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不遇
晴天小希希
创新是科学的灵魂,没有创新,要科学何用?可惜我们离真正的创新还差之甚远,正如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2007年指出的地质学研究中存在的“三多三少”现象,即“证明西方学者提出的假说和理论的研究多,提出我国自己的假说和理论少;单一学科封闭式研究多,真正意义上的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研究少;模仿性研究多,独创性的成果少”。无可辩驳,事实的确如此。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创造一种宽松的学术环境,鼓励争论,鼓励创新,在学术上搞一言堂是非常有害的,不允许别人发表不同意见也是不可能的。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主张“多歧为贵,不取苟同”,意思是出现不同的学术观点是很宝贵的,当然也不要没原则地同意,要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苟同(轻易地、勉强地同意)是不可取的(汪洋,私人通讯)。科学不同于技术和生产,科学特别需要自由探索的环境,科学忌讳来自各方面的干预。科学是不能计划的,也不可能限期出成果。科学需要自由争论,争论的是非和结果是从争论中自然产生的,不需要“中间”的或居高临下的评判人。争论需要时间,有的问题可能争论几年,几十年,不需大惊小怪。科学需要将才和帅才,不需要学霸,学霸不可能长期统治学术界,学霸终归要走向反面。压制批评和争论是不道德的,压制批评和争论等同于犯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学问大小与职称大小无关,与老弱尊卑无关。做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昨天你提出一个新鲜的认识,你可能成为一流的科学家;明天你不思进取,你就降为二流;后天你明白过来,还可再回一流。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这是科学的认识论。因为,当大多数人陶醉在前人创造的成果中时,最早去发现一个新的认识和新的理论的,总是那些在科学的征途中艰难跋涉的少数先行者。新的认识往往不合早先众所公认的认识,很少能够自然地被多数人接受。而一旦新的认识被多数人接受,又会有少数不满现状的人去探索新的未知领域。因此,我们的各项制度应当有利于保护少数人,宽容并支持少数人自由发表见解,宽容并支持“异端邪说”的存在以及挑战主流观点的权利。科学不可能少数服从多数,学术争论也不可能少数服从多数。科学不可能垄断,科学不可能一统天下,一种观点再正确也不可能被全部科学家接受。如果学术界只有一种声音,没有了“杂音”,该论点离寿终正寝的日子就不远了。科学不讲论资排辈,科学没有终身制。外国有的国家有“终生教授”一职,那是给确有创造和贡献的少数人保留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象是一种荣誉。中国的院士制度亦然。中国学术界存在盲目的SCI崇拜。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末南京大学率先将SCI引入科研评价体系,随后各高校和科研单位纷纷跟进,将SCI与职称评定、科研经费等挂钩,并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演变成一场整个科技界的SCI崇拜。学术界的一举一动无不与SCI挂钩,连博士生毕业也要SCI文章,否则准许毕业但是没有毕业证书。我们承认,这些年来,我国科技论文在数量上的确增长了,但质量并不尽如人意,国产论文平均累计引用次数只有德国、美国等先进国家的1/2至1/3。我们的SCI论文的数量已经占到国际第4位,但是,我们的SCI论文引用率还不高,只占第10位。我们不乏理论的建树,不乏SCI,独缺真知灼见,为什么?窃以为是我们没有把学问真正做到家,没有真正深入到学问中去,没有真正弄明白问题的来龙去脉。值得反思的是,SCI崇拜不是提升了中国的科学水平,而是引发中国整体学术水平的连年下降。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2001年初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国际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连续下滑:科学技术由第13位滑至第28位,国际竞争力由第24位降至第31位。北大和清华在世界大学中的排名均位於200名之外,它们不仅在世界上落后,即使在亚洲也算不上一流。有人统计,在2000到2002这三年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这六所全国最强的学校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总共发表了27篇论文,仅及哈佛大学的6%,剑桥大学的15%,东京大学的20%。考虑到这六所大学的规模(师生人数)都至少在哈佛大学的两倍以上,因此可以说,一所哈佛大学的科学产出相当于大约200所中国一流大学(12÷6%=200)。这就是中国学术界与世界一流的差距。另外,根据发表论文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论文引用率来衡量,靠在国内刮起SCI旋风起家的南京大学,其化学论文总数在1992~2002年间排在世界第41位,但如果按平均引用次数来计算,它的排名却一落千丈,居第675位! 所以说,中国的学术界正在加速制造学术垃圾。实际上,中国学术界的学术水平目前是在从低下向更低发展(以上来源于:ht-tp:///posts/1/6774642)。科研领导者的责任有四:(1)选择好的项目;(2)选择好的科学家;(3)给足经费;(4)当好后勤。科学网电子杂志2008年第72期李宁介绍美国制订科技政策有“四项基本原则”,其中核心的一条是:政府提供资金,由科学家决定研究的方向和深度(质量)。科研管理不同于其它行业,“无为而治”可能是最好的管理。管理也是一种文化,有的部门很宽松,表明管理者懂科学;有的部门很死板,说明他们不懂科学;有的部门不仅把科学家管死,还从中刮油,只能说他们既无知又无耻。当然,国家有科学规划,科学需要转化为生产力,国家不得不有所约束,需要而且可以借鉴某些生产和行政管理的办法。但是,仍然需要宽松再宽松一些。科学管理主要靠自律。科学家群体中也有败类,那只是极少数,不能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我们应当给科学家群体以更多的信任和理解,相比科学家的贡献,些许不正之风我们的社会应当还是可以容忍的。如果还象计划经济时代那样由政府部门一管到底,科学家没有活路了。尊重科学,也不应把科学家当工具使用或作为政府的御用工具或替罪羊。如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某些专家论证会,名义上是论证,实际上仍然是政府主导,企图借专家之口说出政府想说的话,把政府的责任转嫁到专家身上,这也是不不足取的。
政哥哥哥哥哥哥
刊名: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主管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宇航出版社、北京合作创新国际科技服务中心国家级 旬刊版面费不贵加百度名字咨询哦鼎诺期刊网樊编辑
好发表 价钱的话 你就要和杂志社询问了
CN65-1078/Z《科学与技术》是国家级正规期刊
《经济日报》有最新最全的国家经济政策,《商界》,《成功》,《生意通》比较适合创业者阅读。
刊名: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开本: 大16开ISSN: 1006-4877CN: 14-1358/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科技创新与生产力曾用刊名
创新创业学分,一般需要两个学分左右,就是每个学校都有的创新创业课,教你一些创新创业的方法,如果你参加了一些创新创业相关比赛或者科研项目的话也可以抵消创新学分。
优质论文问答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