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08

LiangJin0727
首页 > 论文问答 > 论述下手八法的文献是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米粒圆又圆

已采纳
1、杨氏很注重针刺手法和取穴方法,在取穴时很重视经络,提出循经取,首次提出了“宁失其穴,勿失其经”(此说源于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卷二》),其在注解《标幽赋》中“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条文中曰:“言能识本经之病,又要认交经正经之理,则针之功必速矣。”故曰:“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宁失其时,勿失其气。”其意是说既要能辨识本经经脉的病变,又要认清交经、正经方面的理论才能收到迅速的疗效。2、杨氏在《针灸大成》中不仅汇述了各家针刺手法,还总结了自己心得,创立了杨氏补泻“十二字次第手法”以及“下手八法”。《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针法玄机口诀多,手法虽多亦不过;切穴持针温口内,进针循摄退针搓,指捻泻气针留豆,摇令穴大拔如梭。”杨氏将针法的基本操作步骤总结归纳为十二种即:爪切,指持,口温,进针,指循,爪摄,针退,指搓,指留,针摇,指拔。同时又把进针时的基本操作归纳为八法即:揣,爪,搓,弹,摇,扪,循,捻。3、杨继洲在继承前人针法的基础上对补泻手法进行总结并有所发挥,《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回答》中论述了补针与泻针之要法。《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中较为全面的介绍了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留气法,运气法,提气法,中气法(纳气法)苍龙摆尾(即青龙摆尾),赤凤摇头,龙虎交战,龙虎升降,五脏交经,通关交经,膈角交经,子捣臼,子午补泻,子午倾针,进火,进水等法。(1)补针与泻针要法:见于《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回答》中:“补针之法,左手重切十字缝纹…… 是则进退往来,飞经走气,尽于斯也。”“凡泻针之法,左手重切十字纵纹…… 呼之乃去,疾入徐出,其穴不闭也。”根据以上记述,可以看到在文中大致叙述了:①进退针法:补法分三部进针是徐进,先从浅层进,次中层,再在深层。泻法则相反,分三部退,是徐退的方法;②呼吸法:补法中随呼气而推进,泻法中是随吸气而退回;③燃撅法:即是捻转和提插。补可用左转,泻可用右转;补可用紧按慢提,泻可用紧提慢按;④阴阳数和生成数:补用九阳数或生数,泻用六阴数或成数。⑤担截法:即是提法和按法。(2)进火法和进水法:进火法属于热补法。《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初进针一分,呼气一口,退三退,进三进,令病人鼻中吸气,口中呼气三次,把针摇动,自然热矣。如不应,依前导引。”进水法属于凉泻法。《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初进针一分,吸气一口,进三进,退三退,令病人鼻中出气,口中吸气三次,把针摇动,自然冷矣。”在现代我们把这种方法更多运用与导引之法,针刺与导引结合,可以大大地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3)迎随法:杨氏说迎随“乃针下予夺之机”。予是给予,是补;夺是夺取,是泻。补法要“随而济之”,泻法要“迎而夺之”。这一补泻的总则在《灵枢》和《难经》就早有论述,杨氏认为针刺要知经脉之往来,即是按照气血流注方向行针而分补泻。具体方法是“针芒望外”或“针芒望内”的不同针刺方向“因气血往来而顺逆行针”近人就常称之为“迎随补泻”。(4)关于营卫补泻:在《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回答》中说“……欲治经脉,须调荣卫,须假呼吸。经曰:卫者阳也,荣者阴也;呼者阳也,吸者阴也。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者,即是取气于卫。吸则内针,以得气为故者,即是置气于荣也。”这是从营卫阴阳来分补泻法。补法须从卫取气,泻法须从营置气。杨氏还提出“荣卫为中外之主”,并说“百病说起皆始于荣卫,然后淫于皮肉筋脉。……”故结合《内经》和《难经》,解释道:针刺部位不外乎是皮,肉,脉,筋,骨;以气来分则不外乎卫气,营气,谷气。谷气是指深层的针刺感应,营气是指与血管相关的针刺感应,卫气是指浅层的针刺感应。(5)呼吸补泻:“呼则出其气,吸则如其气。欲补之时,气出针入,气入针出;欲泻之时,气入入针,气出出针。”人体当吸气时,生理机能处于充实状态,呼气时处于虚软状态。补法是当呼气时进针或转针,当吸气时退针,这是顺其气,为随;泻法是当吸气时进针或转针,当呼气时退针,这是逆其气,为迎。故呼吸补泻也是以迎随补泻为准则的。呼吸作为“造化之枢纽”,是指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直接通过呼吸进行交通;“人身之关键”,是指人的一身由于呼吸的升降活动,使膈肌上下起伏,推进脏腑气机的运行,并能伸展腰脊,健运机关。(6)补泻分大小:杨氏认为“刺有大小”,也就是将补泻分为大小。“有平补平泻,谓阴阳不平而后平也。阳下之曰补,阴上之曰泻,但得内外之气调则已。有大补大泻,惟其阴阳具有盛衰,内针于天,地部内俱补俱泻,必使经气内外相通,上下相接,盛气乃衰。这一论述为杨氏首创。以往对补泻法并无大小之分。杨氏所说“平补,平泻”为小补小泻,补就是要引阳气深入,泻则是要引阴外出,以达到内外之气调合。大补,大泻须分天,地两部,或是天,地,人三部,对每部进行“紧按慢提”的补法或是“紧提慢按”的泻法。大小之分主要是在于分层与否。由此看出“补法”有属于弱刺激,也有属于强刺激。“泻法”也一样。也就是说,有属于弱刺激的“平补平泻”,也有属于强刺激的“大补大泻”。
181 评论

张小电1301

174 评论

瑾年凉薄

楼英(1332~1420年)一名公爽,字全善,号全斋,萧山(今浙江萧山)人,明朝名医之一。一、名医楼英生平简介楼英出生于书香门第,不求仕家,一心学医,深研《内经》及前贤名著,并悬壶看病。明洪武时,应召到南京,但以年迈力辞归乡。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中,他鉴于医学书籍分类的欠当,历30年,总结了明以前的医学经验,按人体内脏分类法,著《医学纲目》40卷,另著有《仙岩文集》2卷、《运气类注》4卷、《参同契药物火候图说》2卷。二、名医楼英学术思想楼英之学术思想主要反映于他所著《医学纲目》之中,他辑自《内经》以下历代方书、文献,结合个人见解分部论述,于整理编辑之中体现了他的医学思想。楼氏的《医学纲目》是金元前中医典籍的一次大汇总,上自《内经》,下至丹溪,旁及笔记。其分为阴阳脏腑、肝胆、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肾膀胱、伤寒、妇人、小儿、运气等10部,每部之中,于病证、治法、方药,又各有区别,治法皆以正门为主,支门为辅。楼氏善于汲取诸家之长,充分体现同病异治的特点,其论述纲目清晰,选论、治方较有法度,颇为后世医家所重视。楼氏承继《内经》之旨,重视阴阳五行理论。归纳出比较合理的诊治规律,即“先分别气血、表里、上下、脏腑之分野,以知受病之所在;次察所病虚实、寒热之邪以治之”。此实为中医辨证论治法则的最好总结,较之笼统的“八纲”分证更切实际。 楼英读书,主张濯旧见,求新意,大胆质疑辨惑。敢于否定前期名医的不实之词。楼氏辨证,重视分脏腑,辨病机。在论治上,则立足于“细烛脉证”,“同病异法”,其立方遣药,亦多有特点。名医楼英不仅对金元前中医典籍进行了系统地归纳总结,使之精粗相因,目纲毕举,同病异法,了如指掌,且于中医理论及临证论治均有发挥,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329 评论

楞大个肚兜

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名济时,编著有《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后经扩充辑集为《针灸大成》十卷。 十二字手法及下手八法 《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针法玄机口诀多,手法虽多亦不过:切穴持针温口内,进针循摄退针搓,指捻泻气针留豆,摇令穴大拔如梭。” 杨氏将针法的基本操作步骤总结归纳为十二种(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即:爪切、指持、口温、进针、指循、爪摄、针退、指搓、指捻、指留、针摇、指拔。同时又把进针时的一些基本操作归纳为“下手八法”,即:揣、爪、搓、弹、摇、扪、循、捻八种。 杨氏十二手法 手法 操作 作用 爪切 左手大指爪甲重切其针之穴 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不伤于营卫 指持 右手持针于穴上 (准备进针) 口温 入口中温热 (此法今已不用) 进针 神定、息匀,审穴在何部分,重切经络,少待方可下手 (将针刺入) 指循 用指于所属部分经络之路上下左右循之 使气血往来,上下均匀,针下自然气至沉紧 爪摄 随经络上下用大指爪甲切之 针下邪气滞涩不行者,其气自通行也 针退 分明三部,一部一部缓缓而退 (由深出浅) 指搓 转针如搓线之状,勿转太紧 泄气 指捻 治上大指向外捻,治下大指向内捻。……如出至人部,内捻者为之补,转针头向病所,令取真气以至病所;……外捻者为之泻,转针头向病所,令挟邪气退至针下出也 行气,内外移行上下 指留 出针至于天部之际,在皮肤之间留一豆许,少时方出针(出针前稍作一停留) 令营卫纵横散 针摇 以指捻针如扶人头摇之状 泄法:使孔穴开大,邪气出如飞 指拔 待针下气缓不沉紧,用指捻针如拔虎尾 (起针)

264 评论

相关问答

  • 以下关于“文献综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文献综述是对论文选题研究现状的梳理,但并不仅仅是把文献进行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是需要在总结梳理别人研究的同时,对已有的研究做出评价,也就是说有述有评,这也是为什

    怪叔叔是绅士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下面关于文献综述的说法错误的是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1、搜索相关文献 在开始搜索文献之前,需要一个明确定义的主题。如果正在写论文或研究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搜索与之相关的研究问题和问题。如果是以独

    小妖乐乐10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要写好文献综述,必须做到以下八点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1、搜索相关文献 在开始搜索文献之前,需要一个明确定义的主题。如果正在写论文或研究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搜索与之相关的研究问题和问题。如果是以独

    锦和1105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文献综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什么

    文献综述一般都包含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然后通过分析、阅

    钱小小小疯纸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下列关于文献综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janelin1002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