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毕业论文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毕业论文

找医学助理Q731052571

这家还行啊,看看能不能帮到你

如果你是本校的。建议你去图书馆网站上,有优秀毕业生论文。 图书馆网站上放的东西还挺多的。主页上就能找的到。不过你如果是为参考用的话,咱们图书馆网站不是有去几个数据库的连接麽~都是学校花钱买的,不用多浪费,而且资源量大。

您好,我是科园月刊杂志社责任编辑小王,有文章需要发表的话,可以随时Q我。QQ见用户名。《科园月刊》省级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检索,万方全文收录,核心遴选)长期征稿. 我们是杂志社直接征稿,出刊及时,随时找我。

河南科技学院期刊

涉及这方面期刊挺多的,你看吧——《生态学杂志》《福建农业学报》《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辽宁农业科学》《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土壤学报》《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植物生态学报》《甘肃农业》《天津农林科技》《云南农业教育研究》《农业新技术》《浙江农业学报》《上海农业学报》《现代农业科学》《三明农业科技》《现代农业科技》《热带农业科学》《农业科技通讯》并不是每个期刊上面全是有关病虫害防治研究方面的文章,但是都有涉及。 ——【中州期刊联盟】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级别为省级期刊,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81年。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是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科技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设有河洛文化、史海钩沉、哲政阐碱、艺文寻珠、经管探新、法坛论衡等栏目。郑州科技学院学报是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避选)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等收录。

河南科技学院 前身可以追溯到1939年12月 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之后经过多次变迁。

1951年升格为平原农学院;

期间再次经过多次拆分、合并,

1958年9月,改称 百泉农学院;

1959年,百泉农学院更名为新乡专区农学院,9月,新乡专区农学院改建百泉农业专科学校;

1987年2月,百泉农业专科学校升格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当年河南省为数不多的本科院校)。

2004年5月,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不考虑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农学院,到1987年2月已经是现在所说的二本院校了,由于当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所以国家对该校的定位是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师资。

虽然河南科技学院是河南省15所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之一,但是作为三十多年的老本科院校,总体而言发展相对缓慢,需要奋起直追。

河南科技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拥有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1个省A类特色学科,1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6个):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畜牧学。

省级重点二级学科(2个):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数学。

省A类特色学科(1个):作物学 。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作物学、兽医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畜牧学、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化学、系统科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兽医、风景园林、艺术、体育、教育、机械工程、农业推广 。

河南科技学院___百度百科

师资力量

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638人,其中专任教师1211人,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2人,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24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20余人,双聘院士、中原学者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校级特聘教授24人。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1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98人。聘请70余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 [1]

双聘院士(6人):张新友(中国工程院院士) [7]  、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 [8]  、陈焕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中国工程院院士) [9]  、吴孔明(中国工程院院士) [10]  、喻树迅(中国工程院院士) [11]

中原学者(1人):茹振钢 [12]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李成伟 [13]

全国模范教师(1人):茹振钢 [14]

全国优秀教师(2人):胡建和 [15]  、王清连 [16]

省级教学名师(3人):李敬玺、郭运瑞、吴国梁 [17]

省级教学团队(6个):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团队(2007年) [18]  、动物疫病防控教学团队(2009年) [19]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教学团队(2011年) [20]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2012年) [21]  、农科基础化学教学团队(2013年) [22]  、饲料科学教学团队(2015年) [23]

河南科技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拥有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1个省A类特色学科,1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4]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6个):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畜牧学 [25]

省级重点二级学科(2个):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数学 [25]

省A类特色学科(1个):作物学 [26]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作物学、兽医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畜牧学、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化学、系统科学 [24]   [27]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兽医、风景园林、艺术、体育、教育、机械工程、农业推广 [24]   [28]

河南科技学院教学建设

上百度查呗!

河南专科医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医学生既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共性,又因其自身的学科专业特点而具有职业定向的个性特征。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专医学生 毕业 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专医学生毕业论文篇1 浅谈红芪多糖的纯化及初步结构鉴定 论文摘要:目的研究红芪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初步的结构。 方法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多糖,比较 Sevag法、三氯乙酸法和三氯乙酸-正丁醇法脱蛋白的效果,并用 GC、TLC及 IR分析多糖的初步结构。结果三氯乙酸-正丁醇法脱蛋白,经 Sephadex G-25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得红芪多糖2(HPS-2),HPLC确定为均一多糖,糖含量为 98.2%,糖组成分析表明其含有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摩尔比为 .3∶.2∶2.7∶16.1∶2.。结论HPS-2是一种以 β苷键为主的吡喃型杂多糖。 论文关键词:红芪多糖; 薄层色谱; 结构鉴定 红芪(Radix Hedysari),为豆科岩黄芪属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polybotrys Hand.-Mazz的干燥根,为甘肃特产名贵药材,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补气固表, 利尿托毒, 排脓, 敛疮生肌。红芪中含有氨基酸、有机酸、β-谷甾醇、红芪多糖、微量元素等众多的生物活性物质[1]。近年来研究发现,红芪多糖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治疗糖尿病等作用[1,2]。特别是我们近几年的研究发现,经 7%乙醇沉淀部分药理作用尤为明显。由于多糖为大分子化合物,分离纯化比较困难,而蛋白质的脱除是后期结构鉴定的关键之一,为了提高多糖的得率、纯度及活性,本实验对这部分多糖进行了脱蛋白方法的研究,结合TLC、GC、IR等方法对 HPS-2 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期为红芪多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仪器 红芪,购自甘肃武都;牛血清白蛋白、考马斯亮蓝 G-25(西安周鼎国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单糖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Sephadex G-25(上海长征制药厂);硅胶 G(青岛海洋化工厂); 其它 试剂均为分析纯。 CR22G Ⅱ型离心机(日本日立);UV-17 型紫外仪(日本岛津);GC-Clarus 5型气相色谱仪(美国 PerkinElmer公司);红外光谱仪(Nicolet NEXUS 67);BS-1A 自动部分收集器、HL-2 恒流泵(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有限公司);美国Waters6型高效液相色谱仪,配 Waters2414型示差折光检测器。 2 方法 2.1 红芪多糖的提取纯化路线其流程如下。 2.1.1 提取红芪药材→粉碎→超声脱脂→热水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后离心→取上清液→乙醇沉淀→有机溶剂洗剂→透析→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得粗多糖 HPS。 2.1.2 纯化粗多糖液→脱蛋白、色素→Sephadex G-25柱层析→洗脱液透析→浓缩→冷冻干燥→精制红芪多糖 HPS-2。 2.2 蛋白质和多糖含量的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氏亮蓝法[3],多糖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4]。 2.3 脱蛋白方法 称取一定量的粗多糖,加入适量蒸馏水,6℃加热溶解,备用。本实验采用 3种脱蛋白的方法。 2.3.1 Sevag法取粗多糖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氯仿-正丁醇(V/V为 4∶1)试剂,混合振摇 3 min,离心除去沉淀,透析后醇沉,冷冻干燥,即得脱蛋白多糖。 2.3.2 三氯乙酸法取粗多糖溶液,加入多糖溶液体积 .1倍量的三氯乙酸,低温(4℃)剧烈振摇 3 min,离心除去沉淀,透析后醇沉,冷冻干燥,即得脱蛋白多糖。 2.3.3 三氯乙酸-正丁醇法 取粗多糖溶液,加入等体积的三氯乙酸-正丁醇(V/V为 1∶1)试剂,振荡 1 min,静置分层,收集下层水溶液,透析后醇沉,冷冻干燥,即得脱蛋白多糖。 2.4 红芪多糖的精制将一定量的脱蛋白多糖,溶解于适量蒸馏水中。过氧化氢除色素,减压浓缩,经醇沉、离心、冷冻干燥得红芪多糖1(HPS-1),取适量的 HPS-1,蒸馏水溶解后,Sephadex G-25柱分离,蒸馏水洗脱,流速 .8 ml/min,每 3 ml收集1份,苯酚-硫酸法跟踪检测,绘制洗脱曲线,合并主峰流出液,减压浓缩至一定体积,冷冻干燥得 HPS-2。 2.5 纯度鉴定用 HPLC法,TSK-gel G25PW色谱柱,示差折光检测器,流动相为双蒸水,流速 1. ml/min,检测器温度35℃,样品浓度4 mg/ml,进样量5 μl。同时取该样品溶液在 2~4 nm范围内进行紫外扫描。 2.6 气相色谱参照文献[5],多糖样品经彻底水解后制备糖腈乙酸酯衍生物,以单糖的糖腈乙酸酯衍生物为对照品进行 GC分析。色谱条件: OV-11毛细管柱(5 m×. 32 mm),载气为N2 ,流速 5 ml/min,分流比 4∶1,FID氢火焰检测器,汽化室温度 25℃,检测器温度 28℃。程序升温:11℃(保持 5 min)→(5℃/min)→ 28 ℃(保持 2 min)。进样量 .4 μl。 2.7 薄层色谱[6]取 15mg HPS-2,三氟醋酸彻底水解,水解产物溶于 1 ml蒸馏水中,以标准单糖为对照,分别取样品水解液和单糖对照液在含磷酸二氢钠的硅胶G薄层板上点样,上行二次展开,展开剂: 醋酸乙酯∶冰醋酸∶甲醇∶水=12∶3∶3∶2(V/V);自然风干后显色,显色剂: 苯胺-邻苯二甲酸溶液,烘箱中 15 ℃加热 5~1 min显色。 2.8 红外光谱测定 取 2 mg HPS-3,KBr压片,测定红外光谱。 3 结果 3.1 脱蛋白方法的选择以蛋白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比较 Sevag法、三氯乙酸法和三氯乙酸-正丁醇法的脱蛋白效果(见图1)。Sevag法的多糖损失率最低,但脱蛋白率也最低;三氯乙酸-正丁醇法的脱蛋白率最高,多糖损失率最低;三氯乙酸法的脱蛋白率达 3%以上,但多糖损失最高。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本实验选取三氯乙酸-正丁醇法脱除红芪多糖中的蛋白质。 3.2 红芪多糖分离纯化红芪多糖经Sephadex G-25柱层析纯化分离的洗脱曲线(见图2)。仅出现 1个洗脱峰, 收集主峰, 透析, 浓缩,冷冻干燥, 得到 HPS-2。 3.3 纯度鉴定HPS-2的紫外扫描在 26~28nm处吸收峰消失,茚三酮反应呈阴性,说明样品中的蛋白质基本除尽,也无核酸存在;碘-碘化钾反应呈阴性,表明样品为非淀粉多糖;经 HPLC凝胶色谱后为单一对称峰。表明其为均一组分;苯酚-硫酸法测定 HPS-2的糖含量为 98.6%。 3.4 红芪多糖的结构分析 3.4.1 气相色谱分析 气相色谱分析(见图 3)。比较标准品和样品的保留时间,可见多糖 HPS- 2由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5种单糖组成。其摩尔组成比例为 .3∶.2∶2.7∶16.1∶2.。 3.4.2 薄层色谱分析HPS-2 经薄层色谱(见图 4)。检出半乳糖(Rf对=Rf样=.4)、葡萄糖(Rf对=Rf样=.3)、阿拉伯糖(Rf对=.2,Rf样=.19)、木糖(Rf对=Rf样=.62)和鼠李糖(Rf对=Rf样=.77),其中木糖和鼠李糖含量较低,斑点不明显。这与气相色谱结果一致。 3.4.3 红外分析从IR谱图由图 5可见,HPS-2在 3 6~3 2 cm-1、3 ~2 8 cm-1和 1 4~1 2 cm-1处均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1 154、1 8、1 24 cm-1处为 β-吡喃糖基的振动峰[7];898 cm-1为 β-糖苷键的吸收峰,82 cm-1处为 α-吡喃糖的吸收峰,说明多糖 HPS-2中存在 α和 β两种类型的苷键,并以吡喃型糖为主。 4 结论 本实验比较了3种脱蛋白方法,三氯乙酸-正丁醇法脱蛋白效果最好,脱除率达 37.2%,多糖损失率少。利用葡聚糖凝胶 Sephadex G-25柱层析分离纯化红芪多糖得 HPS-2,经 HPLC及紫外扫描为均一多糖,不含蛋白质和核酸。 GC、TLC及 IR分析 HPS-2的糖基组成和结构为,主要由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5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 .3∶.2∶2.7∶16.1∶2.,单糖主要为吡喃糖,异头碳以 β型为主,并有少量的 α型。这为红芪多糖的深入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特别为其组成的快速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权菊香. 红芪的药理研究进展[J]. 时珍国药研究,1997,8(2):178. [2]金智生,汝亚琴. 中药红芪的实验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3,2(4):52. [3]李知敏,王伯初,周 菁,等. 植物多糖提取液的几种脱蛋白方法的比较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4,27(8):57. [4]董 群,郑丽伊,方积年. 改良的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和寡糖含量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6,31:55. [5]康学军,曲见松. 白芷多糖中单糖组成的气相色谱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26,26(7):891. [6]张维杰.复合多糖生化研究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 大专医学生毕业论文篇2 试谈医学 教育 实践改革 摘要:医学教育主要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来进行,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的训练,最终培养成能够解决病患疾苦的合格的医师。理论教学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占据绝大部分时间,理论授课形式对学生吸引力不够,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程度不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不强,这些都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针对现阶段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医学教育中加强医学教育改革,减少理论授课时间,增加实践课教学时间,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强师生之间教学互动,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医学教育;实践改革;探讨 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我国医学教育的关键,也是最终目的。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存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单一传授,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问题。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现阶段的社会对医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医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上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授课时间。比如我国很多医科大学建设了医学技能培训中心,将医学教育中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进行结合,并相应配备了高技术的设备和计算机培训软件系统,在计算机软件的作用下将医学操作和人体模型进行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医学发展对医学生培训的需求。 1现阶段医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我国高等教学实现了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医学院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但与之相匹配的教育投入却没有按照一定比例增加,在扩招的影响下,加剧了学生人数增加与投入教育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医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教育,是高投入的教育,医学实践教学对提升医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扩招的情况下,医学教育面临师资力量、教学经费不足、教学场所不够等困境,使得医院的实践教学变得困难,情况不容乐观。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不合理,无法实现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医学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更需要培养能够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大量诊疗工作的医师,只要这样才能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但在实际的医学教育培养方案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在处理病人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明显不足。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差。 第二,招生人数急剧增加,但学校硬件和软件设施不能相应增加,无法取得优质的教学质量。由于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以及部分经济利益的驱动,几乎每个大学都在扩招。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人数迅猛增加,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没有相应增加,而招收的学生整体素质是下降的,能力参差不齐。扩招后的医学院校,由于在办学资金、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设施上存在限制,导致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完全采用小班式教学,而更多的是采用大班式的理论教学。大班理论教学效果自然不如小班教学。 人数的增加与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加之教学效果下降自然影响最终毕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第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实践条件受限,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实践机会减少。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都是大型医院,恰恰也是病人最多的医院,往往是一床难求,临床工作的医师往往超负荷工作,在指导临床实践的实习生的时间和精力上都受到严重影响,指导学生实践的效果自然受到影响。伴随社会发展,医疗环境发生了变化,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传统的和患者面对面的实践教学面临挑战,更多病人不愿意让学生动手检查和进行一些医学处置。所以,学生实践能力受到影响。而且由于扩招,最终在临床上实践的学生人数多,导致每个实践学生管理病人的数量减少,所见疾病种类也减少。 2医学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 2.1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 医学院校既要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以期他们去探索未知的许多医学难题。也要培养更多实用型医技人才,大量的医疗卫生机构需要他们去充实力量,大量的患者需要医师去诊断和治疗,这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根本。因此,要因人制宜地制定培养方案,不搞一刀切。 2.2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 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可以增加教师的数量,改善教师工作条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改善教学硬件设施,采用多媒体教学,采用更多小班教学,增加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3压缩临床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践课学时,改革学生成绩考核方式 临床课程理论教学属于被动教学,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喜欢实践性强的内容,喜欢更接近临床病人的内容。因此,增加临床课程实践教学学时等于提前进入临床实践。对影像专业核医学课程,我们的改革就是将20学时的理论学时压缩成14学时,实践学时由2学时增加到8学时。改革评价学生成绩的方式,将每次的作业、课堂纪律、考勤、期末考试成绩综合后作为本学期最终成绩。经过这些改革,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自律性加强,学习效果越来越好,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4加强实验技能中心和附属医院的建设,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平台的作用,对实践过程进行严格规范 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根本,实验技能中心和附属医院就是虚拟实践和真实实践的两个平台。医学院校要从意识上重视医学实践的发展,为医学实践配置相应的教学设备,实行完善的设备管理 措施 ,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规范。另外,有关人员还要加强对医学实践教学模拟软件的开发,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运用到医学教育实践中。还要加强对医学教育资金的投入,完善医学教学平台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医学教学模式的选择要根据医学实践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进行建立,要重点突出模拟教学的地位,形成医学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对医学实践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对教育实践的过程进行优化。[1] 2.5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完善相应的实践教学制度,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的管控 针对原有重视理论课教学,忽视实践课教学问题,医学教学对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制度的建设,加强对实验考核、实验设备以及实验消耗的管理。在实践课环节,要更多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医学问题。在加强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管控方面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对实践教学计划的管理。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学生具备的知识、技能,制定适合的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设计要结合具体的医学考试内容进行设计,建立一种不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对实验综合性、创新性的关注。 第二,加强对实践过程的管理。在实践教学中要按照严格的要求组织实验教学,特别是注意对学生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核。[2]第三,加强对实践教学质量的检查。首先,要健全实验课的考核评定方法,将学生对实验课全过程的记录作为对其最终考核的标准之一。其次,建立实验听课制度,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最后,定期在网上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评价调查,进而了解最新的实验教学状况。 3 总结 综上所述,伴随医学院的扩招以及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需要,医学教育改革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培养具有实践技能的医学高级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如何培养一个符合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需要各个医学院校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裴冬梅,吴多芬.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新途径[J].现代教育管理,2009,(6):69-71. [2]赵申武.医学临床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09,(1):293-294. 大专医学生毕业论文篇3 医学模拟教学在妇产科教学的应用 【摘要】探讨用单项基础技能训练、综合训练的模拟教学模式在本科生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以达到提高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和培训科学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妇产科;实践教学;模拟教学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生学习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临床思维等能力的关键阶段[1,2]。妇产科的操作大多涉及患者的隐私,而医学模拟教育可以利用局部功能训练模型、模拟人、计算机虚拟模拟人,模拟临床真实环境作为教学铺助,达到提高学生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和培训科学思维的目的。 1模拟教学在妇产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本科生学习期间,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如在妇产科,对患者子宫后穹窿的穿刺、输卵管通液术、上环术、下环术及产前检查等。可采用多元化示范为导向的模拟教学模式,用局部功能训练模型训练学生,使其有效率地掌握相应的临床操作技能[2],熟练操作技巧[3]。示范教学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局部功能训练模型示范教学,该环节是以实验技能为主的操作教学,教师先通过微视频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基本操作要求,再有选择的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并示范操作[4]。各小组选择代表先照样练习,掌握要领后再向组内同学讲解并在全班示范操作。学生在练习时,老师注意观察,对关键部分要提示学生注意,随时指出操作中的不足,并加以讲解。 要给出充足的实践操作时间,用于组内和组间的示范性交流,相互间进行评价,并可以拍摄视频,收集教学素材,用于以后的实验教学,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在示范性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微课、慕课等新教学手段的优点,利用好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局部功能训练模型能给学生提供反复强化操作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能熟练操作技能。现有的高级综合模拟人拥有强大软件功能。 模拟人具有生理系统和功能体征系统,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参数,设计不同病情的“患者”,满足各层次的医学实践教学的需求。此类综合训练模拟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难度[5,6]。综合训练教学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式方法等多种 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一星期前告知学生案例,学生事先做好预习准备。实验室模拟人连接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学生可对模拟人进行观察、做各种体格检查、采集数据,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综合分析和鉴别判断[4],实施相应的临床诊治方案。教师根据学生的诊治表现给予指导和纠正错误,培训医学生的良好的临床思维,提升现代医学教学受训学生的教学质量。 2医学模拟教学的优点 2.1妇科患者病种多样 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教学观察到多种妇科疾病,特别是临床上少见疾病的特征[6],学生可直接进行体格检查和操作,熟悉各种妇科疾病患者的诊治。 2.2通过模拟教学反复练习 学生在模型上重复练习[6],能较好的掌握操作要点,直到技能熟练,如妇科患者子宫后穹窿穿刺术、诊刮术、会阴侧切缝合术等。 2.3模拟教学安全性强 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在患者身上进行操作,如助产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病史采集不熟练及诊治时间急促,易引发患者不良情绪,可能触发医患矛盾。而模拟教学利用模拟系统直到学生进行练习,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7,8]。在妇产科的本科生教学中,模拟教学创造了一个安全、贴近真实临床的教学环境,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模拟教学不能完全代替临床实践床旁教学。 参考文献 [1]邓贝贝.医学模拟教学: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J].卫生教育,2015,21(34):85-86. [2]卢书明,马亮亮,李艳霞,等.案例教学法联合模拟教学法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医学伦理与实践,2015,28(23):3299-3301. [3]李益平,刘冬莹,库华义.医学模拟教学在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康复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中安国医学教育杂志,2014,34(1):105-106. [4]张明亚,罗良平,赵辉.高级综合模拟系统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5):132-133. [5]尹悦,韩霏,郭凤林,等.临床实习前医学模拟教学集中训练的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67,101. [6]刘静馨,陈沁,罗艳华.护理教育者在高仿真模拟教学中的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进修杂志,2011,26(12):1082-1084. [7]伍丽艳,植瑞东,陈康敏.情景模拟教学法和虚拟医学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北方药学,2013,10(7):152-153. [8]吴凡,许杰洲,杨棉华.医学模拟教学在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2):171-173. 猜你喜欢: 1. 大专临床医学论文 2. 大专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3. 大专临床毕业论文范文 4. 大专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护士 毕业 后规范化培训是为完善毕业后对护士的护理学 教育 ,对临床护士所进行的专业化培训, 是使护理专业毕业生顺利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工作能力转变的重要 措施 ,对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专护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 范文 一:临床循证护理现状调查

1对象与 方法

1.1对象

从某所大型综合性医院860名临床护理人员中随机抽取300名进行问卷调查。年龄18~52岁,平均(30.0±7.1)岁。学历:中专84名(28.0%),大专166名(55.3%),本科及以上50名(16.7%)。职称:护士94名(31.3%),护师130名(43.3%),主管护师76名(25.3%)。工作年限:1~6年94名(31.3%),~12年94名(31.3%),~18年65名(21.7%),18年以上47名(15.7%)。

1.2方法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3]。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基本状况,对循证护理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制定护理计划时参考的依据,临床护理科研及护理实践的方法等26个有关问题。将问卷发放给2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预调查;请专家评审,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4,内容效度为0.92。然后由笔者将问卷发放给被调查者,向其讲解填写要求后,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当场收回。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100%。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χ2检验。

2结果

2.1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晓情况

63.4%的临床护理人员知道循证护理,但非常熟悉和比较熟悉者仅占15.7%(47/300。不同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对专业教材,不同职称、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对护理常规,不同年限的护理人员对专家意见及不同学历护理人员对科学证据[4]的应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 其它 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依选用临床参考依据构成比的多少排序依次为护理常规(50.6%,152/300)、专业教材(34.7%,104/300)、科学证据[4](7.7%,23/300)、医学杂志(5.0%,15/300)及专家意见(2.0%,6/300)。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应用护理常规百分构成比最高,专业教材次之,而采用科学证据[4]、医学杂志及专家意见较前2项差距较大。

2.2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现状

统计显示,只有7.7%(23/300)的临床护理人员应用最可靠、科学的证据,结合个人临床 经验 和病人的需求为病人提供护理方案。进一步查询原因:工作繁忙占54.1%(150/277),新资料缺乏占20.6%(57/277),没有条件上网占6.8%(19/277),缺乏上网技巧占4.0%(11/277),不知道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占10.5%(29/277),其它原因占4.0%(11/277)。

3讨论

3.1普及循证护理知识,将循证护理教育深入到临床和继续护理教育中

本次调查显示,15.7%的临床护理人员熟悉循证护理,84.3%的临床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了解不深,遵循证据的科学观念尚未被广大护理人员所接受。因此,有必要在各级护理院校中增设循证护理课程。临床护理人员也必须接受循证护理的继续教育,如开展专题讲座、强化培训等。使临床护理人员熟悉更多的循证护理知识和循证护理的实践方法,同时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5],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应用现有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病人服务。使循证护理在日常护理实践如查房、会诊、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中得以应用。实施循证实践,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3.2大力开展循证护理研究,及时提供“可利用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

评价证据的正确性、有用性和实用性时常根据证据的性质分为4个等级:A级,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B级,设计较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C级,病例 报告 或有缺点的临床试验;D级,个人的临床经验[4]。A级证据级别最高,依次递减,D级级别最低。

遵循科学的证据为病人服务,是循证护理与传统的经验和直觉式护理的根本区别。本调查显示,50.7%(152/300)的临床护理人员习惯按护理常规办事,34.7%(104/300)按专业教材办事;提示大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批判性思维。由于专业教材出版周期长,各地区各医院的护理常规的质量参差不齐,临床护理人员无法将护理服务建立在目前现有的科学证据基础上。致使许多护理手段停留在约定俗成的习惯与经验阶段,缺乏科学证据[6]。调查同时也显示了不同背景的护理人员对某些临床参考依据的应用程度存在差异。工作年限长、学历高及职称高的护理人员更习惯按专业教材、护理常规办事;只有7.7%的护理人员应用了最可靠的科学证据,大多数临床护理人员对科学证据应用不足,可能与其知识老化、凭经验和直觉护理病人、不知如何获取证据及缺乏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关;中专护士对科学证据的应用较好,可能与其工作年限较短、临床工作经验欠缺、护理病人过程中遇到困难的频率较高,促使她们多 渠道 获取护理新知识等因素有关。目前有说服力的护理研究信息资源仍然有限,研究结果的传播与推广不够充分[7],导致科学证据的应用范围狭小。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参考期刊亦较少,仅为5.0%(15/300)。实质上期刊出版周期短,更新知识快,统计资料多,可从中查找到大量的最新的实用性科学证据。护理人员尚可通过Medline或Cochrane图书馆查询获取自己所需的证据,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广大护理人员也应根据Medline或Cochrane图书馆提供的结论选题,大力开展循证护理研究,为临床实践及时提供“可利用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极为重要的工作,也是循证护理得以开展的关键。

3.3成立循证支持小组,提高护理人员循证能力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4.1%的临床护理人员工作繁忙,10.5%不知道如何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4.0%缺乏上网技巧,6.8%没有条件上网。由此可见临床护理人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循证护理实践开展不够。因此,挑选一批具有循证能力的临床护理人员成立循证支持小组,参与或支持不同技能和背景的临床护理人员从事循证护理实践,也是目前可以采取的有效办法之一。循证支持小组的成员可以通过网络、期刊及书籍帮助繁忙的临床护理人员从浩瀚的医学信息海洋中获得科学的证据,再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需求和护理人员的个人经验,分析证据的可应用性,制定出高质量的护理方案和护理决策,供临床护理人员运用,以普遍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循证能力,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从事更多的循证护理实践,从而促进临床护理持续健康发展。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范文二:护理学的人文底蕴

1护理学的人文视野审读

1.1护理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耦合依据1980年美国护士会对护理的定义: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所产生的反应。又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全安适状态(Healthisastateofcompletephysical,mentalandsocialwell-being,andnotmerelytheabsenceofdiseaseorinfirmi-ty)。综上所述,界定护理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应用科学。

1.2护理学的人文底蕴不足纵观护理学的形成和护理事业的发展历史: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护理学是精于自然科学,荒于人文科学———只充分看到护理科技的作用,而没有充分看到掌握与使用护理科技的人的作用———热衷于护理技术操作,以疾病为中心,见病不见人;只重视护理研究技术及如何使之发挥作用,而不重视研究使用护理科技的人如何能正确、有效地掌握科技与发挥科技的作用———没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正如九届全国人大代表、锦州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席焕久指出的,研究人体结构,只进行纯生理性的剖析,什么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研究人的病因,什么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或病毒病菌感染,等等。所有分析均以对小白鼠、小白兔的解剖分析为依据,所有结论均与对白鼠、白兔的分析结果相一致。由此,人的社会属性不见了。如此这般,怎么能谈得上让我们的医生能很好地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体贴人呢?怎能很好地为人民治疗,为人服务呢?荒于人文科学,就可能导致科技使用不当,乃至形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是巨大的灾难,例如采用B超鉴别胎儿性别、滥用辅助检查等。

那么,人文素质的底蕴不足,到底会对国家产生哪些影响呢?美国人曾在1967年设立“零点项目”专门加以研究,起因是前苏联1957年11月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早于美国整整4a,其中的“零”表示对人文教育认识的空白。历经数十年相关的研究,美国联邦教育部得出结论:美国教育过分强调其经济目的和经济作用,导致学生只是为了今后的职业需要而上学,课程被过分专业化,特别是低估了人文教育对培养人的道德、创造力及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作用,不利于培养头脑灵活、能不断适应社会迅速变化的人才。两国科技人员不同人文素质导致了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1:14]。

护理学的学科构成、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必然将跨入新世纪的护理学首先接受人文的审读。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技术只能告诉我们“是什么”,却不能解决“应当怎样”。例如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是人类文明,还是人类灾难?!也就是说,科技只能解决是非而不能给人以“价值”判断。什么能让我们有“价值”判断的能力?爱因斯坦告诉我们,那是人文。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及护理学的形成,在相当程度上受西方护理的影响。科学无国界,不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人文则具有民族性。护理的科技方面,表现中国特色很困难,要真正表现中国护理特色就是在护理中渗透中国 传统 文化 底蕴。林巧稚行医初期,曾有位外国大夫嘲笑她:“你以为拉拉病人的手,给病人擦擦汗就可以成为一个教授么?”林巧稚反问道:“医生不知道病人的冷暖,没有同呼吸共命运的感情,又怎能治好病呢?” 总结 过去,为什么在中国开展责任制护理近乎流产;联想现在,引进系统化整体护理那么艰难。这些都提醒人们必须要考虑中国的文化背景。护理科技方面学习欧美,但在人文方面一定要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因为可以引进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技术,但是无法引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南丁格尔,中国需要自己的南丁格尔———林菊英、林巧稚们。

2构建护理学的人文工程

2.1全面营造人文精神氛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成果;人文精神则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文知识的升华,是主客观的合一,是内化到人 言行举止 的德性。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但是,在以技术为中心的泰勒制背景下,在职业教育眼中,受教育者作为“人”已不复存在,仅仅是可以被训练的参与生产的简单要素;把适应社会需求片面地理解为专业化,特别强调专业对口,培养出整齐划一的“标准件”,打造一颗颗拧在一个岗位而且永不松动的螺丝钉;职业教育也就是“饭碗教育”。所有这些,受教育者都得付出如下代价:牺牲个体人格的完整性,扼杀创造性,削弱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剥夺选择生活和职业的权利。最终,远离人文精神。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鄙视“为谋生而学”的动机,他认为“这会直接导致对伦理价值的损害”。他强调:“青年人离开学校时,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作为一位专家。否则,他连同他所学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训练的狗。而要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则需要培养全面的自我辨别力,而这取决于自由而全面的教育。”[1:14]

什么是教育,什么是“自由而全面的教育”,必须深刻 反思 。美国学者劳厄认为: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仍然留在你心中的那些东西。“那些东西”是些什么东西,那是贯穿在人们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和审美趣味,被称之为人文精神。但是,20世纪是一个以能力为本位的现实主义主宰世界的时代,以技术为中心的尽可能分工的泰勒制成为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把人看作是参与生产的简单要素,用单纯技术观点为受教育者提供职业技术技能训练,忽略其作为“人”的存在[2]。护理教育也难逃厄运:人们过于重视知识教育、专业教育,忽视思想、灵魂的塑造;教育过程停滞在认知层次上,忽视教育对象的感受、体验等非认知因素。“自由而全面的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备各种适应生存和发展的职业技能,更要具备人文精神。即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具有现代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充满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

2.2体现人文教育的特色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在构成人才的要素中,有比知识、能力更为重要的东西存在,有对于人才接受和获取知识、提高和发挥能力更具影响力的东西存在,或者说有使人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东西存在,那就是“素质”。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内化”,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成为教育对象的人格、气质、修养。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说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

2.3确立护理教育的人文理念理念(idea)是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普遍范畴。该词源于古希腊文,原意为形象。西方哲学家曾从不同的角度加以使用。1997年3月卫生部制定的四年制中等护理专业教学计划,首次建立护理教育理念。护理理念,成为一切教学行为的指南和依据,成为护教育群体的价值取向和信念。它包括护理教育的哲学依据、护理教育的内容、护理的服务对象、护理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理教育的主要活动形态、与护理教育密切相关的基本概念。

2.4培养目标中凸现人文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被人为地割裂,其中重要原因在于社会和公众片面地强调科学的技术应用,漠视科学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这种欠缺人文精神的培养目标,导致“半人教育”,出品“单维人”。人文教育的目标指向是促使个体人格的完善,道德精神的提升,它不只是简单的人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主要的是人文精神的培养。

医学人才未来的服务对象是人,这就更需要具有很好的人文素质。因此,四年制中等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突出了人文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并指导思想和行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护理专业,具有和蔼、端庄的仪态,严谨、勤快的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护理事业献身的精神,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2.5教学计划中加强人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文学科课程门类单一,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为主,辅之以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课时偏少,且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发达国家的人文课程占课程总学时的比例达到20%~25%。四年制中等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主要特色是“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按整体护理需要优化课程结构,使传统的生物学医学基础课程在提高护理适用性基础上进一步得到精简和压缩,使人文课程所占比重有较大提升,人文学科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在20%左右。

2.6筛选人文知识模块整体护理所必须的知识包括: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初级卫生保健知识、基本 医学知识 、必要的文化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整体护理所必需的知识密切相关的基本概念:人的整体概念、初级卫生保健概念、健康与疾病之间动态连续概念、护理程序概念、人际协作与沟通概念、终身学习概念。构建护理学的人文工程,必须筛选与人文相关的知识和概念,如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文化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知识、终身学习概念等等,以确立人文学科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层次。

2.7重组人文学科课程体系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课程结构体系仍按普通基础、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三段式和按学科课程组成,各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这种“三段式”的课程结构容易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弱化文化陶冶,导致受教育者人文底蕴不足。为突出人文学科,使人文学科成为构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六大课程结构体系的构想,即自然科学基础课、医学基础课、预防保健基础课、人文社会科学课、临床医学课、新型护理技术与方法论课[3:54]。

2.8确立人文学科层次人文学科作为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分为三个层次:以文化知识课程为基础———语言、文学、写作、美术等;以人文与医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课程为重心———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社会学基础、美学、人际沟通、医护文献检索、医护法学等;以“两课”为核心———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德育课(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基础)[3:54]。

2.9创新系统的人文教育方法许多人以为人文学科及其教育主要是告诉学生一些人文知识,并让他们“记住”而已。人文教育方法也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与之相对应的是课堂灌输、课后复习、考试检查。其实,成功的人文教育必须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因为人文教育不是用概念解释概念,惟一真正要做到的是给出意义在其中得以显现的场所,以使被教育者生成意境,进入思想的状态。因为人文教育的实质是精神性、智慧性的。人文教育的方法必须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与之相对应的是自学、课堂辅导、计算机分析与仿真/实验研究、论文/设计或实验、 社会实践 等方式。这样,学习过程就转变成学习、应用、发展知识的过程。人文教育就是培养这种能力,而不只是告诉人文知识,更不在于背诵人文教条。在人文领域,情感体验永远比理论对人的影响大。

3护理学不再远离人文

目前,我国护理学的水平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如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发掘祖国医学宝库,创立有中国特色的护理学举步维艰。人文精神危机的加剧,使护理学及护理教育的使命更加沉重。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在构建护理教育过程中,已经突出考虑价值取向的人文因素,例如:适应医学模式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念,充分重视社会生活和环境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强调护理工作的独立性、科学性、整体性,采取科学的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指导思想;认识到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是有生理、心理、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而成的整体,其健康与外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体内环境密切相关;采取的护理手段是应用护理知识和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依据人的基本需要与生命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为服务对象提供身心整体护理,等等。“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已应用于临床,护理哲理已被广大护理人员所接受。所有这一切表明,护理学及护理教育的人文工程已经启动。

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论文

同学,你好,专家提醒,60分以下(不及格),60-70份(几个),70-90(良好)90以上优秀

河南科技大学自动化毕业论文要求不算太高,只要平时自己认真学习,按要求去写通常都是会过的。河南科技大学,简称河科大,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理事高校,是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之一。学校1952年创建于首都北京。1956年,应国家工业基地建设布局的需要迁至洛阳,后更名为洛阳工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1998年,划转至河南省管理。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报经教育部批准,由洛阳工学院、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科技大学。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开元、西苑、景华和周山4个校区,占地面积4600余亩,建筑总面积约17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6.71亿元;馆藏纸质和电子图书总量400余万册;有31个学院,涵盖11大学科门类,设有100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4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研究生授权类别;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30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4.1万人,非全日制成人教育生2.4万人。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63号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范文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是河南科技学院学报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

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各种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沉迷于网络世界里无法自拔,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网络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网络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篇一

《网络视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互联网是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产物,在互联网的发展下,网络的规模也逐渐壮大,在互联网上学习、娱乐的人也越来越多。根据统计,网民的数量占比最多的是青少年,而青少年运用网络主要是玩网络游戏或者看网络视频。长时间的看网络视频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网络视频对青少年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视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

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网络在信息社会中产生并逐渐扩大发展。而青少年是使用网络视频的主体,受网络视频的影响最大。网络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积极影响;另一面是消极影响,本篇文章对网络视频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做出阐述。

1网络视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1.1.1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心理活动复杂的阶段,求知欲望强,课本中的知识不能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望,而互联网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更为广泛的知识空间,可以满足青少年日益增涨的求知欲望。互联网具有快速性和广泛性的特点,互联网可以快速为青少年找到需要的信息,在查找资料的方面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互联网的知识范围涵盖广,任何的知识在互联网上都可以查找到。而且互联网的知识比较丰富,不是单调的文字展示,通过网络视频展示所需要的知识。而网络视频在展示知识的时候,文字以及图片动静结合,吸引了青少年的注意力,丰富了青少年的知识内容。

1.1.2网络视频也是青少年的情感更加丰富,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社会。例如,青少年想要了解一些社会新闻的时候,文字还原信息不能够引起青少年的责任感,当视频中真实的出现的场景可以让青少年有直观的情感感受,网络视频也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加直接的了解社会的现状,也可以让青少年更加清楚社会的现实。

1.1.3青少年的情感比较敏感,在遇到压力或者有不良其情绪无处发泄的时候,观看网络视频也是一种宣泄。互联网中有很多有趣搞笑的网络视频,当青少年心情不好的时候,点击一个搞笑的视频可以缓解压力,再看网络视频的过程中,也可以让青少年处于放松的状态,暂时的忘掉烦恼以及压力。

1.1.4在互联网中也存在着很多激励的视频,青少年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也增强了自身的积极情感。例如:国庆期间的阅兵,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现在先进的武器装备,军人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都能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绪。在地震、泥石流等灾害发生时,青少年没有办法去现场救灾,但是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了解现场的情况,在观看视频的时候,看到现场的情况感同身受,同情心激增。

1.2消极影响

1.2.1青少年的思想不成熟,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网络是相对于现实社会中一个虚拟的空间,在网络上是有自由的权利,人民隐藏真实的身份进行交流。随着心情发布一些信息或者制作一些违反道德的视频,网络的广泛性除了知识的广泛也包括传播内容的防范,当网络中出现一些色情、暴力的视频,会给青少年造成严重的影响。青少年在这个阶段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太多的网络暴力视频会影响青少年的人生观。在观看暴力的视频后,青少年会觉得暴力的事情是正常,甚至会模仿视频的内容,对其他的人也实施同样的暴力,这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同时对青少年的成长也不利。

1.2.2网路的虚拟的世界,青少年长时间的观看网路视频,会把自己沉浸在网络视频中,缺少和其他人的交流,渐渐的与社会脱节,造成青少年心理封闭,使青少年的交往能力减弱,对生活缺少激情,对亲情也更加的冷淡,长时间的沉浸在网络视频中,还会使青少年的性格逐渐沉闷,孤僻甚至是自私,这样不利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心理。

1.2.3非法网站对青少年的性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很大危害和威胁。青少年正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时期,对性的认识比较模糊,互联网上一些充斥着暴力和色情的视频,往往会吸引青少年浏览,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造成青少年错误的认识,产生性心理障碍,甚至犯罪。

2如何克服网络视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

2.1通过教育手段,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第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轻松民主的家庭气氛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家庭和睦,和谐融洽的家庭中,孩子的性格自然比较活泼开朗,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解决的途径也就比较多,这就避免了过分依赖网络视频寻求精神寄托的可能性。第二,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家长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随时了解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难与疑惑,为孩子排忧解难。第三,引导孩子用正确的、积极的方式思考问题。家长要用正确、科学的方法对待孩子,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总能得到关怀与帮助,这样也可以避免青少年在遇到困惑时消极逃避。第四,适当监督他们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青少年毕竟是不成熟的和缺乏理智的,所以,家长平时应该关怀他们,注意他们平时观看的网络视频是否合适,如有不当,就要用合适的方法说服他们,不要使青少年过分沉迷在网络之中。

2.2通过社会干预,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2.2.1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多停留在学校级别,且良莠不齐,许多网站有名无实,没有真正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只有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关心青少年的上网环境,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才能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障。

2.2.2利用先进技术,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网络的“纯洁性”。首先,要加强对网络内容的过滤。使用先进的手段,真正对所有涉嫌黄、赌、毒的内容进行清理,加大对所有网络用户尤其是网吧等公共场所的监管,使不法分子无机可乘,对一些不健康的内容,直接屏蔽或删除。其次,建立广泛的认证制度,使网络行为者身份可查询。改进网络服务器,使其具有对访问者的地址、访问时间和操作行为记录的功能,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够迅速解决和处理。

结束语

由以上内容可知,网络视频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有两面性,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以学习为目的观看网络视频,可以提高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丰富青少年的知识内涵,对青少年的心灵健康也有促进作用,但是网络视频中也有血腥、暴力等不良的视频,青少年在观看不良视频后,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使青少年的心理发生畸形,对社会也是一种危害。因此,网络视频中积极的部分要发挥作用,帮助青少年健康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对网络视频的管理,保证网络视频积极健康。

参考文献

[1]岳嵩,霍晓红.浅析网络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J].南方论刊,2010(6).

[2]郭加书,王鑫.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3]刘晶晶,李斌,李培庆.网络色情泛滥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

网络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篇二

《网络情境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初探》

关键词:网络情境;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日渐普及,正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年轻一代的学习与和生活。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发布的《2013年度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中国传统互联网用户已达5.64亿人,占人口总数的42%;而早在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就超过了桌面网民数量,业内人士估计到2013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或将首次超过互联网用户数。有统计数据显示,学历越高,网民普及率越高。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的普及率达到91.5%[1]。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开始在学校生活中随时随地携带使用移动互联网,不少学生更是对网络产生了极强的依赖心理,使得高职院校在管理方面面临了新的挑战。因此,分析网络情境下高职学生心理的特点,探析网络对其心理产生的影响,对培养学生和高职院校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情境

网络情境包括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前者即国际信息互联网络;后者是指用户使用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是传统互联网的补充和延伸。从技术方面看,网络具有全球化、数字化、去中心化、多媒体化等特点;从社会性角度来看,网络具有资源的丰富性、信息的互动性、空间的虚拟性、言行的匿名性、价值观多元化等特点。

二、网络情境的新特征

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并深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大多数人会在某些情境下表现出和自身性格差异极大的行为。学者JohnSuler的观念是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考量在此之中体现出的数字化世界的延拓。正是数字化世界的特殊性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

(一)感知经验受到局限

人们在真实生活中能得到全方位的感知经验的整合,但在网络体现中感知经验却会受到限制,因为无法营造出体验的真实氛围。虽然个体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极大的联想空间,但是却会出现认识的偏差和主观臆断性。

(二)身份的虚无性和匿名性

因为网络天生具备的虚拟性,个体是通过网络这一媒介进行交流的,所以后续的很多感知要素也是构建于此。个人的身份往往隐藏在网络另一端,当身份的隐匿得以实现后,个体往往会突破身份的约束而宣泄自身的情感,或是通过此种匿名性来将自身的真实想法完全的展现在公众面前。

(三)身份、地位的平等

高职学生生活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几乎人人都拥有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习惯了网上冲浪的他们也喜欢这种自由、平等发表自己声音的环境。有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网络民主”。在现实世界中,普通学生想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渠道不多,而网络却提供了这方面的平台,几乎每个学校都在著名的社交网络平台上拥有自己的社区,如百度贴吧等,往往在上面能听到很多来自学生内心的声音。

(四)网络社交新变化

在网络社交中,由于网络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束缚,人们可以选择隐藏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真实身份,重新构建新的自我身份认同与个人社交网络。这种“身体缺席”式的沟通互动,冲击了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面对利弊兼具的网络社交,应在规范、净化网络社交环境的同时,通过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社交观念,既充分发挥网络社交的信息分享功能,又最大限度地遏制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三、高职学生网络心理特点

所谓网络心理就是在虚拟的网络情境里人的心理过程及其由此而形成的人的个性特征。网络情境下,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不同于一般青年,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思维表现出批判性与创造性心理并存的特点

高职学生的思维已经日趋独立并表现出批判性。他们不愿意完全接受别人的观点,而希望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展现出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探求心理。并且自尊心非常强烈,喜欢通过逻辑表达阐述自己的观念,但是常常也会因为情绪的冲动而导致语言的暴力倾向,容易在网络表达的过程中带着很多的负面情绪。但总的来讲,网络也带给高职学生很多正面的积极作用:积累知识、带促进思考、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了自身的经验体系。

(二)在获取处理信息时表现为猎奇、从众的特点

正是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这个过程高职学生群体所具备的心理特征,也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现象的产生,譬如少数学生散播谣言、病毒等,这本身已经是违法行为。还有一个方面是体现在高职学生在对于网络信息知识的获取和整理之中,也存在着主观上的臆断以及趋于大众化的妥协态势。譬如有些学生在网站上发布谣言,很多学生进行附和。这里面也就会出现高职学生网络群体从众以及好奇的心理,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良性的规范,可能会在后续操作处理中产生诸多不良的社会现象。所以需要把握其中要素是分析的关键核心,在力求效果最大化的前提下,充分保障信息获取的准确性以及知识学习的有效性。

(三)色情信息对性心理的冲击

因为网络信息具有着跨国界差别的(有语言和文化的影响)特性,这种超越时空的信息传播方式,深远的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的方式。但在承认它对于人类发展所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不少负面效果,体现在网络信息精华和糟粕的交融。在信息发布、传播和交流之中也会出现很多色情暴力以及思想几段的内容。有调查研究表明,网络上非知识性信息中有着47%的色情信息。由于高职学生群体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性意识渐强,而学校又没有提供正常的信息渠道。所以他们往往具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理,如果抵抗不良信息的意志力很差,将会由此引发不良的后续影响。有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学生无意中接触到色情网络信息,更有甚者由此产生性犯罪。

四、网络对高职学生心理产生的影响

(一)网络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满足高职学生信息的获取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也会使部分学生沉迷网络,荒废学业

升入高职高专后,除了少数人能在社交场合或专业学习领域占据优势地位,更多的学生在高中时学业成绩就不够理想、平时表现非常一般,在学校开展的活动中也很难引起别人的关注。心理上体验不到成就感。与上面的现实生活相对应的是他们在网络情境中找寻了别样的精彩,可以缓解现实中的压力和烦恼,同时也能够充分满足在现实生活中难寻踪迹的成就感。譬如他们在游戏的过关等环节中,在愉快的同时也能够带来所谓的“高峰体验”,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然而在网络游戏状态中感受到的极致成就感带来的快感不具有持久性。现实的无奈将会以恶性循环的态势向前发展。最后使这些沉迷网游的学生渐渐的丧失了生活的动力,学习的兴趣以及现实目标的获取。这将会非常严重的影响着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无论是从社会、学校,还是家庭的角度分析,均是不利的。

(二)网络社交的便捷性以及隐蔽性,使高职学生获取人际交往需要满足的同时,却忽略了现实中的真实交流

高职学生正经历着青少年向成年人过度的阶段。一方面他们渴望获取更多的关怀以及关注,同时有的时候也是困惑于人际交往的方式,表现在社会人际交往的复杂性和学生群体心理的单纯天真。在学校生活中有很多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去做。有的学生正是在这种交往的过程中逐渐的趋向于负面交往情绪以及负面交往状态,甚至由此引发人际交往障碍,包括社交恐惧、多疑封闭、回避害羞等。当他们使用网络的时候,会感觉到网络社交的神奇,似乎在现实中的问题全部没有,并且具有其独具的优点,不再以貌取人,没有等级的划分,可以更赤诚的进行交流没有顾虑。认识的朋友圈也更加的广泛,没有地域的限制。完全是投缘的行为,所以它的出现带来很多的诱惑力,也充分满足很多学生现实的心理社交需求,不可否认也会带来交往的快乐,也带来了相应的成就感。但是与此同时就会产生很多的现实问题,将现实的社交持续恶化。渐渐的产生了迷恋网络,回避现实的状况。可能正是因为有网络媒介的存在,在获取不同寻常的社交快乐的过程中,会导致着现实中的社交状况变差,进而产生了孤独的感觉。

(三)网络情境对高职学生人格的影响

人格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作为人格的核心内容的“自我意识”,能够在网络情境中被塑造和强化,尤其是他们在学校生活中非常注重自我意识,渴望被尊重。而网络的出现,对他们来讲,是一种全新生活理念展现的媒介,在某种程度上是他们学生生活网络化的延伸,同时也能够实现现实中很多难以实现的意愿,所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关注度,也更深入的使他们体验到自由的含义。网络对于高职学生人格影响中,有利的一面是能够通过网络更好的锻炼自身,帮助其形成人格上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但是不利的方面也是非常显著:网络情境的身份的虚无性和匿名性也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在行为上表现出没有自我约束能力,进而产生过犹不及的现象。长此以往,将会产生人格的障碍,表现出双重人格以及多重人格等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的成长。

五、结语

对社会和个体而言,互联网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作为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对高职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影响;同时高职学生过度沉溺、依赖互联网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困扰着教育工作者们。引导高职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对促进其身心的成长以及高职院校规范管理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松英.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5

[2]金伯利.s.扬.网虫综合症――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3]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 索引序列
  • 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毕业论文
  • 河南科技学院期刊
  • 河南专科医学院学生毕业论文
  • 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论文
  •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