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河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4期

河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4期

发布时间:

河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4期

现用刊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曾用刊名:河北师院学报 & 河北师大学报创刊时间:19561996年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河北教育学院、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四个院校合并,组建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1998年1月合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分为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3个版出版,均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自然科学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均被评为“双效期刊”。2002年起,3个版学报均改为双月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合并而成。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分别创刊于1957年和1956年,“文化大革命”均停刊,1978年和1979年先后复刊。经批准,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于1982年公开向全国发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于1979年公开向全国发行;1988年又都被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两刊均由学校走向了社会,由国内走向了世界。随着原河北师范大学和河北师范学院在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中的合并,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也于1998年1月正式合并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是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类专业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98年。《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继1997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的三等奖后,1998年被评为“华北五省区优秀期刊”,1999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按教育部文件,此奖项等同于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2002,2004,2006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科技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双效期刊”。2004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2006,2008年分别获得首届,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8年12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5版)之综合性科学技术类的核心期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在河北省高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该刊荣获河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在第二届全国高校学报评比中荣获优秀社科学报奖。2003年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在由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本刊荣获优秀社科学报奖。本次评优活动是经教育部社政司同意的。此次评奖,遵循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经过各省市自治区学报研究会初评,后经学会聘请的学报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全国总评委员会(25人)终评,历时四个月。此为全国性评奖,获奖证书和奖状由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颁发。《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继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和原《河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后,仍一直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厚爱和好评,为国内外学术界享有一定声誉和影响的刊物,在各种评比中先后被评为:1998年荣获河北省第四届社科期刊“十佳期刊”和华北地区“十佳期刊”;1999年度河北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1999年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0第五届河北省社科期刊十佳期刊奖;第五届华北地区优秀期刊奖;2002年第二届全国百强学报;2006年第三届全国百强学报;2008年又一次被评为“河北省社科期刊十佳优秀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入选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3年本刊成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国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2008年两次入北京大学“全国中文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北京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计量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2000年进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郭英德,著名作家,男,1954年10月生,福建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等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委员会委员。1996年被评为北京市“培养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者,2000年被评为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中西文化比较等方面的研究。目录人物简介学术兼职参加和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学术研究成果专著参加撰写编撰论文类近期研究课题人物简介 学术兼职 参加和完成的科研项目 获奖情况 学术研究成果 专著 参加撰写 编撰 论文类近期研究课题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郭英德 (Guo Yingde) ,1978 年 9 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2 年7月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考上北师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聂石樵教授, 1985 年 7 月获硕士学位,学位论文:《元杂剧与元代社会等级结构》。 1986 年 9 月开始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导师:启功教授、邓魁英教授, 1988 年 12 月,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明清文人传奇综录及研究》。 1996 年评为北京市“培养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者, 1999 年被评为国家教育部文科跨世纪优秀人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教授,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曾在日本访学数年。编辑本段学术兼职 1985 年,任中国古典戏曲研究会理事。 1997 年,任北京市《水浒》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7 年,任中日韩东方诗话学会会员。 1998 年,教育部考试中心聘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大专起点本科班入学考试命题教师。 1998 年,任黑龙江大学《求是学刊》编委。 1998 年,任江西吉安师范专科学校《吉安师专学报》编委。 1999 年,任郑州大学兼职教授。 2000 年,任《文学遗产》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编辑本段参加和完成的科研项目 参加《中国古代文人活动与文学风貌》, 1988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本人撰成专著《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获得 1997 年上半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年出版。 主持《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1990 年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 1 万元。该项目已于 1993 年完成,撰成专著约 60 万字,其中本人撰写约 18 万字,专著已于 1995 年 10 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参加《中国古代文学形象的历史文化研究》,“八五”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该项目已于 1998 年完成,撰成专著约 25 万字,本人撰写约 10 万字。该书获得 1998 年下半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将于 1999 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主持《清初明遗民爱国思想研究》, 1996 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百人工程”项目。 0.8 万元。( 1996.5 1999.12 主持《中国古籍总目提要·总集卷》, 1996 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横向项目。 0.5 万元。( 1996. 2000.12 ) 主持《中国古代文体资料笺释》, 1998 年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 1.5 万元。项目批准号: 9823 。 (1998.7 2000.12) 主持《古诗词诵读精华》,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横向项目。 2.1 万元。( 1999.2 1999.9 ) 专著《元杂剧与元代社会》,获得 1994 年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已于 1996 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编辑本段获奖情况 1994 年,《明清文人传奇研究》获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届励耘奖学助学基金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 1995 年,《叙事性: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双向渗透》获广东中华文化王季思学术基金《文学遗产》优秀论文提名奖。 1996 年,《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 1997 年,《向后倒退的革新——论明末清初的求实文学观念》获《湖北大学学报》 1997 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1998 年,《叙事性: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双向渗透》获首届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1999 年,《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获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编辑本段学术研究成果专著 《世俗的祭礼——中国戏曲的宗教精神》,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 年。 《明清文人传奇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年。 《痴情与幻梦——明清文学随想录》,北京三联书店, 1992 ;台北锦绣出版公司, 1992 年。 《明人奇情》(与过常宝合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年。 《优孟衣冠与酒神祭祀——中西戏剧文化比较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4 年。 《中国古代的恶霸》(与过常宝合著),商务印书馆, 1995 年;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9 年。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与谢思炜、尚学锋、于翠玲合著),中华书局, 1995 年。 《中国古代戏剧》(与陶庆梅合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年。 《元杂剧与元代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长河落日——中华文学通览·清代卷》,中华书局, 1997 ;香港中华书局, 1997 年。 《明清传奇综录》,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 年。 《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李渔》,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9 年。 《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9 年。参加撰写 《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0 年。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 年。 《中国古代小说人物辞典》,齐鲁书社, 1991 年。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 年。 《中华文明史》(十卷本),任中国文学史学科副主编,撰写其中元明清文学部分约 20 万字,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4 年。 《中国文学史》(第三册、第四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编撰 张养浩《三事忠告》(今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年。 《中国学生百科全书·语文卷》(主编),国际文化出版社公司, 1991 年。 《明史故事选》(编著),学苑出版社, 1991 年。 《清史故事选》(编著,署名张应),学苑出版社, 1991 年。 《中外古典名剧鉴赏辞典》(主编),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2 年。 《文史英华·戏曲卷》(编注),湖南出版社, 1993 年。 《炎黄文化精品丛书·艺事精品》(评释),学苑出版社, 1994 年。 《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柳宗元卷》(校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5 年。 《唐宋八大家文集·柳宗元文》(评注),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6 年。 《新编千家诗》(评注),中华书局, 1999 年。 《古诗词诵读精华》(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年。论文类 《浅谈元杂剧三国戏的艺术特征》,《三国演义研究集》(四川省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 年 12 月) 《漫谈中国古代对戏剧审美功能的认识》,《福建戏剧》 1984 年第 3 期。 《也说“衙内”》(与长胜合作),《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1985 年第 1 期。 《明清时事剧概述》,《江苏戏剧》 1985 年第 2 期。 《明清之际时事剧的思想艺术特色》,《中州学刊》 1985 年第 2 期。 《论〈水浒传〉的思想意义》 , 《水浒争鸣》第 4 辑。 《论元杂剧的戏剧冲突》 , 《戏曲研究》第 15 辑。 《元杂剧作家身分初探》,《晋阳学刊》 1985 年第 4 期。 《福建戏史录补遗二则》,《福建戏剧》 1985 年第 5 期。 《古典戏曲脚色漫谈》,《福建戏剧》 1985 年第 6 期。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义山诗意蠡测》,《名作欣赏》 1986 年第 1 期。 《“戏剧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古代戏剧家的戏曲虚实论》,《戏曲艺术》 1986 年第 2 期。 《论元杂剧的时代精神》,《河北师范学院学报》 1986 年第 2 期。 《“戏剧之道,出之贵实,而用之贵虚”——中国古代戏曲美学散论之一》,《福建戏剧》 1986 年第 3 期。 《“剧场即一世界,世界只一情人”——中国古代戏曲美学散论之二》,《福建戏剧》 1986 年第 4 期。 《寄讽实无,雪耻或有——〈琵琶记〉创作意图之疑案》,《古典文学知识》 1986 年第 4 期。 《关于元杂剧兴盛的社会原因的争议》,《文史知识》 1986 年第 8 期。 《论元杂剧中的喜剧性类型形象》,《中华戏曲》第 2 辑。 《无奇不传 , 无传不奇——中国古代戏曲美学散论之三》 , 《福建戏剧》 1987 年第 1 期。 《“异物之情也有人道”——〈任氏传〉的任氏形象》,《古典文学知识》 1987 年第 1 期。 《蒋士铨〈临川梦〉传奇漫议》,《名作欣赏》 1987 年第 3 期。 《“一夫不笑是吾忧”——李渔〈风筝误〉传奇的喜剧特征》,《名作欣赏》 1987 年第 4 期。 《画出潇湘水墨图——元杂剧雨景描写赏析》,《陕西电大》 1987 年第 5 期。 《论晚明清初才子佳人戏曲小说的审美趣味》,《文学遗产》 1987 年第 5 期。 《论元杂剧作家的基本思想特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7 年第 6 期。 《论汤显祖文化意识的悲剧冲突》(与李真瑜合作),《戏曲研究》 1987 年 12 月。 《半世清狂,一生情种——谈沈起凤〈才人福〉中张幼于和祝希哲形象》,《古典文学知识》 1988 年第 1 期。 《“偌大乾坤无处住”——谈尤侗的〈钧天乐〉传奇》 , 《名作欣赏》 1988 年第 1 期。 《浅谈元杂剧善恶观的性质》,《语文学刊》 1988 年第 3 期。 《“才人福分从来少”——沈起凤〈才人福〉传奇的审美趣味》,《名作欣赏》 1988 年第 4 期。 《古代文学研究的两难心理与多元选择》,《文学遗产》 1988 年第 5 期。 《论明清文人传奇的理想人格范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学术之声》第 2 辑。 《论明清文人传奇的创作方法》,《戏曲研究》第 28 辑 1988 年 .12 月。 《四十年古典小说研究道路批评》,《文学遗产》 1989 年第 3 期。 《古典戏曲理想人格论》,《戏剧文学》 1989 年第 7 期。 《“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明清浪漫思潮与〈长生殿〉的“至情观”》,《文史知识》 1989 年第 7 期。 《论明清文人传奇的时代主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9 年第 5 期。 《关剧文化意蕴发微》,《戏曲研究》第 30 辑。 《论古代戏曲文学的文体特性》,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学术之声》 1989 年第 6 辑。 《丁耀亢生平及其剧作》(与郝诗仙合作),《齐鲁学刊》 1989 年第 6 期。 《蒋士铨传奇本事考略》,《文献》 1990 年第 1 期。 《艺术精神的传承与文化精神的变异——戏曲艺术出路断想》,《戏剧文学》 1990 年第 1 期。 《蒲松龄文化心态发微》,《文史哲》 1990 年第 2 期。 《明清文人传奇的历史演进》,《文学遗产》 1990 年第 2 期。 《“最怜儿女又英雄,才是人中龙凤!”——〈儿女英雄传〉的“人情天理”观新诠》,《民族文学研究》 1990 年第 2 期。 《论〈水浒传〉作家的创作思想》,《语文学刊》 1990 年第 3 期。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明清文人传奇作家文学观念散论》,《中国文学研究》 1990 年第 3 期。 《是“风教”还是“风情”——明清文人传奇作家的文学观念散论》,《中州学刊》 1990 年第 4 期。 《抄本〈一合相〉传奇作者考》,《文献》 1990 年第 4 期。 《论明清文人传奇的忠奸斗争主题模式》,《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1990 年第 4 期。 《“等为梦境,何处生天”——〈南柯梦〉、〈邯郸梦〉荒诞意识谈》,《文史知识》 1990 年第 12 期。 《元曲与少数民族文化》(署名张应),《民族文学研究》, 1991 年第 1 期。 《贾宝玉和宋江——浅谈〈水浒传〉对〈红楼梦〉的影响》,《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1991 年第 2 期。 《论〈水浒传〉作者的创作思想》,《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1 年第 2 期。 《佳园结构类天成——〈红楼梦〉网状艺术构思的特征》,《红楼梦学刊》 1991 年第 4 期。 《中西戏剧观念的当代形态》,《戏剧文学》 1991 年第 8 期。 《中国古书的价值》,《大学生》 1991 年第 9 期。 《浅谈元杂剧的市民意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 1991 年。 《漫谈明清文学中的才子佳人》,《名作欣赏》 1992 年第 1 期。 《两宋酬和词述略》,《中国文学研究》 1992 年第 1 期。 《关于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的思考》(与傅璇琮、谢思炜合作),《文学评论》 1992 年第 3 期。 《明代文人结社说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2 年第 4 期。 《漫谈中西戏剧形象创造的审美规律》,《戏剧文学》 1992 年第 8 期。 《启功先生的治学之道》,《文献》 1993 年第 1 期。 《书圣原是大诗人》,《跨世纪》 1993 年第 2 期。 《中西戏剧文体的本质特征》,《戏剧文学》 1993 年第 8 期。 《审美趣味的多元化走向——论明清文人传奇的丑的形象》,《中华戏曲》第 14 辑 (1993 年 8 月)。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中国文学研究》 1993 年第 4 期。 《沈璟传奇本事考略》,《文献》 1993 年第 4 期。 《近代古典文学研究方法的更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4 年第 4 期。 《( 1992 年)元明清戏曲小说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 1993 )》。 《元明文学史观散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5 年第 3 期。 《中国现代话剧的形成及其启示》,《戏剧文学》 1995 年第 7 期。 《叙事性:古代小说与戏曲的双向渗透》,《文学遗产》 1995 年第 4 期。 《中西传统戏剧观念辨异》,《戏剧文学》 1995 年第 11 期。 《桃花扇底系兴亡——〈桃花扇〉的历史意识》,《名作欣赏》 1995 年第 6 期。 《第一印象·第二视力·第三只眼(评〈宁宗一小说戏剧研究自选集〉》,《文学遗产》 1996 年第 2 期。 《刺世伤时,显微阐幽——论苏州传奇的文化内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6 年第 3 期。 《中国古代文人集团论纲》,《中国文化研究》 1996 年夏之卷。 《论明代的文学流派研究》,《求是学刊》 1996 年第 4 期。 《明清传奇的价值》,《文史知识》 1996 年第 8 期。 《稗官为传奇蓝本——论李渔小说戏曲的叙事技巧》,《文学遗产》 1996 年第 5 期。 《建构中国叙事学的操作规程——评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的方法论》,《文学评论》 1996 年第 5 期。 《向后倒退的革新——论明末清初的求实文学观念》 , 《湖北大学学报》 1996 年第 6 期。 《古籍校勘原则之我见》,《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6 年第 6 期。 《论清前期的正统派传奇》,《文学遗产》 1997 年第 1 期。 《情的探险——从汤显祖到曹雪芹》(与过常宝合作),《红楼梦学刊》 1997 年第 1 期。 《传奇戏曲的兴起与文化权力的下移》,《中国社会科学》 1997 年第 2 期。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理论品格》,《文学评论》 1997 年第 4 期。 《论明代传奇剧本体制的规范化》,《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 4 辑。 《论元明清小说戏曲中的雷同形象》,《明清小说研究》 1997 年第 4 期。 《论中国古代典籍文化的现代阐释》,《殷都学刊》 1997 年第 4 期。 《论明清传奇剧本长篇体制的演变》,《聂石樵教授七十寿辰学术纪念文集》。 《论“知人论世”的古典范式》,《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 1997 年。 《“温情与敬意”的国史学——谈钱穆的几部著作》(与李山、过常宝合作),《书品》 1998 年第 1 期。 《如何突破文学史写作的三大传统——〈明清传奇史·后记〉》,《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 年第 1 期。 《雅与俗的扭结——明清传奇戏曲语言风格的变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8 年第 2 期。 《论先秦儒家的叙事观念》,《文学评论》 1998 年第 2 期。 《学术研究范式的嬗变轨迹——关于二十世纪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研究的谈话》(与刘勇强、竺青合作),《文学遗产》 1998 年第 2 期。 《〈宝剑记〉:忠奸剧的定型》,《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 年第 2 期。 《〈浣纱记〉:历史剧的新篇》,《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 年第 3 期。 《〈鸣凤记〉:时事剧的发轫》,《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 年第 4 期。 《在感性与知性之间——评叶嘉莹的文学研究著作》(与过常宝、李山合作),《书品》 1998 年第 3 期。 《江湖奇人写真录——清初传记文选注》(与陈洁合作),《中华活页文选》, 1998 年。 《说诗说稗自风流(评陶尔夫、刘敬圻〈说诗诗稗〉)(与赵仁珪合作),《文学遗产》 1998 年第 3 期。 《论“知人论世”古典范式的现代转型》,《中国文化研究》 1998 年夏之卷。 《论明清传奇剧本长篇体制的演变》,《湖北大学学报》 1998 年第 4 期。 《话剧是演给谁看的?》,《戏剧文学》 1999 年第 1 期。 《元杂剧: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奇葩》,《高校理论战线》 1999 年第 2 期。 《元明的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求是学刊》 1999 年第 2 期。 《困境和出路: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历程》(与过常宝合作),《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9 年第 2 期。 《明清小说的文化意蕴》,《高校理论战线》 1999 年第 3 期。 《悬置名著——明清小说史思辨录》,《文学评论》 1999 年第 2 期。 《长时间远距离的姿态检讨历史——谈黄仁宇的几部历史著作》(与过常宝、李山合作),《书品》 1999 年第 2 期。 《挑战自我 超越极限——〈杨义文存〉读后》,《中国社会科学通讯》 1999 年 4 月 27 日。 《论戏曲角色的文化内涵》,《戏剧文学》 1999 年第 9 期。 《经典文献的诗学读法——评介杨义〈楚辞诗学〉》,《文学遗产》 1999 年第 5 期。 《论顾炎武的遗民心态》,《新国学》第一卷,巴蜀书社, 1999 。 The Cult of Passions though The Image of Beauties in Ming and Qing Literature,Ming QingYanjiu (《明清研究》) 1999 , Napoli-Roma , 1999 。 《元杂剧与元代文艺思潮》,《光明日报》 1985 年 7 月 16 日。 《典籍的现代阐释和文化传统》,《光明日报》 1993 年 7 月 7 日。 《蒲松龄与孩子王》,《人民政协报》 1993 年 10 月 7 日。 《艺术与淫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中国消费者报》 1995 年 1 月 7 日。 《禅宗的三重境界》,《中国消费者报》 1995 年 3 月 18 日。 《中国古典小说史的理论思考——读杨义的〈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人民日报》 1996 年 5 月 16 日。 《我们比王国维多走了多远——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戏曲研究随想》,《文艺报》 1997 年 10 月 23 日。 《正史以外的补充——简评〈珍本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丛书〉》,《中国图书商报》 1997 年 10 月 24 日。 《详备精细,益智启思——评丁锡根〈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中华读书报》 1998 年 1 月 21 日。 《文学研究与文学史研究》,《人民政协报》 1999 年 1 月 20 日第 4 版。 《元杂剧: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奇葩》,《中国教育报·文化周刊》 1999 年 4 月 27 日;《光明日报》 1999 年 5 月 10 日。 《明清小说的文化意蕴》,《中国教育报·文化周刊》 1999 年 5 月 4 日。 《文学史著作的读者》,《师大周报·文化增刊》 1999 年 4 月 23 日。 《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宋元明思想史纲〉、〈清代思想史纲〉读后》(与李山合作),《师大周刊》 1999 年 6 月 25 日。编辑本段近期研究课题 清初明遗民作家思想研究 中国古代文体资料汇编及中国古代文体学史论 明代文学编年史 郭英德,男,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

近年来,在《光明日报》、《武汉大学学报》、《江汉论坛》、《湖南大学学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出版过《李东阳研究――以政治心态、文学思想为核心》、《古文观止新编解读》、《宋人词选研究》、《明中后期文学流派与文风演化》等著作。近三年来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2项,在研项目1项。 专著《宋人词选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李东阳研究:以政治心态、文学思想为核心》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李东阳评传》与尚永亮合著,第二作者。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编著《古文观止新编解读》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论文:2001年《两晋拟古诗成因浅探》(《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02期)2002年《略论陆机拟古诗的创新》(《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03期)《论明清小说续书的成因》(《殷都学刊》,2002年第04期)《王船山对“三曹”诗的评价》(《阴山学刊》,2002年第05期)2003年《略论宋代文人的轻词意识》(《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02期)《四库馆臣对词之起源及其“变”之认识》(《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04期)2004年《娱宾遣兴的词体观念与宋人词选的兴盛》(《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01期)《南宋选词范式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01期)《南宋词人黄升的渊明情结》(《湘南学院学报》,2004年 第01期)2005年《黄升<花庵词选>的编纂动机及其成书的文化背景》(《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04期)《试论李东阳的文体辨析说》(《殷都学刊》,2005年 第04期)《尊体意识与南宋词选之兴盛》(《求索》,2005年 第11期)2006年《南宋词人黄升隐居的社会文化动因探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01期)《宋人词选之词题的作者归属及其成因探赜》(《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03期)《李东阳复古文学思想探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 第03期)2008年《论柳永的仕宦意识及其成因》(《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03期 )《古代文学教学笔谈》(第六作者)(《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04期)《李东阳的文学传播意识》(《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 第05期)2009年《关于“词选”的界定》(《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03期)《宋代文化重心的南移与宋人词选之兴盛》(《名作欣赏》,2009年 第06期)2010年《宋代风俗文化的高涨与宋人词选的兴盛》(《江汉论坛》,2010年第02期)《论茶陵派之成立》(《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03期)2011年《七子派考略》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第03期)《文章典范——<古文观止>》( 《新教育》2011年 第05期 )

[收稿日期] 2010- 07- 02[作者简介] 余红盈( 1976- ) ,男,荆楚理工学院体育部讲师, 硕士。掷标枪左侧支撑的作用与影响因素探析余红盈(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摘 要 左侧支撑是掷标枪最后用力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环节,其重要作用和意义已在标枪教学和训练中引起广泛关注和足够重视。但是相关的理论研究并不多见, 文章从生物力学角度对掷标枪左侧支撑中左腿支撑、 左肩制动和左腿蹬伸以及对影响左侧支撑技术的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述, 以期能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标枪教学和训练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关键词 标枪; 左侧支撑技术; 左腿支撑;左腿蹬伸An Analysis on Rol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of LeftSide Strut in Javelin ThrowingYUHong yingAbstract Left side strut a critical techniq ue in putting for th the las t stren gth in Javelin throwing. I t has aroused wide attentionand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 tance in Javelin teaching and training. However,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study is still rare. This pa 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omechanics on left foot support, left shoulder braking, left leg kick hold up in Javelin throwing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study is expected to offer some help and suggestions for coaches inteaching and players in training.Key words Javelin; left side strut technique; left leg suppor t; left leg kick hold up!中图分类号∀ G824.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3229( 2010) 05- 0089- 041 前言掷标枪是技术比较复杂的田径运动项目之一。合理的掷标枪技术要求运动员在周期性转为非周期性的快速运动中, 充分发挥人体能力将标枪掷出,在各项技术中, 最后用力是关键。从有关文献资料来看,对掷标枪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最后用力技术上,过去此类研究大多注重于身体右侧各环节技术。随着人们对最后用力右侧各环节技术和实质逐渐取得一致性认识的同时,逐步认识到最后用力阶段左侧环节对掷标枪成绩也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为了论证左侧支撑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才能做好左侧支撑用力技术, 左侧支撑技术的优点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和对相关数据、 图片处理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着重论述了左侧支撑的作用,同时也对影响左侧支撑技术的因素提出了几点建议和看法, 以供教学和训练参考之用。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资料,收集中外优秀男女标枪运动员左腿支撑的一些相关数据及技术图片。( 2)数据统计法使用sps s 统计软件系统, 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对比分析。# 89 #2010年 10 月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Oct. 2010第 10卷第 5 期 Journal of Langfang Teachers College( Naturnal Science Edition) Vol. 10 No. 5( 3)图片解析法通过引用的图片对出枪时的相关技术进行比较分析。3 左侧支撑的作用3. 1 左脚迅速落地支撑能获得理想的超越器械姿势运动员交叉步结束, 右脚着地后, 在保持身体向后倾斜,右腿积极工作的条件下, 促使左腿伸直,左脚开始快速着地,进行有力的制动支撑。左腿的制动支撑对于控制交叉步所获得的身体向投掷相反方向倾斜姿势(即超越器械姿势) ,有关肌肉的拉长与扭紧,使肌肉处于良好的准备工作状态, 从而获得较长的工作距离,均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左腿落地消极,动作缓慢, 就会出现身体重心迅速移过支撑点, 使扭紧与拉长的肌肉过早地松驰, 不能做出良好的超越器械姿势, 缩短了工作距离。为此,要做到正确的左侧支撑, 就必须做到: 左腿积极快速地支撑,左脚不要后撤; 左臂、 左肩不要后撤, 以免造成上体向左转动; 不要屈踝、 膝、 髋, 特别不能屈髋后坐。3. 2 有力的左侧制动支撑能够将助跑速度转化为投掷速度在器械出手角度一定时, 投掷成绩主要取决于标枪的出手初速度,而初速度的大小又取决于助跑速度和最后用力两个环节。优秀运动员在最后用力之前, 身体和标枪所获得的速度为 7~ 8m s。通过最后用力, 身体的速度降为3m s 以下, 而标枪却获得了高达每秒 35m 的速度。由此可见,通过最后用力,可将助跑速度转移到标枪上, 成为投掷速度。这一速度转移的过程,左侧支撑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 首先从矢状垂直面上看, 当右腿向着投掷方向屈膝、 跪蹬并推动右侧髋部向投掷方向转动的同时, 左脚必须主动、 快速地落地于身体重心前面, 进行强有力的制动支撑用力, 这样既制止了下肢继续向前的运动, 又可利用惯性进行有力的投掷。据力学原理, 运动中的物体, 如果一端做制动减速运动, 另一端必然向前做加速转动, 而且, 制动减速率增加, 加速转动率也增加。因此, 左侧制动支撑能够增加上体、 投掷臂以及标枪向前的速度。再从水平面上看,正是由于左脚落地给地面一个作用力,地面也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作用于左脚上, 并沿着左腿传到左腿左髋部, 使左髋部产生向前的制动减速运动, 必使右髋向前做加速运动, 这时左臂也屈臂制动, 再加上右腿的正确工作, 使整个身体以左侧为轴向投掷方向转动。同样道理, 左臂屈臂制动,使肩轴左侧产生制动减速, 从而加大了右肩部向前的运动。虽然上述分析是基于两个平面的,就一个完整的动作来看, 它构成了一个真实的三维空间。3. 3 正确的左侧支撑有利于获得合理的出手高 度、3. 3. 1 左腿的支撑用力对出手高度的影响在标枪出手的一刹那, 左腿应充分向上蹬起, 并充分伸展投掷臂, 使器械达到适合自己的最大高度。身体左侧的支撑用力能使异侧的身体位置抬高, 有利于实现对提高出手高度的积极影响。3. 3. 2 左腿的支撑用力对出手角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男子掷标枪的出手角度在 32 ∃~ 38 ∃最宜。左腿的支撑用力有利于获得合理的出手角度。在最后用力过程中,垂直方向的分力必须适宜,然而垂直分力的取得又来源于投掷臂的动力结构和左腿的支撑用力, 其中, 良好的左侧支撑用力对控制合理的出手角度是非常重要的。3. 3. 3 左腿的支撑用力对出手速度的影响根据动量定理: F# T = M #V,其中, F 是手臂对标枪的爆发式用力, T 是力的作用时间, M 是标枪的质量, V 是标枪速度的变化量。因为M 一定,所以 V 与F、 T 成正比。标枪出手初速度的大小,与投枪时的用力工作距离、 完成这段工作距离所用的时间以及力量F 有关。投掷力量越大, 工作距离越长,标枪所获得的初速度就越大。正是由于良好的左侧支撑, 在掷标枪最后用力过程中,身体获得了良好的超越器械姿势, 增加了工作距离。也正是由于左侧支撑,使身体参加工作的肌肉预先拉长或扭# 90 #2010 年 10月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10 卷#第 5 期紧,增大了肌肉收缩力量。因此,左腿的支撑用力对提高标枪出手速度至关重要。4 影响左侧支撑的技术因素4. 1 左腿支撑效果与左腿支撑始角密切相关左腿支撑始角是指左脚落地瞬间左脚支撑点与左腿髋关节的连线与地面水平线的夹角, 它的大小是影响左腿支撑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表 1[1]是中、 外优秀男、 女标枪运动员左腿支撑始角表。统计结果表明, 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合理的左腿支撑始角男子应为50 ∃, 女子应为55∃左右。合理的支撑始角可以使运动员左侧形成以左脚、 左髋为轴的合理支撑面,从而在有效完成左腿支撑制动的基础上, 实现下肢动量向上体的传递。如果支撑始角过大不仅极易造成%鞭打&前上体的前溜, 影响% 满弓&动作和最后用力的做功距离,而且还会使下肢制动不充分,导致上体发飘而用不上力, 使投掷成绩大受影响。反之, 如果支撑始角过小就会影响身体重心的水平移动,容易造成% 坐&着投枪,进而影响标枪的出手高度和出手速度。表 1 中、 外优秀男、 女标枪运动员左腿支撑始角统计姓名 性别 最好成绩 m左腿支撑始角 姓名 性别 最好成绩 m左腿支撑始角卢西斯 男 93. 80 44 ∃ 富克斯 女 69. 72 60 ∃沃尔夫曼 男 94. 08 45 ∃ 费尔克 女 80. 00 55 ∃霍恩 男 104. 80 50 ∃ 莉拉克 女 74. 76 56 ∃皮特拉诺夫 男 99. 72 55 ∃ 安带坎波 女 72. 16 55 ∃泽尼 男 95. 56 55 ∃ 托腾 女 64. 34 60 ∃施密特 男 86. 32 53 ∃ 隆柯拉法 女 74. 20 65 ∃中毛毛 男 89. 14 45 ∃ 张丽 女 70. 42 55 ∃张连标 男 83. 38 56 ∃ 徐德妹 女 68. 78 58 ∃4. 2 左腿支撑效果与左脚着地时左膝角的大小密切相关同等情况下,左膝角越大对投掷成绩的正面影响也越大。这是因为左脚着地后下肢快速形成固定支撑会产生力偶效应(图 1)[ 2], 力偶效应会使左腿特别是重心之上的躯干及器械加速向前上方% 翻转&, 形成绕支点的顺时针旋转力矩, 而较直的左腿支撑状态会使这一旋转力矩增大, 为自下而上的% 鞭打&式用力创造有利条件。有关资料曾经对参加 1995 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的男、 女各12 名优秀标枪运动员左脚着地时左膝角(表2)[ 3]的大小进行过统计, 结果表明男子平均为170. 4∃,女子167. 3 ∃。这一统计数字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表 2 1995 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优秀标枪运动员左脚着地时左膝角统计表姓名 性别 着地时左膝角(∃)姓名 性别 着地时左膝角(∃)谢科连科 女 162 泽莱兹尼 男 177迪里娅 女 161 巴克利 男 173英格伯格 女 172 亨利 男 168罗坦南 女 167 赫查特 男 168斯通 女 167 温鲁德 男 170达马斯科 女 180 希尔 男 162卢佩兹 女 175 瑞宾 男 171伊万科娜 女 174 林德 男 170斯特拉塞克 女 170 帕维南 男 173詹普森 女 166 莫鲁耶夫 男 175奈瑞斯 女 158 拉蒂 男 172曼嘉妮 女 156 哈可奎因 男 166平均数 167. 3 平均数 170. 44. 3 左腿支撑效果与左脚落地的位置、 方法密切相关左脚落地的位置( 横间距)是在中线左边约20- 30cm处( 图2)[ 4], 这主要是因为骨盆的生理结构(一左一右相距 25- 30cm) 和左髋制动会对右髋的前送产生巨大影响。如果左腿落地点与右脚落点在一条直线上, 一则会限制髋的前送, 进而影响后继% 满弓&和% 鞭打&动作的效果;二则支撑点太近, 会因身体左侧支撑不住而产生身体% 左倒&的错误动作。同样,如果横间距过大又会改变最后用力的方向和# 91 #第 10卷#第 5期 余红盈:掷标枪左侧支撑的作用与影响因素探析 2010 年 10月导致% 拉枪&。对于左脚落地的方法, 现代标枪技术一般要求用脚跟和脚掌内侧先着地, 然后过渡到脚全掌着地, 落地后脚掌与投掷方向形成 20 ∃左右的角。这样的着地方式和角度, 从人体解剖学上分析有很大的优越性。据有关资料统计, 左脚着地时要承受相当于自身体重5. 5 倍的水平作用力和相当于自身体重7. 2 倍的垂直分力,这样大的冲击力, 单靠下肢肌肉的力量是难以支撑的,因此,在不影响技术的前提下,脚掌与投掷方向形成20 ∃左右的角, 可以借助髋、 膝、 踝三关节在矢状轴不易活动的特点,来限制髋、 膝、 踝三关节在额状轴的活动, 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左腿的制动效果。反之,落地时脚掌与投掷方向形成的角度过大或脚尖正对投掷方向都会对投掷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脚尖正对投掷方向时, 易使髋和左肩过早打开,对最后用力的身体姿势有不利的影响,并且由于脚尖正对投掷方向,使髋、 膝、 踝三关节能沿横轴做较大范围的活动,形成单靠肌肉力量制动身体重心向前移动, 因此易形成左腿屈膝较大,造成身体重心过早前移, 从而较大程度地缓冲了水平速度的转移效果; 如果形成的角度过大又会对整个髋轴向投掷方向的旋转产生不利, 进而影响后继% 满弓- 鞭打&动作的完成效果,同样不可取。4. 4 左腿支撑效果与左膝关节肌肉的退让性工作能力密切相关根据力学原理,左腿在180∃状态下其制动效果最佳, 但人体是有机体,所承受的冲击能力有限,因此,对相当于自身体重5. 5 倍的水平作用力和相当于自身体重 7. 2 倍的垂直分力, 左腿必然有一个屈膝缓冲过程。但左膝关节屈膝缓冲程度不能过大,缓冲过大就会降低制动的效果,影响下肢动量向躯干的传递,并且还会间接影响后继的左腿蹬伸动作,对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产生负面作用。据西安体院康利则对世界优秀选手左膝缓冲角(表3)[ 5]统计分析,发现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的左膝缓冲角度仅为170∃左右。表 3 世界优秀选手左膝缓冲角统计左膝角( X ∋ S) (∃) 世界优秀选手(∃)左脚着地左膝关节角度(∃) N1 170 ∋ 7左膝关节缓冲到最小角度(∃) N2 153∋ 10N1- N2 175 结论与建议5. 1 结论左侧支撑在掷标枪最后用力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标枪重心前移后,左侧支撑显得更为重要。良好的左侧支撑, 能够获得理想的超越器械姿势, 增加投掷的工作距离;能够建立牢固的支撑基础,将助跑速度转化为投掷速度;能够使运动员取得较高的而且适合自己的出手高度,取得合理的出手角度; 能够使参加投掷的肌肉预先拉长或扭紧,产生最大的爆发力作用在标枪上, 使标枪获得最快的出手速度。5. 2 建议明确了最后用力左侧支撑的重要性后, 根据其影响因素,有的放矢, 在教学和训练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左侧支撑效果, 使之充分促进标枪成绩的提高。[参考文献][ 1] 宋广林.对影响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技术的因素分析 [ J] . 中国体育科学, 2004, ( 6) .[ 2] 宗华敬, 杨善德. 中国优秀田径运动员技术图片选辑[M] .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 3] 孙庆杰.田径[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 吴雪山.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有关环节运动学特征的研究[M]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 5) .[ 5] 康利则,李波. 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左腿支撑技术的分析[ J]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98, ( 3) .[ 6] 卢建明.掷标枪最后用力左侧支撑的作用[ J] .中国体育科技, 2003, ( 4) .# 92 #2010 年 10月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10 卷#第 5 期

800元~自己去买这里谁会帮你写~~~~~~~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分数线还未公布,预计3月21日以后公布。

河北师范大学的简介:

河北师范大学,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大最早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2014年11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共建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有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家政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科学教育、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运动康复、汉语言文学等专业。

由于专业设置可能会变动,正式填报时需要以学校最新公布的数据为准。

河北师范大学的宿舍环境:

目前河北师范大学,已经搬入石家庄裕华区南二环附近的新校区,整体硬件设施,基本可以满足现代大学的教学需求。

但是宿舍条件,较为一般,六人间被改为七人间,没有独立卫生间,整体居住环境较为拥挤。学校整体建筑风格,以灰为主色调,建筑布局,简洁明快,绿化水平较好。但是石家庄空气质量,确实是令人担忧。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是核心期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设有“教育史专栏”“高等教育”“比较教育”“教师与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等栏目。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AMI 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教育史专栏”是教育部名栏。

大学学报和核心不是两个必然重合的概念,好一点的大学学报经常也具有核心身份,但是更多的学报就只是学报而已。

新余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这个学校非常不错,建议去就读

1、《试论诗经在春秋时期的社会功能》,《固原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2、《试论左传歌谣的政治功能》,《兰州学刊》1996年第4期3、《试论赵壹的辞赋创作》,《社科纵横》1996年第1期4、《列子集释疑误辨正》,《文学遗产》1996年第3期5、《三苗名称之由来》《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96年增刊6、《列异传简论》,《教师科研丛刊》,内蒙古科技出版社20007、《试论高师院校古代文学课的教学原则》,《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专辑,2000年12月8、《笑林简论》,《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2期9、《试论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的渊源》《天津师大学报》基础教育版,2001年增刊10、《略论干宝的小说观》,《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4年11、《试论远古神话的文化功能》,《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2期12、《简论诗经中的桑树意象》,《赤峰学院学报》2004年2期13、《从〈诗经〉、〈尚书〉考察周人占卜文化》,《视域:语言·文学·文化——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文集》,2005年5月14、《试论诗经所反映的周人农业生产形态》,《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34期15、《高中语文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16、《唯物史观的文艺生产理论及其实践意义》,《沧桑》2007年第6期17、《试论诗经中的愁绪排解意象》,《山东文学》2007年第12期18、《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念对现代企业文化构建的积极意义》,《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第16期19、《犬在先秦社会中的文化功能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犬意象》,《焦作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20、《英雄慷慨之音: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剑意象及其文化成因》,《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21、《诗经田猎诗的文化内涵》,《燕山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22、《从诗经酒诗看酒在周人社会生活的功能》,《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23、《试论诗经中的忧愁主题》,《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24、《唯物史观人性论刍议》,《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4期25、《传统伦理观与现代人格构建》,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9.4,26、《汉代<国语>学概述》,《兰台世界》,2009.1227、《试论<国语>的谏辞艺术》,《焦作大学学报》,2009.428、《简论<国语>的政治哲学》,《岱宗学刊》,2009.229、《<国语>用诗探析》, 《长安大学学报》,2009.330、《<国语>所反映的君臣伦理》,《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731、《试论<诗经>中的戏剧因素》,《作家杂志》,2009.332、《试论<国语>的预言》,《新余高专学报》,2009.133、近三十年来大陆地区《国语》文学性研究 《社会科学家》 2011年第8期34、简论《诗经》中的舟船意象 《山花》 2011年第10期35、试论宁宗一教授的文学史观 《山东青年》 2011年第10期36、试论邓毓怡的楹联创作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8期37、论先秦文学中登高意象的产生和发展 《作家》 2012年第7期38、周人田猎文化与《诗经》中的田猎诗 新余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9、试论杨度的楹联创作 美与时代(下) 2012年第10期40、试论徐世昌的楹联创作 兰台世界 2012年第28期41、试论《史记》的自杀叙事 《新余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科研项目: 先秦歌谣的文化功能,天津师大青年社科基金项目,2002年---2004年

比较容易发表的大学学报有很多,具体说明如下: 《西昌学院学报》、《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洛阳师范学院学报》、《黑河学院学报》、《北京印刷学院学报》、《德州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新余学院学报》、《信阳师范学院学报》、《长春工程学院学报》、《哈尔滨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长春大学学报》、《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等学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怎么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核心,sci间接收录)燕山大学学报(核心)西北师范大学学报(核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核心)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岩土工程技术 建筑结构 施工技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自然科学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核心刊物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石河子大学学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 索引序列
  • 河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4期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新余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怎么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