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中 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21种)J艺术(除J2绘画/J9电影、电视艺术)类核心期刊表1 艺术百家 、2 艺术评论 、3 民族艺术J2 绘画/工艺美术类核心期刊表1 美术研究 、2 装饰 、3 美术观察 、4 美术5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 、6 新美术 、7 世界美术8 美术学报 、9 中国书法 、10 美苑J9 电影、电视艺术类核心期刊表1 当代电影 、2 电影艺术 、3 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中国电视 、6 电影新作 、7 电影文学 、8 当代电视
投稿邮箱可以冲cnki.net查询,或者找代理咨询,通常买不到,不过可以直接联系编辑部邮购,学术期刊通常都是订阅的
刊 名:民族艺术(Ethnic Arts Quarterly)ASPT来源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主办单位: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社 长:廖明君周 期:季刊出 版 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语 种:中文开 本:国标32创 刊 年:1985办刊宗旨:《民族艺术》刊发各类关于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的文章,尤其欢迎选题独特、材料丰富、方法新颖、视野开阔的文稿,提倡立体性跨学科研究。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2568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52/J邮发代号:48-58单 价:12.5地 址:广西南宁民主路11-4号邮政编码:530023电 话:电子邮件:欢迎广大读者通过邮局订阅《民族艺术》( 邮发代号: 48- 58, 2008 年每册定价12.50 元)。如在当地订阅有困难或需破季订阅、单册购买,可汇款到《民族艺术》杂志社发行部邮购。本刊尚有少量1987 年、1988 年、1989 年1- 4 期,1990 年2、3、4期、1993 年1、4 期、1994年1、3、4期、1995 年第2 期、1996 年2、3、4期、1997 年1、2 期,每册5.00 元( 含邮费)。1998 年3、4 期,1999 年、2000 年、2001 年1- 4 期,每册8 元( 含邮费) 。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年、2006 年1- 4 期,每册10 元( 含邮费), 2007 年1- 4 期,每册12.50 元( 含邮费) 。欢迎购阅。地址:广西南宁市民主路11- 4 号邮政编码:530023《民族艺术》杂志社电话:(
是的,这个杂志是北大和CSSCI双核心,很权威的国家级核心期刊。民族艺术简介2008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0-2011年CSSCI来源刊《民族艺术》刊发各类关于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的文章,尤其欢迎选题独特、材料丰富、方法新颖、视野开阔的文稿,提倡立体性跨学科研究。 专业学术性刊物。发表中国各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方面的论文及调查报告。 刊名:民族艺术主办: 广西区文化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 周期: 季刊 出版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国标32 ISSN: 1003-2568 CN: 45-1052/J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民族艺术 创刊时间:1985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投稿邮箱可以冲cnki.net查询,或者找代理咨询,通常买不到,不过可以直接联系编辑部邮购,学术期刊通常都是订阅的
简介: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前身为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是我省唯一的省级民族艺术科研单位,于1984年在省文化厅下属的戏剧、音乐、舞蹈3个工作室基础上扩建成立。1990年省文化厅成立的云南省艺术创作中心也设立于本院。多年来,收存了我省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料,并编辑出版《民族艺术研究》双月刊进入cssci,积累了云南民族艺术研究和创作的优秀成果,拥有我省知名的艺术创作人才和艺术研究人才优势。在实际工作中,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工作主题,以弘扬云南各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以自身的研究和创作优势促进我省各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在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注册资本:209万人民币
1996年获全国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云南赛区美声组女高音第一名。2002年6月在巴黎国际艺术城音乐大厅举办“方新女高音独唱音乐会”。先后多次在巴黎、昆明、楚雄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出版专著《云南民族歌唱体系初探》并获云南艺术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参与完成云南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云南民族艺术学课题音乐前半部分。发表论文八篇,其中“对郭淑珍演唱与教学的几点认识”和“浅议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与表现方法”两文先后刊发于《民族艺术研究》并被收录于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音乐学论文集》。所教学生先后荣获第一第二届云南省青少年世界风采文艺大赛、首届中国56个民族青少年艺术人才大赛、首届全国通俗歌手大赛金奖。方新教授也因学生成绩突出而荣获“优秀园丁奖”和“优秀辅导教师奖”。曾多次担任过全国和西南地区、云南省、市各种重大声乐大赛评委,长期担任云南省高校教授合唱团的声乐指导及领唱出访过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演出。
有没有教案和PPT
刊 名:民族艺术(Ethnic Arts Quarterly)ASPT来源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主办单位: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社 长:廖明君周 期:季刊出 版 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语 种:中文开 本:国标32创 刊 年:1985办刊宗旨:《民族艺术》刊发各类关于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的文章,尤其欢迎选题独特、材料丰富、方法新颖、视野开阔的文稿,提倡立体性跨学科研究。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2568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52/J邮发代号:48-58单 价:12.5地 址:广西南宁民主路11-4号邮政编码:530023电 话:电子邮件:欢迎广大读者通过邮局订阅《民族艺术》( 邮发代号: 48- 58, 2008 年每册定价12.50 元)。如在当地订阅有困难或需破季订阅、单册购买,可汇款到《民族艺术》杂志社发行部邮购。本刊尚有少量1987 年、1988 年、1989 年1- 4 期,1990 年2、3、4期、1993 年1、4 期、1994年1、3、4期、1995 年第2 期、1996 年2、3、4期、1997 年1、2 期,每册5.00 元( 含邮费)。1998 年3、4 期,1999 年、2000 年、2001 年1- 4 期,每册8 元( 含邮费) 。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年、2006 年1- 4 期,每册10 元( 含邮费), 2007 年1- 4 期,每册12.50 元( 含邮费) 。欢迎购阅。地址:广西南宁市民主路11- 4 号邮政编码:530023《民族艺术》杂志社电话:(
《民族艺术》是由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通过邮局订阅《民族艺术》(邮发代号48-58,2012年每册定价15.00元),如在当地订阅有困难或需破季订阅、单册购买,可汇款到《民族艺术》杂志社发行部邮购。杂志社邮箱:地址:广西南宁市思贤路38号邮政编码
刘可明,1962年生于北京,现为北京专业画家。刘可明毕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1988年赴美留学,就读纽约洲巴德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两年,获硕士研究生学位。成就荣誉他的作品从艺术的内在绘画语言出发,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语言的基础上吸收现代艺术的理念,创作了大量优雅浪漫的画作,得到世人喜爱。他的画善于从生活的原型中提取灵感,并注入自己的理解,在画面中追求线条和色彩的完美,在绘画语言的探索中首次运用双层意境表现法,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其作品用线不重线质的敏感变化之类,而以一种色阶来处理墨色,形成一种协调或不协调的基调,渐渐从造型上脱逸物理的规约而向纯粹的抽象势头。他的这种风格,比同代的画家,甚至从深层而言比新生代的画家走得更远。社会评价独树一帜的画家刘可明——西德尼吉尔伯特对于一名青年画家来说,能成为一个新的重要流派中的一员实在是值得庆幸的事,因为如果把流派中的各个成员放在一个整体背景来考虑,这个整体所产生的影响会比单个画家加在一起产生的影响还要大。然而,如果想创建一个独立流派,每个画家都必须摈弃前人遗风,树立一种完全不同的原创风格,就像刘可明的作品这样令人“耳目一新”。该画家目前正在位于斯普林大街96号的瑞沃尔美术馆举办展览,其作品鲜明地表现出画家独树一帜的风格。云南画派是当今活跃在中国画坛上的一支新生力量。作为该画派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极具天分的年轻画家,(画家本人目前正在纽约巴德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在作品的表达中吸纳了西方流派的一些因素,同时又非常自然地表现出画家出生地所蕴含的民俗民风。刘可明是中国当代画坛“重彩”派的佼佼者。他的作品色彩艳丽凝重,这一点是云南画派的其他画家们所无法比拟的。可明对色彩的处理鲜明而又不失协调,同时恰倒好处地运用了线条,这得益于他接受过严格的国画训练。即使对毛笔的运用在他的作品中占第一位,在这方面他依然显示出娴熟的技巧,就像渔夫一样,用他的线条精确地捕捉作品的每一个细节。大多数情况下,作品里会包含标致的女性,以及具有异域情调的动物和景色,偶尔还会出现一些古怪精灵或神话中的人物。所有这些通过对各种色彩的细致处理交织在一起,使作品流露出一种节奏美感,并且在细致处理和大胆运用两种手法之间取得了平衡。可明对画面节奏的处理永远那么到位,这种节奏来自自然赋予他的灵感,使作品在无意间具有了一种灵性,反映出画家和传统,直至宇宙现象之间的联系。“河边曲”这部作品的中心人物是一位妙龄少女,全身赤裸,带着一抹翠绿,如同自然本身。她那乌黑的发丝随风飞扬,少女则端坐在河岸边吹笛,笛子上缠绕着一条小蛇。远处,那透着粉红色的山峦,河岸边随风摇曳的水草,让人久久沉浸于其间。“风之韵”这幅作品同样让人难以忘怀。在如画的景色中,一个美丽的裸体女子跪卧在鸭群旁,手中拿着一条绣满花朵的纱巾。女子丰腴的体形,开着粉红色鲜花的大树,随风飘动的树枝和画中舞动的风的线条,使整个作品充满魅力。在“丛林中的女人”这幅作品中,画家将自然和想象力更加紧密地融合到一起。画中,一位令人惊叹的美丽裸体女子与一只长满艳丽羽毛的鸟和身着古代服饰的矮小猎人们在进行无声交流。如果说画中年轻女子展示着尘世中的俗艳之美的话,那么她的同伴们则是神话中的人物,他们代表着中国农民的精神境界,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着一种简朴的生活。另一部作品,“昆明的花样少女”,虽然画中人物穿着鲜亮颜色的农村粗布衣服,打扮朴素,但她们的魅力丝毫不逊于前几幅作品。这部作品对矫饰主义的捏拿作态无疑是一个冲击。画中一名少女怀抱着一只孔雀,另一名少女手持一篮鲜花,两个人看上去生机勃勃,散发天真无邪,毫无矫饰的美丽。通过创造性地使用丙烯颜料在竹浆纸上作画,加之运用艳丽的色彩,发挥浪漫的想象,刘可明在当今东西方美学的前沿发出了自己独特,年轻而有力的声音。刘可明庆祝他的“中国马年”——马丁帕尔森对于洞察敏锐的艺术家来说,环境的改变可以对画家的风格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和美国相隔万里,从那样一个遥远的国度初来纽约,置身于一个迥然不同的环境,这样的“文化冲击”对艺术家的影响是深远的。只有具备炉火纯青的功底,才能做到对外来文化既可以保持兼收并蓄,同时不失去自己的原创风格。这种纯熟的功底在年仅27岁的“老练”画家刘可明的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作为一名运用丙烯颜料在竹浆纸上作画的艺术家,该画家的作品目前正在位于斯普林大街96号的瑞沃尔美术馆展出,而画家本人正在纽约巴德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留居美国的经历让他获益匪浅。在国内,可明一直被誉为“美术界的一个”奇才。早在1984年,作为班上的尖子生,可明曾给造访中国美术学院的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画像。毕业后不久,可明成为“民族团结杂志社”的美术编辑和记者,该杂志社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在杂志社工作期间,他的足迹踏遍了中国偏远省份,亲身经历了各地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习俗。可明的作品,除了具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外,这些传统因素在作品中占有显要位置,并转化为表现画家个人梦想的一些符号。有的类似于中国古代雕塑中的一些凶神恶煞的脸谱,一些看上去较温和的形象则如同异域仙境中的人物。大多数时候,这些人物身边会有一些美女形象陪伴,她们妖娆的姿态在中国画里面并不多见。美女们经常赤裸身体,或者仅用一条薄纱遮住身体的一部分。这些美丽的少女们置身于如画的景色中,头上高悬的红日明月将光芒洒落在蜿蜒交错的树枝上,树丛中小河流淌。女性的酮体曲线,和远处的圆月山峦通过复杂的线条处理交织在一起,辅之以大面积的色调,使作品更加充满生气。在画家最近的一些作品,诸如“夜曲”,“秋之花”以及“春梦”中,可明对作品的娴熟驾御驱使作品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并使作品中的人物,景色,和作者的想象力达到了高度统一。从对色彩运用的角度来看,刘可明属于云南画派,或称“重彩”画派的一员。该画派是活跃在当今中国画坛上的一只独秀,而刘可明是其中最早引起人们关注的成员。然而,由于画家本人非凡的独创性,似乎又很难将他简单地归入某一个具体类别。画家不断完善的个人艺术风格更是将他与其他画家区别开来。这种强烈的个人风格在画家留居美国期间的一些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画家的处理手法更加大胆,同时强化了对色彩的运用。值得一提的作品是“沉睡的精灵”。画中,两个体态优雅的女子经过画家精心处理,在空间上呈现出一种对比。左边的女子蜷卧着,周围环绕着一些象征梦境中的人物,其中包括一个美式马戏团的小丑。与之相反,右边的女子站立着,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姿态,她也构成了画面的一部分。除了一些传统神话中的人物(有些类似于中国京剧脸谱人物),可明发挥想象,将西方马戏团的小丑加入作品中,使之成为“沉睡的精灵”所表现的潜意识世界里的一个亮点。另一个表现出画家鲜明个人特点的作品是“牧马人”。在这幅表现作家本人的自画作品里,画家骑在一匹白马上,马鬃和马尾在风中飞扬,画中的牛群和弯弯的牛角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更值得一提的是,画家将黑乎乎,粗俗的牛群,熠熠闪光的白马,以及象征秋天的橘红色形成鲜明对照。而橘色经常出现在画家的近期作品中。展览中的很多作品都令人为之一征,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当属“中国马年”。这部作品是刘可明迄今为止最抽象的一幅画,在1990年中国传统马年到来之际完成。这幅巨作运用亮丽的色彩融合了大量细小的形象和符号,预示着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中国画家会在自己前程似锦的未来带给人们更多惊喜。自从他五月举办个人画展至今,画家所取得的进步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世纪90年代和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刘可明都是一位值得关注的艺术家。
国家民委辖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民族团结杂志社、民族出版社、民族画报社、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文化宫。国家民委负责指导地方民族工作,与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国家宗教局等工作部门保持着密切的工作联系。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是一个大型月刊,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创办于辛亥革命时期。前身为宋教仁在东京创办的《二十世纪支那》,于1905年6月创刊,第二期因载《日本政客之经营中国谈》等文,尚未发行即遭日本政府没收,杂志被查封。同 民报盟会成立后,将其改为《民报》作为会刊。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但是其宣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过分强调了排满而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后期该报大谈佛法,进步性锐减。该报最高发行量达到1.7万份,第6至24期由章太炎主编。 孙中山亲自主持创办的同盟会最重要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为大型政论型月刊,以“三民主义”为其宣传中心,前身是宋教仁创办的《二十世纪支那》,主编胡汉民、章太炎。
正部级干部。临夏《民族日报》是中共临夏州委机关报,由临夏州委主管主办,创刊于1984年12月,是全国发行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综合性报纸。因为民族日报社是正部级单位,其社长和总编辑自然是正部级干部。总编辑是新闻或出版单位的负责人,国家新闻或出版单位为司局级行政职务。负责研究、制定和实施工作方针,组织领导编辑部日常业务工作。
罗广才黄泉路上前后总是一种燃烧小时候父亲在前 我在后细嫩的小手习惯了父亲生硬的老茧跟着走就是必然的方向年少的迷惘像四月的柳绿了就将春天淡淡的遗忘了划个圆圈天就黑了下来黄黄的纸钱父亲在笑 以火焰的方式父亲一生节俭我烧的纸钱没有留下一丝残片这是通往冥间的邮路这是炎热带来的凄凉这是阴阳相隔的挂念这是或明或暗的人生女儿打来电话好奇的问:烧纸?是做游戏吗?面对我的讲解 孩子呢喃“那不行,您要是不在了谁给我买娃娃啊”在女儿眼里爸爸是为她买娃娃的在我眼里女儿是为我烧纸的用最通俗的语言阐述女儿释然峤峤说:知道了等我看不到您的时候就烧烧纸和您说说话黄泉路上总有一种希望前后燃烧首发: 2007年6月《新诗大观》44期转载: 《民族日报》副刊名家专版(2009年12月21日)《诗歌月刊·天津诗歌60年纪念版》( 2010年1月出版)收入: 《诗百家》(2008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天津现当代诗选》2010年4月青海人民出版社) (1)张牧笛:为父亲烧纸,借夜的黑,夜的掩隐,吞吐心衷。一抔黄黄的纸钱,在暗夜里,一朵一朵盛放,火浴之后化为一霎清明,此去经年,“没有留下一丝残片”。这是火焰最凝重的一场放映,是血脉之亲在泥土间吐露的从容和悲凉。“父亲在笑,以火焰的方式”不仅是作者魂梦所系的探询,也是作者与父亲间唯一的辨认。这样的融合应是无意识的,以此观照到读者内心,本身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染。诗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焕发出一种不事雕凿的素朴和无法言说的愁绪。但诗人对父亲的纪念又并非拘泥于一己之哀思,而是扩延升华至对下一代的殷殷期求,字里行间寄寓着诗人的生存意志和精神情操,及自身的真性真情,从而表达出,人类的思念,其实是一种世代相传的生命的根基。张牧笛(1991、10——)女,满族。90后最具实力的作家之一。著有诗集《看不见的风在吹》、散文集《像南瓜,默默成长》、长篇小说《走走停停》、长篇散文《如烟》、日记体随笔集《夏日终年——我的初三日记》、中短篇小说集《梦里,有谁的梦》。(2)罗振亚:罗广才怀念父亲的《为父亲烧纸》,也以与主旨有关的生硬的老茧、四月的柳、纸钱、火焰、笑等意象的组合、流转、敛聚,为情思寻找合体的感性衣裳,实现了情、理、象三位一体的融合,往事的怀想令人惆怅,子与父的内心言说和父与女的亲切交谈,愈见抒情主体的深情和慈爱,把传统之“孝”演绎得真切而巧妙。《为父亲烧纸》感伤的祭奠情绪相对浓郁,但最终的“黄泉路上/总有一种希望/前后燃烧”,却与其说是怀念情思的表现,不如说是对怀念情思的本质、滋味的顿悟思考,为诗平添了感情外的理性、激烈后的深沉。广才的诗歌实践再次证明诗歌只是情感的流露和书写的迷信必须击破,诗与哲学并非水火难容的两极思维,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或者说诗有时就是一种主客契合的情感哲学。罗振亚(1963- ),黑龙江讷河人,文学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有专著六种,主编丛书四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黑龙江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青年一等奖与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励。自1998年起,先后指导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文艺学专业硕士及博士研究生50余人。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国新诗研究。(3)觅雪嫦晴:《为父亲烧纸》这首诗歌是很典型的用冷抒情来表现其内心的火热,表达自己对生养自己的老父亲怀念的心情,尽管他在诗里对生与死看得很透彻,但是对父亲爱和怀念更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读这首诗歌我开始很感伤,有泪花在眼中,读着读着就深深的沉进去了。诗歌的开头“黄泉路上/总有一种希望/前后燃烧。”诗人在慢慢进入一种角色,虽然描绘得很轻,但仍会感到一种沉重。诗人用及其缓抒情的语调,给人以平静的心态之感。抒情借助烧纸这一独特的意象展开,诗中“这是通往冥间的邮路,这是炎热带来的凄凉,这是阴阳相隔的挂念。”这是或明或暗的人生,这些意象的使用,在许多诗中不是经常可以看见的,所以才具备震撼心灵的深邃表现力,读诗可以给心灵留下独特的感受。因而在读者中才会产生共鸣,使许多读过此诗的人不禁潸然泪下,是值得再读的诗歌。雪嫦晴,本名王丽华,网名:笔名:筱雪,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石化作协会员;天津石化作协会员。曾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出版诗集《雪语晴歌》。(4)邢广域:我对诗坛的境况——出了什么诗歌佳作,出了哪位诗人新秀,全然不知。在此情况下读《为父亲烧纸》,我也就掩饰不住自己孤陋寡闻的窘态,竟然放浪形骸地“拍案称奇”,击案叫绝“起来。当我兴致勃勃地把《为父亲烧纸》读给老伴(她是我所有文字的第一读者和评委)听的时候,她平和地说出两个字:“多好。”。我每读一遍,那一行行诗句,都会牵出我的一串串的泪珠。诗句是发自肺腑的心曲,泪珠是我心弦弹出的音符。这就是心灵的共鸣,情感的和谐。他“为父亲烧纸”,就跟我为父亲烧纸一样。这就像他所说的,这些文字把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缝儿”“对接”起来,乃至对接的“天衣无缝”!《为父亲烧纸》呈现一个家庭三代人的形象,表达出三代人的生活情感。“我”既为人子,又为人父,是祖孙之间承前启后者。诗中以“生硬的老茧”和所烧的纸钱“没有留下一丝残片”的特写“镜头”,彰显出父亲的勤劳和节俭的美德,犹如浓缩诗化的悼词,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缅怀深情。最催人泪下的,还是那天真无邪的童心、纯真无欺的童言和稚嫩的童趣。正是一颗幼小的心灵对人世似是而非的理解所产生的奇思妙趣,更会触动成人的情感,取得相反相成的“笑果”——禁不住涌出“哭笑不得”的老泪——是喜泪?是悲泪?是欣慰的泪?抑或都有。诗的情思、诗的语言、诗的韵味。启人哲思,发人深省,牵人魂魄,动人情感。把一种自古至今延续下来的祭祖方式,从落后、愚昧、迷信的混淆中提升出来,赋以深切、真情,使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祭奠文化,得到社会文明的升华,赋以时代的新意,薪火相传,燃烧不熄,人类进步。《为父亲烧纸》确是一首好诗。好诗一首顶一万首。邢广域:天津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天津市楹联学会副会长、文学评论家、袁静研究专家。(5) 高聚文:说到烧纸,许多年来每到清明或是别的日子,看到天黑后一堆堆火焰在楼前街心燃起,人们拿着个小棍边拨弄边念叨着,我只是躲着走过,没什么感觉。各家各有不同,后奶奶、外祖母,爷爷姥爷去世半个世纪左右了,几十年来从小到大我没见父母在这类日子烧过纸,几千年代代相传的祭奠文化譬如这烧纸的感觉种种,我体会不深。直到我刚刚迈进了天命之年,大自然的规律不可抗拒,天塌了,父亲离我们而去。一通忙乱地后事处理后,便开始了由密到疏的祭奠,开始为父亲烧纸了。拿着小棍画个圈,拨弄着火中没烧尽的残片,弟弟妹妹们和父亲说着话,每到此时顿感黯然神伤,思念之痛、庄重之情、亦幻亦真的倾述、迷离神秘的气氛,烧纸时的万般感受我算是彻底知晓悟到了。正因为为父亲烧过纸,所以对罗广才的这首诗感触多多,曾想尽自己的理解为这诗写点读后感之类,但琐事缠身拖延至今。我想,象烧纸磕头这类事及其所附加的情感是最个人化的行为,在血缘后代以这种方式与其生身之人做这样近乎宗教般的语言和心灵的交流时,别人只是理解而不能同感,即使最好的朋友最近的亲戚在旁也只是袖手,不会动手。然而这又是人人都会经历的仪式与心境,因而人们对此又有了相同的感觉,因而这首《为父亲烧纸》就有了价值就有了意义,这价值与意义在于,这么随眼可见的现象,那么多人的神秘心境,这立于天地之间的大情感,这布于芸芸之中的众生相,谁写了?我想写,晚了。我读到了这首诗,我不能进入作者的“邮路”,但它触动了我,启动了我的程序,我找到了自己的“邮路”顺此我回忆了与自己父亲的交流。黄黄的凿着钱印的纸摆在这了,在燃烧,读者自可感受它炎热中的凄凉。有这种经历的人们无需我的多嘴,暂时还没有这种经历的说哑了嗓子也不会心动,如同诗中女儿的天真发问。然而或早或晚人人都会加入烧纸的行列的,这就使得这首诗有了长期留存的理由和价值……我曾在罗广才的博客中留下过对此诗的评论:“此诗当入诗歌史”。然诗人如林、好诗如海,我读当下的诗甚少视野很窄,人微言轻又在圈外没有发言权。但作为读者,作为无数华人读者的“我”又最该有投票权。高聚文:天津诗人。(6)黄明荣:秋风肃杀的冷凝逼人氛围,我习惯卟嗵跪倒乱草丛生的坟头。妈妈啜泣的悲咽总是让我有沉重的负罪感,你不要跪,你爹爹多次说你,他懂你的心。妈妈也懂我,我却不懂我自己,何以我如此无能,要让爹爹独自长啸在荒冢的寂寞,苦苦酌饮无助的灵魂独白?不能永恒我们父子家的至乐融融?我何如不能粉碎自然魔法的邪恶,欢笑我们家人我们人类的温馨?我在星城蛰居时刻陪伴爹爹孤独的坟茔,互诉父子亲情天各一方的思念,我趁回归故园难得机会在爹爹膝下长跪谢恩。读到罗广才先生《为父亲烧纸》这首上乘诗篇,我眼泪汪汪地给妈妈去电,妈妈,请代我多给爹爹烧几捆纸钱,原谅我不能人到,请接受我远乡遥祭的虔诚!先生诗作勾引我情思泪飞,“跟着走就是必然的方向”,我们兄弟的成长正是爹爹长期坚守光明垒落自强不息刚正不阿的风格,不向恶低头不向善拐弯的处世精神,活着我们自信与高洁的风景!中国当代诗歌何以沉寂?就是诗人们的笔触指向浮华,但如罗先生用真情去感受去描述内心的真情实感,感人至深的意象组合真切反映现实的动人画面,诗把心与心纠缠到了一起,共鸣使诗炫目,共鸣使天涯海角的善良美丽时代美丽永恒。诗人以意象表达内心对现实对人生对世界对生命的感悟,理解。激情哲思的独创,情感之美与意象之美哲思之美诗文之美,感动读者,激励读者,美让天下共享。“年少的迷惘像四月的柳/绿了就将春天淡淡的遗忘了”淡定的哀思已然感受诗人笔墨牵手感恩父亲仙逝悲痛的沉重,笔锋一转,传达人生最悲哀的是遗忘给予我们美好生命的春天,成为自己风景了就不认知生命的宝贵,源自于给予生命的生命的苍老乃至消失我们目光中的朦胧以至麻木,多好的意象,将美的文字用于某种冷酷与丑的指控!不露痕迹地表述生命的无奈人生的无情。“父亲在笑以火焰的方式”,我感受父亲的笑是纯朴的灿烂心情,不被遗忘的回报虽然只是如此廉价的方式,好生容易满足的父亲一代,怎么不令人再次泪飞?!悲痛的极致只有以火焰媒介父与子阴阳两隔的悲泣面对,我只能这样表达对您恩重如山的回报,而父亲已是十分节俭到对儿子回报的感动。父亲节俭的包容与襟怀无限宽广的体恤与理解,在心灵对应的倾诉中,我们被朴实而真情深深感动!“那不行,您要是不在了谁给我买娃娃啊/在女儿眼里爸爸是为她买娃娃的/在我眼里女儿是为我烧纸的”,生命的纠结在于人生太多难以言喻的思想与情感的依托,这就不是单纯地让诗歌飞!而要让生命理念形而上地阐述生命哲学的层面,让哲理与真情的诗歌飞!我幸喜得到这首诗作的阅读机会,我不懂诗,我更不懂诗论写作,我只是被这首难得一见具有真情与生命哲思完美融合的诗作所感动,这就是优秀诗歌的力量,这种力量 “总有一种希望/前后燃烧 ”给人生存下去的力量,不是悲痛就绝望,就是歇斯底里地哀号,我所以胡诌便是对诗人真诚地表达我对诗人的感谢!黄明荣,笔名:黄塑芹,网名林泉月影,湖南溆浦人.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曾获团中央、人民文学首届鹍鹏文学奖,《情漫出租屋》、《在花店的日子》等被数十家网站、电子书、多种书集、选刊转转载。著有长篇小说《狂想与完美》、《春光灿烂》。 罗广才 老戴点燃了,三十五年的悲伤到现在他都搞不清是家沉重还是锅炉沉重老戴每天都在柜门里挣扎到现在也没弄明白是厨房复杂还是工具箱复杂老戴点燃了,烟到现在他也分辨不清点烧的烟弥漫在空气里还是在厂区里老戴从明天起,只需要一个月来一次工厂或者邮局领取他三十五年换来的每月的口粮老戴从今天开始将纸烟换成旱烟他想分辨他吐出的烟雾还像不像水银柱里的气泡首发: 《民族日报》副刊名家专版(2009年12月21日)转载: 《诗歌月刊·天津诗歌60年纪念版》( 2010年1月出版)《天津工人报》2010年8月8日“海河潮”副刊收入: 《天津现当代诗选》2010年4月青海人民出版社 罗广才 在山野 在路边草丛爱与不爱都是事实支上画架 勾勒一座山着上颜色 渲染一片林撕掉重来 淌出一溪清泉传奇。芬芳。绚丽抵不住肉体里无尽的纠缠所有的空所有的疼所有的快感终不过是草本一样的幻生何时再遇到自己红褐色的前世和层层脱落的来生依旧体轻、脆硬还是在弯曲中折断空出所有的空苦出所有的苦还是要重回人间啊为被水火烫伤的人民清热解毒首发:2010年第五期《西北军事文学》收入:《大地诗刊》新版第44/45期目录 罗广才一枚篮球决定了哥哥的命运如今储备在哥哥体内厚厚的脂肪对奔跑还是充满幻想从制造机械设备到制造方便面哥哥被劳资生涯牢牢地裹紧沉淀甚至发酵有效的或无效的保质期青春在生产梦想中遥远散步出婚姻后的大爱也是静悄悄 将自己分解停留成永动机的转动天亮了浓缩成工资表上淡红的格天黑了用单车丈量出佳婿和孝子的担当哥哥累了就像早已无法站立的旧工厂哥哥坚强连相伴30多年的烟也戒掉了哥哥说冒出的烟像无言的叹息哥哥是乐观的乐观就是一种勇气勇气在哪里幸福就会在哪里哥哥的工厂在哥哥的记忆里工厂里的哥哥封存在档案案里作了半辈子劳资工作的哥哥至今也不知道自己的档案留存在哪里哥哥现在爱凝望晴空中的云彩把弄着心爱的酒杯喝上两口被发酵的粮食和被工厂发酵的哥哥以及像旅人一样飘过的云彩谁更有力量做无悔的踉跄首发: 《诗百家》(2008年文化艺术出版社)转载: 《民族日报》副刊名家专版(2009年12月21日)《天津工人报》2010年8月8日“海河潮”副刊收入: 《2008-2009年中国最佳诗选(2009年1月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天津现当代诗选》(2010年4月青海人民出版社) 罗广才西行,就像取经我来到这里是来上税的迟到了三百年啊,我的杀虎口避开生活的土瘦沟深我来寻一份清净这正是苦痛的全部意义那时的男人的行囊装着女人们的血泪那时的天空已经开始谢顶磨刀声声高筑的烽台走西口走出天边的那一抹蓝为了能在春天抵达草原,哪一年的秋天都广大无边,哪一次的别离都没有走出西口还记得朱红的油漆是后来抹上去的多少可歌可泣的爱情啊是谁的斑斑锈迹春去可秋回,也有回不来的高亢悲怆、凄婉苍凉岁月的累累白骨,哪个是胸挂信物的情郎一曲黄河,万盏河灯命运的麻纸不沉底是湿不透的像墩厚踏实的黄土塬低低的门檐,六十年前的少年从柴草堆经过的羊群中的吆喝声里感叹流年哦,我就是这秋天里的雁行客在生命的河床上清理淤泥却不时地陷下去,敞石坡上的印痕是对命运的一次又一次的跺脚留下来的,通顺桥边那最初的梦还在踌躇,飘在异乡首发: 《秋天的颂辞--八省诗人写朔州》(2010年1月北岳文艺出版社)收入: 《天津现当代诗选》(2010年4月青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