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旋转灌装机毕业论文

旋转灌装机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旋转灌装机毕业论文

也帮帮我吧,哥们 。有时间的话发到

旋转式灌装机一般是用于产量稍微比较大的,相比之下:

两者相比之下,直线式的兼容性会比旋转式的好,直线式调节灌装嘴和拦截瓶的位置,而回转式则要更换进瓶、出瓶星轮。

加难度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如下:1、增加生产线装配环节:在旋转型灌装机原有的生产线上增加新的装配环节,如附加装置、控制系统等,增加生产难度。2、提高生产线速率:适当提高旋转型灌装机的生产线速率,通过加快生产速度来增加难度,并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3、提高品质要求:增加产品质量要求和检测环节的难度,如增加产品的检测点和检测手段、提高产品出厂标准等。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旋转型灌装机运动方案设计 指导教师:庄幼敏小组成员:机械0404 王小琛 040800404机械0404 赵凤满 0408004052007年1月19日目录1. 题目2. 设计题目及任务 …………………………………………………………………………12.1 设计题目 …………………………………………………………………………12.2 设计任务 …………………………………………………………………………13.运动方案 …………………………………………………………………………2 3.1 方案一 …………………………………………………………………………2 3.1方案二 …………………………………………………………………………2 3.3方案三 …………………………………………………………………………2 3.4 凸轮式灌装机 …………………………………………………………………………44.运动循环图 …………………………………………………………………………45.尺寸设计 …………………………………………………………………………4 5.1 蜗轮蜗杆设计 …………………………………………………………………………5 5.2 齿轮设计 …………………………………………………………………………5 5.3 传送带设计 …………………………………………………………………………5 5.4 曲柄滑块设计 …………………………………………………………………………5 5.5 平行四边形机构设计 …………………………………………………………………5 5.6 槽轮的设计 …………………………………………………………………………56. 电算法与运动曲线图 ………………………………………………………………………6 6.1 曲柄滑块机构运动曲线图…………………………………………………………………6 6..2 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运动曲线图…………………………………………………………67.小结 ……………………………………………………………………………………………8 7.2设计小结……………………………………………………………………………………88.参考数目………………………………………………………………………………………89.附图――方案一二机构运动简图一、题目:旋转型灌装机运动方案设计二、设计题目及任务2.1设计题目 设计旋转型灌装机。在转动工作台上对包装容器(如玻璃瓶)连续灌装流体(如饮料 、酒、冷霜等),转台有多工位停歇,以实现灌装,封口等工序为保证这些工位上能够准确地灌装、封口,应有定位装置。如图1中,工位1:输入空瓶;工位2:灌装;工位3:封口;工位4:输出包装好的容器。 图1 旋转型灌装机 该机采用电动机驱动,传动方式为机械传动。技术参数见表1 表1 旋转型灌装机技术参数方案号 转台直径mm 电动机转速r/min 灌装速度r/minA 600 1440 10B 550 1440 122.2设计任务1.旋转型灌装机应包括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三种常用机构。2.设计传动系统并确定其传动比分配。3.图纸上画出旋转型灌装机地运动方案简图,并用运动循环图分配各机构运动节拍。4.电算法对连杆机构进行速度、加速度分析,绘出运动曲线图。用图解法或解析法设计连杆机构。5.凸轮的设计计算。按凸轮机构的工作要求选择从动件的运动规律,确定基圆半径,校核最大压力角与最小曲率半径。对盘状凸轮要用电算法计算出理论廓线、实际廓线值。画出从动件运动规律线图及凸轮廓线图6.齿轮机构的设计计算。7.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8.完成计算机动态演示。2.3 设计提示 1.采用灌装泵灌装流体,泵固定在某工位的上方。2.采用软木塞或金属冠盖封口,它们可以由气泵吸附在压盖机构上,由压盖机构压入(或通过压盖模将瓶盖紧固在瓶口)。设计者只需设计作直线往复运动的压盖机构。压盖机构可采用移动导杆机构等平面连杆机构或凸轮机构。3.此外,需要设计间歇传动机构,以实现工作转台的间歇传动。为保证停歇可靠,还应有定位(缩紧)机构。间歇机构可采用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定位缩紧机构可采用凸轮机构等。三、运动方案 3.1 方案一:(机构简图见附图) 用定轴轮系减速,由不完全齿轮实现转台的间歇性转动。此方案的优点是,标准直齿轮与不完全齿轮均便于加工。缺点:一方面,传动比过大,用定轴轮系传动时,占用的空间过大,使整个机构显得臃肿,且圆锥齿轮加工较困难;另一方面,不完全齿轮会产生较大冲击,同时只能实现间歇性转动而不能实现自我定位。 3.2 方案二:灌装与压盖部分采用如图所示的等宽凸轮,输送部分采用如图所示的步进式传输机构。缺点:等宽凸轮处会因摩擦而磨损,从而影响精确度;步进式传输机构在输出瓶子的时候,需要一运动精度高的拨杆。 3.3 方案三:1.如图所示,由发动机带动,经蜗杆涡轮减速;通过穿过机架的输送带输入输出瓶子; 由槽轮机构实现间歇性转动与定位;压盖灌装机构采用同步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另外,在 压盖灌装机构中,分别设置了进料口、进盖口以及余料的出口,如上图所示。此方案为我们最终所选择的方案。2.优缺点分析。 优点:蜗轮蜗杆传动平衡,传动比大,使结构紧凑;传送带靠摩擦力工作,传动平稳,能缓冲吸震,噪声小;槽轮机构能实现间歇性转动且能较好地定位,便于灌装、压盖的进行。 缺点:在平行四边行机构中会出现死点,在机构惯性不大时会影响运动的进行;由于机构尺寸的限制,槽轮需用另外的电动机来带动。3.4 在设计过程中,曾考虑过用下图的凸轮机构作为压盖灌装机构,从而六个工位连续工作,以提高效率,但考虑到输送装置等各方面原因后,放弃了此方案。四、运动循环图以曲柄滑块机构的曲柄转过的角度为参考(与槽轮的导轮转过的角度相同)工作转台停止 转动 停止灌装压盖机构的滑块退进 0 60 120 150 180 240 300 360五、尺寸设计 5.1 蜗轮蜗杆设计: 齿数 模数(mm) 压力角(0) 螺旋角 直径(mm)蜗轮 20 25 20 14.04 100蜗杆 1 25 20 14.04 5005.2 齿轮设计(下图所示的惰轮以及与其啮合的一对齿轮)——采用标准齿轮模数(mm) 压力角(0) 齿数 直径(mm)齿轮1 5 20 20 100齿轮2 5 20 60 3005.3 传送带的设计 速度:V=wr=72r/min*50mm 每两个瓶子之间的距离S: t=S/v=1/(w1/6 ) 其中 w1为转台的角速度 12r/min 解得:S=50mm5.4 曲柄滑块机构的计算 由机构整体尺寸,行程为137mmm ,行程速比系数K=1.4 偏心距为50mmm 具体设计过程见图解法5.5 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设计 由于已知曲柄长度为50mm,连架杆长度为706.61mm,由平行四边形定理可得出该机构的尺寸。5.6 槽轮的设计L=450mm Ψ=30 ∴ R=LsinΨ =225 mm s=LcosΨ=389 mm h≥s-(L-R-r)=130mm d1≤2(L-s)=60mm d2<2(L-R-r)=100mm其中 L为中心距 圆销半径r=30mm d1为拨盘轴的直径 d2为槽轮轴的直径六、电算法与运动曲线图 6.1 曲柄滑块机构运动曲线图 滑块的位移分析滑块的速度分析 滑块的加速度分析由上述运动曲线图知:该机构具有急回特性,由加速度曲线知,该机构冲击较小。6.2 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运动曲线图对A点进行位移、速度、加速度分析: A点的加速度曲线位移曲线速度曲线 由上述曲线可以看出,平行四边形机构在运动过程中,为匀速运动,加速度会发生突变,因而存在着冲击。七、小结7.1方案简介在整个系统运用到了蜗杆蜗轮机构,槽轮机构,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等常用机构。完成了从瓶子的传输到灌装,压盖,最后输出的机器。旋转型灌装机,是同时要求有圆盘的转动,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和传送带的传送的机构。圆盘间歇转动部分:因为在系统的原始要求中需要有间歇转动的特性,而工位为6个,所以在其中首先引入了可以实现间歇转动的典型机构——槽轮机构。且槽轮机构的转动速度是圆盘转速的6倍,并且在转动时分别在6个工位进行停歇。灌装封口急回部分:灌装和风口虽然为两个工位,但其的运动特性是一样的,只是有一个时间的差值而已。而我们学过的有急回特性的最典型且简单的机构就是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因为圆盘的转动为12r/min,而每一转有6个瓶子需要进行灌装和封口的工序,所以需要曲柄的转速也为72r/min。所以曲柄与发动机的传动比就为20:1,所以其前面的轮系传动只需要完成传动从1440r/min到72r/min的变化,所以,在这之后用了蜗杆蜗轮机构将其传动比直接变为20:1。但由于在这两个位置的方向问题,两个偏置曲柄滑块为反方向的运动。因为这样,又在两个曲柄之间添加了两对小的齿轮副,以实现其方向的转换。7.2设计小结在真正开始设计这个机构之前,我们曾经有过很多想法,有些很幼稚,甚至不能算是机械专业的学生设计的方案,有些又过于复杂,只能想出来,却很难实现。这次课程设计,是我们第一次将本学期《机械原理》这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中,另外对于机械设计也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次课程设计,我们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从最初的毫无头绪到逐渐做出雏形,然后进一步改进。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在实践中摸索成长,同时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只有认真地掌握好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才能够得心应手。八、参考资料 1.《机械原理》(第六版) 孙桓 陈作模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二版)朱文坚 黄平 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孙德志 张伟华 邓子龙 编 科学出版社4.《机械设计与理论》 李柱国 主编 科学出版社5.《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朱家诚 主编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自动灌装机毕业论文

灌装机原理个人感觉就像抽水泵,在加上一些辅助功能,比如理瓶机,压盖机,旋盖机等,不过灌装泵材质选用铸铁等品质,灌装机选用不锈钢304,316,蠕动泵,陶瓷泵,电机采用步进电机等高品质配置!

灌装机按灌装原理可分为常压灌装机、压力灌装机、液体灌装机、油类灌装机、膏体灌装机、酱类灌装机、颗粒浆状灌装机、粉剂灌装机、大桶水灌装机和真空灌装机。常压灌装机是在大气压力下靠液体自重进行灌装。这类灌装机又分为定时灌装和定容灌装两种,只适用于灌装低粘度不含气体的液体如牛奶、白酒、矿泉水等。是在高于大气压力下进行灌装,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贮液缸内的压力与瓶中的压力相等,靠液体自重流入瓶中而灌装,称为等压灌装;另一种是贮液缸内的压力高于瓶中的压力,液体靠压差流入瓶内,高速生产线多采用这种方法。压力灌装机适用于含气体的液体灌装,如啤酒、汽水、香槟酒等。真空灌装机是在瓶中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下进行灌装。这种灌装机结构简单,效率较高,对物料的粘度适应范围较广,如油类、糖浆、果酒等均可适用。油类灌装机可以灌装各类油品,如食用油、润滑油、花生油、豆油等。该类灌装机是针对油品物料灌装专门开发研制的灌装机械,可实现人工操作和无人化操作的灵活配置,例如食用油灌装机。按计量方式可分为流量计式。活塞式。称重式等。按设备样式可分为直线式和旋转式等。目前国内制造油类灌装机厂商多数分布在山东省。广东省。江苏省等地。注塞式灌装机该类灌装机广泛适用于医药、食品、日化、油脂、农药及其他特殊行业,可灌装各种液体、膏体类产品,如消毒液、洗手液、牙膏、药膏、各种化妆品等物品.液体灌装机全新卧式设计,轻巧方便,自动抽料,对于黏稠较大的膏体可加料斗加料。立式液体灌装机手动及自动相互切换功能:当机器处于“自动”状态,机器按设定速度,自动进行连续灌装。而当机器处于"手动"状态,操作人员踩动踏板,来实现灌装,若一直踩住不放,则也变为自动连续灌装的状态。防滴漏灌装系统:灌装时气缸上下动作,带动闷头。1、可选配件a.针式灌装头:适用于小口径瓶和软管包装产品的灌装。针头部分口径、长度可根据容器的具体尺寸定制。b.转/球阀控制系统:适合不同黏度及包含颗粒的物料,并能解决高位、高压供料等带来的各种压力问题。c.料斗:建议灌装黏度较大产品时配置,以达到更好的灌装效果。膏体灌装机适合于灌制从水剂到膏霜的各种黏度产品,是广大日化、医药、食品、农药等行业的理想填充机型。特点全新卧式设计,轻巧方便,自动抽料,对于黏稠较大的膏体可加料斗加料。手动及自动相互切换功能:当机器处于“自动”状态,机器按设定速度,自动进行连续灌装。而当机器处于"手动"状态,操作人员踩动踏板,来实现灌装,若一直踩住不放,则也变为自动连续灌装的状态。 防滴漏灌装系统:灌装时气缸上下动作,带动闷头。酱类灌装机适用于调味品中带颗粒并且浓度较大的辣椒酱、豆瓣酱、花生酱、芝麻酱、果酱、牛油火锅底料、红油火锅底料等物质的粘稠酱类的灌装。按照操作流程可以分为全自动灌装机和半自动灌装机称重式灌装机,适用于黏度较低的液体物料。例如,油漆,涂料,树脂,及各种化工原料。颗粒浆状灌装机适用于医药、日化、食品、农药及特殊行业,是理想的颗粒浆状粘度流体充填设备。 该机为半自动活塞式灌装机,可灌装颗粒浆状流体物料。机型小巧,立式结构,节省场地。操作方便,气动元件均采用德国FESTO和台湾AirTac气动元件。物料接触部分均采用316L不锈钢材料制成,符合GMP要求。灌装阀由气动阀控制,灌装精度更高。灌装量和灌装速度均可任意调节。灌装闷头采用防拉丝及升降灌装装置。粉剂灌装机该机适用于化工、食品、农、副产品等行业的粉状、小颗粒状物料的定量灌装。如:农药、兽药、消毒剂、洗衣粉、粮食、种子、奶粉、调味品、味精、食盐、白糖、添加剂等。产品特点:微电脑控制,定量准确。参数可调整,误差可自动修正。强弱电分开,无干扰。可靠性高,适应面广。充填部件用全不锈钢制做加工精度高,互换性好,分级合理。模块式设计,组合灵活。大桶水灌装机大桶水灌装生产线是引进美国公司的生产技术及工艺,融合了意大利、法国等国同类产品的优点,经技术改进而产生的全自动灌装机生产线,本设备技术先进,性能可靠,工艺流程高,操作简便,是各饮料生产厂家理想的灌装设备,深受食品饮料行业的欢迎。本机机体全部采用优质不锈钢材料,其它部分也均采用无毒、耐用的组合材料,电气、气动系统采用进口元件,因此设备故障率低,可靠性高。工艺流程:自动拔盖机→自动刷桶机→自动上桶机→自动冲洗消毒→自动灌装→自动理盖、套盖、压盖→灯检→自动热缩膜→自动套袋(含输送带)。

你可以百度一下”灌装机”,百度百科有灌装机的类型,原理以及介绍。这是一部分简介:灌装机主要是包装机中的一小类产品,从对物料的包装角度可分为液体灌装机,膏体灌装机,粉剂灌装机,颗粒灌装机;从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来讲分为半自动灌装机和全自动灌装生产线。近来随着食品的QS认证,食用油的厂家已经开始注重产品质量和包装,所以油类灌装机在灌装机中地位凸现。

工业自动化的题目写创新点的就可以,开始也不会,还是寝室哥们给的文方网,写的《基于知识和CAD的结构设计自动化和优化系统分析》,效率好高基于工作流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研究与设计自动化升降绿篱修剪机的设计与研究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股道自动化管理系统设计接口问题探讨夹具定位原理在产品设计自动化中的应用邮包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控制与管理系统设计自动化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组态软件的综合自动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设计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实施矩形坯连铸机配水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应用普通高校网络公共机房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办公自动化及综合金触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精细化工企业中自动化仪表的设计与施工配电系统自动化设计思路产品设计中自动化“度”的感性研究教学设计自动化语义模型及其实现方法转炉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电风扇生产自动化控制及MIS的设计与实现自润滑轴承自动化成型机床的设计基于B/S结构的高校教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仪表自动化优化设计与施工要点国内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探索论传统电气与自动化技术设计思想的融合商业油库油品底部灌装自动化设计机械设计自动化方法和技术计算机设计自动化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内容关于电气设计和自动化设计的融合发展及对策研究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与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网络设计及应用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思考论怎样提高机械设计的自动化程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思考面向制造企业信息集成的工程设计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设计冶金自动化工程开发设计规范概述——促进冶金自动化工程技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油船的自动化设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设计中的节能设计理念研究齿轮刀具设计的自动化——使用电子计算机设计齿轮刀具辅助自动化立体仓库设计的可视化物流仿真电气自动化的节能设计技术研究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中采编系统结构设计从用户角度对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测试的设计教学设计自动化的对象—水平模型研究基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究与思考基于自动化发展的机械设计探析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 优先出版基于自动化发展的机械设计探析铁路线路大修设计自动化浅谈基于活动模块的教学设计自动化系统设计我院基于整体设计的自动化药房建设

消旋与转旋研究论文

楼主的内容专业单词多了些,呵呵。Communication通讯Total Synthesis of (−)-Penifulvin A, an Insecticide with a Dioxafenestrane SkeletonPenifulvin A,一种采用二氧四环壬烷(Dioxafenestran)骨架的杀虫剂的全合成Abstract摘要Herein we report the first total synthesis of Penifulvin A, a sesquiterpenoid with a novel dioxa-fenestrane structure. 以下我们报道Penifulvin A的首次全合成,这是一种具有全新二氧四环壬烷结构的倍半萜化合物。Penifulvin A is a potent insecticide against the fall armyworm Spodoptera frugiperda which causes enormous damage in the US by consuming foliage of a variety of field crops. Penifulvin A是一种针对草地贪夜娥(Spodoptera frugiperda)的专利杀虫剂,这种昆虫由于消耗多种野外庄稼的叶子而在美国造成巨大的损害。A five-step racemic and an eight-step enantioselective route to the natural product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its absolute configuration are described. 描述了对于天然产物的一个五步的外消旋和一个八步的对映选择路线,以及对其绝对构型的确定。The key step involves a meta-photocycloaddition, giving rapid access to the carbon skeleton of penifulvin A in a stereoselective fashion. 关键的步骤涉及到间位-光环加成反应,从而以立体有择反应的方式迅速接入到Penifulvin A的碳骨架。Finally an oxidation cascade leads to the natural product. The synthetic route is free from protecting groups, scalable, and flexible so that a variety of analogues, among them penifulvins B−E, should be available for performing SAR tests in the insecticidal role.最后,氧化级联导致了这种天然的产物。该合成路线没有保护基团,可扩展,而且灵活,因此好多模拟产品(其中如PenifulvinB-E)应该可以获得而用于杀虫作用的SAR试验。Communication通讯Synthesis of Uniform Ferrimagnetic Magnetite Nanocubes均匀铁磁磁铁矿纳米单晶的合成Abstract摘要We synthesized uniform ferrimagnetic magnetite nanocubes in the size range from 20 to 160 nm. The magnetic property of the nanocubes was characterized, and magnetic separation of the histidine-tagged protein was demonstrated.我们合成了尺寸范围从20到160nm的均匀的铁磁磁铁矿纳米单晶。对这种纳米单晶的磁性质进行了表证,并实验演示了多聚组氨酸融合蛋白的磁分离。Communication通讯A Single Antibody Catalyzes Multiple Chemical Transformations upon Replacement of the Functionalized Small Nonprotein Components一种单一抗体在替代官能化小非蛋白成分中催化多种化学转化Abstract摘要A single antibody catalyzes multiple chemical transformations upon replacement of the funcctionalized small nonportein components.一种单一抗体在替代官能化小非蛋白成分中催化多种化学转化Communication通讯Supercritical Processing as a Route to High Internal Surface Areas and Permanent Microporosity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作为在有机金属骨架材料中达到高内部表面积和永久性微孔率路线的超临界工艺AbstractCareful processing of four representativ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 materials with liquid and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D) leads to substantial, or in some cases spectacular (up to 1200%), increases in gas-accessible surface area. Maximization of surface area is key to the optimization of MOFs for many potential applications. Preliminary evidence points to inhibition of mesopore collapse, and therefore micropore accessibility, as the basis for the extraordinarily efficacious outcome of ScD-based activation摘要用液体和超临界二氧化碳(ScD)仔细加工四种代表性的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导致了气体进入表面积方面重大的(在某些情况下是惊人的(最高达1200%))增加。表面积的最大化是MOF材料在很多潜在应用中最优化的关键。初步证据指向抑制中孔的塌陷,因此也指向了微孔的可进入性,而这是ScD基活化异常有效结果的基础。

转载手性之谜——向左向右 手性的定义现在该可以四平八稳地谈谈手性了。 手性(chirality,=handedness)一词源于希腊词“手”χειρ (cheir),指左手与右手的差异特征。手性及手性物质只有两类:左手性和右手性。有时为了对比,另外加上一种无手性(no chirality)作参照,可称它为“中性手性”。左手性用learus或者L表示,右手性用dexter或者D表示,中性手性用M表示。 手性可用对称性来说明。植物中常见到旋转对称性(有时叫辐射对称性,不准确),指的是存在旋转对称轴,如东北石竹、矮牵牛、黄瓜的花一般都具有五次旋转对称性,花每旋转2π/5=360°/5=72°,自身就重合一次。又如鸢尾科植物常具有3次旋转对称性。此外,还有平移对称性、伸缩对称性等等,但手性所体现的对称性与这些都不同。左手(性)与右手(性)单*平移和旋转不可能使两者全完重合,必须使镜像操作才能重合,所以手性对称性也叫镜像反射对称性。简单说,镜子中的东西在手性上与原物正好相反。正因为这一点,镜子用于展现实物并不算完美。我不知道别人是否有这样的经验,我一开始按照镜中图像操作工具常常把左右搞反,适应一会才成。 我原是学地质学的,上大学第一学年就要学《结晶学及矿物学》,用的是武汉地质学院潘兆橹主编的教材。1984年,矿物学专家曹老师在北大俄文楼给我们上课,通常用三轮车从北大12楼(现已拆掉)运来一车木制模型。课上讲晶体对称性时,大家反复摆弄大大小小的模型。课上学得晶体有47种单形,其中有5种单形(名字都颇专业,三方偏方面体、四方偏方面体、六方偏方面体、五角三四面体和五角三八面体)都有“对应体”,即同时有左形和右形之分。这里不可能专门解释,你只需知道,现代地质学从一开始就要接触手性概念。 在化学中,组成相同但空间结构上互成镜像(对映体)的分子叫手性分子。 手性分子的性质有时差不多,有时差别极大,对人而言甚至一种有利一种有害。化学式为C17H20O的努特卡酮两种对映体的柚香竟然相差750倍之多(据宋心琦的文章,见《国外科技动态》2001年11期),当然这不是全由那种物质的结构决定的,因为对人的嗅觉起作用的受体也是由手性分子构成的,手性匹配才能产生可感受到的嗅觉。一些昆虫激素也有手性选择性,某种手性的只能吸引雄性,其对应体则只能吸引雌性。在药品当中,药品名称相同但手性构型不同时,药性也不同。如四米唑的左旋体是驱蠕虫药,而右旋体是抗抑郁药;甲状腺素钠的左旋体是甲状腺激素,而右旋体是降血脂药等等(据苑可、戴立信,《科技术语研究》2002年2期)。颇有争议的“反应停”(thalidomide)作为人工合成药,是两种对映体的混合物。有人指出其中一种对应体有治疗作用,而另一种可能有害。于是后来的制药工业和患者对药物的分子手性都很敏感。手性所能描述的事物极其多样,大至星系旋臂、行星自转、大气气旋,小到矿物晶体、有机分子、安培电流、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等等。在植物学中,手性也是一个重要形态特征,左右对称的形态(如枫叶、兜兰,但不是绝对对称,绝对的对称只能在数学中找到)及攀缓和缠绕植物的茎蔓旋向,都涉及到手性。对于螺旋,两种手性的命名是相对的,原则上可以任意定义其中一种,则另一种正好与它相反。事实上,历史上人们的确给出了不同的定义。20世纪60年代《知识就是力量》杂志译出的苏联的文章,对左右手性的称呼与现在流行的叫法正好相反。定义无所谓正确与错误,关键要说清楚。关于螺旋的手性,我们的定义是:伸出一只手,让大姆指指向螺旋的轴向(不必计较哪是生长方向),另外4个指头握拳,于是由手掌到4个指尖有一“前进”方向,如果螺旋前进方向(不要求是生长方向,但要求与大姆指方向一致)正好与伸出的左手相符,则此螺旋为左手性的,如果与右手相符则为右手性的。说起来很费劲,但看一下图形,立即就明白了。这与电磁学中的安培定则(Ampére rule)差不多,安培定则说明了两种情况:1)载流直导线的电流方向与感生磁场方向。让右手大姆指指向电流方向,四指的前进方向则为磁场方向。2)载流螺线管里的电流方向与螺线管的感生磁场方向。让右手四指由手掌向手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大姆指指向感生磁场的北极。电磁学右手定则(这时一般称Fleming rule)还用于表示电场、磁场与运动方向三者的一般在系,在闭合运动导线切割磁力线产生感生电流的例子中,伸出右手,让右手手掌面对磁北极,大姆指指向导线运动方向,则四指指向感生电流的方向。这都是中学物理的内容,在此复习一下。 植物手性也可以采用如下定义:在生长或者运动的一端,从垂直轴向观看,若螺旋是顺时针的,则为左手性;若螺旋是反时针的,则为右手性。这两个定义等价,但第二个定义远没有第一个定义方便实用,而且容易自己弄混。左手性的螺旋叫左螺旋;右手性的螺旋叫右螺旋。在气象学中,定义也是一样的。在北半球,低压区能够形成左手性的气旋,高压区能形成右手性的气旋。南半球正好相反。 对于我后脑袋上的“旋”,相对于我自己的身体,它是向左手方向旋转的。从我的头顶上观看,头发是反时针旋转的。这人“旋”符合右手定则,应当算右手性! 库克(T.A.Cook)在《生命的曲线》中所用的手性定义与我们的定义等价,但陈述得极其繁琐,实在不敢恭维。《生命的曲线》整本书差不多都在讨论旋转与手性,用的都是这样的约定。 但是正如库克所说的,“不过,在这里我要对植物学家专用的某种术语提出强烈的异议。他们把绳索的左旋螺线称为‘右旋’的说法,是因为这种绳索是惯用右手的人编织而成的。那么把金银花称为‘左旋’,理由是什么呢?”的确,我也觉得一些植物书上暗示的定义十分别扭。我们同意库克的用法,在这种用法中金银花是左旋的,即具有左手性。 那么植物界是如何定义手性的呢?陈荣道编著的《怎样画植物》(中国林业出版社第二版,2002年)中说:“由左向右旋转缠绕的叫做左旋缠绕茎,如牵牛花、紫藤、旋花。从右向左缠绕的叫右旋缠绕茎,如啤酒花、五味子等。”(第144页)这个定义本身是不清楚的,什么叫“由左向右”和“由右向左”?这就像某大师千里之外预测火箭发射前向左偏15cm一样,毫无意义,因为它可免于被证伪,在一个方向看偏左,在另外一个方向看就可以偏右。植物也一样,必须指定了生长方向,左与右的概念才明确,否则左就是右,右就是左。但所举的例子是近似清楚的,因啤酒花和五味子的手性一样,按我们的定义是左手性,按他说的是右手性。根据所举的例子,我们可以猜到他们的定义与数理科学的定义正好是相反的,也与我们的定义相反。我们习惯上称牵牛花等为右旋的,啤酒花等为左旋的,详见下文。之所以说“近似”清楚,是因为紫藤的手性较复杂,由下文可知,紫藤属的植物既有左手性的,也有右手性的。 数理学界对手性的用法可从欧阳钟灿和刘寄星写的《从肥皂泡到液晶生物膜》(湖南教育出版社“科学家谈物理”丛书之一,1994年)得到印证。该书写道:“地球上所发现的生物氨基酸分子多见于左旋,一切天然的蛋白质都由左旋型氨基酸组成。而由这些左旋分子组成的蛋白质和遗传物质DNA却多数都有右手螺旋结构。一些生物,如螺旋形细菌、蔓生植物向上盘绕以及海螺等均以右旋占绝大多数。”(第127-128页)该书还用图形明确示意了所说的左旋与右旋的含义。可以明确地说,这与我们的理解完全一致。 在化学中,手性分子的识别是通过其光学特征进行的。不同手性的分子具有不同的光学活性。能使平面偏振光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对映体称右旋体,记作(+)或者D,反之称作左旋体,记作(-)或者L。当等量的对映体分子混合在一起时,不再引起平面偏振光的旋转,液体无旋光性,称外消旋体,记作(±)或者DL。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他们构造出一个右手性的双螺旋结构。当碱基排列呈现这种结构时分子能量处于最低状态。沃森后来撰写的《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过中译本)中,有多张DNA结构图,全部是右手性的。这种双螺旋展示的是DNA分子的二级结构。那么在DNA的二级结构中是否只有右手性呢?回答是否定的。虽然多数DNA分子是右手性的,如A-DNA、B-DNA(活性最高的构象)和C-DNA都是右手性的,但1979年Rich提出一种局部上具有左手性的Z-DNA结构。现在证明,这种左手性的Z-DNA结构只是右手性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一种补充。21世纪是信息时代或者生命信息的时代,仅北京就有多处立起了DNA双螺旋的建筑雕塑,其中北京大学后湖北大生命科学院的一个研究所门前立有一个巨大的双螺旋模型。人们容易把它想象为DNA模型,其实是不对的,因为雕塑是左旋的,整体具有左手性。就算Z-DNA可以有左手性,也只能是局部的。因此,雕塑造形整体为一左手性的双螺旋是不恰当的,至少用它暗示DNA的一般结构是错误的。从天文学到地球科学,从化学到生物学,几乎处处都有手性显身影。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就授予分子手性催化的主要贡献者。1968年诺尔斯(W.S.Knowles)用过渡金属元素制造出含手性配体的络合物,以它为催化剂,生产出有手性的产物。后来日本名古屋大学的野依良治开发出更有效的催化剂。1980美国的夏普莱斯(B.Sharpless)发现了氧化反应的手性催化剂,极大推动了手性药物的化学合成。到2000年,全球的手性药物销售额已达1230亿美元,占药物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1998年全球畅销的500种药物中,单一对映体销售的手性药物占一半以上。 2002年6月13日英国《自然》发表加拿大科学家杰森(L.Jesson)和巴雷特(S.Barrett)研究某植物花柱手性的论文,指出两个等位基因中的一个控制花柱的左右,其中向右是显性的。有人评价这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有指体内的异构酶(2-arylpropionyl-CoA epimerase)可将(R)-异丁苯丙酸转化为(S)-(+)-异丁苯丙酸。 正因 为此,加上合成具有特殊光学选择性的化合物成本较高,因此目前在市面上的均为外消旋体商品。右旋布洛芬是布洛芬的右旋体,为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右旋体的药效强于消旋体和左旋体。在体内,60%左旋体,可以转换右旋体,为为药物的整体水平提供了活性储备。通用名:DEXIBUPROFEN,右旋布洛芬 化学名:(S)-2-(4-Isobutylphenyl)propanoicacid,(s) -2-(+) -(4-异丁基苯基) 丙酸分子式:C13H18O2分子量:206.28熔 点:48-52℃

通信在( - )- Penifulvin甲,一个具有Dioxafenestrane骨架全合成杀虫剂摘要我们在此报告的Penifulvin甲,一个新的二氧杂窗烷结构的倍半萜的首次全合成。 Penifulvin A是针对秋季夜蛾夜蛾造成了消费领域的各种作物的枝叶在美国的巨大破坏烈性杀虫剂。五步消旋和8步不对称路由到天然产品,其绝对构型确定描述。关键步骤是元光环,让快速访问一个立体的方式对penifulvin碳骨架。最后一氧化级联导致的必然产物。该合成路线是从保护团体的自由,可扩展,灵活,不同的类似物,其中penifulvins乙娥,应履行的杀虫作用特区测试可用。 通信统一亚铁合成磁铁矿Nanocubes 摘要我们合成的尺寸范围从20到160纳米的统一亚铁磁铁矿nanocubes。该nanocubes磁性的特点,以及磁选组氨酸标签的蛋白质证明。 通信阿单抗体催化多种化学物质变换的功能化后,小非蛋白成分替换摘要单一催化抗体后,小nonportein的funcctionalized更换元件多种化学物质转变。 通信超临界加工作为干线至偏高内部表面积和常驻微孔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摘要四个代表金属有机骨架(MOF)的液体和超临界二氧化碳(SCD)的材料,仔细处理导致重大,或在某些情况下壮观(高达1200%),气体的增加,表面积。表面积最大化的关键在于优化的MOFs许多潜在的应用。

六工位旋转料仓毕业论文

一、毕业设计的性质和任务毕业设计是纺织机电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训练与考察,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总检验,是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习。毕业设计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提高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提高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深入生产一线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毕业设计选题主要是含有纺织、机械、电气控制三方面结合的课题,也可以是纺织和机械为主,电气控制为辅的课题,也可以是电控为主,机械和纺织为辅的课题,也可以结合自已预就业的工作,根据自已所从事的工艺,设备,操作等方面的技术,给合理论与实际写成论文。毕业设计选题要考虑完整性,要有适当的工作量。毕业设计的课题由学生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可自主选题,自主选题必须通过指导教师审查认可。课题也可以由指导教师给定。三、毕业设计的选题推荐范围:1、设计类:1-1、设计一台简单的机器。1-2、设计一台复杂机构的一个或几个机构或零件。1-3、设计用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或其它手段实现工程控制的系统。1-4、设计一台纺织机器的大修计划。2、分析类:2-1、分析进口纺织设备,包括机械及电控系统。2-2、分析国产纺织新设备,包括机械及电控系统。2-3、分析国产仿制新设备,包括机械及电控系统。2-4、结合自己的工作讨论所在工位的工序、工艺、设备、技术操作等等。2-5、纺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检测、调试的分析实施报告。3、技术改造类:3-1、某种纺织机电一体化设备(装置)的技术升级、改造。3-2、更新某种纺织机电一体化设备(装置)设备规划。4、论文类:4-1、结合预就业工作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纺织机械电器设备的技术分析。4-2、结合预就业工作进行与专业有关的产品工艺分析。4-3、纺织机电设备维护与故障诊断维修。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农业对钢材质量要求的提高,钢厂普遍采用了炉外精炼工艺流程,它已成为现代炼钢工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于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炼钢设备的生产能力,改善钢材质量,降低能耗,减少耐材、能源和铁合金消耗,因此,炉外精炼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钢铁冶金发展的方向。对于炉外精炼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有必要进行探讨。 1 国内外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随着炼钢技术的不断进步,炉外精炼在现代钢铁生产中已经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生产流程(高炉→炼钢炉(电炉或转炉)→铸锭),已逐步被新的流程(高炉→铁水预处理→炼钢炉→炉外精炼→连铸)所代替。已成为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尤其在特殊钢领域,精炼和连铸技术发展得日趋成熟。精炼工序在整个流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这道工序可以提高钢的纯净度、去除有害夹杂、进行微合金化和夹杂物变性处理;另一方面,精炼又是一个缓冲环节,有利于连铸生产均衡地进行。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为了降低炼钢成本,提高钢的纯净度和质量,率先将炉外精炼技术应用于特殊钢生产中,随后西欧的钢铁企业也加入到推广和使用这项技术的行列中。据资料报道,日本早在1985年精炼率达到65.9%,1989年上升到73.4%,特殊钢的精炼率达到94%,新建电炉短流程钢厂100%采用炉外精炼技术。80年代连铸技术发展迅速,原有的炼钢炉难以满足连铸的技术要求,更加促进了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到1990年为止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拥有1000多台(套)炉外精炼设备。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就在炼钢生产中采用高碱度合成渣在出钢过程中脱硫冶炼轴承钢、钢包静态脱气等初步精炼技术,但没有精炼的装备。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有些特钢企业(大冶、武钢等)引进一批真空精炼设备。8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精炼设备逐渐投入使用(如LF炉、喷粉、搅拌设备),黑龙江省冶金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研制开发了喂线机、包芯线机和合金芯线,完善了炉外精炼技术的辅助技术。现在这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以炉外精炼技术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短流程工艺广泛应用于国内各钢铁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初炼(电炉或转炉)→精炼→连铸,成了现代化典型的工艺短流程。 2 炉外精炼技术的特点与功能 炉外精炼是指在钢包中进行冶炼的过程,是将真空处理、吹氩搅拌、加热控温、喂线喷粉、微合金化等技术以不同形式组合起来,出钢前尽量除去氧化渣,在钢包内重新造还原渣,保持包内还原性气氛。炉外精炼的目的是降低钢中的C、P、S、O、H、N、等元素在钢中的含量,以免产生偏析、白点、大颗粒夹杂物,降低钢的抗拉强度、韧性、疲劳强度、抗裂性等性能。这些工作只有在精炼炉上进行,其特点与功能如下: 1)可以改变冶金反应条件。炼钢中脱氧、脱碳、脱气的反应产物为气体,精炼可以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有利于反应的正向进行,通常工作压力≥50Pa,适于对钢液脱气。 2)可以加快熔池的传质速度。液相传质速度决定冶金反应速度的快慢,精炼过程采用多种搅拌形式(气体搅拌、电磁搅拌、机械搅拌)使系统内的熔体产生流动,加速熔体内传热、传质的过程,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 3)可以增大渣钢反应的面积。各种精炼设备均有搅拌装置,搅拌过程中可以使钢渣乳化,合金、钢渣随气泡上浮过程中发生熔化、熔解、聚合反应,通常1吨钢液的渣钢反应面积为0.8~1.3mm2,当渣量为原来的6%时,钢渣乳化后形成半径为0.3mm的渣滴,反应界面会增大1000倍。微合金化、变性处理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提高精炼效果。 4)可以在电炉(转炉)和连铸之间起到缓冲作用,精炼炉具有灵活性,使作业时间、温度控制较为协调,与连铸形成更加通畅的生产流程。 3 炉外精炼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目前得到公认并被广泛应用的炉外精炼方法有:LF法、RH法、VOD法。 3.1 LF法(钢包精炼炉法) 它是1971年由日本大同钢公司发明的,用电弧加热,包底吹氩搅拌。 3.1.1 工艺优点 1)电弧加热热效率高,升温幅度大,控温准确度可达±5℃; 2)具备搅拌和合金化的功能,吹氩搅拌易于实现窄范围合金成份控制,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3)设备投资少,精炼成本低,适合生产超低硫钢、超低氧钢。 3.1.2 LF法的生产工艺要点 1)加热与控温LF采用电弧加热,热效率高,钢水平均升温1℃耗电0.5~0.8kW·h,LF升温速度决定于供电比功率(kVA/t),而供电的比功率又决定于钢包耐火材料的熔损指数。因采用埋弧泡沫渣技术,可减少电弧的热辐射损失,提高热效率10%~15%,终点温度的精确度≤±5℃。 2)采用白渣精炼工艺。下渣量控制在≤5kg/t,一般采用Al2O3-CaO-SiO2系炉渣,包渣碱度R≥3,以避免炉渣再氧化。吹氩搅拌时避免钢液裸露。 3)合金微调与窄成份范围控制。据试验报道,使用合金芯线技术可提高金属回收率,齿轮钢中钛的回收率平均达到87.9%,硼的回收率达64.3%,钢包喂碳线回收率高达90%,ZG30CrMnMoRE喂稀土线稀土回收率达到68%,高的回收率可实现窄成份控制。 3.1.3 LF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000年6月,鞍钢第一炼钢厂新建的连铸车间正式投产,精炼设备由两座LF钢包精炼炉,年处理钢水200万t;一座VD钢水真空处理装置,年处理钢水80万t组成。LF炉最大升温速度为4℃,LF炉平均处理周期≤28min;处理效果:平均[H]≤0.0002%;最低[H]≤0.0001%。 我国现有家重轨生产厂(攀钢、包钢、鞍钢和武钢)生产典型的工艺路线如下:LD→LF→VD→WF→CC,钢包吊到LF处理线的钢包车上后,由人工接通钢包底吹氩的快速接头,根据要求的钢水成分及温度确定物料的投入量(含喂丝)重轨钢含碳量较高,因而增碳显得很重要,转炉出钢时钢水含碳量控制为0.2%~0.3%(wt),炉后增碳至0.60%~0.65%(wt),在LF炉处理时再增0.10%~0.15%(wt)个碳至标准成份的中上限,经VD处理后即可达到钢种成分要求。 3.2 RH法(真空循环脱气法)这种方法是1958年西德发明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泡将钢水不断的提升到真空室内进行脱气、脱碳,然后回流到钢包中。 3.2.1 RH法的优点 1)反应速度快。真空脱气周期短,一般10分钟可以完成脱气操作,5分种能完成合金化及温度均匀化,可与转炉配合使用。 2)反应效率高。钢水直接在真空室内反应,钢中可达到[H]≤1.0×10-6,[N]≤25×10-6,[C]≤10×10-6,的超纯净钢。 3)可进行吹氧脱碳和二次燃烧热补偿,减少精炼过程的温降。 3.2.2 RH法工艺参数 1)RH循环量。循环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上升管或下降管的钢水量,单位是t/min。有关资料给出的计算公式为: Q=0.002×Du1.5·G0.33,式中:Q———循环流量,t/min;Du———上升管直径,cm;G———上升管内氩气流量,L/min。 2)循环因数。他是指在RH处理过程中通过真空室的钢水与处理量之比,其公式为:μ=w·t/v式中:μ———循环因数,次;w———循环量,t/min;t———循环时间,min;v———钢包容量,t。 3)供氧强度与含碳量的关系。向RH内吹氧可以提高脱碳速度,即RH-OB法。当[C]/[O]>0.66时钢包内氧的传质速度决定脱碳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QO2=27.3×Q·[C]式中:QO2———氧气强度,Nm3/min;Q———钢水循环量,t/min;[C]———含碳量,Nm3/t。 3.2.3 RH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日本的山阳钢厂将LF与RH配合生产轴承钢形成EF-LF-RH-CC轴承钢生产线,钢中总氧量达到5.8×10-6。LF-RH法首先利用LF炉将钢水升温,利用LF搅拌和渣精炼功能进行还原精炼,是钢水脱硫和预脱氧,然后将钢水送入RH中进行脱氢和二次脱氧。经过这样处理大大的提高了钢水的清洁度,同时钢水的温度达到连铸需要的温度。 宝钢炉外精炼设备有RH-OB、钢包喷粉装置、CAS精炼装置,RH-OB的冶炼效果较理想,脱氢率为50%~70%,脱氮率为20%~40%,一般情况下,经RH-OB处理后[H]≤2.5×10-6,[C]≤30×10-6,去除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一般能达到70%,钢中总氧量≤25×10-6,而且在RH中合金处理可以提高合金的收得率和控制的精确度,[C]、[Si]、[Mn]的控制精度能达到±0.01%,铝的精确度可达到1.5×10-3,取得了较好的炉外精炼效果。 3.3 VOD法(真空罐内钢包吹氧除气法) 3.3.1 VOD的特点VOD法是1965年西德首先开发应用的,它是将钢包放入真空罐内从顶部的氧枪向钢包内吹氧脱碳,同时从钢包底部向上吹氩搅拌。此方法适合生产超低碳不锈钢,达到保铬去碳的目的,可与转炉配合使用。他的优点是实现了低碳不锈钢冶炼的必要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条件-高温、真空、搅拌。 3.3.2 VOD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大隆铸锻厂从德国莱宝(leybold)公司进口1台15tVODC的关键设备和技术软件。采用电炉初炼钢水经VODC炉外精炼的工艺方法,精炼了超低碳不锈钢、中低合金钢和碳钢,取得了很好的冶金效果,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减少,氢含量小于3×10-6氧含量小于6.5×10-6,不锈钢中铬回收率达98%~99%,精炼后的钢具有十分优越的性能。VODC精炼工艺成熟,控制容易,适应中小型钢厂和铸钢厂的多钢种、小吨位精炼生产需要,对发展铸钢行业的精炼生产会起到很大积极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0。 抚顺特殊钢有限公司有30tVOD炉,采用EAF+VOD技术精炼不锈钢,可使[H]≤2.58×10-6,T[O]≤41.9×10-6,铬回收率达到99.5%,脱硫率64.2%,精炼高碳铬轴承钢T[O]≤12.13×10-6 。 4 发展炉外精炼技术需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炉外精炼技术已经应用40年,对提高钢的纯净度、精确控制成分含量及细化组织结构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使冶炼成本大幅降低,同时提高了钢的品质和性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使这项技术更加完美。 1)实现炉外精炼工艺的智能化控制,根据来料钢水的各种技术参数,利用信息技术,制定最佳的精炼工艺方案,并通过计算机控制各精炼工序。精炼工位配备快速分析设备,实现数据网络化,减少热停等待时间。 2)炉外处理设备将实现“多功能化”。在水钢精炼设备中将渣洗精炼、真空冶金、搅拌工艺以及加热控温功能全部组合起来,实现精炼,以满足超纯净钢生产的社会需求。 3)开发高纯度、高密度、高强度的优质碱性耐火材料,以适应不同精炼炉的需要,注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耐火材料的使用条件应尽可能与炉渣相适应,最大限度地降低侵蚀速度。要根据精炼设备的实际情况形成不同层次的配套材料,研究开发保温和修补技术,提高炉衬的使用寿命。 4)减少精炼过程的污染排放,精炼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气,其中含SO2、Pb、金属氧化物、悬浮颗粒等,在真空脱气冷却水中含有固态悬浮物、Pb、Zn等,这些污染物须经企业内部的相关处理,把污染程度降低到符合排放标准后再排放,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5 结束语 炉外精炼技术是一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先进技术,是现代化炼钢工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具有化学成分及温度的精确控制、夹杂物排除、顶渣还原脱S、Ca处理、夹杂物形态控制、去除H、O、C、S等杂质、真空脱气等冶金功能。只有强化每项功能的作用,才能发挥炉外精炼的优势,生产出高品质纯净钢种。

好宽的范围,就只讲转炉炼钢的发展也不止5000字啊

旋转工作台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大全

"幸福校园"有不少形式的论文范文,参考一下吧,希望对你可以有所帮助。1 前言1.1 课题设计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促使机械加工技术发生深刻的变化,企业不但追求高效率的生产模式,更追求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因此这使得机械设备的功能要求越来越强大,其结构及功能随之也变得复杂。所以能够设计出功能全面、效率高、耐压性强,加工精度高的机械加工设备是制造业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我们此次研究的课题—X-Y数控工作台属于高精密加工的核心部件,它的传动部件的定位精度直接影响系统的加工精度。X-Y数控工作台是许多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基本部件,如数控车床的纵—横向进刀机构、数控铣床和数控钻床的X-Y工作台、激光加工设备的工作台、电子元件表面贴装设备等。数控工作台一般是指由步进电机驱动的开环控制工作台,但由于步进电机在起动及运行频率较高时易失步,无法达到较高的精度,因此本设计采用半闭环控制使控制精度大大提高。本设计为验证性设计,通过对控制系统的设计,掌握一些典型硬件电路的设计方法和人机接口软件的设计思路,通过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实验。

最佳答案数控机床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摘要:作为机械系的一名学生,将来工作学习都会以机械为主,所以必须掌握好各种机械的专业知识,从这学期开始,开始接触机械专业基础课。我会本着认真的态度对待专业课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下我对数控机床发展史的认识。关键字:数控 机床 发展20世纪中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自动信息处理、数据处理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给自动化技术带来了新的概念,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控制,推动了机床自动化的发展。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机械加工,最早是在40年代初,由美国北密支安的一个小型飞机工业承包商派尔逊斯公司(ParsonsCorporation)实现的。他们在制造飞机的框架及直升飞机的转动机翼时,利用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机翼加工路径进行数据处理,并考虑到刀具直径对加工路线的影响,使得加工精度达到±0.0381mm(±0.0015in),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1952年,麻省理工学院在一台立式铣床上,装上了一套试验性的数控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同时控制三轴的运动。这台数控机床被大家称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这台机床是一台试验性机床,到了1954年11月,在派尔逊斯专利的基础上,第一台工业用的数控机床由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Cooperation)正式生产出来。在此以后,从1960年开始,其他一些工业国家,如德国、日本都陆续开发、生产及使用了数控机床。数控机床中最初出现并获得使用的是数控铣床,因为数控机床能够解决普通机床难于胜任的、需要进行轮廓加工的曲线或曲面零件。然而,由于当时的数控系统采用的是电子管,体积庞大,功耗高,因此

你要模板发你一份,你要设计找我就行

  • 索引序列
  • 旋转灌装机毕业论文
  • 自动灌装机毕业论文
  • 消旋与转旋研究论文
  • 六工位旋转料仓毕业论文
  • 旋转工作台设计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