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97

蓝缀天堂鸟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中国历史的文献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iamYolandaXYZ

已采纳
历史文献类别,像碑刻,文物上的字迹,野史,等等。
196 评论

张小电1301

340 评论

光头强329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对历史极其重视的国家,历朝历代,当前朝灭亡后,总会有著名学者或官方史学家为前朝书写历史,由此形成一步步伟大的著作。中国最早的史书是《尚书》,而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则是《国语》,下面介绍中国最早的九部史书,按时间排名如下。《尚书》目前已知的古书中,中国第一本历史文献是《尚书》,又被称为《书》或《书经》,这本书通过记言的形式记述了从尧舜禹到夏商周接近两千年的历史,其中笔墨简洁,语句凝练,既是一部历史著作,同时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春秋》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和散文集,《春秋》讲述的主要是鲁国的历史。传说这本书是孔子写的,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春秋》全书用语简洁,成书以来,有很多人都为它做注,以供后人研读。《左传》儒家十三经之一的《左传》,文学性和史学性兼备。相传《左传》这本书是由鲁国史官左丘明写的,其中的事迹和《春秋》大部分内容重叠,但比《春秋》多了十三年。且在《左传》末尾,已经开始描述战国时期的事情了。《战国策》国别体史学著作《战国策》,又被称为《国策》,主要内容包括了西周,东周各诸侯国的历史,其中着重描写了,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等国家的历史。从战国初年到六国被灭,《战国策》一共讲述了240年的历史,整本书共分33卷,由497篇文章组成。相比于其他史学著作,《战国策》倾向于战略方面,一直是历来帝王和军事家的必备书籍。《史记》中国最伟大的史书之一,“前四史”的代表作《史记》,是中国第一本纪传体通史。这本书从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汉武帝末年,生动详实的讲述了将近三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最经典的历史书籍,《史记》同时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主要讲述了西汉王朝由盛到衰的变化,这本书的出色之处在于架构,同时作者班固的文笔使得这本书价值更高,被称为“前四史”之一。《后汉书》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范晔写了一本《后汉书》,主要讲述了从新帝王莽到汉献帝时期的历史变迁,这本书采用了纪传体的架构,因极高的文学价值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三国志》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作为一部描写三国时代的断代史,《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的评价极高,与《史记》同级。这本书更奇异的是,没有遵循以往史书的架构,而是采用简略的文笔详实的描述了整个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资治通鉴》司马光所撰写的《资治通鉴》,本意是通过选取历史上人物故事,来让历代帝王选读,从而规范他们的言行,让他们的帝王术更进一步。《资治通鉴》全书由东周周威烈王时代一直写到了五代后周时期,全书内容丰富,详略得当,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310 评论

加菲猫爱烤鸭

十通:是指我国古代十部闻名的政书,包括:唐代杜佑根据刘秩所编《通典》,宋代郑樵编纂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朝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皇朝(清)通典》、《皇朝(清)通志》、《皇朝(清)文献通考》和清末刘锦藻所编《皇朝(清)续文献通考》。“十通”使我国几千年的古代典章制度有了系统完整的记载。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元朝马端临积二十余年功力著成《文献通考》,为一部著名的典章制度通史。与杜佑《通典》、郑樵《通志》并称为“三通”。《通志》,宋郑樵撰。本书是仿《史记》的体例,收罗上起传说中的三皇、下迄隋唐之史料而编成的一部通史著作。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成书。全书200卷,附考证3卷,内容极广,包括了本纪、年谱、世家、列传、载记和二十略。其中纪传终于隋,礼乐刑政诸略止于唐,艺文、校雠二略止于北宋。此书发凡起例,贯穿各史书志,包举历代典章制度、学术源流,提供了有关古代社会和自然的各种知识,在史学上颇有贡献。其最大价值在于“二十略”,除礼、职官、选举、刑法、食货五略多据前人典章加以论述外,余下十五略多为阐述个人见解,而且氏族、六书、七音、都邑、昆虫草木等五略为旧史所无,艺文、校雠、图谱、金石等略亦颇有可取之处,有较高的文化史、学术史价值。有商务印书馆1935年影印本,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重印本。《古今图书集成》 清陈梦雷原编,蒋廷锡奉敕校补,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体例最完善、用途最广的一部类书。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编成。全书10000卷,分为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等六汇编。汇编之下又分32典,典下分部,共6117部,每部设有“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无者缺之。它集古代图书之大成,搜罗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地理,以及天文、气象、地质、矿产、农业、牧业、渔业、手工业、工程技术、数学等各方面的资料,其中保存明代文史资料特多,西学传入也多有反映。此书不仅收罗丰富,而且分类细密,体例完善,检索甚为方便"十三经注疏正义“ 宋佚名编,清阮元撰校勘记,嘉庆二十年(1815年)南昌府学刊本,中华书局1982年据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出版。十三经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历代注疏本甚多,且单独成书。南宋绍兴间始有合刊本,共416卷。包括:《发表于 2009-08-24 02:36:44 引用 1 楼 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 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蜀本:宋代四川地区所刻的书,世称“蜀本”。蜀本特点是:字体多似颜体,字画肥劲朴厚,结构架势雄浑壮丽,版式疏朗悦目。版心大都是白口,左右双栏,没有耳子。版心下端多有刊工姓名。纸张雪白,校勘精当,可与浙本相媲美。宋叶梦得《石林燕语》评宋刻本书:“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由于在宋末元军进攻四川时大肆焚毁抢掠,因而蜀本流传至今,比浙本、建本要少得多了。蜀本中又可分为成都本、眉山本。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是《诗经》(《诗》)、《尚书》(《书》)、《礼记》(《礼》)、《周易》(《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是“六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的一部分。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3年5月1日,清朝开设《四库全书》编纂馆。 由总纂官纪昀(晓岚)穷毕生精力,率三百六十位一流学士成书于公元1782年3月12日,该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3461种书目,79039卷,总字数将近10亿,可谓超级文化大典。《四库全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全书22937卷,11095册,约7亿字,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是一部集大成的旷世大典,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永乐大典》屡遭浩劫,正本不知去向,副本今存不到800卷,约为原书的4%,《大英百科全书》称之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270 评论

桃子爻爻

《二十四史》一套(《二十五史》、《二十六史》,《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中国通史》《资治通鉴》《剑桥中国史》、《二十二史札记》《左传》

274 评论

玉帝偶吧

《易》:又称《易经》《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书》又称《尚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诗》:又称《诗经》,《诗三百》。《礼》:汉时指《仪礼》,后世指《礼记》 《春秋》:又名《麟经》,是鲁国的编年史

329 评论

散步的猫撒

中国历史的书分正史和杂记正史是历朝历代政府组织编写的。主要有史记 ( 汉·司马迁 ) ▪ 汉书 ( 汉·班固 ) ▪ 后汉书 ( 南朝宋·范晔 ) ▪ 三国志 ( 晋·陈寿 ) ▪ 晋书 ( 唐·房玄龄等 ) ▪ 宋书 ( 南朝梁·沈约 ) ▪ 南齐书 ( 南朝梁·萧子显 ) ▪ 梁书 ( 唐·姚思廉 ) ▪ 陈书 ( 唐·姚思廉 ) ▪ 魏书 ( 北齐·魏收 ) ▪ 北齐书 ( 唐·李百药 ) ▪ 周书 ( 唐·令狐德棻等 ) ▪ 隋书 ( 唐·魏征等 ) ▪ 南史 ( 唐·李延寿 ) ▪ 北史 ( 唐·李延寿 ) ▪ 旧唐书 ( 后晋·刘昫等 ) ▪ 新唐书 ( 宋·欧阳修、宋祁 ) ▪ 旧五代史 ( 宋·薛居正等 ) ▪ 新五代史 ( 宋·欧阳修 ) ▪ 宋史 ( 元·脱脱等 ) ▪ 辽史 ( 元·脱脱等 ) ▪ 金史 ( 元·脱脱等 ) ▪ 元史 ( 明·宋濂等 ) ▪ 明史 ( 清·张廷玉等 ) 合称二十四史。也有把民国 柯邵忞等编的▪ 新元史纳入合称为二十五史。正史虽然受到皇权的影响也带有一定的主观倾向性,但绝大多数都是真实可信的。 还有一部分是为正史为基础,对正史的资料进行补充、修订,被称为注或者是传,如 ▪左传、 ▪三国志注,作为正史的研究和补充也被归位正史一类。  与正史相对的是野史、也称稗史、外史等属杂记。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古代有“稗官野史”的说法,稗官者,采录民俗民情的小官也。野史中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大多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刘鹗 ▪老残游记云:“野史者,补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诸子虚,事虚证诸实在。” 相比较而言,正史的史料更可靠,更权威也更可信,但由于封建的正统观念及其他种种原因,也删去了一些本该记入正史的事情。这些事情,便给野史留下了广阔天地。 还有一些古代奇文异事录,如 ▪山海经 ▪水经之类的,也可作为杂记一类。 看历史主要还是应该看正史,比较可信;野史杂记虽然相对粗鄙,但有时可以作为参考。其他的比如演义之类,属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历史凭据。

291 评论

华晨1234

这可多了,中国的历史文献海量啊~《史记》这个没问题吧《资治通鉴》这个没异议吧《二十四史》这些书可是官方正史哟,其中首推《史记》和《三国志》~其他的神马《四库全书》啥的也挺厉害的~对了,倾情推荐春秋战国时期的书,像孔子、老子、韩非、墨子这些子写的书或写他们的书都是经典,那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啊,影响了中国五千年呐,直到现在还在影响中国的书~

168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历史的文献综述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h07123200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中国历史论文题目

    你可以去看下(历史学研究)~里面已经发表的论文你可以看下论题,好好学习参考下

    肥肥来了啊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有关中国历史的论文

    论文找到没?若还需要的话,不妨借鉴下(历 史学研 究),

    CC陈四斤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中国历史论文

    我的博客一直在讨论这个话题。

    feiyeping00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中国历史的小论文

    论文找到没?若还需要的话,不妨借鉴下(历 史学研 究),

    你真美呀?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