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哮喘患者皮质激素研究现状论文

哮喘患者皮质激素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哮喘患者皮质激素研究现状论文

背景和目的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认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了,其对不同炎性细胞的凋亡影响如何,还处于研究热点之中。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局限于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者外周血中各种炎性细胞的凋亡影响,而对诱导痰中炎性细胞的凋亡研究较少,由于吸入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气道,故对痰中炎性细胞的凋亡的监测,能更直接、更准确的反映出糖皮质激素作用机理。为了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和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我们对哮喘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诱导痰中Eos和中性粒细胞凋亡进行对比研究。 对象与方法 20例哮喘患者来自本院2002年11月~2003年4月门诊,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1±11)岁,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的诊断标准,均为急性发作期(轻、中度),20例患者吸入激素前为A组,给予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商品名:辅舒酮,葛兰素史克公司)250μg,每天2次,吸入4周后,视为B组,期间给以硫酸沙丁胺醇(商品名..

患有支气管哮喘持续了很多年,可以采用口服扩张支气管的药物来进行对症用药,可以起到缓解呼吸困难的效果,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和外界的过敏原刺激有没有关系,可以去医院做个过敏原检测,采用脱敏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也可以起到缓解诱发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效果,同时还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

控制吧,这个最可行,不要再相信所谓的偏方、愈后不复发等扯淡的东西了。 钟南山院士推荐激素吸入疗法,现在世界上公认的控制哮喘最可行的方法就是:激素吸入疗法。 世界哮喘日连续三年的主题就是:控制哮喘,你能行。You can control your asthma! 作为哮喘病友,我也走了很多的弯路。我10个月大的时候就过敏性哮喘了,一直到28岁,被逼到没有办法了,才开始正规的激素吸入疗法,坚持了一年,配合慢跑锻炼,就把药物停掉了,现在由过去的800米,到现在轻松8000米都可以跑下来了。这个病没有好办法,控制第一。坚持科学合理的激素吸入药物治疗和锻炼,规律生活。我自己建立的哮喘病友网站:我爱深呼吸,欢迎到论坛交流。 唉,想省事,省不了事情的,别再人云亦云,听人家摆布了。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买几本哮喘普及书籍看看,很多专家写的,我的网站也有推荐。

我已患哮喘多年,治一下就好一些,不治就发作,该怎么办?”专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是哮喘多年的患者,只要终生贯彻“预防性治疗”的原则,就能控制哮喘,战胜疾病!吸入皮质激素,预防、治疗一举两得哮喘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的疾病,哮喘需要终生进行预防和治疗。过去大多数患者采取应急手段,只在哮喘发作时才想起治疗,而在缓解期则不用任何药物,这样导致反复发作,久而久之就造成哮喘处于慢性持续状态,并引起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认识到哮喘是涉及多种炎性细胞及炎症介质相互作用的慢性气道炎症,具有气道高反应性的临床特征,因此以往单独使用支气管舒张药物进行治疗的情况得到了改变。而且,我国在《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制定了《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使得哮喘的治疗走上规范化,且明确预防性治疗是哮喘防治的关键所在,而吸入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手段。不坚持治疗,复发、恶化烦恼多然而,据一项最新的亚太地区哮喘现状研究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哮喘患者使用吸入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比率非常之低,仅为6%。由于很少使用预防性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哮喘症状日益严重。调查显示,高达27%的哮喘患者至少每周有一次睡眠因哮喘而受到影响,22%的成年患者因此误工,49%的儿童患者耽误了学习,有33%的患者在医院接受了急诊,其中15%的患者因此住院治疗。这给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都带来了烦恼,58%的哮喘患者职业的选择都受到了影响。这些都与没有进行规范的哮喘治疗有直接的关系。本来每日简单的轻轻吸入药物就能有效预防哮喘的发生,而相当多的患者却并不清楚或不愿意接受这种长期的治疗,直至哮喘复发。究其原因主要有二:(1)我国哮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与他们实际的症状尚有较大的距离,也就是说,患者低估了他们的实际症状。有不少病友,经过治疗不需常去急诊后,即使还有症状也已满足了。(2)我国哮喘患者对自身的病情缺乏监测和管理,缺乏医生为其制定的长期治疗计划。确实,我们在临床上也经常见到,不少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系统吸入抗炎治疗后,症状得到良好的控制,但他们在未经过医师医嘱同意的情况下自行减药或停药,致使症状复发。不少患者还错误认为,每年只到有症状时才用药,平时没有症状就无需用药,有症状时就喷多些,没症状时就可减少或停用。另外,患者吸药技巧的错误,导致药物吸入气道中的量不足;因操作麻烦,未按时吸药;怕激素的副作用而不坚持使用;甚至怕长期用药的费用高,而不愿坚持等等,均是影响吸入治疗疗效的部分原因。效果若不好,用药调整找医生其实,在哮喘的长期预防性治疗过程中,医生是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度、分级来治疗的,即阶梯疗法。例如:某级药物使用最低剂量连续3个月,病情稳定,可以降级减量治疗;若经2周的治疗,病情仍未控制,在排除吸入技术、不能按时服药和接触诱发因素等原因后,则升级加量治疗。至于能否停药,必须由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客观检查(如肺功能检测)进行综合分析而决定。对那些已规律吸入激素而效果确不好的患者,医生会考虑加入其它种类的药物,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顺尔宁(孟鲁司特)或安可来(扎鲁司特)口服治疗,切不可自行随便减药或停药。目前,一种由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组成的联合治疗方法,又进一步为广大的哮喘患者,尤其久病多年的中-重度患者带来了福音。因为它可同时针对哮喘的根本病因,抗炎解痉,真正实现哮喘的全面控制,使多数患者达到“临床痊愈”成为可能。这一联合治疗已被最新的2002年《全球哮喘防治指南》推荐作为中-重度哮喘长期用药。当前,由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和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组成的复方干粉制剂seretide(商品名舒利迭准纳器)已在我国上市,另一种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和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组成的复方干粉制剂也将进入我国。另外还要注意有无合并其它疾病,常见的有胃食道反流、过敏性鼻炎、慢性心脏疾患所致左心功能不全(心源性哮喘)等,前两种疾病与哮喘的发作与加重有密切联系,积极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哮喘症状的控制极有帮助。哮喘不根治,也可过正常生活因此,作为哮喘患者,首先要明确预防性吸入治疗的意义,需要提醒自己按时用药,并将之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要知道,如果您必须按时接受治疗,就要接受这个事实,这是您取得健康快乐生活的代价。虽然,在当前的医疗条件下,哮喘病尚无法完全根治,但可以使哮喘完全控制,让您尽可能地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达到完全没有慢性症状,不影响睡眠,不因病耽误学习或工作,无需或很少到医院就诊或住院,不依赖短效吸入剂,使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状态。平时切不可忽视那些令您不舒服的症状,如果您的哮喘未得以良好控制,就应立即请教专业医生。换句话说,只要防治得好,对临床症状的根治是完全可能的。

哮喘患者皮质激素研究论文范文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特点地位简析如下:

在医学领域中,药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基础医学相关知识,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药学人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药学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药学的论文范文篇1 试谈生物制药新技术发展分析 [摘 要]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资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文章分析了通过生物制药新技术的创立,可以大大拓宽发明新药的空间,增加发明新药的机遇与速度。 [关键词]生物 制药 新技术 探析 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drugs***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资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 一 生物制药技术 目前生物制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肿瘤。 在全世界肿瘤死亡率居首位,美国每年诊断为肿瘤的患者为100万,死于肿瘤者达54.7万。用于肿瘤的治疗费用1020亿美元。肿瘤是多机制的复杂疾病,目前仍用早期诊断、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治疗。今后10年抗肿瘤生物药物会急剧增加。如应用基因工程抗体抑制肿瘤,应用导向IL-2受体的融合毒素治疗CTCL肿瘤,应用基因治疗法治疗肿瘤***如应用γ-干扰素基因治疗骨髓瘤***。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NMPs***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阻止肿瘤生长与转移。这类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广谱抗肿瘤治疗剂,已有3种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 2、神经退化性疾病。 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病、脑中风及脊椎外伤的生物技术药物治疗,胰岛素生长因子rhIGF-1已进入Ⅲ期临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BDNF***脑源神经营养因子***用于治疗末稍神经炎,肌萎缩硬化症,均已进入Ⅲ期临床。美国每年有中风患者60万,死于中风的人数达15万。中风症的有效防治药物不多,尤其是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的药物更少,Cerestal已证明对中风患者的脑力能有明显改善和稳定作用,现已进入Ⅲ期临床。Genentech的溶栓活性酶***Activase重组tPA***用于中风患者治疗,可以消除症状30%。 3、自身免疫性疾病。 许多炎症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哮喘、风溼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红斑狼疮等。风溼性关节炎患者多于4000万,每年医疗费达上千亿美元,一些制药公司正在积极攻克这类疾病。 4、冠心病。 美国有100万人死于冠心病,每年治疗费用高于1170亿美元。今后10年,防治冠心病的药物将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增长点。Centocor′sReopro公司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和恢复心脏功能取得成功,这标志著一种新型冠心病治疗药物的延生。 基因组科学的建立与基因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基因治疗与基因测序技术的商业化成为可能,正在达到未来治疗学的新高度。转基因技术用于构造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已逐渐进入产业阶段,用转基因绵羊生产蛋白酶抑制剂ATT,用于治疗肺气肿和囊性纤维变性,已进入Ⅱ,Ⅲ期临床。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转基因动、植物将成为未来制药工业的另一个重要发展领域。 二 生物制药发展分析 未来生物技术将对当代重大疾病治疗剂创造更多的有效药物,并在所有前沿性的医学领域形成新领域。 生物学的革命不仅依赖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自身发展,而且依赖于很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走向,例如微机电系统、材料科学、影象处理、感测器和资讯科技等。尽管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基因组图谱、克隆技术、遗传修改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疾病疗法和药物开发方面的进展正在加快。 除了遗传学之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继续改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疗法。这些新疗法可以封锁病原体进入人体并进行传播的能力,使病原体变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对新的病原体作出反应。这些方法可以克服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越来越强的不良趋势,对感染形成新的攻势。 除了解决传统的细菌和病毒问题之外,人们正在开发解决化学不平衡和化学成分积累的新疗法。例如,正在开发之中的抗体可以攻击体内的***,将来可以用于治疗成瘾问题。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瘾君子的状况,而且对于解决全球性非法***贸易问题具有重大影响。 各种新技术的出现有助于新药物的开发。计算机模拟和分子影象处理技术***例如原子力显微镜、质量分光仪和扫描探测显微镜***相结合可以继续提高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的分子的能力,成为药物研究和药物设计的得力工具。药物与使用该药物的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模拟在理解药效和药物安全方面会成为越来越有用的工具。例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药物审批的过程中利用DennisNoble的虚拟心脏模拟系统了解心脏药物的机理和临床试验观测结果的意义。这种方法到2015年可能会成为心脏等系统临床药物试验的主流方法,而复杂系统***例如大脑***的药物临床试验需要对这些系统的功能和生物学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药物的研究开发成本目前已经高到难以为继的程度,每种药物投放市场前的平均成本大约为6亿美元。这样高的成本会迫使医药工业对技术的进步进行巨大的投资,以增强医药工业的长期生存能力。综合利用遗传图谱、基于表现型的定制药物开发、化学模拟程式和工程程式以及药物试验模拟等技术已经使药物开发从尝试型方法转变为定制型开发,即根据服药群体对药物反应的深入了解会设计、试验和使用新的药物。这种方法还可以挽救过去在临床试验中被少数患者排斥但有可能被多数患者接受的药物。这种方法可以改善成功率、降低试验成本、为适用范围较窄的药物开辟新的市场、使药物更加适合适用对症群体的需要。如果这种技术趋于成熟,可以对制药工业和健康保险业产生重大影响。 三 结语 总之,综合多学科的努力,通过新技术的创立可以大大拓宽发明新药的空间,增加发明新药的机遇与速度。因为这些手段可以寻找快速鉴定药物作用的靶,更有效地发现更多新的先导物化学实体,从而为发明新药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邱芳菊,谈对制药新技术的探析,论文网,2009,08. 药学的论文范文篇2 浅谈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 【摘要】 本文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突出的问题,比如创新研发不足,融资的渠道不畅,混乱的产业格局。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有仿制、创新并举,拓宽融资的渠道,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全文结构紧凑,希望可以促进相关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生物制药;发展;创新 近20年来,以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为代表现代的生物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日益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自上世纪的90年代以来,随着基因组等重大技术突破使生物技术产业化的程序明显的加快。当前,有三分之二的生物技术成果被应用于医药行业,用以对传统医药学进行改良或开发特色新药,由此引起医药工业重大的变革。 1 我国的生物制药业现状 1.1 总体概述 我国的生物制药业起步比较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基因工程药物作为核心研制、开发与产业化己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当前我国注册生物技术类公司有400多家,已经取得基因工程类药物试产或者生产批文企业占到四分之一,主要分布于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及地区,比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地。近十几年来,我国开发了一大批新特效类药物,大大解决过去使用常规方法不能够生产或生产成本非常昂贵药品生产技术的问题,这些药品可分别用来防治诸如遗传性、心脑肺血竹、免疫性、肿瘤、内分泌之类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疑难病症,并且在避免毒副等作用明显要优于传统类药品。 1.2 突出的问题 1.2.1 创新研发不足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必须要遵守《同贸易有关智慧财产权协议》,于专利期内如果仿制某类新药,开发一方有权索要4- 10亿美金赔款。国际的大型生物制药类企业,研发的费用可占到销售收入20%以上,在这个方面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长期处在弱势的情况。 引发国内生物的制药业缺乏创新原因就在生物制药类企业于研发思想意识上比较落后,新药的研发过程沿用了学术工作方式,先从文献索引开始,在实际上仍然是走一条模仿的道路,缺少原创性。在一方面,科技研究所研究成果,多数还沉淀于实验室或保险柜;另一方面,比较于产品的创新,企业更加注重于现有产品改革及提高。这样的结果就是,创新的成果市场的转化率很低,离产业化、规模化的需求仍有非常大的距离。 1.2.2 融资的渠道不畅 作为高新技术类行业,生物制药的产业特点决定它需要前期资本的投入很大,因此除了企业的自身盈利积累及 *** 的资助以外,资本融通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风险投资机构在生物制药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投资的收益不理想,最近几年来投资大幅减少,由全面投资转变为重点投资。因为风险投资的明显导向作用,引起其他方面投资纷纷的缩水,这都严重阻碍我国的生物制药业发展。 1.2.3 混乱的产业格局 我国的生物制药业未形成一定的格局,产品生产进入了壁垒期。国内企业于市场风险的估计不足,对于一些国外畅销类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引发整个市场低水平的恶性竞争。除最初几个产品先上市企业得到盈利以外,大多企业难以获得大的毛利率,在些甚至处在亏损的边缘。 2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战略 2.1 仿制、创新并举 制药行业里能销售真正有价值产品只有一种:就是患者使用药物。创新不仅仅是个学术过程,更是个商业过程,企业创新首先应当从需求开始,进而寻找满足此种需求功能,由功能来确认技术构思,由技术构思来考虑技术方案,这样就可降低产品研发技术上的风险。在制药业方面,产业链分成上游创新的阶段、中游物质的分离阶段、产品的加工阶段、下游的营销策划阶段及渠道分销等。而生物药品研究开发的方式应该趋向一体化,从研究试验到生产到市场整个的过程要实行一体化,建立企业、研究机构一体化联合体,于技术、资金、市场、人才与管理互动式发展,相互渗透。 2.2 拓宽融资的渠道 公开的资本市场里融资可为产品处于成熟的阶段生物制药类企业提供资本的渠道,但对大部分处于初创期或种子期的企业由于缺少稳定的现金、现实商品化的产品、可靠偿债的能力,难以从间接的资本市场来获得支援***比如银行类金融机构提供债权性的资本***,并且高额的负债所产生沉重利息负担会极大制约企业后继的发展。 国外风险基金在逐渐地进入中国,包含大型生物制药公司和技术公司在内跨国企业使用联盟等方式对我国的生物制药类企业进行投资,及我国自身的私募基金、风险基金等发展,还有呼之欲出创业板,于我国生物制药类产业发展将会起到强大推动作用。我国的生物制药类企业只有增强专案的运作能力,才会有效地融合金融和生物制药技术,形成围绕企业成长的全面的发展链,进而构成专案运作良好的回圈。 2.3 进行标准化的管理 国际贸易中,欧美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制定苛刻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技术认证的制度,于发展中国家出 *** 易产生极大限制作用。医药的贸易也成为欧美国家使用技术壁垒里最频繁领域之一。国内的制药企业环境安全上的意识还很薄弱,实行国际认证企业的数目也极少,这都会在以后的我国医药产品出口上形成“技术壁垒”。为此,国内的生物制药类企业需清醒地认识到: 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是国内生物制药类企业突破技术的壁垒,提高商品出口根本的途径。积极引进、培养熟悉国际规则又有制药的实践经验专家型的人才,进而使企业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文政,张仕:生物制药业何时是艳阳天.中证网.2010***7***.10―14 [2]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4***.20―40。 [3]朱少杰,蔡茂森:论技术贸易壁垒的抑制效应和我国出口行业的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8***7***.8―11。 [4]令狐谱,黄速建:并购后整合: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经济管理.2009***3***.3―5 药学的论文范文篇3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摘要: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 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 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 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药品不良反应[1],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规定剂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临床上对药 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防治作用,更注重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何做好安全、有效的用药,已成为当务之急。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 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 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关键词】 合理的用药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2]。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一、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巨集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 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资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2.1 药品因素 ***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面板、黏膜出现瘀点、瘀斑。***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2.2 患者自身的原因 ***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 ***2***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现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9%***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5.85%***113/713***[4]。 ***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2.3 其他因素 ***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 ***2***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 ***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5]。 ***4***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机率不同。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三、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1***不能轻信药品广告。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 ***2***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有些患者认为,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都是不恰当的。 ***3***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4***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这里需要告诫药品消费者的是,有些人服用药品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2***2***:143-144. 2 唐镜波.合理用药的评价与实践要点.全军临床合理用药研讨班论文摘要汇编,1990,64. 3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4,314. 4 孙定人.药物不良反应,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3.

哮喘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需要终生进行预防和治疗。过去大多数患者采取应急手段,只在哮喘发作时才想起治疗,在缓解期则不用任何药物,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久而久之,就造成哮喘处于慢性持续状态,引起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医学界认识到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涉及多种炎性细胞及炎症介质相互作用,具有气道高反应性临床特征,因此,以往单独使用支气管舒张药物进行治疗的情况得到纠正。我国在《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制定了《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使得哮喘治疗规范化。并且,明确预防性治疗是哮喘防治的关键所在,吸入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预防性治疗手段。不坚持治疗,复发、恶化烦恼多然而,据一项最新的亚太地区哮喘现状研究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哮喘患者使用吸入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比率非常低,仅为6%。由于很少做预防性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哮喘症状日益严重。调查显示,高达27%的哮喘患者每周至少有一次睡眠因哮喘而受到影响,22%的成年患者因此耽误了工作,49%的儿童患者耽误了学习,58%的哮喘患者的职业选择受到了影响,有33%的患者在医院接受了急诊,其中15%的患者因此住院治疗。这给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巨大烦恼。这些都与没有进行规范的哮喘治疗有直接关系。本来,每日简单地轻轻吸入药物就能有效预防哮喘的发生,但相当多的患者却不清楚或不愿意接受这种长期治疗,拖至哮喘复发。究其原因,主要有:①我国哮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与他们的实际症状尚有较大的距离,也就是说,患者低估了他们的实际症状。有不少患者,经过治疗不需常看急诊后,即使还有症状也已满足了。②我国哮喘患者对自身的病情缺乏监测和管理,缺乏医生为其制定的长期治疗计划。 确实,我们在临床上也经常见到,不少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系统吸入抗炎治疗后,症状得到良好的控制,但他们在未经过医生同意的情况下自行减药或停药,致使病情复发。不少患者还错误地认为,有症状时才用药,平时没有症状就无须用药,有症状时就多喷些,没症状时就可减少或停用。此外,患者缺乏吸药技巧,导致吸入气道的药量不足;因嫌操作麻烦,未按时吸药;怕激素的副作用而不坚持使用,甚至怕长期用药费用高而不愿坚持;等等,均为影响吸入治疗疗效的原因。效果若不好,用药调整找医生在哮喘的长期预防性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度、分级治疗,这叫做阶梯疗法。例如:某级药物使用最低剂量连续三个月,病情稳定,就可以降级减量治疗;若经两周治疗病情仍未控制,在排除吸入技术、不能按时服药和接触诱发因素等原因后,则升级加量治疗。至于能否停药,必须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客观检查(如肺功能检测)进行综合分析来决定。 对那些已规律吸入皮质激素而效果确实不好的患者,医生会考虑加入其它种类的药物,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氨茶碱、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顺尔宁(孟鲁司特)或安可来(扎鲁司特)口服治疗,切不可自行随便减药或停药。目前,一种由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组成的联合治疗方法,又进一步为广大哮喘患者,尤其是久病多年的中重度患者带来了福音。因为它可同时针对哮喘的根本病因,抗炎解痉,真正实现哮喘的全面控制,使多数患者的“临床痊愈”成为可能。当前,由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和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组成的复方干粉制剂seretide(商品名舒利迭准纳器)已在我国上市,另一种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和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组成的复方干粉制剂symbicort(商品名信必可都保)也将进入我国。 另外,还要注意有无合并其他疾病,如常见的胃食道反流、过敏性鼻炎、慢性心脏疾患所致左心功能不全(心源性哮喘)等,前两种疾病与哮喘的发作和加重有密切联系,积极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哮喘症状的控制极有帮助。哮喘不根治,也可过正常生活作为哮喘患者,首先要明确预防性吸入治疗的意义,要提醒自己按时用药,并将之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要知道,如果您必须按时接受治疗,就要接受这个事实,这是您争取健康快乐生活的代价。虽然,在当前的医疗条件下,哮喘病尚无法完全根治,但可使哮喘得到完全控制,让您尽可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达到完全没有慢性症状,不影响睡眠,不因病耽误学习或工作,无须或很少到医院就诊或住院,不依赖短效吸入剂,使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状态。平时切不可忽视那些令您不舒服的症状,如果您的哮喘未得以良好控制,就应立即请教专业医生。换句话说,只要防治得好,对临床症状的根治是完全可能的。 总之,控制和预防哮喘,医生和患者要互动。对哮喘患者来说,最好不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相对稳定的医患联系,长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巩固疗效、远离哮喘的根本保证。

国外哮喘管理现状研究进展论文

儿童哮喘能不能治,主要看父母:正规用药+免疫调节剂+自我保健+预防感冒可痊愈【儿童哮喘:正规用药+免疫调节剂+自我保健+预防感冒可痊愈】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GINA)于1993年与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发起,旨在提高全世界哮喘预防和管理水平。GINA指南每年更新,具有极强的时效性。2019版GINA对于哮喘的全程分级管理进行了颠覆性更新,提出了“哮喘管理、未来改革”的新理念,目标是降低哮喘急性发作风险、避免患者依赖快速缓解药物。 2019版GINA指南最值得注意的更新是不再推荐单独使用SABA或将其作为首选缓解药物;4级治疗删除了对茶碱的推荐;5级治疗加大了对【生物制剂】的推荐力度。 用粉尘螨滴剂与康敏元益生菌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对比 [ 摘要 ] 目的 :对比分析用粉尘螨滴剂与康敏元益生菌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 :抽选什邡第二医院 2015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84 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康敏元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粉尘螨滴剂进行治疗,为康敏元组患者使用康敏元益生菌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康敏元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8.6%),P<0.05。结论 :与采用粉尘螨滴剂相比,用康敏元益生菌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 粉尘螨滴剂 ;康敏元益生菌 ;过敏性鼻炎[ 中图分类号 ]R765.21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2095-7629-(2018)18-0121-02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此病患者可出现鼻塞、流涕、鼻痒等症状,其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极为相似 [1]。粉尘螨滴剂和康敏元益生菌均为临床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药。为了进一步比较用粉尘螨滴剂与康敏元益生菌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笔者对什邡第二医院收治的 84 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从什邡第二医院 2015 年 6月至 2017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中抽选 84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康敏元组,每组各 42 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有男 22 例,女 20 例 ;其年龄为24 ~ 65岁,平均年龄(48.6±1.5)岁;其病程为 0.8 ~ 12 年,平均病程(7.2±0.5)年。康敏元组患者中有男 19 例,女 23 例;其年龄为 22 ~ 64 岁,平均年龄(48.2±1.6)岁 ;其病程为 1 ~13 年,平均病程(7.5±0.6)年。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粉尘螨滴剂进行治疗。粉尘螨滴剂(生产厂家: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 S20060012,规格:2 mL/ 瓶)的用法是:滴于舌下,1 min 后吞服。让患者依次使用浓度为 1 μg/mL、10 μg/mL、100 μg/mL、333μg/mL 和 1000μg/mL 的 粉 尘 螨 滴剂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调整用药量。在治疗期间,患者若出现病情急性发作或并发哮喘的情况,应及时对其进行对症治疗。为康敏元组患者使用康敏元益生菌进行治疗。康敏元益生菌(生产厂家 :宁波绿康贸易有限公司,抗过敏专利号:200710128018.x,规格 :2 g/ 袋)的用法是 :温水送服,1 袋 / 次,2 次 /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6 个月(治疗 3 个月为 1 个疗程)。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是 [2]:1)显效。治疗后,患者的流涕、鼻塞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有效。治疗后,患者病情发作的次数和频率均明显下降。3)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1.4统计学方法采用软件 SPSS 21.0 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 表示,采用 χ²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有 14 例(占33.3%),为有效的患者有 19 例(占 45.2%),为无效的患者有 9 例(占 21.4%);康敏元组患者中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者有 17 例(占 40.5%),为有效的患者有 23 例(占54.8%),为无效的患者有 2 例(占 4.8%)。康敏元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8.6%),P<0.05。详见表 1。 3.讨论过敏性鼻炎是一种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此病主要是由接触过敏原导致的组胺释放增加、细胞因子及免疫活性细胞分泌紊乱引起的。此病是由环境因素和基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多因素疾病。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均可发生此病。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流涕、鼻塞、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一般用于患者过敏症状发作的初期。康敏元益生菌的主要成分为功能性益生菌。此药的作用机制如下:1)可抑制特异性 IgE抗体的合成,缓解过敏反应。2)可刺激脾脏细胞 γ 干扰素的分泌,调节 TH1和 TH2的平衡,从而可起到提高免疫力、改善过敏症状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使用康敏元益生菌对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其免疫力,改善其过敏症状[4]。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康敏元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2%)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8.6%)。综上所述,与采用粉尘螨滴剂相比,用康敏元益生菌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较好。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由于幼龄儿童的哮喘发作大多与呼吸道感染有关,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措施可能减少儿童哮喘发作的频度。哮喘患儿可酌情加用【免疫调节剂】,并需完成全程免疫接种。 【免疫调节剂之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过敏儿童使用免疫调节剂进行自我保健的重要性【支原体肺炎咳喘病后修复的方法就是补充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康敏元益生菌联手西京医院免疫实验证明能抑制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康敏元益生菌加强型配方对哮喘气道保护机制】论文摘要:康敏元复合益生菌(加强型)可以改善气道过敏性炎症,减少肺泡组织中炎症细胞数量(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减轻气道慢性炎症,同时能够诱导肺淋巴结中Treg细胞的产生,促进相关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抑制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发挥免疫调控的作用,抑制抗原引起的过敏性炎症,对气道炎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康敏元益生菌加强型对食物过敏的保护机制】论文摘要:康敏元复合益生菌(加强型)能够降低血清中IgE和IgG的含量,促进IgA的生成来抑制食物过敏症状,并诱导CD103+的树突状细胞(DCs)的生成,促进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生成,促进肠道免疫平衡,帮助调整过敏体质。微生物因为看不见,所以更神奇,抗过敏益生菌对过敏的调节作用正是走向微生物影响疾病的新理念,反复呼吸道感染,又容易反复咳嗽的患者,不防通过补充康敏元专业抗过敏益生菌对肺炎病后体质的修复进行调节。有助于帮助孩子体质恢复,意义重大。我们更多的时候,是经过药物治疗后,症状减轻,就认为病好了,修复机能并不是孩子吃好喝好就能修复机能,需要用一些独道的方法,益生菌大家都知道,但随着这几年微生态生物学的发展,很多新型菌株的功能被发掘,也有人会说,我家孩子一直在吃益生菌,益生菌和益生菌是不一样的,微生物是特殊物质,菌株不同,功效不同,有的菌株相同,亚型不同,功效都截然不同,所以,不要以为益生菌都是一回事,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能抗过敏。

随着发病机理、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实验学等研究的进展,近50年来哮喘防治的研究也取得了飞速发展。已经证实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由于这种慢性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导致气道呈高反应状态,当接触诱因时即会反复出现症状。哮喘发病机理的研究已由痉挛学说,发展到气道慢性炎症学说,现已进入平滑肌功能障碍及气道炎症的平行学说。临床治疗也由反复解痉、注重抗炎同时抗炎和解除平滑肌痉挛的联合治疗。在50年代,哮喘的治疗以非选择性肾上腺素为解痉剂,1956年选择性强的短效β2受体激动剂问世(Short Acting Beta2 Agonist SABA)问世,1971年长效β2激动剂(Long Acting Beta2 Agonist LABA)问世。在60年代曾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来拮抗气道炎症,有效但副作用大,1972年研制成功二丙酸倍氯米松(BDP),80年代研制出布地奈德(BUD)以及丙酸氟替卡松(FP)等,这些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气道局部有更强抗炎作用,而副作用明显减少。80年代末期世界各国先后制订了各自的防治指南。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在纽约召集17个国家的30多位专家,制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哮喘的创议即GINA(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方案。2000年进行了三大洲16个国家的哮喘现状调查,2002年3月又对GINA进行了修改。我国也制定了儿童哮喘防治指南。在2000年的亚太地区哮喘现状研究——AIRAP(Asthma Insights and Reality In Asia Pacific)中,从中国区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哮喘控制状况与GINA方案中提到的哮喘长期管理目标相去甚远。儿科医务工作者应不断提高儿童哮喘的诊治水平,特别应充分重视结合GINA方案所制定的有关儿童哮喘、小年龄组哮喘的诊断;重视治疗内容的理解和应用;重视哮喘缓解期的预防性治疗;认识到规范抗炎治疗的重要性和接受抗炎治疗越早越对病情有利的概念。虽然成人哮喘与儿童哮喘在病因学、流行病学、免疫学、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以及临床的诊断治疗原则有基本相似之处,但应充分理解儿童并非仅仅是“小成人”,也并非是“成人的缩影”。儿童哮喘与成人哮喘在某些方面仍然有着很大的差异。因儿童正处于智能、身体、免疫、心理等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具有不断发育、不断完善的动态特点,尤其是在免疫学和病理生理学等方面。因此儿童哮喘有其特殊性,与成人哮喘有许多不同之处。儿科医生应充分利用儿童处于发育和不断完善的动态特点,积极地进行防治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也可以防止儿童哮喘发展成为具有气道重塑的严重哮喘。在儿童哮喘的诊断方面,基层医疗单位漏诊、误诊,因此反复滥用抗生素来治疗儿童哮喘的现状较为普遍;在治疗方面有些地区还停留在静点或口服等全身用药的阶段,对于“哮喘病的治疗应以吸入方法为首选”以及“吸入糖皮质激素是预防哮喘病发作的基本措施”尚未知晓或未被接受。某些山区还有18%哮喘患儿从未考虑到治疗问题。哮喘病知识的普及推广、哮喘患儿及家长的教育,自我管理皆须加强。只有推动这些防治工作,才能使我国儿童哮喘的防治工作走向现代化。

哮喘研究论文

过敏性哮喘是指患者常具有对某些物质过敏的特应性体质,如吸入冷空气、花粉、尘螨等,进食鱼虾、牛奶等,或接触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等,当这些过敏原进入患者体内,便通过一系列反应,使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释放致敏活性物质,作用于支气管上,造成广泛小气道狭窄,发生喘憋症状。过敏性哮喘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多在婴幼儿期发病,如果忽视治疗,可以伴随终身。大部分哮喘患者都存在过敏现象或者有过敏性鼻炎,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发病前兆会有打喷嚏、流鼻涕、鼻痒、眼痒、流泪等症状。由于症状与呼吸道感染或炎症相似,大人缺乏相关知识,往往在早期忽视治疗,也极有可能被误诊。儿童过敏性哮喘的诊断方法1、血常规检查:过敏性哮喘发作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2、痰液检查:患者多为黏稠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退化形成的夏科雷登结晶可在陈旧痰中查到。3、肺功能检查:过敏性哮喘发作时各项有关呼气流速的指标均下降,主要有用力First秒呼气量(FEVl)、—秒率(FRv1、%)及较大呼气流速(PEF)等,可用于病情程度判断、治疗及预屑的评估。4、血气分析:轻度发作者,Pao2,多正常,中度及以上发作时则有不同程度下降,可出现呼吸衰竭Pa02小于60mmHg。伴有过度通气时,则会导致Paco2下降而出现呼吸性碱中毒;伴有气道阻塞时,通气不足,则会导致Paco2上升而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和(或)代谢性酸中毒。 5、X线检查:诊治过敏性性哮喘,患者缓解期可无异常。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充气状态。 6、其他检查:包括致敏原皮肤试验,用可疑的过敏原进行皮内试验,对确定过敏原有一定价值和血清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含量的测定等有助于哮喘的诊断。小儿过敏性哮喘治疗用药长期吃药肯定会产生依赖的,因此我们提倡要合理用药,比如说支气管扩张剂——激素,这个药用上去可能会出现好转。但是长期用下去,激素及其它的支气管扩张剂减不下来,那就会产生依赖。专家提示家长:小儿过敏性哮喘治疗及时是完全可以得到很好控制终身不在复发的。但是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很可能会发展成成人哮喘伴随孩子的一身,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切不可把儿童哮喘当做普通的感冒咳嗽错误治疗。如果您的孩子有类似情况应早日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应加强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重视免疫调节预防哮喘的作用过敏哮喘治疗中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也叫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哮喘等在确诊后,目前多采用顺尔宁等长期服用来控制呼吸道过敏性咳嗽的症状,也配合吸入糖皮质激素等,但由于这些治疗手段仅治标不治本,也不宜长期吸入,治疗上确过多的依赖抗过敏药物的控制而无法停药,只要停药就会复发或加重咳嗽引发哮喘。不配合免疫治疗或治本措施,这也是导致许多哮喘儿童长期依赖吸入激素而不能停药或撤药的重要原因。就此,国际上对儿童过敏性哮喘的免疫治疗或治本措施中提倡:过敏疾病发生时,例如过敏性湿疹、荨麻疹、反复发作的过敏性鼻炎及反复发作的儿童过敏性咳嗽和哮喘,人体内的免疫反应会使TH1细胞数量下降,在过敏原的刺激下连续产生多种细胞激素如IgE的产生增多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促使免疫反应朝向TH2途径形成体液免疫反应,重视小儿哮喘的预防,通过补充免疫调节剂抗过敏益生菌欣敏康能够促进体内干扰素的分泌调控TH1型免疫反应而抵制免疫球蛋白IgE,通过增进免疫细胞TH1型免疫反应来调控因过敏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反应,可增进儿童抗过敏的能力。这种安全的欣敏康益生菌抗过敏免疫参与调节疗法的介入可大大减少或缩短抗过敏西药的疗程,调节免疫减少过敏发生。宝宝哮喘危害大,积极防治不可怕1、积极预防感冒。孩子感冒咳嗽久治不愈,很容易会加重病情,由咳嗽转为哮喘。所以,家长应该积极预防宝宝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加强对气道的护理,首要的一点就是预防感冒。感冒不仅是诱发哮喘的重要原因,也会干扰恢复的进程。为预防孩子感冒发生,最好尽量上去人多密集的公众场所。2、远离致敏原。生活中有很多特殊的气味都可能成为孩子哮喘的致敏原,所以,家长应该注意让孩子接触到这些致敏物质。此外,保证孩子饮食清淡而富有营养,忌食生冷、油腻、辛辣、过酸过甜,以及鱼虾等容易引起过敏的海类食物。3、适当体育锻炼。宝宝哮喘发作的时候应避免激烈的体育运动,以免加重病情。但是,在哮喘缓解期则应该鼓励孩子适当参加运动,增强体质才是抵抗哮喘的王道。哮喘宝宝的运动量宜从小到大,强度从弱到强,逐步适应。坚持适宜的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4、坚持规范治疗。哮喘的治疗需要长期化、规范化,更需要家长和医生的相互配合。哮喘儿童在病情发作前往往有先兆,如连续打喷嚏、不断咳嗽、心情烦躁、精神不振及呼吸加快等。当发现这些先兆时,一定要及时就诊,稳定病情,减少复发次数,以防哮喘反复袭扰。5、警惕病情反复。孩子的哮喘缓解期,虽没有不断咳嗽、连续打喷嚏等症状,但其实气道内的慢性炎症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一旦接触到诱发哮喘发作的因素,很容易又会死灰复燃。所以,即使孩子的哮喘看似恢复了,家长还是应该警惕,继续接受必要的治疗,以减轻或控制气道炎症,预防哮喘急性发作。

肺炎支原体后容易形成慢性咳嗽,这与气道过敏有关,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过敏这个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为什么 会发生过敏性咳嗽呢,主要是支原体损伤了气道功能。我们只知道用抗生素治疗支原体感染,不重视支原体肺炎病后修复,很容易导致过敏性咳嗽的发生和发展。【支原体肺炎病后修复很关键】 冬季儿童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过敏性哮喘又迎来发病高峰天气转入秋后,冷暖不稳定,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又形成了小高峰,支原体肺炎,过敏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鼻炎都在影响着孩子的健康。很多孩子甚至成了布地奈德激素吸入雾化的小达人,成了一种常态治疗。【微生物肺炎支原体长啥样】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细胞外病原体,附着并破坏呼吸道黏膜表面的纤毛上皮细胞。根据2000年全国小儿哮喘流行病学调查,90%小儿哮喘急笥发作是由各种急性呼吸道感染诱发,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是仅次于病毒而补充认为与小儿过敏性哮喘的急性发作或长期难以缓解型哮喘及哮喘的恶化有关的重要病原体。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染,曾有报道,支原体肺炎占各类肺炎总数的10-30%,流行高峰年达到50%,流行持续1-2年,对于患儿来说,一次支原体感染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甚至几年。【肺炎支原体感染特点】传播:飞沫潜伏期:1-3周易感人群:1-10岁儿童,尤其以1岁到6岁学龄前幼儿支原体感染发病率偏高。临床症状:大部分支原体感染临床症状较轻,起病初期的4-6天传染性最强,部 分会发展成肺炎,且为非典型肺炎表现,严重的可以危及生命。【易复发】的特点:肺炎支原体生长缓慢,治疗不彻底易复发。支原体作为微生物是长期存在人体内的,只要免疫功能低下,支原体感染就很容易复发。【并发病】:除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起神经、心血管、血液、消化、泌尿皮肤、 关节痛、眼、耳、鼻等多器官多系统并发症。【抗生素】:支原体对青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消炎药不敏感;支原体对四环素类、红霉素类等大环内酯类如大家熟知的阿奇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类、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等,但大部分支原体敏感的抗生素药物会对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产生较大副作用,因此,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成为临床治疗儿童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均是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的病原体,更成为小儿过敏性哮喘及喘息性支气管炎及哮喘加重的重要病因。全年均可发病,但秋冬季最为多见,容易引起大范围流行病学,易感人群大多为儿童和青少年,以学龄期儿童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前儿童和幼儿。肺炎支原体与哮喘的关系近些年来,由于肺炎支原体的大范围流行,临床病学统计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大大增加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从而也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临床激素的使用量,这让很多肺炎合并哮喘的患儿家长们也多了不少担心,担心激素的副作用。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生物学机制来阐释这些非典型病原体在儿童哮喘致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炎症反应的机制相似,主要有:对呼吸道上皮的直接损伤,肺炎支原体黏附并固定于呼吸道上皮及纤毛上,破坏呼吸道黏膜上皮,同时肺炎支原体与人体细胞膜具有相似的抗原成份,从而逃避人体免疫监视,得以长期存在于人体内,称之为“肺炎支原体免疫逃逸”,造成炎症长时间不易恢复。持续潜伏在气道上皮形成的慢性炎症,决定了产生气道高反应性的组织学基础。过敏反应:作为特异性的抗原,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病毒一样,均由特异性IgE介导的I型过敏反应导致了支气管痉挛、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哮喘典型表现。促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释放,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在气道上皮细胞中定居繁殖,作为一种超抗体,可诱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并促进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释放,引起气道高反应性。此外,肺炎支原体或治疗不彻底可持续刺激机体使过敏反应持续存在,表现为顽固性哮喘发作。所以,对于那些经支气管舒张剂和激素积极正规治疗但症状仍控制不理想的哮喘患儿,此时应考虑有无支原体感染病史。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为什么就引起过敏性哮喘了?支原体肺炎病后修复非常重要,甚至要比抗炎治疗更重要,因为,预防支原体肺炎再次感染与预防感染并发症更重要,反复支原体感染会损伤气道粘膜出现气道高反应从而引起慢性咳嗽症状,严重了就会引发哮喘,如果发生在过敏体质的儿童身上,只要上呼吸道一感染马上就是哮喘,我们往往看到哮喘发作时的难治,但并没有关注反复肺炎后的机体修复,所以,病后修复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支原体肺炎病后修复的方法就是补充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康敏元益生菌联手西京医院免疫实验证明能抑制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康敏元益生菌加强型配方对哮喘气道保护机制】论文摘要:康敏元复合益生菌(加强型)可以改善气道过敏性炎症,减少肺泡组织中炎症细胞数量(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减轻气道慢性炎症,同时能够诱导肺淋巴结中Treg细胞的产生,促进相关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抑制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发挥免疫调控的作用,抑制抗原引起的过敏性炎症,对气道炎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康敏元益生菌加强型对食物过敏的保护机制】论文摘要:康敏元复合益生菌(加强型)能够降低血清中IgE和IgG的含量,促进IgA的生成来抑制食物过敏症状,并诱导CD103+的树突状细胞(DCs)的生成,促进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生成,促进肠道免疫平衡,帮助调整过敏体质。微生物因为看不见,所以更神奇,抗过敏益生菌对过敏的调节作用正是走向微生物影响疾病的新理念,反复呼吸道感染,又容易反复咳嗽的患者,不防通过补充康敏元专业抗过敏益生菌对肺炎病后体质的修复进行调节。有助于帮助孩子体质恢复,意义重大。我们更多的时候,是经过药物治疗后,症状减轻,就认为病好了,修复机能并不是孩子吃好喝好就能修复机能,需要用一些独道的方法,益生菌大家都知道,但随着这几年微生态生物学的发展,很多新型菌株的功能被发掘,也有人会说,我家孩子一直在吃益生菌,益生菌和益生菌是不一样的,微生物是特殊物质,菌株不同,功效不同,有的菌株相同,亚型不同,功效都截然不同,所以,不要以为益生菌都是一回事,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能抗过敏。为什么支原体肺炎后要补抗过敏益生菌呢?康敏元益生菌配方的抗过敏疗效验证我们交给正真的医学平台去研究去检验。下面是【康敏元益生菌配方联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历时两年临床研究,并已发表两篇研究论文均被国际级期刊收录发表,一个论文是:康敏元六株益生菌配方对哮喘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结论摘要:康敏元益生菌【加强型】可以改善气道过敏性炎症,减少肺泡组织中炎症细胞如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减轻气道慢性炎症,抑制抗原引起的过敏性炎症,对气道炎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能够诱导CD103+树突状细胞的生成,进而调控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Treg)的生成,促进免疫平衡,降低食物过敏及气道炎症的风险。过敏体质肺炎支原体肺炎反复发生的孩子,更容易因为感染而诱发呼吸道过敏性咳嗽哮喘,所以,过敏体质又反复肺炎的孩子,更应该在肺炎病后补充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进行修复气道炎症造成的损伤。

论文框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介绍

简要地总结论文主题,说明为什么这个主题有价值,也许还可以概述一下你的主要结果。

2、背景信息(可选)

简短地介绍背景信息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你的论文涉及两个或多个传统领域时。

3、新技术回顾

这部分回顾了与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

4、研究问题或问题陈述

工程论文倾向于提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学科则是用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来表述。在这两种情况下,有三个主要部分:

5、描述你如何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论文的这一部分形式更加自由,可以有一个或几个部分和子部分。

6、结论

结论部分通常涵盖三件事,并且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小节: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列表与第3部分中给出的技术现状综述紧密相关。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必须在论文正文中提及。参考书目可能包括论文中没有直接引用的作品。

8、附录

一般来说,太过具体的材料不适合在论文主体中出现,但可供考官仔细阅读,以充分说服他们。

过敏性哮喘主要是由过敏原诱发的哮喘症状。在很多时候,患者都必须自己注意一些过敏原的侵袭。不要让自己很过敏原有很大的接触。对于过敏性哮喘的检查,需要有血常规、肺功能等等因素。 1、血常规 发作时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2、痰液检查 多为黏稠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退化形成的夏科雷登结晶可在陈旧痰中查到;部分忠者可见库什曼螺旋体。可能为细小支气管的管理。 3、肺功能检查 发作时各项有关呼气流速的指标均下降,主要有用力第一秒呼气量(FEVl)、 —秒率(FRv1、%)及最大呼气流速(PEF)等,可用于病情程度判断、治疗及预屑的评估。 4、血气分析 轻度发作者,Pao2,多正常,中度及以上发作时则有不同程度下降,可出现呼吸衰竭Pa02小于60mmHg。伴有过度通气时,则会导致Paco 2下降而出现呼吸性碱中毒;伴有气道阻塞时,通气不足,则会导致Paco 2上升而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和(或)代谢性酸中毒。 5、x线检查 缓解期可无异常。过敏性哮喘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里过度充气状态。合并肺部感染或继发肺气肿、气胸、纵隔气肿有相应X线表现。

糖皮质激素临床研究论文

衣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 衣原体(chlamydia)家族仅有1个属,即衣原体属,包括4个衣原体种,即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肺炎衣原体(C.pneumoniae)和家畜衣原体(C pecorum)。目的:讨论衣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肺炎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确诊完全依赖实验室检查。鹦鹉热肺炎主要根据有关职业史、接触史及血液和支气管分泌物做细胞培养发现病原体进行诊断。【关键词】衣原体肺炎 诊断衣原体(chlamydia)家族仅有1个属,即衣原体属,包括4个衣原体种,即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肺炎衣原体(C.pneumoniae)和家畜衣原体(C pecorum)。沙眼衣原体引起人类沙眼、包涵体性结膜炎、非淋球菌尿道炎、宫颈炎等。如果母体有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则分娩时胎儿可受染,表现为新生儿沙眼衣原体肺炎和包涵体性结膜炎。鹦鹉热衣原体引起人类的鹦鹉热,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或以呼吸系统为主的全身性感染。牛衣原体仅感染牛和羊,尚无引起人类疾病的报道。肺炎衣原体是近年才确定的衣原体新种,是肺炎、支气管炎和鼻窦炎的重要病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通常较温和,但恢复时间较长。与鹦鹉热不同的是,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患者没有疫鸟的接触史。肺炎衣原体所致的人类感染远远比其他衣原体种常见。(一)肺炎衣原体肺炎1.概述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为一种新定名的衣原体,主要引起呼吸道和肺部感染。2.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类的肺炎衣原体感染具有世界普遍性,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有一半以上出现过肺炎衣原体感染,即血清存在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G抗体。我们研究发现,国内肺炎衣原体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迅速上升,且没有性别差异;儿童感染率在20%左右,青壮年可达50 %~60%,老年人则高达70%~80%,考虑到人群中肺炎衣原体阳性率很高,感染后抗体逐渐下降,估计所有的人一生某个时候都有可能感染肺炎衣原体,且再感染也很常见。肺炎衣原体年发病率在5~9岁和10~14岁年龄组分别为9%和6%,是整个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两个年龄组。肺炎衣原体是严格的人类衣原体,不存在动物中间宿主,传染途径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经人一人传播。家庭、学校、军队及其他人口集中的工作区域都可存在局部的流行或一般的流行。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传播速度较慢,即使在上述的人口密集区域。另有研究显示,肺炎衣原体的感染者不一定是传染源,而无症状的携带者则可能是传染源。肺炎衣原体肺炎占所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5%~10%左右。与肺炎支原体不同的是,大多数肺炎衣原体感染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或未引起患者注意的轻微全身性感染,肺炎衣原体肺炎在成年及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而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中较少见。3.病因肺炎衣原体系革兰染色阴性,为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病原体,在细胞浆寄生并产生光镜可见的包涵体。不同于病毒的是,它同时具有DNA和RNA及与革兰阴性细菌类似的细胞壁,且对广谱抗生素敏感。肺炎衣原体(TWAR)(1983年华盛顿分离株TW-183和1965年台湾分离株AR-39)系严格的人类病原体,不存在动物中间宿主。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类的肺炎衣原体感染是世界普遍性的,与人口密度有正向关系。4.临床表现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青少年常有声音嘶哑、干咳,有时有发热、咽痛等咽炎、鼻窦炎和支气管炎症状,且可持续数周之久。发生肺炎通常为轻型,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成年人肺炎可较重,特别是老年人,往往需要住院治疗。肺炎衣原体肺炎作为非典型肺炎的一种,在X线表现上与其他非典型肺炎有类似之处,即气腔实变征、毛玻璃状不透明影、网织状阴影、支气管肺炎和小结节影。HRCT(高分辨率CT)影像特征是以小叶为中心的阴影,腺泡状阴影,气腔实变和小叶状分布的毛玻璃状阴影,而气腔实变和双侧肺部发病在肺炎衣原体肺炎中较为多见。肺炎衣原体肺炎主要为不规则分布的间质性肺炎及局灶性肺炎,不同之处在于肺炎衣原体肺炎可见散在或小灶性泡沫细胞反应。5.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但有80%的患者血沉加快。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细胞培养、血清学和PCR技术。1)细胞培养 鼻咽部或咽后壁拭子、气管和支气管吸出物、肺泡灌洗液等标本均可用于衣原体培养。最近有报道称,经胰酶和(或)乙二胺四乙酸(EDTA)钠处理后的标本,肺炎衣原体分离率大大提高。分离物的鉴定可使用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及衣原体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HL细胞系对于肺炎衣原体的生长最为敏感,也有报道HEP-2(人喉表皮癌)对肺炎衣原体的生长敏感。鼻咽部或咽后壁拭子是最常用的标本,气管和支气管吸出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财最理想,因为标本中病原体的含量较多,且结果更具临床意义。痰标本通常对细胞培养有毒性作用。与肺炎支原体采集标本相同,持拭子用力擦下尽可能多的细胞,因为衣原体与细胞相伴随。拭子应以藻酸钙、涤纶、聚酯纤维材料制作,柄为塑料或铝质。木质或竹质的棉拭子不宜使用,因为可能含有潜在的衣原体抑制物。标本运输液为含抗生素的2SP(含10%灭活胎牛血清的0.2mol/L的蔗糖磷酸盐缓冲液)。标本采集后应置于4℃冷藏,如果24小时内不能接种应置于-70℃保存。标本接种于离心培养管或培养板,目的使标本中衣原体颗粒在外界物理力的作用下被挤压吸附于培养细胞,从而提高敏感性。阳性标本在接种72~96小时内可见包涵体。分离物的鉴定可使用肺炎衣原体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间接荧光法或直接荧光法染色。 2)血清学 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F)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衣原体血清学的标准方法,其敏感性远远高于以衣原体属特异性抗原为抗原的补体结合试验(CF),也优于以脂多糖(LPS)为基础的酶免疫测定(EIA)。血清学诊断标准:对于任何衣原体种,如MIF试验IgG≥1:512和(或)IgM≥1:32,则在排除类风湿因子(RF)所致的假阳性后可诊断为近期感染;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也诊断为近期感染;IgG≥1:16但<1:512,且IgM抗体阴性,提示肺炎衣原体既往感染。3)PCR试验 PCR已成功应用于标本中肺炎衣原体的检测,如咽拭子标本。研究显示,PCR技术比传统的培养法敏感性高25%。另外,PCR的优点还在于不需要活的肺炎衣原体,因此运输或冻存不当造成的衣原体死亡不影响检测结果。6.诊断标准肺炎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确诊完全依赖实验室检查。呼吸道标本培养得到肺炎衣原体;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变化(增高或降低),同时肺炎衣原体抗体滴度(微量免疫荧光试验)≥1:32,可明确诊断。血清肺炎衣原体 IgG抗体滴度≥1:512或IgM抗体滴度≥1:16(微量免疫荧光试验)为有意义,应高度怀疑肺炎衣原体感染。7.鉴别诊断肺炎衣原体肺炎与肺炎支原体肺炎、军团菌肺炎及某些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相似,鉴别诊断也基本上依赖实验室检查。(二)鹦鹉热肺炎1.概述鹦鹉热是由一种革兰阴性、不活动病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该病原体具有其他衣原体特性,为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寄生于鹦鹉和其他禽类(如鸡、鸭、火鸡、鸽、孔雀、雀类)的组织、血液和粪便中。与上述禽类接触或吸入鸟粪可得病;在急性发病期,亦偶可通过呼吸道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人受感染后,持续带病原体可达十年之久。本病绝大多数为散发。2.生理病理该病原体被吸入后,进入血行到达肝、脾的单核一巨噬细胞中繁殖,再经血行播散至肺或其他器官。肺内病变常开始于肺门,血。旨周围有炎症反应并向周围扩散,引起小叶性和间质性肺炎,尤以肺叶或肺段的下垂部位明显;细支气管及支气管上皮引起脱屑和坏死;肺泡中有炎症细胞和水肿液渗出,伴少量出血。严重者可有肺组织坏死和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产生胸膜炎反应,肝脏可出现局部坏死,脾可肿大,心、肾、神经系统以及消化道均可受累产生病变。3.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1~2周,长者可达4周。发病多隐匿。症状可似流感,产生严重肺炎始有发冷、发热,体温逐渐升高,可达40℃以上,伴相对缓脉。患者感乏力、肌痛、关节痛,可有鼻或斑疹,1周左右出现咳嗽,伴少量黏痰或痰中带血。此外,患者尚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嗜睡、谵妄、木僵、抽搐等精神症状,以儿童为多见。重者可有实变体征,偶出现肝脾肿大。X线征象示两肺浸润灶,从肺门向外放射,病灶可融合呈叶性分布,下叶较多。常有弥漫性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表现,有时可见粟粒样或明显实变阴影或少量胸腔积液。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4.诊断标准主要根据有关职业史、接触史及血液和支气管分泌物做细胞培养发现病原体进行诊断。血清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虽不能区别衣原体的种类,但若结合接触史仍不失为目前简便的诊断方法。双份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增加或单次效价在1:64以上,即具诊断价值。目前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以单克隆荧光检测标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参 考 文 献[1]鲁继荣,张一宁,王玥,刘桂英,傅文永,王敏;儿童肺炎衣原体肺炎病原学检测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2001年10期[2]刘宁;患儿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2007年02期[3]俞信忠,王卓英,吴满武,许平,曾艳,郑淑芳;335例儿童肺炎衣原体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年11期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中应用最多,具有抗炎、抗过敏、抑制多种炎症细胞,抑制嗜酸性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的趋化、游走、聚集和分泌炎症介质功能,增加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能力,控制气道高反应性,免疫抑制和对抗表皮细胞的增生等诸多作用,是肾内科、血液科、风湿免疫科、变态反应科、眼科、耳鼻喉科和皮肤科主要应用的药物之一。

1.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凡炎皆抗。

(2)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可缓解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对抗异体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3)抗毒素:糖皮质激素能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应激能力。

(4)抗休克:解除小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对中毒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都有对抗作用。

(5)对代谢的影响:糖皮质激素可增高肝糖原,升高血糖;提高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可改变身体脂肪的分布,形成向心性肥胖;可增强钠离子再吸收及钾、钙、磷的排泄。

(6)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作用: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大剂量可使血小板增多并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缩短凝血时间。此外,可使血液中嗜酸细胞及淋巴细胞减少。

(7)其他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等。

2.临床应用包括以下方面:

(1)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包括肾上腺危象)、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作替代疗法。

(2)严重感染并发的毒血症,如中毒性痢疾、中毒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肝炎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自身免疫性贫血和肾病综合征等,一般采用综合疗法。

(4)过敏性疾病,如麻疹、枯草热、血清病、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休克等,通过糖皮质激素抗炎、抗过敏作用缓解症状而达到治疗效果。

(5)缓解急性炎症的各种症状,并可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如组织粘连、疤痕。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胸膜炎等。

(6)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7)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痛、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

(8)其他肌肉和关节劳损,严重天胞疮、剥脱性皮炎,溃疡性结肠炎及甲状腺危象等。

3.使用方法

(1)大剂量冲击疗法:用于严重中毒性感染及各种休克,宜短期内用大剂量。

(2)一般剂量长期疗法:用于结缔组织病、肾病综合征、顽固性支气管哮喘等。

(3)小剂量代替疗法:每日给生理需要量。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体内氢化可的松及醛固酮都缺乏,需用糖、盐两类皮质激素补充。一般上午8时给药;或早晨给药2/3,夜间给药1/3。

4.典型不良反应

大剂量和长期应用,可引起医源性库欣综合征,表现为满月脸、向心性肥胖:常见血糖升高、糖尿病倾向、血钙和血钾降低、血钠升高、水钠潴留、血胆固醇升高、血脂肪酸升高、骨质疏松症、病理性骨折、股骨头坏死、肌痛、肌无力、肌萎缩。糖皮质激素还可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溃疡穿孔、真菌与病毒感染、结核病加重、创面或伤口愈合不良。

5.禁忌证

(1)严重精神病或癫痫病史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或新近胃肠吻合术者、骨折患者、严重高血压、精尿病患者。

(2)妊娠早期妇女。

(3)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真菌感染者。

(4)未能控制的结核、细菌和病毒感染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严重危害糖尿病病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的、多发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的护理对于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糖尿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关键词:糖尿病 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院自2009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患者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做好心理护理

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患者思想包袱重,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研究表明,过度的抑郁、焦虑和应激,导致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影响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引起血糖升高,在负性情绪状态下体内皮质醇分泌增加,后者浓度升高后,可通过拮抗胰岛素来阻碍血糖利用,导致血糖增高,所以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做好思想解释工作,给患者讲述有关糖尿病方面的知识,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不仅要听取患者的倾诉,更要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并尽力帮助其克服困难,使之树立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决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 饮食治疗护理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 方法 之一,也是治疗过程中贯穿始末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治疗 措施 ,应严格和长期执行。①制定饮食计划,合理膳食:进餐应定时定量,通常将每日的热量按1/5、2/5、2/5或1/3、1/3、1/3分配至早、中、晚3餐中,或少吃多餐,将1天的热量分配4餐为1/7、2/7、2/7、2/7;②均衡饮食,合理分配:每天的饮食应保证正常的生理需要。每日需摄取以下基本食物:谷类、肉蛋类、蔬菜水果类、奶制品和油脂类食物。每日热量分配应符合以下标准: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15%,脂肪占30%;③避免高糖类食物的摄入:减少糖果、 蛋糕 等的摄入,减少高胆固醇和油炸食物的摄入,多选择含纤维素高的食物;④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食盐5克以内;⑤限酒戒烟。

3 运动治疗护理

合理的运动能增强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降低血糖,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控制体重,改善血脂代谢,加强心肌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运动时间选在餐后1―1.5小时,此时是降血糖的最佳时间。运动方式应注意个体化原则,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散步、快走、 太极拳 、气功等。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可选择中等强度、时间不宜过长的运动,如:慢跑、快走、 健身操 等。重症糖尿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视病情逐步增加活动量。患者运动之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有效的运动计划。

4 药物治疗护理

①口服降糖药应严格掌握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常用剂量及用药目的。如磺脲类药物主要是促进胰岛素分泌,故需餐前30分钟服用。②服药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确定服药时间。如双胍类有胃肠道反应,我们指导患者在餐中或饭后服药,这样可以减少不良反应。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服用时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③服药时间及间隔时间应固定,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④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监测血糖的时间通常选择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⑤服药期间应继续遵守饮食计划,以取得控制血糖的目的。

5 基础护理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尤其是要保持外阴部清洁,女性患者要做好尿道口及阴道口的护理,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对卧床老人每晚用温水擦浴,并观察、按摩骨突部位,每2h翻身1次,防止压疮形成。特别强调足部护理,建议患者每日洗脚,一般要求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泡脚,时间不宜过长。选择适当的鞋袜,避免因微小的创伤而引起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等。秋冬季节足部易干裂,可用润肤霜均匀涂搽在足的表面,汗脚可撒些滑石粉。不留长指甲,修剪趾甲时不能伤及皮肤,以免足部损伤,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6 并发症护理

急性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严格执行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以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控制血糖的目的。②低血糖:意识清醒者可口服糖水、糖果、饼干、面包、馒头等食物即可缓解,昏迷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30~40ml,意识不清者不能经口喂食物,以免发生窒息。

慢性并发症:①糖尿病眼病:如果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应减少活动,平日须保持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导致视网膜剥离;当患者视力下降时,应注意加强日常生活的协助和安全护理,以防意外;②糖尿病肾病: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除饮食控制外,可口服降脂药物及抗凝血药物,以改善肾小球内循环。

7 出院指导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因此,治疗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向出院病人及其家属指导胰岛素的注射技能,血糖仪的使用,无菌技术的操作,口服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定期检查,这有助于监控病情的发展,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8 小结

通过对所有临床病例的护理分析,笔者认为饮食护理和药物治疗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 其它 几项护理也不容忽视,且作用日渐重要。由于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是护理专业值得继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于翠凤.《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5月

[2]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四版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进行治疗,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糖尿病护理

临床工作实践总结:

1糖尿病的病因

1.1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

1.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2.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2.2疲乏无力,肥胖。

3检查

3.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3.2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3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3.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3.5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3.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3.7血脂。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3.8免疫指标。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3.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4糖尿病的护理

4.1饮食护理。饮食治疗的护理对是糖尿病病人最基本的护理措施,有效的控制饮食,其目的在于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饮食应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实行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同时应定时定量。

4.2心理护理。要 教育 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认识疗法是我们对患者进行宣教的理论基础,对一些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较轻、只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患者,让他们了解慢性高血糖与糖尿病慢性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解释、安慰、鼓励、保证等手段,对患者因人而异地进行解释,让患者走出迷惘,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协助患者适应生活问题。糖尿病患者住院后角色改变了,生活环境也变了,同时要接受糖尿病的治疗,也就意味着要求患者改变自己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一项基本治疗措施,不管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的轻重,也不管是否应用药物,患者都必须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为其制定的饮食方案。

4.3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4.4用药的护理。口服降糖药物有磺脲类和双胍类。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病人血糖、GHB、FA、尿糖、尿量和体重的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胰岛素时要密切观察和预防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于Ⅰ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对低血糖反应者,立即平卧休息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昏迷者应立即抽血、查血糖,继之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mL。根据情况调整胰岛素的有效使用剂量和时间、定时定量进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进食些饼干。注意胰岛素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

4.5糖尿病的足部护理。选择合适的鞋袜,正确做好洗脚和护脚,坚持足部检查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此外,还应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指导,让其明确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并教会病人自测血糖、尿糖的操作方法,随时了解病情的发展情况,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5结语

经过上述对糖尿病简单的病因分析和实际生活护理,使患者积极接受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主动参与疾病的控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促进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措施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血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由于糖尿病治疗时间较长,病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治疗费用高,因此对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服务十分重要[1]。该院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治疗的3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3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措施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所有患者发病时其平均血糖水平>7.8 mmol/L。常规组患者共30例患者,男性患者19例,女性11例,最低年龄为50岁,最高年龄为85岁,平均年龄为(66.2±10.3)岁,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11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19例,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7.6±1.5)mmol/L;干预组患者共38例患者,男性患者23例,女性15例,最低年龄为52岁,最高年龄为81岁,平均年龄为(65.7±9.9)岁,治疗方法为单纯使用降糖药物者16例、联合使用降糖药物者22例,血糖平均水平为(8.0±1.8)mmol/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内分泌科常规护理,如静脉注射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

①实施全面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具体病情情况实施全面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后,对患者进行住院评估,为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做好准备工作;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做好疾病 健康知识 宣教工作;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以及有关护理流程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

②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有效渗透人文关怀,如有效保护患者隐私,针对患者精神和身体痛苦予以患者爱护和关心,在不同场合下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辅导;为患者采取治疗之前,对患者手部进行保暖,确保静脉输液位置充盈,同时为患者讲解血管保护的相关方法和注意事项[2]。

③个体化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个体化情况实施有效护理,如向患者详细介绍降糖药物的种类、规格、用法用药、临床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同时使用胰岛素时叮嘱患者特别注意剂量、注射部位和注射时间。

④饮食护理:饮食需做到用药量和饮食量均衡,饮食护理对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具有关键作用;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及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使用富含纤维、维生素和高蛋白、低血糖、低脂肪和低热量食物,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饮用含糖饮料,禁烟禁酒。

⑤运动指导:合理运动可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对减少降糖药物用量以及降低患者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如 瑜伽 、太极拳和散步,日常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需适量,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间尽量选在餐后1 h进行,对于视网膜病变、感染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不宜进行运动。

⑥健康宣教: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糖尿病治疗期间出现的低血糖现象,并告知其临床症状为嗜睡、心悸、面色苍白、出汗和意识障碍等,若出现低血糖现象可适当使用饼干和水果糖;凡是以意识障碍或嗜睡为临床症状者需即刻复查血糖水平,同时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预防低血糖现象的发生[3]。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前后血糖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根据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空腹血糖低于7.2 mmol/L或者血糖水平下降程度>30%,餐后血糖水平低于8.3 mmol/L或血糖水平下降程度在10%~30%;有效指患者空腹血糖范围在7.2~8.3 mmol/L或者血糖水平下降程度>30%,餐后血糖水平在8.3~10 mmol/L或血糖水平下降程度在10%~30%;无效指患者血糖水平未见明显改善。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80~90分为比较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7%(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2例),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7%(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0,P=0.0290)

2.2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血糖情况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2.3 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满意20例,比较满意18例,不满意0例),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0.0%(满意15例,比较满意12例,不满意3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54,P=0.046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是指患者机体自身胰岛素功能出现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从而导致血糖增加,该病常见临床症状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以及体重减轻等[4]。糖尿病属于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目前缺乏较好的治疗手段,患者往往需要终身服用降糖药物,临床治疗费用较高,这给患者心理和生理等带来较大影响,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5]。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护理后血糖变化水平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

扣扣号是1135开头的,中间是452,结尾是139。他们做这个服务的

  • 索引序列
  • 哮喘患者皮质激素研究现状论文
  • 哮喘患者皮质激素研究论文范文
  • 国外哮喘管理现状研究进展论文
  • 哮喘研究论文
  • 糖皮质激素临床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