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 育龄女性就业歧视论文开题报告

育龄女性就业歧视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育龄女性就业歧视论文开题报告

西南交通大学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研究生学位论文

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论文的背景

我国流动人口现状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等原因,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流动人口,据统计,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己达2.21亿。“中国人口的大交流、大流动、大融合,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的繁荣、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同时,流动人口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流动之大,也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流动人口特别是流动的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实现流动人口现居住地和户籍地计划生育部门的双向沟通,加强对流动人口在计划生育方面的管理、宣传教育和服务,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了通过建立和利用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实行流动人口信息网络化,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动态的、有效管理”。

二、信息管理系统概念和技术

信息管理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服务于管理领域的信息处理方式。它是20世纪中叶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人工智能及认识论等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早期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到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出现后,才进入了自动化与智能化信息管理的阶段。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可分为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四个主要阶段。“目前使用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开发方法和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方法是现代软件开发的主流,其基本思想是将客观世界抽象地看成是若干相互联系地对象,然后根据对象和方法地特性研制出一套软件工具,使之能够映射为计算机软件系统结构和进程,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开发”I2]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在基于Internet的环境下,基于B/S模式的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常用的Web技术包括HTML与XML语言、HTTP协议、动态网页技术(ASP.NET, JSP)和客户端脚本(javascript,flash)等,还有网络数据的存储与访问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大大推动了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

三、论文的意义

从实际应用上来看,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四川省是流动人口大省,大量的流动人口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流动人口的管理对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建立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对流动人口进行科学的管理与有效的监控,减轻城市管理的压力,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理论研究上看,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详细地说明了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基于Bis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个过程,提供了开发网络环境下的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这种开发模式可以应用到时其它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中,还应用了基于数据分片思想设计流动人口数据库,解决了大容量数据的存储与访问的问题。

四、论文的内容

四川省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采用面向对象、自上而下的开发方法,逐步实现并测试完成系统的各个模块,论文的主要内容有:    m对系统的流入(出)人口管理、协查管理、个案查询、监控和统计等业务流程及细节进行了分析,并形成了规格化的用户需求文档

(2)对系统业务处理类的交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实现了类的方法。

(3)对流动人口信息数据结构和数据分片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系统的数据库和数据访问模式。

(4)对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并发性能测试和数据库分片性能对比测试。

论文各章节安排如下:

第1章为引言,主要闸述了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及开发系统的实际意义,并说明论文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第2章为需求分析,闸述了如何通过对应用领域的调查,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测试需求的正确性。

第3章是系统分析,闸述了将用户需求整理并形成规格化的需求说明文档的过程。

第4章是系统设计,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闸述了系统的架构方案、基础模块和核心方法的实现算法。

第5章是数据库设计,闸述了应用数据分片思想解决大容量、大流量数据库的方法。

第6章是系统实现与测试,闸述了ASP.NET的编程特点与实现过程,完成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的过程。

最后是论文的总结与展望。

五、需求概览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对软件开发者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所以我们必须先充分理解这一领域的特点。我们采用访谈、检查客户的各种表格、操作流程等客户文档的方式,对客户的需求有了初步的了解。

四力l省的流动人口数量非常大,而且人口的流动频率也快,省计生委需要记录每个流动人口(主要是流动育龄妇女)的姓名、身份证号、户籍、婚姻状况和配偶信息等基本信息,而且还要实时监控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情况,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卫生保健服务,使计划生育政策得到落实,提高人口生育质量。

计生管理工作是按不同的区域划分各级部门的工作范围,如省级计生委负责全省的计生工作,市级计生委负责本市的计生工作,区级、县级计生委负责本区县的计生工作,一直到最基层的社区计生部门,各部门管理自己所辖区域内的流动人口,且只能管理本区域,每级部门向上一级部门上报相关的数据,一直到省级。各级部门的工作权限不完全相同,基层的计生部门(街道、社区)主要负责采集修改流动人口的信息和生成一些局部的统计表格,高层的计生部门(省、市、区)主要负责查询信息和汇总生成总的统计表格。

给我分啊,费了好大劲呢近些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促进了社会的迅速发展。但是,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带来了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不仅潜在地影响着社会的持续发展,也对现实社会的稳定提出了挑战。一、中国大学生就业现象分析新年刚过,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便开始为就业而四处奔波。紧张的求职气氛、巨大的时间精力投入、漫长的谋职过程和部分大学生未能上岗的结果, 使得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1.毕业当年未能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数量比例较大据《大学周刊》报道,来自北京市教委的统计显示,北京地区2004届大学毕业生为89.43%。记者对这一数据的真实性作了调查,发现其中某些高校就业率数字注入了水分。[1]也许这是应对教育部关于到 8 月份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70%的要求,但这也说明实际存在的待业率要大大高于 10%。毕业当年未能就业的大学生数量增加, 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最直接表现。2.大学生就业成本提高大部分毕业生最后一个学期几乎全部精力用于找工作。他们或托亲求友,或奔走于用人单位之间,或频频出入于人才市场。这不仅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耗费了他们大量的财物。据国家教育部调查统计,近年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 凭亲戚朋友关系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已超过 25%, 而且有40%的毕业生认为关系后门在就业中的作用最重要。[2]那些没有关系的毕业生,用于外在包装、手机配备、就业推荐书的打印、奔赴人才市场的差旅费等方面的就业成本折合量则不低于3 000元。3.大学生就业时背离就业意愿的情况越来越多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为了尽快谋得一个职位,不少大学生顾不得个人就业意愿,往往是只为了就业而凑合找个工作岗位。这种背离就业意愿的勉强就业,也是当今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的一个表现。4.中国大学生就业比以前难成为社会存在的普遍心态应届毕业生考研热不断升温, 家长对子女大学毕业后就业忧虑重重,以及新闻媒体的频繁报道,都反映了人们对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强烈体验与感受。同一个问题,西方国家大学生毕业后不能在短期内就业的现象也都普遍存在,但人们认为就业并不困难。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传统体制下我国长期包分配安置, 大学生毕业分配不存在待业或自谋职业问题。 以这种状况下养成的就业心理定势来看今天的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了。二、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影响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不可争议的事实, 这种现实已经对中国高等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强烈的影响, 同时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其社会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高层次人才的浪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高层次专门人才。 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 就意味着这一部分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闲置或不能在用其所长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这无疑是高层次人才的直接浪费。2.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些资源的使用集中表现为教育经费的投入。 大学生作为高层次专门人才,其培养费用是相当可观的。随着高校并轨改革和社会工资水平的整体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费用也逐年增长。如此大量的经费投入高等教育领域,培养出的大学生不能就业,无法获得收益回报,无疑等于这部分教育资源的浪费。3.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素养的根本保证。 世界民族进化的历史经验和个体发展实验表明, 提高素质素养的关键在于基础教育的扎实和高质量。只有如此,才能为高等教育提供优质的“原材料” ,保证高等教育的高质量运行。因此,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基础教育为重心,这就意味着,在经费分配上,要充分保证基础教育的需要。 我国目前教育经费相对来说还比较拮据,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因此教育发展和教育经费投入的重点还应是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投入的倒置,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等教育的生源质量,使整个教育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当然,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现象也有其潜在的积极面,这是一种重要的预警信号。从大学生个人角度看,就业形势严峻将激发他们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内容, 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从高等教育组织者角度看,他们也会由此醒悟到教育结构、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将警示教育管理者要审时度势,适度发展高等教育,合理调整高等教育内部的专业、课程结构,培养符合社会生产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三、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分析形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笔者对其原因作一分析:1.对高层次人才吸纳空间相对狭窄,大学生就业适宜职业岗位相对有限或短缺, 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根本原因。从经济类型看,与改革开放之前及其前期相比,我国社会生产系统的高科技引入虽然有了长足发展, 但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科技引入的力度还很不够,生产设施技术更新换代相对缓慢,总体水平仍不高;我国经济总体上看仍是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为主的粗放型经济;科学技术的贡献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对高层次人才的吸纳能力相对不高,与扩增较快的高等教育形成一定反差。另外,从产业结构看,当前世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已转换成“三二一”的倒金字塔式,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重已降到10%以下,第二产业为 30%, 第三产业约 60%, 这就为高等教育人才的就业提供了广大空间和强烈需求。而在我国,产业结构大致与发达国家 20 年前相似,第一、二、三产业劳动力的结构比例为 59.5:22.6:17.9。[3]这种产业结构无疑弱化了我国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需求, 成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从历史人才积累看,历史积淀“人才”过剩,新增岗位被先行挤占。随着传统产业岗位的萎缩撤销,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随着冗职闲岗的撤销淘汰而被甩离出原有的生产体系,但由于用人体制改革的力度不够,而且这些人大多处于社会优势地位,他们很快就在新的职业结构中谋得了新岗,抢先占据了新位,从而使对大学生的新需求被排挤。这种现象在行政、事业单位尤为普遍。2.教育产业结构与人才社会需求结构的错位,导致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过剩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 市场需求结构急剧变迁,生产结构的调整日益加快,部分传统生产领域日渐萎缩,许多“夕阳”企业产品过剩,生产急剧缩减甚至关停,很多职业岗位被淘汰了。与此同时,另一部分新兴部门和企业则迅速崛起,相应的岗位也迅速增加。当然,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 中国社会的现实社会需求结构有一定的畸形性, “各领风骚数几月”的各种“热”就说明了这一点,但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却是实实在在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必然要求人才结构和质量进而要求教育结构和质量作出积极的相应变化。然而,由于教育本身的滞后性和同样的一些复杂原因, 我国的高等教育未能及时有效地调整专业结构, 与那些萎缩淘汰的旧行业岗位需求相对应的传统专业并没有及时得到缩减, 甚至也在借扩招之机而大量扩张,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错位,有者不需,需者无有,从而导致结构性待业。人才结构和社会需求结构的错位, 是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最直接原因。3.不规范、不健全的的人才市场机制,加重了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人才市场机制在这里主要指人才就业市场机制和人才市场管理机制。从人才就业市场机制看,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完全自主择业的社会环境条件还很不成熟, 缺乏及时准确的人才供求信息收集、发布、检索和交流的权威机构和通道, 稳定规范的人才劳务市场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网络体系,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权利社会保障、法律保障体系也不健全, 这大大削弱了大学生供求信息和自主择业的时效性和可靠性。从人才市场管理机制看,不规范、不健全的人才市场管理机制缺乏对用人单位的激励、保障、限制机制,削弱了用人单位吸纳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一方面,国家允许基层企事业单位拥有越来越多的用人自主权, 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大学毕业生。 但同时国家又没有在短时间内建立与之完全匹配的市场激励保障机制, 宏观引导这些基层企事业单位理性地用人。例如,基层企事业单位一般进行承包任期制、经费包干制等改革, 而任期目标中往往缺乏单位人力发展目标要求,这就导致了许多企事业单位在引进人才上的短期行为。他们拼设备、拼资源、压缩成本,不愿在承包期内接受见效迟而支付早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宁愿“竭泽而渔”或采取短平快的在职培训, 何况这还能解决企事业既有人员的学历升级和稳住既有岗位的隐性需求。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掩盖弱化了对大学毕业生的实际需求, 阻塞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入口。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的选人心态与方式过于保守与苛刻。有的单位只要研究生,但本科生其实就有能力干好这些工作;有的单位只要男生,但有些女生往往比有些男生更有能力;有的单位用人考虑长相,等等,这些用人单位不考虑毕业生特点和利益的挑剔心态与选人方式, 造成择业和择人渠道紊乱不畅。四、改善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几点建议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形成, 是多种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要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社会的全面配套改革。1.发展地看待大学毕业生就业趋势,热情地迎接高层次人才需求高潮的到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融入全球经济运行循环体系,随着中国高品位开发大西北浩大工程的启动,特别是经过 20 多年来改革开放的酝酿和积累,我国整个国民生产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升级换代的序幕已悄然拉开。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社会结构的大调整、大重组、大升级的新时期就要到来了。面对国际认可的高水平和高标准,大量培养、吸纳高层次人才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轨迹、 调整升级的主旋律。在这样一个需要高层次人才、呼唤高层次人才的时代,从发展的眼光看大学生毕业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我们完全可以有信心地说, 今天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只是这种社会转变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或繁荣前的调整, 只是大学生供不应求前的一个小插曲。2.培养和树立现代流动职业观念,提高人们化解就业压力的承受力在长期计划分配体制影响下, 人们形成了保守脆弱的一次性就业和职业终身制观念。实际上,这既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害的。且不说在市场体制条件下,社会生产体系需要一定规模的劳动后备军作为自身弹性发展的基础, 而且失业可以激发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是经济结构转换时期必需的能量源泉。更重要的是,暂时失业、无业是重新选择的良机,个人自主择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且,只有能够较自由地转换职业, 马克思主义的现代人的全面发展观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暂时找不到工作比勉强就业要有意义得多,从自主择业的角度说甚至是幸事。为此,我们不仅要教育大学生,而且也包括家长及广大社会成员正确认识待业、失业、再就业这一客观存在,要尽快、彻底地改变人们一次到位、 端牢“铁饭碗” 的就业观念,广泛宣传多次就业、自主择业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提高承受、化解和转换就业压力的能力, 把暂时失业变成自主、 充分和全面发展的条件机会和动力。3.加快社会生产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步伐,创造更多的高层次就业需求,这是解决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关键所在事实上,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基本要求来看,当前毕业的大学生不是多了,关键是生产结构层次太落后,容纳不下实际上有限的大学生。因此,我们首先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精减第二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其次,要努力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压缩和淘汰陈旧落后的生产设施系统,提高生产过程的机器化、 电子化、 自控化水平,加速发展高科技产业, 改变手工作坊式的粗放型生产为高智力的集约型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领域,生产、管理、服务现代化高科技化的潜力很大,高层次人才就业空间极为宽广。事实上,只有农业生产及农村社会实现现代化,中国社会才谈得上真正的进步。4.彻底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革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专业等结构 首先,要改变过时的人才观。 这里要着重明确三点:(1)人才和高学历并不是完全对等的;(2)只要保证名副其实的教育质量,各个层次都可以培养出相应的人才;(3)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分类分层日益明确,社会的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任何一个岗位的合格工作者都是人才。人才不仅包括高层人才,也包括基层、中层人才。要改变为争取作“人才”而极端追求高学历的观念。其次,要改变高等教育只重现实所急、眼前就业所需,忽视长远发展要求的观念。将教育、社会、个人的长远发展与眼前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树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再次,要改变重量不重质的效益观,克服无视教育质量,盲目追求高等教育规模的观念和做法。诚然规模效益很重要,但如果质量不能保证,高等教育的整体效益就难于真正实现,就会导致高等教育的“贬值” ,最终失去效益。最后,要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对高等教育的门类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要加强人才市场需求的预测工作,果断地压缩甚至关闭那些由于生产升级而没有市场的专业, 及时增开朝阳产业所急需和未来需要的新专业, 保证高等教育真正生产出合格的适销对路“产品” 。而一些基础理论型专业也不能放松,必须保证一部分基础理论研究人员的培养。5.规范人才劳务市场,健全就业机制我国的传统用人机制是非市场性的, 在向市场机制转轨过程中, 人才劳动力市场还很不规范, 关系就业、暗箱操作、隐形市场现象还很严重。只有彻底消除这些现象,建立健全人才市场机制,才能有效消除高层次人才供求错位、通道不畅,甚至被扭曲的现象,实现供求均衡。为此,要下大力量建立规范稳定的人才劳务市场。人事部门要彻底转变观念、机制和运作方式,真正成为高层次人才供需见面、调配、实现的规范场所,担负起及时进行人才供需信息的收集、发布和交流的职能,提高信息的实效性和可靠性,强化就业质量和巩固率。要彻底改变人才部门单位所有制的封闭局面,使人员录用、流动和岗位转换真正按规范的市场机制运作,实现人才流动常规化、高效化。6.建立健全的人才市场管理机制和完备高效的大学生就业社会法律保障体系其一,国家要制定法律,明确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与义务,规范其确定、选择、录用高层次人才的行为。其二,政府要通过市场形式、政策和宣传教育,对用人单位提出长远的人才要求。其三,建立公开有形的人才劳务市场,明确人事部门、劳动部门的人才预测、交流及人才市场组织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制定有关规范人才劳务市场的法律。其四,明确高校保障毕业生正常就业的权利和义务, 规范高校产品出口及其社会实现的责任行为, 强化对高校生产规模盲目扩张的刚性约束。其五,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障基金,建立与维持人才“蓄水池” ,一定规模对应相当的资金储备,充分保障个人就业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弹性协调状态。总之, 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我国社会体制在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它既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运行仍处于低品位状态, 从而要求我们加速技术更新升级和体制改革,以创造更多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教育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失调的问题以及用人体制上的严重缺陷,需要我们加强教育结构调整的力度,改革人才部门所有制和人才责、权、利错位脱离的体制,以生产充足适量优质的高等教育产品,达到高等教育供求之间的动态均衡,实现高层次人才的充分合理的任用和流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这一暂时现象, 坚持以全球认可水准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和发展我们的社会经济和教育体系, 大学生就业状况就会日趋好转并蒸蒸日上。

开题报告中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你写的毕业论文主要研究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分享一下我的开题报告写作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开题报告包括哪些部分: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理论依据(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设计(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写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作者基本信息、报告提纲等。同时要注意一点:开题报告篇幅不必过大,但是要把论文的主要框架、研究方法、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接下来就是开题报告的写作顺序:我们写开题报告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找一个模板,按照顺序来写吧?但是根据我的经验,开题报告并不建议按照模板的顺序依次往下进行,需要有正确的写作顺序。建议写作顺序为:选题——研究大纲——下载/导出参考文献——文献综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等。之所以把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置后,是因为文献综述的写作过程可以提供很好的帮助和思路。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女性就业歧视研究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保证,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也成为企业成长的坚强后盾。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人力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人力毕业论文选题(一) 1、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 2、我国人才测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浅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 4、河北省人才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完善研究 5、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 6、组织结构对服务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7、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8、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 9、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探析 10、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分析 11、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12、某某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13、女性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14、论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 15、浅议女性劳动力就业歧视 16、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17、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18、农村劳动力(或女性劳动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刍议 19、中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 人力毕业论文选题(二) 1、基于战略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浅谈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 3、论人力资源管理对酒店旅游业的深远意义 4、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增值服务 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及对策略 6、浅析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 7、从人才危机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8、家族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出路 9、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凝聚力 10、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 11、我国零售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人力资源价值和企业价值评估 13、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14、如何在中小企业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人力毕业论文选题(三) 1. 影响员工流失的组织因素分析 2. ××企业团队建设问题探讨 3. 某企业职工结构与素质分析 4. 餐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5. 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与要求 6. 新型用工模式--××公司劳务派遣简析 7. 浅谈××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8. 制造行业员工租赁模式探讨 9. 浅谈“鲶鱼效应”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为例 10. ××公司团队精神的培育 11. 论××系统人力资源外包的利与弊---以××为例 12. ××企业异地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 13. 论××公司因人制宜的沟通艺术 14. 浅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15. 天天快递公司快递员行为研究 16. 浅谈员工的压力管理---以××为例 17. ××公司员工忠诚度的培养 18. 企业在不同盈利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索 19. 政府创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20. 民营风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猜你喜欢: 1. 2017年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选题 2. 2017年人力资源毕业论文选题 3. 人力资源毕业论文题目 4. 2017年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选题 5. 毕业论文人力资源方面

给你爱人写的

就业歧视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目前,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性别歧视性别歧视是各种歧视中历史最长、最突出的问题。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广告中都公开注明要求应聘者“须为男性,或“男性优先。在条件相当甚至更优秀的情况下, 女性经常仅仅因为性别问题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年龄歧视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将35岁作为一个界限,“35岁以下屡见不鲜地出现在 大量招聘广告的限制性条件中。求职者年龄在40岁、50岁上下的更是就业困难,形成了中国特有的“4050现象。� 学历歧视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现象十分突出,许多用人单位不顾客观需求片面追求高学历。而另一个极端的现象却又是,有些用人单位不招高学历的,相反倒要求应聘者必须“本 科以下、“大专以下等等。�答案补充 相貌歧视有些用人单位在挑选求职者时,优先录用相貌好的而不是成绩好的。许多女大学生为了找工作无心学习,而是忙于化妆打扮,甚至拍摄十分暴露的写真集以“扮靓简历 。� 户口歧视有的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本地户口。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也推波助澜,公然违背国家政策,干预本辖区内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利,要求用人单位优先录用本地人 。� 履历歧视有的用人单位不注重考查应聘者实际水平如何,而是过分注重求职者的履历,比如明确提出有学生干部经历的优先录用等。答案补充 工作经验歧视有的用人单位拒绝招收应届毕业生,要求应聘者必须有工作经验。� 健康歧视残疾人就业受到各种歧视自不必说,还有一些病毒携带人群也受到歧视。如“ 乙肝歧视问题,已经引起全国一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强烈反应。其实,没有传染性的乙 肝病毒感染者是可以就业的。根据《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及从事直接入口的食品和保育员工作外,可以照常工作。� 身高歧视不少单位都对身高有限制规定,如有的用人单位规定男性不低于一米七,女性不低于一米六等。� 资料来源:

德国职业女性的生存现状 在描述美国职业女性如何才能进入德国商界时说:“尽管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工作岗位,德国仍然是一个男性统治的国度。因此,你要多花费一些时间才能得到你的德国同事的尊敬。” 作家兼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 T. Hall)描绘了同样的景象:“德国女性在商界的地位比美国女性要低。德国的已婚女性很少在外工作,德国女性就业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女性。” 1995年,德国女性仅占据不到5%的经理职位。因此,在德国工作和生活的美国和加拿大女性会感受到来自业界男女同僚的不满,同时她们也缺乏社会联系和社会支持。 在德国政府中,女性仅占行政管理职位的25%,这一比例在欧洲居于最低之列。尽管政府也制定了一些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德国女性的前景依然黯淡。 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北美女性还是前往德国,因为德国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幸运的是,英语在德国应用很广泛,尤其在法兰克福附近的地区,因为美军在当地已经驻扎了50年。当然,像在其他国家一样,会讲当地语言仍然要方便得多。正如诺斯特博士(Dr. Knorst)所说,即使会犯一些错误,说当地的语言仍会为你架起友谊的桥梁。 “我和两位德国商人一起乘车从杜塞尔多夫去往科隆。司机让我留意一下路边城镇的名字。10分钟后,我看到路边的指示牌,称乌姆莱通镇到了。但后来我才知道指示牌上的词的意思是‘绕道而行’,这让我感到很尴尬。不过也让我们大笑了一番,感到很放松。此行之后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商业行为规范 商业行为规范和礼仪在德国非常重要。尽管,他们并不一定像法国人和意大利人那样要求举止高雅,相比之下,他们更尊敬和期望人们“遵守规则”。德国公司的高效、可靠使他们引以为荣,因此,他们拥有关于商业行为的正式规范也就毫不奇怪了。 克劳迪娅·A·班克尔博士(Dr. Claudia A. Becker)是德国人,任美国芝加哥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德国语言和商业计划研究项目负责人。她建议,参加商务会议时,应该积极果断,而不是仅仅令人感到厌烦地、被动地接受。以会议时就坐情况为例,年长的人需要也得到更多的尊敬,可以坐在桌子末尾的位置,而女性也不应该让别人看轻。 其他在德国工作过的女性告诫,不要太咄咄逼人,这样会损害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系。一位女性提供了如下战术:与会前,问一下你信任且阅历丰富的德国同事,开会时你坐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进入会议室时,有礼貌地问一下与会的其他人你可否坐在你中意的位置上。几乎没有人会拒绝你的要求,因为拒绝这样的要求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班克尔博士提醒,相比美国和加拿大,在德国建立商业伙伴关系的速度比较慢,切忌操之过急。德国男性通常不会完全接受一位女同僚,即使其他条件都与其相当。 你怎样建立自己的信用?职业女性应坚强、不妄自菲薄。开始时,明确此次会议的目的,强调你此次行动的重要意义。明确自己的意图、条件,谈判时要清楚自己的底线。发生争执时,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过,人们并不欣赏过度活跃的商人。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如果有必要随后加以强调。要注意你说话的音调。在德国,大声说话的女性比大声说话的男性更具冒犯性。切忌夸夸其谈恭维,德国人认为这样很肤浅、不可信。开会和讨论计划时不要过于心急,要学会耐心。在德国,最重要的是如何很好地完成工作,而不是强调“时间就是金钱”。 德国宪法明确规定同工要同酬 。但德国《明星》周刊最近通过组织专家对25万个工资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男女雇员从事同样工作,女性雇员的工资收入比男性少30%,而且职位越高,男女工资之间的剪刀差越大。调查结果对于主张性别平等、女权运动十分活跃的德国来说,简直就是个丑闻。但现实就是这样严峻。 同工不同酬例子多 已做到慕尼黑交易所董事位置的波腾兰尔,今年37岁,是一个儿子的母亲,她通过自身经历早就体会到德国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实。回忆当年,她与同龄的一个男生高中毕业后同在一个银行当学徒,同上大学学习经济,同读博士学位,同时获得博士头衔,更为巧合的是,他们到了同一个就职至今的企业谋求同等职位。她甚至优先于那个男生被指名与人事经理谈话,二人均被录用。但波腾兰尔没有想到,现已成为同事的那个男同学从被雇用的第一天起,年薪就高于自己,时至今日她的工资也未能追上这位同事。 32岁的玛利亚·施密特现供职于著名的柏林经济研究所,她叙说着与波腾兰尔差不多的经历。5年前,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她在一家大公司任董事长助理,当时与她从事同样工作的一位同事每年的年薪至少高于她8万马克,主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位同事是男性。 现年40岁的克吕佛女士更有几分不服气地诉说自己的故事。她从小在家就像个男孩子,帮父亲劈用于壁炉的木柴,而弟弟则喜欢帮母亲在厨房里做饭。结婚成家以后她对一般家务不感兴趣,倒是对汽车的性能了解要比丈夫强得多。她1990年开始在巴符州一家试验室工作,当时工资每月为3500马克,而后来她得知,她的男同事每月比她多挣至少1000马克,她认为很不合理,她不断为自己应得的利益而斗争。她为增长工资而争,为使用公司轿车的权力而争,以后又为配备手机而争,她的生活内容似乎离不开“争”,经过12年不间断的拼争,历经三任雇主,她依然无法达到与男士同工同酬的目的。她累了,作为掌握一技之长的工程师,两年前她不得不下决心单干。 职位越高男女收入差距越大 总体看来,在德国,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以及所处职位越高,与同级别男性相比,收入差距越大。一个在企业领导30名员工的部门经理如果是女性,她的年薪大约为77500欧元,而一个男性部门经理的年薪收入为114000欧元。据德国经济研究所最新调查结果,女性政府官员和专业公职人员的平均收入比同等职位的男子至少要少28%。一位45岁的女性审计师年薪为42500欧元,同是45岁的男性审计师年薪为61800欧元。在企业咨询行业,一名35岁的女性分析员年收入是48300欧元,而男性分析员的年薪可达68900欧元。 《明星》周刊对人事经理所作的问卷调查显示,人事经理中36%承认,同种岗位女性比男性收入少,17%被问卷的人事经理甚至认为同等条件下女性收入会越来越少。 在欧洲国家中,德国的男女收入差距比例平均为24%,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国的男女收入差远比德国要小。 收入差距谁之过 尽管人们都知道同工不同酬是不合理的,但谁都似乎不愿去触及这一敏感话题,更很难去改变这一状况。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一是德国人忌讳谈工资收入,在具体的人与人之间,对于收入多少更是不议论、不攀比。二是雇主方的人事经理一向对劳资情况严格保密。三是女性雇员耻于向人事部门提出合理的工资要求,同时往往不了解自己所从事劳动的实际价值。另外,制定工资的人和界定工作性质的人从来就是男性,他们又特别注重诸如机械等生产资料而忽略为人服务的因素,比如大都由女性承担的秘书一职,所获收入要比大都由男性担当的仓库保管员收入要低,根源就是传统观念认为女子干的无非是打打字听听电话,而男子则在看守企业有型的资产。 女性要敢于提增资要求 柏林经济研究所的玛利亚·施密特至今还有些后悔,当初她在那家大企业供职时如果提出增长工资的要求,或许她的要求会得到满足,然而她当时选择的是沉默,她的顶头上司其实了解她的工作能力,但只要她不对工资提出异议,上司是不会主动给她涨工资的。 美国经济学女教授巴博库克经过研究认为,男子和女子对待职业和工资的态度有根本的不同,57%的男性雇员在领取第一次工资后就会向雇主方提出新的工资要求,而提出这种要求的女性雇员只有7%。按照女性思维,只要你好好干活,你的工作就会被认可,工资自然会增加。这种典型的女性工作态度使得她们期望值小,满足率高。男子把与雇主的增资谈判看成是竞技场的搏斗,紧张而又刺激。巴博库克教授敦促女性要拿出看牙医的勇气与雇主谈增资问题,虽然开始感觉不舒服,但必须去谈。 德国女性受教育程度是很高的,高中毕业生中53%是女性,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中女性占48%,而且这一比例呈上升趋势。据一项专门研究表明,女学生自律、勤奋、有韧性。由此可见,女性就职、升迁、增资的机会并不比男性差。如果女性自己认识不到这一点,不去争取应有的权利,那她不只是在降低自身价值,同时也在压低其他女性的劳动身价。 “她们在向上爬的路上比男人还男人,工作竞争往往使她们变得铁石心肠,没有同情心。”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最近,由德国《商报》委托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45%的职员——其中9%是任领导职务的女性——对女上司明显持保留态度。因为他们认为,在女上司领导下,自己晋升的机会远逊于在男上司领导下。女性 又一次在职业生涯中得到了负面评价。与之相对,不信任男上司的下属非常少。 这次有1000多名德国职员参与的调查表明,对女上司的不信任感在新一代人身上也无望改变:在不到25岁的年轻人中,甚至有72%的人对女上司有看法。此外,受访者也一致认为女性在工作中面临更多的困难。70%的受访者认为,女性想事业有成不是那么容易。这也许正是令人对女上司抱有疑虑的一个原因。 这次调查的负责人米夏埃尔·弗尔斯特说:“女性在工作中总是受歧视,她们会传播这种不愉快的感受,让别人在工作中也轻松不起来。” 柏林一家猎头公司的总裁乌韦·舒里希特则揭示了另一层原因,他说:“女性和男同事的联系不会超出公事范围外,她们不加入男性的关系网。”而私交恰恰可以为下属的晋升铺平道路。“女人很少能成为挚友”,舒里希特这样说,但他没有怀疑女性的工作质量,他说:“为数不多的处在领导岗位上的女性的确都非常优秀。她们清楚自己的前进方向,但必须克服重重阻力才能达到目标。” 男权社会的偏见和压力让有些女性做得过火,“她们在向上爬的路上比男人还男人,”心理学家梅希蒂尔德·埃彭贝克说,“工作竞争往往使她们变得铁石心肠,没有同情心。”而同情恰恰是每个领导应具备的品质。缺乏同情心的上司也不能指望下属对他忠诚——而没有下属的忠诚,任何成就都不能长久。 根据埃彭贝克的经验,“放弃孩子努力工作而爬上高职位”的女上司最令人难以忍受,“她们对有孩子的女同事的平常言行往往过于敏感。”此外,“当女人首次晋升到高层职务时,她会倾向于把其他女性排除在自己的圈子外。”与男性不同,女性为实现目的会无所顾忌。 为何如此?心理学家埃彭贝克说,这是因为女性待人处事总是非此即彼: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没有其他可能。值得注意的是,97%的女性始终认为自己是女性间冲突的受害者。 德国汉堡经济政治大学的教授索尼娅·比朔夫对此也有同样消极的看法。她说:“女性有浓厚的竞争意识——这源于进化和争夺男人的竞争。这种竞争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共存。”因此,“公司中女性职工的比例越高,同事间的相互倾轧就越多。”因为女性缺乏客观评价其他女性的能力。 这些德国学者认为,微软、苹果电脑、英特尔和惠普这几家著名美国公司的女经理和员工搞不好关系,于是为了让员工能忍受她们的领导而把他们送去参加特殊培训。这看来并非是意外。

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论文题目

议论文 是以理服人的 文章 , 记叙文 和 说明文 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性别歧视500字议论文5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性别歧视500字(一)

经我调查发现,在这个“道貌岸然”的社会里,性别歧视越来越严重。

如“老弱妇孺”一词。很明显是在把妇女和老人、小孩及弱势群体相提并论。这不正是对女性的歧视吗?也许有人说这是语言 文化 ,是古代的东西。可是,电视中天天宣传保护妇女 儿童 等弱势群体,还成立了一个妇女儿童保护基金会,怎么没有“男人保护基金会”,这分明是对妇女的歧视吗。

还有些人,刚从歧视妇女这个极端走出来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歧视男性。比如在西方舞会上的规矩:男人邀请女人跳舞,女人可以拒绝;而女士请男人跳舞,男人必须接受。为什么?难道我们男人就只有被女人像选羔羊一样挑选吗?还有,男人不能和男人跳舞,否则会被认为同性恋,而女人可以。这一切都很不公平吗,分明是对我们男人的歧视。

而且还有一些双向歧视。就拿大家熟悉的“女士优先”来说吧。我认为这“女士优先”有两层含义。

一:歧视女士,因为世界历来就有礼让弱者之风,特别是绅士的英国人,因为女人比男人弱而让着她们。

二:歧视男性,世界普遍有具有弱肉强食的思想。因为男人弱小吗?现在本来就是阴盛阳衰的年代,所以要臣服于女人,让着女人。‘哈哈,不知道是谁创的这句话,同时打击双方人马;厉害。不过,他的性别呢?不会是中性人吧?我只听说过中性笔哪!

以上就是我的举例,其余还有许多例子,相信大家在生活有也深有体会,就不说了,再见!

性别歧视500字(二)

今天我们看了一部关于两性 教育 的影片,虽然它只是一部短片,但是却带给我无比的收获。

两性平等教育其实是在小学阶段必须学习的重点,记得从一年级开始老师就已经开始教导我们一些简单的两性教育,而且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大约每隔一个月就会播放一些两性平等的影片,我发觉二年级看的时候的感想和现在五年级看的感想有很大的差异。而这部影片是在叙述庄子民和王姓同学在面对异性同学时所接触到的种.种,而王姓同学因为喜欢一位异性朋友,造成心理的不 平,他们后来还因为一些事情而造成许多严重的事,不过经过长辈的教导,后来他们的感情又变好了!

我觉得在我们班上、社会上甚至国际往来上都有一些人忽略了两性平等的重要,不但造成别人名誉、地位上的损失,还让别人遭受到身心上的煎熬。在我们的班上就有一些人有一些不尊重别人的观念,像是在 上体育课的时候就有一些男生认为:“这个只有男生可以做,那个只有女生才会去做。”,这虽然只有几个字,但是它对他人,自我都有极为重大的影响,例如美国最严重的种族歧视就是黑人和白人的一连串事件,从前黑人都必须当奴隶,忍受白人充满忽视的眼光及鞭子的抽打,他们大部分是一生下来就是奴隶,没有别的选 择,直到林肯总统上任时,才提议要解放黑奴,经过一连串的战役,美国才解放了黑奴,但是在林肯成功的那一刻就结束了他的生命,真是遗憾。“人之初,性本 善”每一个人生出来的时候都是纯真善良的,绝对不会有人一生出来就是邪恶的,所以就算我们是男生、女生,黑人、白人都应该和平共处,不应该以歧视、忽视的 眼光去看待,更不应该用言语及肢体动作来伤害别人。

有人说:“两性生而“不平等”,是上天的恩赐,世界也因此而缤纷多彩、绚丽动人。”我觉得只要记住“尊重、宽容、体谅”才是男女相处的根本之道,只有我们思想上能够转变,在行为上能确实做到,那么我想未来的世界,两性将以更美的姿态,激荡出更璀璨的一页。

性别歧视500字(三)

每年的三月八号是妇女节,这个节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意识到妇女的重要性,因为她们通过十月怀胎生下了孩子们,并且为她们的家庭付出了所有的一切。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得到了更多的尊重甚至是一些权利,但是不论男女,现在性别的歧视仍然还存在着。

对于女性的歧视,人们很容易能够注意到这个问题。因为在上个世纪,女权主义这个词就诞生了,许多的妇女为了得到尊重而努力奋斗着。现在大多数的女性已经成长为了新一代,她们非常的自信并且独立着。但是在某些方面,女性仍然在努力的争取着和男性的平等地位,比如说对于工作的报酬和一些工作的机会。

还有就是一些对于男性的歧视,有的一些男性喜欢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或者是喷上非常浓郁的香水,这时候一些男性就会对他们产生,因为这样只有女孩子是这样,男人不应该这样做。但是事实上,男人也有权利做他们想要做的事情,但是一些舆论却限制了他们的行为。我觉得对于男人还是女性的歧视都应该被解除,每一个人都有着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权利。

性别歧视500字(四)

今天,我读了《一次考试》这篇文章,真是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位女大学生去一家跨国公司应聘。到最后一轮考试,她觉得自己的实力比不上其他应聘者了。但是,这群应聘者在遇见一位乞丐时态度迥异,大部分人都有一种厌恶态度,但只有她友好地与他说话,并与他握手。第一天,她就受到聘用通知,原因就是她有尊重别人的美德。

“尊重别人是多么重要呀!”读完这篇文章,我就感慨万分。这位女大学生不顾乞丐的手多脏,与他友好地我握手,给了他做人的自尊。而其他人有的说“去去去,别在这时煞风景了。”他们没有顾及乞丐的自尊心,只想到自己的心情如何。有的人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钱。其实漠然,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是人的自尊。对待任何人,首先要尊重别人,讥笑、嘲讽别人,是一种很愚昧的行为。应聘考试上,考验的其实是一个人思想品格与能力才华,但更重要的是前者。而一个人的思想品格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别人。任何一个人都必须有这种品质,而且是发自内心的,无论他的身份地位如何卑微,都要能平等相待网,这远远

不是一种美德,而是做人的基本条件之一。

日本教育家福泽渝吉曾经说过:“有了高尚的心志,才能成为高尚的人物,所以我说人们要有高尚的思想,没有高尚的思想,就没有高尚的行为。”是的,一个人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尊重别人,以取笑别人为乐;对那些地位、身份卑微的人,就百般刁难,以异样的眼光和蔑视的态度去看他们,或许,即使他是研究生,即使他是博士后,在任何一家公司里工作,看不起其他同事,一心以为自己有才干,有能力,取消同事,同事将会越来越讨厌他,最终,无法在公司内立足。

性别歧视500字(五)

所谓歧视就是不平等看待,也就是偏见,偏见进一步就会发展为歧视。每个人都有歧视他人的行为,不过表现在不同的领域里,表现程度也各不相同。

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歧视的 方法 也分很多种: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地域歧视,分数歧视,特长歧视,血型歧视等等。因为歧视,许多民族都四分五裂,白种人看不起黑种人,黄种人看不起白种人等等。但是,回想一下,如果被歧视的人是我们,会怎么样?

我们班就有一个人,同学们天天看不起他,遇到他就要绕道走,但他们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他们也被人歧视,会是怎么样?

我们本不应该歧视,因为他也是人,也是班级的一份子,也是我们的同学,他不应该遭到这样的待遇。

我的观点是:大家都是同学,珍爱友谊,远离歧视,让我们的班级继续快乐下去!

1.21世纪初叶中国社保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2.e 时代人力资源职能的转变 3.HR管理的e化生存 4.Internet网络招聘与在线培训研究 5. Internet与企业人力资源体系研究 6.Internet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7.IT企业员工培训研究 8.IT人才的培养与管理 9.保险业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10.保险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管理 11.保险员工的薪酬问题研究 12.变革中的劳动就业环境 13.不同所有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14.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15.创新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 16.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 17.当前企业劳动保险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18.当前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研究 19.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20.对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若干思考 21.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探讨 22.对现阶段我国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处理问题的研究 23.岗位责任制与人员聘任制研究 24.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5.根据案例评定企业内部的因人设岗与因岗配人 26.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27.工作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案例) 28.公共就业与人力资源管理 29.公关宣传研究 30. 公务员管理研究 31. 沟通对实现绩效目标的影响 32. 股票期权在业绩评价中作用 33. 关于人才流动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34. 关于人力资源现状与整体开发的对策思考 35. 广东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 36. 广东经济转型中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37. 广东社保体制改革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取向 38. 广东省的失业保险问题研究 39. 广东省的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40. 广东省社会保障基金安全运行问题研究 41. 广东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42. 国企改革中应采取的人力资源策略 43. 国外企业的岗位评价制度 44. 国有大中型企业富余人员的现状及出路 45.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46.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 47.机构重组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48.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因素分析与研究 49.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50.绩效评估的激励机制 51.激励及其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52.加入世贸后我国银行人才队伍建设 53.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用人机制 54.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激励机制 55.健全国家公务员的监督制度 56.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57.金融业(银行、证券、保险)人力资源开发 58.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 59.经济全球化下的员工素质要求 60.经理层持股问题探析 61.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62.经理层业绩评价与考核 63.经营者股票期权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64.竞争、冲突与组织(企业)改革 65.科技型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66.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 67.劳动资源开发与我国现代化建设 68.猎头公司与人才流动分析 69.论保险业员工激励问题 70.论当代员工教育和培训的特点 71.论当前中国经理人员市场化的困难与障碍 72.论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一体化 73.论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 74.论农业剩余劳动力 75.论企业风险沟通的困难与障碍 76.论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77.论企业文化与企业定位 78.论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沟通 79.论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 80.论我国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 81.论现代企业的员工激励问题 82.论现代企业领导人成功必备的素质 83.美、日等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84.面试技术及其运用 85.民营企业高层管理的人员选用问题研究 86.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87.某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状况的统计分析 88.某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分析 89.某企业员工结构与岗位分析 90.某企业员工培训实践 81.某企业职工工资效益分析 82.某企业职工结构与素质分析 83.内部控制制度分析与设计 84.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下岗再就业的冲击 85.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 86.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 87.女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88.女性高层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 89.女性管理层的激励问题 100.剖析案例,研究我国企业(全民、集体、私营、三资)内部的劳资关系状况及其处理 101.期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02.企业(或社会)人才需求与高校改革 103.企业IT(信息技术)人才的管理与研究 104.企业的团队建设问题 105.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 106.企业管理中信息传播技巧探讨 107.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08.企业国际化与人才吸引 109.企业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 110.企业劳动管理中的人本主义思想 111.企业内部员工层流机制与激励效应 112.企业人才招聘现状问题及趋势研究 11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 114.企业人员测评体系的构建 115.企业如何提升员工的忠诚度 116.企业文化的建设 117.企业文化个性研究 118.企业文化管理试探 119.企业文化与企业成功的关系问题 120.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 121.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 122.企业文化与人才队伍管理关系研究 123.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 124.企业文化与知识型人力资源管理 125.企业薪酬制度的创新研究 126.企业薪酬制度研究(案例研究) 127.企业信息化的途径及策略 128.企业员工的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 129.企业员工绩效评估研究(案例研究) 130.企业员工晋升研究(案例研究) 131.企业员工考核与企业管理绩效的关系 132.企业员工考评模式创新 133.企业员工培训研究(案例研究) 134.企业员工招聘实践技巧 135.企业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136.浅析公务员的高薪养廉问题 137.浅析我国非正规就业问题 138.浅析我国妇女就业问题 139.浅析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 140.浅析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兴国战略 141.浅议领导者离职审计 142.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 143.人际交往的艺术 144.人口流动与户籍制度改革 145.人力资源的e变革 146.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思考 147.人力资源的新趋势与E化 148.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比较(选三至五个有代表性的案例) 149.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研究 150.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15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分析 152.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153.人力资源会计初探 154.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155.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 156.人力资源价值分析与计量 157.人力资源开发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158.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想之演变 159.人力资源开发与国有企业改革 160.人力资源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 161.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战略研究 162.人力资源与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163.人力资源咨询业现状分析 164.人员招聘与岗位分析设计 165.如何发展现代企业制度 166.儒家思想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67.软件开发人员的行为特点和管理对策研究 168.社会保障的融资问题研究 169.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70.社会保障与扩大就业问题研究 171.失业问题研究 172.试论爱心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73.试论股权薪酬制的适用条件 174.试论股指期货 175.试论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的研究 176.试论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创新 177.试论中国式企业文化的核心基础 178.试设计企业营销人员的培训方案(以保险业或其它行业) 179.试析中国就业制度中的歧视因素 180.谈企业领导的诚信 181.谈谈我国人才市场机制及其政策思考 182.完善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制度 183.网络银行与信息化人才 184.危机公关研究 185.我国/广东人才招聘的现状、问题及趋势研究(包括电子招聘) 186.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分析 187.我国高科技企业经理人员的报酬分析 188.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趋势 189.我国金融证券业人才结构分析 190.我国境内的跨国企业的人员配备原则、招聘方法、薪酬标准 181.我国劳动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182.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 183.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184.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185.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转移的动力机制 186.我国人才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完善 187.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 188.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收益比较分析 199.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200.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与立法建议 20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探析 203.我国剩余劳动力现状分析 204.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205.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06.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207.我国增加就业和再就业的对策 208.下岗职工再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209.现代工资理论与企业薪酬体系设计 210.现代领导应具备的素质探讨 211.现代企业创新管理 212.现代企业的文化建设问题 213.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创新 214.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 215.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劳资关系与工会作用 216.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问题 217.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机制与中国存在的问题 218.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问题 219.现代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 220.现代企业人才继续教育的意义和方式分析 221.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222.现代企业文化管理 223.现代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224.现代企业员工素质研究 225.现代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研究 226.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信息保障 227.现代组织激励理论与模式研究 228.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问题研究 229.心理测验在人员测评中的应用 230.薪酬设计与绩效评估 231.信息化与广东优先实现现代化研究 232.性别差异与职位升迁问题研究 233.业绩评价与员工激励研究 234.医疗保障机制的完善研究 235.议高薪养廉 236.银行个人理财人才队伍建设 237.员工激励的理论与实践 238.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239.员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240.政府员工制的评价 241.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继续教育 242.知识经济时代用人观(研究)新议 243.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 244.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 245.知识经济与知识经营 246.职业声望研究理论与实践 247.职业指导与职业设计 248.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49.中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与劳动关系的调整 250.中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251.中国企业劳资纠纷现状及管理对策 252.中国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机制完善途径研究 253.中国人口流动与控制的研究 254.中国人力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255.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256.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257.中小科技企业考核制度探索 258.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59.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在组织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分析****1、结合本单位情况,浅谈在人员招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3、平衡计分卡的内容和特点。 4、结合钱德勒的“组织结构服从组织战略”,论述这句话对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 5、新劳动合同法对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和积极地影响。 6、结合熟悉的组织情况,做一份08年度员工培训开发计划。 7、针对人力资源规划中的供需平衡应考虑哪些因素。 8、结合论文,谈下论据、论证及论点。 9、人力资源管理即使科学,也是艺术,在实践中怎样把握这种科学性和艺术性。 10、什么是绩效?什么是绩效考核?什么是绩效管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1、评价中心概念及方法。 12、人力资源管理分为选、育、用、留、“出”几个环节,即人员“出”(离职)也是人力管理的范围,请谈下对人力资源管理“出”的理解。 13、人力资源管理属于管理的范畴,管理有五个职能:选才、用才、培才、留才、展才。这五个职能有哪些特点? 14、培训与开发的区别和联系。 15、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应考虑的因素 16、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法,其优点和缺点是什么?方式、方法、步骤是什么?

学术堂精心准备了88个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题目供您选择:1、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分析2、浅析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3、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4、人力资源流失原因探析5、人力资源二次开发的重要性6、浅析人力资源保护7、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8、论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9、论人力资源管理与核心竞争力培植10、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11、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分析12、人力资源管理规范管理若干问题探析13、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匹配14、人力资源(资本)会计探讨15、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探析16、人力资源工作流程分析17、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18、e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转变19、人力资源项目管理探析20、人力资源规模效益管理初探21、人本管理策略探析22、人员素质教育探析23、如何实现人员队伍的有机管理24、如何实现人力资源规范化管理25、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26、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27、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问题28、人力资本与激励机制29、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问题30、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设计31、如何通过招聘选拔合适人才32、加入WTO对我国劳动关系的挑战及应对33、“人才租赁”政策分析34、“宽带薪酬”及设计其问题规避35、人才流动与人才安全36、知识员工增多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37、员工激励的误区剖析(如何提高员工激励效率)38、如何提高“员工建议系统”的效率39、如何提高新员工培训的效率4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41、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问题与对策42、激励性薪酬体系的设计43、股权激励制度设计44、“人才主权”理论探讨45、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探讨46、柔性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47、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规避48、WTO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49、职业生涯管理与组织发展50、试论知识员工的管理51、工作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52、招聘管理体系初探53、关于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的探讨54、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意义55、人才素质测评浅谈56、怎样利用职工中的非正式群体57、如何正确处理职工情绪冲突58、创业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59、自助式福利体系的设计60、如何提高体验式学习(素质拓展训练)的效率61、知识型员工薪酬激励62、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较63、公务员管理研究64、浅析公务员的高薪养廉问题65、完善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制度66、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67、人际关系的沟通与技巧68、论我国的就业方式69、职业指导与职业设计70、浅析我国妇女就业问题71、浅谈我国现阶段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问题72、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管理探析73、论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培养74、企(事)业单位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75、如何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工作的积极性76、论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宿感之间的关系77、湖南人才高端市场分析78、企(事)业单位人员从业的误区分析79、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研究80、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81、论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竞争优势82、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风险研究83、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员工培训84、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85、员工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设计86、企业薪酬管理87、民企边际员工的绩效管理88、企业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误区)及其规避

(一)相貌歧视。每个人都喜欢美,几乎很多企业都是喜欢招聘长相好的员工,虽然看能力,但某个程度上还会关注到长相上来。特别对于女生求职,很多企业就注重外表,说是招聘相貌差的员工会影响企业形象,如果在西方,这种歧视就是违反人权的,是不遵守劳动法的,但是在中国就不一样,这种歧视几乎到处存在,甚至连政府举行的公务员招聘都带有明显的歧视色彩。如湖南某地的招聘公务员就要求女性的胸部要对称,身高必须达到1.6米,这样完全是限制很多女性的工作选择权,完全是一种明显的歧视,如果政府部门就这样的歧视,那肯定在企业的招聘中,歧视是完全存在的。虽然有劳动法,但这个法没有较大的约束力。(二)性别歧视。在就业中,部分单位在招聘中限制女性的就业比例,觉得女生以后会结婚生子,容易耽误工作时间,所以一般对女生的招聘热情不高,特别在制造业,女生就业的职位实在少,在文职和营销方面,女性相对多些。大学女生作为知识分子,做简单的工作不愿意做,做复杂的工作又没有经验,确实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女毕业生小岩是读工科的,去年10月份就开始找工作,全国大中城市跑了十多个,参加大大小小十几个招聘会,竞争非常激烈,同样班上的男同学小李就是参加几场招聘会,工作就找着了,为何小岩找不到工作呢?主要是他们专业对口职位就是不招女生,所以他准备改行了,她完全有能力胜任的职位就是不给她,宁愿给比自己能力差的男生。(三)心理歧视。很多已经就业的女大学生,刚工作不久,为了安全通过试用期,经常受到男上司的批评和任意辱骂,虽然很多女生离开这样的工作岗位,但由于生存压力和就业困难,很多女生没有办法,只有忍声吞气。甚至在工作中,很多男同事开起黄色段子,让女生们难以支架。就连在机关里,对年轻的女下属开起黄色笑话,那也普遍存在的。(四) 语言歧视。南京师范大学的女大学生去应聘一名会计职位,面试开始后,该女生进行了自我介绍,然后几位负责招聘的主管开始向她问问题。“开始还是一些很正常的问题,比如英语水平如何、会不会操作专业软件、如果碰到财务纠纷怎么处理之类的,但是后来,一个戴眼镜的主考人员突然问她:‘请问你今天穿的内衣是什么颜色?’”

女性就业歧视论文参考文献

德国职业女性的生存现状 在描述美国职业女性如何才能进入德国商界时说:“尽管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工作岗位,德国仍然是一个男性统治的国度。因此,你要多花费一些时间才能得到你的德国同事的尊敬。” 作家兼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 T. Hall)描绘了同样的景象:“德国女性在商界的地位比美国女性要低。德国的已婚女性很少在外工作,德国女性就业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女性。” 1995年,德国女性仅占据不到5%的经理职位。因此,在德国工作和生活的美国和加拿大女性会感受到来自业界男女同僚的不满,同时她们也缺乏社会联系和社会支持。 在德国政府中,女性仅占行政管理职位的25%,这一比例在欧洲居于最低之列。尽管政府也制定了一些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德国女性的前景依然黯淡。 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北美女性还是前往德国,因为德国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幸运的是,英语在德国应用很广泛,尤其在法兰克福附近的地区,因为美军在当地已经驻扎了50年。当然,像在其他国家一样,会讲当地语言仍然要方便得多。正如诺斯特博士(Dr. Knorst)所说,即使会犯一些错误,说当地的语言仍会为你架起友谊的桥梁。 “我和两位德国商人一起乘车从杜塞尔多夫去往科隆。司机让我留意一下路边城镇的名字。10分钟后,我看到路边的指示牌,称乌姆莱通镇到了。但后来我才知道指示牌上的词的意思是‘绕道而行’,这让我感到很尴尬。不过也让我们大笑了一番,感到很放松。此行之后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商业行为规范 商业行为规范和礼仪在德国非常重要。尽管,他们并不一定像法国人和意大利人那样要求举止高雅,相比之下,他们更尊敬和期望人们“遵守规则”。德国公司的高效、可靠使他们引以为荣,因此,他们拥有关于商业行为的正式规范也就毫不奇怪了。 克劳迪娅·A·班克尔博士(Dr. Claudia A. Becker)是德国人,任美国芝加哥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德国语言和商业计划研究项目负责人。她建议,参加商务会议时,应该积极果断,而不是仅仅令人感到厌烦地、被动地接受。以会议时就坐情况为例,年长的人需要也得到更多的尊敬,可以坐在桌子末尾的位置,而女性也不应该让别人看轻。 其他在德国工作过的女性告诫,不要太咄咄逼人,这样会损害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系。一位女性提供了如下战术:与会前,问一下你信任且阅历丰富的德国同事,开会时你坐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进入会议室时,有礼貌地问一下与会的其他人你可否坐在你中意的位置上。几乎没有人会拒绝你的要求,因为拒绝这样的要求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班克尔博士提醒,相比美国和加拿大,在德国建立商业伙伴关系的速度比较慢,切忌操之过急。德国男性通常不会完全接受一位女同僚,即使其他条件都与其相当。 你怎样建立自己的信用?职业女性应坚强、不妄自菲薄。开始时,明确此次会议的目的,强调你此次行动的重要意义。明确自己的意图、条件,谈判时要清楚自己的底线。发生争执时,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过,人们并不欣赏过度活跃的商人。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如果有必要随后加以强调。要注意你说话的音调。在德国,大声说话的女性比大声说话的男性更具冒犯性。切忌夸夸其谈恭维,德国人认为这样很肤浅、不可信。开会和讨论计划时不要过于心急,要学会耐心。在德国,最重要的是如何很好地完成工作,而不是强调“时间就是金钱”。 德国宪法明确规定同工要同酬 。但德国《明星》周刊最近通过组织专家对25万个工资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男女雇员从事同样工作,女性雇员的工资收入比男性少30%,而且职位越高,男女工资之间的剪刀差越大。调查结果对于主张性别平等、女权运动十分活跃的德国来说,简直就是个丑闻。但现实就是这样严峻。 同工不同酬例子多 已做到慕尼黑交易所董事位置的波腾兰尔,今年37岁,是一个儿子的母亲,她通过自身经历早就体会到德国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实。回忆当年,她与同龄的一个男生高中毕业后同在一个银行当学徒,同上大学学习经济,同读博士学位,同时获得博士头衔,更为巧合的是,他们到了同一个就职至今的企业谋求同等职位。她甚至优先于那个男生被指名与人事经理谈话,二人均被录用。但波腾兰尔没有想到,现已成为同事的那个男同学从被雇用的第一天起,年薪就高于自己,时至今日她的工资也未能追上这位同事。 32岁的玛利亚·施密特现供职于著名的柏林经济研究所,她叙说着与波腾兰尔差不多的经历。5年前,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她在一家大公司任董事长助理,当时与她从事同样工作的一位同事每年的年薪至少高于她8万马克,主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位同事是男性。 现年40岁的克吕佛女士更有几分不服气地诉说自己的故事。她从小在家就像个男孩子,帮父亲劈用于壁炉的木柴,而弟弟则喜欢帮母亲在厨房里做饭。结婚成家以后她对一般家务不感兴趣,倒是对汽车的性能了解要比丈夫强得多。她1990年开始在巴符州一家试验室工作,当时工资每月为3500马克,而后来她得知,她的男同事每月比她多挣至少1000马克,她认为很不合理,她不断为自己应得的利益而斗争。她为增长工资而争,为使用公司轿车的权力而争,以后又为配备手机而争,她的生活内容似乎离不开“争”,经过12年不间断的拼争,历经三任雇主,她依然无法达到与男士同工同酬的目的。她累了,作为掌握一技之长的工程师,两年前她不得不下决心单干。 职位越高男女收入差距越大 总体看来,在德国,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以及所处职位越高,与同级别男性相比,收入差距越大。一个在企业领导30名员工的部门经理如果是女性,她的年薪大约为77500欧元,而一个男性部门经理的年薪收入为114000欧元。据德国经济研究所最新调查结果,女性政府官员和专业公职人员的平均收入比同等职位的男子至少要少28%。一位45岁的女性审计师年薪为42500欧元,同是45岁的男性审计师年薪为61800欧元。在企业咨询行业,一名35岁的女性分析员年收入是48300欧元,而男性分析员的年薪可达68900欧元。 《明星》周刊对人事经理所作的问卷调查显示,人事经理中36%承认,同种岗位女性比男性收入少,17%被问卷的人事经理甚至认为同等条件下女性收入会越来越少。 在欧洲国家中,德国的男女收入差距比例平均为24%,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国的男女收入差远比德国要小。 收入差距谁之过 尽管人们都知道同工不同酬是不合理的,但谁都似乎不愿去触及这一敏感话题,更很难去改变这一状况。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一是德国人忌讳谈工资收入,在具体的人与人之间,对于收入多少更是不议论、不攀比。二是雇主方的人事经理一向对劳资情况严格保密。三是女性雇员耻于向人事部门提出合理的工资要求,同时往往不了解自己所从事劳动的实际价值。另外,制定工资的人和界定工作性质的人从来就是男性,他们又特别注重诸如机械等生产资料而忽略为人服务的因素,比如大都由女性承担的秘书一职,所获收入要比大都由男性担当的仓库保管员收入要低,根源就是传统观念认为女子干的无非是打打字听听电话,而男子则在看守企业有型的资产。 女性要敢于提增资要求 柏林经济研究所的玛利亚·施密特至今还有些后悔,当初她在那家大企业供职时如果提出增长工资的要求,或许她的要求会得到满足,然而她当时选择的是沉默,她的顶头上司其实了解她的工作能力,但只要她不对工资提出异议,上司是不会主动给她涨工资的。 美国经济学女教授巴博库克经过研究认为,男子和女子对待职业和工资的态度有根本的不同,57%的男性雇员在领取第一次工资后就会向雇主方提出新的工资要求,而提出这种要求的女性雇员只有7%。按照女性思维,只要你好好干活,你的工作就会被认可,工资自然会增加。这种典型的女性工作态度使得她们期望值小,满足率高。男子把与雇主的增资谈判看成是竞技场的搏斗,紧张而又刺激。巴博库克教授敦促女性要拿出看牙医的勇气与雇主谈增资问题,虽然开始感觉不舒服,但必须去谈。 德国女性受教育程度是很高的,高中毕业生中53%是女性,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中女性占48%,而且这一比例呈上升趋势。据一项专门研究表明,女学生自律、勤奋、有韧性。由此可见,女性就职、升迁、增资的机会并不比男性差。如果女性自己认识不到这一点,不去争取应有的权利,那她不只是在降低自身价值,同时也在压低其他女性的劳动身价。 “她们在向上爬的路上比男人还男人,工作竞争往往使她们变得铁石心肠,没有同情心。”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最近,由德国《商报》委托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45%的职员——其中9%是任领导职务的女性——对女上司明显持保留态度。因为他们认为,在女上司领导下,自己晋升的机会远逊于在男上司领导下。女性 又一次在职业生涯中得到了负面评价。与之相对,不信任男上司的下属非常少。 这次有1000多名德国职员参与的调查表明,对女上司的不信任感在新一代人身上也无望改变:在不到25岁的年轻人中,甚至有72%的人对女上司有看法。此外,受访者也一致认为女性在工作中面临更多的困难。70%的受访者认为,女性想事业有成不是那么容易。这也许正是令人对女上司抱有疑虑的一个原因。 这次调查的负责人米夏埃尔·弗尔斯特说:“女性在工作中总是受歧视,她们会传播这种不愉快的感受,让别人在工作中也轻松不起来。” 柏林一家猎头公司的总裁乌韦·舒里希特则揭示了另一层原因,他说:“女性和男同事的联系不会超出公事范围外,她们不加入男性的关系网。”而私交恰恰可以为下属的晋升铺平道路。“女人很少能成为挚友”,舒里希特这样说,但他没有怀疑女性的工作质量,他说:“为数不多的处在领导岗位上的女性的确都非常优秀。她们清楚自己的前进方向,但必须克服重重阻力才能达到目标。” 男权社会的偏见和压力让有些女性做得过火,“她们在向上爬的路上比男人还男人,”心理学家梅希蒂尔德·埃彭贝克说,“工作竞争往往使她们变得铁石心肠,没有同情心。”而同情恰恰是每个领导应具备的品质。缺乏同情心的上司也不能指望下属对他忠诚——而没有下属的忠诚,任何成就都不能长久。 根据埃彭贝克的经验,“放弃孩子努力工作而爬上高职位”的女上司最令人难以忍受,“她们对有孩子的女同事的平常言行往往过于敏感。”此外,“当女人首次晋升到高层职务时,她会倾向于把其他女性排除在自己的圈子外。”与男性不同,女性为实现目的会无所顾忌。 为何如此?心理学家埃彭贝克说,这是因为女性待人处事总是非此即彼: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没有其他可能。值得注意的是,97%的女性始终认为自己是女性间冲突的受害者。 德国汉堡经济政治大学的教授索尼娅·比朔夫对此也有同样消极的看法。她说:“女性有浓厚的竞争意识——这源于进化和争夺男人的竞争。这种竞争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共存。”因此,“公司中女性职工的比例越高,同事间的相互倾轧就越多。”因为女性缺乏客观评价其他女性的能力。 这些德国学者认为,微软、苹果电脑、英特尔和惠普这几家著名美国公司的女经理和员工搞不好关系,于是为了让员工能忍受她们的领导而把他们送去参加特殊培训。这看来并非是意外。

城市女性就业问题的现状分析谈[摘 要] 当今社会女性就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性别歧视、女性在身就业思想的弊病等。本文通过结合案例分析现代女性就业这两大现状,并透视背后的原因,为解决城市女性就业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关键词] 女性就业;性别歧视;就业观念;权利保障当今,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特别是中国进入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产业结构阶段后,给女性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另外随着全球妇女解放运动的推进,女性的就业状况已得到极大的改善。如女性就业权利受到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保护,就业领域有所拓展,就业方式也趋向多元化。但是女性就业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就像是口渴的乌鸦看得到却和不到的水,成为女性就业有形无形的阻碍。一、女性就业现状分析(一)、性别歧视的阻碍女性作为和男性共同存在的群体,势必要拿来做比较。女性就业受传统因素的影响,被性别歧视有形无形的牵制着。因此不仅是城市女性就业,且是全世界女性就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性别歧视问题,主要表现在择业、职位情况以及酬劳差距等方面。1、就业求职中的性别关卡根据2001年发布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提供的资料,中国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总体差距和分层差距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就是女性就业率降低,再就业困难。统计结果表明,至2000年年末,18岁至64岁的城乡女性在业比例为87%,比男性低6.6个百分点;与1990年相比,城镇男女两性的在业率均有下降,男性从90%降至81.5%,女性则从76.3%降至63.7%,与男性相比,女性的下降幅度更大。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5年中国就业报告》更表明,女性就业率比男性低11.4%。这份材料充分说明,择业中的歧视成为女性就业面临的主要障碍之一。受传统性别分工意识的影响,女性在社会劳动领域受歧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择业的过程中,女性受到的歧视有多种表现形式。我国女性择业中的性别歧视主要表现为年龄、身份、性别、身体条件等方面的歧视。女性往往在就职起点时就因为性别原因受到隔离,很多招聘单位已经习惯以受”禁不起出差折腾”拒绝女性求职者,成为了求职”软肋”。 择业中的性别歧视使女性正在成为中国就业压力最大的人群,城市下岗女工和城市女大学生这两个群体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2005年3月,智联招聘网与新浪网联合就”进入职场男女是否平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在毕业时是否感到就业性别歧视”的一项中,只有5.59%的应届女毕业生认为求职很顺利,认为女性必须比男性付出更多努力才行的却有28.90%,承认性别歧视的确存在的则高达32.75%。又有有关数据显示,从1996年开始,我国城镇妇女的就业率开始呈下降趋势。到2000年末,全国城镇单位女性从业人员的绝对数量减少了1477.7万。许多企业在实行优化组合时,女职工是优先下岗的对象。据济南市调查,女职工占编余人员的70%~80%。北京市某无线电厂,在107名下岗职工中,有95名是女性,占下岗人员的87%。另外, 《第二期中国妇女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国企下岗女工普遍感到找工作困难,她们中有49.7%的人认为自己再就业时受到年龄和性别歧视,比下岗男工高18.9个百分点。这些案例显示,近年来城市女性就业又凸显出一个新的问题,即女性失业面不断扩大,下岗女工再就业比较困难。2、就职过程中的性别壁垒一位32岁的年轻女士曾经有过6次的跳槽经验。她说:”第一次是在私企上班,任厂长的秘书,当时令我特恐慌的是来自上司那有色的眼光和借酒发作的动手动脚,整天让我生活在一种白色恐怖里,实在忍受不了,就愤然辞职了。然后跳槽到一企业办公室任宣传干事,我在工作期间尽量发挥我的写作特长,勤奋努力,争取把工作做到最好,厂里的一些宣传活动大都是我一手策划的,我年年受到不同层次的表彰奖励,然而一次次的晋升机会总是与我无缘。虽然薪酬还算可以,但我就是看不惯那种认为女性不可重用的狭隘性别观。后来的几次跳槽也总是命运不济,不是遇到色胆包天的男上司,就是没有让自己闪光的工作环境。”这个案例揭示了女性在就职状态中的一些问题,即男性主导型职业在全国远远大于女性主导型职业。另外,“女性”职业与“男性”职业相比往往是缺乏价值的,所提供的收入低、地位低和提升机会少。这一结果表明女性在劳动力市场受到比男子更多的限制,而且缺乏吸引力。造成这一男女就业不平等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不同的职业和行业间存在着因性别而设置的隔离女性大多跳不出:”三多三少”的框框。即:虚职多实职少、配角多主角少、副职多正职少。首先,女性相比男性在就业中一般处于较低的职位,且升迁机会也比较低。女性总是被认为在学识和能力方面不如男性,她们就很难进入高层决策和管理部门;其次,女性在非正规部门,如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就业率大大高于男性;再次,女性主要集中在某些所谓“适合于女性” 作领域,我国城市女性就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等,这些行业大多数都属辅助性、技术层次低、就业门槛低、收入低和难以有升迁机会的行业。而国家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建筑、房地产业、交通运输等属主导性、技术层次高、收入高且有较多升迁机会的行业,女性所占比例远低于男性,女性即使在这些领域就业,也难以得到重视。为此,不少女性不得不一次次地更换工作环境,以求突破。3、工资收入上的性别差异据《上海市贯彻实施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评估报告》指出,男性年平均收入23564多元,而女性只有15292多元,仅为男性的65%左右,收入差距比2000年又扩大8个百分点。 在社会上,女性往往从事收入较低的工作。而在收入较高的经济、金融、文化等领域,虽然女性数量占据60%至70%的比例,但是在管理层上,男性仍占据一定的主导地位。上海男女收入的差距以及扩大的趋势也是全国所有城市女性就业中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这也是求职就职过程中性别壁垒给女性就业带来恶性循环的结果。由于社会劳动领域普遍存在着性别隔离,女性就业率要低于男性,而且多集中于低技能、低收入、非全日制的工作当中,使男女两性的收入并不平等。即使女性就业层次得到改善,但由于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女性在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及进修、升迁等方面的机会比男性要少得多,从而影响到她们的竞争能力和晋升资格,使女性的工资水平与男性形成差距。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男女收入差距更加拉大。大量外贸企业用高薪吸引着更多高素质人才,导致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从事高技术和高智力服务的脑力劳动者供不应求,而求简单的体力劳动者却面临着供大于求的状况。目前,男性在高技术、高层管理等高收入层次所占比重较大,而女性在简单劳动层次所占比重较大,这一趋势将有可能拉大男女之间的收入差距。(二)、女性就业观念思想上的弊病1、女性择业思维的畸型化据2000年武汉市对女性希望就业的行业进行调查排序,结果是:希望在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就职的人数最多,占57.5%,其次是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事业,占48.2%,金融、保险业占42.6%,另外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都是排名较前的行业。而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建筑业则是女性普遍不愿意就业的行业。这个案例说明女性在选择职业时, 依然以机关国营单位最稳定的、有保障、体面的坐办公室为首选, 而对那些只要沾上”服务”二字的职业, 便视为低人一等或者不屑一顾。由于传统的就业观念导致女性表现出与社会需要的不一致性,女性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和创造力缺乏深刻地认识,导致了就业观念上的落后,这就不利于女性作为和男性平等群体的社会价值的发挥体现,从而也影响到了女性就业问题。2、就业的偏见导致的自卑、失落心态从城市女性自身角度看, 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弱点, 诸如依附、自卑、狭隘、守旧、心理脆弱等心理弊端, 成为她们自身发展的障碍。因为对就业困难等多冲压力的压迫导致缺乏信心、勇气而自暴自弃;在求职、就职过程中受到各种歧视和困难,逐渐产生畏难情绪,习惯听命于人,逐渐失去了追求,缺少了开拓创新的精神。这些女性心理的弊端,一方面是客观社会存在的对女性就业的性别歧视的恶性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几千年传统落后观念积淀下来的陋习,无论如何对女性就业产生了消极影响。3、择业中过分追求利益价值同时女性也希望在社会中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现代女性来讲有些职业似乎是无可奈何的选择。特别是城市的一些女性,如大学毕业生,她们对自身的价值地位缺乏实际的定位,导致在择业就业时碰到的壁障也多,有些城市下岗女工宁可失业在家也不愿意从事一些服务行业就业。而现代服务行业的技术水平高、要求高、门槛高,加上人们讲究投入产出的市场经济效益,女性就业的瓶颈变得越加窄。二、城市女性就业问题原因探索(一)、教育投资上的性别歧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小学、中学、大学,女性入学历都低于男性,而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男女相差比例越大,女性受教育机会少、时间短,导致在社会职业的专项技能上女性始终处于劣势,限制了女性从事高技术性、高素质性的行业,对于进入高层管理也有消极影响。(二)、对妇女生理价值扭曲,视妇女家庭责任感为弱点从生理角度来说,妇女要面临着孕期、产期、哺乳期考验。这“三期”不但影响着单位的效益,还要出资进行保护,致使许多单位不愿招收女工。事实上,妇女不仅是物质的再生产者,还承担着人类繁衍的任务,但这并没有赢得社会的肯定与尊重。近期以来,还出现了”让妇女回家去”的苗头,使家务劳动成为专有职业,这实际上就是在抹杀妇女的社会属性,归根结底是为女性就业设置思想障碍。(三)、保护男女平等就业的法律条款操作性的欠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都有关于就业性别歧视的阐述和规定。《宪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劳动法》第十三条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二条也明文指出:“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然而问题在于,上述规定原则性有余,操作性不足。中华女子学院副教授刘明辉指出,中国的法律中一直没有界定就业性别歧视的概念,而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立法首先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连什么是性别歧视都没有搞清楚,拿什么来保护受害者。同时,目前我国有关性别歧视纠纷的司法滞后,判定为性别歧视后企业应受到何种处罚?相关的律条付之阙如,根本就不能对违规企业进行有效的震慑。司法上反对就业性别歧视的诉讼较少,更少见成功维护妇女平等就业权的司法裁决。(四)、女性生育保障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市尚未建立社会化的生育保险机制,用人单位没有因招聘女工而获得适当的补偿,相反加大了人力成本,从而拒绝招聘女性。(五)、灵活的就业方式可能对妇女就业权利上可能带来的弊端女性就业的多元化趋势包括选择就业单位的意愿和途径多元化、工作时间的弹性化、工作场所和劳动用工形式的多元化等。这是社会发展和妇女就业改善的结果,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过分强调就业方式多样性的趋势事实上对女性就业保障也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片面强调灵活多样的就业,容易使社会对妇女就业和职业发展形成错误认识,认为妇女的职业生涯是可以“灵活”间断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从而影响一部分妇女就业状况的稳定性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连续性,并给某些企业随意解雇女性员工造成可乘之机。此外,“灵活”的工作还常常与较低的工资、有限的社会保障和较低的职业声望及前途相联系。灵活就业的女性职工往往被企业认为流动的可能性较大,企业可能因此不肯对她们进行人力资本投入和开发,也很少给她们晋升的机会,而且常常把她们安排在重要程度低、失业风险大的岗位上。企业一旦经营效益不好,首先考虑裁掉这部分“弹性”很大的女工,因此,女职工的就业权益也常常得不到保障。在“灵活性”最强的非国有企业,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失去保障。有调查显示:一些非国有企业(包括:三资、私营等)不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忽视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应享受的特殊保护,不顾女职工利益,硬性推行孕产期妇女放长假,或以保护女职工为借口,裁减下岗;有的工厂实行提前内退,比正常退休年龄早5年,一般在45岁左右,有的甚至把女职工的退休年龄提前至42岁。某些企业利用弹性工作时间变相剥削妇女。尽管“弹性工作制”给了就业女性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使她们能够在角色冲突中选择兼顾家庭的工作时间安排,因此受到一些女性的欢迎。但是,有些企业恰恰是利用“弹性工作时间”使工作和休息时间混淆起来,变相剥削女工。三、对解决女性就业问题的相关建议(一)、执法监督机制的健全,惩处力度应加大。一方面,应建立以政府劳动部门为主体,有关部门参加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机构,定期对企业执法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依法严肃处理侵犯女职工权益案件。对违法行为较突出的行业、企业应进行经常性重点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限期整改,以防止和杜绝侵权行为的发生,对触犯法律的企业经营者应追究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应逐步建立健全工会法律监督组织,形成网络和体系,与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对企业的侵权行为进行监督,推动企业贯彻落实各项法律法规。(二)、促进女性就业观念的转变,把握就业形式多样化带来的机遇面对就业的严峻形势,仍有一些女职工还在“等、靠、要”。“等”国家的优惠政策;“靠”组织的帮助照顾;“要”理想的工作岗位。有的人甚至坚持“宁肯跟着国营企业受穷,也不去给私营企业打工”。在这些思想支配下,即使有一些岗位需要女性,但失业妇女却考虑个人面子或企业属性而不屑一顾,形成了劳动力供求的较大错位。社会有关方面特别是妇女组织,应帮助女工全面认识多样化的就业形式,更新就业观念,把握和充分利用多样化的就业形式进行创业。(三)、发展教育与就业技能培训事业,促进女性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如果不能有效地提高女性知识、技能水平,仅仅依靠满足她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改善她们所处的外在环境,难以切实推动妇女就业。因此,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事业,并保障女性享有平等的机会接受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妇女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她们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让她们在积极的人生体验中发挥潜能。(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妇女就业的保障社会保障包括就业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生育保障、工伤保障这五个方面,其中生育保障因为女性所独有而尤为突出。男女两性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中,对女性最为不利的是生育。它造成了女性在就业和人力投资上的阶段性特征,使其人力资源存量不及男性。从宏观上,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的统筹程度和覆盖面,改变目前社会保障职能过多由企业承担的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激励不同所有制单位录用女工的积极性。建立和实施职工失业保险、养老补贴、医疗补助、生育补偿等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所有的就业者均能参加和享受社会保障,消除事实上的不平等。从微观上,要维护妇女人身权利、劳动权利,进一步落实《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改善女工的劳动环境条件,应制定适应就业新形势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三资、乡镇、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的女工权益。(五)、呵护女性心理健康各级政府要协调卫生、民政、妇联等部门,把女性的心理健康当作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问题来抓;要加大对这一方面的经费投入,如在社区或医院扶持开设专门针对女性的心理健康门诊和心理咨询热线,并且挂靠有关机构建立性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大众传媒要广泛宣传有关女性心理健康的知识,并且积极引导人们关注女性的心理健康。女性就业问题是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城市女性问题构成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步骤。而健全女性就业权利保障的法律制度、消除女性歧视、改善女性就业观念、提高女性就业水平是关键所在。[参考文献][1]. 一九九八年广州市女性就业观念调查[J]. 中国劳动,1995,(5)[2]. 一九九八年广州市女性就业观念调查(下)[J]. 中国劳动,1995,(6)[3].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 武汉市女性就业压力与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 学习与实践, 2007,(5)[4]. 第二期中国妇女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N]. 中国妇女报,2001[5].李银河. 女性权力的崛起[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6)[6]. 李怀玉. 外出务工青年女性就业现状及权益保护[J]. 红旗文稿,2007,(4)[7]. 王静 谭琳. 论女性就业形态多元化的利弊——广东省四城市妇女就业状况调查报告[J]. 人口与经济,2002,(4)

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当前,我国面临最大的就业压力并非来自城镇,而在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我国农村妇女占整个妇女人口的70%以上,农村妇女向城镇转移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农村妇女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重视农村妇女的全面发展,克服传统性别偏见和影响农村妇女发展的障碍,提高农村妇女各方面素质,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解决好农村妇女就业问题,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在分析我国现阶段农村妇女就业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其存在问题及深层制约因素,并结合相关就业理论,吸取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农村妇女就业的成功经验及教训,提出提高农村妇女就业水平的对策与建议,为政府部门切实解决农村妇女就业问题提供参考。关键词:农村妇女;就业;问题;对策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rural women in ChinaAbstractEmployment is Minshengzhiben, it relates to China'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At present, China faces the biggest pressure of employment does not come from towns, but rather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to urban areas. Rural women account for 70% of the entire female population over the transfer of rural women to urban areas the number is rising, rural women's employ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refore, adherence to and implementation of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philosophy,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rural women to overcome gender bias and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obstac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wome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ll aspects of rural women, is to uphold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Solve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rural women and to promot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reate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women's employment on the basis of their problems and described the deep constraints, combined with relevant employment theory,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women's employment in rural areas and lessons learned,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employment of rural women the level of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rural women to provide information. Key words: rural women; employment;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II第1章 绪论 1第一节 研究背景 1第二节 研究目的 2第2章 相关理论介绍 2第一节 基本概念范畴 2第二节 相关理论介绍 3第三章 农村妇女就业的制约因素 5第一节 传统陈旧观念的制约 5第二节 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 5第三节 地方保护政策的制约 6第四节 妇女自身素质的制约 6第四章 农村妇女就业的对策建议 6第一节 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 7第二节 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农村妇女的思想素质 7第三节 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技术水平 8第四节 建立健全农村信息网络,为农村妇女就业搭建平台 8结 论 9参考文献 10

女性就业歧视论文文献综述

德国职业女性的生存现状 在描述美国职业女性如何才能进入德国商界时说:“尽管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工作岗位,德国仍然是一个男性统治的国度。因此,你要多花费一些时间才能得到你的德国同事的尊敬。” 作家兼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Edward T. Hall)描绘了同样的景象:“德国女性在商界的地位比美国女性要低。德国的已婚女性很少在外工作,德国女性就业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女性。” 1995年,德国女性仅占据不到5%的经理职位。因此,在德国工作和生活的美国和加拿大女性会感受到来自业界男女同僚的不满,同时她们也缺乏社会联系和社会支持。 在德国政府中,女性仅占行政管理职位的25%,这一比例在欧洲居于最低之列。尽管政府也制定了一些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德国女性的前景依然黯淡。 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北美女性还是前往德国,因为德国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幸运的是,英语在德国应用很广泛,尤其在法兰克福附近的地区,因为美军在当地已经驻扎了50年。当然,像在其他国家一样,会讲当地语言仍然要方便得多。正如诺斯特博士(Dr. Knorst)所说,即使会犯一些错误,说当地的语言仍会为你架起友谊的桥梁。 “我和两位德国商人一起乘车从杜塞尔多夫去往科隆。司机让我留意一下路边城镇的名字。10分钟后,我看到路边的指示牌,称乌姆莱通镇到了。但后来我才知道指示牌上的词的意思是‘绕道而行’,这让我感到很尴尬。不过也让我们大笑了一番,感到很放松。此行之后我们就成了好朋友。” 商业行为规范 商业行为规范和礼仪在德国非常重要。尽管,他们并不一定像法国人和意大利人那样要求举止高雅,相比之下,他们更尊敬和期望人们“遵守规则”。德国公司的高效、可靠使他们引以为荣,因此,他们拥有关于商业行为的正式规范也就毫不奇怪了。 克劳迪娅·A·班克尔博士(Dr. Claudia A. Becker)是德国人,任美国芝加哥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德国语言和商业计划研究项目负责人。她建议,参加商务会议时,应该积极果断,而不是仅仅令人感到厌烦地、被动地接受。以会议时就坐情况为例,年长的人需要也得到更多的尊敬,可以坐在桌子末尾的位置,而女性也不应该让别人看轻。 其他在德国工作过的女性告诫,不要太咄咄逼人,这样会损害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系。一位女性提供了如下战术:与会前,问一下你信任且阅历丰富的德国同事,开会时你坐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进入会议室时,有礼貌地问一下与会的其他人你可否坐在你中意的位置上。几乎没有人会拒绝你的要求,因为拒绝这样的要求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班克尔博士提醒,相比美国和加拿大,在德国建立商业伙伴关系的速度比较慢,切忌操之过急。德国男性通常不会完全接受一位女同僚,即使其他条件都与其相当。 你怎样建立自己的信用?职业女性应坚强、不妄自菲薄。开始时,明确此次会议的目的,强调你此次行动的重要意义。明确自己的意图、条件,谈判时要清楚自己的底线。发生争执时,要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过,人们并不欣赏过度活跃的商人。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如果有必要随后加以强调。要注意你说话的音调。在德国,大声说话的女性比大声说话的男性更具冒犯性。切忌夸夸其谈恭维,德国人认为这样很肤浅、不可信。开会和讨论计划时不要过于心急,要学会耐心。在德国,最重要的是如何很好地完成工作,而不是强调“时间就是金钱”。 德国宪法明确规定同工要同酬 。但德国《明星》周刊最近通过组织专家对25万个工资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男女雇员从事同样工作,女性雇员的工资收入比男性少30%,而且职位越高,男女工资之间的剪刀差越大。调查结果对于主张性别平等、女权运动十分活跃的德国来说,简直就是个丑闻。但现实就是这样严峻。 同工不同酬例子多 已做到慕尼黑交易所董事位置的波腾兰尔,今年37岁,是一个儿子的母亲,她通过自身经历早就体会到德国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实。回忆当年,她与同龄的一个男生高中毕业后同在一个银行当学徒,同上大学学习经济,同读博士学位,同时获得博士头衔,更为巧合的是,他们到了同一个就职至今的企业谋求同等职位。她甚至优先于那个男生被指名与人事经理谈话,二人均被录用。但波腾兰尔没有想到,现已成为同事的那个男同学从被雇用的第一天起,年薪就高于自己,时至今日她的工资也未能追上这位同事。 32岁的玛利亚·施密特现供职于著名的柏林经济研究所,她叙说着与波腾兰尔差不多的经历。5年前,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她在一家大公司任董事长助理,当时与她从事同样工作的一位同事每年的年薪至少高于她8万马克,主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位同事是男性。 现年40岁的克吕佛女士更有几分不服气地诉说自己的故事。她从小在家就像个男孩子,帮父亲劈用于壁炉的木柴,而弟弟则喜欢帮母亲在厨房里做饭。结婚成家以后她对一般家务不感兴趣,倒是对汽车的性能了解要比丈夫强得多。她1990年开始在巴符州一家试验室工作,当时工资每月为3500马克,而后来她得知,她的男同事每月比她多挣至少1000马克,她认为很不合理,她不断为自己应得的利益而斗争。她为增长工资而争,为使用公司轿车的权力而争,以后又为配备手机而争,她的生活内容似乎离不开“争”,经过12年不间断的拼争,历经三任雇主,她依然无法达到与男士同工同酬的目的。她累了,作为掌握一技之长的工程师,两年前她不得不下决心单干。 职位越高男女收入差距越大 总体看来,在德国,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以及所处职位越高,与同级别男性相比,收入差距越大。一个在企业领导30名员工的部门经理如果是女性,她的年薪大约为77500欧元,而一个男性部门经理的年薪收入为114000欧元。据德国经济研究所最新调查结果,女性政府官员和专业公职人员的平均收入比同等职位的男子至少要少28%。一位45岁的女性审计师年薪为42500欧元,同是45岁的男性审计师年薪为61800欧元。在企业咨询行业,一名35岁的女性分析员年收入是48300欧元,而男性分析员的年薪可达68900欧元。 《明星》周刊对人事经理所作的问卷调查显示,人事经理中36%承认,同种岗位女性比男性收入少,17%被问卷的人事经理甚至认为同等条件下女性收入会越来越少。 在欧洲国家中,德国的男女收入差距比例平均为24%,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国的男女收入差远比德国要小。 收入差距谁之过 尽管人们都知道同工不同酬是不合理的,但谁都似乎不愿去触及这一敏感话题,更很难去改变这一状况。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一是德国人忌讳谈工资收入,在具体的人与人之间,对于收入多少更是不议论、不攀比。二是雇主方的人事经理一向对劳资情况严格保密。三是女性雇员耻于向人事部门提出合理的工资要求,同时往往不了解自己所从事劳动的实际价值。另外,制定工资的人和界定工作性质的人从来就是男性,他们又特别注重诸如机械等生产资料而忽略为人服务的因素,比如大都由女性承担的秘书一职,所获收入要比大都由男性担当的仓库保管员收入要低,根源就是传统观念认为女子干的无非是打打字听听电话,而男子则在看守企业有型的资产。 女性要敢于提增资要求 柏林经济研究所的玛利亚·施密特至今还有些后悔,当初她在那家大企业供职时如果提出增长工资的要求,或许她的要求会得到满足,然而她当时选择的是沉默,她的顶头上司其实了解她的工作能力,但只要她不对工资提出异议,上司是不会主动给她涨工资的。 美国经济学女教授巴博库克经过研究认为,男子和女子对待职业和工资的态度有根本的不同,57%的男性雇员在领取第一次工资后就会向雇主方提出新的工资要求,而提出这种要求的女性雇员只有7%。按照女性思维,只要你好好干活,你的工作就会被认可,工资自然会增加。这种典型的女性工作态度使得她们期望值小,满足率高。男子把与雇主的增资谈判看成是竞技场的搏斗,紧张而又刺激。巴博库克教授敦促女性要拿出看牙医的勇气与雇主谈增资问题,虽然开始感觉不舒服,但必须去谈。 德国女性受教育程度是很高的,高中毕业生中53%是女性,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中女性占48%,而且这一比例呈上升趋势。据一项专门研究表明,女学生自律、勤奋、有韧性。由此可见,女性就职、升迁、增资的机会并不比男性差。如果女性自己认识不到这一点,不去争取应有的权利,那她不只是在降低自身价值,同时也在压低其他女性的劳动身价。 “她们在向上爬的路上比男人还男人,工作竞争往往使她们变得铁石心肠,没有同情心。”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最近,由德国《商报》委托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45%的职员——其中9%是任领导职务的女性——对女上司明显持保留态度。因为他们认为,在女上司领导下,自己晋升的机会远逊于在男上司领导下。女性 又一次在职业生涯中得到了负面评价。与之相对,不信任男上司的下属非常少。 这次有1000多名德国职员参与的调查表明,对女上司的不信任感在新一代人身上也无望改变:在不到25岁的年轻人中,甚至有72%的人对女上司有看法。此外,受访者也一致认为女性在工作中面临更多的困难。70%的受访者认为,女性想事业有成不是那么容易。这也许正是令人对女上司抱有疑虑的一个原因。 这次调查的负责人米夏埃尔·弗尔斯特说:“女性在工作中总是受歧视,她们会传播这种不愉快的感受,让别人在工作中也轻松不起来。” 柏林一家猎头公司的总裁乌韦·舒里希特则揭示了另一层原因,他说:“女性和男同事的联系不会超出公事范围外,她们不加入男性的关系网。”而私交恰恰可以为下属的晋升铺平道路。“女人很少能成为挚友”,舒里希特这样说,但他没有怀疑女性的工作质量,他说:“为数不多的处在领导岗位上的女性的确都非常优秀。她们清楚自己的前进方向,但必须克服重重阻力才能达到目标。” 男权社会的偏见和压力让有些女性做得过火,“她们在向上爬的路上比男人还男人,”心理学家梅希蒂尔德·埃彭贝克说,“工作竞争往往使她们变得铁石心肠,没有同情心。”而同情恰恰是每个领导应具备的品质。缺乏同情心的上司也不能指望下属对他忠诚——而没有下属的忠诚,任何成就都不能长久。 根据埃彭贝克的经验,“放弃孩子努力工作而爬上高职位”的女上司最令人难以忍受,“她们对有孩子的女同事的平常言行往往过于敏感。”此外,“当女人首次晋升到高层职务时,她会倾向于把其他女性排除在自己的圈子外。”与男性不同,女性为实现目的会无所顾忌。 为何如此?心理学家埃彭贝克说,这是因为女性待人处事总是非此即彼: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没有其他可能。值得注意的是,97%的女性始终认为自己是女性间冲突的受害者。 德国汉堡经济政治大学的教授索尼娅·比朔夫对此也有同样消极的看法。她说:“女性有浓厚的竞争意识——这源于进化和争夺男人的竞争。这种竞争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共存。”因此,“公司中女性职工的比例越高,同事间的相互倾轧就越多。”因为女性缺乏客观评价其他女性的能力。 这些德国学者认为,微软、苹果电脑、英特尔和惠普这几家著名美国公司的女经理和员工搞不好关系,于是为了让员工能忍受她们的领导而把他们送去参加特殊培训。这看来并非是意外。

女性就业歧视是指在就业过程之中,招聘单位对女性因为性别原因而谢绝录用的一种社会现象。女性就业歧视一直由于封建传统观念而存在于就业求职过程之中,再加之女性特有的生理结构,面临人生必须的生育阶段,企业要给很长时间的产假,又要交各种保险,还要找人顶替她们的工作,这对公司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硬成本。(一)女性就业机会不平等尽管有统计表明,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女生比例已达44%,基本上撑起了校园的“半边天”,但女性就业的机会却远远低于男生。在求职过程中,性别歧视成为毕业生女性就业途中难以绕开的绊脚石。造成性别歧视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因为怀孕、生育和哺乳,除此之外就是一些传统的性别偏见使得用人单位将女生拒之门外。(二)退休年龄及退休金待遇不平等男女不同龄退休,是我国性别歧视的一个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国外大都是实行男女同龄退休制度,无论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还是发达国家(如欧盟各国)我们不能否认在男女退休年龄差异上,其制定的初衷是对女性的照顾,也一度被认为是保障妇女权益的象征。但我们同样也不能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随着女性自身文化程度和素质的不断提高,这一规定已经发生了质变,即:已由原来的权利性保障变为义务性的限制。(三)男女同工不同酬在不同的行业中,男女同工不同酬成为一种残酷的现实。一般而言,决定收入水平的关键性因素除了教育水平以外,应该就是一个人的能力。据一项专门研究表明,女学生自律、勤奋、有韧性,女性就职、升迁、增资的机会并不比男性差。有专家认为女性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除了提高自身学识和技能以外,勇敢地争取自己的权益也是女性现在需要突破的瓶颈。(四)岗位性别隔离由于受到传统工业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用人单位基于性别对求职者进行挑选,明显地形成男性工作和女性工作分立的局面,从而产生了岗位性别隔离。从女性就业结构看,横向:行业间,女性工作大多是家庭角色的社会延伸。纵向:越是往上的管理层,女性越少。上述“天花板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企业化之中,在国家机关同样存在。政府要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加大性别歧视的查处力度。尤其是国有用人单位要增强法律意识,带头遵纪守法,树立促进就业公平的大局意识。

2014年6月24日,应届毕业生郭晶在赶集网上看到杭州市西湖区东方烹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招聘文案人员,她认为自己的学历以及实习经验符合学校的要求,便在网上提交了简历。等待多天后没有得到任何回复,郭晶又浏览了赶集网相关的页面,才发现招聘页面上写着“限男性”的要求。郭晶表示不解,多次向对方咨询,并到学校当面了解,对方坚持只要男性,表示这个岗位不适合女生。11月12日,这起“浙江就业性别歧视第一案”在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宣判,法官认为“被告不对原告是否符合其招聘条件进行审查,而直接以原告为女性、其需招录男性为由拒绝原告应聘,其行为侵犯了原告平等就业的权利,对原告实施了就业歧视”。篇二:就业性别歧视案例(129字)2000年,河南信阳女大学毕业生小郭应聘浙江的一个民营企业的文秘岗位。她投了简历以后很久没有得到回应,她再去网上查的时候,注意到那个企业提出这个岗位只限男性。这位女孩就向杭州西湖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案例判决的结果是小郭获得胜诉,并且获得精神赔偿2000元。篇三:女性就业歧视案例(468字)曹菊来自山西吕梁农村,2012年初夏,她结束大专学习,做着迈入社会的准备:一离校,她就要按月偿还3年来近两万元的助学贷款,她迫切需要一份工作。在求职网站上,曹菊看到巨人教育公司正在招聘行政助理,岗位描述:负责安排主管的日程及处理文件,需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具有一定的沟通、组织能力。曹菊认为自己符合要求,且对教育行业很有兴趣,第一时间投了简历。“我特别想得到这份工作。”她说。之后,曹菊又在巨人教育官方网站查到招聘邮箱,直接投递了一份简历。十几天过去,她没有收到任何短信、电话或者是邮件的答复。半个月后,曹菊再次查看巨人教育的招聘启事时却发现,其中出现了仅限男性的条件。她向巨人教育集团重申她希望得到这个机会,但遭到拒绝。2012年6月25日,曹菊再一次登录智联招聘查看投递简历消息时,发现巨人教育的行政助理招聘启事中有一条“仅限男性”的条件。难道自己是因为性别原因被拒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曹菊当天致电巨人教育进行询问,巨人教育答复称该职位只招男性,即使曹菊各项条件都符合,也不会予以考虑。篇四:就业性别歧视案例(499字)小梁是华南师范大学2012届的一名本科毕业生。去年10月,小梁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了广州某贸易公司一个销售职位的招聘广告,该职位的首要要求是:“男性,20-28岁,外形健康阳光”。由于觉得这家企业条件不错,身为女生的小梁还是向这间限招男性的企业投去了简历。几天后,小梁并没有收到来自该公司的任何回复。一心想揾工的她决定给这间公司打电话询问招聘情况,电话中,她着重向对方介绍了自己的大学兼职销售背景。然而,对方公司人事部工作人员一再强调,公司该职位只招男性,并称“销售是要见客户的”,尽管小梁很优秀,但就该公司文化来说,这个职位并不需要女性,当即拒绝了小梁的请求。

  • 索引序列
  • 育龄女性就业歧视论文开题报告
  • 女性就业歧视研究论文
  • 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论文题目
  • 女性就业歧视论文参考文献
  • 女性就业歧视论文文献综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