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毕业论文研究王家卫

毕业论文研究王家卫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研究王家卫

因为王家卫在当时那个时期是非常出名的一个导演,他所拍摄的作品基本上都达到了火爆的程度,而且他也有非常大的经济实力,能够将这些艺人很好的带到正途上来,让他们有很好的曝光率。

王家卫之所以那么的狂,就是觉得自己很有名气,并且观众也比较的喜欢自己,所以自己就特别的作。

作为中国最突出的一位风格化导演,王家卫的所有影片都有着一些一以贯之的风格,从工作方式(比如不提前写剧本)到电影语言的运用(手提摄像机的摇晃感、快速频繁的剪辑),从“御用演员”的偏好到电影精神主题的统一。这篇论文主要探讨的就是王家卫电影中独特的精神风格。 如 果说基耶洛夫斯基喜欢把他的主人公人物置于某种“处境”之中,那么王家卫则倾向于营造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包含着某种特定的的气氛、心理、精神、语言风格甚 至某些影像风格。王家卫电影的独特气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对这种“状态”的不断营造和反复阐释,他将他所有电影的全部人物,都置于这种状态之中。这种状态包 含着某种特定的的气氛、心理、精神、语言风格甚至某些影像风格。每一个人都在期冀,有所追求、有所寄托、有所等待,但一切又是如此飘忽不定,与期冀相伴 的,也有更多失望、拒绝、两手空空。不管是《东邪西毒》中盲武士的死,还是《阿飞正传》中无腿小鸟的比喻,亦或是《春光乍泄》中永远追寻不到的远方的大瀑 布,一切的一切都象征着永远的漂泊。

相关资料:从产业特征看韩国电影振兴韩国电影振兴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经济领域,韩国接受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自60年代以后,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金大中政府采取一系列务实性对策,不仅迅速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经济发展还出现了新的局面。韩国成功地从一个农业国进入现代化国家,创造了所谓“汉江奇迹”。现代化是和都市化、工业化、教育的普及、职业分工的专业化、通信的发达等经济发展现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和特定的社会政治变革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过程中,韩国城市的发展显著,都市化率从1950年的21.4%,发展到1995年的81.3%。政治领域,80年代韩国进入政治解冻期,1980年的光州事件和1986年的民主运动(注:以大学生为核心发起的两次民众民主运动,抗议军人专制政权,曾得到韩国社会各界响应,但最终被军政府血腥镇压。前者亦称光州民众斗争,后者亦称六月抗争。)使韩国独裁政府恶名昭著。1988年通过国民投票实现了向民主政权的过渡;1993年文人政府上台;接着1998年出现了堪称韩国政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在野党交接政府”(注:1997年12月18日金大中在总统竞选中获胜,标志了韩国建国起第一次“政权交替”,在野党第一次成为执政党,少数党第一次战胜多数党。)的政治发展进程。长期以来在韩国社会上争论不休的政治不稳定进入90年代开始销声匿迹,整个社会慢慢进入民主化、多元化的发展进程中。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不仅导致家庭结构的变化,而且引起了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中产阶级形成并稳步扩大,文化消费在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逐渐上升。有线电视的开通、录像市场的扩大、卫星电视的前景,一方面争夺着电影观众,一方面因播放高品位电影节目而培养了观众,且它们都是以电影为核心的影像产业,这使得政府和大企业开始注意电影市场的价值。大众文化开始盛行。流行音乐乐队等开始流行,消费人群年轻化,产品包装要求提高,对大众偶像的消费需求增强。在现代韩国社会的变化过程中,青年群体又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们是经济现代化的主力军,在社会意识方面则是历史变革的动力。截至1995年的统计,14-24岁的青少年人口略超过900万,占总人口的20.2%。韩国政府的世界化政治战略和提倡国际竞争力的经济战略,使得整个社会普遍认为,韩国的未来命运掌握在“一个背包就能周游世界,懂电脑,会利用先进通讯设备,处变不惊,有坚强毅力,主张男女平等”的“新世代”身上。(注:金镇旭(韩):《80年代至90年代的韩国电影》,北京电影学院硕士毕业生论文,第27页。)特别是大学生(占青少年总人口的约54.5%)(注:君冢大学(日)、吴鲁平(中)、金哲秀(韩):《东亚社会价值的趋同与冲突》,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44页。),他们在80年代经济繁荣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有机会享受1988年奥运会以后的经济富裕和政治稳定。他们将成为韩国电影的主要消费者。在造成韩国电影振兴繁荣景象大的社会背景中,有一个因素不得不指出:韩国民众强烈的爱国心和罕见的民族凝聚力。韩国电影票房的奇迹,与韩国观众对本土电影非理性的热爱,蜂拥而上的参与行为是分不开的。许多影片如《生死谍变》、《共同警备区》的上映,媒体一律不能有批评声音,普通百姓如果不去看会被认为是“不够爱国”。当政府放宽“电影进口限额制度”时,电影人立刻示威游行,而韩国大众媒体一律给予最大的支持,结果迫使政府对电影人和民众做出妥协。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民族特质的原因有多种:一、有史以来,韩国即为单一民族国家,没有像中国、美国等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他们认为自己的血脉最纯洁,最干净,在韩国最常见的标语是“身土不二”(注:“身土不二”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笔者根据所阅资料整理出以下两层意义:其一,它是热爱本民族的象征,对生养自己的土地抱有依恋与敬畏的复杂情感。体现在微观的经济领域上,韩国出产的商品上多印有“身土不二”,尤其是农副产品一律如此,其意类同于中国的“提倡国货”。其二,它从人与土地(自然)的关系应和谐共处而延伸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与我国的“天人合一”有相通之处。“身土不二”不仅是韩国传统,还是自70年代起由政府发起的“新生活运动”的具体内容,包含有城市民族化、乡村现代化的意味。);二、20世纪屈辱的被侵占、被分裂的历史,使现代韩国人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民族自尊心;三、地理生存环境——如金大中所说,韩国为美、日、中、俄四大列强所包围,本身又是山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小国(注:李立绪:《韩国启示录——韩国经济危机实录》,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第385—386页。);四、经济领域内的“汉江奇迹”所赋予的自信心;五、韩国儒教传统影响(注:中国儒教传统中,有以道德之有无来作“华夷”之辨的言论,韩国儒教继承了这种说法,甚至在某些历史阶段,把受西洋沾染的中国也视为夷。)。了解这种民族特质或者说民族文化心理现象,对于解释某些韩国电影现象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民族文化特质不是始自90年代的电影振兴现象,而是一以贯之于包括韩国电影在内的韩国民族文化当中。“从20世纪中叶以后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在朝鲜战争的危机中生存问题成为绝对的问题,从60年代到70年代,国家成为支配性的生产主体,以‘民族文化’为中心形成了‘国家主义意识形态’。相应地,韩国的现代化就意味着‘独裁下的开发’,接下来就出现了到70年代与80年代为止仍旧是‘政治问题’独占主导性言论的现象。换言之,60年代以后,文化主要是在‘理念上’被消费,而没有确保其大众性这种状况。“从这点上来看,应该说韩国文化论作为‘大众性消费品’而被生产和消费的条件具备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至进入90年代这一时期。在民主化取得某种程度的成就后,‘政治言论’的影响力下降,人们有了一点可以说说‘文化’的空闲和‘自信感’。国际化的迅速进行同时也成为一种压力,因而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设定也越发显得重要。”(注:权淑仁:《大众性韩国文化论的生产与消费》,《当代韩国》2000春季号,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61页。)汉城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权淑仁教授在《大众性韩国文化论的生产与消费》一文中,探讨作为大众文化研究的“韩国文化论”缺失的原因。笔者借用这段话是想说明:韩国电影作为“大众性消费品”具备被生产和消费的条件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至90年代这一时期。韩国电影振兴现象的出现,正在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围环境的成熟,和电影产业内部制作、发行、放映诸环节的合理营造——其中电影制作人对类型片的有意识的推进和发展又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大资本的介入改变韩国电影产业格局电影资金传统上有两大来源,但进入90年代,制片投资发生了两次大变化,极大程度地影响了电影产业及电影形态。1.产业背景自50年代至90年代初,韩国电影工业基本上是以美国好莱坞电影消费市场为演变主导的。1986年韩国电影市场开放进口外国影片,迅速成为继日本之后的亚洲第二大市场,一年即发行400部以上影片。其中100部影片为本土影片,300部是进口影片。其中仅好莱坞和香港两地的娱乐片即占70%多(注:全阳骏(韩):《韩国:电影工业、美学、新潮流》,李莲英译,《新亚洲电影面面观》,焦雄屏编,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1年,第101页。)。80年代,韩国大电影公司将利润由对本土电影的投资全面转向进口好莱坞电影。政府虽然制定了“电影放映限额制”,但好莱坞利用美韩贸易谈判的机会,强制韩国政府采取自由化的电影政策。美国电影公司不须经过垄断进口的韩国电影公司,长驱直入韩国市场。忠武路(注:忠武路是汉城市中心的一个地名,上世纪20年代韩国电影开始以来,主要电影制片公司和主要电影院都集中于此,既是韩国电影的摇篮,在90年代中期之前也是韩国电影制作方的代名词。)是自20年代以来韩国电影制片公司的主要集中地。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以中小资本对抗好莱坞电影,勉强维持生产。电影资金的两大来源,一是地方发行人的预付款,二是录像版税。80年代末期的“电影自由化”政策打破了20家电影公司垄断本土电影的局面,一时间有一百家电影公司成立,活泼多姿,自由竞争,但规模既小,秩序全无,根本无力回天。韩国的电影文化也深受好莱坞电影模式影响。忠武路电影街制片模式下的商业片,多运用好莱坞的叙事策略,来服膺儒家思想,一方面取悦观众,一方面不触犯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类型基本是通俗情节剧、古装历史剧、B级动作片和软性色情片。2.大企业涉足电影业财阀体制是韩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特色,现代、大宇等等大企业在韩国政府的支持下,对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同样支持它们对文化事业的扩张。90年代初期每年都有一部绝无仅有的高票房电影,1991年是李明世执导的《我的爱,我的新娘》,1992年是金义锡执导的《结婚的故事》,1993年是创造了100万观众人次的《西篇记》。这三个由新导演创造出的票房神话,赋予了大企业信心。他们相信只要方式得当,投资电影一定可以盈利。韩国大财团纷纷投资电影业。他们首先买断版权,继而染指影院的运营、制作、流通、配送等相关环节,参与步骤比较有序。如三星、大宇、鲜京都从录像带的营销开始,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大部分主要国外电影公司的录像带版权,在制作领域,他们则首先以购买韩国电影的录像带版权的方式来参与。大企业为迎接多媒体时代而忙于兴建新剧场或租赁已有剧场。三星、大宇、鲜京和壁山等大企业在大城市里买入主要电影院,或是建立新的复合电影院,来形成连锁的放映系统。以1997年为例,刚刚成立电影事业公司的现代集团就租赁了汉城名宝剧场的5个电影馆。有的大企业则通过与国外的电影公司联手来进军电影业。第一制糖公司向美国的梦工场投资三亿美元,得到其出品影片的亚洲地区版权;并和香港的嘉禾电影公司合作,在韩国设立了JACOM电影制作公司。大企业的介入对于只有好的创意却没有足够资金的新导演和独立制片人来说,无疑相当于雪中送炭。以前忠武路制片体系中“论资排辈、熬年头”的惯例被打破,那些从电影学校毕业或者留学归来的新导演,获得了一显身手的机会,怀才不遇的副导演、商业广告的导演们也有了意想不到的机会。李光熏由此导演了《封大夫》——1995年票房最高的国产影片;李民勇导演了《炎热的下午》——一部风格独特的女性主义影片。1994-1996年间,大企业在电影业的投资蓬勃发展,完全激活了电影市场(也为日后的不稳定埋下隐患)。电影制作体系迅速分化,出现了四种不同的电影制作体系:原有忠武路制片方式,独立制片人制,大企业直接制作方式以及独立电影。不少年轻的导演和制作人脱离了忠武路制作系统,建立了以导演为中心的独立制片人制度,如朴光洙制片、企划时代、张宇锡制片等公司。大企业都喜欢票房价值高的电影,注重迎合年轻一代观众的兴趣,对这样的电影不仅投入资金,并且要造成良好的土壤,使制作以创意为主的新电影的独立制片人能够扎下根来。他们既制作出了相对高投资的商业电影,也促使独立制作方式的低成本电影向商业领域迈进。这三年间电影面貌为之一新,既有大制作、高票房的动作喜剧片《两个警察》(Ⅰ、Ⅱ姜禹石)、浪漫喜剧片《封大夫》(李光勋)、以特技制作闻名的《银杏木床》(姜齐奎)、科幻片《木槿花开》,也有票房评论双丰收的低成本之作《时间长久持续》(金应寿)、《猪掉进井里的那一天》(洪尚秀)、《鳄鱼》(金基德)、《恐怖分子》(金永斌)、《千年的爱》,也有艺术电影如《黑土地白百姓》(裴庸均)、《花瓣》(张善宇),女性电影如《像犀牛角一样一个人走》(吴丙哲)、《炎热的下午》(李民勇)、《妈妈有了男朋友》(金东斌)。大企业的进入,最重要的后果是,直接促成了韩国制片人制度的形成。3.风险投资进入电影业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大企业自身难保,对电影的投入迅速减少,很多大企业纷纷退出电影业。只有三星是个例外,在1998年投资了6部影片,获得相当大的成功。金融危机后,财阀集团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政府积极扶植中小企业。尤其是在风险投资中小企业的政策引导下,中小企业逐步开始取代财阀集团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以高科技密集为特征的风险投资中小企业给韩国以往比较臃肿与僵化的产业结构注入新的活力1997年11月,通商事业部宣布电影业及相关产业属于风险投资产业。这意味着电影融资比较容易,并且可以享受减免税等优惠待遇。风险投资公司迅速占据了大企业撤资后的空缺。他们带来全新的投资概念,同时引导独立制作公司制作题材更集中的片子,并加强营销概念,电影市场日趋专业化。日信创投是忠武路上最知名的投资公司。它不仅作投资还充当投资管理者的角色。它的收益分配比例相当优惠:5∶5,而一般大企业都是6∶4。仅在1996年到1998年间,他们投资的电影就有《银杏木床》《上网》《哈利路亚》《八月圣诞节》《安静的家庭》《驱魔录》。电影政策及电影文化对电影的影响1.电影政策电影审查制度韩国电影审查制度形成于20年代日占期。八九十年代严格的审查制度严重阻碍了电影的健康发展。1996年10月4日,法庭宣布电影公映伦理委员会的审查违反宪法。这结束了70多年的电影审查制度,同时提出了新的迫切问题:建立等级分类制度。1998年,围绕新的电影法(1994年制定的《电影振兴法》),年轻一代和保守派的分歧越来越大,问题焦点在于等级外电影专用馆和电影振兴委员会的设立。对于韩国电影来说,目前的等级分类制度毕竟提供了更宽广的题材空间和表现空间。《两个警察》系列揭露警察的违法勾当,《美丽青年全太一》批判70年代的军事独裁体制,《花瓣》揭示了80年代群众遭到镇压的“光州事件”。1999年有两部影片《黄头发》和《谎言》(张先禹),因暴露镜头被禁,引起广泛争议。但是影片经修改勉强通过审查后,却在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电影放映限额制度朴正熙的军政府在1966年开始施行限额放映制度,本意是过滤掉西方的某些影响,但在以后的数年中,它却成了保护民族电影的一张安全网——政府立法规定每家电影院每年至少放映146天(具体天数后有变化)的本国电影,这就是所谓“电影季节制度”(Screen Quarter System),本文译为“电影放映限额制度”。90年代中期以后,韩国国内几度出现主张缩小甚至取消电影放映限额制度的论调。1998年12月2日,韩国外交通商部提议,参照与美国的双边投资协议,从2002年起将106天的限额降至92天。电影界担心,如果这项提议获通过,好莱坞洪水猛兽般的商业大片将逐渐淹没本土电影。由此爆发了一场知名导演、明星发起的电影界大规模游行示威。1999年6月电影界又两次举行示威活动。韩国政府被迫让步,暂定在本土电影占有市场40%的份额之前,维持限额制度。尽管限额放映制度一定程度上损害韩国电影业的利益——韩国的电影放映量从1993年的640部降至1997年的502部,生产量从1993年的63部降至1997年的59部。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性极强、国家民族特性浓厚的特殊文化产品,电影应独立于自由贸易协定之外,似乎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已达成一种共识。经济政策调控为振兴民族电影,韩国政府在90年代至少三度启动政策调控。90年代初期为鼓励大财团进入电影界制定了减免税收的电影振兴政策。1997年后实行抵押版权融资制,比如1998年,国有的电影振兴公司为10部电影作抵押版权融资,共提供30亿元韩币。这10部电影其中就有林权泽参加戛纳电影节的《春香传》。第三种举措同样重要,即是在1997年将电影业列入风险投资行业。2.电影文化的普及前文已简要提到,90年代上半期大众文化及其他娱乐媒介对电影的双重影响。流行音乐、电视剧等大众流行文化日益繁盛,观众普遍的文化素质提高,明星制初步建立等等,对电影呼唤与支持的一面毕竟大于抢夺电影观众的一面。从1995开始,韩国电影文化迎来充满活力的时期。借纪念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机会,进入90年代后一直在上升的热情终于爆发出来。1995年3月大钟奖电影节上放映了7部国外艺术电影。同年11月,电影制作公司“白头大杆”设立艺术电影专业馆,放映了前苏联电影《牺牲》、伊朗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橄榄树下的情人》等国际一流的艺术电影。仅仅《牺牲》一片,在一个月内就吸引了两万名以上的观众。电影发行商开始注意“艺术电影”商业化的可能。这一年,王家卫的《东邪西毒》等三部影片在韩国上映,每部电影的观众人次都达到十万以上。同时期开始,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通过有线电视进入了千家万户。借助于这些积极的市场引导与开发,以前只熟悉好莱坞和香港商业片的观众,对电影的印象和理解开始改变。大众媒体开始积极报道电影新闻和介绍电影知识。就在这一年,电影月刊《KINO》和电影周刊《CINE21》创刊,他们把韩国和国际电影界的最新消息以一种雅俗共赏的方式介绍给韩国民众。《KINO》目前已经成为韩国最权威的电影杂志。90年代中期以后在韩国掀起的电影热演变成一种电影文化热,韩国各大学相继开设了四十多个与电影相关的专业。大学里的电影讲座挤满了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韩国国立综合艺术学院设立了电影学校,购买了完备的电影制作设备。电影节在短时期内韩国还举办了釜山和富川两个大型的电影节以及数十个小型电影节。其中釜山电影节至今已举办6届,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釜山国际电影节创始于1996年,由釜山艺术学校、中央大学二校的电影系提议,在釜山电影界和釜山市政府的支持下获成。1996年10月的第一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就达到18.4万观众人次的良好效果。(注:金东虎(韩):《亚洲电影发展的后盾——记釜山国际电影节》,(韩)《高丽亚那》杂志2000年春季号,中文版,第24页。)在诸多亚洲国家的电影节中,釜山电影节与众不同的战略值得重视。第一是它最初就定位于“非竞赛性电影节”,避开了与其他电影节(如国际一流电影节和同时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之间不必要的竞争,而专注于作为亚洲电影展台和展映国际最优秀电影的作用。第二是它推出的两项特别计划。“新浪潮电影”及其扶持制度:选择亚洲新导演的第一二部作品展映,把它们推向国际舞台,并为保障这些影片在韩国境内的发行放映,给予发行商3万美元的资助;釜山振兴计划(PPP计划,开始于1998年第三届釜山电影节):为有电影制作计划的亚洲导演和世界级的发行公司、制片人、赞助商创造合作机会,促成合作投资或共同制作或对影片后期制作提供赞助。香港的陈果、台湾的林正盛、日本的筱崎诚、中国大陆的贾樟柯、张元、王小帅等导演都从PPP计划中获益。釜山电影节对亚洲电影新人的成长,作出了切实的贡献。釜山电影节不仅为韩国电影和亚洲艺术电影提供了制作机会、拓展了电影市场,还和众多的国际电影节达至沟通,使韩国电影大批进军国际展台。仅1999年就有80部韩国电影计150次在73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其中包括戛纳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此外,釜山电影节本身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为釜山影视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釜山市政府选择影视业为战略产业,组建釜山电影委员会,推动了釜山文献电影馆、数家多功能影院的相继建成,陆续筹建影视信息城、主题公园、动画片中心,并对与釜山相关的电影行政和财政的支持。(注:金东虎(韩):《亚洲电影发展的后盾——记釜山国际电影节》,(韩)《高丽亚那》杂志2000年春季号,中文版,第29页。)其中包括以釜山为影片背景的《朋友》。总体来说,电影节最根本的作用在于它成为韩国大众文化生活中的一个“事件”。与报刊、电视、流行音乐等大众传媒一起,它们构筑了韩国电影振兴现象得以发生、发展的意识形态背景。3.纪录片与短片的繁盛短片和纪录片的发展,是90年代韩国电影界一个异乎寻常的重要现象。截至1999年,韩国年产短故事片300多部,并通过国内外各种电影节上映。纪录片80年代韩国曾出现一批源自大学校园的电影团体,他们标榜“独立”和“进步”,既反对官方和商业电影,也反对实验电影和作者电影,而是试图与进步的文化团体、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拍摄纪录片,并以录像带的流通来代替商业电影发行。政治动荡的80年代末,他们在政治活跃团体、进步工会、学生会等群众团体的支持下,制作出了一批反映韩国社会矛盾的影片。“电影制作所”(1987年成立)和“劳动者制作团”(1989年成立)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地下电影团体。前者拍摄的《理想国》(16mm,110分钟),第一次以剧情片方式处理光州事件;1990年的《罢工前夕》(16mm,100分钟)则是以忠实刻画工人运动为内容的剧情片,成为独立电影的里程碑。因政府禁映,该片通过校园和工会礼堂自办放映,而警方甚至出动直升机投掷催泪弹来驱散观众。“劳动者制作团”则是进步纪录片的突破,他们制作了十数集每集1小时的《新闻电影》,专注于韩国工人运动的最新话题。事实上,这些电影团体建立了校园、工厂放映和录像带流通的独立发行渠道。如果说80年代的独立影片内容上着眼于工人运动,政治导向上具有强烈的反政府性,价值取向偏于集体价值、共同空间优先个人、日常空间。那么自90年代开始的独立电影则远为多元和复杂,尝试着以多种方式去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在纪录片方面,边英珠的《嗫嚅三重奏》(1994-1999)用二战期间沦为日军慰安妇的妇女证词来揭露性暴力和军国主义问题;李庆顺的《蒲公英》(1999)表现一位父亲在民主化斗争中痛失爱子的悲伤和勇气;洪亨淑的《本名宣言》(1998)描写一位旅日韩侨的流浪经历;朴基福的《别管我们》(1999)则以离家出走的少年和家庭暴力为素材,描写体制和反体制势力都漠然无视的社会边缘阶层。这些纪录片普遍不再以旁白或采访来引导观众,而代之以客观纪录的方式来试图还原生活本身。导演金东元自80年代末一直追踪城市开发区拆迁户的居住权问题,已拍出《上溪洞奥林匹克》(1988)、《杏堂洞的人们》(1995)和《另一个世界》(1999)三部曲。《另一个世界》拍摄了拆迁户争取到开发区居住权之后的生活,关心的焦点从特权化的意识形态转向日常生活的政治学,其关注的核心问题乃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认识与沟通。笔者认为,不了解这些信息,就不可能充分认识韩国电影振兴现象,不可能细致读解韩国的类型片,如作者化的黑帮片《绿鱼》、《搏动》。短片短片的繁荣是90年代另一个重要的电影现象。80年代的年均产量不超过50部,而90年代却达到300部以上(注:南仁英(韩):《差别美学,日常生活的政治学——评90年代韩国电影短片和纪录片》,(韩)《高丽亚那》杂志2000年春季号,中文版,第30—35页。),其中大部分出自电影专业学生和业余电影爱好者。90年代初由三星公司出资举办的汉城短片电影节,既是短片的盛会,也是商业电影公司挖掘新人的地方。(2002年4月三星出资在北京举办了DV短片电影节。)90年代后期,韩国短片电影节增多,主要有独立电影论坛、独立短片电影节、釜山亚洲短片电影节等,很多韩国短片还参展戛纳等大量国际短片电影节,获得了较好的成绩。韩国90年代的纪录片和短片具有三个层面的重要意义:1.为主流电影业提供新的电影人才和活化电影氛围,一定程度上直接催生了韩国电影振兴现象并刺激其发展;2.在题材和表现领域上有效弥补了商业影片不敢涉足的领域,与主流商业片互为补充,并成为新的电影美学的催化剂;3.使电影产业和社会文化、艺术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平衡着电影作为产业、艺术和意识形态的三重功效,是韩国电影能够健康发展的深层原因之一。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王家卫电影论文开题报告

《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经典。就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一个讲述婚外恋的爱情故事;就影片的情节来说,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说简单而又平淡。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故事普通、情节简单的影片能被人们称之为经典?关键就在于导演王家卫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别致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些艺术手法为这个普通的故事赋予了一个内蕴深广、新颖脱俗的主题,使这部电影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一、影片在主题表现上的含蓄美。艺术贵在含蓄,电影艺术也同样具有这个艺术法则。含蓄的表达使得艺术作品的内蕴更加丰富、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具有韵味,令人回味无穷。《花样年华》中正是具有这样的艺术特色。导演王家卫用一种隐喻式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为这部电影增加了内在韵味。犹如一首朦胧诗,每一个字包括每一个标点都有它代表的象征意义,也像是一幅写意画,每一个线条隐含喻意。颇具特色的隐喻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显得既含蓄又有深度。影片不仅仅是反映了周慕云和苏丽珍因为各自的爱人出轨的不幸,也不仅仅是反映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而是映射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人们的普遍的感情生活和道德观念等内容。(一)隐喻式的表现手法对影片主题的含蓄表达。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它的主题并不是直接告诉观众的,而是隐含在每一个细节中,要靠观众去体会的。《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用隐喻蒙太奇和重复蒙太奇技巧把影片的主题含蓄而又自然传达出来,在表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的同时也暗示了六十年代香港社会的真实现状,赋予影片时代色彩和社会意义,提升了影片的艺术价值。例如,影片通过苏丽珍替何老板给何太太(何老板的妻子)和给余小姐(何老板的情人)打电话、买礼物的情节,说明了老板也是在情人和妻子之间来回周旋。结合整个剧情,我们无形中就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社会的小资们的真实生活和情感现状。不只是苏丽珍的丈夫和周慕云的妻子“出墙”,很多人和他们一样都在外面有情人,而且都是偷偷摸摸的。《花样年华》中,导演正是运用一些系列隐喻式的表现手法,把影片中的人物情感、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等内容暗含在每一个细节中,在深化主题思想的同时,使其在表达上具有含蓄美。隐喻蒙太奇是表现蒙太奇中的一种艺术技巧。隐喻蒙太奇是“把表现不同形象的镜头画面加以连接,从而在镜头的组接中产生比拟、象征、暗示等作用的蒙太奇”[1]能给人一种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的感觉。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多次运用隐喻蒙太奇这一手法对影片的细节上的处理,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增加了影片的含蓄美。如影片中 “昏暗的路灯”这一镜头的多次出现,这盏路灯似乎就是苏丽珍寂寞和孤独的内心。丈夫老是不在家,只有她独自一个人每天去小面摊吃饭。犹如街头道路等一样,孤苦伶仃。再如,影片中几次“挂钟”的空镜头的出现,很容易就使观众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无情,很具有隐喻意义。还有周慕云离开香港去新加坡时出现在影片中的一棵树的镜头,这个镜头导演用仰视的角度去拍摄,由一片蓝色的天空和一棵细高的小树组成的画面,交待了场景由香港到新加坡的转换和时间上是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三年的转换。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暗示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之间的感情已经越来越远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已经永远的不可能了。《花样年华》中这些隐喻蒙太奇技巧在细节处理上的应用,增加了影片主题的含蓄美,调动了观众的情感和思绪,使观众无形中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生活的两个已婚男女之间既相爱而不能爱的无奈、伤感的情绪。此外,《花样年华》中反复出现主人公周慕云和苏丽珍各自走过狭窄的楼梯,从家到小面摊和从小面摊到家的画面。这一画面反复出现,表面上是对主人公生活的表述。而实际上王家卫使用的是 “把表现同一内容的镜头画面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以突出、强调这一内容象征意义的蒙太奇技巧”[2],也就是重复蒙太奇技巧。导演之所以要这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使用这一表现技巧,目的就是要,以他们不断地从楼梯上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画面来象征他们孤独、冷清的生活状况,为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间发生婚外情埋下了伏笔,同时也隐喻了他们两个人之间会有故事发生。在这部影片中,另一处巧妙使用重复蒙太奇的地方是,周慕云为了写小说在宾馆里租了一间房子,苏丽珍知道后去宾馆看他时,苏匆匆走上宾馆的楼梯,然后又匆匆地走下宾馆的楼梯的镜头反复出现。苏丽珍上去又下来、下来又上去,上下楼的画面重复很容易就让观众感受到了女主人公激烈的心理斗争。此处暗喻着一种矛盾,实质上对周慕云产生了感情,想去看他,但又因为自己身为人妻,受道德的束缚而避免“跟他们一样”。这里的重复效果,巧妙而贴切的展现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导演在向观众传达这些思想内容时,不是直白的告诉观众,而是把这一切都隐藏在画面的不断重复中,增加了电影的韵味。(二)明暗和色彩对主题的暗示。影片的明暗和色彩虽然不是表现主题思想的主要元素,但是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明暗和色彩在《花样年华》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昏暗的色调和女主人公身上不断变化的服装色彩对影片的主题表达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把绝大部分画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采用这样的色调,暗示了故事中的时代气氛、生活真实和情感主题,造成一种阴暗、低沉、压抑、伤感的氛围。暗调在《花样年华》中的使用给人造成一种怀旧、伤感的思绪。影片中把人物放在昏暗的楼梯、走廊、阴暗的房间和黑暗的街道中……灰暗的画面效果为影片蒙上了一层时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会状况和影片中两个主人公的感情遗憾。暗示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不可能击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们终究不可能越过内心中道德的束缚。而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调为背景,使主题显得厚重、深沉、压抑,把观众的思绪带入了一种“悲”的状态,使人预感到了影片“悲”的结果,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发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爱情故事的真实。在这部影片中,最具色彩表现力的就是主人公苏丽珍身上的旗袍。苏丽珍身上的旗袍的不断变化间接的映射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心情的变化。导演把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用旗袍色彩的变化表现出来。就整个影片中女主人公所穿着的旗袍颜色,比如搬家时、在孙太太家里看丈夫打麻将时、和孙太太他们试电饭锅时、嘱咐丈夫给她老板带皮包时,或是去公司上班时,还是其他时候,一般都是以白色加黑色、白色加蓝色和淡黄色加白色搭配的旗袍。这几种颜色搭配的旗袍是苏丽珍贯穿的。这种几种素色的衣服于影片的灰暗色调、周围环境是相协调的。但是片中好几次出现苏丽珍提着饭盒去小面摊买饭时,她都是一身颜色很暗的旗袍,暗示了她的孤独和内心的寂寞;当他们确定自己的爱人发生婚外恋时苏丽珍去宾馆里见周慕云时,她一身红色的旗袍,这一反她穿衣的一贯风格,与她一向喜欢的衣服颜色形成鲜明反差。这里其实是隐喻了她们之间爱情的产生。苏丽珍趁着房东不在去周慕云家时,一袭黄色的旗袍,象征了他们在一起的愉快和温馨。而当苏丽珍决定要跟周慕云走时,她身上的衣服变成了绿色。绿色是富于生机、象征生命的。这就隐喻了苏丽珍下定决心要和周慕云开始新的生活。然而,当它赶到宾馆时,周慕云已经走了,代表希望的绿色在红色的窗帘、红色的床、暗红色的墙壁映衬下,让人感到的是莫大的失落。代表了“色彩是影视画面的抒情符号,能传递感情,表达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绪”[3]。苏丽珍身上不断变化的旗袍色彩,不仅反映了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而且增强了影片在主题表现上的抒情意味。不断变化的旗袍颜色与暗淡的画面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灰暗色调的映衬下旗袍的色彩变化更加具有了表现力,隐喻作用更加明显。通过色彩的变化,暗喻了人物心理的变化、情感的变化,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深化了主题。暗淡的画面色调,映衬了主题。使得影片的主题表现更加含蓄朦胧。(三)道具的象征意义。在这部电影中,似乎没有多余的东西,每一个镜头、画面,每一段对白、音乐,包括每一件道具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象征意味。王家卫没有放过每一个细节对主题的表现作用。影片中的旗袍、绣花拖鞋等道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象征意味。不但为影片增添了民族气息,也增加了主题的含蓄性。旗袍是《花样年华》中最具象征意义的道具。苏丽珍身上更换了27次的漂亮的旗袍暗含着多层的象征意义。《花样年华》中导演把旗袍作为一种隐喻道具,无形中向观众传达了故事的信息、人物的情绪变化,起到了塑造艺术形象的作用。“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装,象征着高贵、典雅”[4],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的服装样式都是旗袍。导演王家卫把这样一件代表高贵、典雅的服饰作为女主人公的唯一服装,可谓用心巧妙。在影片中旗袍象征着苏丽珍高贵的个性特点,她一直对自己、对周慕云说“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表现了她心中高贵的个性特点。而且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在一定意义上,旗袍在影片中也是传统思想的象征。正是由于苏丽珍的“高贵”个性,以及受到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使她无法克服自我、冲破道德的束缚去追求自己的真爱。这就是成就了他们“无言的爱情”的主要原因。《花样年华》中出现了四次的苏丽珍的一双绣花拖鞋,在影片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房东的突然回来,苏丽珍被控在周慕云家里,为了避嫌,她穿着周妻的皮鞋假装成刚下班回家,于是就把他的绣花拖鞋留在了周慕云的家里。周慕云一直把这双绣花拖鞋珍藏,就连离开香港去到新加坡,他也带着这双鞋。这就为赋予这双绣花鞋特殊的寓意。它象征着周慕云对苏丽珍纯洁而真挚的爱,是二人之间美好爱情的象征。后来,苏丽珍去了一次周慕云在新加坡住所,她并没有见周慕云,在周的房间里默默地停留了片刻就走了,临走时她悄悄的带走了那双绣花拖鞋……刻画出了她对自己和周之间没有结果的爱情的无奈心理。周慕云在屋内到处乱翻,却再也没有找到这双绣花拖鞋,它永远的消失了。绣花拖鞋的消失,是他们之间爱情永远不会有结果的象征。

王家卫之所以那么的狂,就是觉得自己很有名气,并且观众也比较的喜欢自己,所以自己就特别的作。

1、凡是自命为知识与真理领域的 评审 员的人,都会被众神的讪笑所毁灭。

2、专业 评审 团将邀请德高望重的行业专家出任评审团顾问.

3、一谈职称 评审 就一哄而上,某些领导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承诺属下无理要求,甚至私相授受,把学术成就与职称命意割裂开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4、我对你的爱,经爱情 评审 员丘比特审查,由缘分权威专家月老鉴定,最终由世界爱情协会颁发“我爱你”免检证,有效期一生一世!3.15快乐!

5、很显然你这如此下里巴人的文章是通不过这次的 评审 的,你还是写一点有修养的作文吧。

6、如果你对 评审 结果感到很突然,猝不及防,尤其是你感到很气愤的时候,去试一试要求对此次评审做出辩解,回应别人对你的批评。

7、在 评审 两个支付记事板之后,涉众可以提出一项变更:“书店应该支持使用信用卡作为支付手段”。

8、评定:横向协调小组对顾客反馈的试用报告进行 评审 ,报告样件对顾客要求的适应程度。

9、经审理终结的案件,商标 评审 委员会依法作出决定、裁定。

10、执行客户订单 评审 ,编制主生产计划和成品发运计划.

11、推荐参加国家技术发明奖 评审 的技术发明,应当具备有关知识产权证明,经过三年以上较大规模的实施应用,取得良好实用效果。

12、诺贝尔奖 评审 委员会公布了今年的获奖者。

13、评委们辛勤的工作使本次“挑战杯”竞赛的 评审 工作高效有序,会务组的全力配合,为评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障,这些共同保证了本次评审任务的圆满完成。

14、现任北京市政府高级文艺职称 评审 委员,北京画院油画创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15、一位参与 评审 的专家把圣托马斯岛称为“旅游船的购物中心。”。

16、尽管 评审 团不公开透露其全部入围名单,但新闻媒体还是对最近收到邀请的成员进行了报道。

17、建议参赛者尽量提供更多详尽资料,以助参赛作品之 评审 。

18、国家开发银行总经济师,原能源 评审 局局长。

19、一个架构“ 评审 委员会”可能由业务、企业架构、方案架构以及项目方面的专家组成,以确保委员会的一致性与连续性。

20、周董当天也会与参与庆生会的会员一起担任 评审 ,选出冠军作品,亲自颁发奖状以及幸运礼物.

21、恭喜你收到这条充满异味的短信,收到者将会在今晚尿床,保存者会延续的明天尿床,删除者会连续三天尿床,转发者尿床一周,回短信者保持一个月尿床,不回者天天尿床!恭喜你已被 评审 为尿床大王!儿童节快乐!

22、但现在我们知道这个预测纯属瞎猜,其来源为1999年的一篇新闻报道,而不是依据经过专家 评审 的科学研究得出的.

23、在固定的一览表上,要针对跨项目组合组的计划集合进行各种类型的 评审 的计划与执行。

24、在比赛现场将采取记名投票的方式,最大限度的体现大众 评审 投票的公证性。

25、动物园里最近举办了一次盛大的选美活动但结果却出乎意料,冠军是海马,常年的冠军孔雀金丝雀啊按耐不住去询问 评审 大猩猩,大猩猩缓缓道:“你们确实很美但是时代在进步,最近以中性。

26、“自然”的政策是将收稿的巨大部分送回作者,而不会将这手稿专职 评审 那里。如此,作者可将手稿转投其他的刊物,而不需受到拖延。

27、不管是天皇老子还是土地老爷,谁也别拦我!苍天不负苦心人,建设 评审 委员会终于在1967年6月批准了建设计划。

28、九月廿七日周六,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的一个国际猫咪选美大赛中,一只波斯猫凝视 评审 。

29、该词由来自英格兰中部诺丁汉的艾林怀特提交。经柯林斯字典语言专家 评审 组的评定,鉴于该词在现代英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所以最终从几百个候选词中胜出。

30、面试过后,专属型猎头公司就会决定是否将对你候选资格的正式 评审 送交其雇佣公司。

31、第三关:根据应聘者在盘龙峡的现场表现,以及专家 评审 团对应聘者的综合考核情况,决出“薰衣草守护天使”的最后得主。

32、从建筑施工合同签订前的准备、 评审 、签订和施工中的贯彻实施,论述了施工合同管理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过程。

33、经过严格 评审 ,米其林评审员最终将最高荣誉三星授予位于香港四季酒店主理广东菜的龙景轩餐厅。

34、全世界的人都能参加, 评审 来自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大咖。

35、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入围的单位进行第二轮投标,经专家 评审 委员会评审确定项目法人中标单位。

36、进口件的国产化计划 评审 和跟踪.

37、如果要求 评审 双底片,单张底片的黑度不得低于1。

38、“世界和平奖 评审 委员会”主席莱斯、沃尔夫先生,是一位资深的政治家,终生致力于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尤其是对亚洲地区的和平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39、为此本文作者应黄石市国土资源局所邀,进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综合设计,该方案已经通过湖北省国土资源厅专家 评审 ,将予实施。

40、香港男演员梁家辉担任今年的 评审 团主席。

41、另外,她也曾在金钥匙音乐节、音乐教育家协会和新泽西音乐俱乐部联盟的试音中担任 评审 。

42、设计 评审 会议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论坛。

43、浙江省美术馆副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浙江省美术高级职称 评审 委员。

44、经过热烈的讨论,一致通过总体方案 评审 .

45、基于你在家庭妇男岗位上的良好表现,经妇女委员会严格 评审 ,授予你“家务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赐“三八”勋章一枚,希再接再厉,顺祝节日快乐!

46、上周我在广州参与金犊奖的 评审 工作。

47、由13位评委组成的 评审 团评出了14个奖项.

48、承担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 评审 和药学继续教育有关工作。

49、同时开展政工系列的职称 评审 ,政工系列评审采取考评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合格方可参加评委会评审。

50、奥斯卡影帝贝瑞.莱文森今年将率领新加坡国际电影节的主奖评委会参与上海电影节 评审 出金杯奖的最终归属,并且主办方声称将有102国家的1519部电影参与角逐。

51、创新科技署及 评审 委员会的一切决定,对香港特区参与国家技术发明奖有关的一切事宜均具约束力。

52、多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将出席决赛现场,并为入围选手担任客座 评审 ,真正达成大使选大使的空前盛况。

53、中英文对照:吴宇森说,趁着金马奖来台湾刚好可以和好朋友见面,拍电影尽力就好,有奖项入围就不错了,毕竟 评审 各有各的观点。

54、 评审 团由从事统计工作的专业人士组成,包括专上院校讲师及政府统计处的统计师。

55、 评审 行为艺术作品的准则为何?如何定义行为艺术并与一些涉及演出元素的摄影及观念艺术作品作比较?

56、 评审 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57、 评审 团选出林怀民给奖是为称赞他创作舞码突破传统舞蹈的限制,又不会忽视文化传统。

58、 评审 中进行的小型研究确实通过在实验中控制进入实验田土壤的碳量尝试回答那个问题。“那个数据集是尝试性的,不过,它确实蕴含着回输。”。

59、由地下发声,破浪而出,勇夺海洋音乐祭 评审 团大赏.

60、课题已经通过了泗阳县政府的 评审 ,并获得了好评。

61、先生担任了坎城影展的 评审 员.

62、每组 评审 员将决定哪些决赛者能够代表优秀设计的主要原则,每组评审员同时向整个评委建议金、银和铜奖得主。

63、该项目被授予荣誉奖的 评审 团选出的建筑协会.

64、本记录作为登记 评审 过程的原始凭证,评审人员不得随意漏项、漏填。

65、 评审 是个简单用事实说话的过程,它可以产生巨大的改进。

66、“世界和平奖 评审 委员会”的工作,一贯本着推进和平、平等、宗教间的合作为原则。

67、电影节 评审 团主席文德斯则就影片中火箭镜头现场向导演讨教,并祝贺导演和摄影师的成功。

68、在整个活动当中,我们都将提供XO作为测试之用, 评审 团们也将会使用XO电脑测试各位所建立的内容。

69、在此第一阶段评判中, 评审 员将评估所有参赛作品之合格性、完整性、彻底性、及与奖项标准之适合度和基本统一性。

70、经鉴定,该厂顺利通过了四年一次的电梯B级资质换证 评审 ,并获得了高度评价。

71、比赛除作品 评审 外,还将在分赛区决赛及全国总决赛阶段设置现场操作环节,作为考核项目之一。

72、美国偶像冠军头衔花落谁家,终极裁决者虽然是观众,但 评审 的影响也不能说完全没有。

73、 评审 局的评审工作范围已扩大至甄审副学位学历.

74、比如说,剑桥大学提交了24名心理学研究人员进行 评审 ,而卡迪夫大学则提交了59人,这是仅在心理学系中的最高人数。

75、通过这个工具,考生上传自己的试音然后为试音做好标签,这样考官就能收到并对其进行 评审 ,从而减少了对设备、物理存储器和人员的需要。

76、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展示概念方案专家 评审 会昨天在杭州举行.

77、一个国际 评审 委员会将听取候选人的选择,作为准决赛,并选择那些谁是要继续进行最后一轮比赛。

78、中国导演王家卫担任本届电影节 评审 团主席,他说:“评委们一致同意'金棕榈'大奖非此片莫属.”。

79、美国偶像冠军头衔花落谁家,终极裁决者虽然是观众,但 评审 的影响也不能…

80、就连一向挑剔的影评人 评审 团,也有1位给出五颗星满分,四位给出四颗星的骄人成绩。

81、负责产品质量的总体管理工作,组织实施产品质量监督,包括组织不合格品 评审 。

82、这个考试并不是要看学生是否能得到所有正确的答案,如果他们这样做了,那是 评审 委员会的失败。

83、链接临床心理学研究 评审 工作结果。

84、青年男子们隆重装扮,身着礼袍,跳起称为yaake的传统舞蹈,以此来吸引女性 评审 们的注意。

85、EMS公司已开始设计初样单元,并准备在2008年底进行系统定型需求 评审 。

86、注:所有引用的机构所达等级都来自研究 评审 工作网站,且经非加权方法评定。

87、通过北京海外学人中心 评审 的,政府提供10万元企业开办费。

88、根据施工项目的成本计划,运用成本计划 评审 法和时间成本优化法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

89、也许,对于诺贝尔 评审 委员会而言,随着欧巴马的上任,美国政府对世界其它国家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仅是这点,就已足够。

90、当通过同行 评审 的研究过于宏观而且理论化时,图书馆员们转而到他们的同事网络中“寻找真知”。

91、但学校之考绩委员会及教师 评审 委员会因该校任一性别教师人数少于委员总数三分之一者,不在此限。

92、在同等代码 评审 中,二级人员对评审和评价主要作者的工作负责。

93、特色工作由 评审 团从超过14,000项国际公布栏,这鼓舞人心的卷集的卓越酒吧在新闻设计。

94、这样一个故事不算什么新闻,谁能不闻不问。谁能站在男女之间负责 评审 ,他们的故事。许茹芸

95、显然,尸体解剖室里的这种令人兴奋的空气已经麻醉了 评审 的神经,使这些评审们无法做出公正的决定。

96、所有稿件均需经过严格的双盲 评审 .

97、终身职后 评审 是终身教授制对社会批评和市场经济的回应。

98、论文开题报告的上传、论文的上传,教师对其论文的下载、 评审 以及学生教师的及时沟通等等功能。

99、情境英语教学片的应用具有理论背景,其制作包括编稿、写脚本、拍摄、后期剪辑、 评审 修改等。

100、投标者是八个来自欧洲,亚洲和中东的公司,但最终符合陆军技术 评审 委员会条件的只有BAE系统公司和新加坡科技。

101、大奖由无记名投票评选,所有 评审 团成员和GoodDesign获奖者都有投票资格。

102、诺贝尔奖 评审 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说,霍夫曼和博伊特勒的发现导致了对先天免疫系统的研究大幅增加。

103、张泽同时建议将目前各部委设立的科技奖项,交由各对口学会负责 评审 、颁发,杜绝科技评价体系中的行政干预,专业性的奖项由专业学术团体评价,如由中国数学学会评审颁布国家最高数学类奖项。

104、有了记事板,涉众可以轻松 评审 用户界面及交流的整个过程。

105、歌唱竞赛 评审 网罗了声乐家、音乐创作者、歌手等。

106、但特纳奖 评审 团有一个真正的机会来抵抗无批判力的潮流趋势,并认可可信的、有精神的为数不多的真正配得上赞誉的艺术家。

107、同时,随着助学贷款首次向非全日制学生开放,该 评审 调查可能会导致大学需要承担额外支出。

108、然而,由于它是在假设会被抛弃的情况下建立的,它会迂回于需求 评审 ,设计评审,代码评审和单元测试之间。

109、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课题已于近日顺利通过 评审 ,结题付梓。

110、诺贝尔奖 评审 委员会的规则规定,该奖项不能授予已经故世的人。

111、您的工作流可以支持 评审 委员会,也可以支持单个的评审人员。当需要评审时系统会自动通知。

112、终期 评审 证明,项目直接惠及了家庭,家庭对提供的服务满意度也很高。

113、技师、高级技师综合 评审 及高级技师论文答辩考核人员不少于5人。

114、全国首届美展在南市文庙举行,聘为 评审 委员.

115、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副部长崔建平说,来自上级频繁的 评审 增加了科技工作者感到的压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学术资格或级别高的科技工作者,例如教授。

116、初评意见应当经专家 评审 小组成员过半数通过。

117、第四十四条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务,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 评审 意见承担个人责任。

118、一朝疑难题目被记下来,实验职员基于正式 评审 来改订主实验规划和实验案件的例子。

119、在 评审 总结报告上纪录实际的返工工作量.

120、如建立独立的 评审 委员会,能够决定是否法官下台。

作为中国最突出的一位风格化导演,王家卫的所有影片都有着一些一以贯之的风格,从工作方式(比如不提前写剧本)到电影语言的运用(手提摄像机的摇晃感、快速频繁的剪辑),从“御用演员”的偏好到电影精神主题的统一。这篇论文主要探讨的就是王家卫电影中独特的精神风格。 如 果说基耶洛夫斯基喜欢把他的主人公人物置于某种“处境”之中,那么王家卫则倾向于营造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包含着某种特定的的气氛、心理、精神、语言风格甚 至某些影像风格。王家卫电影的独特气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对这种“状态”的不断营造和反复阐释,他将他所有电影的全部人物,都置于这种状态之中。这种状态包 含着某种特定的的气氛、心理、精神、语言风格甚至某些影像风格。每一个人都在期冀,有所追求、有所寄托、有所等待,但一切又是如此飘忽不定,与期冀相伴 的,也有更多失望、拒绝、两手空空。不管是《东邪西毒》中盲武士的死,还是《阿飞正传》中无腿小鸟的比喻,亦或是《春光乍泄》中永远追寻不到的远方的大瀑 布,一切的一切都象征着永远的漂泊。

王世襄对明清家具的研究论文

王世襄简介著有《中国画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参考图片》、《髹饰物》、《竹刻艺术》、《明式家具珍赏》、《中国古代漆器》、《明式家具研究》、《北京鸽哨》、《中国美术全集?竹木牙角器》、《中国古代音乐书目》、《高山竹谱》、《故宫博物院藏雕漆》、《锦灰堆》等30余本著作。2003年12月3日,荷兰王子约翰?佛利苏专程到北京为89岁高龄的王世襄先生颁发2003年“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他获得此奖项的原因在于,他的创造性研究已经向世界证实:如果没有王世襄,一部分中国文化还会处在被埋没的状态。王世襄先生表示他获得的10万欧元奖金(约合百万元人民币)将全部捐赠给中国希望工程,用于建立一所“中荷友好小学”。2003 年 12 月 3 日 ,荷兰王子约翰 ? 佛利苏专程到北京为 89 岁高龄的王世襄先生颁发 2003 年 “ 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 ” ,他获得此奖项的原因在于,他的创造性研究已经向世界证实:如果没有王世襄,一部分中国文化还会处在被埋没的状态。作为荷兰享有极高声望的文化奖项, “ 克劳斯亲王奖 ” 在世界文化领域具有重要影响。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其中最高荣誉奖1人,荣誉奖10人。此前,我国的崔健、吴良镛曾获得 “ 克劳斯亲王荣誉奖 ” ,而 “ 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 ” 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王世襄 先生将他获得的 10 万欧元奖金(约合百万元人民币)全部捐赠给了中国希望工程,用于建立一所 “ 中荷友好小学 ” 。王世襄,号畅安,祖籍福建福州,1914年生于北京,是我国著名学者、文物鉴赏家。 王世襄 先生学识渊博,对文物研究与鉴定有精深的造诣,特别是对明式家具的研究,奠定了该学科的研究基础,把明式家具推向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著有《中国画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参考图片》、《髹饰物》、《竹刻艺术》、《明式家具珍赏》、《中国古代漆器》、《明式家具研究》、《北京鸽哨》、《中国美术全集?竹木牙角器》、《中国古代音乐书目》、《高山竹谱》、《故宫博物院藏雕漆》、《锦灰堆》等 30 余本著作。理解艺术、探究艺术的门径 ---《锦灰堆》王毅王世襄先生的自选集《锦灰堆》第一、第二卷收录了他在80岁以前所写的大部分著述,共计105篇,这些文字在本选集中依所述内容分为:家具、漆器、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乐舞、忆往、游艺、饮食、杂稿等一共十二类。第三卷则选收了作者历年所做诗词120首,由王世襄先生和夫人袁荃猷手书影印。作为上述文字内容的重要参照和说明,全书共附线图234幅、黑白照片424幅、彩色照片255幅。作者在全书扉页上写有此书名为《锦灰堆》的缘由:元钱舜举作小横卷,画名“锦灰堆”(见《石渠宝笈初编》、《吴越所见书画录》),所图乃螯钤、虾尾、鸡翎、蚌壳、笋箨、莲房等物,皆食馀剥剩,无用当弃者。窃念历年拙作,琐屑芜杂,与之差似,因以《锦灰堆》名吾集。这虽是深自谦冲之语,但作者之格调不凡,于一器一迹皆求其踪迹脉络的风格亦可由此窥见。与以考古地层学为基础的现代考古学颇为不同,中国传统的“文玩学”与士人阶层的生活艺术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它甚至就是当时文化阶层丰富深厚生活艺术的组成部分。这一传统从士人文化艺术昌明的晋代开始,经两宋的繁荣一直到明清乃至民国时期的一千余年间,其基本的格局和趣味都没有太大的改变。因此以往的中国文物(尤其是文房中的文物)一般被称为“古董”“骨董”“古玩”“文玩”等等,其为人们矜赏耽玩的,是一器一物之间所包含的丰厚广博的文化内蕴、以及中国士人特有的文化趣味和审美情调,这种审美精神又通过唐宋以来众多的文玩学著作(诸如《历代名画记》、《金石录》、《洞天清录》、《云烟过眼录》、《格古要论》、《遵生八牋》、《闲情偶寄》等等)的总结归纳、陶冶积淀,而格调愈加精饬深湛、富于书卷气,由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优越的家庭文化传统和氛围,《锦灰堆》的作者自幼就有机会对各种门类的文物古玩乃至品类众多的饮食、游艺等相关的生活艺术浸淫揣摩,并且与许多前辈学者和各路的“玩家”多年切磋研求,为日后专门从事文物和古典艺术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这种背景和积累当然对于作者终生的研究工作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决定的影响,所以在《锦灰堆》中,读者透过作者广博严谨的研究过程和对诸多器物的考证,随时可以感受到作为本书灵魂的那种艺术的“趣味”,即使在十分细微之处也莫不如此。比如作者记述了他与一位在波士顿美术馆中结识的俄裔文物专家之间,曾有一场关于中式冷碟与俄式小菜风味优劣的争论,而这场争论在当初未分高下的三十多年之后,又以作者在家中用自制的中式冷碟招待了那位来访的故人之后,才有了结论:……时届冬令,我做了南味的稣鱼和羊糕,福州的炸油菜松和冬菇冒笋,北京的炒素菜丝和仿虾米居的野兔脯,浙江的糟鸡,南北都有的糖醋辣白菜墩和酱瓜炒山鸡丁等。这一下他就服了。他承认中国冷碟有荤有素,原料用得宽,色、香、味变化大。尤其是素菜不仅特别好吃,还合乎卫生要求。俄国小吃充实而浓厚,但缺少淡雅隽永之品,相形之下,就显得粗了一点,这在中国的山水画和俄国的古典的重彩油画之间也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差距。(《从冷碟的争论说起》,707页)从看似最微末的几盘冷碟小菜,而引出对中国艺术“淡雅隽永之品”、乃至中西绘画风格歧异原因的理解,这不仅使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有了生动的把握,而且更道出了中国文化艺术之间相互关联衬托、而又统一和谐的审美品味,这种闲处起手却又能将议题大大拓展深化的论说,当然显示出本书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体系及其内在精神的深切体味。从本书的记述中,读者还不难了解到成就昔日一代学者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情趣,比如记述著名新诗诗人和上古史、古文字学家陈梦家在自己的专业之外,又与本书作者一样,以对明代家具、漆器、竹刻、版画等的古典艺术嗜爱作为自己生命最终的归宿:……梦家此时已有鸿篇巨著问世,稿酬收入比我多,可以买我买不起的家具。例如那对明紫檀直棂架格,在鲁班馆南口路东的家具店里摆了一两年,我去看过多次,力不能致,终为梦家所得。但我不像他那样把大量的精力倾注于学术研究中,经常骑辆破车,叩故家门,逛鬼市摊,不惜费工夫,所以能买到梦家未能见到的东西。(《怀念梦家》,570—571页)通过《锦灰堆》中许多这样的文字,读者不仅可以真切地了解到收藏家对文物上下而求索之过程的趣味和艰辛,而且更可以窥见那一代学者深厚广博的传统文化素养、并对他们极富艺术品味的生活情调萦怀遐思。当然,除了对于传统“文玩学”的终生沉潜耽玩以外,《锦灰堆》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对这一传统的升华和超越。这表现在作者以现代学识(比如作者接受现代教育的背景、英文娴熟和在美国博物馆的工作经历)为基础而具有的探索眼光、以及为开拓文物研究事业新的领域而付出的巨大精力和取得的丰硕成绩。其中最突出的,当数对明式家具和中国漆器艺术、特别是对其制造工艺的悉心研究。由于中国传统社会对工艺技术的轻视,缺乏文化能力的技工匠人们又很难写下专门著述以记述自己的心得,因此诸如明式家具和漆器等等工艺性很强的艺术,虽然曾经达到极高的水准并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以往却极少有剖析其风格特征、工艺技巧、制式传承等方面著作传世,于是使这些艺术的真谛和要诀日渐湮灭无闻,近世以来虽有西方学者倡导对明式家具艺术的珍藏和研究,但终因为文化的差异、见闻囿限、特别是少有机会亲手剖析了解其复杂具体的制造工艺,因而难以全面展示这些艺术门类在美学境界和工艺技术方面的成就。比较之下,《锦灰堆》则显出登堂入室的气派,比如书中既有详细分析明式家具之艺术品貌的《明式家具的“品”与“病”》、《明式家具概述》等文,又有分毫析厘地一一展示家具之具体结构工艺的专门研究。例如在《明式家具的结构》一文中,作者详细分析了明式家具构建的(各种板材、横竖材、直材、弯材等等)的结合拼装方式、家具腿足与家具上下部构建各自的组合方式、各式榫卯牙条的功能和结构等等十分复杂的技术手法,并附有大量准确的工艺图样以助说明,由此而使从大到小各种类型明式家具的理路和内蕴,纤微不遗地坦露在读者面前。特别是,如此倾注数十年功力的研究能够在某一种艺术门类中完成,已经是戛戛其难,但唯独作者能够在漆器、造像、竹刻等众多方面,都一如其对待家具艺术一样,一一详细探究其工艺手法和风格源流。今天,记述王世襄先生数十年心得的这些文字一并汇编在《锦灰堆》一书中,这不仅令人对他这些丰富的成就叹为观止,而且更为世人指示了如何理解艺术、探究艺术的门径。玩物成家 王世襄先生于《锦灰堆》谭宗远人的一生能做多少事?这个问题很不容易回答。有的人终其一生可以不做事,吃饱了混天黑,浑浑噩噩一辈子。也有的人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成就,甚至大成就,名重一时。但像王世襄先生这样的人,不夸张他说可谓世所希有。他在许多领域均有建树,是名副其实的专家,又是名副其实的杂家。他会什么?我一时也说不全。笼统地说,老北京五行八作的事没有他不知道的。有一次闲说话,无意说起话剧《天下第一楼》。他对妓女被带进饭馆居住这一情节颇不以为然,认为此乃东家所不许,行业所不容,故完全不可能, 纯属胡编。他还顺带指出某些名家的京味小说写得不是那么回事。只是他心存厚道,没有把这些写出来发表罢了。王先生家中累代为官,书香远播,他自幼受耳提面命,亦通晓文史辞赋,音乐书画,说得一口纯正的英语,并在燕京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然先生始终心有旁骛,只恋一个玩字。他玩的东西五花八门,粗算就有蟋蟀、鸽子、大鹰、獾狗、掼交、烹饪、火绘、漆器、竹刻、明式家具等。他玩这些不为消遣,而是真心喜爱。为了得到爱物,他舍得花钱,舍得搭功夫,甚至长途跋涉、餐风饮露亦在所不辞。为了穷究玩物的底里,又与许多贫民百姓交朋友,虚心请教,以求博洽多闻。沉潜既久,他于诸般玩技靡不精通,可家者就有诗词家、书法家、火绘家、驯鹰家、烹饪家、美食家、美术史家、中国古典音乐史家、文物鉴定家、民俗学家等。随家而来的是他的几十部著作,如《中国画论研究》(未刊)、《中国古代音乐书目》、《髹饰录解说》、《竹刻艺术》、《中国古代漆器》、《明式家具研究》、《北京鸽哨》、《说葫芦》、《蟋蟀谱集成》,多为煌煌巨册,亦全为填补空白的开山作,熔铸了他几十年的心血。数年前,王世襄先生把他的文章选了一下,编成一本书,起名《锦灰堆》,交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不知何故,书出版时已经又过了好些年。接到样书的一刻,我想王先生和夫人袁荃猷先生一定有松了口气的感觉(袁先生为本书出力甚多,详见王先生撰写的后记);而喜欢这书的朋友,眼睛也会为之一亮,毫不犹豫地掏钱把书抱回家。这是本精美而又奇特的书。精美:全书共分三卷,20开见方的本子,封面以清刻本《吴越所见书画录》书影和织锦纹样作底,暗黄色,古朴大方。王先生手书书名赫然印在上面,十分悦目。书内正文分为两栏,版心不大,正文与书口间留白很多,十分舒朗(第三卷诗词卷又有不同,竖版,影印他们夫妇的手迹,天地很宽,有线装书味道)。书内除附大量插图外(其中二百多幅精细的线图均出自袁荃猷先生之手),还附有许多彩色图版。整部书浑然一体,令人爱不忍释。奇特:这一点无须多说,大到明式家具,小到秋虫冬虫,举凡跟工艺、美术、吃的、玩的相关的,无所不谈,而且不做泛泛之言,不强不知以为知,内容绝对扎实可靠,包括家具、漆器、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乐舞、忆往、游艺、饮食、杂稿、诗词十三类,读来如入宝山,获益多多。《锦灰堆》的名字出自元钱舜举作小横卷,画名《锦灰堆》,王先生以《锦灰堆》名此集,带有自谦的成分。要评价王先生这本书,非我能力所及。其中许多东西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还有许多东西根本不懂,就是想谈也无从谈起。我是从文学和民俗学的角度读这本书的。因而家具、漆器、工艺、则例等方面的文章就跳了过去,把兴趣注入到忆往、游艺、饮食、杂稿、诗词上了。这种读法当然不可取,但后面的这些文章确实更显示了他的真性情。在《怀念梦家》中,王先生讲了他学生时代的一件事。那是他和陈梦家先生作邻居的时候,有一天深夜,他和一帮人牵了四条狗去玉泉山捉獾,拂晓归来,因园丁熟睡无人应门,他们便拼命打门,声音嘈杂,最后只好跳墙而入,把陈先生夫妇吓坏了,以为来了强盗。这事颇能说明青年王世襄身上有股虎气,这气用在玩上,必是玩得昏天黑地;用在干正事上,也必有所成,天生我材必有用,他在玩和干正事上都很出色。且看他玩。《北京鸽哨》、《秋虫篇》、《冬虫篇》、《獾狗篇》、《大鹰篇》集中描述了他的玩,那真是痴迷到了极点。为了逮蛐蛐。他能绝早出城,顶着太阳满头大汗地在草棵里寻摸,或深一脚浅一脚在野地里摸黑转悠,得到只好虫便欣喜若狂。为养蛐蛐,他肯一罐一罐地给蛐蛐打扫卫生、换水、喂食,一干半天,伺候上百罐蛐蛐而不烦。他还写诗,异想天开地想变成蛐蛐,在蛐蛐罐里住几天(诗曰:万礼张盆碧玉池,鹦哥过笼庇雄雌。缩身恨乏壶公术,容我悠然住几时)。熬鹰更如此,吃过晚饭,右臂戴套袖,把鹰一架就出门了,从朝阳门溜溜达达走到前门五牌楼,跟几位同好聊到夜静人稀才分手。然后填填肚子奔西城,踩着落叶,专挑远道,来到一家夜茶馆,又是通海聊。然后又出发,到德胜门晓市,直到日上柳梢才交班回家,在外头整逛荡一宿。文革中大家都在与人斗,他也未忘了玩,秋分、霜降晴朗时,常在山中捉蝈蝈,以此排扰。这几篇写于暮年的文章,感情仍很浓烈,文笔极佳,叙述颇详,并且保留了像《相狗经》这样珍贵的资料,很有文献价值。再看他干正事。只举一篇《回忆抗战胜利后平津地区文物清理工作》为例。这是王先生生平最值得骄做的一段经历。1945年日寇投降后,他成了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的成员,由重庆赴平津区办事处工作。在以后的两年中,他参与了许多重要活动,没收了德国人杨宁史青铜器二百四十件;收购了郭葆昌的一批藏瓷;追还了美少尉非法接受的日人瓷器;帮助抢救了一批自宋至情的丝绣;接收了溥仪存在天津张园的一批珍贵文物;接收了海关移交来的德商德孚洋行的一批物品,使这些东西(多国宝)或免干外流,或免于毁坏,或免干散失。为保护祖国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还赴日本办理过追偿善本书的工作。这些足以说明王先生关键时刻堪当大任,远非一玩家所能了得。还是袁荃猷先生的《大树图》真切说出了王先生是怎样一个人。这是张刻纸作品,一棵大树,圆形的树冠,分十五项把王先生一生所爱刻在上头,昭示了他一生的追求。袁先生还逐项做了说明,其第四条云:范匏工艺在解放后濒于灭亡。世襄《谈匏器》、《说葫芦》的问世,救活了我国这一独有的传统工艺,现在已有不少人从事生产了。使我知道原来套模子生长的葫芦器能够复苏于今日,乃王先生之力。以后从别人口中还得知,王先生谈明式家具的几本著作,使一些厂家找到了津梁,生产出了好家具,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大玩家王世襄,此说由来久矣。了解了王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我们自会得出结论:此说并不全面。他玩过,玩得比一般人花样多,比一般人蝎虎,比一般人精到,以致大学老师也拿他没办法。但他不是一味光知道傻玩,该用功时他也能埋头读书。要不他的字、他的诗词、英语那么好就无法解释(他一生得益于这三方面的地方颇多)。事情还远不止此,最可贵的是他能留心玩的学问,广泛结交有一技之长的玩友,真正做到用心钻研,虚心请教,并且广泛搜集资料,或一篇篇、一本本形诸文字,或把某一专题的资料辑录起来,配以图片(包括袁先生精心绘制的图样),为人们留下可资追慕的旧日生活图景,确实功不可没。过去在一般人眼里,架鹰走狗斗蛐蛐是游手好闲的市井之徒所为,经王先生把这些东西加以描述和总结,这些东西马上升格,一变而成为了文化。而且不仅老百姓承认这是文化,大知识分子读了也乖乖承认这是文化,这是很了不起的。王先生为此耗费了多少心血,恐怕只有他们夫妇二人最清楚。这种耗费,值得。难怪黄苗子先生称赞他玩物成家古所无,启功先生也说他不是'玩物'而是'研物',不曾丧志而立志。所谓大玩家的说法,看来只有淘汰不用了。王先生能够取得这些成就,与思想解放,政治清明的时代当然也有极大关系。倘若倒退二十几年,整个中国都在阶级斗争的狂涛中沉浮,养猫养狗养花在许多地方尚且通不过,被斥为地主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何况提笼架鸟玩鸽哨?这样的文章即使写了,也只好藏之深山,根本不可能发表。王先生老了,赶上了好年头,得以充分发挥余热,干自己想干的事,这是王先生之幸,也是我们这些读者之幸。我认识王先生时间不长,最初的印象是衣着极随便,为人极朴实,谈吐极随和,像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心广体胖的大师傅,绝想不到他是国家文物局文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现在他给我的印象依然如此。我喜欢这样的知识分子,讨厌那种油头粉面酸文假醋的文人,因而王先生给我的印象一直很好。前几天我去看望王先生,因为正在看即将出版的《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的校样,他谈了许多跟鸽子有关的话题。他说一年前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晨曲,画面上有升国旗的庄严仪式,接着一只白鸽飞来,这只鸽鸡头长喙,长相很丑,一看而知是美国食用鸽落地王。每逢这时他心里就不是滋味儿觉得有损自尊心,难道我们自己就没有好鸽子吗?我国有信鸽协会,却没有观赏鸽协会,这是个缺欠。我国鸽种很多,光北京就有六十多种,黑点子、紫点子、老虎帽、灰玉翅、黑玉翅、紫玉翅、铁翅鸟、铜翅鸟、斑点灰、勾眼灰……数不胜数。这些品种都是前人辛勤培育的,我们如果不重视,很可能绝种。他希望我们重视观赏鸽的培养。为此他给各省市园林局广场鸽管理处写了封公开信,呼吁此事,期望会得到积极的响应。

因为明式家具比较珍贵,而且相对来说保养也比较复杂,很少有人能做到完整无误的继续保留下去,捐给博物馆是最好的选择,可以最大程度的把这套家具保存下去,发挥它的价值。

明式家具是独具特色的传统家具。指自明代中叶以来,能工巧匠用紫檀木、杞梓木、花梨木等制作的硬木家具。虽然明式硬木家具在全国很多地方都生产,但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能工巧匠制作的家具最得大家认可。因此,人们公认苏式家具是明式家具的正宗,也称它为"苏州明式家具",简称"苏式"。造型优美,选材考究,制作精细是明式家具的三大特点。中国家具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到明代开始形成独特格式,因而被后人称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家具文化风格的代表,装饰精微,雕饰精美,散发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明式家具,特征鲜明,魅力无穷,体现在以下几点:1、文人参与设计,极具意匠美。明式家具的设计者大多是文化气息甚浓的文人雅士,由他们设计出家具图样后,再交由出色的木工制作而成。在家具设计之时,设计者往往会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融于设计之中,使家具的造型优美、稳重、简朴,各组件的比例讲求实用与审美的一致,装饰讲究少而精,淡而雅。明式家具,乍看之下,一般感觉毫不起眼,但细品之下,却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欣赏、推敲。明式家具好比一杯好茶,入口味淡,再三品尝则回味无穷。所以,有设计师甚至认为,明式家具是用来观赏而不是用来使用的。2、选料考究流露天然之美。明式家具在造型上,讲求物尽其用没有多余的东西,简洁到不能再简洁了,强调家具形体线条优美、明快、清新。通体轮廓讲求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整体线条一气呵成,在细微处有适宜的曲折变化。明式家具注重委婉含蓄,干净简朴之曲线,若有若无、若虚若实,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体现了虚无空灵的禅意。明式家具在选材时追求天然美,凡纹理清晰、美观的“美材”,总是被放在家具的显著部位,并常呈对称状,巧妙地运用木材天生的色泽和纹理之美,而不做过多的雕琢,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前提下,只在局部作小面积的雕饰,这与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审美时尚是完全契合的。3、结构简单、合理,连接牢固,极具工巧美。明式家具的结构源于建筑学的梁架结构,横者为梁,竖者为架,结构严谨,用材合理,绝无多余与浪费,各部件间采用榫卯连接,胶粘辅助牢固,显示出高超的制作工艺。清式家具指清朝的雍正、乾隆时期形成的带有当时时代气息的家具。这种家具在形式和格调上与传统家具的朴素大方、典雅内敛的风格大相径庭甚至格格不入,形成强烈对照,故在我国家具史上称之为“清式”家具。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期,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出现了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繁缛雕琢的风气。这时正值“广式家具”盛行,加上清官内院的追随和提倡,清代中叶以后,家具以造型厚重、形体庞大、装饰繁琐而风靡一时。具体而言,清式家具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品种及造型上追求创新。清式家具的品种可谓繁多,许多家具都具有前代所没有的风格和特点。比如,清代的李渔就主张几案多设抽屉,橱柜多加搁板,从而开清式书案、多宝格之先河。据史载,生炭火避寒的暖椅,贮冷水祛暑的凉炕,都是李渔的创造。清式宫廷家具更喜标新立异。比如有一种木床,床上不仅有帽架、衣架、瓶托、灯台、悬余架,甚至还有可以升降的痰桶架。此外,清式家具的造型也变化多端。多年来,海内外的博物馆及收藏家虽搜集了难以计数的清式家具,但至今仍不时发现前所未见的清式家具的奇特品种,有些家具竟难猜测其为何物。其二、用材上视野广阔。在用料选材上,清式家具推崇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尤以紫檀为首选。清中期以前的宫中家具,选料最为讲究。如用料讲究清一色,或紫檀或红木,各种木料互不掺用,有的家具甚至用同一根木料制成;选材时要求无疖无疤,无标皮,色泽均匀,稍不中意,就弃之不用,绝不将就。在制作上,为了保证外观的色泽和纹理的一致,也为了坚固牢靠,往往采用一木连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如有的床榻为鼓腿澎牙结构,尽管腿足曲率极大,也多采用一木挖成而不是拼接。不少宫廷紫檀家具透雕的花牙,往往与腿足和牙条一木连做。这样一来,用料很大,浪费极多。其三、工艺上装饰丰富。注意装饰性,是清式家具最显著的特征。为了达到瑰丽多姿、千变万化的装饰效果,清式家具的设计者和制作者几乎使用了当时一切可以利用的装饰材料,尝试了一切可以采用的装饰手法。在家具制作与各种工艺品相结合上更是殚精竭智,力求新奇。其中采用最多的装饰手法当属雕饰和镶嵌。其四、艺术风格上融会中西。从传世的清式家具中,人们很容易感受到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艺术的浓浓气息。清式家具不仅继承了明式的优点,而且,对西方文明也进行了大胆借用。从现存的清式家具来看,采用西洋装饰图案或装饰手法者占有相当的比重。

1993年,王世襄用一生的时间收集明清家具,这给年近80岁的他带来无尽的烦恼。1985年,79件明清家具由文物出版社和三联书店在香港出版。此后,这批家具备受关注,王世襄也借用这批收藏和研究的巨大成果,名扬天下。可惜的是,他的生活并没有好到哪里去。与当时北京的压抑气氛相比,1993年的上海博物馆正在进行人民广场的重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重建过程中,时任馆长的马承源不仅忙于工程监理,还经常飞往香港寻找古代青铜重器,以扩大展览。

当时,上海博物馆也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马承源的突出特点是,他竭力维护和借用私人朋友。他先是通过朋友购买了一些重要文物,然后同意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展出。要说这段历史,与王世襄先生关系最密切的田家青先生在这里写下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们不妨读一读。"

在王世襄先生广泛而丰富的收藏中,最重要、数量最多的是明式家具。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收藏,他能靠自己的力量收集到这些精彩的东西,这真是一个奇迹。明式家具和清代宫廷家具是中国家具史上最重要、最辉煌的两个门类,尤其是明式家具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在物质领域的结晶,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超过了一般家具的范畴。王世襄先生的收藏是明式家具中的精品。近百件的规模可以说是明式家具的代表,可以说是超级国宝级的文物。我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百姓会逐渐领悟到这百件明式家具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性。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卫浴智能家居趋势研究论文

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将超1800亿元

AI赋能时代,智能化产品逐渐在覆盖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智能家居被视为新的互联网应用入口,应用场景相对广泛,包括影音娱乐、家庭安防、智能卫浴、智能厨房、智能睡眠等。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1210亿元,2019年达1530亿元左右,2020年将达1820亿元。

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5G技术商业加速落地,智能家居将继续走入千家万户,成为未来智慧家庭发展的趋势。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

嘿...终于找到了.

在房市不景气、原材料价格上涨、产能过剩以及国际市场反倾销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国内卫浴行业走势低迷,面对困境,卫浴企业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抓住契机逆势而上,二是就此灭亡。以下我们重点为大家分析智能卫浴及整体卫浴两大方向前景如何。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陶瓷卫浴产品市场之一,占全球陶瓷卫浴产值的37%以上。尽管中国卫浴市场发展迅速,但中国在卫浴产品方面的人均开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整体卫浴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卫浴产品的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850亿元快速增至2014年的1080亿元,预计2017年将达1690亿元。同时,中国陶瓷卫浴产品的渗透率从2008年的42.4%快速上升至2014年的45.7%,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粗略预计,2017年,中国陶瓷卫浴产品的渗透率将达59.3%。智能卫浴随着智能卫浴行业产品质量及服务体系的发展升级,可以预见国产智能卫浴在品质和售后以及品牌影响力方面将为企业带来新一轮的增长。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整体规模预计达3813亿元,2018年将达到6000亿元,未来三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25.9%。而智能卫浴作为智能家居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得到了各大厂商的重视,围绕“智能”为核心的军备竞赛正无声的打响。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将达到2.4亿,占总人口的16%左右。如何通过产品的研发、组合,为使用者提供实实在在的需求设计,是智能卫浴未来发展的方向。整体卫浴与传统卫浴相比,整体卫浴更强调整体、系统的理念。整体卫浴的好处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耐用性能好,且更方便住户今后的维护。整体卫浴增长的动力,一是随着新一代年轻人成长起来,消费理念大不同前;二是,消费升级大趋势下,居民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两大因素作用下,整体卫浴的市场需求会大幅增长,推动行业迈入快速成长期。总的来说,未来卫浴行业前景可观,随着住宅工业化的推进及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整装卫浴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王勃研究论文

AWEDSHBVMBHFDC

王勃 年少时就有滕王阁序问世 我们可以以 有志不在年高或者年少成名好不好为论点论述 那第一个我们可以引用周总理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做论据 那么下一个我们可以用方仲永来做反例 当然正例更多称象的曹冲 年少的周瑜 如果帮助到你,请给个采纳,谢谢您。您的支持是我帮助更多朋友的动力。

李白是后天修炼成才的,王勃虽然有先天神童之称,九岁时就显示出了惊艳于世的才华,但老天爷不公平,让他只活了27岁,从时间条件上讲,李白占了很大的便宜。而且唐诗的基础也是王勃这个初唐四杰奠定的,连骆冰王、杨炯才华这么高的人也对他欣悦臣服,足以显示出神童一词并非夸耀。从临场水平看,王勃比李白要强出不少,王勃只要闭眼沉思、假寐片刻之后就可以才思如泉涌、笔无停滞、不改一词了。而李白还要喝酒以助诗兴,加上他写完之后又要改几遍,从这点看,李白这个后天修炼出来的的确不及王勃的天纵之才。

  • 索引序列
  • 毕业论文研究王家卫
  • 王家卫电影论文开题报告
  • 王世襄对明清家具的研究论文
  • 卫浴智能家居趋势研究论文
  • 王勃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