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有关童年的论文参考文献

有关童年的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有关童年的论文参考文献

非洲梦

少儿图书馆是帮助少年 儿童 提高智力、开阔眼界、培养情操的一个重要机构,少年儿童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搜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少儿图书馆在未成年人的 教育 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少儿图书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少儿图书馆是少年儿童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是少儿的科技 文化 活动中心,对于促进少儿的素质教育开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少儿图书馆在少儿阅读活动的开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指导少年儿童在阅读中强化自己的知识水平,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少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积极发挥少儿图书馆的职能,促进少儿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少年儿童素质能力的提升。本文就少儿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活动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少儿图书馆;少儿阅读活动;思考

当前,社会快速发展,文化以及思想认识逐渐发生变化,社会环境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给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以及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一定的问题,少年儿童是国家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等共同努力,少儿图书馆是社会力量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丰富少年儿童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培养少儿的阅读习惯以及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少儿图书馆的职能

1、少儿图书馆是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

少儿图书馆中拥有丰富的少年儿童的阅读文献、科普读物、中外古今民主、名人传记、校园文艺等各类图书[1],是为了让少年儿童获取各种课外知识,满足不同层次以及不同 兴趣 爱好 少儿的实际阅读需求,少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保持热情的服务,为少儿读者提供温馨的环境,图书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外借管理,为少儿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少年儿童的年纪比较小,阅读的目的性不强,对书籍的阅读大多依靠兴趣,所以少儿图书馆应为少年儿童营造良好的阅读范围,让少年儿童多读书,强化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2、少儿图书馆是少儿文化活动的重要基地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教育和培养将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与建设,少儿图书馆应加强对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关心,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少儿图书馆应多为少年儿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使少儿图书馆成为儿童文化活动的重要基地。

3、是培养少年儿童素质的重要课堂

当前,少儿图书馆在少儿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实现了良好的发展,已经成为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少儿图书馆的教育宣传职能更好的适应了当前社会对知识型人才的实际需要[2],我国要在世界中实现良好的建设,就应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不仅需要依靠学校的力量,社会也应积极参与其中。

4、促进 家庭教育 的实现

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家长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家长是家庭教育中决定性的因素,少儿图书馆中可以开设家长图书角,举办各种家庭教育的讲座,让家长参与到少年儿童的教育中,将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少儿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活动的现状

当前,学校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以及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沉重,为了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完成学校的各种作业,参加各种课后辅导,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阅读,学校的阅读课以及阅读室形式化比较严重,阅读的书籍比较陈旧,学生不能做到每天都进行阅读,阅读时只是匆匆的浏览,阅读的数量以及质量并不高。还有些学生的家长认为课外阅读就是在浪费时间,会影响正常的学习,限制学生的课外阅读。少年儿童的判断能力不强,在阅读时缺乏一定的目的性,阅读时容易走弯路。

三、少儿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活动的 措施

1、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为了促进少儿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少儿图书馆应为少年儿童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促进少年儿童阅读活动开展的顺利进行。少儿图书馆中应为少年儿童布置优雅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少年儿童进行阅读。保证阅览室的宽敞明亮,利用一些比较柔和的颜色,在书架上制作一些以植物、动物、名胜古迹等小图标,书架的高度应与儿童的身高相适应,同时保证桌椅的安全、舒适,为少年儿童的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

2、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为了更好地促进少儿阅读,少儿图书馆应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可以开展课本剧表演、阅读比赛、少儿科普比赛、书画大赛等。在阅览室中开展小小 故事 会活动,让少儿进行讲故事,锻炼他们的口语能力,同时根据不同的节日开展有主题的阅读、演讲、征文等活动,有目的的促进少年儿童阅读效果的实现。有条件的少儿图书馆可以邀请一些比较作家到图书馆与少儿见面,并进行专题讲座。

3、根据不同阶段的少儿开展针对性的活动

幼儿阶段小朋友的阅读活动应以日常生活为主,通过一些带有色彩的图像、文字等开展阅读活动,对于一些已经具备一定语言能力的幼儿,在开展阅读活动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书籍,由专业阅读推广人为幼儿进行阅读,保证阅读的声情并茂,吸引幼儿的兴趣。还可以让幼儿参与表演和实践活动,拉近幼儿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对图书馆的感情更加深厚,愿意经常到图书馆中学习。

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量以及阅读目的开始明确,但是对阅读书籍的判断以及鉴别能力还是不高,阅读的 方法 并没有掌握,这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养好的阅读习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专题活动,强化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学生进行经典 童谣 的改编与创作工作,开展“连环画里看世界”活动,开展少图公益小舞台,为小学生带来儿童芭蕾《快乐波尔卡》、现代芭蕾《生命之树》、芭蕾变奏《仙子》、舞蹈《茉莉花》、 儿童舞蹈 《快乐的童年》、亲子舞蹈《虫儿飞》等节目表演。播放少儿电影,例如《蓝精灵2》、《海绵宝宝历险记:海绵出水》、《豚鼠特工队》等,还可以为小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资料,使小学生的阅读更加广泛,定期开展有奖问答活动,给予有效地小读者一定的奖励,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4、与社会联系,开展阅读活动

少儿图书馆应走出图书馆,走向社会,加强与社会各界之间的联系,开展精彩的阅读活动。图书馆应加强与家庭之间的配合,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教会家长怎么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在学校里设置图书阅读的流通点,并提供所需的实际,与学校协作促进阅读课的开展,可以与学生合作开展主题班会、读书节等活动。同时,少儿图书馆还可以与社区联系,建立社区少儿图书馆分馆,满足更多少儿的阅读需求,对于一些比较偏僻的农村,可以通过各种图书募捐活动,为偏远地区的孩子建立简单的图书馆,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与信息,强化学习的意识。少儿图书馆应将自己的公共服务意识发展到最大,将阅读的种子洒向全社会,促进阅读效果的实现。

结束语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更替频繁,每个人都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阅读能够帮助少年儿童了解社会,获取知识。阅读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作,要促进少年儿童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少儿图书馆作为少年儿童阅读的重要场所,应加强对少儿阅读活动的重视程度,促进少年儿童阅读活动的开展,培养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勇.少儿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的实践研究――以扬州市少儿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9(12):93-94.

[2]秦珏,王晴,陈霞.江西省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研究,2013.6(5):63-64.

摘 要 结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重要性,提出了为广大少年儿童建设专业性的服务网站是适应时代要求的标志之一。从少儿图书馆的实际出发,做好定位,建设具有少儿图书馆特色的网站。

关键词 特色网站建设; 网络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1-7597(2013)21-0154-01

少儿图书馆网站做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不仅展示了少儿图书馆的特色;更体现了少儿图书馆工作者在新时代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竞争、对外交流的窗口。因此,少儿图书馆在网站建设上,要结合本国国情,本着认真考察、慎重行事、合理规划、讲究实效的原则,从而使建设起来的网站内容丰富、具有吸引力,这样才有助于推动少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目前,我馆的网站也正在建设中,笔者根据自己在网络部工作的实际 经验 ,提出了以下网站建设的想法,供同仁参考。

1 网站的内容上要有特色

建设少儿图书馆网站不能单一的只把服务搬到网上,而是依托互联网络这个平台,打破原有传统服务的模式,开拓适应新时代发展信息特色的崭新服务模式。所以在互联网站的建设和规划中,主要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开展特色网络服务。

现在的互联网覆盖面积广,传播速度快,没有区域和时间的限制,传统的图书馆都比不了的。有了网络服务后,网上可以随时预约或续借。并可以在网络论坛里交流借阅和浏览的心得,给小读者一个倾诉的窗口。在网站建设的初期,要求网站建设者要多调查研究,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杜绝重复建设,专注于某个专题,以独特的资源内容吸引访问者。

2 网站上的技术应用

2.1 建设独具特色的少儿图书馆网站的要求

建设独具特色的少儿图书馆网站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1)网页的访问速度快。

2)页面的首页设计美观、合理,吸引人的眼球。

3)及时对页面进行更新和整理,反馈读者需求。

4)合理有序的安排网站的整体结构。开始建立网站的时候,要收集整理所有的网站建设资料,并进行整合和分类,合理有序的对网站结构建设进行规划,建立页面的层次性链接。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认为用“web”结构建设少儿图书馆网站比较合理,浏览者可以从任何一个网页出发,浏览遍布所有网页。

2.2 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运用好的程序设计语言对网站进行建设

建站之初,要准备一个动态的网络软环境,并对网站现设上所应用的设计软件做好归类和准备。主要有Dreamweaver8、Frontpage、Flash、fireworks、Notepad、Photoshop、WindowsXP、HTML编辑器等。

1)ASP是动态服务器页面,是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之一。利用ASP可以使数据库和其他应用程序进行交互,突破单一静态网页的一些功能限制,它简单易于测试和修改,它包含在HTML文件中。

2)HTML语言可以把存放在电脑里的文本或者图形与另一台电脑里的文本和图形连接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人们不用考虑具体信息是在当前电脑上还是网络的其他电脑上。它可以 说明文 字、图形、声音、表格等。它是网络的通用语言,一种简单通用的全标志语言。

2.3 主页的设计和导航系统的建立

打开页面的第一眼要有足够的震慑力,吸引小读者的眼球,这样需要好的创意网页设计。所以就要求版面设计者具有一定的美术功底,融合文字与图形,利用各种图形软件工具,打造最理想的网页视觉效果。每页网页对视觉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访问量信息量非常大的少儿图书馆网站,主页力求新颖而简洁。

2.4 图片的处理和动画特效的应用

网页的图片体现着设计者的理念,它丰富了网页视觉效果,所以建设过程中要保证它和网站的整体风格一致,选图上由一个人独立完成比较好。在不影响图片的整体效果下,图片的文件应该尽可能的小,以便不影响图片的网络下载速度,在网页的合理位置上添加一到两个动画效果,给网页以动感性的展示。

3 走联合建设网站之路

建设和维护网站需要有充足的经济作为后盾,更要有高科技的人才,对于很多少年儿童图书馆来说,这些支持都十分棘手。所以走联合建设网站之路,不失为一种实际而又经济的方法。争取外部力量的支持,加快网络建设的步伐。和具有先进网络经验的公司或者图书馆共同建设网站,通过合作锻炼了自己网站工作者的工作技能,并通过合作解决了建设和维护上的经济来源和技术问题。

当然联合建站的方式也有些不足,因为网络公司没有服务少儿的服务经验,很多少儿需求的东西网络公司不知道,所以我们要和网络公司做好沟通,传达出少儿的需求。网络公司也是为了效益和我们合作建设,网络公司与我们合作的目的就是创造利益,商业因素会影响网站整体发展方向。

还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建站。就是联合兄弟图书馆,共用一个站点,根据自身特点分别建设网站的各个板块,中心馆统一进行管理和规划。这样就集中力各个成员馆的优势项目,并且减少了重复建设,在人力和物力方面做到了节省,并使网站的内容丰富多彩。所以要求中心馆要做好布局合理,展示各自特色。

4 储备人才 树立长远发展的思路

网站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某位领导或者几位技术骨干的工作任务,它需要全馆员工和小读者的共同参与,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建设网站最重要、最不可少的就是人才。策划建设之初就要考虑储备建设人才。要有了解少儿图书馆的专业知识,达到一定的美术功底,熟练操作电脑、驾驭网络。引进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并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从员工内部挖掘培养人才,他们熟悉本馆的业务流程,了解读者需求,经过培训后能把新技术和本馆工作结合起来。并培养全馆职工对电脑和网络的兴趣和操作能力,为建设网站做好储备人才。

在建站问题上应高瞻远瞩,更多的是要为以后事业发展着想,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不与时代脱轨,用发展的眼光去谋求网站的发展。网站的建设虽然有政府经济的支持作为后盾,但是若只靠向政府伸手要钱,会造成政府的一大负担,所以网站上也要懂得经营,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存。

对网站维持生存与办的有声有色都是一种挑战,在实践中要不断的探索 总结 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红燕.对我国图书馆万维网站内容的分析[J].图书馆情报工作,1998(11).

[2]王智勇.七天互联网技术趋势.

[3]杨宗英.再论数字图书馆的实现模式―谈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图书馆的雏形[J].现代情报技术,1997(1).

[4]李远.图书馆网站的可访问性[J].情报杂志,2000(2).

有关童年生活的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留守 儿童 长期与外出务工的父母亲分离,使他们在正常的生长环境中经常性地缺少了来自父母的 教育 与关爱,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存在适应不良倾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留守儿童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弱势群体,其规模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而不断增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亦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却始终无法彻底解除的难题之一。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 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3

一、问题的提出

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群体之一。有观点认为,留守儿童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造就的产物,因为“二元体制”的存在,使得农村孩子进入城市要面临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福利障碍。为了减轻负担,父母不得不忍痛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委托他人照看。这种照看是一种单纯的生活上的照料,谈不上辅助孩子教育和身心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也正因为如此,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却一时难以彻底破除的社会难题之一。2015年6月9日,毕节市七星关区的4名留守儿童集体喝农药自杀,这一悲剧的发生迅速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再次集中关注。

事实上,这次自杀事件的发生已经不是首例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悲剧。通过互联网搜索“留守儿童”这一关键词,我们可以发现早已有留守儿童的悲剧见诸报端。如早在2008年,安徽一名12岁的留守儿童因父母经常外出务工而上吊自杀;2012年11月,同是毕节市七星关区的5名流浪儿童在垃圾箱里生火取暖,一氧化碳中毒死亡;2014年1月,安徽省一名9岁留守儿童在自家厕所自缢身亡,同年,湖北省13岁的留守少女在家中割腕自杀未遂,等等。关于留守儿童的惨痛事件频频发生,仅2015年上半年就发生多起,有坠楼的、有溺水的、有被性侵的。

这些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悲剧社会早已承受不起,但为什么又总在发生并有恶化之势?难道是因为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留守儿童悲剧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关爱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进而酿成悲剧。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虽非一朝一夕所能及,但并非无能为力。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其消极影响,进而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缓解之道。强调社会应该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关爱、呵护留守儿童,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杜绝悲剧的再发生。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影响

在我国,留守儿童的规模应用庞大来形容。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①另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 报告 2015》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占比超过1/3,留守老人接近1/4,留守家庭成为常态家庭模式。贵州省地处祖国大西南,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欠发达态势,人口基数大,外出务工人员规模也大,留守儿童问题突出。2014年,由贵州省社科院发布的《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贵州省在校中小学生为658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约为240万人,在校生留守儿童为98万人,学龄前留守儿童约150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0%(详见表1)。②一系列的数据均反映出贵州省留守儿童问题较为严峻。留守儿

童问题的严峻性不仅仅是数据上的反映,更多的问题是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学习、生活、精神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障碍,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各项问题之首。曾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7.14%。相对于同龄的非留守儿童而言,留守儿童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多方面,并且容易产生消极影响,这种影响轻则在性格上叛逆或孤僻,重则造成人生悲剧。

(一)性格孤僻且叛逆

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而使他们的童年生活里缺少最重要的“营养”补充,导致成长环境“营养不良”。尽管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监护人的照顾,但由于代际原因,这些亲人的关爱始终替代不了父母的关爱。相关研究表明:43.8%的留守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情感交流,37%的留守儿童表示经常不想跟任何人说话,30%的留守儿童经常感到孤独。③因此,留守儿童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不喜欢说话,也不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独来独往,久而久之形成内向的性格。同时,由于自我意识和自尊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他们不愿意接受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亲人的管教,逐渐产生叛逆心理,常常因小事而容易暴跳如雷,和他人顶撞,即使是无理的也要闹一闹,甚至是唯吾独尊。这些行为习惯或性格的形成,不利于留守儿童长大后快速、顺利融入社会。在讲求团队合作精神的当今社会,这部分性格孤僻而叛逆的人将与社会格格不入,个人价值或人生目标难以实现,长期的压抑情绪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社会的仇恨心理,这种心理一旦爆发将会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严重的危害。

(二)自卑心理明显

自卑心理是大部分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本来在机会上就与城市同龄儿童存在差异,长期与父母的聚少离多容易导致孩子内心封闭,缺乏自信。在别人谈论爸爸妈妈或爸爸妈妈接送其他小朋友上下学、逛街购物的时候,这些留守儿童会在第一时间想起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哪里?为什么不能陪伴在自己身边?自己是不是被遗弃等想法。同时,由于代际原因,现有监护人无法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辅导或满足不了学习需要,他们除了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外,无法对孩子的其他需求进行满足。此外,在学校召开运动会或家长会的时候,这些留守儿童也会因为自己的父母不能到场而忧心忡忡,更加封闭。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心或自卑心理强烈是长期缺乏和谐亲子关系的结果,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生极不利于还在今后的全面发展,可谓是在起跑线上输给了同龄人。

(三)思想道德状况堪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然而,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与孩子处于分离状态,父母除了能够在物质方面尽可能的满足孩子外,在教育方面应尽的义务微忽甚微,更谈不上通过父母的 言行举止 来影响和培育孩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留守儿童的日常教育中,很多家长甚至认为只要孩子不淘气,每天多给点零花钱也愿意。事实上,很多时候正是这种想法苦了或害了孩子。孩子一旦手里有充裕的钱,他就能做很多学习外的事情,养成不好的习惯,最常见的就是抽烟和上网。实践证明: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而得不到良好的 家庭教育 和监管,部分留守儿童容易做出偷盗、打架斗殴、上网、吸烟等不良举动,严重者还会拉帮结派,危害他人。这些表现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负面影响如不加以制止,将会直接影响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即使父母期望再大,也难以如愿。 (四)对学习产生排斥

父母外出打工是希望能够创造一个优裕的家庭环境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所以将孩子留在农村而选择进城务工。但是,由于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父母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管教,而孩子的现有监护人又由于年长或忙于农活而不能承担起所监护对象的教育职能。这样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几乎是完全自由无约束的。童年时代玩的天性,加上弱小的自制能力,留守儿童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认识。于是乎,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偶尔还会出现扰乱课堂纪律的情况,课后作业无法完成,严重者还会出现逃课、逃学现象,最终对学习产生排斥,出现厌学心理,失去上进心,与父母的初衷背道而驰。曾有一项针对贵州、重庆、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的调研显示:43.8%的留守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49.4%经常没完成作业。④可见,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好坏与父母外出务工所产生的长期分离有很大的直接性关系。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由贫困而导致的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这个庞大群体身上承受着的痛苦,正由一次次的悲剧传递给社会。尽管学界、政府及各类社会组织早已关注留守儿童现象并努力改变这个群体的学习、生活环境,但时至今日,所有的工作似乎都没有阻止留守儿童群体悲剧的发生。在未来,如何缓解或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

(一)家庭方面

为了让孩子能够有亲情的哺育,父母选择外出务工一定要因时、因势、因地进行,即根据家庭生活条件和孩子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最近务工。一方面,如果家庭生活条件已能自给,那么可留下一方在家照顾、教育孩子,切不可因想外出感受繁华的现代都市生活而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另一方面,如家庭条件确实艰苦,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外出务工,那么,对于留守在家的子女,父母至少需要做到“三个保证”。第一,保证每天晚上给孩子通电话或视频聊天,询问孩子学习情况,鼓励孩子认真学习,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就在身边,能够像非留守孩子一样用心学习,正常成长。暑假时还应该将子女接到工作地近距离进行亲情培养和沟通;第二,保证三天以内给现有监护人通电话,询问子女的学生生活情况,对存在的困难要及时协调监护人进行解决;第三,保证一个星期给学校班主任老师通电话,实时了解和把握自己的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其他方面的表现,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家庭环境最重要,而父母的陪伴则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 方法 。

(二)学校方面

学校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担负着直接的重要责任。因此,为适应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需要,学校需要进行传统教育模式的革新。第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积极的和向上的价值观;第二,完善教师专业结构,实时引进社会工作专业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大学 毕业 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介入,弥补现有教师专业结构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第三,通过开展团队游戏、感恩教育、道德教堂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培养自信、团结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陶冶道德情操;第四,加强校园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刻苦学习,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五,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家访力度和频率,建立留守儿童教育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环境。

(三)政府方面

政府职能部门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后勤保障功能,政府需要多举措做好后勤保障部长的职能。第一,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乡镇政府需要根据上一级职能部门颁发的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辖区内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并负责落实和监督。第二,县级以上政府预算专项财政资金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投入,通过完善的学校生活环境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学校关怀,培养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群体意识及团队精神,学会感恩;第三,联合教育、妇联、民政等职能部门对辖区内留守儿童进行全面、详细排查,对留守儿童个人及家庭信息登记造册,建立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动态管理机制,便于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第四,加强学校周边的环境整治和监管,依法取缔有碍学生学习的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场所,为学校教育营造良好社会空间。第五,建立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法制保障体系,依法对侵害留守儿童的行为进行惩罚,切实保障留守儿童权益。

(四)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之一,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关心和关怀。例如,作为企业,应该让常规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可以允许留守儿童父母定期带薪返乡看望子女,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免费组织留守儿童进城、进厂见父母,等等;作为街坊邻居,应该主动关心留守儿童,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留守儿童关怀,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情;作为村委会,要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台账制度全面把握留守儿童个人及家庭情况,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制度,不定期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走访,在政策上给予照顾。社会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街坊邻居、村委会等组织的加入将会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2013年5月10日。

②贵州省社科院.《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27日。

③新华网:留守儿童背后的中国农村家庭困局,2015年6月1日。

④新华网:留守儿童背后的中国农村家庭困局,2015年6月1日。

参考文献:

[1]李桂枝.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2]邹同文.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J].素质教育论坛,2010(2).

[3]郑雷.浅议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J].才智,2015(1).

[4]张煜晗,张程,俞立静,杨子刚.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5(01).

【摘 要】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的扩大,外出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大多也都会留守在家乡由(外)祖父母或者亲戚照看。调查显示,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因此,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教育问题需要多方面 措施 的大力配合。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感情脆弱;性格内向;逆反消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乡差距扩大,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和家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外出打工的农民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一般都交由年迈的(外)祖父母抚养,或者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孩子自小在不完整的家庭中生活成长,缺乏父母的关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家庭和社会问题。、作为当今中国社会生活中典型的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教育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3年暑期,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我的中国梦?教育帮扶”实践服务团组织十九名大学生深入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长滩镇开展教育帮扶活动,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带领下,我们实践服务团为当地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民工留守子女提供学业辅导、课程教授、爱心捐赠、文艺汇演等志愿服务,开展农村留守女童生存状况的调查和相关志愿服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教育问题也做了一些调查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

调查发现,父母外出打工,51%的小孩与(外)祖父母住在一起,34%的孩子与亲戚生活在一起,11%的小孩与其他人住一起,并且还有4%的小朋友是自己单独居住。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未能达到成功的衔接,因此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学习、生活上也得不到父母及时有效的引导,心理成长缺少一定的关爱,这不仅给学校教育和社会管理带来严重困惑,更影响到孩子们心理的健康成长。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感情脆弱,焦虑自闭;性格内向, 人际交往 困难;逆反消极,价值扭曲;胆小懦弱,耐挫力低;不理智,行为偏激。下面将对此进行展开论述。

(一)、感情脆弱,焦虑自闭。据调查得知,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留下年幼的孩子在农村家中,尽管有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但是相比于其他父母在家的孩子,农村留守儿童得到的感情发面的支持和安抚是微弱的。毕竟爷爷奶奶上了年纪,一些旧的观念和旧的传统束缚着他们,因此他们很难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可能在感情方面给孩子的帮助也是微乎甚微的。再者,农村儿童从小就与父母隔离,少则一年见一次面,多则更久,缺少充足的父爱和母爱,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在感情方面比较脆弱,自私冷漠,与父母情感隔膜疏远,有的甚至十分埋怨父母。此外,他们还会表现出紧张焦虑,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二)、性格内向,人际交往困难。以往研究表明,由于缺乏父母的保护和约束,55.5%的留守儿童属于内向型,自卑心严重,胆小怯懦,畏缩拘谨,对人缺乏基本的信任,不愿意与人交流,也害怕与人交往。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他们与爷爷奶奶之间又会存在代沟,因此内心堆积的矛盾或烦恼都无法及时的得到安抚和很好的引导。长此以往,农村留守儿童对社会和他人就更加不信任,安全感缺乏,性格孤僻内敛,不爱与他人沟通交流,渐渐的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人,就更少主动与他人交流了。当一个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的人,谁又有义务来主动联系你呢?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较父母在家的孩子来说就相对内向一些,再加之留守儿童本身的自卑心理,总觉得不如人,内心就更加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受挫感,因此人际交往困难。

(三)、逆反消极,价值扭曲。一些农村留守儿童消极逆反,价值扭曲,冲动易怒,叛逆任性,总爱和人对着干,易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男孩子有可能存在暴力倾向。农村留守儿童自小独立孤行,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青春期那段时间,更加不听管教,对监护人的教导不理不睬,非常容易与他们发生矛盾,总喜欢和他们对着干,指东偏向西,说话不礼貌。由于缺乏亲情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难以进行自我认定, 自我评价 和自我控制,缺乏体验爱和施予爱的能力,难以与周围环境形成良好的关系,因此,在价值上出现扭曲。

(四)、胆小怯懦,耐挫力低。由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影响,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性格方面怯懦胆小,不敢作敢当,没有坚韧的毅力,很容易放弃,耐挫力低。做事情不果断,缺乏主见,遇到问题常常害怕退缩,不能努力去解决。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单纯地是由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而引起的孩子情感缺失和心态异常的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下面我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分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环境因素。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联系,我们调查发现,有50%的孩子平均联系一周一次,有21%不定时与父母经常联系,有20%的孩子每月一次,但是还存在9%的孩子很少与父母联系。农村留守儿童在性格方面比较的内向孤僻,易产生孤独感,特别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心。一般孩子都留在家中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监护,爷爷奶奶上了年纪,体力弱, 文化 知识也积累的不多,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心有余而力不足,孩子的心理教育完全被忽视了。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天堂,在农村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设施不齐全,条件艰苦,很多的教师都不愿意去那里教书,因此,学校不仅缺乏教师资源,纸质书籍资料也是相当匮乏的,更不用说心理教育方面的资料,也没有多余的资金聘请专门的心理老师,为孩子们上专门的心理课程,做心理辅导。

三、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影响极大,要强化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和孩子成为朋友,彼此谦让,相互关心,监护人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采取民主高效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要予以启发性的引导教育,不偏激,不溺爱。为了孩子在外奔波的父母要时常和孩子们联系,常回家看看。

(二)、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较匮乏,但是还是要极力去争取更多的资金,加强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开展心理教育帮扶课堂,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还应该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促使他们融入集体生活,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参考文献】

[1]周宗奎,孙晓军,刘亚,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71-79.

[2]周宗奎,孙晓军,范翠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119-125+160.

[3]崔丽娟.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04):36-38.

[4]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03):44-46.

[5]关淑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调查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2(18):81-82.

有关留守儿童心理论文相关文章:

1. 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分析论文

2. 有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3.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的论文

4. 浅谈留守儿童心理论文

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转瞬间步入社会,金钱,地位,宛若过眼云烟,每天带着各种不同的面具,混迹在形形色色的人之间,看着镜子中那张貌似成熟的脸,忽然好象回到那段童贞岁月,过着那无忧无滤,充满幻想的日子. 在旭日东升的清晨,在晚霞漫天的日幕,在绵绵的细雨里,在丝丝的秋风中,如诗如画的童年的点点回忆.可否让我在回到那段童贞岁月,即使要我所有的一切来换也再所不惜. 童年有快乐有辛酸,记的在上小学时,老师曾经问我们长大后要做什么,当时最流行的回答就是科学家,我也是这么答的.到了初中又有老师问我们的将来要做什么,当时我已经能想一些问题了,当科学家并不是说说竟能成的,那时侯最光荣的职业就是老师,我也是这么说的. 而到了现在我已经知道梦想只是人一相情愿的想象自己美好的将来,而现实总是和梦想有一定的距离.而且现在的我和童年的我根本就不同了,当人越长越大时,就会发现自己与自己本来的模样越来越远. 有人曾说过,人出生时是有棱有角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人之间碰处多了,人也就越来越圆滑了,社会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染缸,人本来是无颜六色的,但在大染缸里一泡,所有人都成了一种颜色. 好想那无忧的童年.......童年的回忆 童年似一杯浓浓的咖啡,暖到你心窝;童年似一杯淡淡的茶,让你回味;童年似暴风雨后的彩虹,五颜六色,炫丽无比;童年又似那晚霞后的余辉,那么让人怀念。风儿不可能将这温馨的回忆给吹掉,雨儿不可能把这一段段感人的旋律掩没,只有可爱的阳光将它照射,将它保存。回想那一件件儿时不起眼的事儿,事虽然小,但回忆是那样令人感动,因为有了这些回忆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追求,不断成长。童年总叫人回想。回想那五彩缤纷的梦,回想起那呀呀学语的时候,回想起第一次踏上舞台的时候,第一次……那一刻刻,那一个个镜头,霎时间浮现在你的眼前。那是一个无法忘记的童年,第一次背起了新书包上学的那一天,终干能和别的孩子一样上学,对我而言这就是我历史性的一刻,父母拿着照相机把这最开心最难忘的模样拍下来,这也成了父亲和母亲最安慰的一件事,也成了家里最快乐的写照。这难忘的一刻,这么美好这么甜美,它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可是美好的只是过去的,在漫长的日子里,一次次磨练后,把软弱的自己磨练得像钢一样坚硬。儿时是百花齐放的春天,拥有着美好梦想的童年,一晃而过。童年的梦是五颜六色的,像百花齐放般的美好,让人回味,让人流连忘返,那时没有任何忧虑,没有任何烦恼。童年的梦又如在夜空中,那么宽阔,那么宁静,童年的梦又如无数的星星,它们只会眨着眼,不会说话,诚实和从容………无数的星星如无数的梦 ,灌入了小小的脑袋中,从此我思考着无数的问题。蓝天下的成长,夜空中的梦想又如在沙滩上堆积起一座座小小的城堡,堆积起在蓝色海边的梦。儿时总是喜欢在榕树下玩耍,又喜欢在那静静地坐着,听着老人讲那古老的故事,那时的梦是绿色的;儿时总是喜欢在老家门前坐着,在落叶的秋天里欣赏那一片片看着金色的叶子在漫天飞舞,那时的梦是金黄色的。儿时总是喜欢做梦,在梦里走着找不到迷宫出口,一次一次地被锁在迷宫里,心里那么迷茫………回忆让世界一切万物变得安静,让人变得放松,让人感到温暖,让你回想起遥远而不可及的梦,让你回想起在雨中跳动的旋律。当你摔倒时,一种力量在看着你,让你回想起在蓝天下放飞纸飞机,放飞一个个让你期待的梦。时钟只有前进,不可能倒退。童年只有回味和回忆……找回童年 时间老人真是个“老顽童”,在我们终于开始懂事时就偷走了我们的童年。 如果说童年是一泓清泉,我们就是汇成这泉水的雨露; 如果说童年是一幅画卷,我们就是拥有神笔的马良;如果说童年是一首音乐,我们就是组成这乐谱的音符…… 总之,如果童年是一张白纸,那么我们就是设计师,天真幼稚的我们在这儿画一笔,那儿点一点,虽然有点杂乱无章,但所有欢乐都洋溢在纸上。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 乡下的天空格外的蓝,树木尤其茂盛,所以乡下长大的孩子也和那儿的大自然一样,显得特别的“野”,而我就是在这群野小子中最典型的代表。 春天是我最快乐的季节。每到三月份左右,我就会以“老师叫我们去春游”为借口,瞒着家人带一些食物和小伙伴们一起上山野餐。这个活动都进行的很保密,直到有一天我们正在分享劳动成果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降临了。毫无防备的我们被淋成了落汤鸡。不用说,我们回去肯定被K了一顿。即使如此,我们仍常常偷出去野餐,真是死性不改! 夏天是我最活泼的时刻。我的八字是与水相克的,因此家人最忌讳我玩水。可是我却天生不怕死似地,还常常组织伙伴们去河里抓螃蟹、游泳。“坏事”总是会被揭穿的。一次,和我同去寻找河水源的大哥哥在途中不小心滑入水中,撞到了河底的礁石,血不断地从他额头“涌”出来。“这下可闯祸了。”我们几个小鬼慌张的放弃了“寻找水源计划”,赶忙把挂花的队员送回了家。当然,闯了祸还是要接受惩罚的,我仍清晰的记得奶奶听到这个消息后拿起扫帚追得我满村跑的情景。 虽然我在童年时做的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迎来的总是批评与体罚,但是我对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生活仍是憧憬。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快乐被堆积如山的作业压倒了。 “我们的童年在哪里?”我质问时间老人。 “孩子,你长大了,你必须学会成熟。”时间老人语重心长地教育我。 “真的是这样吗?人长大之后就不再会有童年,甚至连快乐都会飞走吗?”我对时间老人的回答产生了怀疑,我决定打破人类生长的规律,去寻找那份属于青春的童年。 我成功了! 青春的童年是在课间和同学谈天说地的“无聊”;青春的童年是饭后和同学无故大笑的“神经态”;青春的童年是在“历经千难万险后”解出的数学难题的喜悦!原来童年一直陪伴在我身边,只是青春的童年缺少了那份放肆与无知罢了。 妈妈经常笑我还是像个孩子一样喜欢躲在她怀里撒娇,我对此一点也不羞愧,因为青春的童年也躲在妈妈的怀里呢!找回童年 童年就像记忆里的积木城堡,在小心翼翼地搭建后哗啦哗啦地撒了,很难重建成原样,仅仅成为梦中永恒的泡影。-—题记 童年就是你手中遗失飞走的风筝,愈来愈模糊,理你愈来愈远………. 时光荏苒,踏着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哼着童谣,背着书包,乘着童年的纸飞机,向梦想的方向起航;嘴里叼着棒棒糖,在秋千上快活地荡漾,流露出天真的模样;泪水和汗水洇湿在象牙塔上,记忆凝固在池塘边的夏天,眸子里闪着远方的明亮。 时光变迁,岁月的舞带翩跹飘过,豆蔻年华清纯的羞涩,骑着单车飞驰而过,干净的肩膀被风越过,偶得偷闲,一起对着旷野大声歌唱,到处弥漫着年轻的气息。 时光交错,没有单车的驰骋,没有秋千的涤荡。每天手里拿得最多的是笔,眼里停留最多的是字;头脑里想得最多的是成绩,心田里最渴望的是奇迹。 枯燥的学习生活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偶尔抬头遥望星空,想起童年里的自己;春天在草坪里打滚,夏天在田间捉蚂蚱,秋天在树下拾枫叶,冬天在平地上堆雪人。恐怕人生很难在淋漓尽致地玩回童年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童心,好奇心就会逐渐变弱,而事业心,上进心就会变强。我们丢失的不止是童年,更是我们曾经那颗纯真的心。 当我们看见漫天的泡泡时,又一次渴望;当我们听见节奏的歌谣时,又一次希冀;当我们感觉到将由未成年过渡到成年时,有一次叹息。 是什么,消磨了我们的锋芒与锐利?是什么,扼杀了我们的天真与淘气?又是什么,黯淡了我们的青春与活力? 难道只是时间,让我们错遇了童年吗?也许是为了实现心中停留的梦想,也许是被推到了高考的风口浪尖上我们需要努力,我们不得成长。题海战术,歇斯底里,呐喊奋斗的勇气。 可是,童年,你去了哪里? 找回童年,寻回单纯的记忆,重温清纯的静谧,放弃虚伪的华丽。 找回童年,让你我远离这个喧嚣的路口,远离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找回童年,仅仅为了寂寞忧伤的心灵,让流离失所的心灵有一个恬静的栖息地。 似水流年,将绵延成一条线,那么长,那么长的记忆,她的名字叫童年。

转瞬间步入社会,金钱,地位,宛若过眼云烟,每天带着各种不同的面具,混迹在形形色色的人之间,看着镜子中那张貌似成熟的脸,忽然好象回到那段童贞岁月,过着那无忧无滤,充满幻想的日子.在旭日东升的清晨,在晚霞漫天的日幕,在绵绵的细雨里,在丝丝的秋风中,如诗如画的童年的点点回忆.可否让我在回到那段童贞岁月,即使要我所有的一切来换也再所不惜.童年有快乐有辛酸,记的在上小学时,老师曾经问我们长大后要做什么,当时最流行的回答就是科学家,我也是这么答的.到了初中又有老师问我们的将来要做什么,当时我已经能想一些问题了,当科学家并不是说说竟能成的,那时侯最光荣的职业就是老师,我也是这么说的.而到了现在我已经知道梦想只是人一相情愿的想象自己美好的将来,而现实总是和梦想有一定的距离.而且现在的我和童年的我根本就不同了,当人越长越大时,就会发现自己与自己本来的模样越来越远.有人曾说过,人出生时是有棱有角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人之间碰处多了,人也就越来越圆滑了,社会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染缸,人本来是无颜六色的,但在大染缸里一泡,所有人都成了一种颜色.好想那无忧的童年.......童年的回忆童年似一杯浓浓的咖啡,暖到你心窝;童年似一杯淡淡的茶,让你回味;童年似暴风雨后的彩虹,五颜六色,炫丽无比;童年又似那晚霞后的余辉,那么让人怀念。风儿不可能将这温馨的回忆给吹掉,雨儿不可能把这一段段感人的旋律掩没,只有可爱的阳光将它照射,将它保存。回想那一件件儿时不起眼的事儿,事虽然小,但回忆是那样令人感动,因为有了这些回忆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追求,不断成长。童年总叫人回想。回想那五彩缤纷的梦,回想起那呀呀学语的时候,回想起第一次踏上舞台的时候,第一次……那一刻刻,那一个个镜头,霎时间浮现在你的眼前。那是一个无法忘记的童年,第一次背起了新书包上学的那一天,终干能和别的孩子一样上学,对我而言这就是我历史性的一刻,父母拿着照相机把这最开心最难忘的模样拍下来,这也成了父亲和母亲最安慰的一件事,也成了家里最快乐的写照。这难忘的一刻,这么美好这么甜美,它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可是美好的只是过去的,在漫长的日子里,一次次磨练后,把软弱的自己磨练得像钢一样坚硬。儿时是百花齐放的春天,拥有着美好梦想的童年,一晃而过。童年的梦是五颜六色的,像百花齐放般的美好,让人回味,让人流连忘返,那时没有任何忧虑,没有任何烦恼。童年的梦又如在夜空中,那么宽阔,那么宁静,童年的梦又如无数的星星,它们只会眨着眼,不会说话,诚实和从容………无数的星星如无数的梦 ,灌入了小小的脑袋中,从此我思考着无数的问题。蓝天下的成长,夜空中的梦想又如在沙滩上堆积起一座座小小的城堡,堆积起在蓝色海边的梦。儿时总是喜欢在榕树下玩耍,又喜欢在那静静地坐着,听着老人讲那古老的故事,那时的梦是绿色的;儿时总是喜欢在老家门前坐着,在落叶的秋天里欣赏那一片片看着金色的叶子在漫天飞舞,那时的梦是金黄色的。儿时总是喜欢做梦,在梦里走着找不到迷宫出口,一次一次地被锁在迷宫里,心里那么迷茫………回忆让世界一切万物变得安静,让人变得放松,让人感到温暖,让你回想起遥远而不可及的梦,让你回想起在雨中跳动的旋律。当你摔倒时,一种力量在看着你,让你回想起在蓝天下放飞纸飞机,放飞一个个让你期待的梦。时钟只有前进,不可能倒退。童年只有回味和回忆……找回童年时间老人真是个“老顽童”,在我们终于开始懂事时就偷走了我们的童年。 如果说童年是一泓清泉,我们就是汇成这泉水的雨露; 如果说童年是一幅画卷,我们就是拥有神笔的马良;如果说童年是一首音乐,我们就是组成这乐谱的音符…… 总之,如果童年是一张白纸,那么我们就是设计师,天真幼稚的我们在这儿画一笔,那儿点一点,虽然有点杂乱无章,但所有欢乐都洋溢在纸上。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 乡下的天空格外的蓝,树木尤其茂盛,所以乡下长大的孩子也和那儿的大自然一样,显得特别的“野”,而我就是在这群野小子中最典型的代表。 春天是我最快乐的季节。每到三月份左右,我就会以“老师叫我们去春游”为借口,瞒着家人带一些食物和小伙伴们一起上山野餐。这个活动都进行的很保密,直到有一天我们正在分享劳动成果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降临了。毫无防备的我们被淋成了落汤鸡。不用说,我们回去肯定被K了一顿。即使如此,我们仍常常偷出去野餐,真是死性不改! 夏天是我最活泼的时刻。我的八字是与水相克的,因此家人最忌讳我玩水。可是我却天生不怕死似地,还常常组织伙伴们去河里抓螃蟹、游泳。“坏事”总是会被揭穿的。一次,和我同去寻找河水源的大哥哥在途中不小心滑入水中,撞到了河底的礁石,血不断地从他额头“涌”出来。“这下可闯祸了。”我们几个小鬼慌张的放弃了“寻找水源计划”,赶忙把挂花的队员送回了家。当然,闯了祸还是要接受惩罚的,我仍清晰的记得奶奶听到这个消息后拿起扫帚追得我满村跑的情景。 虽然我在童年时做的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迎来的总是批评与体罚,但是我对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生活仍是憧憬。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快乐被堆积如山的作业压倒了。 “我们的童年在哪里?”我质问时间老人。 “孩子,你长大了,你必须学会成熟。”时间老人语重心长地教育我。 “真的是这样吗?人长大之后就不再会有童年,甚至连快乐都会飞走吗?”我对时间老人的回答产生了怀疑,我决定打破人类生长的规律,去寻找那份属于青春的童年。 我成功了! 青春的童年是在课间和同学谈天说地的“无聊”;青春的童年是饭后和同学无故大笑的“神经态”;青春的童年是在“历经千难万险后”解出的数学难题的喜悦!原来童年一直陪伴在我身边,只是青春的童年缺少了那份放肆与无知罢了。 妈妈经常笑我还是像个孩子一样喜欢躲在她怀里撒娇,我对此一点也不羞愧,因为青春的童年也躲在妈妈的怀里呢!找回童年童年就像记忆里的积木城堡,在小心翼翼地搭建后哗啦哗啦地撒了,很难重建成原样,仅仅成为梦中永恒的泡影。-—题记童年就是你手中遗失飞走的风筝,愈来愈模糊,理你愈来愈远……….时光荏苒,踏着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哼着童谣,背着书包,乘着童年的纸飞机,向梦想的方向起航;嘴里叼着棒棒糖,在秋千上快活地荡漾,流露出天真的模样;泪水和汗水洇湿在象牙塔上,记忆凝固在池塘边的夏天,眸子里闪着远方的明亮。时光变迁,岁月的舞带翩跹飘过,豆蔻年华清纯的羞涩,骑着单车飞驰而过,干净的肩膀被风越过,偶得偷闲,一起对着旷野大声歌唱,到处弥漫着年轻的气息。时光交错,没有单车的驰骋,没有秋千的涤荡。每天手里拿得最多的是笔,眼里停留最多的是字;头脑里想得最多的是成绩,心田里最渴望的是奇迹。枯燥的学习生活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偶尔抬头遥望星空,想起童年里的自己;春天在草坪里打滚,夏天在田间捉蚂蚱,秋天在树下拾枫叶,冬天在平地上堆雪人。恐怕人生很难在淋漓尽致地玩回童年吧?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童心,好奇心就会逐渐变弱,而事业心,上进心就会变强。我们丢失的不止是童年,更是我们曾经那颗纯真的心。当我们看见漫天的泡泡时,又一次渴望;当我们听见节奏的歌谣时,又一次希冀;当我们感觉到将由未成年过渡到成年时,有一次叹息。是什么,消磨了我们的锋芒与锐利?是什么,扼杀了我们的天真与淘气?又是什么,黯淡了我们的青春与活力?难道只是时间,让我们错遇了童年吗?也许是为了实现心中停留的梦想,也许是被推到了高考的风口浪尖上我们需要努力,我们不得成长。题海战术,歇斯底里,呐喊奋斗的勇气。可是,童年,你去了哪里?找回童年,寻回单纯的记忆,重温清纯的静谧,放弃虚伪的华丽。找回童年,让你我远离这个喧嚣的路口,远离这个尔虞我诈的世界。找回童年,仅仅为了寂寞忧伤的心灵,让流离失所的心灵有一个恬静的栖息地。似水流年,将绵延成一条线,那么长,那么长的记忆,她的名字叫童年。

1、《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林海音所写的一篇自传体小说,选自《城南旧事》里的最后一篇。在该小说

中,作者以参加小学毕业典礼的过程为主线,穿插了对往事的回忆,从中表现了父爱的伟大,抒发

了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怀念之情。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

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

儿童乐园。

3、《落花生》——许地山

《落华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

——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4、《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全文语言

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

觉得特别可亲。

5、《我的童年》——冰心

这篇散文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回忆录童年时所写的,这篇文章以记叙文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

冰心值得怀念的童年。

供与童年有关的论文参考的文献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1]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2] The 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Block Grant:Background and Fundin.[3] Sheridan,S.,Schuster,K.M.Evaluation of pedagogical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cross nation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 2001[4] Powell.Families and Childhood Programs. . 1989[5] 胡彩云,李志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6]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7]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8]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9]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0] Jane King Teleki,Sherry Buck-Gomez. Child Care and Early Education: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Among Rural Families[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2002 (3)[11] Bernard Spodek. Reform of Chinese kindergartens: the prepar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 1988 (1)[12] 张丽娟着.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2[13] 比尔·约翰逊(BilJohnson)着,李雁冰主译.学生表现评定手册[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4] 潘月娟,刘焱. 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2008(08)[15] 刘晓晔.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4)[16] 邢利娅,白星瑞. 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 学前教育研究. 2008(03)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二)[1] 亢晓梅. 师生课堂互动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01,(04) .[2] 俞国良,罗晓路. 教师教学效能感相关因素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01) .[3] 辛涛,申继亮. 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1) .[4] 伊文婷. 师范生教师职业信仰的近况、理由与对策[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04) .[5] 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 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9,(04) .[6] 林正范,徐丽华. 对教师研究的认识[J]. 教师教育研究, 2006,(02) .[7] 高潇怡,庞丽娟. 教师的儿童学习观与其教育的关系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7,(03) .[8] 任淑萍. 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9] 史献平. 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1) .[10]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 教育研究, 1994,(10) .[11] 石中英. liuxue86.com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 教育研究, 2006,(01) .[12] 肖川.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J]. 辽宁教育, 2007,(Z1) .[13] 刘莉,杨艳芳. 教师教育信念研究综述[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12) .[14] 黄乾玉. 论教师的教育信仰及教师的教育幸福[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15] 吕国光,王嘉毅.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信念的调查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4,(13) .[16] 姜美玲. 课程革新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叙事探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05,(20) .[17] 王永跃. 从支配到支持: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S1) .[18] 康武. 信念——数学教师的方向性不足[J]. 数学教育学报, 2003,(02) .[19] 林智中,张爽. 如何通过质化研究探求教师的信念[J]. 全球教育展望, 2008,(08) .[20] 任永泽. 我们现代需要样的儿童观[J]. 现代教育论丛, 2010,(04) .

农村留守 儿童 长期与外出务工的父母亲分离,使他们在正常的生长环境中经常性地缺少了来自父母的 教育 与关爱,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存在适应不良倾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留守儿童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弱势群体,其规模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而不断增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亦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却始终无法彻底解除的难题之一。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 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3

一、问题的提出

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群体之一。有观点认为,留守儿童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造就的产物,因为“二元体制”的存在,使得农村孩子进入城市要面临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福利障碍。为了减轻负担,父母不得不忍痛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委托他人照看。这种照看是一种单纯的生活上的照料,谈不上辅助孩子教育和身心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也正因为如此,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却一时难以彻底破除的社会难题之一。2015年6月9日,毕节市七星关区的4名留守儿童集体喝农药自杀,这一悲剧的发生迅速引发了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再次集中关注。

事实上,这次自杀事件的发生已经不是首例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悲剧。通过互联网搜索“留守儿童”这一关键词,我们可以发现早已有留守儿童的悲剧见诸报端。如早在2008年,安徽一名12岁的留守儿童因父母经常外出务工而上吊自杀;2012年11月,同是毕节市七星关区的5名流浪儿童在垃圾箱里生火取暖,一氧化碳中毒死亡;2014年1月,安徽省一名9岁留守儿童在自家厕所自缢身亡,同年,湖北省13岁的留守少女在家中割腕自杀未遂,等等。关于留守儿童的惨痛事件频频发生,仅2015年上半年就发生多起,有坠楼的、有溺水的、有被性侵的。

这些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悲剧社会早已承受不起,但为什么又总在发生并有恶化之势?难道是因为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留守儿童悲剧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关爱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进而酿成悲剧。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虽非一朝一夕所能及,但并非无能为力。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其消极影响,进而探讨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缓解之道。强调社会应该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关爱、呵护留守儿童,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杜绝悲剧的再发生。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影响

在我国,留守儿童的规模应用庞大来形容。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①另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 报告 2015》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占比超过1/3,留守老人接近1/4,留守家庭成为常态家庭模式。贵州省地处祖国大西南,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欠发达态势,人口基数大,外出务工人员规模也大,留守儿童问题突出。2014年,由贵州省社科院发布的《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贵州省在校中小学生为658万人,农村留守儿童约为240万人,在校生留守儿童为98万人,学龄前留守儿童约150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0%(详见表1)。②一系列的数据均反映出贵州省留守儿童问题较为严峻。留守儿

童问题的严峻性不仅仅是数据上的反映,更多的问题是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学习、生活、精神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障碍,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各项问题之首。曾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57.14%。相对于同龄的非留守儿童而言,留守儿童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多方面,并且容易产生消极影响,这种影响轻则在性格上叛逆或孤僻,重则造成人生悲剧。

(一)性格孤僻且叛逆

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而使他们的童年生活里缺少最重要的“营养”补充,导致成长环境“营养不良”。尽管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监护人的照顾,但由于代际原因,这些亲人的关爱始终替代不了父母的关爱。相关研究表明:43.8%的留守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情感交流,37%的留守儿童表示经常不想跟任何人说话,30%的留守儿童经常感到孤独。③因此,留守儿童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不喜欢说话,也不爱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独来独往,久而久之形成内向的性格。同时,由于自我意识和自尊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他们不愿意接受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亲人的管教,逐渐产生叛逆心理,常常因小事而容易暴跳如雷,和他人顶撞,即使是无理的也要闹一闹,甚至是唯吾独尊。这些行为习惯或性格的形成,不利于留守儿童长大后快速、顺利融入社会。在讲求团队合作精神的当今社会,这部分性格孤僻而叛逆的人将与社会格格不入,个人价值或人生目标难以实现,长期的压抑情绪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社会的仇恨心理,这种心理一旦爆发将会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严重的危害。

(二)自卑心理明显

自卑心理是大部分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本来在机会上就与城市同龄儿童存在差异,长期与父母的聚少离多容易导致孩子内心封闭,缺乏自信。在别人谈论爸爸妈妈或爸爸妈妈接送其他小朋友上下学、逛街购物的时候,这些留守儿童会在第一时间想起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哪里?为什么不能陪伴在自己身边?自己是不是被遗弃等想法。同时,由于代际原因,现有监护人无法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辅导或满足不了学习需要,他们除了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外,无法对孩子的其他需求进行满足。此外,在学校召开运动会或家长会的时候,这些留守儿童也会因为自己的父母不能到场而忧心忡忡,更加封闭。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心或自卑心理强烈是长期缺乏和谐亲子关系的结果,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生极不利于还在今后的全面发展,可谓是在起跑线上输给了同龄人。

(三)思想道德状况堪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然而,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与孩子处于分离状态,父母除了能够在物质方面尽可能的满足孩子外,在教育方面应尽的义务微忽甚微,更谈不上通过父母的 言行举止 来影响和培育孩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留守儿童的日常教育中,很多家长甚至认为只要孩子不淘气,每天多给点零花钱也愿意。事实上,很多时候正是这种想法苦了或害了孩子。孩子一旦手里有充裕的钱,他就能做很多学习外的事情,养成不好的习惯,最常见的就是抽烟和上网。实践证明: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而得不到良好的 家庭教育 和监管,部分留守儿童容易做出偷盗、打架斗殴、上网、吸烟等不良举动,严重者还会拉帮结派,危害他人。这些表现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负面影响如不加以制止,将会直接影响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即使父母期望再大,也难以如愿。 (四)对学习产生排斥

父母外出打工是希望能够创造一个优裕的家庭环境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所以将孩子留在农村而选择进城务工。但是,由于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父母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和管教,而孩子的现有监护人又由于年长或忙于农活而不能承担起所监护对象的教育职能。这样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几乎是完全自由无约束的。童年时代玩的天性,加上弱小的自制能力,留守儿童对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认识。于是乎,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偶尔还会出现扰乱课堂纪律的情况,课后作业无法完成,严重者还会出现逃课、逃学现象,最终对学习产生排斥,出现厌学心理,失去上进心,与父母的初衷背道而驰。曾有一项针对贵州、重庆、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的调研显示:43.8%的留守儿童对学习不感兴趣,49.4%经常没完成作业。④可见,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好坏与父母外出务工所产生的长期分离有很大的直接性关系。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由贫困而导致的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这个庞大群体身上承受着的痛苦,正由一次次的悲剧传递给社会。尽管学界、政府及各类社会组织早已关注留守儿童现象并努力改变这个群体的学习、生活环境,但时至今日,所有的工作似乎都没有阻止留守儿童群体悲剧的发生。在未来,如何缓解或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

(一)家庭方面

为了让孩子能够有亲情的哺育,父母选择外出务工一定要因时、因势、因地进行,即根据家庭生活条件和孩子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最近务工。一方面,如果家庭生活条件已能自给,那么可留下一方在家照顾、教育孩子,切不可因想外出感受繁华的现代都市生活而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另一方面,如家庭条件确实艰苦,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外出务工,那么,对于留守在家的子女,父母至少需要做到“三个保证”。第一,保证每天晚上给孩子通电话或视频聊天,询问孩子学习情况,鼓励孩子认真学习,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就在身边,能够像非留守孩子一样用心学习,正常成长。暑假时还应该将子女接到工作地近距离进行亲情培养和沟通;第二,保证三天以内给现有监护人通电话,询问子女的学生生活情况,对存在的困难要及时协调监护人进行解决;第三,保证一个星期给学校班主任老师通电话,实时了解和把握自己的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其他方面的表现,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家庭环境最重要,而父母的陪伴则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 方法 。

(二)学校方面

学校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担负着直接的重要责任。因此,为适应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需要,学校需要进行传统教育模式的革新。第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积极的和向上的价值观;第二,完善教师专业结构,实时引进社会工作专业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大学 毕业 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介入,弥补现有教师专业结构不能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第三,通过开展团队游戏、感恩教育、道德教堂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培养自信、团结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陶冶道德情操;第四,加强校园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刻苦学习,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五,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家访力度和频率,建立留守儿童教育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环境。

(三)政府方面

政府职能部门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后勤保障功能,政府需要多举措做好后勤保障部长的职能。第一,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乡镇政府需要根据上一级职能部门颁发的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辖区内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并负责落实和监督。第二,县级以上政府预算专项财政资金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投入,通过完善的学校生活环境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学校关怀,培养留守儿童自理能力、群体意识及团队精神,学会感恩;第三,联合教育、妇联、民政等职能部门对辖区内留守儿童进行全面、详细排查,对留守儿童个人及家庭信息登记造册,建立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动态管理机制,便于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第四,加强学校周边的环境整治和监管,依法取缔有碍学生学习的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场所,为学校教育营造良好社会空间。第五,建立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法制保障体系,依法对侵害留守儿童的行为进行惩罚,切实保障留守儿童权益。

(四)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之一,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关心和关怀。例如,作为企业,应该让常规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可以允许留守儿童父母定期带薪返乡看望子女,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免费组织留守儿童进城、进厂见父母,等等;作为街坊邻居,应该主动关心留守儿童,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留守儿童关怀,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情;作为村委会,要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台账制度全面把握留守儿童个人及家庭情况,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制度,不定期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走访,在政策上给予照顾。社会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街坊邻居、村委会等组织的加入将会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2013年5月10日。

②贵州省社科院.《贵州社会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27日。

③新华网:留守儿童背后的中国农村家庭困局,2015年6月1日。

④新华网:留守儿童背后的中国农村家庭困局,2015年6月1日。

参考文献:

[1]李桂枝.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2]邹同文.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J].素质教育论坛,2010(2).

[3]郑雷.浅议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问题[J].才智,2015(1).

[4]张煜晗,张程,俞立静,杨子刚.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5(01).

【摘 要】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的扩大,外出打工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大多也都会留守在家乡由(外)祖父母或者亲戚照看。调查显示,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因此,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教育问题需要多方面 措施 的大力配合。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感情脆弱;性格内向;逆反消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乡差距扩大,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和家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外出打工的农民不得不将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一般都交由年迈的(外)祖父母抚养,或者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孩子自小在不完整的家庭中生活成长,缺乏父母的关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家庭和社会问题。、作为当今中国社会生活中典型的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教育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3年暑期,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我的中国梦?教育帮扶”实践服务团组织十九名大学生深入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长滩镇开展教育帮扶活动,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带领下,我们实践服务团为当地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民工留守子女提供学业辅导、课程教授、爱心捐赠、文艺汇演等志愿服务,开展农村留守女童生存状况的调查和相关志愿服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教育问题也做了一些调查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

调查发现,父母外出打工,51%的小孩与(外)祖父母住在一起,34%的孩子与亲戚生活在一起,11%的小孩与其他人住一起,并且还有4%的小朋友是自己单独居住。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未能达到成功的衔接,因此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学习、生活上也得不到父母及时有效的引导,心理成长缺少一定的关爱,这不仅给学校教育和社会管理带来严重困惑,更影响到孩子们心理的健康成长。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感情脆弱,焦虑自闭;性格内向, 人际交往 困难;逆反消极,价值扭曲;胆小懦弱,耐挫力低;不理智,行为偏激。下面将对此进行展开论述。

(一)、感情脆弱,焦虑自闭。据调查得知,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留下年幼的孩子在农村家中,尽管有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但是相比于其他父母在家的孩子,农村留守儿童得到的感情发面的支持和安抚是微弱的。毕竟爷爷奶奶上了年纪,一些旧的观念和旧的传统束缚着他们,因此他们很难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可能在感情方面给孩子的帮助也是微乎甚微的。再者,农村儿童从小就与父母隔离,少则一年见一次面,多则更久,缺少充足的父爱和母爱,所以农村留守儿童在感情方面比较脆弱,自私冷漠,与父母情感隔膜疏远,有的甚至十分埋怨父母。此外,他们还会表现出紧张焦虑,忧心忡忡,患得患失,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二)、性格内向,人际交往困难。以往研究表明,由于缺乏父母的保护和约束,55.5%的留守儿童属于内向型,自卑心严重,胆小怯懦,畏缩拘谨,对人缺乏基本的信任,不愿意与人交流,也害怕与人交往。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他们与爷爷奶奶之间又会存在代沟,因此内心堆积的矛盾或烦恼都无法及时的得到安抚和很好的引导。长此以往,农村留守儿童对社会和他人就更加不信任,安全感缺乏,性格孤僻内敛,不爱与他人沟通交流,渐渐的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如人,就更少主动与他人交流了。当一个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的人,谁又有义务来主动联系你呢?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较父母在家的孩子来说就相对内向一些,再加之留守儿童本身的自卑心理,总觉得不如人,内心就更加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受挫感,因此人际交往困难。

(三)、逆反消极,价值扭曲。一些农村留守儿童消极逆反,价值扭曲,冲动易怒,叛逆任性,总爱和人对着干,易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男孩子有可能存在暴力倾向。农村留守儿童自小独立孤行,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青春期那段时间,更加不听管教,对监护人的教导不理不睬,非常容易与他们发生矛盾,总喜欢和他们对着干,指东偏向西,说话不礼貌。由于缺乏亲情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难以进行自我认定, 自我评价 和自我控制,缺乏体验爱和施予爱的能力,难以与周围环境形成良好的关系,因此,在价值上出现扭曲。

(四)、胆小怯懦,耐挫力低。由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影响,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性格方面怯懦胆小,不敢作敢当,没有坚韧的毅力,很容易放弃,耐挫力低。做事情不果断,缺乏主见,遇到问题常常害怕退缩,不能努力去解决。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是单纯地是由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而引起的孩子情感缺失和心态异常的问题,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下面我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分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环境因素。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联系,我们调查发现,有50%的孩子平均联系一周一次,有21%不定时与父母经常联系,有20%的孩子每月一次,但是还存在9%的孩子很少与父母联系。农村留守儿童在性格方面比较的内向孤僻,易产生孤独感,特别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心。一般孩子都留在家中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监护,爷爷奶奶上了年纪,体力弱, 文化 知识也积累的不多,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心有余而力不足,孩子的心理教育完全被忽视了。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天堂,在农村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设施不齐全,条件艰苦,很多的教师都不愿意去那里教书,因此,学校不仅缺乏教师资源,纸质书籍资料也是相当匮乏的,更不用说心理教育方面的资料,也没有多余的资金聘请专门的心理老师,为孩子们上专门的心理课程,做心理辅导。

三、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影响极大,要强化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要和孩子成为朋友,彼此谦让,相互关心,监护人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采取民主高效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要予以启发性的引导教育,不偏激,不溺爱。为了孩子在外奔波的父母要时常和孩子们联系,常回家看看。

(二)、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较匮乏,但是还是要极力去争取更多的资金,加强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开展心理教育帮扶课堂,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还应该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促使他们融入集体生活,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参考文献】

[1]周宗奎,孙晓军,刘亚,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71-79.

[2]周宗奎,孙晓军,范翠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119-125+160.

[3]崔丽娟.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04):36-38.

[4]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03):44-46.

[5]关淑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状况调查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2(18):81-82.

有关留守儿童心理论文相关文章:

1. 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分析论文

2. 有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3.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的论文

4. 浅谈留守儿童心理论文

5.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反思的三维框架及其应用.《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0期.甄丽娜.仇晓春.[2].儿童与知识——一个值得反思的幼儿园教学哲学问题.《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10期.郑三元.[3].完整经验的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5期.陈纳.[4].高结构低控制理念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要求.《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2期.张玉敏.许卓娅.[5].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6期.周榕.[6].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改进.《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2期.王春燕.林静峰.[7]."最近发展区"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6年9期.赵南.[8].试论幼儿园教学的游戏化实践策略.《新课程·上旬》.2016年2期.赵彩丽.[9].幼儿园教学从儿童出发:应然与实然之差异.《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12期.顾荣芳.[10].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6期.刘慧.二、幼儿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被引次数:18作者:范元涛.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2].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及其实现.被引次数:18作者:陈维霞.学前教育学山东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3].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被引次数:12作者:赵楠.学前教育学东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4].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下的幼儿音乐教育——以河北师大第二幼儿园教学为例.被引次数:1作者:王芳芝.音乐学河北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5].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次数:9作者:何凡.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东北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6].言它与言我——幼儿园教学中师幼问答语研究.作者:吴婵.学前教育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7].幼儿园生命关怀教学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邵小佩.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8].支持儿童带着理论前进——基于儿童朴素生物理论的幼儿园教学.作者:魏婷.课程与教学论四川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9].幼儿园教学用书评价研究——以某省2011版《幼儿园数学活动》为例.作者:陈曼丽.学前教育学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10].精心预设灵动生成——幼儿园教学活动预设与生成之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胡冬群.学前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三、相关幼儿园教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Problemsolvingby56yearsoldkindergartenchildreninacomputerprogrammingenvironment:Acasestudy.G.FessakisE.GouliE.Mavroudi《Computers&edu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Apr.[2]InquiryEventsasaToolforChangingScienceTeachingEfficacyBeliefofKindergartenandElementarySchoolTeachers.HaimEshach《Journalofscienceeducationandtechnology》,被SCI收录SCI.20034[3]EverythingINeededtoKnowAboutTeachingILearnedinKindergarten:BringingElementaryEducationTechniquestoUndergraduateComputerScienceClasses.ShannonPollardRobertC.Duvall《SIGCSEbulletin:ACMSIGCSEAnneHaworthHeatherSimmonsLizSchimanskiPamMcGarvaEileenKennedy《Language,cultureandcurriculum》,20091[10]CountingSounds:AnICTMusicalApproachforTeachingtheConceptoftheAngleinKindergarten.Bratitsis,TharrenosTatsis,KonstantinosAmanatidou,Anna2012

与童年的消逝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我刚好出生于两个世纪之交,网络新媒体正处于萌芽阶段,所以电脑与智能手机尚未普及,因此对我的童年影响最大的媒介还是电视。 2008年,也就是我七岁那年,全家人围在电视机前观看北京奥运会的回忆,我至今记忆犹新,也正是这时候,电视这一媒介成了除家庭、学校之外,将我对于整个外部环境的思想认知与情感观念逐步堆砌起来的又一重要基石。 但当我阅读了《童年的消逝》一书之后,不禁联想到当今时代背景下,也就是新媒体时代下的童年,与我的童年时代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此我基于当下的时代背景,结合一些社会现象以及我的一些亲身经历,对新媒体时代下的童年进行分析。 新媒体浪潮下的童年“畸形化” 这里讨论的新媒体时代主要指的是2015年至今这一时间段,我们可以发现QQ、微信等社交APP以及微博等媒介大众化的同时,一种新的媒介以更“疯狂”的方式席卷互联网,没错,就是以抖音、快手为首的短视频APP。 公交车上、地铁里甚至过年时亲戚朋友的聚会上,都有它的存在,见证了短视频从推出一步步到现在的火热流行的全过程,我愿将之称为病毒式的传播过程。 幽默风趣的画面内容配上魔性洗脑的音乐,使得短视频媒介信息获取门槛降低,短视频势必会走向大众化。 这就印证了《童年的消逝》这一书中所说的“电视媒体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已经被填平,人人都生活在同一时代”,在新媒体时代,短视频使这种现象更易于发生,甚至比电视媒体的强度更大,影响更深。 因此,我们再回过头再去看当今儿童的童年现状。 上完一天的课程之后,回到家就打开手机刷短视频,吃饭,吃完饭后继续刷手机,被家人催促洗澡,到了晚上开始赶作业,期间还时不时会被手机吸引注意力,结果磨磨蹭蹭把作业完成后,眼看到了睡觉时间,睡前再拿起手机玩一会,最后不得不在家长的要求下放下手机睡觉。 以上仅为我所见证的一个身边的案例,不能以此来判定整个社会环境下儿童的现状,但足以反映较大一部分群体。 波兹曼说:“童年是人类最接近‘自然状态’的人生阶段”,“儿童天真可爱、好奇、充满活力,这些都不应被扼杀。” 童年时期是一个人精力最充沛、最旺盛的时期,童年应当是求知探索,发现新奇事物,培养兴趣爱好至关重要的时期。 但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出现,使童年开始向“畸形化”发展,不断有网络热梗充斥着儿童的认知世界,源源不断的网络信息变成了桎梏,童年也在不断下划的一个又一个的短视频中无声消逝。 新媒体助长“恶魔的翅膀” 正如《童年的消逝》书中所提到的“随着童年这个概念的发展,社会开始收集内容丰富的秘密,不让儿童知道:有关性关系的秘密,也包括有关金钱、暴力、疾病、死亡和社会关系。由此,甚至还发展出了语言的秘密,亦即大量不能在儿童面前说的话。” 但在新媒体出现后,这些“秘密”的幕布被揭开,展示于受众面前,而这些受众中混入的“矮个子”,他们会受好奇心的驱使而踮起脚凑上前去观望,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秘密”是什么,因此他们自然而然将其归为一种普通行为信息,以及对这些行为附属的情感的默认。 “十三岁男孩对七岁女孩性侵并将其杀害”,“多名小学女生对一同班女生实施校园暴力”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事件在互联网上的报道越来越多,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儿童说脏话的现象也不少见。 为何越来越多儿童长出“恶魔的翅膀”? 其实不难发现,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手机的年龄门槛越来越低,因此新媒体成了儿童去接触学习新认知、新行为的主要媒介。 在复杂的媒介环境中,传播者无法严格把控信息的接收者,不免会有不适宜儿童了解的内容讯息会被其接收。 但儿童的认知系统尚未健全,解码能力有限,因此他们并不知晓这些行为在社会的体系结构中的含义与影响,简单地认为性行为使人兴奋愉悦,校园暴力带来快感,说脏话是为了表达情绪上的不满,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行为进行效仿,从而走上歧路。 儿童的行为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唯有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年龄管控,才能减少“天使变恶魔”的惨剧。 儿童健康成长,家校与新媒体相辅相成 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波兹曼说到:“家庭的结构和权威已经受到严重削弱,因为家长对年轻人所接触的信息环境完全失去了控制”,“无论学校的努力多么微不足道,学校将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成为防止童年消逝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认为以上波兹曼的观点过于消极,更何况本书基于电视媒介而言,当今时代新媒体出现,其成为除家校外儿童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新媒体一方面补充家庭与学校无法向儿童提供的信息,同时家庭与学校应在帮助儿童提升信息理解能力的同时,对儿童可接触到的媒介信息进行初步的过滤筛选,确保儿童处在一个健康有益的互联网环境。 只有家校与新媒体相辅相成才能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完成儿童向成年的过渡。 波兹曼在本书中表示他也正设法为童年的“消逝”寻找答案,但似乎在时代更迭之中,童年的“消逝”未曾停止,反而速度在加快。 童年必然不可能真正“消逝”,但如何减缓童年“消逝”的时间是当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导读: 儿童期的存在对个人是否有重要的影响?童年既然是人类的发明,当初发明它的目的是否当下的实际?当下的儿童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儿童期的? 追溯童年是如何被发明的?并分析童年的消逝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难道童年时期就是美好的,成年时期就是劣等的? 第一篇 童年的发明 第一章 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 儿童游戏已成为濒于灭绝的物种。童年的日渐衰亡已成为一种迹象。 古希腊把童年当作一个特别的年龄分类,却很少给它关注。古希腊建立各种各样的学校来教育青少年,说明他们认识到青少年的特殊性。尽管古希腊人关心如何把没得传给青年,但希腊人还是会对儿童心理学或者儿童养育概念大惑不解。希腊人为我们预示了“童年”这一概念,当没有创造出童年。但是古希腊只是认识到儿童的特殊性,他们对儿童的教育,只是他们将人培养成哲学王的一个过程。他们并没有将儿童当作人看待,而是把其作为一个胚芽,一个可以培养成成人和哲学王的胚芽而已。 在罗马时代,发展出羞耻心,宣称童年需要回避成年人的秘密,尤其是性秘密。而第一部禁止杀害婴儿的法律成为儿童需要保护、养育、接受教育并免于知晓成人秘密的观念的延伸。这就将儿童与成人划分开来。 没有识字文化,没有教育的观念,没有羞耻的观念,这些都是中世纪童年不存在的原因所在。同时,由于当时生活条件的残酷,儿童死亡率居高不下也给其不受重视的原因之一。 第二章 印刷术和新成人 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使得更多人有更多的表达自我的机会,使个人更多的注重自我表达。这也导致思想的多元,对人的思想和思维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抄写压抑了人的自恋情结,而印刷术所带来的创作之风则释放了人的自恋情节。 苏格拉底说,一个字一旦被写下来,它就会四处滚动,态度冷漠地来到理解它的人中间和它绝不相关的人中间。它并不知道该给谁看,不该给谁看。 印刷术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它不仅创造了新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来源,而且极大的增加了大陆范围内科学家的交流。它更加直观。换句话说,它改变了人们交流、传播和创作的手段、方式和思维。更进一步说,它创造了新成人——文化人。因此,要成为成人就必须接受教育。欧洲文明重新创立了学校,从而使童年的概念成为社会必需。我并不同意这个观点。这里说的是文化的普遍,但是文化的普遍实际上说明人的文明程度,或者对成为成人的要求在增大,更简单的说是成人和未成年的差异在加深,这也就意味着成为成人的时间在拉长,因此在成为成人之前会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成为人的儿童期。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发现儿童的关键。发现儿童的关键是人能够意识到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区别,并将儿童当作一个与成人完全不同的人。不仅如此,人们还需要对这个时期较为重视,如果没有高度的重视,,没有认识到这个时期的发展对儿童成为成人的影响,没有对儿童的特点的珍视,那儿童的发现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第三章 童年的摇篮期 16世纪,儿童和成人的区别加大,儿童不再共享成人的语言、学识、爱好和社交生活。成人的任务是要帮助儿童为将来能够应付成人的符号世界作准备。到19世纪50年代,几百年的儿童发展已颇具成效,在整个西方世界,童年的概念都已经成为社会准则和社会事实。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没有人注意到,大约与此同时,童年消亡的种子也埋下来了。 我并不同意这个观点。确实,在这个世界,儿童和成人的区别在拉大,但实际上,人们将儿童时期看做一个成为成人的准备时期,对儿童的教育也是以成人的标准来对待。只是儿童不能分享部分成人的知识和兴趣、行为,但其他方面,人们都是将儿童时期作为成人的准备期。我认为真正的儿童的发现,是发现儿童与成人相比,更加珍贵的地方。因此,这并不是童年的发现,而是未成年时期的发现。 第四章 童年的旅程 到19和20世纪,童年的概念由两种知识旋律构成:洛克派或新教派和卢梭派或浪漫主义派。新教派的观念,儿童是未成形的人,通过教育、自我控制和羞耻的培养,儿童才能改造成为一个文明的人。浪漫主义的观点,未成形的儿童不是问题,问题完全处在畸形的成人。儿童拥有与生俱来的坦率、理解、好奇、自发的能力,但这些能力被识字、教育、理性、自我控制和羞耻感淹没了。 到19世纪末,出现两个重要任务:弗洛伊德和杜威。弗洛伊德驳斥洛克,赞同卢梭,认为头脑不是一张空白的书写板,儿童的头脑最接近自然状态,天性的要求必须考虑在内,否认其会造成永久的人格错乱。但同时又驳斥卢梭,赞同洛克,认为儿童和家长之间的早期影响对儿童成为成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理性教育,头脑的热情可以得到控制,没有压抑和升华,文明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杜威认为要关注儿童的需求。他们两人使得人们对儿童有了新的认识,即儿童的自我和个性必须通过培养加以保存,其自我控制、逻辑思维等能力必须扩展。同时人们也要认识到儿童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儿童的可爱、天真和活力不应扼杀。 我认为,19世纪才是儿童发现的世纪,认识到儿童的独特性,并认识到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为什么人们会认识到这些方面。这当然是以印刷术的发展所导致的交流和传播的便利以及文化的发展为基础的,同时也以各种学科,如心理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为基础,但是到底是哪些东西让人们认识到而儿童的独特性,认识到对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篇  童年的消逝 第五章 结束的开端 电视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表现在三个方面,他们都跟电视无法区分信息使用权密切相关:第一,因为理解电视的形式不需要任何训练;第二,无论对头脑还是对行为,电视都没有复杂的要求;第三,因为电视不能分离观众。从生物学上看,人人具备看电视的的能力,还有能够明白跟多数图像的背景的语言能力。正在兴起的新媒介环境在同一时间向每个人提供同样的信息。鉴于我所描述的这种情况,电子媒介不可能保留任何秘密。如果没有秘密,童年这样的东西当然就不存在了。 其潜台词就是,秘密,是童年存在的条件。而传播媒介的发展正侵蚀秘密的空间,从而侵蚀童年。但是这也就意味着,童年,它虽然是一种生物学的存在,但更多的是社会学的存在,它的存在,它的空间大小与其接触的环境、传播的媒介息息相关,而与其生理年龄关系不大。 第六章 一览无余的媒介 从电视本身来看,它通过不断提供新鲜而有趣的信息来吸引观众,而哲学信息中包括不应当然孩子知道的暴力、色情等信息。它将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帷幕撤掉了,使儿童直接面向成人世界,这就使成人的神秘感消失了。局内人和局外人之间的帷幕的消失,也就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差别存在的的根基被摧毁了,也就不存在成人与儿童之别了。(难道儿童与成人之别就在于其面向的世界和其接触的环境吗?难道那些丑陋的、阴暗的、现实的一面就必须向儿童隐藏吗?到底是我们在保护儿童,还是我们在弱化儿童的自我调节和接受的能力?) 电子媒体肆无忌惮的揭示文化的秘密,它对成人的权威和儿童的好奇构成了严重的挑战。(难道儿童的存在是建立在成人的权威之上,建立在成人对某部分知识和某部分秘密的占有之上?)我们的孩子不能依靠有权威的大人而是依赖不知从哪里来的新闻来获取知识。我们还是还没有提问,就被给与一大堆的答案。简言之,我们身边没有儿童了。(电视让儿童获得更多的信息,在其没有提问前就给了答案。这使得成人对部分知识和秘密的占有感消失的,使得成人和儿童在同一个层次上。此时成人的焦虑和成人对电视对儿童影响的担忧,是建立在成人将儿童作为一个被保护的对象的基础上。他们之所以能够对儿童颐指气使,就是因为他们又那种独自占有部分知识和秘密的优越感,与此同时,他们弱化儿童的理解能力,意图拉开儿童与成人的距离以此来保持其独占的地位。)儿童知道长辈知道的一切,意味着他们已经变成成人,或者至少像成人一样。用我自己的一个比喻,这意味着当儿童有机会接触到以前密藏的成人信息的果实的时候,他们已经被逐出儿童这个乐园了。(或许我们应该反思,我们之所以要保持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距离,其目的是保持自己的权威还是为孩子日后更好的适应环境,成人世界的儿童与实际中的儿童是否一致?儿童接触密藏的成人的信息果实,对儿童的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害?或者这些问题我们都应该好好反思反思。) 第七章 成人化的儿童 印刷术的发明而兴起的以文字为住在的“文字说明时代”,虽然赋予沉稳与众不同的头脑,但这个时代已接近尾声。取而代之的是“叙事时代”,如果要表达得更准确、更形象化,应该说是“娱乐时代”。作者认为这种时代造就了成人化的儿童,使儿童过早的接触成人社会,同时也使得成人独立思考和思维的能力下降。 因此,我们可以说,识字的头脑为识字文化播下了毁灭的种子,因为识字头脑创造了新的媒介,而这些媒介又使识字文化所依赖的“传统的技能”变得毫无意义。(但是我觉得,作者似乎认为电视已经统治了整个时代,人们在电视面前,其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大大减弱,人越来越被电视所左右。这确实是一个应该担忧的问题,但是儿童和成人也是一个具有自主性的存在,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喜好进行判断。虽然在某段时间,他们会被电视中的信息所左右,但是他们具备的反省和反思能力,让他们能够看透其中的秘密,找回自己的主动权。) 第八章  正在消失的儿童 当语言、服装、趣味、饮食习惯等等越来越趋于相同时,扎根于社会等级观念的礼仪时间和礼仪的意义也下降的。儿童和成人在所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面前趋于相同。不仅如此,犯罪、吸毒等方面,儿童的比例也与成人大差不差。 有些人称为“儿童的解放者”认为,反对义务教育,让儿童更多的接触社会。有人认为应该将儿童的信息权、教育选择权、性自由的权利、经济和政治的权力甚至选择自己家庭环境的权力还给儿童,给与儿童更多的自由。而作者认为这样的儿童权利运动无异于宣称疾病还须病来医。 (我赞成这种儿童权利运动。正是因为我们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剥夺了儿童的自由,当科技的进步让儿童逐渐与我们平起平坐的时候,我们甚至还要大力限制这种自由,对其进行约束。而这种对孩子的束缚很有可能造成孩子更大的反抗。儿童与成人世界的逐步趋同,这是潮流所趋。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儿童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能自由选择的人,我们最后都是要和儿童共享这种权利,我们为什么要在某个时期剥夺他们的这些自由呢?) 第九章 六个问题 1、童年是被发现的,还是被发明的?作者认为童年是社会产物,而不是生物需要。童年概念类似于语言学习,它具有自身的生物基础,但是,除非有社会环境的激发和培养,即社会需要它,它不可能实现。(既然是社会创造的,那么当下的时代是否还需要童年?) 2、童年的衰落预示这美国文化的普遍衰落吗?作者认为是的。但是又认为失去童年,并不等于我们要失去一切。但是我们还是得保存我们应该保存的东西。 3、道德多数组织和其他原教主义组织在保存童年方面究竟出了多少力?作者认为这些组织太傲慢,但是借用他们的一些历史回忆总是可以的。 4、有没有一种传播技术具备某种潜能,足以保持童年存在的需要?作者认为是电脑,因为电脑的使用意味着认为必须掌握复杂的分析技能,类似于一个完全有文化的人需要具备的技能。与电视相比,电脑将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帷幕完全放下,儿童在这里不受任何限制的接触所有的信息。这只会是儿童更加成人化。 5、有没有任何机构足够强大,并全心全意地地址童年的消亡。作者认为家庭和学校这两个机构可以产生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们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最后还是被电视所带来的影响所侵蚀。但无论如何,学校可以作为防止童年消逝的最后一道防线。 6、在抵制时下所发生的一切时,个人完全无能为力吗?作者认为家长还是可以做一些事。做的这些抵制的事,促成一个所谓的“寺院效益”,因为他们帮助延续了一个人道传统的存在。(不知道这是生活在上世纪的人道呢,还是当下真正的人道。时代在变,只是我们的评判标准永远更不上时代的步伐。) 儿童的消亡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儿童的天真、童心等是否应该特意保护还是任其发展?我们是把真实世界敞开在儿童面前还是为其编造美丽单纯的童话世界? 这里面的选择,是应该从大人的角度还是儿童的角度出发?我们是要让儿童获得现世安稳还是让其自强不息? 这些选择我们都很难做出。因为我们不知道怎样做是对的。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儿童最后还是会变成成人,所谓的成人世界到最后他都必须要认识到,那些密藏的成人的信息到最后还是要让孩子知道,所谓的童年的存在与消逝,归根到底也就是获得成人信息的时间提前或推后的问题。但是我们真的有能力来把控这个获得成人信息的时间吗?如果不能,那我们能做的是什么?或许只是在儿童获得成人信息时,在其遇到挫折和矛盾时,在其受到打击时,为其分析其中的利弊吧。至于最后的选择,还是应该由儿童自己做出。

与童年春节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有关年味的800字议论文精选优秀范文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年味的800字议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有关年味的800字议论文1

这个寒假,我们一家回河南老家,河南有惟妙惟肖的洛阳龙门石窟,有中国武林第一的少林寺,有山清水秀的云台山,有霸气的缝山,有辉煌一时的宋朝政治中心开封,有繁华都市郑州。而我妈妈的老家就在开封。在妈妈口中我听到了许许多多的河南的景,真正去过的也只是零星几个吧,这个春节,我们从开封开始了这场探寻年味之旅。

大年三十,到了姥姥家,我们就像蚂蚁搬家一样,从车里搬东西,大包小包,一批又一批。晚上,我们一家围着大圆桌,吃着饺子,聊着天,姥姥还给了我一个大红包!

这些都是年味,不过过年可少不了祭祀拜祖。

大年初二,我们像一群虔诚的朝拜者,不畏路途的遥远,直奔黄帝故里。走着走着,突然下起了雨,好像是给我们这些朝拜者的洗礼。终于到了!我的内心是激动的!一眼就望见那景区的那两座汉阙,那两座汉阙就像两位门神保护着黄帝的安全。爸爸说:“身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来这拜一拜”。“可是点一炷香要66元钱。可也太贵了吧!”我反问道。可是不买就没法祭拜皇帝。我陷入了犹豫之中,这时爸爸说:“能祭拜轩辕黄帝已经是我们的荣幸了。还在乎钱吗?”于是我买了一炷香,开始了我的祭拜。出了黄帝景区,我在百家姓的墙上找到了我的姓氏。我想皇帝真不愧是人文始祖啊!

之后,我们去了焦作市,一个极其无聊的地方,突然发现了一丝惊喜,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正碰见一群扭秧歌的大妈。他们都穿上了红衣服。有的带着面具,有的牵着一只毛驴,有的推着鼓边走边敲,有的唱着小曲。他们都沉醉在其中,好像这不是表演,而是自我享受。他们笑容灿烂,像一朵朵绽放的红玫瑰。他们跳了一曲又一曲,好不热闹!

最后我们远离城市的繁华来到郭亮村,来一场返璞归真的旅行。郭亮村因人们手工挖出一个通往外界的隧道和此地美丽的风景而得名。这个村子最提倡的是愚公精神,我在一户当年挖山的人家看到一副春联,令我格外感动。上联是:“功不可没造福后代。”下联是:“愚公精神代代相传。”横批是:“愚公居”。为此,我也发扬一下愚公精神,扛了一捆柴。虽然只有一捆,但背在我身上,真是感觉太沉了,做好愚公可不容易啊!

年味,其实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寻年味的旅程,使我成长。

有关年味的800字议论文2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同时也是人们最重要的一个节日。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我家的春节吧。

年味儿浓,浓在煮腊八粥。刚进入腊月,我就开始盼着过年。腊八是我盼年的第一站。那天一早,母亲便开始煮腊八粥。腊八粥香醇可口,热气腾腾。喝一碗暖到了心窝。

年味儿浓,浓在贴春联。过了二十三,春联什么的呀就要贴起来了。我与父亲、奶奶拿着春联与透明胶开始贴春联了。父亲揭去了旧年的春联,选中了一块偏右的地方贴了上联,我在旁边递透明胶,没过一会儿,春联就在我家门上安家落户了。春联一贴,过年的气氛立刻就有了,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

年味儿浓,浓在买年货。快要过节了,我便打起了如意算盘,计划着该买什么好。集市里卖年糕的、卖春联的、卖水仙花的都是这一段时间才有的特色。吆喝声也比平时更加高亢、复杂。我买了许多的烟花爆竹,母亲则买了瓜子、干果之类的供家人享用。东西拿回家后,原本就不宽敞的家立刻狭小起来,再加上公司发的、朋友送的、亲戚给的,把我们家堆得像一个食品专卖店。大人们的脸上个个都洋溢着笑容。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情。

年味儿浓,浓在吃年夜饭。终于盼来大年三十儿,晚上我们一家人来到了饭店。开吃了,我狼吞虎咽地与表弟、表哥把桌子上的肉类洗劫一空。饭桌上自然少不了有寓意的菜。如发菜寓意发财,红烧鱼寓意年年有余、羊肉饺子寓意发洋财 ……..大家开始互相敬酒,说吉利话,我顿时感觉自己很幸福,一种团圆的气氛包裹着我。在饭香酒香中,我们迎来了新年的钟声。

年味儿浓,浓在拜年。大年初一,我向长辈拜年,拜完年自然有红包拿,不管有多少都是长辈对我的一种希望、祝福。但多少钱也压不住岁月的脚步,一步步、一年年把孩子们推向成年、晚年。

年味儿浓,浓在逛庙会。庙会现场人山人海,一眼望去,头顶满是那大红灯笼在寒风中舞蹈,庙会里卖吃的、卖小玩意儿的数不胜数。人群中的孩子分外引人注目,他们一个个拿着一两串大糖葫芦在人群中奔跑着,他们尽情地笑,尽情地喊,享受着美好的童年。

春节是一锅美味的饺子,春节时贴春联,春节还是令我们难以取舍,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有关年味的800字议论文3

腊月二十九那天,爸爸拿回一副长长的对联,上联是“一室书香迎紫气”,下联是“满庭春色接华光”。爸爸很喜欢这幅对联,既因为对联的内容很雅致,还因为写对联的人是他的好朋友——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的一位副主席。爸爸叫我和他一块儿贴对联,一边贴一边说:“印刷的对联千篇一律,手写的对联才更有年味儿。”

我看着大门两侧红艳艳的对联,问爸爸:“为什么对联都是写在红纸上?”爸爸说:“中国人喜欢红色,红色象征着喜庆,这对联上的金字代表财富,老祖宗选这两种颜色写春联,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听爸爸这么一说,我感受到了年味儿,年味儿就在这对联的喜庆中啊!

贴完春联,我们全家一起去买年货。走进超市,这里人潮拥挤,热闹非凡,叫卖声、聊天声、呼唤声、结账声,此起彼伏。我们买了很多糖果、各种饼干、饮料和水果,恨不得把超市搬回家。结账的时候,收银台前的人排成了一条长龙。这时,我感受到了年味儿,年味儿就在这超市的喧闹声中啊!

大年三十,我们带上许多礼物去给桃江的爷爷奶奶拜年,叔叔阿姨也带着他们的宝贝女儿回家了。奶奶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糖油粑粑煎得黄澄澄、亮晶晶的,吃起来又软又糯、又香又甜。饺子煮得一个个胖乎乎、胀鼓鼓的,轻轻咬一口,皮软软的,大口吃进去,馅儿香香的。奶奶又端上来一盆鱼,香气扑鼻而来。俗话说“年年有余”,每年的年夜饭,家家饭桌上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丰盛的菜品一盘又一盘端上来,馋得我口水直流,恨不得全把它们装进我的小肚子里。这时,我感受到了年味儿,年味儿就在这份团圆和美味中啊!

吃完年夜饭,准备放鞭炮了。我胆子特别小,以前都是只敢远远地看着别人放,今年我决心自己试一试。可是,当我第一次拿着打火机去点鞭炮时,还是紧张得汗流浃背。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终于鼓起勇气打燃火,小心翼翼地让橙红色的火苗靠近引线,引线还没点着,我就害怕得把手缩了回来。反复了好几次,引线终于点燃了。我吓得把打火机往地上一扔,一边捂住耳朵,一边跑得远远的。鞭炮响了,我终于成功地燃放了第一个鞭炮。从此,“放鞭炮”这个我以前的魔咒,变成了我快乐的游戏。零点的钟声敲响时,我们的礼花弹也“砰砰”地在空中变成了一朵朵绽开的花,好看极了。“爆竹声中一岁除”,原来,年味儿就在这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呀!

其实,年味儿就在我们身边,一直不曾消失。过年,作为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生命里,必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有关年味的800字议论文4

中华上下五千年,她的魅力是一代代人创造出来的。她独特的东方文化滋养着龙的传人。而她的诸多节日之中,数最重要的就应该是农历的春节了。

年味儿是那“噼噼啪啪”作响的、直上云天的鞭炮,是那耀眼的烟花,是那孩童脚上的虎头鞋,是热热闹闹的团圆饭,还有,是家门口上,红彤彤的对联的化身。

记得小时候,脚上踩着可爱的虎头鞋,手里拿着拨浪鼓,身上的大红棉袄亮闪闪的,见大人贴春联便要跑去插一脚。"哈!”,我拍手笑,“我也要贴!”于是,春联的最后一个角让我压平了。这可是一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呀!我满意的望着,脸上笑开了花。“果子,看,这个福有什么不一样吗?”“哦?哎!贴反了!福倒了!”我大声说,清脆的童音在楼道里回荡。“哦!真乖!”我不明所以,被大人闹糊涂了,可转眼,一颗糖就已到了手上。我不管不顾,一蹦一跳地吃糖去了。

长大一些,便知道了“团圆饭”的意义,一家人围在桌旁,你说我笑,好不和谐。忽然,“祝果子一帆风顺,芝麻开花年年高!”一块芝麻白糖年糕就到了我的碗里。“祝大家寿比南山!”我用筷子挑起了长寿面。“祝家里年年有余!”每个人的碗里出现了一块鱼肉。“呵,真乖!”大人们摸着我的头,笑笑。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每个人都乐哈哈的。吃完饭,老人家郑重其事的给我发了红包,并语重心长地说了一番话。领了心意,我就出门玩去了。在地上用绳炮摆出一个鱼的造型,点燃,别提多壮观了!放个摔炮,足以把大家吓一大跳。几种小的不过瘾,大家又放起了“冲天炮”,只见放炮的人小心翼翼地点燃了引子,一个箭步闪到一边,提醒大家往后退……“咻……”烟花飞上天,霎时,漆黑的夜空变成了巨大的画布,烟花谱写出了一首首绚烂的诗歌,繁花似锦,争相开放。烟花将一切照得熠熠生辉,光亮如昼……

现在长大了,知道放烟花有害环境,晚上便和爸爸妈妈出去逛逛,不时抬头望望夜空,看看少数的花火……回到家,便忙活开了,把家里布置得红红火火,又翻箱倒柜找出零食,嘴里含支棒棒糖,眼睛里充满希望,直勾勾地盯着电视机,时不时还舔舔嘴唇。哎呀!实在撑不下去了,便伸个懒腰,打个长长的哈欠,一头栽在床上,睡着了……

春节,是中华五千年培育出的花朵;年味儿,是儿女们在母亲膝下演绎出的传奇故事。让我们把春节的点点滴滴,融入传统的海洋里,为她注入新鲜的血液,幻化出更美的光彩!

有关年味的800字议论文5

白雪终褪去,春风始翩然。当长街灯火彻夜不熄,耀眼的光芒落入眼底;当巷里爆竹落满一地,泛滥的响声传至耳畔;当餐桌上人语与觥筹之声交错时,我知道,新年已至。

新风拉着年的衣角,拂面而过,空气中留下淡淡的年味,是什么?

是幸福罢。当我坐上餐桌时,早餐已经摆在桌上。碗中沉浮着圆润的汤圆,黄白的蛋花依偎在一起,两三颗红枣漂浮在碗里,颜色鲜艳,清香盈盈,让人胃口大开。我刚吃下一颗汤圆,父亲突然感叹道:“什么是幸福?现在我们坐在这里,一起吃早餐,享受时光,不去想钱多或钱少,富裕或贫穷,一家人在一起,这就是幸福。”父亲的话让我有些诧异,他平时很少说这样抒情的话,今日却突然抒怀。转念一想,今日是春节,本就是格外让人感慨的日子,一家人又因事业与学业,聚少离多,像现在聚在一起共享早餐的时间着实不多,心有感触。我对父亲笑笑,又低下头,嗅了嗅鼻尖那丝香甜,是啊,多幸福。年味,在碗沿流转。

年味,是希望罢。按照惯例,新年是要去祭祖的。家中收拾妥帖以后,一家人去给先人拜年。上香,点烛,燃爆竹,烧纸钱。我在一旁看父母虔诚地跪在坟前,口中念着“保佑家庭美满”、“保佑家人身体健康”之类的话语,道出心中的希望。他们起身后,示意我也跪下拜祖。我看了看青色的墓碑,又转头把目光放在远方:家墓在一座小丘陵上,下了坡,过一短段小路就是大道,一幢幢高楼大厦屹立在马路对面,阳光正好,被楼房上镶嵌的玻璃窗折射,泛起波光,昭示着繁华。四周隐约有炮竹声响,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不是嘴角挂着微笑,就是笑语嫣然。目所见、耳所听,在我心中酝酿出一种强烈的情感,让我好似看见了明天,美好,壮丽。这抹强烈的希望,如新生的春草,破土而出,从我心间冲出,一发不可收拾,我愿,我中华繁荣、富强,明日壮阔如画!年味,在绿草间萦绕。

年味,是团圆罢。年夜饭,一年难有的大团圆。大圆桌上罕见地坐满了人,隐喻着一场场久别重逢,给夜晚加温。餐桌渐渐被菜肴占据,各色的佳肴,散发出迷人的味道,勾人馋意。没有所谓的“食不言寝不语”,长辈高声笑谈过去、展望未来,送去真挚的祝福,时不时起哄,举起酒杯邀同饮,颇有一种觥筹交错之感。孩子们则耳听长辈语,眼盯桌上肴,心等拿红包。晚宴,弥漫着一股其乐融融的气氛。我抬头,看到了对面的奶奶。因为笑,她的脸上染上了一抹绯红,再深的皱纹也掩不住她的开怀。我忽然想起她常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奶奶老了,没什么所求,就希望一家人能团聚,能幸福。”那一刻,我心中甜涩交织,觉得每分每秒都弥足珍贵,需倍感珍惜。我定了心思,全心全意地去享受这一次团圆。年味,在空气中蔓延。

人们总在抱怨,抱怨这车水马龙的今天,年味与时光一同消逝,已淡不可闻。可当你贴对联时,道祝福时,团聚时,欢笑时,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的:幸福、希望、吉祥、团聚、和睦,那种藏在角落里的,细微却无法忘怀的,是年,是年味。它们,虽淡,却浓。

“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 索引序列
  • 有关童年的论文参考文献
  • 有关童年生活的论文参考文献
  • 供与童年有关的论文参考的文献
  • 与童年的消逝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与童年春节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