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卷小白菜
我一开始只是投一份简历,但是过了一周得不到任何回复,然后就多投几个,最后就变成了海投。即便如此,我还是会认真看招聘需求,投那些自己认为能够胜任,待遇也还满意的。然而,结果还是一样,没有任何回复。
桃源捣主
我简历还没发过去,对面HR就评估,对不起,你跟我们的招聘不匹配,不知道你现在怎么样,反正我现在内心对有些公司一些非专业的hr真的觉得很水,我也去面试了几家公司,让我觉得有水平的真的只有一个,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问题全在点上,可能自己实力没达到,所以失败了。至于我现在的感觉,被拒绝,没关系,感到难过觉得心堵都是正常的,但是那已经过去了,被拒绝的你可能会拥有一个更好的开始。
无奇不爱
临近毕业,好不容易憋了一篇文章,满怀期待地投出去,满以为文章会被接受,结果却收到了拒稿信。虽说编辑允许重新投稿,但是文章被拒肯定都会觉得很失望。不管怎么说,最好还是要打起精神重新修改文章,准备重新投稿。重新投稿并不是末日,编辑说可以重新投稿,是意味着审稿人虽然不怎么喜欢这篇文章,但是也没有觉得文章的质量很差。只有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阐述清楚或者进行修正。现在的问题是要不要接受编辑的意见,做这个 “ 额外 ” 的工作?平复心情,认真看一道审稿意见,然后想想这些意见是不是都可能被实现的,如果审稿人提出的要求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或者更像是下一篇文章的内容,那么可以考虑将文章投到其他期刊,或者直接在 Response letter 里面点明这一点,说这些是 Future work。千万不要给一大列的审稿意见给吓到了,其实很多意见并没有那么难以回答,有时候仅仅可能是因为审稿人做事非常认真,遇到不清楚的地方都列出来,修改的时候只需要在 Response letter 澄清就行了,甚至不需要修改原文。曾经有个同事的一篇文章的审稿意见足足 10 页长,比原文都还长,最终还是修改下来并且发表了。回复审稿意见是个需要耐心的活,也需要有强大的信念和动力支撑自己完成。科研人员都是文化人,有时候会有点文人的 “ 臭脾气 ” ,觉得自己已经做了所有的事情了:从提出想法,到认真想办法实现和分析数据,最后还把这些辛苦劳动的成果无私奉献出来。结果审稿人还唧唧歪歪地挑刺,说还要接着改,这不是故意气人的嘛。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干脆就不改了,转投其他期刊去了。有骨气当然是好的,但是跟编辑审稿人赌气没啥意义,自己又不是牛顿、爱因斯坦这种名人,连牛人都算不上,编辑压根就不会太在意这篇文章。如果自己真想把文章发表在这个期刊上,那么就只能按照编辑的意见好好修改自己的文章。
略过剧情
文章被拒是科研人员经常遇到的情况,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研究领域。通常期刊会把每一份稿件都看作是一份新的稿件,所以除非期刊明确要求提供拒稿记录,否则最好不要自动提供拒稿记录。但是如果期刊编辑特别要求提供一些信息,比如本文投稿的历史、文章总体评论和所做的修改等,那么您必须诚实地向他们提供所有这些数据。同行评议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如果您觉得提供拒稿记录对您的稿件发表有帮助,那么请您也附上具体的原因说明。比如如果期刊基于不同出版范围拒绝了您的稿件,请明确说明,并提供理由说明为什么目前的期刊更适合。同时还要强调已做的更改,包括添加或编辑的内容,以及对错误的方法、语言和语法、结构和流程、数据分析和解释所做的改进。您需要强调,在提交给当前期刊之前,手稿内容经过了批判性的评估和修改。期刊编辑可能很高兴知道您为提高稿件的整体质量所做的努力。但是注意的是,一些期刊编辑可能对发表之前多次被拒绝的文章不感兴趣。然而,当您向他们提供有关修订的所有相关信息时,他们可能会考虑从一个更好的角度来审查手稿。
不会呀,好的期刊只看论文的质量
太正常了啊,才被拒了两次而已,被拒的原因也要仔细看看,文章是不是还有修改和进步的余地。发SCI论文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别说拒稿两次了,拒稿十几次依然在坚持不
比较正常,或许你的论文格式,创新性或者选择的期刊的分值要求过高,都有可能被拒,SCI我在行可找我
一般的情况下是属于文章的学术水平不够深,可以通过多采取增加研究方法的方式。
1、期刊不符合要求需要选择正规的期刊进行投稿投稿,所谓正规的期刊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具备双刊号(国际刊号与国内刊号)缺一不可,而且你选择的期刊一定要符合自己撰写论
优质论文问答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