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密者樊帆小演员资料年龄。樊帆,今年33岁。中国内陆青年演员,自出道以来一直活跃于演艺圈中,参演了众多影视剧作品。樊帆,男,1990年生于北京,演员、模特、歌手,同时又是一名青年企业家,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商学院McGill University。于2015作为宁夏卫视《我是创业家》栏目特约观察员同陈宏、李国庆、潘石屹等知名企业家录制节目,并演唱《我是创业家》主题曲《英雄》。2016年参演了《青春麻辣烫》。
书 名: 创 业家 作者:孟捷 出版社: 《创业家》杂志社 出版时间: 2010年9月1日 ISBN: 977167449099 开本: 16开
樊帆出生于1989年2月28日;现年龄为33周岁中国内陆青年演员,自出道以来一直活跃于演艺圈中,参演了众多影视剧作品。
2006年8月18日,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上海市经济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2006上海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主题为“投资上海---本土企业的新机会”。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论坛,以下为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马云主题演讲。马云:谢谢刘社长的邀请,谢谢各位企业家朋友,我进来的时候听见老牛在讲宽阔的草原,听得我热血沸腾,他说陆地上最开阔的是草原,我一下想象起来,我想下次的时候跟老牛去草原养牛。听了前面三位演讲以后突然忘了自己要讲什么了,艾丰讲的是领导,艾丰讲的是让别人替你去干,别人替你设计,别人替你写。黄总讲的是先百度了一下,又Google了一下,就没有雅虎一下,所以我就一直在等什么时候说到雅虎一下,他没有说。但是我觉得陆地上最开阔的是草原,人类社会最具想象力的是互联网。艾丰会长讲,我们不烧一点点煤,整个阿里巴巴公司觉得挺骄傲的,我们创造了很多税收,但是我们每天用的电是一点点,我们所有的成本就是人,还有房租和水电。所以我自己觉得,如果说草原是最大的陆地,互联网一定是最具想象的未来的窗户。我是杭州人,杭州人跟上海人永远是对在一起的,在上海人眼里我们都是乡下人。五六年以前我先把总部放在上海,当时在淮海路租了一个很大的办公室,装扮的漂漂亮亮的,结果一年以内特别累心,招人招不到。他们说阿里巴巴是哪儿的公司,几乎没有人理我们。最后我们决定从北京撤到上海,先选定北京,最后觉得还是回杭州去。当时我自己安慰了一下,我说在北京和上海我们是500个孩子中的一个,在杭州我们是杭州的唯一的孩子,所以至少我们在杭州能够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因为那时候还小。所以对上海我们有一种感觉,就怕我们这样的创新公司,因为上海比较喜欢跨国公司,上海喜欢500强,只要是500强就有发展,但是如果是民营企业刚刚开始创业,最好别来上海。现在想想定位是正确的,如果很小跑到上海来确实不好,在当地还可以。所以现在总结的经验,创办一个企业,搞出一个企业,在全国各地,只要有商机,只要有人,只要有资源都能做出来,但是做大做好一定需要一个规范的城市,一定需要一个各种各样资源、环境都配置的非常好的城市,上海是可以把你搞大,其它地方是可以把你搞出来。我关注了一下这几年上海让我刮目相看最重要的一点是改变上海的是那些不会讲上海话的上海人。真正的上海的改变是因为那些会讲洋文的,会讲我们这些说不准上海话,但是很想学上海话,我们到上海发现上海做大量房地产,各种基础建设设施,各种投资的绝大部分都不是上海人,影响当地城市发展的都不是当地本土人而是外地来的人,大部分地方都是这样。杭州大都市不应该比上海楼谁高,不应该跟美国比路谁宽,而是胸怀谁大,任何一个城市怎么包容容纳外地人来创业。所以我想上海有今天,是因为有很多不会讲上海话的上海人融进这个城市,帮助这个城市的成长。所以我觉得一个城市第一要投资的是人,第二要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第三一个城市的激情非常重要。所以这几年上海的变化,也是让我感慨万千,三年以前我再度来到上海,那时候我说上海不能超过9个人,搞一个办公室一样,因为人家说,我们在国外有一点点影响,人家老是说你们在哪里?我们说我们在杭州,杭州在哪里?我们说离上海180公里以外的地方。总觉得上海没有办事处不行,所以我们搞了9个人。但是后来几年阿里巴巴发现以后,我们帮助大量中国企业出口的时候,老外跟我们说,没有上海的企业估计你们中国出口供应商档次比较低。所以这三年以内我们从9个人发展到现在200个人,现在我们很有信心,在未来两年以内希望有2000人在上海参与阿里巴巴的建设。所以我们觉得任何一个城市首先投资人,我是杭州人,对上海总有一点不太好的感觉,但是冷静下来还是想一想,不得不对上海佩服,全国来说上海人的综合素质水平比较高,到了上海如果不会用上海人企业永远做不大。第二是环境,我觉得上海是中国大陆上国际国化、规范化最好的一个城市,所以一个企业要在做小的时候为了求生存可能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是要想做大,跟国际接轨,毫无疑问必须要先到上海。就像大海里游泳,先得在游泳池游一下才能进入大海。上海这个城市越来越具备国际竞争力,这是我自己的看法。还有城市的激情、变化、改变,我记得大概在92年左右,上海刚刚开始说要进行开发浦东,那天晚上刚好在看电视,中央说要把浦东开发好,电视上一扫过浦东全是破房子,我想这个估计是完了,要搞成这个样子太难。但是十多年下来,上海浦东的发展,我们出去参加各种论坛,心里感觉都不一样,上海代表一个新的重要,上海代表一个全世界新的一个蓬勃发展的地方。我觉得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会让这个结局改变,印度是在强盛发展,我记得四五年以前别人都在讲WTO,大家都在讲WTO进来了是“狼”来了,我在国外的感觉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很多跨国企业家因为中国加入WTO,所以中国这头“狼”来了,所以特别可怕。再过几年以后去搜索,我想出来的最多的是中国这个城市。如果按照西方的标准去讨论的话,中国跟印度在一起永远是吃亏的。两年以前我参加过一次中印基金论坛,中国就我一个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一个,他们每个人侃侃而谈,讲制度,讲体系,我也听晕过去了,我讲了几句他们也听晕过去了。游戏规则按照他们订的时候,怎么做都会晕过去。两个月以前,我在旧金山,在一次全世界的互联网大会上有一个分析师问我,怎么看待十年以后互联网发展?我自己觉得,互联问没有历史,电子商务也没有历史,我们这一代的人最有运气的时候是我们这一代人可以创造历史,去改变历史,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将会影响50年、80年以后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有人问我说,人类社会上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最好的?我这儿跟大家做一个探讨,什么商业模式是最好的商业模式?我说国家的模式是最好的模式。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不管做的多大,美国GE很大,波音很大,但是跟美国政府比差太远了,每年GDP的收入怎么都比不过,但是国家是不可能创建的。今天到沙漠上搞一个国家,别人马上给你灭了。但是今天在互联网人类社会在形成这样一种新的体系,国家最早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在河边买卖东西,最后生意市场越来越好以后,有人开始吵架,最后说找一个人来做公证人,然后出现了法官,然后出现了法律,最后公证人说了以后还不行,有警察,再进一步又怕别人抢我们,建立了军队,这就是国家体系建立了,法院、法官、军队。今天在互联网上确实在形成这样的东西,互联网上是可以建立起一个制度,你最强大就可以建立制度,你最强大就有警察,就有军队,我觉得三四十年以后,全世界很多无数的企业,各个人类都会在虚拟社会上。而今天我们在网络游戏上面已经看到人类在五十年、三十年以后一定会生活在虚拟空间里。30年以前比尔·盖茨说,30年以后人类社会每个办公桌上都有一台电脑,那时候讲的时候人家说他是疯子。我认为,30年以后人类社会各个组织机构都会在社会上生存。我判断十年以后,全世界十大互联网公司中一定有三家是中国的,而世界三强之中有一家一定来自中国,十年以后世界500强的企业中一定有一家来自于中国的民营企业,而这些民营企业靠制造业比较难必须靠技术搞创新。所以我自己越来越相信这一点。我希望中国民营企业能够有这样的机会,真正凭自己的实力能够打进世界500强。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最好的场地毫无疑问是上海。谢谢大家。
创业邦还有商界等等。
有很多已经停刊的著名到的纸质杂志和报纸,但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就不是特别的喜欢它们的存在,所以说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这件事情,然后能够正确地面对这些杂志的消失。
很多这样的报纸,就比如《新青年》,这个报纸是非常有名的,而且在之前就是非常火的,在全国都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热潮,所以说这份报纸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现在已经停刊了,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而且已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科技创业家》杂志,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大众科技报社国内刊号:CN 11-5986/N,国际刊号:ISSN 2095-1043,邮发代号:2-213,刊期:半月刊。采编部邮箱:(科技与企业采编部)
就在三八妇女节当天,《女报时尚》编辑部发表声明称该刊已经于1月份正式停刊,原编辑部并未参与之后杂志社的出刊工作。 一句“青春没有回头路可走,各自的江湖,各自珍重。”道尽无奈和苦衷。因为涉及到编辑部的离职赔偿,想必这内部一定是出问题了,至于什么内幕,不得而知。 我看到这个消息不禁叹息,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再爱的杂志也买不到了。 嗯,那感觉就像你平日里经常去吃的早餐店突然有一天结业了,心里空落落的,不知该去哪才能吃到这么对味的早餐。 很多网友都表示很难接受这个现实,纷纷忆起那时年少流连于各个报刊亭,手捧杂志的日子,还在评论里晒出自己这么多年来买的杂志,搬多少次家都舍不得卖。 从1999年到2016年,刚好15年,这15年对于纸媒行业来说,不算嫩得能掐出水来,也不算老态龙钟,而对于首批即将老去的90后来说,恰巧是整个青春里最美好最诗意的时光。 从3.5块到8块,每个月能从钱包里掏出一顿饭钱来买一本杂志,确实是真爱。 可惜我们这波人已经踏入社会,每天对付着生活和工作,每天看着手机里的各类新闻,入眼的全是碎片式阅读,已经没有闲心好好翻看一本杂志了。 尽管现在可以掏出很多个8块钱,但却不复从前细嚼一篇篇文章时的心情。 是老了吗?只是一个时代过去了而已,就像《康熙来了》的停播,多少人叹息再也找不到这么好下饭的娱乐节目了。不管哪个行业都是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像一个个巨浪,前仆后继。 可我们就是那么固执,那么念旧。 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样依赖手机,觉得《女报时尚》简直就是如厕的必备品,翻开一页随便一句就能把我击倒在地。 大三那年,我在学校书店找《女报时尚》,结果没找到,店员说店里没有卖这本杂志,后来我在他们的意见薄上写希望能有这本杂志出售。 隔了一个星期再去那家书店,架子上妥妥地摆放着色彩明亮艳丽的《女报时尚》,封面的模特散发着青春的活力与张扬。 舍友说何必那么麻烦,直接在网上订就好了,每月准时送到。 可我就是喜欢这样“今天要特地去买一本杂志”的心情,或者是有时候经过书店,刚好看到出刊了,这种不期而遇更让人惊喜。 我最期待的就是杨小果的卷首语,读起来耐人寻味,她从不吝啬与读者分享编辑工作的累与乐,也喜欢把人性分析得很透彻,决绝后又是另一种洒脱。 还有幽默的小BT,总喜欢做平常人不敢想的事,脑子里总有很多奇怪的想法,每篇文章读起来都畅快淋漓,画风自成一派,想必会是个恣意快活的女生。 美妆栏目也是实打实的较真,从平价到大牌,产品测评走心不掺水,记得那时候我刚上大学,身边的同学都开始学着买化妆品打扮自己了,看了这个专栏后我才知道,原来有些美白面膜效果突出,其实是荧光剂在作祟,从那以后,我就没买过有美白效果的化妆品。 还有一个专门介绍新奇古怪产品的专栏,让人脑洞大开,我在上面知道了原来这世上还有软件能让人放下手机,提高学习积极性,直至到现在,不管是手机内存不足,还是换了手机,这款软件一直都在。 还有很多作者和专栏我都喜欢,美食专栏写的不仅是美食还有情怀,平星而论写的是明星却又很接地气,读经典写的是古代人物却生动有趣。 我也在这上面认识了很多写手,或者说是作家,像一直在路上的蔻蔻梁,曾经被拒稿的刘同,专门解答情感问题的艾叶草,如今自己创业的咪蒙... 这样数着数着,突然发现我从未忘记,喜欢的那么多。 以前还常常摘抄杂志里面的语句,现在拿出来翻看,还是想给编辑们鼓掌,文笔精炼,游刃有余,句句戳心,虽说道理还是那个道理,不同的人写出来,读者就是感受不同,读完之后醍醐灌顶。 编辑艾叶草在《最好的告别是不告而别》里这样说: 那些看杂志的女生,我有时想,剧情给你们安慰,你们被故事感动,而生活是应当自己实实在在去过的,痛快享受斩钉截铁告别,决绝才是告别最好的姿态。无论面对怎样的关口,失恋、跳槽,抑或亲人离去,经历过才是人生另一重大的课题。 这样斩钉截铁,公诸于世的告别,何尝不是一本杂志保持本真,留给读者的最好姿态呢?既然留不住,那就让它定格在原地,最起码永垂不朽。
创业需要一些精神经验指导,除了吸取创业前辈们的经验与教训, 创业书籍也能带给你不一样的创业体验。下面是我分享的创业励志书籍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1、《史蒂夫`乔布斯传》
乔布斯不一定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好的创业者,但一定是其中之一。乔布斯有如过山车般精彩的人生和炽热激越的性格成就了一个传奇,一个极具创造力的企业领袖,他追求完美和誓不罢休的激情使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数字出版等六大产业发生了颠覆性变革,他用产品改变了世界,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家、创业者。
2、《蓝海战略》
《蓝海战略》为企业甩脱竞争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方法。在这本颠覆传统战略思维的著作中,作者展示了一套经过实践证明的分析框架和工具,供企业成功地开创和夺取蓝海。通过对各种产业中为数众多的战略行动的分析,作者还提出了成功制定和执行蓝海战略的六项原则。这些原则告诉企业,该如何重建市场边界、注重全局、超越现有需求、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克服组织障碍并把战略的`执行建成战略的一部分。
3、《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作为“人类历史上达到百亿美元销售,百亿美元估值发展最快的公司”(徐小平语),小米的成功可以称为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教程。小米是如何做到4年600亿,它正如外界那样讲的只是靠营销么?雷军为何一直说小米销售的是参与感?本文从团队、产品、营销、设计、服务等多个层面介绍小米模式,为你还原一个真实的小米。读完本书,你会发现市面上关于小米的解读大部分都是误解、误读和误传。《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不仅是创业必读书,更是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必读书。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启蒙中国现代管理第一书!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经典作品。管理要抓住本质,抓住重点,用人、决策、战略,你在这些方面的工作做到卓有成效了吗?卓有成效不是天生的,没有天生的卓越领导者,这是可以通过学习学会的。
5、《大败局》
寻著名企业中国式失败的基因。标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数十亿资产的企业为何这般脆弱?“青年近卫军”为何如此短命?狂热的激情是怎样成为祸根的?中国“第一品牌”是怎样砸掉的?中国网络经济的原罪是什么?暴利到底给企业留下了什么?“多元化”的陷阱有多深?企业家离政治该有多近?影响中国商业界十二本图书之一,关于中国企业失败的MBA式教案。
6、《创业小败局》
《创业家》杂志5年精选,数千个案例中挑选出的最经典、最普遍、最有启示价值的案例!21个最具代表性的失败案例,每个案例都代表了一种最常见的失败规律,也基本上覆盖了当下中国创业浪潮中,最容易遭遇的创业陷阱!徐小平、何伯权、牛文文等六位大佬集体编辑,刘强东、周鸿祎、吴晓波等更多大佬集体推荐!
7、《商战》
这本书分析了商战中的实际案例: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战役,汉堡王与温迪斯对麦当劳的挑战以及DEC对阵IBM等。这些人们熟知品牌的案例在作者精心的组织下,使你不仅加深了对这本书中心思想的理解,而且学习了如何在实战中具体应用各种营销战略和策略的技巧。
8、《海底捞你学不会》
2009年黄铁鹰主笔的“海底捞的管理智慧”成为《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进入中国八年来影响最大的案例,一夜之间,几乎中国所有的商学院都开始讲授海底捞。本书将告诉你,为什么海底捞得以成为中国餐饮业的新生力量?为什么一句“把员工当人对待”成为海底捞的成功要诀?在海底捞已经成为服务的代名词,众多企业争相学习海底捞的今天,这本书对创业者有着特殊的意义。
9、《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在中国的企业家里,恐怕很少有经历过史玉柱这样的大起大落,最后还能以一个成功大佬的姿态接受来自人们的学习、仰望和膜拜。史玉柱可能是企业家里面理论不是最多的人,但却是最重视他的目标客户的人。史玉柱一直说“我的失败教训最值钱”,作为一个曾经失败过,又东山再起的著名企业家,他对创业、产品、营销、管理、投资、人生的经验,都在这本书里。柳传志、雷军、蔡文胜等众多大佬推荐,热销100万册的经典畅销书。
10、《基业长青》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否赚钱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有没有足够的规避风险的能力。尽管让一个企业基业长青的秘诀不止一个,但是,这本书提出了一种思想,思想的改变,才能改变命运,无论是人的命运,还是企业的命运。
一切以杂志社通知为准。
很多这样的报纸,就比如《新青年》,这个报纸是非常有名的,而且在之前就是非常火的,在全国都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热潮,所以说这份报纸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现在已经停刊了,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而且已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曾经一款叫做朝霞新闻的纸质报纸已经停运了,这款报纸在以前的中国是十分的有名的,基本每个人都知道这款报纸,并且人们都喜欢在茶余饭后去浏览它,但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它再也没有出下一期了。
其一,读者群的日渐匮乏。由于现在年轻人未能发展出一种阅读习惯,加上电子书刊的充斥,杂志的读者在不断萎缩。其二,杂志的商业模式走入穷途。平面广告的不断下滑,导致杂志最大的资金倚靠——广告主,也开始纷纷挥别。其三,杂志的成本结构完全不具备合理性。出产一份杂志是昂贵的。数据显示,每本杂志平均下来,管理成本占14%,纸张16%,印刷20%,发行9%,广告开销14%,最后留给内容生产的只有27%。由此可以看到,近一半的杂志运营费用被用在物理生产过程中,而不是编采活动上。由此,当读者越来越多地在网上获取时尚信息,印刷出来的杂志注定会变得较为昂贵,成为一种过剩产品。总而言之,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
创刊于2008年9月,由原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牛文文率领团队创办,获得盛大集团2000万元投资,2009年定位还不清楚,跟中国企业家有点类同,2010年之后定位清晰:报道中小企业,从中发现其中的佼佼者,重点报道那些长起来的有创新的企业。内容以深、透见长,媒体圈内人士都认为这是商业杂志里内容做得最好的杂志之一。
拿到B轮就牛逼了? 优米 提醒众多的创业者们,警惕“C轮死”过去两年,随着无线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中国很多效率低下的传统产业开始被颠 覆和重构。新一代的互联网公司终于可以不再依靠中国互联网人口增长的红利,而是直接触碰和蚕食那些动辄都是数百、数千甚至上万亿的传统行业的奶酪。在 O2O、产业链电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智能硬件等多个领域,中国的创业者们迎来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巨浪型机会。 在过去的十五年里,以BAT+新浪网易搜狐为代表的第一代互联网公司、以京东、58为代表的第二代互联网公司以及以小米、滴滴为代表的第三代互联网公司已经系统地为市场培养了一批具备较高起点的创业者。他们与这一波巨浪型的创业机会一拍即合,干柴烈火,熊熊燃烧。 与此同时,资本界也在给力地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大量之前在一级市场投资、二级市场获利的资金被回吐到创业投资市场,加上已经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很多上市公司创始人和高管,导致天使和VC基金在2014年募资异常容易。关 于2014年中国VC的募资金额,CV的统计是127亿美元,同比增长170%;清科的统计是190亿美元,同比增长175%;两家机构统计虽然总金额相 差较大但增长率大致相同。这样一个环境也促使张震、曹毅们揭竿而起,他们只用很短的时间就捅破了年轻合伙人单干融不到钱的那层窗户纸,一批由70后、80 后、甚至90后领军的VC基金应运而生。(如果再往前追溯,经纬的张颖应该是更早的VC起义者,只不过那个时候这样的事件还凤毛麟角,没有形成燎原之 势。) 由于创始人的经历和背景,新生代VC基本都是投天使和A轮,顶多投到B轮。市场中的老牌VC也在感叹B轮以后的项目越来越贵,创业公司还没大到不可倒,已经贵到没法聊,因此也在纷纷往早期战场转移。 除了这些传统的天使和VC基金,很多其他早期项目的掘金者也纷至沓来--BAT小米们来了,京东58们来了,万达复星们来了,A股大佬们来了,中概股创始人们也来了。它们像除夕夜朋友圈发红包一样任性地往早期创业者身上撒钱。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情景,但凡事儿大致靠谱,人基本靠谱,投资人给钱的时候眼睛几乎半睁半闭,创业者拿钱的时候手几乎插在兜里。 根据IT桔子的统计,2014年拿到天使轮投资的公司达到812家,拿到A轮的达到846家,拿到B轮的也有225家。这些还是报出来的。根据我们的观察,过去一年里实际拿到天使轮、A轮和B轮的公司很可能要远远高于上面这些数字。 但问题也来了。天使拿完,A轮拿完,B轮拿完,接下来C轮怎么办? 由于不同公司所处行业、发展速度、融资节奏不尽相同,因此有些人的C轮从规模上可能相当于另一些人的B轮或者D轮。本文中所说的C轮,基本是指那些尚未形成 规模收入或被证明的商业模式、前一轮投后估值在3000万到1亿美元之间、希望在前一轮结束后的3-9个月内再融3000万到2亿美元并使投前估值达到 3-10亿美元的这一轮。 2014年和2015年初,我们看到投早期(天使、A轮和部分B轮)的投资人和投晚期(部分D轮、E轮和F轮)的投资人都很活跃,而在中期(部分B轮、C轮和部分D轮)这个阶段,投资人正在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谨慎。根据IT桔子的统计,2014年完成C轮融资的只有82家。 即便按照前面提到的比较保守的数字,2014年拿到A轮融资的公司有八百多家,拿到B轮融资的有两百多家,由于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里融资轮次间隔正在急剧缩短,很多创业公司A轮和C轮之间相隔只有一年,因此这一千多家企业中会有很大一个比例需要在2015年去拿C轮。再加上2014年之前融完B轮的那些公 司,需要在2015年拿到C轮的公司只会比一千多不会比一千少。假设2015年还是只有不到100家拿到C轮,这意味着90%的创业者需要直面“C轮死”的可能。 为什么会是这样? 首先,估值一旦超出一亿美元,其实已经超出了大多数VC的舒适射程。最终在资本市场上市值真正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并不是很多,一亿美元以上的估值会让很多 VC感觉到投资升值的天花板在快速逼近。而在很多新兴领域,这个阶段的融资企业大多尚未形成可证明的商业模式或者足够清晰的领先格局,因此也很难真正进入多数PE的舒适射程。 能在这个多少 有些尴尬的阶段快速出手的财务投资人并不多。最常被提及和想到的无外乎几家对冲基金和特殊类别机构(如老虎、蔻图、高瓴、DST、日本软银等)和几家有中期互联网项目投资能力的PE基金(如华平、泛大西洋、中信产业、新天域等),外加个别有中期投资能力的VC(如红杉、IDG、H Capital、兰馨亚洲、今日资本等)。其中,创业者最想要的投资人往往是相对而言对估值不那么敏感、愿意重注赌赢家的第一类投资人。 但这类投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钱多人少,基本上是一个人盯着“整只鸡”,千里走单骑。虽然这些人都是超级能人,也很会利用外部机构来帮助他们提升带宽,但他们一天也只有24小时。因此,虽然他们可能会同时看很多项目,但真正进入操作阶段的项 目在任何一个两三个月的周期里通常不会超过两个。即便是华平、中信产业这样的PE机构,真正能看中期互联网项目的人也不多,再考虑内部资金投向要求、人员流动、基金周期等因素,一年下来平均在互联网领域也就是一两单、顶多三五单的样子。 羊年伊始,我们看到一些传统上以投C轮D轮为主的公司明显的重心前移开始往B轮走。他们宁肯在B轮在正常应该6000万美元估值的公司面前手一抖给出8000万的价格,也不愿意贸然对着本应两亿美元估值的公司冒出五亿美元估值的傻气。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变化正在影响着今天C轮门槛前的创业者。 Paypal的联合创始人之一Peter Thiel在他著名的《从0到1》这本书里提出早期投资人选择项目的标准应该是“一个项目可以赚回整个基金”。前不久TechCrunch作者Danny Crichton发表的一篇文章与此暗合,他认为整个VC行业投资回报的来源正在向少数公司集中,因此唯一正确的投资策略就是不计代价地投入那些有机会让投资人获得超级回报的公司,并且忽略那些只能让投资人赚到中等回报的公司。基于这个逻辑,VC们为了能够投入这些少数的赢家,会愿意透支12个月、甚至24-36个月的价格,所以市场上会接二连三地出现令人瞠目的估值。作者把这种估值透支现象称为“融资加速”。 那些被透支了的估值称为创业者的兴奋剂,为他们打开了价值幻想的空间。问题是,“能够帮助VC赚回整个基金”的项目注定是极少数的特例。一方面VC向少数赢 家聚焦,另一方面大多数创业者又被别人的高估值过早地吊起了胃口把自己高高悬在空中。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创业者都会觉得自己应该成为那些特例,只有投资人心 里清楚特例通常意味着不超过千分之一的可能。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推动少数特例公司“融资加速”的力量也在推动着更多的非特例公司“死亡加速”。 创业公司最有可能因为哪些原因面临“C轮死”? 1. 今天所在的本源市场不够大 所谓本源市场,指的是你今天正在聚焦并试图重塑的细分行业市场,而不是理论上你未来做大了成了平台后可以延展到的所有相关或相邻领域之和。 如果你今天要想拿到3到10亿美元的估值,投资人至少需要能看到你有机会在三、四年后长成一家30亿到1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除非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如搜索市场中的百度),否则3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通常需要一个1000亿人民币以上的目标市场规模来支撑,而1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很可能需要一个万亿级的目标市场。 对 于前面提到的那些对冲和PE基金来说,只有目标公司的本源市场能够达到两三千亿的市场规模,他们才比较有可能兴奋起来。别忘了,他们钱多人少,因此必须找 足够大的机会。因此就C轮融资而言,如果你聚焦的本源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说白了就是三到四年后IPO的时候)潜在规模没有一两千亿,那么你需要给自己插 上第一枚用来预警的小红旗。 2. 站在错误的坡上 几乎每大几千亿、上万亿的市场都有多个切入的角度,有人从南坡出发,有人从北坡上路。以现在很热的O2O为例,在房产市场,你可以从买房入手也可以从租房入 手;在家庭服务市场,你可以从洗衣入手也可以从家政入手还可以从社区电商入手;在汽车后市场,你可以从洗车入手也可以从维修入手还可以从二手车交易入手。 但不是所有的坡都有同样的机会。虽然总有例外,但一般来说—— ——高频打低频比低频打高频更有机会; ——刚需打非刚需比非刚需打刚需更有机会; ——不受制于稀缺资源的打受制于稀缺资源的比受制于稀缺资源的打不受制于稀缺资源的更有机会; ——平台效应强的打平台效应弱的比平台效应弱的打平台效应强的更有机会; ——经济模型好的打经济模型差的比经济模型差的打经济模型好的更有机会。 因此,无论市场有多大,如果别人的坡比你的坡好,那么你需要给自己插上第二枚用来预警的小红旗。 3.在自己的坡上不是第一第二且与第一第二差距较大 很多市场都会有老三老四存活的空间,但不是所有的老三老四都有机会拿到C轮。那些投C轮的基金虽然也在意性价比,但总体来说他们更在意最终这家公司有没有机会做到足够大并领跑行业。 在大多数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明显的细分市场中,老二如果想从一线基金那里拿到C轮融资,除了本源市场必须足够大以外,还需要同时具备另外两个前提条件:第一,与第一名的市场份额差距不能过大,最好50%以内;第二,如果第一名已经被BAT之一投资,自己身后最好也有BAT中的另一家做后盾。老三如果想拿到 C轮融资,则这两个条件改为:与第二名差距在20%以内;前两名没有都被BAT投资。 以打车软件市场为例,快的作为市场老二正是因为前面提到的三个条件都具备了,才拿到了老虎的C轮和软银的D轮,也才有了春节前的惊天合并。而当时在北京红极一时的摇摇由于没有具备另外那两个条件,所以黯然离场。(《创业家》杂志3月刊中会有关于摇摇的专题报道)(易到不能算第三,因为严格来讲它所在的商务车市场和滴滴快的当时所在的打车市场是出行这个大市场的南坡北坡,只不过现在看起来北坡这条路径比南坡更容易登顶。) 总结一下:在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明显的市场中,如果你在融C轮的时候不是市场第一或者第二且与它们差距较大,你需要给自己插上第三枚用来预警的小红旗。 4. 估值增长曲线过于陡峭,“VM”指数高于0.5 首先,让我告诉各位一个秘密——与传统行业中那些拥有可预测现金流的企业不同,新兴热点领域中那些“飞在天上的猪”,没有人真正知道它们到底该值多少钱。投行不知道,投资人同样也不知道,都是凭感觉。一 些所谓的可比交易,往往并不可比;更重要的是,那些所谓可比交易的估值本身可能就是错的——很多新兴领域的所谓估值标杆本质上都是一两个“区间外投资人”(愿意给出大多数投资人不愿意给出的估值的投资人)留下的手笔,还没来的及被证明对与错。投资人能做的仅仅是想清楚目标公司是不是必须拿下,如果是就尽可能依靠执行速度、个人魅力、增值服务等因素在叫卖价的基础上打个折,有时候甚至连折都不打只要能被选中就行;融资企业能做的是尽可能把融资前三个月和融资 期间的业务曲线(其实这个阶段主要就是用户曲线)做漂亮让自己有叫出高价的资本;投行能做的是尽可能通过制造买方竞争为融资方创造有利的供需态势和交易氛围。这就是估值。 在这个前提下,C轮融资中对估值影响最大的因素其实就是三个: 1. 竞品同轮融资的真实估值(如果是竞品抢先做完)。注意,竞品对外吹牛不上税的PR估值不算,是真实的白纸黑字的估值。投资圈很小,真实的估值基本藏不住。 2. 相对于竞品的运营能力和市场地位。 3. 前一轮融资的估值、融资额和交割时间。如果竞品先融了,则(1)和(2)比较重要;如果是自己先融,则(3)比较重要。 接下来重点说(3)。各种道理可以讲到天上,各种方法论也可以喷得开出花来,但最终投资人往往有一道心理底线需要坚守。这条线说通俗点就是投资人心中的“傻叉警戒线”——交易估值一旦超过了这条线,投资人就容易开始怀疑自己会不会沦为行业的笑柄。 为了讲明白这件事,我们需要临时发明一个概念:VM指数,V是估值,M是月数。VM指数指的是本轮融资与前一轮融资的估值差异倍数(本轮投前估值/前轮投后 估值)除以两轮之间间隔月数(本轮预计签约月与前轮交割月之间的日历月数),譬如:如果本轮投前估值是上轮投后估值的3倍,两轮的时间间隔是3个月,则 VM指数就是1;如果估值还是3倍两轮间隔是6个月,则VM指数就是0.5。 以公认的估值飙升最快的小米公司为例,它的A轮和B轮之间只间隔了两个月,估值却涨了4倍多(因为小米1的推出空前成功),VM指数高达2.1,10个月后 C轮的VM指数降到了0.4,12个月后D轮VM指数降到了0.2,16个月后E轮(就是最近450亿美元)的VM指数回升到了0.3左右。 即便对于热点行业中风口上的猪们来说,C轮的VM指数通常不应该超过0.5。也就是说如果你的B轮投后估值为5000万美元,那么C轮如果在6个月后融投前估值原则上不应超过1.5亿美元;如果是在12个月后融,投前估值原则上不应超过3亿美元。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一些上下浮动。譬如,如果融资企业在两轮之间真有特别爆炸式的增长或者严重影响企业未来预期的标志事件,VM指数超过 0.5是可能的。再譬如,如果B的投后估值只有两三千万美元,C轮的VM指数超过0.5也是可能的。还譬如,如果B轮和C轮间隔超过12个月,除非你在这段时间里始终保持年化400%以上的增长,否则VM指数应该低于0.5。 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VM指数原则上不应超过0.5。一旦超过,投资人就会自我怀疑起来。这时候即便他们对项目不愿轻易割舍,也会犹豫不决;他们很可能会想办法拖延交割时间以便能多看一两个月的数据,同时在其它条款上尽可能找补回一些心理平衡。 所以,如果你不是全银河系里最靓丽的那几颗星,而C轮的VM指数又显著高于0.5,那么你需要给自己插上第四枚用来警醒的小红旗。 如果以上四枚小红旗中你只插上了一枚,或许还不用过分紧张。但如果四枚中你占了三枚甚至四枚都集全了,那么请做好准备——C轮有可能会成为你的鬼门关。 如何避免“C轮死”? 1.对估值保持一定的弹性,避免被别人的虚假估值误导 现在中国创业者群体里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就是虚报融资额和估值,有的乘2乘3,有的故意混淆人民币和美元,最极端的甚至报出的融资额比自己的估值还高。 当然,这些人通常也不会明目张胆地开新闻发布会报假估值,而是通过各种公关大号小号来进行传播,自己不置可否,用别人的嘴帮助自己误导市场。 我去年年底在黑马大会上曾经专门提出“建立诚信中国,从自己做起。我们可以选择不公布融资额和估值,但如果要公布的话,让我们公布真实的数字”。最近徐小平老师也利用微博提出了“大家一起消除虚报投资额现象”的倡议。 对于出来融资的创业者来说,最坏的情形就是被市场上误传的错误的融资额和估值所误导,别人俩嘴皮一吧嗒,自己挂在了天上。而这很可能正是错误信息的始作俑者 所希望看到的。创始人很自然会倾向于高估自己企业的价值,因此也会很愿意半推半就相信别人报出的被夸大了的数字,以为借此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利益。但 这样的心态反而会害了自己,因为没有哪个投资人会把市场上传播的虚假估值作为自己估值的参照。 正确的做法是充分利用自己现有投资人和财务顾问的网络去尽可能了解竞争对手真实的估值和融资额。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加上中国很多专业人士在保密性方面的职 业操守普遍存在问题,因此打探出真实的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即便无法了解竞品真实的估值情况,也可以和自己的财务顾问一起基于不同维度的考量建立起一个相对合理、有一定支撑的估值区间。最重要的是,创业者要对估值区间保持一定的弹性,如果市场反响没有预期的热烈要随时做好调整估值的准备。只有做成的买卖才是买卖,只有被买单了的估值才有意义。 2.确定性比估值重要,时间为上,给确定性和时间足够的折扣 在C轮阶段,从优先级上排在第一位的应该不是估值,而是确定性,而与确定性对应的就是时间。一个融资交易只有交割了,才算真正完成。因此,谁可以最快签约并交割,谁就可以给融资公司最多的确定性。 对投资人来说,如果要能比较快地完成交易,需要具备两个前提:首先,投资人对行业有理解——估值都好几亿美元了,没有哪个机构投资人会在还没有完全理解行业 的情况下贸然写支票。因此,对于那些聊过一次发现对方不太懂行业的投资人,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第二,投资人可以本地决策,并且最好一两个人就基本可以决 策或者至少实质性地影响决策。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业模式正在与美国同行业的模式发生背离,所以如果投委会决策需要拿到远在硅谷、纽约或者伦敦、巴黎合伙人的 投票,不确定性就会大幅提高。 而对于那些对行业拥有比较深的理解、能快速决策、与团队也有化学反应的投资人,给予一定的折扣以推动他们尽快下决心是非常值得的。一个细分市场里谁先把C轮融资完成,谁就可以率先把难题扔给自己的竞品,同时也离摘取D轮估值更近了一步。 3.在现金储备方面给C轮留出足够长的时间 关于B轮和C轮的时间间隔没有一定之规,取决于扩张速度、业务发展的关键节点、主要竞争对手融资时间等多方面的因素。 有一点是必须的,就是要给C轮融资的操作与完成留出足够长的时间,这一点在2015年尤为重要。 只有在不是非融资不可的情况下出去融资,手里才有筹码。一个正常的融资流程通常需要9-12周的时间。虽然偶尔也会出现二十几天搞定C轮的情形,但市场上从 启动到交割超过三个月的案例要远比短于三个月的案例多。这意味着你手里的现金在你启动C轮融资的时候,按照当前的业务规划和资金需求,应该至少可以维持公 司正常运营一年左右的时间。 也就是说,如果在B轮完成后,你手里的现金可以让你按照你的业务规划正常运营18个月,那么理论上你至少可以有6个月专心致志地聚焦业务发展,然后再考虑C轮融资的事。如果B轮后你手里的现金只够维持12个月,那么你最好在三个月内启动新一轮融资。 当然,也会有一些公司上轮的钱还没有动就开始谋划下一轮,这通常是出于竞争态势的考虑,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4. 尽量不给投资人排他期 以我们的经验,要想保证融资交易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动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尽量不给投资人排他期,谁快跟谁走。哪怕为此付出一些金钱上的代价(譬如为没有被选中的投资人支付一定的尽调费用),也是值得的。 如果非要给投资人排他期,我们宁肯在尽调之后给投资人一段时间(通常不超过10天)的独家法律文件谈判期,也不给投资人独家尽调(通常3-4周)的排他期。 当 然,要想做到上面这点,需要比较有利于公司的交易态势。众星捧月的时候公司怎么提条件都说得出口,一棵树上吊着的时候提什么条件人家只需说No对话就结束 了。现在有关投资人的信息越来越透明,财务顾问靠信息不对称吃饭的时代早就翻篇了,财务顾问真正的能力在于能否通过营造一个对融资企业尽可能有利的交易态 势为企业提供尽可能大的选择空间和尽可能强势的谈判地位。 5. 不用怕站队,引入战略投资人不是坏事 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巨头在新一代创业公司的融资和发展过程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中国,几乎所有估值能够达到10亿美元、尚未上市的互联网公司里,都有BAT的身影。仅腾讯一家,据媒体报道在2014年就至少投资了40家公司,涉及投资额达80亿美元。 如果你没有在更早的轮次里引入BATX这四家巨头或者京东、58、美团、唯品会、携程这样的“中头”,那么C轮是应该认真考虑引入战投的时候了。它们能给被 投企业带来的价值除了资金之外还有业务和资源上的帮助与协同。除了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中概股之外,很多A股公司也开始密集对新兴产业进行投资。 创业者们往往对与巨头站队这件事心存顾虑,但这真的不是他们在今天这种环境下应该特别考虑的事情。C轮面前,活命重要,媒体上怎么喷账户不会人,两军相遇兜鼓的胜。况且,继滴滴快的之后,更多跨BAT的惊天并购正在孕育。爸爸们连孩子们互相睡都不介意了,孩子们就更没必要担心拿了哪个爸爸的钱会惹恼别的爸爸。 事实是,在绝大多数与互联网有关的领域,基于中国互联网的独特生态,站队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既然如此,与其晚站队,不如早站队,先于竞争对手把最有利于自己 未来发展的巨头引进来。况且,今天的互联网巨头和中头们已经越来越有生态意识和格局观,知道如何帮忙不添乱。在这方面应该说腾讯3Q大战后痛定思痛,为行业树立了一个值得点赞的标杆。三座大山正在变成三座靠山。 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还有可能把引入特别有价值贡献的策略投资人当做B轮和C轮的跳板。管它叫B+也好,Pre-C也好,叫什么无所谓,其实质是通过背对背的交易安排利用战略投资人独特价值贡献拉升C轮的价格。这样即便给战略投资人的估值打个折,C轮整体的估值还是会得到显著提升。我们最近在不止一个交易中就采用了这个策略。 最后我要说,今天中国的创业者是全世界最令人羡慕的一个群体。他们在创业的路途中会遇到很多坎坷甚至走入绝境,但创业的人生是值得在80岁的时候回忆的人生。优米祝所有的创业者朋友们羊年好运,面朝大海,每一轮融资都花开。
科技创业家杂志现在在知网可以查询到了,12年7月份开始上知网的,现在知网万方全文收录;投稿邮箱:;王编;期刊简介: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大众科技报社 国内刊号:CN 11-5986/N 国际刊号:ISSN 2095-1043 邮发代号:2-213 刊期:半月刊;收取栏目:主要栏目:科技前沿、经济管理、教育与教学、学术论坛、建筑科学、工业技术、农业与环境、文化艺术、图书馆论坛等。投稿要求1、 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2、 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3、 所有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4、 参考文献应引自正式出版物,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段末上角标出。5、 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6、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格设计要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7、 图片要清晰,注明图号。Submission requirements1, the section should have a scientific, advanced and practical, point clear, rigorous argument data is reliable, accurate, logical, text good.2, the unit of measurement is subject to national legal units of measurement; symbols in statistics according to national standards provisions of the statistical terms and symbols to write.3, all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word count in 20 words or less.4, references should be cited in official publications, under which it appears in the body of the manuscript with Arabic numerals in the order marked corner square brackets at the end.5, reference the columns in the order by reference at the end of the text.6, the correct use of punctuation, the table design to be reasonable, three-line tables are recommended.7, picture should be clear, indicating the drawing nu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