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56

月兮月兮
首页 > 论文问答 > 搜集文献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是注重文献搜集的什么性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mile筱123

已采纳
第一步,确定题目和研究内容的重点部分;(确定选题与研究重点确定选题是信息分析的第一步,也是撰写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文献综述的选题一般有主动选题和被动选题两种方式。选题的合适与否,关系到能否顺利地完成编写任务,并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二步,资料的搜集、跟踪与集中;(资料的搜集、跟踪与积累搜集资料的步骤在确定了选题之后,就可以着手进行资料的搜集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搜集资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步,分析、评价资料价值,进行筛选;整理资料,使之系统化;(系统化整理资料的主要任务是对搜集和积累的资料进行分类,以方便利用。整理资料的工作也不是完全局限于本阶段的,在搜集和积累资料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就一直伴随着资料的整理工作。总之,经过这一阶段的工作,对原始文献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理论、观点与方法已经按类总结在一起,并用文字提炼表达出主要内容,文献综述的主要组成部分已经具备了。这一阶段是信息分析的主要阶段,它体现了信息分析的研究性及创造性,是使情报资料增值的过程。)最后一步,开始写作。(撰写综述经过上一阶段的资料整理工作,综述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作者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都已经在综述撰写者的脑子里成型,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将这些内容有机的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最后完成整篇综述的撰写,结束这次信息分析与研究的过程。)
327 评论

张小电1301

191 评论

开心土星

文献综述是论文撰写的基础环节,完成的质量如何和水平高低,对最后完成的论文产生直接的影响。写文献综述要遵循格式要求,笔者发现有些人在写文献综述时容易陷入一些误区,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下面笔者就来具体说说写文献综述时需要注意什么,有哪些误区要避免,希望对大家有所指导作用。  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的“语言”问题  学术性语言的一项最基本的标准就是保持“客观性”。我们对待其他研究者的成果的评判必须要具有公正的态度,要避免使用个人口气和情绪化的语言。研究者在文中要使用礼貌和中性的语言,因为我们的评论针对的是文章而不是作者本身。社会学家张静对此有过一段说明:“(研究者)写作时应当避免出现以下情况:没有评价和批评,只有相互奉承;有批评,但不是指向论点和论据,而是指向作者本人;指向观点批评,但使用动机猜测、水平、品德、政治判断,进行居高临下的断言——比如,评价对方用意在于引起注意(动机猜测)、水准低下(水平判断)、言而无信(品德判断)、立场不正确(政治判断)等。学术评价贵在观点交锋和讲道理,须以平实、尊重、客观、中性的语言进行,并将对方置于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学者李剑鸣也提出,我们应以一种平等而开放的态度,对他人的研究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后来者不必自恃高明,贬斥前人,甚至否认已有研究的价值。评述以往的研究是一种与前人的对话,要带着敬意和谢忱,而不要用指责的口吻,行文应尽量中性平和。  二、文献综述的“版权”问题  因为文献综述是建立在他人的研究成果之上的,研究者在写作进行时必须非常小心地区分文献作者和研究者本人的观点。对此,张静强调指出:“有一些写法很讨巧,寻找一篇他人的文献综述加以利用,以节省自己阅读和分析的精力。这样做的风险是:当你和他人回顾品评的重点不一样时,很难借此阐发出自己研究问题的价值。如果他人对原作品的理解有误,那么它带来的风险更高。因此,保持自己的特殊洞察和个性阐述十分重要。”研究者要避免出现抄袭和剽窃等不符合学术规范的行为。文献综述中要注明相关引文的出处。认真记笔记,注明出处,都是确保正确引注的最佳方法。  三、文献综述撰写的其他问题  文献综述撰写过程中其他问题包括:  (1) 简单罗列和堆砌文献,没有以研究问题为主线将它们联系起来,没有体现出针对性而更像教科书。  (2) 有选择性地进行文献评估,为了论文“创新性”目标而有意回避和忽略部分文献。  (3) 没有认真进行文献比较和分析,放弃“批判性”的学术权利,自然不能体现自己研究的价值和学术贡献。  文献综述正确的撰写方式,应是把相似的研究和发现有系统地组织起来。研究者首先提出最重要的观点,然后以合乎逻辑的方式将这些发现与论述连接起来,并且指出整个研究领域中的矛盾之处与弱点。研究者应该以这样的方式来布局谋篇,即他可以从一个篇章过渡到另一个篇章,以此来建立自己的观点。同时,文献综述的结构要保持均衡,论述和评价要保持适当的比例。此外,研究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也十分重要,它涉及研究者的专业精神、研究态度和学术追求,我们应该加以认真对待。  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的细节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写文献综述时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过度依赖已有的研究成果  学术研究是渐进的过程,新的研究要依赖于过去已有的研究成果,但是,过度依赖就成为一种简单的重复。目前,不少研究生写文献综述时,很难跳出别人的研究思路框架,不自觉的重复别人的观点,或者用目前已有大量参考文献的研究领域作为选题,这些都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过度依赖的表现,这也导致很难有学术创新成果。所以,写文献综述时,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文献综述是为了找到的研究起点。在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已有的研究理论或观点,大胆的做出突破。  误区二:否定已有研究成果  有些研究者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热衷于否定已有研究成果,并以此来凸显自己研究的原创性。要知道,文献综述要坚持全面性原则,批判与肯定同时进行,单方面的批判或肯定都是不理性的,也是不客观的。目前,很多毕业论文总是喜欢说自己的研究填补了空白,对别人的研究不能给予客观的评价。然而,其所谓的空白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研究意义重大但实在太难没人研究;二是研究没有意义或价值所以没人研究。其实,从根本上来说,这样的研究空白是有风险的,更何况,为了凸显自己而极力否定他人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理性的,没有价值的。所以,我们在写文献综述时,应该客观的评价已有的研究成果,避免对其局限性大做文章,这是对研究者的尊重,也能保证自己研究的客观性。  误区三:简单罗列文献  文献综述应该是通过寻找各种文献的内在关联来实现学术增值,而不是对已有文献的简单罗列。有些研究者在写文献综述时,会不自觉的将文献罗列在一起,将各种没有关联的文献罗列在一起确实会比较容易,但这只能是一种低水平的描述型文献综述,很难获得审稿人的认可。  由于文献繁多,很多原始文献是比较凌乱无序的,所以,作者写文献综述时,首先要对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即订正那些错误的材料,补充那些缺漏的材料,区分哪些材料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哪些是过时的。  其次,要对原始材料进行强有力的关联论证,即找出这些原始材料之间的内在关联,诸如今天的研究跟过去的研究有什么关联,未来的研究同今天的研究有什么关联。最终在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引导下来写文献综述。  对于论文写作,我们要认真对待,注意每一个部分细节,文献综述也一样要如此。笔者以上分享了大家容易犯的误区,我们要注意避免。文中所提到的问题和细节要多多注意,仔细做好。希望大家都可以顺利的完成文献综述部分的撰写。0

123 评论

michelleyi

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准确性,检索过程要认真细致勤于积累,检索过程要多样化,建立个人资料库善于思考,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

274 评论

鱼京自心

资料决定了人的认知程度和水平,掌握第一手资料,获取可靠的资料,都能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有极大的提升,那么收集资料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呢?收集资料,狭义讲是使用各类工具或途径获取某类资料,这类工具或途径较为常见的是搜索引擎,比如百度、谷歌、360搜索、搜狗,或者是各类专业性的网站,比如政府网站、学术性网站、新闻媒介网站、专业资讯类网站、各类论坛,而近年来兴起的豆瓣、知乎、今日头条或是抖音、快手,其实都可以归为获取资料的手段和途径。而广义的讲收集资料,则是一个由点到面,系统性的工作,建立个人的知识体系或是资料库,这是需要付出相当长久的功夫,方法也更复杂,然而后期使用却会便利许多。资料的分类有很多中,一手资料最为可贵,但也很难获得,二手或是三手、四手的资料,往往需要鉴别真伪,避免使用带来负面影响。信息社会中,资料的表现形式,也不只是纸质的文字资料,包括了数字化的资料,涵盖的类型也不只是图表、图片、音频、视频。收集资料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不难,只需要日积月累的功夫,而且互联网时代,知识的共享,方便我们获取各类所需的搜集渠道,网友都有分享,虽然入门很难,但日积月累,也能够有所收获,只是最重要的东西,还是以下几点:1、确定需要搜集的资料的主题、关键点、概念,确定好边界信息泛滥和选择恐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反映到资料的搜索过程中,南辕北辙、徒劳无功是常事,没有事先厘清楚搜索的主要目标,而是在漫天的资料海洋中,翻腾半天,资料找到的很多,但最终却是一团乱麻,待到使用时,除了资料的堆砌,毫无用武之地,白白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因此,在搜索之前,就要严格的划定资料的搜索边界,一旦超过了范围,偏离了搜索意图就要停止,避免出现无知而忙的境地。一个小方法是从资料的用途出发,比如“七夕”方面的资料,基本的故事大部分人都是了解的,所以到底要了解哪方面的东西,历史人文角度的,还是情感美文方面的,或者是广告软文,不同的使用者,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2、注重资料的质量,选择可靠的信息来源,确保资料的客观性选择权威性的资料发布源,不要随意截取片面的信息,选择立场客观、没有过度倾向性的资料来源,同时要通过不同的信息来源验证资料的真实性,避免搜集到假资料。我们阅读广告软文时,很容易被某个观点立即说服,事实上,那个观点并不正确,但是为了营销产品,文章为我们展现的多半是正面性的东西,而负面的东西反而被刻意忽略或省略。3、资料的整理与维护任何资料的收集,最终作用不是为了存储,毕竟互联网时代,电脑能够替代人脑获得很多知识。一次费心劳力的资料收集,最终在使用一次之后,就散迭殆尽,等到下次使用时,又要重新走一遍流程,这就凸显了资料整理的重要性。网络上有许多工具可以帮助,比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个人也可以在电脑中建立文档结构树,分门别类的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资料库或者数据库。后期维护资料库也是非常重要的,定期的增添、更新和清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的掌握资料,许多知识,在某一段深入了解之后,可能就入脑入心,不再需要靠资料来理解了,就可以删除掉;而许多并不怎么用的资料,也不必有明珠蒙尘、美人迟暮的遗憾,果断的删除。总之,资料收集的最终目的是方便我们的工作生活,入门很难,真的坚持做到了,也会觉得方便异常。

110 评论

悠然逸轩

资料在收集过程的要求有哪些归档材料应当齐全、完整、优化齐全是指门类齐全,不论是内容还是载体完整是指归档的材料要完整、不缺损优化是指仅在数量充分的基础上要求质量优化,具有特色加强档案调查和指导各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机构依法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一方面负责对本单位各部门文件材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另一方面,档案管理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加强调查,强化征集民间特色档案,促进档案资源建设,以丰富馆藏内容,改善馆藏结构,将应接收的档案及时接收进馆。保持全宗不可分散性全宗就是一个立党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一个单位的各项活动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在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也必然存在着固有的联系。为了确保文件的完整,在收集档案时必须坚持全宗不可分散的原则,一个单位所形成的档案应集中到一个档案室,不能人为地分散处理。加强档案工作的标准化档案载体和书写材料应当符合档案保护和装订的要求。应当使用符合耐久性要求的书写材料,严禁使用纯蓝墨水、红墨水、铅笔、圆珠笔等非耐久性书写材料。归档材料中有电子文件的,应当与相应的纸质文件一并存档。

268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