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26

superman0810
首页 > 论文问答 > 知网查重报告看哪个数据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芳菲七月

已采纳
论文查重率的话,可以在淘宝进行查重,然后她就会发送给你一个查询了一个,结果就会告诉你查重率是多少
242 评论

张小电1301

226 评论

初记装饰

知网学术不端论文检测查重网 > 检测资讯 > 中国知网论文查重中关于“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和“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析疑中国知网论文查重中关于“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和“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析疑 检测资讯 admin 5年前 (2016-08-23) 61089次浏览初次使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查重系统,对“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的百分比比较重视,对“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的百分比不太了解,甚至有点儿疑惑:cnki“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很好理解,就是查论文中“去掉已经标明出处的文献”之后的重复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就应该是去除引用本人文献之后的重复率,本人文献也应该包括在前面的“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之中,列出这两者意在何处?为何后者的百分比总是比前者的高?其实这个查重系统主要的目的是查出引用别人的文字但是却不愿意注明人家的名字,把别人的文字拿来当做自己的,将别人的据为己有,这就是抄袭,所以,所谓的查重,就是查抄没抄的问题。,既然“引用文献”和“本人文献”都是在查重“去除”之列,那就说明这些“引用文献”和“本人文献”都是注明出处的规范的行为这些是可以重复的,当然不能太多,但是标准却又难以量化。什么样的引用不算抄?就是引用别人的文字的时候注明出处,需要人家的东西的时候不是去偷偷拿来不敢声张,而是去借来。表现在文字上,偷偷拿多少文字过来算抄袭?一般的情况下,还是比较宽松的,“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15%以下,可以勉强过关。但是,还是要说明的,如果一篇文章中在引用别人的文字时,倒也规规矩矩的注明出处了,太多的话,也不行,因为引用人家的太多,很容易就把别人的观点抄来了。就是说,如果你家里的东西全是明目张胆的去邻居家借来的,你能说这家里的东西都是你的吗?你只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占据这些东西的意义是什么呢? 所以“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就是去除了“引用自己的文字且标明出处”和“引用他人的文字且标明出处”的,去除了这些规范的引用文字,如果还有重复比率,那就是包括了“引用自己的文章没有标明出处的”和“引用别人文字没有标明出处的”,这些都是不规范的行为,一旦比率高了,就是抄袭了。 其实,一篇原创的论文,在“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后,重复比率应该为0的,但是因为现在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现象太严重了,所以各个科研部门在查重的时候也不得不水涨船高,这就是法难责众,在人们“违法”现象太普遍的情况下,只好一律从轻处理,重新设定标准了。“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后的重复率就包括了“引用他人文献注明出处的”,加上“用自己的已经发表过的文字但是没有注明出处的”,加上“用他人文字没标明出处的”,(重复自己已经发表的文字但是没有注明出处的也是不规范行为),这三类都是不规范的引用行为,比“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后的重复率多了“引用他人文字有出处的”的规范的内容,即“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后的重复率中包括了引用他人文献的规范内容。所以查重结果如果有重复现象的话,“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后的重复率总是比“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的重复率高一些。查“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的重复率目的是为了查不规范的行为,“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的查重主要目的是为了看文章在引用自己的文献之外还有多少是规范引用别人的和不规范的抄袭。如果不规范的比率低,而所谓的注明出处的规范引用现象比较严重,也应该予以注意,加以改正 。举例:如果“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的重复率是8%,那按照当前的标准来看,这样的文章不算是抄袭,应该算是不规范引用,把出处加上去就可以了。“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的重复率是43%,那么43%—8%=2%。那这个2%就是引用他人文献有出处的重复率,就是属于规范的重复率。但是这个貌似规范的重复率也实在太高了,就是说引用太多了也有剽窃他人文字表述的嫌疑,因此如果采用这样的文章,就要要求作者不仅把不规范的引用处注明出处,还要把一些引用太多的文献进行精简和删除。由此可见,查“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的重复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查出引用别人文字但是却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的不规范行为,查出是否抄袭别人的观点和文字表述。就是说,“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后的重复率中包括的全是不规范的引用行为,“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后的重复中包括了不规范的和规范引用的行为,所以,“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的重复率是查抄袭最关键的一个数据,查重应该是因这个数据为主,而不是后者和总数据,目前有的单位看总比率据是有失偏颇的。还有一个单篇数字重复最高的数据统计,可以适当作为“规范引用”太多的情况的参考,不管是注明出处还是没注明出处的引用,即使是规范的引用自己的文献,重复字数太多也是不规范的,这就有可能是把自己已经发表过的大部分文字和观点拿出来再发一次,就可能造成事实上的一稿多投,重复劳动,即使再发表出新的文章但是因为重复自己的太多,也就没有创见了。

310 评论

晓晓小同学

论文查重是依据连续出现13个字符类似就会判为重复,换句话说超出13个字类似就会被系统软件标红,计算到重复率当中。知网查重时,黄色的文字是“引用”,红色的文章是“涉嫌剽窃”。知网查重系统软件反复率是有阈值的,知网的阈值大约是5%,超出这一阈值,论文就会被知网系统判定为不合格。

265 评论

杨枝甘露儿

知网论文查重旗下分为几个系统,包括AMLC、SMLC、PMLC及VIP,这些论文检测系统通常都是以文章章节为单位进行查重,而由于期刊论文基本上都是小篇幅的内容,因此,对于期刊论文的检测是不分张章节的,只有本科论文和硕博论文在检测的时候才是根据不同的章节计算重复率,并最终计算一个总的重复率。而所谓重复率,指的就是重复字数,除以文章总字数。

252 评论

大大大小精灵

1、打开手机当中的论文查重APP,安装好了可以直接打开。2、先熟悉APP栏目内容,熟悉好可以点击开始查询。3、一些要求要自己去填写,添加好之后可以查重。4、可以看到相似内容来源的,自己去修改就行了。论文查重系统作为高校中检查学生毕业论文的重要工具,每年的毕业生将使用对其论文进行比对,学校将其结果作为一个参考值,来判定学生的论文是否存在学术

342 评论

张小小晴晴

一:怎样看论文检测报告?1、不论是通过什么论文查重系统来进行检测,还是在论文查重后来查看检测报告,并显示下载报告的相关项目或者按钮,直接点击检测报告查看内容,点击下载报告的项目,点击检测报告PDF本地可以保存。2、以知网查重的论文检测报告来举例,检测报告的第一页将作为检测结果的概况,在这一概况中,会显示整体的复制率和章节的重复率,一眼就能看出,心里是否应该首先修改自己的论文全部一般大学对整体的重复率有要求。如果检测结果的全文重复率高于学校的重复率要求,那么是必须要进行修改的,并且一些大学还要求章节重复率,更加严格。3、然后可以看到详细的论文检测报告,这份报告第一个有编号,这可以用知网独有的检测报告编号进行验证,看报告是否在正规的知网查重系统中有。主要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假的知网查重系统,打着知网查重系统的牌,通过论文来进行检测,以此来取检测费用。这个编号有利于避免伪造,检测使用的对比库的范围和具体的显示文字重复的情况。红色表示的是被判定为抄袭的文字,黄色表示的是被判定为引用文的文字,也可以看到比较页面。论文中剽窃的红字部分可以与库中被抄袭的原文进行比较。一般左边是论文部分,右边是库的原文部分,抄袭部分都用红色表示。论文查重这些细节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二:怎样根据论文检测报告来修改论文?对重复的文字,重复的意思是,文字本身不是文字的意思,而是因为汉语的博大精深的含义,可以使用不同的文字来表达,因此对于重复的文字,可以用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修改。并且,可以用可使用的修改手段改变句型,或者改变单词,或者添加句子之间的关联词。

344 评论

相关问答

  • 知网在哪看查重报告

    在知网查重报告中,标黄色的文字代表这段话被判断为“引用”,标红色的文字代表这段话被判断为“涉嫌剽窃”。论文中的表格内容数据是可以识别的。如果表格的内容有很大的重

    下雨天2017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知网查重最终看哪项数据

    我这个论文专家郑重提醒:论文查重按学校要求,学校要求查哪些内容,你就查哪些,这样误差比较小!另外强烈提醒:1、学校要求用什么检测,就用什么检测。不然用了其他检测

    liuwenwenlesley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知网查重报告查重率是哪个

    论文查重是依据连续出现13个字符类似就会判为重复,换句话说超出13个字类似就会被系统软件标红,计算到重复率当中。知网查重时,黄色的文字是“引用”,红色的文章是“

    Perfect颜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知网查重报告单在哪里看

    需要查找知网查重入口,首先打开百度浏览器,使用百度搜索,在搜索栏输入知网查重入口在搜索结果中找到知网查重入口,本科生使用知网PMLC系统,硕士博士使用知网VIP

    大嘴小鲨鱼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根据知网查重报告降重

    机器人降重非人工修改,不能保证降低后的重复率达到理想效果,可能存在个别语句不通顺的情况,降重后自己要仔细查看修改通顺,所以不太建议软件降重,不过你可以去试试北京

    shirleycci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