剂药物复发的肿瘤患者而言,比如克里唑蒂尼,更多潜在且具有选择性的新一代抑制剂疗法或许对于治疗患者更为有效,然而对新一代抑制剂产生耐药性的癌症经常会对并不是那么强大的抑制剂产生耐受性,而且通常是通过产生新的突变来促进对新一代抑制剂的耐药性,而对老一代的抑制剂变得敏感。
doi:10.1080/2162402X.2019.1608106
利用免疫细胞刺激身体攻击肿瘤的癌症疗法,可以通过一种增强其功能的分子得到改善。对老鼠的研究发现,改进后的疗法产生了强大的抗癌免疫反应,导致了肿瘤缩小。初步实验表明,这种分子对人体细胞有类似的作用,并可能促进癌症治疗的成功。这种被称为LL-37的分子是人体对感染的自然反应,有助于杀死有害的细菌和病毒。
近日,来自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它还影响免疫细胞,增强它们的功能。特别是这种分子增强了特定细胞的功能,这些细胞负责启动被称为树突状细胞的靶向免疫反应。树突状细胞已被用于癌症治疗,因为它们可以触发其他免疫细胞识别和攻击肿瘤。这种方法通常包括取患者自身细胞的样本,在实验室特殊条件下培养,然后再注入患者体内。这一过程成本高昂,而且由于难以制备足够数量的树突状细胞而受阻,这些细胞具有用于治疗的正确特性。
【7】PNAS:抗肿瘤细胞如何治疗神经胶质瘤?
doi:10.1073/pnas.1821442116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无法治愈的脑肿瘤,通常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突变有关。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发现的主要EGFR突变,称为EGFRvIII,用大约20年前由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开发的抗体mAb806进行治疗,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与斯德哥尔摩大学(瑞典)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合作,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揭示了这种抗体如何作用于突变的EGFR,从而大大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
该研究发表在PNAS期刊上,为癌症的新疗法铺平了道路。该工作的结果表明,与先前认为的相反,mAb806可用于治疗许多携带EGFR突变的肿瘤,而不仅仅用于特定突变。此外,科学家已经证明,即使EGFR未发生突变,也可以对其进行治疗,以使其对mAb806治疗敏感。 “这一发现奠定了抗EGFR联合治疗与抗体和激酶抑制剂的合理基础,而不是”盲目测试“它们,正如迄今为止所做的那样,”IRB巴塞罗那分子模拟和生物信息学实验室负责人Modesto Orozco说。以前的研究报道,mAb806识别通常隐藏的EGFR区域。在携带EGFRvIII的某些肿瘤中,已经除去了一半的受体,使得该区域变得可接近,从而允许抗体的治疗用途。研究人员现已证明,EGFR上的许多不同突变改变了受体的形状,使mAb806能够检测到这个“隐藏”区域。
【8】Nat Commun:诸如苹果和茶叶等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食物或能保护机体抵御癌症和心脏病发生
doi:10.1038/s41467-019-11622-x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伊迪斯科文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摄入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食物(比如苹果和茶叶)或能帮助机体有效抵御癌症和心脏病,尤其是对于吸烟者和重度饮酒者。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23年间评估了53048名丹麦人的饮食状况,他们发现,习惯性摄入适量或大量富含黄酮类化合物食物(植物性食物和饮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人群或许并不太会因癌症或心脏病而死亡。研究者Nicola Bondonno博士说道,摄入富含黄酮类化合物食物的人群死亡风险较低,对于那些因吸烟及每天饮用两种以上标准酒精饮料而患慢性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而言,这种保护性效应似乎是最强的。
【9】JEM:首次直观地观察到CAR-T细胞抵御血液癌症的过程
doi:10.1084/jem.20182375
当癌症从机体免疫系统中逃逸时,我们的防御系统就会变得无能为力无法有效抵御癌症,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 T细胞)或许就能展现出一种潜在的免疫疗法,其能有效应对肿瘤,但某些患者疾病的复发往往给当前的疗法提出了巨大挑战,近日,来自巴斯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CAR T细胞的精确功能,或能优化未来癌症的治疗手段,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
抵御癌症的其中一种策略基于对患者自身的T淋巴细胞进行修饰来使其能够识别肿瘤细胞所表达的CD19靶点分子,从而就能有效清除癌细胞,临床试验证明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因此这种疗法常常用来治疗成年和儿童血液癌症患者,但其中有些患者的癌症会复发,为了能够改善疗法的有效性,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阐明了CAR T细胞的精细化工作机制。
【10】Nat Commun:肠道微生物组或能指挥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癌症
doi:10.1038/s41467-019-09525-y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发现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肠道微生物组和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癌症能力之间的因果关联,文章中,研究者鉴别出了11种细菌,其能激活小鼠的机体免疫系统并减缓黑色素瘤的进展,此外研究者还阐明了一种未折叠蛋白反应(UPR,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的关键作用,UPR是一种能维持蛋白质稳态的细胞信号通路,研究人员在对免疫检查点疗法产生反应的黑色素瘤患者机体中常常能观察到UPR水平的下降,这或许就能揭示对病人分层的潜在标志物。
研究者Thomas Gajewski说道,免疫疗法能够延长很多癌症患者的寿命,通过研究患者对疗法产生反应和耐受的分子机制,我们就能够扩大因化疗而受益患者的数量。这项研究中我们建立了微生物组和抗肿瘤免疫力之间的关联,同时揭示了UPR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对接受选择性检查点抑制剂疗法的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分类。
1.崔建国,樊平等,“马来松香胶粘剂的制备”,广西化工,1991,第2期,472.Cui Jianguo, Yu Lingchong,“Research on Asymmetric Michael Addition, Part I: Addition of Menthone Imines of Glycinates to Alkyl Acrylates under the Solid Base Conditions”, Synth. Commun., 1990, 20(18), 2887-2893 (SCI收录)3. Cui Jianguo, Yu Lingchong, “ Research on Asymmetric Michael Addition, Part II: Addition of the Menthone Imine of Ethyl Glycinate to Ethyl Acrylate under PTC Condition ”, Synth. Commun., 1990, 20(18), 2895-2900 (SCI收录)4.崔建国,“一种甘氨酸乙酯亚胺合成新方法”,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第1期,5.崔建国,“8-氯-P-1-孟稀的合成研究”,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第2期,186.崔建国,卢军,黄初升,“含硫香料—硫代芳樟醇及其衍生物合成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6,8(1),107.卢军,崔建国,樊平,“新型香料—一些单萜硫醇的合成与应用”,广西化工,1996,25(2),128.陈希慧,刘红星,崔建国,卢军,“固体催化剂催化合成假紫罗兰酮的研究”,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1(2),1289.崔建国,新井则义,“CAN作用下脂肪族含氮化合物的游离基反应研究”,有机化学,1996,16(6),54410. 崔建国,黄燕敏,雷平,“潜手性酮类的不对称L-L相转移催化还原反应研究”,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4(1),6411.崔建国,卢军,樊平等,“桂叶油水解制备天然苯甲醛的研究”,广西化工,1997,26(3),112.崔建国,曾陇梅,“一种奎宁季氨盐的简易合成法”,化学试剂,1998,20(3),18713.童叶翔,崔建国,曾陇梅等,“(3S,4S)-1-苄基-3,4-二羟基吡咯的合成表征和电化学行为”, 中山大学学报, 1998, 37(2), 4514.崔建国,朱汝葵,万锋锋等,“一种蘑菇香气香料-1-辛烯-3-醇的合成与应用研究”,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5(1),8015.晏日安,苏镜娱,曾陇梅,崔建国,“一种制备正三十二烷的新方法”,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7(5),12916. 崔建国,晏日安,曾陇梅等,“ 2-(2-异丙基-1,3-二口恶戊烷-2-基)乙基三苯基碘化膦的合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37 (6),109-11117. Cui Jianguo, Zeng Longmei, Su Jingyu, “ The Ozonization of Stigmast-4,22-dien-3,6-dione ”,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y, 1998, (4 ),423 (SCI 收录)18. 崔建国,晏日安,曾陇梅等,“苯乙酮在静态磁场促进下的相转移催化不对称还原” ,化学研究与应用,1998, 10(6), 63919.晏日安,苏镜娱,崔建国,“(s)-(+)-γ-苄氧基甲基-γ-丁内酯的合成研究” ,精细化工,1998,15(6),52-5320. 晏日安,崔建国,苏镜娱,“光学活性α,β-不饱和-γ-内酯的合成” ,合成化学,1999, 7(1),2421.晏日安,苏镜娱,曾陇梅,崔建国,“(±)-二氢猕猴桃内酯的合成研究”,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 30(8), 338-34022.晏日安,苏镜娱,曾陇梅,崔建国,“(±)-二氢猕猴桃内酯的合成研究(Ⅱ)”,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8(4),126-12823. 崔建国,何小玉,林翠梧,“固—液相转移条件下潜手性酮的不对称还原”,广西科学,2000,7(1),3824.崔建国,曾陇梅,苏镜娱,“多羟基甾醇的合成及抗肿瘤细胞活性构效关系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21(9),1399-1404 (SCI 收录)25. Zeng Longmei, Cui Jianguo, Su Jingyu, “Synthesis of Hydroxylated Sterols(II): Synthesis of 24-methylenecholest-4-en-3β,6α-diol”,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y, 2000, 16(3 ),271-272 (SCI 收录)26.崔建国,曾陇梅,陆伟刚等,“固-液相转移Wittig反应在甾醇支链合成中的应用”,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39 (2),46-5027. Zeng Longmei, Cui Jianguo, Su Jingyu, “Synthesis of 2 Cytotoxic Sterols from Soft Corals”,ABSTRACTS OF PAPERS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99, Vol 218, Iss AUG, Part 2, pp 160-ORGN(SCI 收录)28.“吡虫啉相关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杀虫效能”,精细化工,2000,17(8),44729.崔建国,黄燕敏,曾陇梅“Novel Oxidation of Homoallylic sterols with Pyridinium Dichromate ”, 广西科学,2001,8(4),28130.陈芬,林翠梧,崔建国,“沐浴海绵 Spongia zimocca aubspecles irregularia(Lendenfeld) 化学成分的研究”,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6(1),5231.Cui Jianguo, Zeng Longmei, Su Jingyu, “Synthesis of Polyhydroxysterols (Ⅰ) : Synthesis of 24-methylenecholest-4-en-3β,6β-diol, a cytotoxic natural hydroxylated sterol ”,Steroids, 2001,66(1),33-38 ( SCI 收录 )32.崔建国、王春水、廖小华、马建强、黄燕敏,“相转移催化条件下从桂叶油制备天然苯甲醛的研究”,化学世界,2002,43(6),31533.崔建国、曾陇梅、苏镜娱、何小玉,“24-亚甲基胆甾-4-烯-3β,6α-二醇的结构表征”,有机化学,2002,22(7),515 ( SCI 收录 )34. 崔建国、林翠悟、曾陇梅、苏镜娱,“Synthesis of polyhydroxysterols (III):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elucidation of 24-methylenecholest-4-en-3β,6α-diol ”,Steroids, 2002,67(13-14),1015-1019 (SCI 收录)35. Cui Jianguo, Zeng Longmei, Su Jingyu, Lin Cuiwu, “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e Reductions of Steroidal 4-en-3,6-dione ”, Chem. Res. Chinese Uni., 2002, 18(4), 400 ( SCI收录 )36.于法锋,黄初升,崔建国,“KF-Al2O3试剂在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新应用”,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9(4),37.韩莉妲、崔建国、黄初升,“海洋生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羟基甾醇及甾体皂甙”,有机化学,2003,23(3),305-31138.崔建国、何小玉、黄燕敏、曾陇梅,“3-乙酰氧基胆甾-5-烯-19-羟基-24-酮的制备与表征”,广西科学,2003,10(1),36-3839.崔建国,曾陇梅,苏镜娱,“多羰基甾酮的选择性还原反应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24(4),63940.何小玉,崔建国,黄初升,钟振国,“蒲葵根中脂肪油的GC-MS联用分析”,化工技术与开发,2003,32(2),31-3241.于法锋,刘红星,黄初升,崔建国,“三种异戊烯氧基苯丙素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有机化学(增刊),2003,42.钟益宁,覃红云,崔建国,黄初升,“左旋多巴息夫碱的合成研究”,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2),843.崔建国,黄燕敏,何小玉,曾陇梅,“多羟基甾醇的合成(Ⅳ):20-亚甲基-4-孕烯-3β,6β-二醇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广西科学,2004,11(1),4344. 刘红星,崔建国,黄初升,海洋生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羟基甾醇及甾体皂苷,有机化学23(3),305-311,2003。45. 何小玉,崔建国,蒲葵根中脂肪油的GC-MS联用分析,化工技术与开发,32(2),2003。46. 黄初升,崔建国,三种异戊烯氧基苯丙素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有机化学 (增刊)8,2003。47. 崔建国(2),黄初升,左旋多巴息夫碱的合成研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03。48. 崔建国,何小玉,黄燕敏,3-乙炔氧基胆甾-5-烯-19-羟基-24-酮的制备与表征,广西科学, 10(1)36,2003。49. 崔建国(2),陈文纳,手性相转移催化不对称烃基化反应,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03。50. 崔建国等,多羰基甾酮的选择性还原反应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4(4)639,2003。51. 韩莉妲,崔建国,有机铝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化工技术与开发,32(4),2003。52. 黄燕敏,崔建国,钛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化工技术与开发,32(5),2003。53. 黄燕敏,崔建国,苯甲酰丙酮的选择性还原研究,全国第二届现代有机合成研讨会论文集,2003.10。54. 崔建国(1),多羟基甾醇的合成(Ⅳ):20-亚甲基-4-孕烯-3β,6β-二醇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广西科学,2004,11(1),4355. 崔建国(1),左旋多巴Schiff碱的合成及其不对称相转移催化烷基化”,有机化学,2004,24(增刊),78,核心期刊。56. 崔建国(2),醛的不对称加成进展,化工技术与开发,2005,34(3):22。57. 崔建国(2),海洋多羟基甾醇硫酸酯钠盐及其生理活性研究进展,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4(18):681-685。58. 崔建国(2)海洋生物中的不同结构多羟基甾醇,《化学通报》2005,68(8),W088。
您好,可以的+
只能说~你可以去在(世界肿瘤研究、亚洲肿瘤科病例研究)等等这样的期刊去找些范文参考
1.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合成及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2.硫杂杯芳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3.奥沙普嗪的化学结构修饰研究4.分蘖葱头中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和鉴定5.新型选择性环氧合酶 -2抑制剂的研究6.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酶的研究进展7.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8.呋喃酮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9.硫杂杯芳烃的研究进展10.氯化镉对人体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11.某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12.感冒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1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14.某院某科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15. 2011年我国抗生素市场分析16.某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17.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18.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19.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20.临床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21.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22.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23.抗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新进展24.铂类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25.某医院调查报告26.某药厂调查报告27.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现状28.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29.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30.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31.药物分析在药学各领域的应用32.某药检所调查报告33.分析仪器公司调查报告34.某医院药剂科参观报告35.中国本土制药企业新药研究开发发展的研究 36.某药品的质量研究方法
论文题目是一篇药学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药学论文题目能吸引读者浏览全文,提高 文章 的被关注度。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药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药学论文题目(一) 1.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合成及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 2.硫杂杯芳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3.奥沙普嗪的化学结构修饰研究 4.分蘖葱头中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5.新型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的研究 6.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酶的研究进展 7.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 8.呋喃酮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 9.硫杂杯芳烃的研究进展 10.氯化镉对人体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1.某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12.感冒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4.某院某科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15.2011年我国抗生素市场分析 16.某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17.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18.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19.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20.临床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 药学论文题目(二) 1.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2. 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3. 抗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新进展 4. 铂类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5. 某医院调查 报告 6. 某药厂调查报告 7. 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现状 8.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9. 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10. 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11. 药物分析在药学各领域的应用 12. 某药检所调查报告 13. 分析仪器公司调查报告 14. 某医院药剂科参观报告 15. 中国本土制药企业新药研究开发发展的研究 16. 某药品的质量研究 方法 17. 某中药制备工艺的研究 18. 现代药品分析方法与技术的研究进展 19. 试论中药及天然产物在某领域的研究进展 20. 关于加强中药质量控制的一点探索 21. 唐松草研究的现状 药学论文题目(三) 1. 西洋参中奥克梯隆型皂苷的研究 2. 藜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3. 人参皂苷的研究进展。 4. 人参皂苷药理活性研究的概况。 5. 绿色化学。 6. 烯胺酮化合物简介。 7. 天然药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方法。 8. 藜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9.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 热点 和未来发展方向。 10. 甜菜树茎叶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 11. 甜菜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12. 仙人掌研究概况。 13. 枸杞子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4. 猪毛菜的研究现状。 15. 藜科植物菠菜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 16. 菠菜的研究进展。 17. 玉米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8. 葱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9. 葱属植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0. 洋葱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猜你喜欢: 1. 药学类毕业论文题目 2. 药学毕业论文题目 3. 药学毕业论文选题 4. 药学系毕业论文题目
只能说~你可以去在(世界肿瘤研究、亚洲肿瘤科病例研究)等等这样的期刊去找些范文参考
您好,可以的+
本文中,我整理了科学家们近年来在抗肿瘤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
doi:10.1038/s41586-019-1228-x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州农工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人类基因STING(干扰素基因的刺激子)的一小片段或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的关键。文章中,研究者发现,一种特定的蛋白质基序或能帮助科学家们开发新型药物,来抑制引发自身免疫性障碍的人类机体未知免疫反应。
STING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其能在人类和其它动物机体中发送免疫反应的信号,文章中,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种名为PLPLRT/SD的蛋白质基序,其是STING蛋白质末端附近的短链氨基酸序列,在开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抵御病毒感染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TBK1是一种与多种疾病发病相关的蛋白激酶,比如额颞叶痴呆、某些癌症和诸如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者Li表示,我们在蛋白质STING中鉴别出了一种短链序列,其能够招募并激活TBK1,从而开启机体自身的免疫反应。
【2】Sci Rep:重磅!一种新型药物或能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来有效抵御肿瘤攻击
doi:10.1038/srep25311
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庆应大学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通过刺激患者机体的免疫系统,一种用来治疗血液障碍的药物或有望帮助阻断多种类型实体瘤的生长。这种名为5-aza-CdR的药物当前被用来治疗会诱发白血病的血液障碍,其能抑制DNA甲基化,从而抑制酶类对基因组DNA进行化学修饰,诸如这样的修饰会改变控制多种关键细胞功能的基因的表达,包括细胞生长和生存等。
如今有些研究发现,诸如5-aza-CdR的甲基化抑制剂还能被用来治疗其它类型的癌症,这些效应或许归因于药物能再度激活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但其中所涉及的具体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并不是很清楚。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Yoshimasa Saito及其同事开始通过研究阐明药物5-aza-CdR的工作原理,首先他们评估了5-aza-CdR对肠癌小鼠模型的治疗效应,结果发现,该药物能够抑制大约三分之一的肿瘤进行生长,而且接受该药物治疗的小鼠相比没有接受治疗的小鼠而言机体中肿瘤的尺寸趋于更小。
【3】Sci Immunol:新方法或能重新激活T细胞来有效抵御癌症
doi:10.1126/sciimmunol.aap9520
近日,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或能重新激活因抵御癌症而耗尽的T细胞的功能,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 Immunology上。文章中,研究人员阐明了烯醇化酶1(enolase 1)水平的下降对T细胞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绕过该影响给机体免疫系统“充电”。
此前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系统有时无法有效抵御癌变的肿瘤组织,因为当肿瘤浸润性的淋巴细胞(TILs)攻击肿瘤组织时常常会失去能量,疲惫的T细胞或许就无法有效杀灭癌细胞,从而就会使得肿瘤组织不断增殖,研究者认为,T细胞或许会因饥饿的肿瘤细胞夺走葡萄糖而变得“无精打采”,这项研究中,他们就找到了一种新方法来克服这种问题,从而让TILs能够有效攻击癌症。
【4】Nat Cell Biol:鉴别出帮助机体抵御癌症的特殊“染色体扫描仪”蛋白
doi:10.1038/s41556-019-0282-9
近日,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修复人类DNA严重损伤的一种新型机制,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ell Biology上,研究者指出,细胞中的这种特殊“扫描仪”能够决定无瑕疵的DNA修复过程是否被开启。
对于DNA的严重损伤而言有两种基本的修复系统,但仅有一种修复系统是无瑕疵的,如果该系统无法正常发挥功能就会增加DNA损伤后机体患癌的风险;我们都知道,BRCA基因的突变会诱发遗传性的卵巢癌和乳腺癌。研究者Anja Groth教授表示,我们阐明了细胞开启修复严重DNA损伤的“完美系统”(flawless system)的分子机制,其能够保护机体免于癌症发生。
【5】NEJM:个体化癌症疗法或帮助抵御肿瘤对靶向药物的耐受性
doi:10.1056/NEJMoa1508887
靶向作用驱动肿瘤生长的遗传突变的药物为多种严重癌症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很多时候,肿瘤都会对药物产生耐受性,而且肿瘤经常是通过产生新的突变来促进耐药性的出现,这就需要科学家们不断开发更有潜力的药物来克服耐药性的肿瘤,近日一项发表在NEJM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麻省总医院的研究者就利用多种不同的靶向疗法检测了肺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进化情况,当耐受性促进第三代靶向疗法的开发时,新的突变就会恢复癌症细胞对第一代靶向疗法的反应。
Alice Shaw博士说道,对于很多使用第一代抑制剂药物复发的肿瘤患者而言,比如克里唑蒂尼,更多潜在且具有选择性的新一代抑制剂疗法或许对于治疗患者更为有效,然而对新一代抑制剂产生耐药性的癌症经常会对并不是那么强大的抑制剂产生耐受性,而且通常是通过产生新的突变来促进对新一代抑制剂的耐药性,而对老一代的抑制剂变得敏感。
doi:10.1080/2162402X.2019.1608106
利用免疫细胞刺激身体攻击肿瘤的癌症疗法,可以通过一种增强其功能的分子得到改善。对老鼠的研究发现,改进后的疗法产生了强大的抗癌免疫反应,导致了肿瘤缩小。初步实验表明,这种分子对人体细胞有类似的作用,并可能促进癌症治疗的成功。这种被称为LL-37的分子是人体对感染的自然反应,有助于杀死有害的细菌和病毒。
近日,来自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它还影响免疫细胞,增强它们的功能。特别是这种分子增强了特定细胞的功能,这些细胞负责启动被称为树突状细胞的靶向免疫反应。树突状细胞已被用于癌症治疗,因为它们可以触发其他免疫细胞识别和攻击肿瘤。这种方法通常包括取患者自身细胞的样本,在实验室特殊条件下培养,然后再注入患者体内。这一过程成本高昂,而且由于难以制备足够数量的树突状细胞而受阻,这些细胞具有用于治疗的正确特性。
【7】PNAS:抗肿瘤细胞如何治疗神经胶质瘤?
doi:10.1073/pnas.1821442116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无法治愈的脑肿瘤,通常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突变有关。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发现的主要EGFR突变,称为EGFRvIII,用大约20年前由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开发的抗体mAb806进行治疗,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与斯德哥尔摩大学(瑞典)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合作,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揭示了这种抗体如何作用于突变的EGFR,从而大大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
该研究发表在PNAS期刊上,为癌症的新疗法铺平了道路。该工作的结果表明,与先前认为的相反,mAb806可用于治疗许多携带EGFR突变的肿瘤,而不仅仅用于特定突变。此外,科学家已经证明,即使EGFR未发生突变,也可以对其进行治疗,以使其对mAb806治疗敏感。 “这一发现奠定了抗EGFR联合治疗与抗体和激酶抑制剂的合理基础,而不是”盲目测试“它们,正如迄今为止所做的那样,”IRB巴塞罗那分子模拟和生物信息学实验室负责人Modesto Orozco说。以前的研究报道,mAb806识别通常隐藏的EGFR区域。在携带EGFRvIII的某些肿瘤中,已经除去了一半的受体,使得该区域变得可接近,从而允许抗体的治疗用途。研究人员现已证明,EGFR上的许多不同突变改变了受体的形状,使mAb806能够检测到这个“隐藏”区域。
【8】Nat Commun:诸如苹果和茶叶等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食物或能保护机体抵御癌症和心脏病发生
doi:10.1038/s41467-019-11622-x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伊迪斯科文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摄入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食物(比如苹果和茶叶)或能帮助机体有效抵御癌症和心脏病,尤其是对于吸烟者和重度饮酒者。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23年间评估了53048名丹麦人的饮食状况,他们发现,习惯性摄入适量或大量富含黄酮类化合物食物(植物性食物和饮料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人群或许并不太会因癌症或心脏病而死亡。研究者Nicola Bondonno博士说道,摄入富含黄酮类化合物食物的人群死亡风险较低,对于那些因吸烟及每天饮用两种以上标准酒精饮料而患慢性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而言,这种保护性效应似乎是最强的。
【9】JEM:首次直观地观察到CAR-T细胞抵御血液癌症的过程
doi:10.1084/jem.20182375
当癌症从机体免疫系统中逃逸时,我们的防御系统就会变得无能为力无法有效抵御癌症,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 T细胞)或许就能展现出一种潜在的免疫疗法,其能有效应对肿瘤,但某些患者疾病的复发往往给当前的疗法提出了巨大挑战,近日,来自巴斯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CAR T细胞的精确功能,或能优化未来癌症的治疗手段,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
抵御癌症的其中一种策略基于对患者自身的T淋巴细胞进行修饰来使其能够识别肿瘤细胞所表达的CD19靶点分子,从而就能有效清除癌细胞,临床试验证明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因此这种疗法常常用来治疗成年和儿童血液癌症患者,但其中有些患者的癌症会复发,为了能够改善疗法的有效性,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阐明了CAR T细胞的精细化工作机制。
【10】Nat Commun:肠道微生物组或能指挥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癌症
doi:10.1038/s41467-019-09525-y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发现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阐明了肠道微生物组和机体免疫系统抵御癌症能力之间的因果关联,文章中,研究者鉴别出了11种细菌,其能激活小鼠的机体免疫系统并减缓黑色素瘤的进展,此外研究者还阐明了一种未折叠蛋白反应(UPR,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的关键作用,UPR是一种能维持蛋白质稳态的细胞信号通路,研究人员在对免疫检查点疗法产生反应的黑色素瘤患者机体中常常能观察到UPR水平的下降,这或许就能揭示对病人分层的潜在标志物。
研究者Thomas Gajewski说道,免疫疗法能够延长很多癌症患者的寿命,通过研究患者对疗法产生反应和耐受的分子机制,我们就能够扩大因化疗而受益患者的数量。这项研究中我们建立了微生物组和抗肿瘤免疫力之间的关联,同时揭示了UPR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对接受选择性检查点抑制剂疗法的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