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陈述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发展论点,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论点的“指南”。
论文陈述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你对这个主题的主要观点
陈述观点时一定要表达一个主要思想,并陈述你的立场或看法。关于主题,需思考:
2、给出几个支持主要观点的理由
理由要写清楚,一定要用符合逻辑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这个理由。
3、给出一个与主要观点相反的观点
一个好的论文陈述要承认论点存在另一面。所以,同学可以在论文陈述中给出一个反论点。
论文陈述写作示例:
1、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例如:互联网对教育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吗?
2、其次,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例如:互联网对教育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最后,发展你的答案。例如: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被其对教育的诸多好处所抵消:互联网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地获取信息、接触不同的观点,以及这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
据学术堂调查了解,在论文答辩的时候,老师通常会问以下几个问题:一, 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是什么?回答解析:首先从主观入手,每篇论文都对应着相应的专业,可从当前该专业的社会大致情况来简要分析,其次可以结合自己的实习经历来分析(实习过程中对该专业有了更深的社会认识,发现了一些问题等),最后,可以说是与指导老师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后选择该课题(这一点很重要,至于原因,请您自己揣测!)二, 该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这一问题一般在开题中就有提及,正文中也有相关小节说明,只需要对其加以总结提炼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逻辑清楚,条理分明,不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东拼西凑会给考核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三, 全文基本结构、框架是怎么设计的?该问题的回答并非是让您将论文大纲讲述一遍,而是对整个文章的一个综合说明,比如: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述,开头从总体上论述XXXX的特点等大背景,之后“提出XXXXX问题”,再根据问题提出XXXXX对策,最后是总结陈述,各部分相互间存在逻辑联系,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该结构是最为常见的结构,您需要依照自身文章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四, 全文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该问题的回答与论文大纲相结合,比如:全文的逻辑关系是,首先交代大背景——对XXX现状加以论述说明——提出XXX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全文进行总结说明五, 在研究该课题过程中,是否发现了不同的见解?自己是如何逐步认识这些见解的?又是进行处理的?该问题切忌回答“并未发现不同见解”!!!!!首先必须要肯定,对于该课题存在诸多不同的见解(此处需要对各类不用见解加以总结阐述,分列成条,比如传统观念认为XXXXXXX,现代观念认为XXXXX),其次,阐明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些不同见解的(记住,不能完全否定或肯定某一种见解,各个不同见解都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不管对错,只要不离谱即可),最后,处理不同见解,一是在论文写作中是怎么处理的(你是用什么“见解”,也就是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展开研究的),二是自己在平常学习研究中如何处理(依旧不能完全肯定或否定某一种见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六, 课题研究中有那些问题是没有涉及的,但却是与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任何一篇文章,无论字数多少,不可能将所有涉及到的问题全部研究清楚,所以,需要您选择一到两个和该课题联系紧密的问题,并对其做精简的概述(概述,不是长篇大论,一定要精简)七, 还有什么问题是你自己还未研究透,论文研究还不够深入透彻的?该问题需要您结合自己文章的实际情况来回答(但注意和问题六分开),该问题是论文已经提到或已经进行了相关说明,但不够深入!(这是考核老师想知道您是否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八, 在写作过程中,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该问题必须要与问题一严格区分,需要结合课题所研究问题的现状、意义、目的展开叙述。九, 该课题研究的创新点是什么?创新点一般来说有两种,第一种:该课题之前从未有人研究过;第二种:该课题的研究切入点、视角独特(一般来说,大部分的论文创新点都是第二种,结合自己论文实际情况,有逻辑,有条理的说明即可)十, 该课题研究存在哪些不足?该问题的回答可结合问题七展开,按照以下步骤:第一,XXXXX;第二,XXXXX(如果实在不知道,那么可以结合其它专业来说,比如您是财会专业,那么肯定要涉及到专业统计学知识,您可以说“由于对统计学专业知识学习欠缺,在研究过程中XXX部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等,因为任何论文的写作,都必须要涉及到其它专业的知识点,独木不成舟!)特别说明:部分人会担心老师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比如:你这文献从哪儿来的?你为什么选择XXX老师作为指导老师?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你这个图是怎么画的?诸如此类问题,请您自己想回答对策,恕我无能为力!考核老师要问的,是针对全文,立足于全文,有的会针对部分章节发问,比如“解决对策措施”,可能会深入询问,此时就需要您的临场发挥和临场反应了,没有统一套路可言。请您谨记:无论面对如何刁钻的问题,请不要回答“我不知道”这类话,即便是错的,也必须要阐明自己的观念!!!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一、学术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科学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 唯物主义和 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四、理论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1.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2.发表论文审核时间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3.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一、论文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原理和理论: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人力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以及组织结构设计等原理和理论。
二、论文的主要观点:(人力资源供求矛盾不可避免,但要追求基本动态平衡,而且基本动态平衡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1、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人力资源供不应求、供过于求、供求平衡三种类型,但现实中实际并不可能存在完全平衡,大部分企业都是存在着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矛盾。 2、并且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供求矛盾更加突出,都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失,所以企业必须以追求人力资源供求动态平衡管理为目标。.]43、企业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人力资源供求矛盾的原因所在,采取多种措施解决供求予盾,供求基本动态平衡是可以实现的,以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4、同时,要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新的形势、情况,更新观念,采取创新性的措施,实现人力资源供求动态平衡、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三、您用哪些论据论证这些观点1、分析目前企业人力资源供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没有建立人力资源整体规划,没有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没有建立起有效的人力资源需求评估体系;缺乏科学的职位管理体系,没有完善的任职资格管理体系。
1、通过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变动具有即时性、人力资源供给调整具有滞后性,论证企业人力资源供求矛盾的必然性;
3、提出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解决各种供不应求、供过于求矛盾,以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动态平衡;
4、结合《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新形势,建议企业着重从人力资源经营观念、人力资源规划、加强员工培训等方面着手,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人力资源供求管理,促使实现基本动态平衡。四、对你的工作实践有何指导意义?.人力资源供求矛盾是企业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加强对人力资源供求矛盾的管理,实现人力资源供求基本动态平衡是企业的目标,更是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技巧。熟悉掌握这些原理、理论和技巧,会在实践工作中可以灵活的运用,使企业有关人力资源供求问题得到迅速解决,避免长期产生人力资源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状况,实现人力资源供求基本动态平衡,减少企业资源浪费,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问题:1、真实度不高2、专业范围狭窄3、基础环境薄弱4、服务体系不完善对策:1、选择信誉度高的招聘网站2、扩大招聘网站对象范围3、强化软硬件建设,夯实基础4、进一步完善招聘系统,加强人性化设计5、需要指导可以联系! 招聘是指企业为了工作和发展的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寻找、吸引那些有能力又愿意到本企业任职的人员,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企业招聘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委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职业中介机构,参加职业招聘洽谈会,委托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站等大众传播媒介发布招聘信息,利用本企业场所、企业网站等自有途径发布招聘信息等。其中,通过互联网途径实施招聘活动就是我们所说的网络招聘。网络招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注册成为专门的招聘网站的会员,包括中华英才网等综合性招聘网站和演艺人才网等专业性招聘网站,在招聘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收集求职者资料;二是在企业自有的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吸引人才;三是通过其他网络途径,如论坛、QQ群、非招聘网站等方式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其中第一种是最主要的网络招聘方式。本文以下所讲的网络招聘,也主要是针对第一种方式而言。一、网络招聘中存在的问题网络招聘对于当前人力资源工作的发展发挥着其独特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网络招聘中存在问题主要来源于网络本身的问题以及网络招聘服务提供者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真假难辨,真实度低信息真实度低是网络世界中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如何有效进行会员身份的认证,提高信息真实度,是目前困扰网络招聘发展的瓶颈所在。信息真实度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招聘网站方面的因素,也有用人单位和个人方面的因素。有些招聘网站在发展初期和竞争需要,就采取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比如说复制其他招聘网站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和“盗用”其他招聘网站的“人才库”。以及有些招聘网站会自己刷新单位的招聘信息和个人的求职简历,来增加网站的新增职位数和新增简历数以增加网站影响力。同时,大多数招聘网站由于多方面原因,无法甄别每条信息的真伪,网站会员的注册也没有要求会员提供真实信息和身份证明,也没有强制性的核查和惩罚措施。因此企业会员可以随意发布虚假信息或者长期挂一些已经招聘完毕的信息来做广告,个人会员也可以随意填写虚假简历和信息。2、网络招聘的适用范围受限因为网络招聘的一个基础条件是计算机和网络,所以对于许多不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条件和相关操作技术的求职者来说,是不会使用网络方式来找工作的,目前使用网络较多的是年轻一族,或者是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人,对于不上网或使用网络较少的人,网络招聘的作用不明显。而用人单位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所以许多岗位的招聘也不会采用这种方式,比如说招聘建筑工地的操作工人和许多制造企业的普工等。目前网络招聘的职位大多局限在需要操作计算机的职位,招聘对象也多局限于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员。此外,在一些经济欠发达、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率较低的地方,网络招聘的发展也受到很大的限制,而目前招聘网站大多数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产生,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经济特区和省会城市,并且各招聘网站大多在这些城市展开激烈竞争和抢占市场份额,也都说明了这一点。3、招聘网站的技术和服务需要创新目前许多招聘网站的服务都大同小异,主要还是以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和个人注册简历查找职位为主。大多数招聘网站的优势和特色并不明显,而且部分网站之间的竞争变成了广告投入上的竞争,而不是自身特色和优势的竞争。许多招聘网站在招聘业务人员的时候强调业务能力的突出,对人力资源知识的要求并不高,而网站通常又把业务人员称为“招聘顾问”。笔者曾在网络招聘遇到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时向招聘顾问征求建议,招聘顾问的建议多数是让企业做一些“首页广告”、“文字链接广告”等,这实际上又变成了另一种业务的推销。招聘网站要做强做大并一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就必须不断在技术和服务上保持优势和特色,并不断创新和提高。4、信息繁杂、处理难度大信息丰富是网络的一大特点,而丰富的信息中有相当部分是无效信息和重复信息又是网络的另一大特点。对于网络招聘而言,这就意味着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先进的网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对于一个职位会同时产生许多的求职者。在招聘组织收到极为丰富的简历的同时,也会出现简历数量过于庞大,人力资源部门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筛选,疲于应付的现象。二是大量无效的信息和重复还会增加真正合格的候选人漏选的可能性。一个职位重复投简历和一份简历投同一公司的多个职位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一些招聘职位较多的企业或者招聘一些热门职位的企业,往往每周要接收500至1000份新简历,甚至更多。面对如此多的简历,人力资源管理者通常是匆匆浏览一遍后就将其中的大部分删除了,平均浏览每份简历的时间不超过半分钟。甚至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直接采用关键字筛选法,还没看简历内容就直接删除部分简历。5、网络招聘和求职的成功率不高从企业方面来说,一个招聘信息发布出去,在短时间内可以收到比较多的简历,但是,即使企业在招聘信息中将工作要求和任职要求讲的非常详细,仍然会收到许多不符合条件简历。而真正符合条件的简历并不多,所以导致企业招聘的成功率不高。从求职者方面来说,虽然可以在同时在网上搜到很多招聘信息并同时投递多封简历,但效果仍然不明显,一封简历发出去,往往是石沉大海,没有音讯,求职的成功率不高。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网络招聘发展到今天,市场的反应已经很清楚的说明了这一事物存在的合理性。我们不能因为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就对其加以否定,而应该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弥补这些缺陷。就如何解决网络招聘中存在的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互联网的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所带来的诸多新生事物却日新月异,而这些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又大部分缺少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的约束,比如说,《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11条规定“用人单位委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职业中介机构招用人员,或者参加招聘洽谈会时,应当提供招用人员简章,并出示营业执照(副本)或者有关部门批准其设立的文件、经办人的身份证件和受用人单位委托的证明。”也就是说用人单位通过网络招聘招用人员不受本条约束。只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网络招聘中的种种问题有法可依,管理有权,处罚有据,从法律法规上对虚假身份、虚假信息、虚假证明等问题进行威慑,从而形成一个规范、有序的网上人才市场。第二,提高和完善招聘网站的市场准入机制,对招聘网站进行准确的定性。《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10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自主招用人员:(一)委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职业中介机构;(二)参加职业招聘洽谈会;(三)委托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站等大众传播媒介发布招聘信息;(四)利用本企业场所、企业网站等自有途径发布招聘信息;(五)其他合法途径。”从这条我们不难看出,该规定对于招聘网站的定位是大众传播媒体,而不是职业中介机构。那么《中华人民共?国就业促进法》中关于职业中介机构的一些规定就不适用于招聘网站。招聘网站对企业会员的身份审核也似有若无,通常只要付了钱,招聘网站就允许他们在上面发布招聘信息,这就使得许多“公司”有机可趁。如果将招聘网站的市场准入条件提高,比如获得职业中介机构资格作为前置许可条件,将大大提高招聘网站在核实会员身份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积极发挥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对各用人单位建立数字证书制度。通过上述第二项建议,我们或许对招聘网站方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这样一来将大大提高招聘网站的经营成本,而这部分成本无疑将转嫁给网站会员,使得网络招聘的成本提高。目前在部分城市在企业为员工办理社保方面开始采用了网上办理的方式,即由企业先办理数字证书,在办理数字证书的过程中,数字证书的办理机构即对企业进行了身份认证,然后企业凭数字证书在网上办理相关业务。笔者认为,该做法在企业进行网络招聘过程中具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由企业先行办理数字证书,或者直接与企业办理社保的数字证书兼容,然后企业凭数字证书在招聘网站进行招聘活动。这样一来可以大大增加企业身份的真实度和企业发布信息的真实度。第四,招聘网站应积极推进技术和服务的创新,比如说增加招聘岗位的适用范围,使一些低端的岗位也能在网络上招聘;提高技术水平,使招聘网站可以和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招聘网站具备兼容的条件以及限制求职者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对同一职位多次投递简历;还可以在基本的注册简历查找职位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收费的增值项目,如提供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学历查询认证服务以及性格分析、职业倾向分析和职业发展分析等方面的服务,并在个人简历上加以标注。这样一来,企业在筛选简历的时候将会优先选择经过实名认证、学历认证的求职者,同时性格分析、职业倾向分析和职业发展分析等的分析报告也有助于企业对求职者有个更深的了解,而求职者因为这些服务将大大增加应聘的成功率,所以也乐于使用这些增值服务。第五,求职者在制作简历的时候要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一封精心制作的简历往往更容易得到招聘人员的赏识,而一些较为个性化的简历也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求职者在制作简历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出发,不能写一些虚假不真实的经历或个人情况,否则即使侥幸得到一个面试机会,也极有可能在面试或企业背景调查中被发现,而导致被企业淘汰,甚至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污点。总之,网络招聘具有其他招聘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也同时存在较多问题和缺陷,只有充分发挥其优势,并不断改进其不足,同时进一步丰富其服务内容,网络招聘才能在当前的人力资源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于论文的答辩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准备:1.熟悉论文,对论文内容了然于胸。2006年上半年的论文答辩试题共计3道题,第一大题考论文本身,主要考察论文是否作者自己独立思考及独立完成,它又分为“您为什么会选写此论文题目?”“简述您的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您的论文中,哪些论据来源于您所在的单位或行业?”三道小题,后两道小题难度不大,主要是第一小题,相当一部分考生思路不开阔,回答不完整。该小题应从社会、企业和个人等多角度来回答论文选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2.强化记忆,对论文所涉及知识倒背如流。论文答辩的第二、三道题都是考查书本知识的,比如论文“试论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新思路”的第二题为“培训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第三道题为“试析影响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有效性因素”,所以,对于论文所涉书本知识,考生应象对待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一样复习准备,要多记多背。3.自我补课,对助师教材高度重视。这次论文答辩成绩不理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考题出自助师的教材,出乎考生的意料!比如“试论和谐企业劳动关系的策略”的第二题为“简述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区别”,第三道“试析影响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主要因素”,该两题的答案均来自于助师的教材;还有“试论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的第二、三题也均属此种情况。由于有许多考生是越过助师直接报管师的,所以对助师的教材在作答辩准备时也应一并复习。总之,论文的撰写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初次写作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明确要求,掌握要领,写出一篇合格的论文也并非难事。至于论文答辩,只要准备得法,相对于论文写作而言,其难度要小的多。希望上述关于论文写作及答辩的几点肤浅认识能给各位考生一点帮助。
论文陈述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发展论点,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论点的“指南”。
论文陈述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你对这个主题的主要观点
陈述观点时一定要表达一个主要思想,并陈述你的立场或看法。关于主题,需思考:
2、给出几个支持主要观点的理由
理由要写清楚,一定要用符合逻辑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这个理由。
3、给出一个与主要观点相反的观点
一个好的论文陈述要承认论点存在另一面。所以,同学可以在论文陈述中给出一个反论点。
论文陈述写作示例:
1、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例如:互联网对教育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吗?
2、其次,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例如:互联网对教育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最后,发展你的答案。例如: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被其对教育的诸多好处所抵消:互联网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地获取信息、接触不同的观点,以及这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
招聘是企业获得人才的重要途经 , 能够为企业招到高素质的、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人员,决定了企业在以后发展的竞争力,所以做好企业的招聘工作非常重要。在现今社会上,企业招人难、招到合适的人才更难的困境众所周知。为了解决招聘困难的问题,我们经常会想如何拓展更多的渠道,如何提高企业的吸引力,如何提高招聘人员的专业水平等。本文以互联网房产行业的P公司珠海分公司为例,分析了P公司2018年6月入驻珠海后,在一年时间里招聘130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应解决的对策,以对初创企业的招聘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招聘 问题 对策一、P公司珠海分公司的现状分析1、P公司背景介绍 P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是一家集房地产营销策划、投资顾问、市场调研、项目可行性研究、销售代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房地产企业。将房产行业与“互联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形成一站式服务体系。经过六年的快速发展,公司目前拥有20多家分公司,1600多名专业的销售策划团队。P公司在一直不断拓展的大背景之下,对其他各区域进行战略性分析,进行新区域市场的开拓。 对于区域限购政策的出台,P公司董事长提出最有效的防守就是进攻的经营理念,于2018年6月入驻珠海,开拓珠海市场。2、P公司珠海分公司招聘情况 P公司珠海分公司截止至2019年6月,人员总数达130人,其中管理层13人,占比16.9%;后勤类人员15人,占比19.5%;销售人员102人,占比63.6%,销售人员为主要的招聘群体。 P公司珠海分公司鼓励从内部提拔员工确保公司运作的连贯性,所有员工晋升机会平等。在管理层晋升政策中,有明确规定新晋主管小组人员的数量及业绩达标量。这种情况下,除了人力资源部开展招聘工作,更多时候的是有业绩考核的销售主管。P公司珠海分公司的招聘工作,通常是由于人手短缺或者业绩不达标导致员工大规模流失下仓促的进行招聘。人员流动行性较强,流动率相对于其他行业、其他工种要高。缺乏人力资源规划及需求分析,缺乏采用专业或者有用的方法选拔人才,导致对招聘结果有不良影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二、影响P公司珠海分公司开展招聘工作的原因1、求职者对房地产行业的抵触 每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所有人员都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2018年以来,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还是房地产公司,都不断出现倒闭及大规模裁员的新闻信息。2019年3月合肥的国开置业官方直接宣布破产的消息。在这个互联网及房地产行业岌岌可危的环境下,在与其他行业做选择的时候,往往会被优先放弃。 下面表格是 P公司珠海分公司三名招聘助理在2019年6月,采用boss直聘、58同城网站招聘的数据分析。数据显示珠海区域的求职者对房地产行业有抵触心理的占绝大多数。珠海是著名的浪漫之城,地域特点是“慢”,面试邀约同时也受珠海区域特点影响。2、P公司珠海分公司招聘渠道单一 P公司珠海分公司的招聘渠道比较单一,由于前期人员都是从总部调度过来珠海,管理层人员不了解珠海区域的招聘渠道,需要控制招聘成本,只使用boss直聘及58同城招聘的两个网站做线上的招聘工作。招聘助理反馈意见,她们的绩效和每天的邀约量是相对应的,但是两个线上的招聘工作由于数量更新不多,同一个求职者会重复邀约很多次,但是真正成功入职的人员效果不佳。 每一家企业做招聘应该根据企业的现状、地域的现实情况来选择相对合适的招聘渠道。现在企业间的人才竞争越发的激烈,单一的招聘渠道无法保证招聘效果的实现。3、P公司珠海分公司受晋升政策影响,业务部招聘人员未严格把关。 上述P公司珠海分公司招聘情况中有提出,管理层晋升政策里面涉及了主管人员的组员数量及业绩达标量。公司对任职的资格和岗位的要求没有进行专业的分析,很多时候由于P公司珠海分公司需要急速扩张,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人员,求职者有意愿的都会接纳。主管没有研究和分析真正需要的是哪一类人才,只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增加至最多数量的人员。导致人员招聘回来,培训几天后,觉得不适应的就会选择离开。 这样只是走过场的招聘,浪费企业的招聘成本又没有招到想要的人才。我们做招聘工作,应该是招到人才,更要留下人才,不能一味的想着扩充人数而进行招聘。4、P公司珠海分公司对求职者吸引力不足 P公司在全国的房地产行业里有一定的知名度,市场普及全国各地和海外马来西亚、柬埔寨、迪拜等地方,在2018年全国房地产行业排行前15名。但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虽然P公司全国知名度高,但是压不住盘踞在珠海当地的优秀房地产企业。在P公司珠海分公司招聘助理数据分析中,拒绝邀约是因为公司知名度不高的占5.25%,直接不回复的占26.25%,P公司珠海分公司对求职者吸引力不足的占31.5%。 综上所述,P公司珠海分公司未来发展规划里面应当把提高企业在当地的吸引力、形成自己的房地产品牌工作,提上到日程上来,只有利于吸引求职者的目光。三、根据P公司珠海分公司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对策1、从宣传、福利和提高专业人员能力上着手,增加公司对求职者的吸引力。(1)宣传公司的优势 P公司珠海分公司属于房地产行业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区别于其他房地产行业,公司有自己的网站平台可以提供到客户资源给员工,更甚至全国各地的房地产都可以对接。如果有珠海的客户想要购买云南的房产,我们可以直接对接到昆明分公司的同事,提成对半分。这种经营模式宣传到位,有很多求职这有兴趣尝试。(2)提高公司的福利 P公司珠海分公司,整个集团的无责任提薪相对于珠海区域的同行来说,没有任何优势。根据区域的提点,珠海管理层向总部提出增加底薪的金额,比珠海同行业高出30%,对后期的招聘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P公司珠海分公司还出台各项福利制度,包括不限于免费提供员工宿舍、办公室在园区食堂隔壁,尽可能多的解决员工生活上的问题。员工生日会的举办、各种节日活动以及团建活动的举办,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3)培训招聘人员 P公司珠海分公司要组织搭建招聘人员,对招聘助理进行统一的培训工作。保证要做到对求职者耐心、细心的进行宣传工作。 招聘助理前期能够和求职者搭建良好的沟通关系,把公司福利政策宣传到位,就能进一步降低求职者对公司是房地产行业的抵触心理。会让求职者形成固有的第一印象,P公司珠海分公司是房地产行业,但是是福利待遇很好的企业。2、解决P公司珠海分公司招聘渠道单一的问题(1)加入珠海人才服务中心 建议P公司珠海分公司加入珠海人力资源交流服务机构,该机构办事地点在珠海的香洲区,是珠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主办的,有专门的人才招聘网站—珠海人力资源网,由珠海人力资源市场具体管理珠海市内的线上和线下的招聘活动。它有政府背景带有公信力,每年召开若干个公益性招聘会,解决市民就业问题和企业招聘问题。(2)参加现场招聘活动 建议P公司珠海分公司多参加由各个组织单位举办的现场招聘活动,如珠海人力资源网定期举办的招聘会,如劳务派遣定期举办的招聘会,亦如院校举办的招聘会。现场招聘模式虽然相对传统,但是企业和与求职者面对面直接交流,可以节省时间,现场进行初试工作,效率相对较高。在招聘的过程中,免费的为公司进行了推广工作。(3)投入资金做媒体推广 “广而告之、告而广之”,顾名思义就是做好企业的推广宣传工作,就会形成自己的公信力。建议P公司珠海分公司可以在电视、电台、报纸、杂志、政府橱窗张贴、招聘网站发布等媒体宣传企业文化及招聘信息。媒体推广工作费用成本大,但是能够宣传公司的业务,同时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具有较高的广告价值。(4)实行全员招聘、员工推荐 建议P公司珠海分公司实行全员招聘、员工推荐奖励的招聘方法。因为企业内部员工招聘人才基本上都是对自己公司的文化制度和公司的业务都比较了解,对企业有一定的归属感,可以快速的进入招聘的角色。内部人员推荐的员工与企业文化匹配度高,有内部人员的引导,会加快度过适应公司工作环境的阶段,能够减低公司的招聘成本以及培训成本。3、为了解决P公司珠海分公司受晋升政策影响走过场式的招聘,必须要采用专业或有用的方法甄选人才。(1)建议规范P公司珠海分公司的招聘流程 P公司珠海分公司通过系统化的招聘管理流程可以确保人力资源的质量,更好的为公司选拔出适合的人才。可以采用“5W”方法有规划的做好招聘工作。 “5W”第一个是指“Why” ,了解企业招聘目的、招聘原因,通过一系列的招聘活动需要达到怎么样的招聘效果,把P公司珠海分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招聘工作相结合,充分了解企业的内部人员情况;第二个是指“What”,怎么回事?了解P公司珠海分公司招聘补充岗位的条件。通过与各部门管理者沟通了解部门职位那些是充足的,明确招聘的人数、招聘的条件等;第三个是指“Who”,招聘的组织者,开展招聘工作的人员,做好人员分工,那些人员负责招聘前、招聘中、招聘后等跟进工作;第四个是指“Where”,招聘的渠道拓展,如文章上述解决招聘渠道单一问题的方法;第五个是指“When”,招聘时间安排,确定具体的招聘时间,笔试和面试安排时间,顺利的做好邀约工作。 (2)建议P公司珠海分公司构建岗位胜任能力模型 建议P公司珠海分公司设计岗位胜任模型,勾勒出需要的求职者画像。如经验知识、专业的技能、个人的价值观、个人品德、工作的动机等。给招聘候选人员匹配做个画像,在甄选人才的时候有明确标准,同时也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下面介绍的是构建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步骤: 第一步是成立构建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小组,明确小组人员的岗位责任,由单位的高层管理者和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审核方案和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第二步是认真分析企业的发展战略,明确公司关注的焦点,对P公司珠海分公司目前的业务和房地产行业特点进行分析,落实到具体的岗位职责,分析岗位职责履行的工作内容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第三步是选定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能力要素,明确该能力要素的行为特征,如P公司珠海分公司需要招聘的主体为销售人员,选定“沟通能力”为能力要素。对“沟通能力”做明确的定义;第四步是建立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内容,开展培训工作,让每位小组成员掌握模型的基本方法;第五步是采集相关的信息,进行技术性层面的认定,验证并确定岗位胜任能力模型;最后修订与完善岗位胜任能力模型。(3)采用有效的面试方法①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法 P公司珠海分公司在进行多个销售人员面试的时候,可以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就给定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的各个成员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不指定小组的领导者。这种面试方法的匹配性行对较高。测评的效率高,同时对多位的求职者进行测评考察,比起其他的面试方法要节省时间,也可以减少重复的工作量。 无领导小组讨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面试官宣读面试题目,面试人员了解试题,独立思考,列出提纲,一般时间规定为5分钟;第二阶段是面试人员轮流发言阐述自己的看法及观点;第三阶段为面试人员自由发言,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对他人提出意见。最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网上搜 ,实在不行请人捉刀
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1、 招聘专员职务说明描述模糊,上岗前未进行专业的培训,缺乏专业知识 公司制定的职务说明书中,对招聘专员的任职资格、岗位职责的描述模糊,导致无法根据相应的条件招聘选择合适的招聘人员。在企业常规的招聘过程中,首先与应聘人员接触的是企业的招聘人员,在某种意义上招聘人员是企业的窗口,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目前,公司行政部的招聘人员在上岗前,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培训,且培训内容简单、方式单调、课时偏少,使其对企业的状况了解甚少。另外,进行有效招聘必备的沟通技巧以及礼仪方面也未进行培训,便匆忙直接上岗工作。因此,应聘人员会根据在招聘中招聘工作人员的表现、印象、素质来推断和评价企业组织, 进而决定是否选择于它, 这样就影响了企业招聘的质量。2、 未按照招聘流程执行招聘,制定的《人员需求申请表》信息不全公司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招聘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例如经常出现用人部门主管不向行政部索取《人员需求申请表》填写,逐级审批后转交给行政部汇总,再由行政部根据人员编制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招聘。而是直接打电话到行政部,要求要补充多少名员工,在什么时间内要招聘到位,并附加要求说如果没有招聘到位的话,将会给公司的生产带来不可预估的影响,随意性很强,易导致招聘专员的想法受其影响,未根据公司招聘流程,便进行招聘。3、 对应聘者不够重视,给应聘者第一印象较差公司在招聘过程中,最基本的礼貌常识是具备的,但是缺乏那种内心的、真正的尊重,或者说招聘人员、用人部门主管的优势感太强。其实人员招聘本身是个合作的过程,是个双赢的机会,作为企业,因为发展需要招聘一些合适的人才,而作为应聘者因为个人发展或其它原因在寻求一些更合适的职业机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但企业普遍存在优势感太强,对应聘者不够尊重的情况。针对企业招聘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完善招聘人员的职务说明,包括任职资格、岗位职责等。在招聘人员入职后,应进行相应的培训,包括公司的基本情况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其招聘效率。2、针对A公司招聘需求随意性大,未严格执行招聘管理规定的情况,建议公司要规范招聘流程,特别是在填写《人员需求申请表》应由用人部门的经理先把关,明确空缺岗位是否有必要招聘、空缺岗位的工作职责、任职要求等,同时对现有的《人员需求申请表》进行修订。3、修订完善公司各岗位职务说明书,选额合适的招聘渠道。首先进行工作岗位分析,针对不同的需求对象,采用不同的招聘渠道与方法。比如招聘普通一线操作工时,可以采用到外来工流动量大的人才市场进行现场招聘或者与劳务公司进行合作,合理使用派遣劳动者等。4、充分尊重应聘者,要求面试考官在面谈过程中应调整好心态,平等有效的沟通。另外,如有应聘者到公司应聘时,行政部首先应热情接待,并及时联系面试考官,进行面试,提高面试的效率,避免对应聘者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网络招聘是指人力资源部门通过互联网或企业内部网发布招聘信息,通过EMAIL或者简历库收集应聘信息,然后通过对简历的筛选安排面试,最终确定合适的岗位人选。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招聘也已经成为工作招聘的主渠道。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在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招聘市场营收规模达到5.9亿元,网络招聘的雇主数量达到130万家,两者都呈高速上升趋势。现在每年的求职人员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未来的网络招聘市场仍然是相当巨大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瞄准网络招聘市场这块越来越大的蛋糕市场,而加入到网络招聘的激烈争夺战中来,其中不乏已经声名在外,实力强大的百度这样的大企业。网络招聘的战场愈演愈烈。在这个激烈的战场上,昔日雄霸天下的三座大山已经开始摇摇欲坠,三国鼎立的格局面临着土崩瓦解,群雄欲起的局面。接下来分析2011年几大网络招聘的主角:1.龙头老大──前程无忧。前程无忧是网络招聘市场的龙头老大,是我国大陆地区目前最大的招聘网站,目前占据我国网络招聘市场近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全公司从业人员近4000人。同时前程无忧也是全国唯一一家网络和报纸同步发行的招聘类媒体,营业额超过一半来源于平面报纸。前程无忧的首页版块和内容布局有序合理,主题明确,一目了然。作为上市公司,前程无忧连续多年持续盈利,并占领网络招聘市场内的最大份额,目前经营情况良好,短期行业老大地位很难动摇。2.业界黑马──一览英才网。一览英才网是网络招聘的后起之秀,也是业界最耀眼的一匹黑马,最具发展潜力的招聘网站。一览英才网成立较晚,但在创立之初就抓准市场方向,以行业细分为特色,近年来在网络招聘领域不断崭露头角,成绩显著,并在2011年分别获得:2011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榜(网络招聘领域仅有一览英才网和前程无忧获得过)、2011最具投资价值黑马中国企业50强、2011影响中国管理实践十大新锐公司、2011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网络招聘领域仅有一览英才网和前程无忧获得过)、第三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奖、2011中国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100强、2011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亚太地区500强等多项有分量的奖项,目前在网络招聘上营业额第4,盈利额第2,用户规模前5。由于求职招聘效果显著,用户口碑相传,已牢固树立“招专业人才,上一览英才”的业界形象。3.改革老将──智联招聘。智联招聘是我国开通最早的招聘网站,发展过程非常坎坷,目前规模能够排到大陆第二名,号称是高端人才招聘网站,简历的质量要比别的招聘网站好一些,拥有庞大的简历库。由于多年前战略出现错误,每年耗巨资在广告轰炸上,曾连续几年巨额亏损,一度陷入危机局面,但一直致力于改革,在2010年下半年终于首次实现盈利,情况有所好转。2011年8月15日,智联招聘又进行了一项重大改革──网站首页改版。新首页主要是为了满足两方面的需求,一是优化广告的布局合理性与展示,提升企业用户的招聘效果与满意度;二是针对求职者优化了搜索器及注册等C端功能,提升用户的求职体验与求职效果。4.时代周瑜──中华英才网。中华英才网是网络招聘行业三座大山之一,也是三国鼎立格局开始瓦解的最大原因。虽然有Monster作为后盾,但是中华英才网却长年亏损。跟智联招聘相比,虽然本来同属难兄难弟,但智联已经有所好转,中华英才网却未能摆脱亏损局面,如今仍做困兽之斗。这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中华英才网与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在各方面的模式大同小异,太过相近,没有自身特色。看着如今的中华英才网,不禁让人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5.行业新秀──百伯网。百伯成立于2011年1月,是百度旗下独立运营子公司。百伯原名为百度人才,2011年9月22日正式更名为百伯。百伯网跟传统招聘网站最大的区别就是实行“按效果付费”,在这点上打破了传统招聘网站一直以来的盈利模式。近期还携手腾讯联合各大知名企业共同推出中国首档微博在线求职节目《无微不职—相约星期四》。2011年的网络招聘市场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智联的回势,百度的搅局,一览英才网的发力,三足鼎立局面的瓦解。网络招聘未来的趋势,也正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创新是关键。创新成就辉煌这句话适用于各行各业,也包括网络招聘行业。正是由于多年来网络招聘领域内都没什么大的创新,才导致了二强衰落,三国瓦解的局面。网络招聘模式亟待创新,突破瓶颈。创新不仅要在技术和产品上,也要在盈利模式上。未来的各大招聘网站,相信都会在创新上卯足全力。是一直以来行业的龙头老大前程无忧首当其冲?又或是企图通过一连串改革创新扭转局势的智联招聘?还是刚拿下第三届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奖等多个奖项的黑马一览英才网?未来会有什么新的招聘技术和产品问世?我们拭目以待。2.细分是主流。网络招聘蛋糕市场每年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将继续面临历来招聘行业一直要不断改进的老问题,如何才能让求职者找到更多的针对性的招聘信息,而让企业能结合自身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更精准匹配地招到适合自己的人才?而正是由于细分具有这种高效,精准,方便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都倾向于选择细分网站。3.争夺转向二三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将是未来网络招聘各企业的主战场。随着一线城市的逐渐饱和,二三线城市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工作地点从一线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根据前程无忧的网上投票结果也显示了选择去非一线城市工作的职场人比例逐年增加。由此可见,网络招聘市场的未来在二三线城市。4.不断提高专业服务水平。网络招聘属于服务行业,服务行业一直以来都以提高客户体验为第一要务,而不断致力于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在网络招聘同质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网络招聘各大网站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优质服务,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5.抢占应届生市场每年都有大量的应届生挥泪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离开昔日的母校而加入到找寻工作的队列当中,因此应届生市场也会是各大网络招聘网站瞄准的猎物。在各大招聘网站里,一览英才网首先做出举动,举办了“全国2012届高校毕业生重点行业网络招聘会”。相信在2012年,还会有更多的招聘网站做出各种举动来争取应届生市场的份额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3000字范文篇3 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 要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和实践研究,分析了舞蹈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特点,从社会宏观、学校以及学生自身提出了促进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舞蹈专业 大学生就业 形势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舞蹈专业的办学规模而不断扩大,随着扩招而来的是越来越多舞蹈专业毕业生,他们都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如何应对这一系列问题,是社会、学校以及舞蹈专业大学生自身不可回避的。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分析 一、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 从我院实际情况来看,根据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艺术教育等不同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去向,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进入文艺团体。表演专业的学生通常身体素质和专业仅能都很好,外在形象较好,可以从事相关表演工作。我院在扩招以前,学科建设和培养目标都不完善、较单一毕业生很大比例都在从事该类工作。 第二,从事教育工作。该类学生通常为舞蹈学专业理论成绩较好的学生。教育岗位对学生的 文化 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但是对于学生的外在形象要求相应的比较低一些,但由于学生选择教育行业必须要有教师资格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从事教师的难度。 第三,编导专业社会需求量相对 其它 专业较少,通常有较大面积的改行或者该专业的现象。 第四,艺术教育专业,是一个有较大就业空间的新增专业,主要针对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的要求培养,专业辐射面较广,但是不需要高精尖的专业技能。 第五,继续深造。由于就业面广度的限制,部分家庭条件较好的舞蹈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会选择 考研 或通过其他途径继续深造,这方面主要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求较高,且由于我国现在对考取硕士学位的要求较为严格,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也有一定的阻力。 第六,自主创业。由于舞蹈专业的局限性,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不多,但是随着我国国民文化层次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和中、小学美育教育的普及,将为舞蹈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预计几年后我院自主创业的人数将大大增加。 第七,转向其他行业发展。有一些舞蹈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会选择转行。这些人会通过各种关系作一些其他行业的工作,如参军入伍、进入事业单位、企业做一些简单的文职工作或考取其他专业的研究生等等。 二、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特点分析 通过结合实际工作,我们抽样问卷调查了我院舞蹈专业本科毕业生,并结合文献研究,对当前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学历因素淡化、性别差异突出。 由于舞蹈类专业多为应用型的专业,就本、专科阶段而言,人才的选拔特点与文史理工类专业“学历越高就业率越高,学历越低就业率越低”的特点不太一致。用人单位在用人的标准上主要还是注重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实际操作能力。在部分专业,专科学生的就业率甚至高于本科学生,除了学生的就业期望有所差别外,也与舞蹈类的专科毕业生有着较为丰富的实习、实践经历不无相关。总体来说,本科学历的毕业生与专科学历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差别不大。 在此次调查中显示:女性毕业生的数量远远大于男性毕业生。但是从签约率上看,女性毕业生的就业难于男性毕业生。另外根据其他相关研究也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性毕业生就业机会只有男毕业生的83.2%,女性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比男毕业生低9.5%。由统计结果反映出:在舞蹈类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男性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和就业率相对比女性毕业生占优势。女生的就业呈现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于男生的特点。 (二)就业思想理性、就业目标明确。 在针对舞蹈类毕业生的职业理想、就业准备、就业地域选择等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四成以上本科毕业生在大三就确它了自己的目标,即希望通过考研等方式继续深造,以提升自己的就业筹码和专业素养;90%以上的毕业生有过较为正式的实习经历,并且大部分表示实习的经历对目前的工作有所帮助;以往的学生通常是读大三以后才会考虑这些问题。在大部分学生看来,考上大学不是终点,自己的人生发展才刚刚起步,表现出了较强的自我规划意识。同时,大学生职业发展目标明确,呈现出更加务实化的倾向,许多毕业生在大一、大二就开始在媒体的相关行业如电视台、社会艺术培训机构、平面媒体或 广告 策划公司实习。到大四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了快速上手的专业技能。 (三)专业对口程度低、就业选择多样化。 从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大部分毕业生更多关注的是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就业能否促使其个性的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大多毕业生在就业、择业时越来越不强求所从事的职业是否专业对口。在对被调查毕业生问及在确定工作单位首要考虑的因素时,选择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与晋升的占50%以上;选择是否能提供好的工资水平及福利的占40%以上;仅有20%不到的毕业生择业时强调专业必须对口。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只要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相关即可,甚至只要能就业即可专业是否对口无所谓。由此可见大部分毕业生对于专业不对口的接受态度理性和务实。 三、提高舞蹈专业就业率手段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怎样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让更多的学生能找到工作,是我们学校和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以下几点措施仅供参考。 (一)宏观层次:为学生就业提供坚实后盾。 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政府和社会要重视艺术、舞蹈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采取一定措施,这主要可通过如下两方面执行。 一方面,制定相关就业政策,保障弱势学生利益。立法部门需要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就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立法中强化对有关问题的规范力度或者针对毕业生就业专项立法,比如要配合立法机关做好加强有关毕业生就业的立法工作。我国现有的就业政策和立法在内容上比较全面,但如果将这些规范或政策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分析,则需要进一步完善。 应当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就业工作中存在的现行法规的盲区和误区,查缺堵漏,配合有关立法机关制定操作性更强的就业法案。从而更好解决舞蹈类毕业生中弱势群体就业难的问题,帮助和扶持舞蹈专业学生顺利就业。 另一方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广阔就业平台。目前第三产业的相关行业已成为吸收大学毕业生的主要途径,而以商务服务业、休闲娱乐软件产业、动漫业、影视广播产业、文化艺术业、传媒产业和研发设计产业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则是舞蹈类大学生就业的最佳去处。我们应当进一步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发挥出来。政府可以通过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方式,来为舞蹈类学生的就业提供良好平台。 (二)学校层次:调整工作重心保障学生就业。 从学校来看,应多方面出发,保障学生就业。 首先,学校要正确对待学生就业适应性问题。当前对舞蹈专业学生就业适应性问题,在一定的程度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应该做出如下调整。其一招生和就业并重。在扩招的前提下,学校的重点工作不仅仅应该围绕招生来制定计划,安排工作,也应该把学生的就业问题纳入整体布局;其二是加强对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平时可以加强有关就业课程的指导,并在学生临毕业前强化指导;其三是将舞蹈专业学生就业适应能力的培养问题当做工作目标之一,提供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培养模式,以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这些观念的转变,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培养就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其次,教学改革应以就业适应为依据。当前高校的教学改革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强调要尽量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重视基础学科;二是在教学方式上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三是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强调教学效率的提高。 这样的方式忽略了对就业适应性至关重要的实践技能、 人际交往 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该从育人目标上确认重视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在安排舞蹈课程和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时,还应该注意通才与专才的结合,舞蹈基础理论和舞蹈实践的结合,并注意锻炼舞蹈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社交能力,并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上也应该充分考虑今后毕业生就业的需要。 此外,教学计划中应该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在校期间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几乎是众多学生的一致意见。为了加强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环节,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教学计划中应该加强社会实践课,并安排一定的学分,列入对学生的考核指标;第二,学生工作中应适当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利用假期组织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三,加强对实习工作的组织与指导,争取实习单位的支持,提高实习的实效性。 (三)学生角度:加强自身素质培养。 从学生自身来说,也应该为就业问题早考虑,早打算。 一方面,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独立的创业能力。毕业生要明确发展方向,摆正自己的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积极地面对就业。舞蹈类大学生的专业比较小众。所以更加需要服从社会需求,调整就业期望,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毕业生应全面客观地给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不单纯地追求既得利益,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在校期间,舞蹈类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多参加实习、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利用就业指导机构,做出专业 职业规划 。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在大一、大二阶段,可通过学校帮助,了解专业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倾向;在大三、大四阶段,可逐步对自己的社会实践、求职技巧、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学习,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 总之,社会各界包括学生自身都要本着负责的态度,为舞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周全,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舞蹈教育工作者的沟通和交流,打破原有的各自封闭状态,尽量控制人才市场;在学科设置、专业理论上互取长短;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就业观念。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舞蹈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莉,李晓红.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平原大学学报,2005,(05). [2]汤娟,向炯.形体舞蹈选修课与大学生气质的培养[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 [3]潘滨.高校舞蹈教育现状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06). [4]李大.试论舞蹈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求[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7). [5]张金英.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与舞蹈艺术的教育功能[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5).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3000字范文篇4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问题” 【摘 要】就业是每个人和家庭要面对的问题,是民生之本。随着高校扩招,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出。针对当前大学生与工作岗位之间信息的不对称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的作用与来源;紧接着分析了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巨大压力的原因;最后本文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个方面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措施和途径。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渠道;措施 一、就业信息的重要性 从国内外关于教育方法与解决就业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数研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高等教育方向的能力培养上,而忽视了对专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通常会让刚刚迈出校园的学子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二者应当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通过企业提供的就业信息来了解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从而灵活地调整教育模式。这样一来社会就能有效迅速的吸收高校输出的人才。[1]朱继光(2009)曾提出学校和企业应加强联系,共同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一,加强校企合作,让高校了解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 第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让大学生及早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应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见习和实习机会。此外,大学生自身也要明确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关注当今就业的动态。根据企业的就业要求,发现的自己的不足,从而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弥补自己的缺陷。 当前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校园招聘会。校园招聘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其中不少企业是私人企业。2、学校校园网发布的就业信息。校园网就业信息具有参考性。3、社会人才招聘会。社会人才招聘会所涉及的岗位多,信息广泛,是获取各种岗位有效信息的理想渠道。4、报纸或新闻媒体。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取的信息一般繁琐,缺少针对性。5、亲朋好友以及父母提供的信息。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教育理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近几年来,各大高校连年扩招,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市场逐步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此外,由于日趋激烈的竞争,企业对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国家相关政策和改革的影响 我国虽然已经由计划经济步入到了市场经济,但在户籍、社会保障和人事管理方面的制度尚不健全。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制度的改革存在错位,这同样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困难。例如:由于现在大城市的经济相对发达,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有着良好的创业环境,所以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把目光都集中在那些较发达的城市。但许多大学生由于户口问题他们无法为自己的创业申请贷款资金,梦想也就随之化为泡影。另外,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私人企业不可能像国企那样为大学生提供很好的五险一金保障,造成了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到私企或小企业工作,从而形成了供需错位的现象。 (二)高校扩招和教育模式的影响 近几年来,各大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造成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严重失衡。传统关于大学生是宝的说法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而大学生就业困难却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自从2000年以来,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其增长率与社会可提供的工作岗位悬殊甚大。 从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毕业生人数也随之增加。根据招生人数增长率和毕业生人数增长率可以看出每年的增长率均为正值,且2013年的高校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均突破700万。这远远超出了社会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的范围。 除此之外,部分高等院校墨守成规的教育机制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在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高校应根据就业形势灵活地转变自己的教育模式,用新知识、新技能来培养社会所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总之,[3]高校作为人才的生产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新世纪的经济法则已经表明,未来的 职场 竞争将不再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是学习能力的竞争。 (三)企业的要求苛刻,盲目追求高学历、高文凭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剧增,使得企业掌握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在招聘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利用毕业生市场供大于求的特点来抬高用人标准,对一般的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学生简历不屑一顾。他们打着“吸收高水平人才”的 口号 ,将目光集中在少数名牌大学,而忽视了其他一般院校的毕业生。这种现象往往会使一般院校的毕业生产生自卑感,从而不愿意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去竞争同一个工作岗位。 (四)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能力不足及不合理的求职方式 就业观念对大学生选择就业的行为影响很大,合理的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做出正确选择的关键。一方面,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一心追求高薪金、高福利、环境适宜的工作场所。同时,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部门工作抱有怀疑的态度,这种滞后的就业理念就造成了供需结构不平衡问题。因此,社会中往往会出现“有业无人,有人无业”的现状。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由于自我约束能力差,任意放纵自己。 在四年的大学时光中,能力没有得到较高的提高。此外正确的求职方式同样是获取理想工作的关键。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往往成功的路径不止一条,求职的方式也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说,求职方式主要有招聘会求职、网上求职以及电话求职。但对于不同的工作性质需要不同的求职方式,不同的求职方式有着自己不同的方式和途径。[2]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的途径 面对毕业生人数和就业岗位的不对称现象,当前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迫在眉睫。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以及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国家、社会、学校和大学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调控为辅助、以学校推荐为媒介、以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为根本”的就业机制。 1、 国家方面 首先,国家应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政府要坚持为大学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对于积极响应“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的大学生,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鼓励他们到贫困和偏远的地区磨练自己。 第二,要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政府要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确保招聘过程公开、公平、公正。第三、完善和健全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国家应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例如,为了实现大学生由岗位竞争者向岗位的开拓者的转变,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为他们提供贷款基金、法律援助等等。 这种做法使得创业者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第四、健全教育制度、调整培养结构。国家要根据社会需要做出合理的招生计划和完善的教学模式,并将相应的指标和政策及时传达到各个高校。 2、 社会方面 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变对大学生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就业的影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了三大产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最终使三大产业所能吸收的就业潜力也在逐年改变。因此,协调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劳动力配置问题已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每年的就业总人数在不断增加,但第一产业每年的就业人数呈现下降趋势,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却在逐年增加,这说明就业岗位开始由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从图2可以看到第一产业由2005年的44.8%下降到2012年的33.6%,下降了大约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由2005年的23.8%上升到2012年的30.3%,上升了大约7个百分点,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第三产业由2005年的31.4%上升到2012年的36.1%,上升了5个百分点,并且在2011年首次超过了第一产业的比例。 3、 高校方面 刚刚走出校园迈入社会的学子们往往由于涉社不深、缺乏社会经验、没有正确的定位,所以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处处碰壁。因此,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者和输出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做出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要让所有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要让他们明白开设这门课程对他们将来就业的意义以及重要性。 再者、高校要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课程当中来。课堂上老师可利用实例分析,多用一些成功案例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动力。另外,对于不同背景和不同经历的学生,高校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授课方式,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更能让学生产生对着门课程的兴趣。反之,如果所有的高校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最后,当面临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的重大变化时,学生们应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任何方法和技巧是永远有效的。因此,高校应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涯规划有一个动态的把握。事实上,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又可分为内职业生涯规划和外职业生涯规划,二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与联系。 内外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各自的特点、范围和方式等。但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所以高校在指导学生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让他们了解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职业生涯规划。 4、 大学生方面 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和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需要提前为自己的将来做好规划。首先,要增强自己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现在很多大学生依赖性较强,凡事都要请教父母或询问朋友,缺乏主见。但对于走出校门的学子们来说,正是敢于奋斗、敢于拼搏、敢于争取的时期。他们理应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业。作为新一代的青年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能提升人的内在动力。创新本质上概括了了一种新的人才标准,它蕴含着一种重要的信息:社会需要充满活力的人、有开拓精神的人、有新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人。 它能够激发人的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从而极大丰富和扩展了人自身的内涵。 江泽民曾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二点、要具备竞争意识。竞争是一种能力,它能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能使人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如果一个人缺乏竞争意识,就等于没有了奋斗和进取的动力,那么他终究逃不过平庸和被淘汰的命运。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勇于和善于竞争。第三点、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对动机具有指导的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同样受价值观的支配和约束,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着重要影响。[5] 价值观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抉择,意味着一个有道德、讲诚信、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人。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不仅是其成功就业的基础,更是其人生道路的垫脚石。 参考文献 [1]、朱继光:.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其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 [2]、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中信出版社,2002年 [3]、游一行:《狼性法则》,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 [4]、李军锁、王胜荣:《大学生就业指导》,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9月 [5]、李开复:《成功学教程》,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年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3000字 2.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3.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4. 2017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5. 浅议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据学术堂调查了解,在论文答辩的时候,老师通常会问以下几个问题:一, 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是什么?回答解析:首先从主观入手,每篇论文都对应着相应的专业,可从当前该专业的社会大致情况来简要分析,其次可以结合自己的实习经历来分析(实习过程中对该专业有了更深的社会认识,发现了一些问题等),最后,可以说是与指导老师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后选择该课题(这一点很重要,至于原因,请您自己揣测!)二, 该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这一问题一般在开题中就有提及,正文中也有相关小节说明,只需要对其加以总结提炼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逻辑清楚,条理分明,不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东拼西凑会给考核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三, 全文基本结构、框架是怎么设计的?该问题的回答并非是让您将论文大纲讲述一遍,而是对整个文章的一个综合说明,比如: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述,开头从总体上论述XXXX的特点等大背景,之后“提出XXXXX问题”,再根据问题提出XXXXX对策,最后是总结陈述,各部分相互间存在逻辑联系,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该结构是最为常见的结构,您需要依照自身文章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四, 全文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该问题的回答与论文大纲相结合,比如:全文的逻辑关系是,首先交代大背景——对XXX现状加以论述说明——提出XXX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全文进行总结说明五, 在研究该课题过程中,是否发现了不同的见解?自己是如何逐步认识这些见解的?又是进行处理的?该问题切忌回答“并未发现不同见解”!!!!!首先必须要肯定,对于该课题存在诸多不同的见解(此处需要对各类不用见解加以总结阐述,分列成条,比如传统观念认为XXXXXXX,现代观念认为XXXXX),其次,阐明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些不同见解的(记住,不能完全否定或肯定某一种见解,各个不同见解都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不管对错,只要不离谱即可),最后,处理不同见解,一是在论文写作中是怎么处理的(你是用什么“见解”,也就是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展开研究的),二是自己在平常学习研究中如何处理(依旧不能完全肯定或否定某一种见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六, 课题研究中有那些问题是没有涉及的,但却是与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任何一篇文章,无论字数多少,不可能将所有涉及到的问题全部研究清楚,所以,需要您选择一到两个和该课题联系紧密的问题,并对其做精简的概述(概述,不是长篇大论,一定要精简)七, 还有什么问题是你自己还未研究透,论文研究还不够深入透彻的?该问题需要您结合自己文章的实际情况来回答(但注意和问题六分开),该问题是论文已经提到或已经进行了相关说明,但不够深入!(这是考核老师想知道您是否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八, 在写作过程中,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该问题必须要与问题一严格区分,需要结合课题所研究问题的现状、意义、目的展开叙述。九, 该课题研究的创新点是什么?创新点一般来说有两种,第一种:该课题之前从未有人研究过;第二种:该课题的研究切入点、视角独特(一般来说,大部分的论文创新点都是第二种,结合自己论文实际情况,有逻辑,有条理的说明即可)十, 该课题研究存在哪些不足?该问题的回答可结合问题七展开,按照以下步骤:第一,XXXXX;第二,XXXXX(如果实在不知道,那么可以结合其它专业来说,比如您是财会专业,那么肯定要涉及到专业统计学知识,您可以说“由于对统计学专业知识学习欠缺,在研究过程中XXX部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等,因为任何论文的写作,都必须要涉及到其它专业的知识点,独木不成舟!)特别说明:部分人会担心老师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比如:你这文献从哪儿来的?你为什么选择XXX老师作为指导老师?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你这个图是怎么画的?诸如此类问题,请您自己想回答对策,恕我无能为力!考核老师要问的,是针对全文,立足于全文,有的会针对部分章节发问,比如“解决对策措施”,可能会深入询问,此时就需要您的临场发挥和临场反应了,没有统一套路可言。请您谨记:无论面对如何刁钻的问题,请不要回答“我不知道”这类话,即便是错的,也必须要阐明自己的观念!!!
论文陈述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发展论点,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论点的“指南”。
论文陈述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你对这个主题的主要观点
陈述观点时一定要表达一个主要思想,并陈述你的立场或看法。关于主题,需思考:
2、给出几个支持主要观点的理由
理由要写清楚,一定要用符合逻辑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这个理由。
3、给出一个与主要观点相反的观点
一个好的论文陈述要承认论点存在另一面。所以,同学可以在论文陈述中给出一个反论点。
论文陈述写作示例:
1、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例如:互联网对教育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吗?
2、其次,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例如:互联网对教育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最后,发展你的答案。例如: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被其对教育的诸多好处所抵消:互联网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地获取信息、接触不同的观点,以及这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一、学术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科学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 唯物主义和 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四、理论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1.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2.发表论文审核时间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3.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一般情况下,老师问的问题还是会围绕你论文内容展开,所以答辩前一定要把论文内容吃透,论文设计的背景、目的、方法和最终结果要张口就来,还有论文中所用的案例和数据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说服力,所用的模型、标准和公式等方法论必须有来源可查并且被认可,答辩一般也都是自己的专业老师,最主要的是别紧张,主要表达清楚,逻辑准确,方法论正确,结果符合实际就没问题,望采纳!
国有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摘 要】当前,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招聘工作中都存在问题,制约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这就需要招聘管理人员能够根据国有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的招聘制度,进而优化国有企业的招聘机制,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招聘;问题;对策
一、国有企业招聘的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招聘是企业获取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径。企业要持续发展,要增强竞争力,就必须依靠人才来创新、来驱动,来发展、甚至成为行业翘楚。人才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企业获得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企业招聘的成效直接影响并决定了企业的未来。招聘对于国有企业的创新与知名度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只有充分整合人力资源,才能达到良好的招聘效果。企业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人才,形成人才竞争优势,最终才可以在市场中抢占先机。由此可见,企业招聘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二、国有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自身或外在原因,很多国有企业在推进招聘工作时,经常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概括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招聘基础薄
许多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对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认知、重视不足,尚且停留在日常事务中,未提升到为企业发展聚贤纳士,助力发展的高度,也未形成完善的招聘制度和流程,缺少科学合理的统筹部署和人才招聘的战略规划。企业管理阶层注重眼前的人才成本、招聘成本,忽视了企业促进发展的长远效益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动能。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采取因人设岗,缺人就招,凡进必考的工作方式,把招聘当成阶段的工作,而非长期的系统工程,形成了人才招聘的非连续性,和招不到合适人才,造成人多而才少的局面。形不成人才库,达不到一定的人才储备,导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招聘盲目而片面,人员结构失衡的现象,甚至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问题,动摇企业发展根基。
2.用人理念淡
当前,国有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普遍只是提出需要什么样的岗位,但未界定该岗位职责,致使国有企业招聘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设立“高学历”的门槛,忽略了应聘人员的特长、潜能,导致招聘入职人员多为应试型人员,企业真正需要的专业型、潜力型人才和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被挡到门外,招非所缺。
3.专业素质低
招聘专员在企业中承担招聘任务。招聘专业的专业素质决定了招聘工作的优劣,招聘到的人员是否是企业发展所需,所急起到关键作用。因我国国有企业自身原因,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处于起步、发展、完善阶段,缺少专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目前从事人力工作的工作人员多为跨行业调配人员,一般为:行政人员、技术人员等,相应的专业素养低,对于岗位说明书理解不够透彻,对企业发展所需人才含糊,对人才储备及培养概念欠缺,对人才识别和岗位需求脱钩,增加了不必要的招聘成本。
三、国有企业招聘问题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要想做到长足发展,必须要重视招聘工作的实施,确保可以提高国有企业招聘工作实施质量,使其向着更好方向发展。具体的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完善基础工作
人力资源基础工作对国有企业发展影响深远,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要制定出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并贯彻始终。明确国有企业的人才战略目标,科学预测行业发展的变化,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能,为企业发展储备、培养赢得未来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时,企业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全面分析招聘岗位,设置岗位说明书,使得招聘与应聘人员都能有着良好的工作计划。
2.提升专业素养
招聘工作要有专业强、素质高的招聘人员的支撑。通过专业化的培训、管理来提升招聘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要根据招聘人员的个性、修养与基础知识结构等,进行任务分配,挖掘招聘者的潜能,发挥自身优势。要建立并完善招聘人员培训模式,提升招聘人员的专业性,力争将招聘中招聘人员的主观性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练就“火眼金睛”,高效、精准的招聘到合适的人。
3.树立正确理念
在招聘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确保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到招聘的全过程,提高用人效率。要正确对待每一名应聘者,给予充分的尊重与感谢,提高其用人质量。同时,对于落选人员还要将其资料录入企业人才备用库中,确保可以提高其长远发展效率。
四、结语
在当前的形势下,国有企业要突出、优化招聘管理,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完善人力资源规划、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同时提升人力资源人员的专业素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在招聘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相信国有企业招聘工作会展现出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孙蕾.当前国有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7,(04):87.
招聘是企业获得人才的重要途经 , 能够为企业招到高素质的、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人员,决定了企业在以后发展的竞争力,所以做好企业的招聘工作非常重要。在现今社会上,企业招人难、招到合适的人才更难的困境众所周知。为了解决招聘困难的问题,我们经常会想如何拓展更多的渠道,如何提高企业的吸引力,如何提高招聘人员的专业水平等。本文以互联网房产行业的P公司珠海分公司为例,分析了P公司2018年6月入驻珠海后,在一年时间里招聘130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相应解决的对策,以对初创企业的招聘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招聘 问题 对策一、P公司珠海分公司的现状分析1、P公司背景介绍 P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是一家集房地产营销策划、投资顾问、市场调研、项目可行性研究、销售代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房地产企业。将房产行业与“互联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形成一站式服务体系。经过六年的快速发展,公司目前拥有20多家分公司,1600多名专业的销售策划团队。P公司在一直不断拓展的大背景之下,对其他各区域进行战略性分析,进行新区域市场的开拓。 对于区域限购政策的出台,P公司董事长提出最有效的防守就是进攻的经营理念,于2018年6月入驻珠海,开拓珠海市场。2、P公司珠海分公司招聘情况 P公司珠海分公司截止至2019年6月,人员总数达130人,其中管理层13人,占比16.9%;后勤类人员15人,占比19.5%;销售人员102人,占比63.6%,销售人员为主要的招聘群体。 P公司珠海分公司鼓励从内部提拔员工确保公司运作的连贯性,所有员工晋升机会平等。在管理层晋升政策中,有明确规定新晋主管小组人员的数量及业绩达标量。这种情况下,除了人力资源部开展招聘工作,更多时候的是有业绩考核的销售主管。P公司珠海分公司的招聘工作,通常是由于人手短缺或者业绩不达标导致员工大规模流失下仓促的进行招聘。人员流动行性较强,流动率相对于其他行业、其他工种要高。缺乏人力资源规划及需求分析,缺乏采用专业或者有用的方法选拔人才,导致对招聘结果有不良影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二、影响P公司珠海分公司开展招聘工作的原因1、求职者对房地产行业的抵触 每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所有人员都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2018年以来,不管是互联网公司还是房地产公司,都不断出现倒闭及大规模裁员的新闻信息。2019年3月合肥的国开置业官方直接宣布破产的消息。在这个互联网及房地产行业岌岌可危的环境下,在与其他行业做选择的时候,往往会被优先放弃。 下面表格是 P公司珠海分公司三名招聘助理在2019年6月,采用boss直聘、58同城网站招聘的数据分析。数据显示珠海区域的求职者对房地产行业有抵触心理的占绝大多数。珠海是著名的浪漫之城,地域特点是“慢”,面试邀约同时也受珠海区域特点影响。2、P公司珠海分公司招聘渠道单一 P公司珠海分公司的招聘渠道比较单一,由于前期人员都是从总部调度过来珠海,管理层人员不了解珠海区域的招聘渠道,需要控制招聘成本,只使用boss直聘及58同城招聘的两个网站做线上的招聘工作。招聘助理反馈意见,她们的绩效和每天的邀约量是相对应的,但是两个线上的招聘工作由于数量更新不多,同一个求职者会重复邀约很多次,但是真正成功入职的人员效果不佳。 每一家企业做招聘应该根据企业的现状、地域的现实情况来选择相对合适的招聘渠道。现在企业间的人才竞争越发的激烈,单一的招聘渠道无法保证招聘效果的实现。3、P公司珠海分公司受晋升政策影响,业务部招聘人员未严格把关。 上述P公司珠海分公司招聘情况中有提出,管理层晋升政策里面涉及了主管人员的组员数量及业绩达标量。公司对任职的资格和岗位的要求没有进行专业的分析,很多时候由于P公司珠海分公司需要急速扩张,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人员,求职者有意愿的都会接纳。主管没有研究和分析真正需要的是哪一类人才,只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增加至最多数量的人员。导致人员招聘回来,培训几天后,觉得不适应的就会选择离开。 这样只是走过场的招聘,浪费企业的招聘成本又没有招到想要的人才。我们做招聘工作,应该是招到人才,更要留下人才,不能一味的想着扩充人数而进行招聘。4、P公司珠海分公司对求职者吸引力不足 P公司在全国的房地产行业里有一定的知名度,市场普及全国各地和海外马来西亚、柬埔寨、迪拜等地方,在2018年全国房地产行业排行前15名。但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虽然P公司全国知名度高,但是压不住盘踞在珠海当地的优秀房地产企业。在P公司珠海分公司招聘助理数据分析中,拒绝邀约是因为公司知名度不高的占5.25%,直接不回复的占26.25%,P公司珠海分公司对求职者吸引力不足的占31.5%。 综上所述,P公司珠海分公司未来发展规划里面应当把提高企业在当地的吸引力、形成自己的房地产品牌工作,提上到日程上来,只有利于吸引求职者的目光。三、根据P公司珠海分公司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对策1、从宣传、福利和提高专业人员能力上着手,增加公司对求职者的吸引力。(1)宣传公司的优势 P公司珠海分公司属于房地产行业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区别于其他房地产行业,公司有自己的网站平台可以提供到客户资源给员工,更甚至全国各地的房地产都可以对接。如果有珠海的客户想要购买云南的房产,我们可以直接对接到昆明分公司的同事,提成对半分。这种经营模式宣传到位,有很多求职这有兴趣尝试。(2)提高公司的福利 P公司珠海分公司,整个集团的无责任提薪相对于珠海区域的同行来说,没有任何优势。根据区域的提点,珠海管理层向总部提出增加底薪的金额,比珠海同行业高出30%,对后期的招聘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P公司珠海分公司还出台各项福利制度,包括不限于免费提供员工宿舍、办公室在园区食堂隔壁,尽可能多的解决员工生活上的问题。员工生日会的举办、各种节日活动以及团建活动的举办,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3)培训招聘人员 P公司珠海分公司要组织搭建招聘人员,对招聘助理进行统一的培训工作。保证要做到对求职者耐心、细心的进行宣传工作。 招聘助理前期能够和求职者搭建良好的沟通关系,把公司福利政策宣传到位,就能进一步降低求职者对公司是房地产行业的抵触心理。会让求职者形成固有的第一印象,P公司珠海分公司是房地产行业,但是是福利待遇很好的企业。2、解决P公司珠海分公司招聘渠道单一的问题(1)加入珠海人才服务中心 建议P公司珠海分公司加入珠海人力资源交流服务机构,该机构办事地点在珠海的香洲区,是珠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主办的,有专门的人才招聘网站—珠海人力资源网,由珠海人力资源市场具体管理珠海市内的线上和线下的招聘活动。它有政府背景带有公信力,每年召开若干个公益性招聘会,解决市民就业问题和企业招聘问题。(2)参加现场招聘活动 建议P公司珠海分公司多参加由各个组织单位举办的现场招聘活动,如珠海人力资源网定期举办的招聘会,如劳务派遣定期举办的招聘会,亦如院校举办的招聘会。现场招聘模式虽然相对传统,但是企业和与求职者面对面直接交流,可以节省时间,现场进行初试工作,效率相对较高。在招聘的过程中,免费的为公司进行了推广工作。(3)投入资金做媒体推广 “广而告之、告而广之”,顾名思义就是做好企业的推广宣传工作,就会形成自己的公信力。建议P公司珠海分公司可以在电视、电台、报纸、杂志、政府橱窗张贴、招聘网站发布等媒体宣传企业文化及招聘信息。媒体推广工作费用成本大,但是能够宣传公司的业务,同时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具有较高的广告价值。(4)实行全员招聘、员工推荐 建议P公司珠海分公司实行全员招聘、员工推荐奖励的招聘方法。因为企业内部员工招聘人才基本上都是对自己公司的文化制度和公司的业务都比较了解,对企业有一定的归属感,可以快速的进入招聘的角色。内部人员推荐的员工与企业文化匹配度高,有内部人员的引导,会加快度过适应公司工作环境的阶段,能够减低公司的招聘成本以及培训成本。3、为了解决P公司珠海分公司受晋升政策影响走过场式的招聘,必须要采用专业或有用的方法甄选人才。(1)建议规范P公司珠海分公司的招聘流程 P公司珠海分公司通过系统化的招聘管理流程可以确保人力资源的质量,更好的为公司选拔出适合的人才。可以采用“5W”方法有规划的做好招聘工作。 “5W”第一个是指“Why” ,了解企业招聘目的、招聘原因,通过一系列的招聘活动需要达到怎么样的招聘效果,把P公司珠海分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招聘工作相结合,充分了解企业的内部人员情况;第二个是指“What”,怎么回事?了解P公司珠海分公司招聘补充岗位的条件。通过与各部门管理者沟通了解部门职位那些是充足的,明确招聘的人数、招聘的条件等;第三个是指“Who”,招聘的组织者,开展招聘工作的人员,做好人员分工,那些人员负责招聘前、招聘中、招聘后等跟进工作;第四个是指“Where”,招聘的渠道拓展,如文章上述解决招聘渠道单一问题的方法;第五个是指“When”,招聘时间安排,确定具体的招聘时间,笔试和面试安排时间,顺利的做好邀约工作。 (2)建议P公司珠海分公司构建岗位胜任能力模型 建议P公司珠海分公司设计岗位胜任模型,勾勒出需要的求职者画像。如经验知识、专业的技能、个人的价值观、个人品德、工作的动机等。给招聘候选人员匹配做个画像,在甄选人才的时候有明确标准,同时也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下面介绍的是构建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步骤: 第一步是成立构建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小组,明确小组人员的岗位责任,由单位的高层管理者和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审核方案和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第二步是认真分析企业的发展战略,明确公司关注的焦点,对P公司珠海分公司目前的业务和房地产行业特点进行分析,落实到具体的岗位职责,分析岗位职责履行的工作内容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第三步是选定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能力要素,明确该能力要素的行为特征,如P公司珠海分公司需要招聘的主体为销售人员,选定“沟通能力”为能力要素。对“沟通能力”做明确的定义;第四步是建立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内容,开展培训工作,让每位小组成员掌握模型的基本方法;第五步是采集相关的信息,进行技术性层面的认定,验证并确定岗位胜任能力模型;最后修订与完善岗位胜任能力模型。(3)采用有效的面试方法①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法 P公司珠海分公司在进行多个销售人员面试的时候,可以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就给定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的各个成员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不指定小组的领导者。这种面试方法的匹配性行对较高。测评的效率高,同时对多位的求职者进行测评考察,比起其他的面试方法要节省时间,也可以减少重复的工作量。 无领导小组讨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面试官宣读面试题目,面试人员了解试题,独立思考,列出提纲,一般时间规定为5分钟;第二阶段是面试人员轮流发言阐述自己的看法及观点;第三阶段为面试人员自由发言,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对他人提出意见。最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招聘是企业获得优秀人力资源重要途径,只有先获取与培养企业适宜的人力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目标,下面是小编整理推荐的一篇企业招聘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查看。摘要: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一环。当前在企业的招聘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招聘信息不对称、招聘标准不合理,以及新《劳动合同法》带来的新挑战等。应积极发挥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制定严格人员甄选方法,以及合理合法规范企业用人方式等,使企业的招聘工作更加有效。关键词:企业招聘;问题;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吸引和保留富有竞争力的人才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招聘是企业获得优秀人力资源重要途径,只有先获取与培养企业适宜的人力资源,再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目标[1]。可见,招聘不仅是企业获取所需人才的必经之路,而且招聘的成败还影响着企业运行的效率,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及发展。本文试图对我国企业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出对实践者有积极借鉴的对策。一、我国企业招聘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企业发布招聘信息主要以招聘会为主,以媒体广告和人才交流中心为辅,从社会上招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新增人员的最主要来源。社会招聘在中国企业对员工的录用中占主体,体现出我国企业招聘已日趋成熟,并逐步迈向市场化。企业在人员甄选方面依靠的主要是面试与知识考试, 企业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1.企业招聘存在信息不对称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的多一些。在企业招聘工作中之所以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因为招聘中的信息有两类:一类为公共信息,即应聘方和招聘方都知道的信息;另一类为私人信息,即应聘者自己知道而招聘方不了解的信息。如个人品德、实际能力、求职动机、性格爱好等。在信息不对称的招聘市场上,应聘者掌握着私人信息,而招聘方只能根据公共信息来进行判断,故应聘方处于信息的强势而招聘方处于信息的弱势[2]。正是因为企业招聘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招聘方对应聘者的隐性私人信息不了解,故在招聘中,应聘方很可能为进入该单位而投其所好。这时求职者为了获得职位,可能会采取许多手段, 向企业传递一些利己的虚假信息。其中典型如应聘材料失真,就是指应聘者的应聘材料的真实性下降。例如伪造文凭和推荐信,制造虚假的业绩和成果,掩藏不良动机,包装缺点和弱点等,努力把自己包装成招聘方所需要的人才[3]。在现实社会中信息是不对称的,低素质者为获得较好待遇,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会对自己进行层层“包装”,“伪装”成高素质者,而应聘人才素质高低只有应聘者自己知道,招聘企业并不知道应聘人才的真实素质。在这种情况下,为降低自身的招聘风险,招聘企业只愿意根据应聘人才的平均素质来确定聘用的人才和给予其待遇。于是对那些素质高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说,相当于低估了他们的素质,降低了他们的待遇,体现不了他们自身的价值而退出人才市场。对于那些低于平均素质的人才来讲,企业给予的待遇大于人才本应要求的待遇,他们会热衷参与招聘交易,结果造成了更多较高素质的应聘人才退出招聘市场。如此反复下去,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也就是低素质人才对高素质人才的驱逐,人才市场成为“柠檬市场”,这就是人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现象[4]。结果不仅会给招聘单位带来损失,而且也会造成人才市场的混乱,甚至可能会导致整个人才市场的瘫痪。2.企业招聘标准不合理一个好的管理者并不是谋求把能力最优者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而是正确确定本企业所需要人才的能力标准,寻求适应该组织能力标准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既不浪费人才,又提高工作效率。这几年有的领导片面理解“企业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大量招聘高学历人才,结果用非所学,既增加内耗,提高了管理成本,又浪费了人才[5]。招聘手段是否科学,原则是否灵活、有效,同样关系到企业招聘工作的质量问题。目前,比较盛行的招聘手段有广告、职业介绍、校园、猎头公司、亲友引荐及网络招聘等。这些都不是万能的,各自都存在着利弊,企业在实施时不能盲目追随时代大潮,而应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来定夺。由此可见,并不存在一个适合所有企业的最佳招聘方式,在实际中究竟采取何种招聘手段必须根据企业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3.企业面试存在不少问题面试是企业筛选人才的重要一关,目前企业形形色色的面试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1)面试官的态度不友善。在人才交流会上,“守株待兔”以及冷面待人的情况并不少见。不但使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极大地挫伤应聘者对企业的信心,而且也使应聘者对企业的招聘产生怀疑。(2)过于看重简历而忽视交流。很多面试官把面试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证实简历或申请表格中的信息,这实际上是放弃了面试的控制权,把面试的控制权让给了简历。如果面试官自己也不清楚什么信息能显示应聘者是否符合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那么面试就失去了有效性[6]。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简历形式越来越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因此,面试中的交流应该是主要的,而简历则为其次。(3)招聘人员能力有待得高。招聘人员的素质关乎企业招聘的质量。然而有些企业由于面试官自身素质,面试专业技术人员时,显得不知所措。(4)以偏概全。在企业招聘中,面试官往往会因为应聘者某一明显缺点,从而草率地做出判断。4.新《劳动合同法》带来机遇与挑战新《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实施。面对新法的实施,招聘必须应对的挑战。(1)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取利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企业必须通过合适的手段选择适量的员工,不可能多多益善。(2)企业招聘工作压力加大。在过去,企业对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员工,通常采取的是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的方式自然辞退。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这种方式对企业来讲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新法对劳动者的试用期有所缩短,在人员解聘方面也有新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扩大就业。这些规定的出台,无不加大了企业招聘工作的压力,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对招聘经理来讲无非是一个巨大挑战。(3)员工派遣形式受抑制。劳务派遣由于用工灵活,成本降低,风险转移等特点,在实践中被大量企业所采用。它通过劳动力雇佣与劳动力使用相分离,形成一种复杂的“有关系没劳动,有劳动没关系”的特殊形态。新《劳动合同法》则规定,劳动力派遣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应不低于2年,期间即使无工作可派仍需支付其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另外,用人单位要实行同工同酬,若派遣员工岗位在本单位无同类劳动者,参照所在地政府部门发布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确定报酬[7]。这使得企业需要重新考虑人才派遣这种用工方式。二、 做好企业招聘的主要对策1.改善或消除企业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1)积极发挥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根据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前任院长和现任名誉院长迈克尔•斯宾塞(Andrew Michael Spence,1943-)教授的信号传递理论,如果能够将信息“信号”可信地传递给在信息上具有劣势的个体,即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将其信息传递给信息弱势的一方,交易就可以得到改善[8]。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地区正在进行人才诚信档案的建设,人才诚信体系还很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发挥和加强政府的信息调控作用,建立全面的人才资料库,将人才诚信等资料建成档案,可供用人单位有条件查询,增加人才信用等信息的“透明度”,如此就能保证招聘者能够掌握充分的和正确的信息,以便于招聘方做出正确的选择。(2)对人才不诚信进行惩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才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在招聘时有采取弄虚作假的动机。对此类作假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对弄虚作假者的惩罚力度。我国于2001年颁布实施了《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使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明确了对伪造和贩卖假文凭者要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企业则可以在招聘前,让应聘者知道,唯有诚实者才有机会被录用,而对作假者绝不录用。并告知应聘者,录用之后将不定时地进行历史调查,一旦发现有隐瞒和欺行为,将受到严肃处理,以此警告作假者作假后果的严重性。另外,应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诚信的氛围,对举报不诚信信息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9]。(3)制定科学的人员甄选方法。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的甄选技术方法,如笔试、心理测验、结构化面试、评价中心技术等,有效应对招聘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提高招聘的成功率[10]。2.制订合理的招聘标准在日常生活中,随便打开一份报纸的招聘广告,不难发现上面充斥着“年龄35岁以下”、“本科以上”或者“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之类的字眼。这些广告中有部分是出于工作性质的或企业的真实需要,但其中肯定不乏人云亦云者——他们没有一个合理的用人计划,甚至对企业的用人要求都不甚明确。对于此类情况,应开展工作分析,写出全部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有了工作说明书,用人条件可以科学化、规范化,为招聘工作奠定基础。用人的基本原则是人与事的最佳结合,对事的了解越准确、越具体,选人越有依据[11]。如此一来,不但企业的选才更具目的性,也大大节约了组织管理成本,而且避免了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3.加强面试管理面试作为企业招聘工作的关键,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环节。对于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面试双方应该摆正面试心态。面试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招聘方提供的是择业机会,应聘方提供的是选择人才的机会,双方应该通过相互了解,来确认对方是否是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双方在面试时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因此,面试的双方应该摆正心态,置身于平等的地位上对彼此进行进一步的了解。(2)应该重视交流。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简历仅仅是面试的基础。交流不但可以验证简历的真伪性,而且可以增进对应聘者的了解。如应聘者在简历中列举曾参加某个项目的研发,通过交流,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在项目中担任的角色,是负责人,还是仅仅为项目购买了几个零件;通过交流,可以了解他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交流及沟通的能力,进而判断出对方是否是企业需要的人才。(3)加强招聘人员的组织安排。企业不能把面试工作简单地认为是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而应通过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来了解本单位各个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各用人部门负责人也应参加面试。面试时,人力资源部可以测试应聘者性格、工作风格、心理素质等;专业问题则由各用人部门负责人测试。通过分工合作,才可能全方位地考查应聘者的能力,从而真正吸纳到对企业发展有助力的人才。(4)应该用人所长。用人不求全,选才的关键是能识才并能善用之。因此,企业在用人时全面了解人才的能力特点,不拘一格,用人之长。4.正确把握新《劳动合同法》下的招聘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资双方权责的规定更加明晰,使企业的发展遵循一条更加合理、合法的道路。劳动合同法对企业最重要的影响是加大了企业的违法成本,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马太效应”,企业应规范基础管理,实施“情感管理”,这将对吸引保留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优秀企业会吸引更多人才,而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日子会更加难过。因此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招聘环节,改进招聘工作绩效,让招聘工作更有效,注重选择合适优秀人才,减少招聘失误,降低因招聘不适而增加解聘成本。企业也可以更多地使用业务外包等形式来降低企业成本。综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今天,对于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来说,能否吸引和留住一批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招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当前企业招聘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标准不合理、手段不科学以及面试等典型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相对的对策,旨在帮助企业优化招聘工作,进而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
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1、 招聘专员职务说明描述模糊,上岗前未进行专业的培训,缺乏专业知识
公司制定的职务说明书中,对招聘专员的任职资格、岗位职责的描述模糊,导致无法根据相应的条件招聘选择合适的招聘人员。在企业常规的招聘过程中,首先与应聘人员接触的是企业的招聘人员,在某种意义上招聘人员是企业的窗口,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目前,公司行政部的招聘人员在上岗前,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培训,且培训内容简单、方式单调、课时偏少,使其对企业的状况了解甚少。另外,进行有效招聘必备的沟通技巧以及礼仪方面也未进行培训,便匆忙直接上岗工作。因此,应聘人员会根据在招聘中招聘工作人员的表现、印象、素质来推断和评价企业组织, 进而决定是否选择于它, 这样就影响了企业招聘的质量。
2、 未按照招聘流程执行招聘,制定的《人员需求申请表》信息不全
公司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招聘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例如经常出现用人部门主管不向行政部索取《人员需求申请表》填写,逐级审批后转交给行政部汇总,再由行政部根据人员编制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招聘。而是直接打电话到行政部,要求要补充多少名员工,在什么时间内要招聘到位,并附加要求说如果没有招聘到位的话,将会给公司的生产带来不可预估的影响,随意性很强,易导致招聘专员的想法受其影响,未根据公司招聘流程,便进行招聘。
3、 对应聘者不够重视,给应聘者第一印象较差
公司在招聘过程中,最基本的礼貌常识是具备的,但是缺乏那种内心的、真正的尊重,或者说招聘人员、用人部门主管的优势感太强。其实人员招聘本身是个合作的过程,是个双赢的机会,作为企业,因为发展需要招聘一些合适的人才,而作为应聘者因为个人发展或其它原因在寻求一些更合适的职业机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但企业普遍存在优势感太强,对应聘者不够尊重的情况。
针对企业招聘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完善招聘人员的职务说明,包括任职资格、岗位职责等。在招聘人员入职后,应进行相应的培训,包括公司的基本情况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其招聘效率。
2、针对A公司招聘需求随意性大,未严格执行招聘管理规定的情况,建议公司要规范招聘流程,特别是在填写《人员需求申请表》应由用人部门的经理先把关,明确空缺岗位是否有必要招聘、空缺岗位的工作职责、任职要求等,同时对现有的《人员需求申请表》进行修订。
3、修订完善公司各岗位职务说明书,选额合适的招聘渠道。首先进行工作岗位分析,针对不同的需求对象,采用不同的招聘渠道与方法。比如招聘普通一线操作工时,可以采用到外来工流动量大的人才市场进行现场招聘或者与劳务公司进行合作,合理使用派遣劳动者等。
4、充分尊重应聘者,要求面试考官在面谈过程中应调整好心态,平等有效的沟通。另外,如有应聘者到公司应聘时,行政部首先应热情接待,并及时联系面试考官,进行面试,提高面试的效率,避免对应聘者造成时间上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