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糖丸子
sunny小波
专利文献检索中,掌握专利分类表是个重要环节。世界各国一般都编有自己的专利分类表,采用的分类原则、分类系统和标记符号等各有不同。鉴于发明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产,在国际上应使专利分类统一起来,以解决由于各国采用不同的分类所造成的不方便,IPC 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十多年来各国除使用自己编的专利分类系统外,还采用国际间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系统,如日本1970 年起采用国际专利分类(IPC)与日本专利分类(JPC)并列的分类系统,1980 年起完全改用IPC 系统。IPC 系统对技术领域中任一特殊方面的专利文献作统一的分类,从而在编排、传递和查找专利说明书的过程中提供方便。实践证明,使用者通过(IPC)系统能找到某些有关关键技术的专利说明书,经过综合、分析研究和统计,从而了解到某项技术的当前世界水平或发展趋势,从而得到启发,引出新的发明构思又进一步作出新的创造发明。 世界通用的国际专利分类表自 1968 年 9 月 1 日生效,已普及到 50 个国家, 17 年内修改过4 次,现在使用的是1990 年1 月生效的第5 次版本。各主要工业国家出版的专利说明书上,现在都印有国际专利分类号码,其中有些国家的专利检索工具书已经改用国际专利分类法编排,如原苏联专利情报与技术经济科学研究所1972 年编辑出版的一套《苏联和国外发明》就是这样。法国、原联邦德国和日本分别在1969 年、1971 年和1980 年放弃本国的专利分类法而开始使用IPC,专利局的资料改用IPC 排档,出版的检索工具书(公报、索引)也改为IPC 编排。另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等,目前还处于过渡阶段。PCT 专利 (patent cooperation tready)和欧洲专利,也使用这种分类表,英国的《世界专利索引》也以IPC 作为主要的分类检索途径。我国专利也采纳国际专利分类表。所以,无论是从工程技术人员利用外国专利文献的角度,还是从我国发明管理事业的需要来看,掌握这种分类表,都是十分必要的。 IPC 系统的结构 国际专利分类系统分成部、大类、小类、大组和小组等5 级结构,涉及与发明专利有关的全部技术领域。它分八大部(section,包括若干个亚部 subsection)用A,B,C,D,E,F,G,H 8 个大写拉丁字母分别表示;部下有大类(class),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大类下是小类(sub-class),以大写拉丁字母表示;小类下则有大组(group)和小组(sub-group),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在大组和小组之间用一斜线"/"隔开。如: C 07 C47/00 ||||| 部大类小类大组小组 8 个部分成8 个分册。各部内容划分如下: A 部"人类生活必需",包括农业、食品、家庭用品、家具、保健、娱乐用品等(共15 个大类)。 B 部"作业、运输",包括各种作业和设备、交通运输。即分离、混合、成型、印刷、各种运输等(共34 个大类)。 C 部"化学、冶金",包括无机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及它们的制备方法等纯化学内容外,还涉及含有上述化合物的产品,如玻璃、陶瓷、水泥、肥料、塑料、涂料、石油工业产品以及因具有特殊性能而适于某一用途的一些产品,如炸药、染料、粘合剂、润滑剂、洗涤剂等应用化学部分。此外C 部中还包括某些边缘工业,如各种燃料的制造;油脂和石蜡的生产精炼;发酵、微生物及遗传工程和制糖工业等和一些纯机械或部分机械的操作或处理,如皮革和皮革制品的处理、水处理或一般防腐蚀。由于冶金学作为一个分部设在C 部内,所以该部还包括各种黑色、有色金属及合金的冶金学和电解、电泳工艺等(共19 大类)。 D 部"纺织、造纸",包括纺织、纤维、染色、索缆、造纸技术等(共8 个大类)。 E 部"固定建筑物"(建筑、采矿),包括公路、铁路、桥梁建筑、水利工程、给排水、房屋建筑、采掘等(共7 个大类)。 F 部"机械工程",包括照明、热工、武器、爆炸,还包括发动机、泵、一般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等(共17 大类)。 G 部"物理"(仪器、核物理),包括测试、光学、摄影、钟表、控制、计算、教育、乐器、核物理等(共13 个大类)。 H 部"电学",包括电器元件和半导体技术、电力、电子电路、电讯技术及其它等(共5 个大类)。 此外,单独出版有一本上述8 大部的《使用指南》,作为第9 分册。它是 8 大部中的大类、小类及大组的索引,是国际专利分类表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国际专利分类表的编排、分类法和分类原则等作了解释和说明,可以帮助使用者正确使用《分类表》。大组索引包括6000 多个大组的类目,它将8 个分册中的大组集中编入本分册。 IPC 的编排体例说明 我们仍引用上面"C07C 47/00"这一类号为例加以说明。 C07C 47/00 C 化学、冶金 C07 有机化学 C07C 无环和碳环化合物 C07C 47/00 有-CHO 基的化合物 47/02�6�1;有-CHO 基连接在非环碳原子或氢原子上的饱和化合物 47/04�6�1;�6�1;甲醛 47/042�6�1;�6�1;�6�1;从一氧化碳制备[3] 47/052�6�1;�6�1;�6�1;用甲醇的氧化制备[3] 47/055�6�1;�6�1;�6�1;�6�1;用贵金属和它们的化合物作催化剂[3] 47/058�6�1;�6�1;�6�1;分离;纯化;稳定化;用添加剂[3] 从上例可以看出,国际分类号的分类等级关系,在类号上只能判断出前4 级,即部、大类、小类和大组。至于小组以下的等级关系是用"�6�1;"来表示的,"00"是相当于第5 级,一个"�6�1;"表示第6 级,"�6�1;�6�1; "表示第7 级,"�6�1;�6�1;�6�1;"表示第8 级。国际分类法最细可分至12 级,即有7 个"�6�1;"。对类目说明语涵义的理解要上下级串连起来考虑。例如,47/042 和 47/052 都有 3 个"�6�1;",表示同等关系,互不相关, 47/042 是从一氧化碳制备甲醛,47/052 是甲醇氧化制备甲醛。47/055 有四个 "�6�1;",它从属于47/052,而与47/042 无关,因为它紧挨着47/052。因此,47/055 的涵义则是"用贵金属和它们的化合物作催化剂从甲醇氧化法制备甲醛"。 凡在类目后边注有符号"[3]"者,表示该类目是第3 版修订的。 "C 部--化学、冶金"的使用注意 虽然C 部的类名称为"化学、冶金",但并非概括了所有涉及化学化工的内容,而是有相当一些和化学化工有关的内容被划分在其它部类里。例如一些化工过程:分离、溶解、乳化,以及化工仪器仪表、设备和塑料制品加工则分在 B 部"作业、运输";分析或试验的化学方法、照像材料和过程归属于G 部"物理 ";织物的化工过程、纤维素或纸张的生产一般归入D 部"纺织、造纸"。电池的制造等包括在H部"电学"。此外,如农药、医药、香料、化妆品等等虽然它们的纯化学部分划在C部,但它们的应用化学方面则纳入A 部"人类生活必需"。再如,抗氧剂成分的类目分在C 部,而用于食品的抗氧剂则放在A 部。土壤改良成分和土壤稳定剂成分的类目归入C 部,而有关填充土壤孔隙的物质却纳入 E 部。上述涉及化学技术领域类目分散在其它各部,是国际专利分类表设置功能类目和应用类目的分类原则所决定的。在使用国际专利分类表时需要注意它的分类原则,以便准确地选择适当的分类号。 为了解决技术重叠问题,国际分类表使用了一些附加规则,如参见、附注、优先规则、最后位置规则、最先位置规则、主要成分规则等(详见《使用指南》中的前言)。在整个分类表中,C 部是采用附加规则较多的一个部。在确定技术主题的分类位置时,还要注意各种附加规则的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专利分类表在不断修订。有些技术主题原来只分在一个小组内,当申请量增加后,细分也不能解决问题时,就设立一个小类。还有一些类目进行过大调整,如近年来微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应用广泛,第3 版分类表对C12 这一类目作了大的修改,取消了C12B,C12D,C12K 三个小类,并把这3 个小类的内容分别转入到新设立的C12M,C12N,C12P,C12Q,C12R 等 5 个小类中。又如第4 版将C10M 小类原有的11 个小组全部取消重新分类。 二、检索途径及实例 由于以上情况,给检索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进行追溯检索时,一定要注意检索年代和国际专利分类表版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查含磷和含卤素的发光材料的文献,根据不同年代就有三个不同的分类号:C09K11/42;C09K11/43; C09K11/72。第1 个分类号是第2 版的,适用于查1974-1979 年的文献;第2 个分类号是第3 版的,适用于检索1980-1984 年的文献;最后一个分类号是第4 版的,适用于找1985 年以后的文献。所以检索不同时期的文献,要注意用不同的分类号进行检索。 第4 版国际专利分类表中最大的变化是在特定的类目中引入了混合系统,以改善分类表的效能。即对于非强制分类的附加情报除了用分类号表示外,还用引得码或者用分类号和引得码两者结合起来表示。第4 版规定有两种附加情报,第一种附加情报是指在发明说明书中详细叙述的,有价值的情报;第二种附加情报是对已分类的情报的补充情报。混合系统是用来表示第二种附加情报的。用于混合系统的引得码在分类表中有如下两种。一种是引得码表示从与之联系的分类表中划分出来,成为独立存在的小类或组。引得码的表示方式是用冒号(:)代替分类号中的斜线(/)。例如C07K99:00。这种引得码在C 部中有 C07K99:00;C10N;C12R。这种类目只能用于引得,而不能用于分类。还有一种是分类和引得两者共用的。同一类目既可用于分类,又可用于引得。分类表中这些类目开始均有说明。 引得码在专利文献中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联用的引得码,即引得码与它相联系的分类号一同写在括号内的方式联用。括号内先列出已分类的技术主题的分类号,然后列出引得码。每组联用的引得码用单独的括号表示。例如: (C08F210/16,214:06),(C08F255/04,214:06)。还有一种不联用的引得码,即引得码单独出现,它不需要表明引得码与哪些分类号相联系。例如:B29K9: 00。 使用引得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检出率和检索的准确率。当同一分类号下面的专利文献太多时,就不利于检索,这时需要再细分。但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和学科的交叉,有时从单一的观点细分是不可能的,或虽可细分但意义不大,这种情况下用引得码,对跨学科主题的检索就比较有效了。 IPC 号的选定步骤及其辅助工具书 对于初学者,由于对IPC 系统不甚熟悉,直接翻阅IPC 表的8 个大部(即8 个分册)来选定切题的IPC 号是相当困难的。往往好似大海捞针,徒劳无功。因此,对他们来说最好走下面两种捷径: (1)从《关键词索引》入手《关键词索引》(official catch-word index) 是查找 IPC 的入门工具书。它是配合 8 大部 IPC 表单独印行的一本词表性索引。索引中的关键词按字顺排列,在关键词下列有细分的下属关键词 (subcatchword),后者可称修饰词或限定词,大都以词组形式表示,然后开列 IPC 号。例如,我们要查找"环氧树脂的制备"一题的专利文献,可选"EPOXY"一词作关键词,查阅《关键词索引》得到: EPOXY --compounds of low-molecular C07D 301/00 weight 303/00 polycondensates containing --groups C08G 59/00 polymerisation of cyclic ethers C08G 65/02 根据以上查得的IPC 号,再用C 分册,按顺序翻到各个类号,进一步挑选列在各类号下更切题的细分类号。假如要查找环氧乙烷的文献,根据内容可选第一个类号C07D 301/00;要查找环氧树脂的文献,则可选第三个类号C08G 59/00,然后用C 分册,找出这两个类号,再进一步挑选列在它们下面的更切题的细分类号。依此,从《关键词索引》入手,可以大大减少在8 个分册中随意翻查的盲目性。 (2)从《使用指南》入手《使用指南》是根据IPC 前3 级类号组排起来的一本索引。通过《使用指南》查找分类号,是根据课题性质,先初步确定大的分类范畴,即以《使用指南》中的"大类目录"为起点,用"大类目录"中所给出的大类号引渡到"小类目录",根据"小类目录"中所给出的小类号,再引渡到"大组目录",寻找大组号。
可以按照层级查找相应的专利,点击APP添加到检索列表
如果你不会写,直接打开百度主页。点击高级进入高级检索,在第一个框内填“计算机软件测试方法”,第二个框填“测试前的准备工作”,然后点击百度搜索。得到的检索式如下:
A部-人类生活必需(农、轻、医)B部-作业、运输C部-化学、冶金D部-纺织、造纸E部-固定建筑物(建筑、采矿)F部-机械工程G部-物理H部-电学
标准检索、快速检索、专业检索、作者发文检索、科研基金检索、句子检索和期刊检索
。。
优质论文问答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