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授权,学校授予的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及专业学位授予。授予学位专业或领域的申请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条 凡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各级学位所要求的学术水平者,都可以按照本细则的规定申请相应的学位。申请人不得同时向两个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
第二章 学士学位
第四条 符合本细则第三条规定的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完成本科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达到下列条件者准予毕业。
(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第五条 符合第四条规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决定授予学士学位,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备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的具体要求详见《华东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第三章 硕士学位
第六条 符合本细则第三条规定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或具有硕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修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学分(同等学力人员还需通过全国水平考试)和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合格,所发表的学术成果符合学校申请硕士学位要求,达到下列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七条 硕士学位的授予工作定期进行。
第八条 硕士学位的课程学习和要求
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必须按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通过规定的课程学习(同等学力人员还需通过全国水平考试),成绩合格和取得规定的学分。
第九条 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攻读硕士学位者本人独立完成,应有创新点或新见解和一定的技术难度,其论点、实验方法、成果或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在学术上有理论意义或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能表明作者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的基本论点要有理论上的论证或实验验证,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要加以严谨的论证,引用前人的材料要注明,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要加以附注。
(二)专业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发明专利、文学艺术作品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引用前人的材料要注明,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要加以附注。
(三)人文社科门类(包括相关的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的正文一般在三万字以上,理、工、农、医门类(包括相关的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的正文一般在四万字以上,数学专业的学位论文字数可参照人文社科门类的规定执行。中文摘要一般为300~500字,英文摘要应为中文摘要的译本。
论文撰写格式按照《华东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的统一要求》执行。
学位论文涉及国家机密,或因知识产权保护需要保密的,应当保密。凡需要保密的学位论文,需经校保密委员会审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条 硕士学位论文的预审、评阅和答辩
(一)硕士学位论文预审。在通过全部课程学习,成绩合格且取得规定学分,学位论文基本完成,申请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前,导师负责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性、真实性和撰写的规范性进行预审。预审未通过者,需重新修改论文。
(二)硕士学位论文评阅。评阅人至少聘请二名,其中至少一名为外单位专家。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是本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应与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分类评阅,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人至少有一位为相关行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申请人的导师不能聘为学位论文评阅人。
如学位论文评阅人之一的意见是属否定的,应暂缓答辩,并增加一名学位论文评阅人进行评阅,如有二名学位论文评阅人的意见为否定时,则此次申请无效。
学位论文评阅人姓名不得告知学位申请人,评阅意见应密封传递。
(三)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至少三人组成。专业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中应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相关行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 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或学位论文评阅人参加答辩委员会,则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至少应由五人组成。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在作出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时,应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全体委员至少三分之二同意,方可通过。决议经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和委员签字后,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硕士学位论文在答辩中被认为不合格的,经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同意,可做出在一年内修改论文并重新申请论文答辩一次的决议。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答辩者,本次申请无效。
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专家,由导师推荐或从学院专家库选择,并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任审核。
属于军工保密的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按军工保密条例规定执行,具体手续到军工办公室办理。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应公开举行。
(四)学位论文答辩秘书。由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指定论文答辩秘书一人,负责学位论文的预审、评阅和答辩的事务性工作。
第十一条 硕士学位申请
(一)在完成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和学位论文答辩通过,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符合申请硕士学位要求的,可向所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硕士学位申请。
申请时呈交:
1. 学位申请审批书;
2. 学位论文评阅意见;
3. 硕士学位论文5本 ;
4.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复印件或SCI收录的国外期刊和CSSCI收录期刊出具的录用函的学术论文全文。
第十二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定期召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会议,对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的材料进行审查,确定同意授予硕士学位人员的名单,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作出是否同意授予硕士学位人员的决议时,应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出席会议的委员应不少于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全体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二,经出席会议的至少三分之二委员同意,且同意票不少于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全体委员总数的二分之一,方得通过。会议应有记录。
凡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未同意建议授予硕士学位者,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不予审核。
对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建议授予硕士学位者,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认为不合格的,可以作出允许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一次,或作出不同意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申请者提供的材料不完整或不合要求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以暂不予审核。
第十三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授予硕士学位人员的名单报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除有规定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特定情况外,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是否授予申请者硕士学位有终裁权。
第四章 博士学位
第十四条 符合本细则第三条规定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或达到博士研究生毕业要求的同等学力人员,修满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学分和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所发表的学术成果符合学校申请博士学位要求,达到下列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第十五条 博士学位的授予工作定期进行。
第十六条 博士学位的课程学习和要求
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必须按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通过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并取得规定的学分。
第十七条 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
(二)反映出申请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三)论文涉及的各个问题,应当反映申请者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正文不少于6万字,学位论文中文摘要10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是中文摘要的译本。
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按照《华东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执行。
学位论文涉及国家机密和因知识产权保护需要保密的,应当保密。学位论文申请保密需经校保密委员会审定,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八条 博士学位论文预审、评阅、答辩
(一)博士学位论文预审。博士研究生在通过全部课程学习且成绩合格,学位论文基本完成,申请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前,导师负责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性、真实性和撰写的规范性进行预审。预审未通过,不能申请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
(二)博士学位论文评阅。评阅人5~7名。评阅人应是本学科、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其中至少二分之一为博士生导师,至少三分之二为外单位专家。如三分之一或以上评阅人的意见是属否定的,应暂缓答辩,并增加三名评阅人,如三分之二或以上评阅人的意见是属否定的,则此次申请无效。申请人的导师不能聘为学位论文评阅人。
评阅人的姓名不得告知学位申请人,评阅意见应密封传递。
(三)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应由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至少五人组成,申请人的.导师如果参加答辩委员会,则答辩委员会至少应由七人组成。委员中至少二分之一为博士生导师,至少二位为外单位专家。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博士生导师担任(一般为外单位专家)。
答辩委员会在作出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博士学位决议时,应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至少三分之二同意,方得通过。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和委员签字后,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批。
博士学位论文在答辩中被认为不合格的,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同意,可做出在二年内修改论文并重新申请论文答辩一次的决议,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答辩者,本次申请无效。
答辩委员会认为申请人的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但已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且申请人未曾获得过该学科硕士学位的,可作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属于军工保密的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按军工保密条例规定执行,具体手续到军工办公室办理。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应公开举行。
(四)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专家。由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推荐或从学院专家库选择,并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任审核。
(五)学位论文答辩秘书。由博士生导师指定论文答辩秘书一人,负责学位论文的预审、评阅和答辩的事务性工作。
第十九条 博士学位申请
在完成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并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所取得的学术成果符合学校规定,可向所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博士学位申请。
申请时呈交:
(一)华东理工大学学位申请审批书;
(二)华东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书;
(三)华东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情况汇总表;
(四)博士学位论文5本;
(五)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博士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或SCI收录的国外期刊和CSSCI收录期刊出具的录用函的学术论文全文、出版的著作、科研成果鉴定书、获奖证书和专利复印件各1份。
第二十条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定期召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会议,审查申请博士学位人员材料,确定同意建议授予博士学位人员的名单,报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凡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未同意建议授予博士学位者,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不予审核。对答辩委员会同意建议授予博士学位者,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认为不合格的,可作出在二年内修改论文并重新答辩一次,或作出不同意授予博士学位的决议。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作出是否同意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的决议时,应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出席会议委员应不少于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全体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二。经出席会议的至少三分之二委员同意,且同意票数不少于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全体委员总数的二分之一,方得通过。会议应有记录和同意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的决议。在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时,博士学位申请者应按“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及申请学位学术成果要求的暂行规定”的要求,获得规定质和量的学术成果。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申请博士学位人员的材料逐个审核,在作出是否同意授予博士学位的决议时,应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出席会议的至少三分之二委员同意,且同意票数不少于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委员总数的二分之一,方得通过。
决定授予博士学位的名单报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通过授予学位之日起三个月为公示期,公示期满无异议者颁发博士学位证书。
第五章 名誉博士
第二十一条 对于国内外卓越的学者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第六章 其他规定
第二十二条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具体要求详见《华东理工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细则》
第二十三条 在我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和从事研究工作的外国学者申请学位,参照本细则办理。鉴于外国留学生的语言条件,来华留学研究生的论文可用中文或英语撰写和答辩。
第二十四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申请博(硕)士学位采取重点审议和一般审议相结合的审批办法。
一般审议:对学位申请人的情况做简单介绍。
重点审议:对学位申请人情况做详细介绍。
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进行重点审议:
(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确认为优秀的学位论文,经学位委员会重点审议并通过的,其作者自然当选为荣誉毕业生;
(二)硕士学位论文评审结果有“异议”者;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结果中出现 “D”或“未达到博士学位论文学术水平”或“暂缓答辩,作实质性修改再审”或”不建议答辩”的;
(三)学位申请人在学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不满足学校要求,但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建议授予学位的;
(四)答辩委员会不记名投票表决,有反对票或弃权票的;
(五)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不记名投票表决,有反对票或弃权票的;
(六)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者;
(七)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决定重点审议的。
第二十五条 校学位委员会对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授予博(硕)士学位但按有关规定需重点审议的学位申请人员进行审核时,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经充分评议,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最终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如同意票数未达到要求的票数,则申请人本次学位申请无效。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不授予申请人学位的决议后,硕士学位申请人可在一年内且不超过学校规定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通过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重新提出学位申请一次;博士学位申请人可在两年内且不超过学校规定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习年限,通过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重新提出学位申请一次,逾期不再受理。
重新申请学位的程序:
(一)申请人在上述规定时间内继续研究、修改学位论文,按照有关规定重新参加学位论文查重、盲审。
(二)重新申请学位论文答辩。重新答辩时,答辩委员会需要重组。答辩通过后可向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申请学位。
(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并对是否授予学位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做出相应决议。
(四)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第二十六条 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证书由学校颁发。硕士、博士学位证书生效日期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作出授予学位决定之日。
第二十七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如确认学位错授或发现有舞弊作假等严重违反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的情况时,经复议,可撤销其学位。
第二十八条 建立学位论文档案。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纸质本和论文摘要、论文全文的电子文档分送校档案馆、图书馆。同时,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纸质本分送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
第二十九条 本细则未尽事宜,由华东理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决定。本细则的解释权归华东理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
原文地址: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学分要求:学生须全部修读该校开设的必修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二、毕业论文要求:学生须完成毕业论文,并有效地完成毕业考试;三、实习要求:学生须完成校内规定的实习实践,并取得实习报告;四、社会实践要求:学生须完成社会实践,并取得实践报告。以上就是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要求的主要内容。通过完成这些要求,学生可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一、学分要求总学分不低于136学分,其中:A、普通课程90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70学分;B、实践环节36学分;C、体育课程10学分;二、考试要求A、必须参加学院统一开设的毕业考试,并通过;B、学院可要求学生参加教学工作考核;C、必须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并取得相应成绩;三、科研要求A、在校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取得良好成绩;B、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相关文章;C、参加比赛,获得较高的奖励;四、论文要求A、达到毕业论文写作要求;B、毕业论文需要答辩,答辩成绩合格;C、把毕业论文提交到学校有关部门,其格式符合要求;
博士答辩通过,基本就是毕业了。答辩论文通过合格,修满需要毕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了。
博士毕业论文答辩技巧及注意事项
博士硕士要想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
(一)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
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
(二)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
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如前所述,有的高等学校规定: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即使像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那样,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员准备时间,要求当场作答。但在回答过程中,也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三)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
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
(四)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辩老师的观点相左时,可以与之展开辩论
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让提问老师感受到虽接受你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
(五)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
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六)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
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
(七)要讲文明礼貌
论文答辩的过程也是学术思想交流的过程。答辩人应把它看成是向答辩老师和专家学习,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好机会。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人应该尊重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有礼貌,尤其是在主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更应该注意如此。答辩结束,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有礼貌地退场。
此外,毕业论文答辩之后,作者应该认真听取答辩委员会的评判,进一步分析、思考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一方面,要搞清楚通过这次毕业论文写作,自己学习和掌握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还存在哪些不足,作为今后研究其他课题时的借鉴。另一方面,要认真思索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修改自己的论文,加深研究,精心修改自己的论文,求得纵深发展,取得更大的战果。使自己在知识上、能力上有所提高。
毕业论文(作业)答辩是审查毕业论文(作业)的一种补充形式。一般来讲,专科毕业论文不参加答辩,其论文成绩就是毕业设计的成绩;本科以上(含本科)毕业生都要参加答辩。
所以其毕业设计的成绩,是由文章成绩和答辩成绩组成。最后由评审小组、评审委员会鉴别评定。
(一)熟悉内容对自己的毕业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二)图表穿插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论文答辩会气氛的手段,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论文答辩成绩。(三)语流适中一定要注意在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地轰向听众。(四)目光移动在论文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时常地瞟向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五)举止体态虽然毕业论文答辩同其它论文答辩一样以口语为主,但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辅助论文答辩,使你的论文答辩效果更好。(六)时间控制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应重视论文答辩时间的掌握。(七)紧扣主题在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中能否围绕主题进行,最后能否扣题非常重要。(八)人称使用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人称使用问题,建议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如“我”“我们”即使论文中的材料是引用他人的,用“我们引用”了哪儿哪儿的数据或材料阐释。(九)文明礼貌给答辩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以上内容来源于学术堂)
扩展资料
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
教育部2001年2月5日发布
第一条、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有利于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维护国家学历制度和学历证书的严肃性,维护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特建立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
第二条、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经批准承担培养研究生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以下同。)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学生,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的学生,所取得的学历证书予以注册。
第三条、证书注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
第四条、教育部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学历证书注册工作。教育部对经注册的证书进行审核、备案;经审核、备案后国家方予承认和保护。
第五条、注册学历证书分毕业证书、结业证书两种。
第六条、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毕(结)业证书以及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取得的毕业证书,由证书颁发单位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注册。
(一)熟悉内容对自己的毕业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二)图表穿插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论文答辩会气氛的手段,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论文答辩成绩。(三)语流适中一定要注意在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地轰向听众。(四)目光移动在论文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时常地瞟向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五)举止体态虽然毕业论文答辩同其它论文答辩一样以口语为主,但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辅助论文答辩,使你的论文答辩效果更好。(六)时间控制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应重视论文答辩时间的掌握。(七)紧扣主题在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中能否围绕主题进行,最后能否扣题非常重要。(八)人称使用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人称使用问题,建议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如“我”“我们”即使论文中的材料是引用他人的,用“我们引用”了哪儿哪儿的数据或材料阐释。(九)文明礼貌给答辩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以上内容来源于学术堂)
1868年才在内政部中设教育总署, 也只是管理很少的联邦教育经费, 为各州的学校提供帮助和咨询,直到1979年才正式建立了联邦教育部. 各州的教育委员会和下属的地方学区委员会, 与基层学区委员会仍然分别掌握各地的教育大政,发展计划, 经费分拨等实权. 但联邦政府由于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和1958年以来几部教育大法(如<国防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法天才教育法;成人教育法;等)的颁布实施,使中央政府的教育政策逐步渗透到州和地方, 对全国施加有力的影响. 教育既以全民为对象,并涉及到每个家庭和个人的未来,故教育既是国家的大事, 又是各州和地方政府及社会团体的大事,大家都把人力, 物力, 财力, 精力投到教育上,使形成教育多轨制,调动起多方面办教育的积极性, 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办" 三全"(全民,全面,全程)教育, 这是美国教育体制的最大特色. 这比单纯靠政府出资(单轨制)办学, 按计划经济规律去办教育有更高的效率和良好的效果.美国众多的社会团体(宗教, 工会,企业)和教育团体( 教育基金会, 协会, 研究会)对推动美国的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如天主教, 卡内基,福特,洛克菲勒等基金会,以其雄厚的资金和强大的舆论来推动教育的各项实验,教改, 科研及设立新专业,传播先进经验, 提出教育宗旨与政策建议等,其影响力和潜能往往超过政府部门. 美国教育的多元文化主义是美国教育的国策,多元文化教育是使多民族移民融入美国主体文化的最大途径. " 归化主义" 是用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去压迫,消灭或混合别的文化.而" 多元文化主义" 则是把一国中的多种民族文化接受为特色的, 独立的成份, 在平等的基础上认同与互补. 美国文化教育的高水平也决定了美国在世界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在美国人看来,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美国的法律规定儿童6-16岁必须入学。美国的公立学校由政府税收支持,学生免费入学;私立学校多由教会支持。美国的学校按年龄阶段分为以下四类:1.初级学校:1-6年级(6-12岁)2.初级中学:7-8年级(13-14岁)3.中学:9-12年级(15-18岁)4.大学(学院):一般为4年制(18岁以上),另有“研究院”或“专业学院”,为大学毕业学生从事研究而设立。 美国大学目前实行准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分别代表本科和研究生两大类教育4级不同的学术水平。由于准学士学位只是读完2年初级或社区学院的资格证明,不是攻读学士学位的必经阶段,因此美国的学位制基本上还是3级水平结构。按学位性质,一般分为学术(研究)学位和专业(专科)学位两种。此外美国大学还颁授荣誉学位,此种学位并不反映学术成就,而是对予社会有杰出贡献者的承认。 美国的大学习惯上分为以下三类: 两年制学院,又称初级或技术学院,大部分为公立,多半为地方社区所举办,故一般称为社区学院。社区学院提供的课程有两类:一类为过渡性文理课程,相当于4年制大学的头两年,学生习毕可转入4年制大学继续深造;另一类为终止性职业技术课程,毕业生直接就业。社区学院颁授的学位是准学士学位。社区学院入学条件简单,不限年龄,亦无须通过入学考试;学习时间灵活,有全日、半日、周末、夜间课程的多种选择,还有寒暑假开设的假期班;修业年限较短,收费低廉,而且针对本地区需要开设课程,便于就业,因此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 四年制学院,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文理学院或文科学院。基本课程包括人文学(语言、文学、哲学、艺术、音乐、文化史等)、社会及行为科学(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和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三大领域。另一类是独立的专科学院,如机械学院、建筑学院、工程学院、音乐学院、师范学院等,主要提供专科职业教育。上述两类学院学制一般为4年。文理学院和文科学院向毕业生颁授的最普遍的学位是文学士和理学士,专科学院则授予专业学位。 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规模庞大、组织复杂、师资充实、设施完备,一般设有以文理学院为核心的若干学院,可修学位的课程除通常的文理课程外,还有工程与技术、商科、国际问题、卫生、教育、农业、家政、建筑、传播、新闻、图书馆学、旅馆管理等。大部分综合性大学注重研究工作,不仅拥有设备先进、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也设有以向高校和社会输送教学和研究人才为双重使命的研究生院,因此这些大学又被称为研究性大学。此外,许多综合性大学还设有若干高级专业学院,如法学院、医学院、牙医学院、管理学院等。进入这些专业学院学习,往往需要有4年制大学的本科学历,学制通常为3-4年,时间长费用高。综合性大学颁授学士、硕士和博士3种学位。
美国的高教体系由四类大学组成: 第一类为研究院大学 以基础性, 学术性研究著称, 设有庞大的研究生院,可授予博士学位,这类大学在美国共有450所以上, 其中最著名的有哈佛, 普林斯顿, 斯坦福,麻省理工,加州理工,霍普金斯,加州伯克利,康乃尔等20多所. 在这些大学的周围, 形成一个个集教学, 科研. 开发和新兴工业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如美国东部的波士顿-剑桥-128公路中心, 西部的"硅谷"中心,南部的航天中心等, 密切了教学与生产的联系. 教学与生产互相渗透, 互相融通, 形成合力,使创新思维-科研成果-新产业新产品三者的转换链迅速畅通,高效转化为高经济效益,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推动整个社会产业经济结构的更新换代。 第二类为本科大学 以4年制为主的综合大学及学院 ,如文理学院, 理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林业, 矿业, 农业, 新闻, 建筑,家政等学院, 多为州立大学, 培养目标为中级科技, 学术及专业人才, 修满4年授予学士学位. 这类大学有1600多所。 第三类为社区学院 包括2年制的普及学院和技术专科学院, 招收高中毕业生中成绩较低和同等学历的学生,毕业时授予协士( 副学士)学位。社区学院的任务除为社会各行业对口培养专业熟练劳动技工与职员外(在美国当工人求职也要专业文凭),还为那些想继续升入本科大学的学生架起一道桥梁,可考入本科大学三年级续读. 第四类为开放大学 包括广播函授大学, 暑期大学,夜间或业余大学, 实验大学, 自由大学等,使大学向社会各阶层,各年龄层次敞开大门,经标准考试及格者均可获得学位。高等教育的教学 现今美国大学本科生已从重视专才教育转为重视通才教育, 大学一, 二年级必修基础课程, 三, 四年级也以修专业基础课程为主,真正的专业课常为选修,把专才教育定位为攻读硕士以上的任务. 据美国教育部统计,目前大学设置的专业有24种, 按授予学士学位的多少排序是: 商业和管理,教育, 社会科学, 工程, 医卫,生物科学, 心理学,艺术,人文科学,公共事务和服务, 跨学科研究, 通讯, 理科, 农业和自然资源,家政, 数学, 计算机信息科学,外语,建筑和环境, 神学,区域问题研究,法律,图书馆学, 军事科学.2年制的专业多属职业分类,分工程学科和非工程学科两大类. 教育方法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较为自由的因材施教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特长. 开设大量的选修课以及时反映最新科技成果. 一般实行学分制,每种课一学期(15周)每周上一小时定为1学分, 要求学生每学期修满15-16个学分. 取得协士学位要60-64个学分; 学士学位要120-128个学分. 对于非全日制学生,可以延长年限,以休满学分为主, 这就为半工半读创造了条件. 美国高校一年分两个学期或三个学期, 少数分4个学期, 其学分计算办法不同. 硕士研究生必须休满30个学分, 交一篇硕士论文, 通过笔试和答辩. 博士要经由3位以上教授组成的指导小组指导制订学习计划, 选定博士论文, 攻读指导小组建议的必修课程, 完成有创见性的博士论文, 才能通过。高等教育的科研 大学是美国科研的主要基地, 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任务。美国在半个世纪里诺贝尔奖获得者超过120人, 其中90%集中在大学里. 大学的科研机构主要有以下形式: (1)研究中心或研究所, 实验室. 分大学自办, 与企业及其它大学合办, 政府投资官办,主要进行尖端理论研究与实验, 国防研究, 和跨学科重大前瞻性项目研究. (2)工业或农业实验站. 这是工科和农科大学的主要应用研究机构, 全国有60多个大型农科实验站, 其中58个设于大学, 主要由各级政府提供课题研究经费, 其中附设许多农技推广站, 负责推广. 大学常与工业企业签订承包科研任务, 或联合攻关, 以取得企业资助.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博士后论文致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篇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邵兵教授的指导和关怀下完成的。博士学习期间,邵教授不论在生活还是学业上都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启发,几年来跟老师的相处就像是朋友一样,老师总能以过来人的身份给我提醒指点,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也让我更加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人生路。
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学思维、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今后学习和工作上努力的方向。
在我论文选题和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地测学院曹代勇教授、唐跃刚教授、刘钦甫教授、胡社荣教授、王延斌教授、李贤庆教授、代世峰教授、鲁静副教授等的帮助和指导,他们对我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给予了大量的启迪、指导和建议;实验部分得到了侯慧敏老师、代纪民师傅和黄曼老师的热情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此外还特别感谢云南省煤炭地质勘查院周义平高工对我论文以及野外地质工作等各方面给予的详细指导,周先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非常令人敬佩;实验过程中还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张军营教授以及河南理工大学宋党育教授的支持和帮助;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Baruch Spiro 教授和英国诺丁汉大学David Large 博士在论文的整个构思和数据分析中均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在数据解译方面还得到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邱亮博士后和邱骏挺硕士的无私帮助和指导,在此向他们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学习期间,我曾多次赴云南宣威和昆明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和收集资料,非常感谢云南省煤田地质局罗俊副局长、林玉成处长及云南省煤炭地质勘察院张名泉院长、王巨民总工和重庆 136 地质队刘勇、赵运新等给予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
博士学习过程中,还得到了很多同学无私的支持和帮助,感谢蔡厚安、汪浩、高迪、樊景森、张超、邵凯、李猛、李英娇、李柱、王明明、高彩红、杨雯、王洋、侯海海、王学天、胡颖、侯聪、刘磊、闫志明和赵存良等,他们给予的无私帮助使我顺利度过了博士期间的学习生活;感谢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始终给予我很大帮助和精神鼓励的高彩霞同学,我们相互学习,彼此鼓励,最终得以顺利完成学业,这段学习生活经历终身难忘,也祝愿同学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更美好!
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家人,感谢他们对我求学期间的理解支持和默默奉献,使我能安心完成学业,给予我继续向前的勇气和力量!
最后,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在百忙中评阅本文,期待您的指正与启迪。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xxx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x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x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岁月如歌,光阴似箭,两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经历了找工作的喧嚣与坎坷,我深深体会到写作论文时的那份宁静与思考。回首两年的求学历程,对那些引导我、帮助我、激励我的人,我心中充满了感激。
首先要感谢导师许鹏教授,论文定题到论文写作定稿,倾注了许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我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深深受益于许老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他作为老师,点拨迷津,让人如沐春风;作为长辈,关怀备至,让人感念至深。能师从许老师,我为自己感到庆幸。在此谨向许老师表示我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还要感谢李正辉副教授。李老师在论文的论文写作中给予了许多指导与建议,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要感谢所有教导过我、关心过我的老师。特别是统计学院的宋光辉教授、胡宗义教授、朱慧明教授、王亚雄教授、曾昭法副教授、周四军副教授、张立军副教授、蔡晓春副教授、王瑛副教授、陈黎明副教授、谭德俊副教授、刘再华副教授、胡荣才副教授、马守荣老师、谭朵朵老师、孔志周老师、任英华老师、倪青山老师。你们为我的学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你们为人师表的风范令我敬仰,严谨治学的态度令我敬佩。还要感谢感谢刘志云老师、陈方军老师、张芝元老师、夏浩老师和统计学院的其他各位老师对我的一贯帮助!
感谢一直关心与支持我的同学和朋友们!我的朋友,郭倩、符娴、张一川,感谢你们的鼓励和帮助。还要感谢的是我寝室的姐妹邹琦、刘斌,师兄王一以及统计学院xx级全体研究生同学。两年来,我们朝夕相处,共同进步,感谢你们给予我的所有关心和帮助。同窗之谊,我将终生难忘!
在此要感谢我生活学习了六年的母校——湖南大学,母校给了我一个宽阔的学习的平台,让我不断吸取新知,充实自己。
需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父母。父母的养育之恩无以为报,他们是我十多年求学路上的坚强后盾,在我面临人生选择的迷茫之际,为我排忧解难,他们对我无私的爱与照顾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光阴荏苒,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即将结束,三年的学习生活使我受益匪浅。经历大半年时间的磨砺,硕士毕业论文终于完稿,回首大半年来收集,整理,思索,停滞,修改直至最终完成的过程,我得到了许多的关怀和帮助,现在要向他们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深深感谢我的导师xxx老师。x老师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在论文的选题,搜集资料和写作阶段,x老师都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鼓励。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每当我有所疑问,x老师总会放下繁忙的.工作,不厌其烦地指点我;在我初稿完成之后,x老师又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对我的论文认真的批改,字字句句把关,提出许多中肯的指导意见,使我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不致迷失方向。他严谨的治学之风和对事业的孜孜追求将影响和激励我的一生,他对我的关心和教诲我更将永远铭记。
借此机会,我谨向x老师致以深深地谢意。其次,我还要感谢xx大学xx系xxx,xxx等老师,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严格,无私,高质量的教导,我才能在这几年的学习过程中汲取专业知识和迅速提升能力;我还要感谢我的班主任xx老师这几年来对我的关心,帮助与支持;同时也感谢这三年来与我互勉互励的诸位同学,在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始终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能在这样一个团队中度过,是我极大的荣幸。
同时也感谢xx人,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帮助我完成了第一手语料的收集,感谢他们对本文调查工作所提供的大力帮助与支持。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我的父母和我的爱人,他们给我极大的鼓励与朴素的帮助。最后,我要感谢参与我论文评审和答辩的各位老师,他们给了我一个审视几年来学习成果的机会,让我能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他们对我的帮助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加倍努力,以期能够取得更多成果回报他们,回报社会。再次感谢他们,祝他们一生幸福,安康!
感谢我的导师刘海滨教授。本研究是刘老师近些年重点关注领域之一,在我的科研能力不是很强的情况下,是刘老师不断鼓励我、指导我,孜孜不倦,给予我最大可能的帮助,促使我论文的完成,真心感谢刘老师的师德与师恩。
感谢在博士学习期间指导和帮助过我的各位师长,特别感谢宁云才教授、安景文教授、丁日佳教授、王立杰教授,在他们生动的课堂上我学到知识以及做人的道理。尤其是在论文选题过程中,给予了我不同的意见,促使我不断完善论文内容及创新性。
感谢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支持和帮助过我的企业领导和同事。特别感谢神东煤炭集团安全监察局张惠处长、设备管理中心刘国智处长以及保德煤矿安全管理办公室的刘波、白振禾。他们不惜宝贵时间帮助我完成调研问卷的发放与收集,我才能够获得如此珍贵的调研数据,为论文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感谢在博士学习期间给予我支持的同学和朋友们,特别感谢李文琼博士、张志强博士、陈冲博士、李金三博士、李春贺博士、陶帅硕士对我在学习生活中的照顾,为我打造了一个五彩的生活。
感谢论文的评阅老师,他们严谨的思维、高超的学术能力,使我论文不断的完善付出了辛苦,由衷感谢。
***年 * 月博士入学时,导师侯运炳教授曾经对我说过,博士生期间做什么方向的科研并不要紧,关键是做科研的态度和掌握科研的方法。我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导师不仅是教给我们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一种做人的态度,在使我深受触动的同时,也使我更加严谨认真地对待研究和学习,这些都将对我未来的人生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启发性。借此机会,我谨向导师对我多年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最由衷的谢意。
同时,我也要感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其他的老师,正是老师们对我们的培养和教导,使我能够较好地完成我的学业。
在论文写作及资料查询过程中,得到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周健奇同志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张浩、于辉同志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还想感谢的是实验室的各位同门,博士研究生期间,与大家一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收获了很多,没有大家的支持与鼓励,很难顺利度过博士生期间的学习,向同门表示感谢。
在这篇论文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参考了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尤其是理论阐述部分。这些文献资料的作者们研究的结果对本论文的研究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另外,感谢各位评审老师在百忙之中对本文进行评阅。作者衷心希望得到老师及评委的大力指导和帮助。
最后,感谢一直陪在我身边给我支持、鼓励、安慰的家人、爱人以及朋友们,是你们给了我生活及精神上的支持,为我顺利的完成学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爱你们。
美国高等教育简介高等教育的类型 美国的高教体系由四类大学组成: 第一类为研究院大学 以基础性, 学术性研究著称, 设有庞大的研究生院,可授予博士学位,这类大学在美国共有450所以上, 其中最著名的有哈佛, 普林斯顿, 斯坦福,麻省理工,加州理工,霍普金斯,加州伯克利,康乃尔等20多所. 在这些大学的周围, 形成一个个集教学, 科研. 开发和新兴工业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如美国东部的波士顿-剑桥-128公路中心, 西部的"硅谷"中心,南部的航天中心等, 密切了教学与生产的联系. 教学与生产互相渗透, 互相融通, 形成合力,使创新思维-科研成果-新产业新产品三者的转换链迅速畅通,高效转化为高经济效益,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推动整个社会产业经济结构的更新换代。 第二类为本科大学 以4年制为主的综合大学及学院 ,如文理学院, 理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林业, 矿业, 农业, 新闻, 建筑,家政等学院, 多为州立大学, 培养目标为中级科技, 学术及专业人才, 修满4年授予学士学位. 这类大学有1600多所。 第三类为社区学院 包括2年制的普及学院和技术专科学院, 招收高中毕业生中成绩较低和同等学历的学生,毕业时授予协士( 副学士)学位。社区学院的任务除为社会各行业对口培养专业熟练劳动技工与职员外(在美国当工人求职也要专业文凭),还为那些想继续升入本科大学的学生架起一道桥梁,可考入本科大学三年级续读. 第四类为开放大学 包括广播函授大学, 暑期大学,夜间或业余大学, 实验大学, 自由大学等,使大学向社会各阶层,各年龄层次敞开大门,经标准考试及格者均可获得学位。高等教育的教学 现今美国大学本科生已从重视专才教育转为重视通才教育, 大学一, 二年级必修基础课程, 三, 四年级也以修专业基础课程为主,真正的专业课常为选修,把专才教育定位为攻读硕士以上的任务. 据美国教育部统计,目前大学设置的专业有24种, 按授予学士学位的多少排序是: 商业和管理,教育, 社会科学, 工程, 医卫,生物科学, 心理学,艺术,人文科学,公共事务和服务, 跨学科研究, 通讯, 理科, 农业和自然资源,家政, 数学, 计算机信息科学,外语,建筑和环境, 神学,区域问题研究,法律,图书馆学, 军事科学.2年制的专业多属职业分类,分工程学科和非工程学科两大类. 教育方法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较为自由的因材施教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特长. 开设大量的选修课以及时反映最新科技成果. 一般实行学分制,每种课一学期(15周)每周上一小时定为1学分, 要求学生每学期修满15-16个学分. 取得协士学位要60-64个学分; 学士学位要120-128个学分. 对于非全日制学生,可以延长年限,以休满学分为主, 这就为半工半读创造了条件. 美国高校一年分两个学期或三个学期, 少数分4个学期, 其学分计算办法不同. 硕士研究生必须休满30个学分, 交一篇硕士论文, 通过笔试和答辩. 博士要经由3位以上教授组成的指导小组指导制订学习计划, 选定博士论文, 攻读指导小组建议的必修课程, 完成有创见性的博士论文, 才能通过。高等教育的科研 大学是美国科研的主要基地, 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任务。美国在半个世纪里诺贝尔奖获得者超过120人, 其中90%集中在大学里. 大学的科研机构主要有以下形式: (1)研究中心或研究所, 实验室. 分大学自办, 与企业及其它大学合办, 政府投资官办,主要进行尖端理论研究与实验, 国防研究, 和跨学科重大前瞻性项目研究. (2)工业或农业实验站. 这是工科和农科大学的主要应用研究机构, 全国有60多个大型农科实验站, 其中58个设于大学, 主要由各级政府提供课题研究经费, 其中附设许多农技推广站, 负责推广. 大学常与工业企业签订承包科研任务, 或联合攻关, 以取得企业资助.
这是一个颇有实力的组合——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999年,武汉地区这七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校长们坐到在一起,签订协议成立了为期7年的“七校联合办学”联盟,并于2001年正式实施。 2007年12月28日,在第一轮协议即将结束之时,七校校长在中南财政大签署了第二轮的协议,同样是为期七年,由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 2010年是“七校联合办学”的第十个年头,双学位已经成为武汉教育地区的一个品牌,而修不修双学位也早已经成为每位七校学子在大二必须做出的抉择。甚至有“七校联办” 一张录取通知书可上七大名校的说法。然而,对于“七校联合办学”联盟的各种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息。 武大前校长刘经南院士曾力主华中七校联合办学,而受到别人的挖苦和批评,“学生努力考去了好的学校,好的院系,凭什么要跟别人分享资源?”,更有人表示,“这是不是贱卖了武汉大学的牌子?” 在09年11月份的一次讲座上,提到这个问题,他解释道:一考定终身存在极大的不公平,而像双学位这样的教育资源共享则是解决教育不公的有效手段,“像许多欧美的国家,一个优秀的人是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从一般学校向顶级学府过渡的”。 不争的事实是,资源的共享背后确实有利益的推动。双学位每个学分的学费为100元,按照协议要求,辅修学生修满50个学分并完成毕业论文,通过论文答辩,便可以拿到双学位;修满25个学分而终止的,可以拿到辅修证书。 而以新闻院为例,新闻学双学位,一个班,200人,一门课,一般三学分,共交给学校60000元,老师上课,一课时100元,一学期36课时,工资为3600元。 当然,双学位资源的共享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某种程度上更像一种双赢——学校在经费上和教育成绩上有了更大收益,学生在就业和升学也拥有了更多可以凭借的资本。 “花钱逼自己学习呗。”武大07级社会学系学生房宋这样打趣。 辅修了本校经管院的工程管理学双学位。这位来自江苏省的文科学生当年高考发挥不佳,只比武大分数线高了4分。为了应付家里人,他当时填报了武大录取分数线比较高的数理金融专业,最后被调剂进了社会学系。 然而他对社会学并不是太感兴趣,同时也不看好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在错过了转专业的机会后,他便报名了工程管理双学位课程,希望以后能从事工程管理相关工作。 事实上,大多数学生修双学位,都是出于获得更多知识的目的,而这本后,是一个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旺盛。 《新视点》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联合办学的第一年,七校一共开设了25个专业,共有1364名99级的学生报名。到了2009年,各学校开设的专业增加到57个,报名参加的07级学生有5462人。而之前一年,也就是联合办学第二轮合同签订的第一年,报名人数更是达到了峰值6295人,超过了第一轮7年报名的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学位管理中的黑户 “国家没有规定什么是双学位,也没有相关政策,教育部不管这事。好多事情,也不好进行‘一盘棋’规划。”教育部学位办工作人员如此表示。 仔细观察双学位的学士学位证书,不难发现,与一般的学士学位证书相比,其只在学科后面多了“(辅修)”两个字,那么这样一张学位证是否得到国家的承认呢? 在07年武汉大学发布的《武汉大学双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开头就写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细则。 ” 然而事实上,在上述两个文件中,从未出现关于双学位的相关规定,和双学位较为相似的只有第二学士证书,而有相当多的同学甚至就认为双学位就是第二学士。 “巨大的文字游戏:双学位≠第二学士”,武大新闻院广电系04级学生张翼08年年底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日志。辅修了武大WTO学院经济学的他无意中发现双学位并不等同于第二学士,于是查了下相关法律,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一般地凡是已修完一个学科门类中的某个本科专业课程,已准予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再攻读另一个学科门类中的某个本科专业,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项要求,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的,可授予第二学士学位。” 这是根据我国于1987年6月6日颁布的《高等学校培养第二学士学位生的试行办法》中对于双学位的明确规定,同时,第二学士试行办法也明确规定,“但是,目前有些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宽知识面,允许跨专业选修课程的学生,不能按攻读第二学士学位对待,不得授予第二学士学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网站上,有不少人人留言询问双学位相关事项,教育部最近的一条答复是在08年10月份,明确表明:“目前,我们国家尚没有适用于‘双学位’的相应政策。”在07年的一次答复里,更是说道:“国家目前没有实行所谓的‘双学位’制度”。 教育部学位办告诉《新视点》记者,我国目前的确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双学位进行管理。 “双学位是高校作为独立的办学主体,依据自己的标准向学生颁发的学位。这个也是高校吸引生源的一个手段,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多一种经历和学科训练。但我们这里从来都不提双学位,只有第二学士学位。” “国家没有规定什么是双学位,也没有相关政策,教育部不管这事。好多事情,也不好进行‘一盘棋’规划。”教育部学位办工作人员如此表示。 武汉大学教务部副部长黄本笑也则表示跟第二学士学位比起来,双学位更接近1987年那份文件的实质。 “七校联合办学”双学位是面向在校生招生,且招收的都是武汉地区七所教育部部属高校的学生,生源有较好的保障。“跟本专业的学生上一样的课,讲的内容也一样,发的也都是学位证,怎么就不是双学位呢?”据了解,武大发给双学位的学生的学位证与普通本科学位证一模一样,之时在专业名称前多了“(辅修)”,并根据省学位办的要求,在学位证编号的第十一位用数字“2”或“3”以作区别。 而武大这几年唯一开设的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是国际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据黄部长介绍,由于是面向社会招生,前来报名的人良莠不齐,“什么人都有,有的一次性来二三十个人,都是一个班的,我们怀疑是不是被中介给弄过来的。” “这也可以说是中国特色”,黄部长说道:“很多时候下面已经把事情做了,上面的政策却没有跟上来。”本科生?还是硕士生? “高校作为独立办学主体授予的学位,由市场来认可,市场认可便认可了了,教育部并不管理。”教育部坦言,双学位最终要看市场的接受程度。 “凡学习期满,获得第二学士学位者,毕业工作后起点工资与研究生班毕业生工资待遇相同” 《高等学校培养第二学士学位生的试行办法》里的一句话点出了双学位和市场认可的某种尴尬——学校开设第二学士学位需得到教育部的认可,招生规模和专业都受到严格的规定和约束,招收计划都由国家统一下达,不得擅自招收和授予学位。而双学位则由学校自己开设专业并授予学位,并没有经过教育部的审批,在毕业待遇上并没有清晰的国家规定。 在我国,学历与学位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本科毕业或者硕士毕业所代表的是一个人的学历,学历有相关的毕业证、结业证、肄业证作为证明。而学位证则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第二学士学位在我国的学位体系里与学士、硕士、博士一起得到国家的承认和管理,而关于双学位则没有任何相关规定。 “高校作为独立办学主体授予的学位,由市场来认可,市场认可便认可了了,教育部并不管理。”教育部坦言,这种学校自己颁发的学位,最终要看市场的接受程度。 教育部的暧昧态度,直接导致各地政府人事部门对于“七校联办”双学位,多不是很了解,“教育部认可,我们就认可。”上海市人事局的工作人员这样表示。 事实上,我国对于学位的管理严格程度远不及对于学历的管理。 教育部人士表示,目前我国的学位证还没有“上网”,除了少数省份外,大部分的学位证无法通过互联网上查找、核实。但普通学士学位证在教育部有备案,而双学位则没有,是学校自己的事情,可能会由省学位办备案管理,视各地具体情况而定。湖北省学位办则表示,“七校联办”双学位在湖北省教育厅是,“有备案的,目前在网上是可以查到的。” 省学位办同时也表示,“是‘目前’能查到,这个事情还不好说。”然而,在省教育厅的学位查询页面上并不能进行双学位的查询。大多数修了双学位的同学表示,他们多是在“七校联合办学信息网”上查询自己的双学位信息。 政策上“不好说”的“七校联办”双学位,却已经在市场上开始被接受。 修了心理学双学位的武汉大学06级学生史风铃在历经各种招聘会后的感受是,总体而言,国企对于双学位的认可程度更高,认可的企业一般会将双学位按硕士毕业的待遇,当然具体的规定也并不相同。湖南拓维公司就只承认华科和武大两所学校的双学位,待遇与硕士相同,与本科学士的起薪差别能达到1000元。 在南方报业集团,获得双学位的本科生的起薪高于一般本科生,而低于硕士,其试用期与硕士的待遇相同,为3个月,学士则为6个月。 “不过基本工资都是小钱,关键在稿费”一位在南方某周刊的武大毕业生这样表示,“跟集团签的合同还写基本工资3000多呢,其实到了都市报只有1600” “双学位的确是可以成为筛选人才的一个标准,毕竟能读下来的人,说明还是有点能力的”,广东一家私企的负责人这样表示,“对于私企来说,学位、证书什么的,都不是硬性条件”。双学位的成本 “我也亲眼目睹同学们的惨状,周末贪睡醒来,飞也似的奔向教室。晚上此起彼伏地抱怨又有双学位作业。考试前死命突击,逼迫自己一晚上掌握数不清的概念,比‘什么是新闻,什么是采访’要BT得多。” 每个周末,从早上到晚全天不间断的上课,双学位的密集学习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每周六、日,由早上八点至下午五点半,整整两天时间马不停蹄地上四门课,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坚持下来并非易事。 “我也亲眼目睹同学们的惨状,周末贪睡醒来,飞也似的奔向教室。晚上此起彼伏地抱怨又有双学位作业。考试前死命突击,逼迫自己一晚上掌握数不清的概念,比‘什么是新闻,什么是采访’要BT得多。”已经毕业的04级武大学生刘昊这样说。 刘昊当初很想修心理学,后来因为“听上一届的人介绍说,修华师心理学没有学到什么,就是混个学位证”,就放弃了。 武大06级的李玖多所在的法学双学位班,第一学期在教四一个大教室开课,彼时两百多人的教室坐得满满当当。到了第三个学期,上课地点则换到了教三的一个中等教室,且一般情况下只有三分之一的座椅上有人,除了部分缺勤的学生外,其他的同学都放弃了双学位。 同时,不少学生跨校辅修,要在交通上花费大量时间,更得起早贪黑,辛苦之余还非常影响学习效果。 武大07级学生陈攀辅修了华科的英语双学位,“老师讲得还可以,但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会忘,上了不是还跟没上一样么?”起早贪黑了两个星期后,觉得并没有太大收获的她便把双学位退了。 同样,“双学位”对于老师的教学压力也很大武大法学院由于师资不堪重负,曾于2006年停办双学位班,无论对内对外,都不招收双学位学生。在种种合力的作用下,双学位的教学效果显然并不是很好。 “作业提交并不是很及时,有时会拖到考试之前。课堂讨论也不是很积极。虽然开的专业课与本院学生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大学的学习最主要的还不是在课堂内,而是在课堂之外。”武大新闻院老师刘静慧介绍自己的双学位课堂时如此说道。同时,出勤情况也比较糟糕,刘老师戏言“迟到的碰到早退的”。 更重要的,是双学位与考研之间的取舍。 为了不与本专业的课程冲突,双学位的课程都安排在周末和假期,这意味着报了双学位的同学将会从大二下开始连续四个学期不再有周末,寒暑假也可能会比别人少一截。同时,双学位的课程直至大四上学期才结束,而此时正是准备考研的关键期。 李玖多在决定考研后,便不打算把辅修的本校法学双学位继续下去了。今年10月份他去法学院交钱的时候,只交了两门课的钱,其中一份是挂科重修的费用。他这学期只修了一门课,再把之前挂掉的那科民法(上)补上后,便可以拿到专业辅修证书。“我虽然不准备要学位了,都修了三分之二有多了,辅修证总要个吧 。”
一个个人教育英雄联盟
有 易牙 易中天算吗
1984年浙江师范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毕业留校任教。1993年获杭州大学数学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偏微分方程。1999年至2000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系作访问学者,师从李大潜院士研究偏微分方程的等值面边值问题的计算工作。2004年12月获上海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孤立子理论与可积系统。2005年3月起在华东师范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孤子方程求解与计算机符号计算问题。2006年在中科院工程与科学计算研究所作合作访问研究。2010-2011在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阿拉巴马大学合作访问研究。曾参与过国家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主持完成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各一项。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动力系统的分支与应用(No 10831003)”的重要成员。现联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重Hopf分支、周期映射和孤立子方程精确解研究”;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孤子方程的精确解及其符号计算研究”;主持完成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的改革与实践”及浙江省交通厅项目“浙江省经济建设与交通现代化评价研究”、金华市科技项目“科技进步在金华市新农村建设影响的评价体系研究”;主持数学基础课程与应用课程教学团队项目和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衔接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的研究。编著出版《初等数学建模活动》(浙江科技出版社)、《数学建模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合著)。曾获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0余篇,多篇文章被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