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52

政哥哥哥哥哥哥
首页 > 论文问答 >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论文3000字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晚上吃白片

已采纳
从岩性特征分析,研究区内侏罗纪—白垩纪岩石地层主要由碎屑岩构成,处于中生代 被动大陆边缘,大体上可识辨出滨海碎屑岩相区、浅海碎屑岩相区及半深海和深海相区3 个相区,细分为9个相带。1 滨海碎屑岩相区 (1)滨海砂岩相带 砂岩主要分布在滨海区域,包括后滨、前滨(海滩)、滨面、潮坪和具有堡-岛体系 的障壁海岸。后滨带主要以风成沙丘地貌为主,前滨带位于平均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是 一片比较平坦的地带,地形起伏小,由石英砂岩组成,沉积物由于波浪和潮水的反复冲 洗,有极好的分选和圆度,其成分熟度、结构成熟度均较高,粒度以中—细粒为主,从海 岸向海,粒度逐渐变小,成分单一,主要为石英,不稳定的岩屑和其他矿物很少,发育低 角度的冲刷层理。滨面带为平均低潮面以下到正常浪基面与海底相交的地区,由石英砂岩 与粉砂质钙质泥岩互层构成,具大量生物扰动构造,冲刷现象常见,石英砂岩呈大型丘状 砂体形式出现。潮坪和具有堡-岛体系的障壁海岸,成分较为复杂,主要由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 岩、含砾石英砂岩,以及炭质页岩、粉砂质页岩、微晶灰岩组成。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 岩、含砾石英砂岩反映潮下高能环境;炭质页岩、粉砂质页岩则体现泥坪至澙湖沉积环 境。潮下高能带由细砾岩、含砾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粗粒石英砂岩、细粒石英砂岩 组成。石英砂岩中含较多的异化颗粒,来自海滩、沙坝中的鲕粒及内碎屑,在障壁沙坝的 前方常见亮晶鲕粒、生物碎屑滩等沉积。该环境中出现大型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 理、鱼骨状交错层理及少量波痕,主要见于浪卡子和江孜地区的维美组上部。(2)滨海砾岩相带 与滨海砂岩的沉积相似,滨海砾岩经常出现在多山海岸的拍岸浪带中,一般分选和圆 度好,成分单一,多为石英质砾岩。厚度不大,分布范围较小。常见于无障壁的高能开阔 海岸的滨海环境,砾石长轴多平行海岸线排列,最大扁平面向海洋方向倾斜。该岩相在研 究区比较少见,在卡东达拉剖面偶见夹杂在泥质页岩中的少数砾岩。(3)滨海泥岩相带 常形成于低能的滨海环境或澙湖内部。由炭质页岩、重结晶的微晶灰岩、钙质页岩、 粉砂质页岩组成,具水平层理、小型羽状交错层理、透镜状层理。在研究区的几个剖面中 都有分布,组成潮坪边缘相沉积。在灰色页岩、微晶灰岩的澙湖环境中,发育小型特化变 异的菊石,但数量极为稀少,明显反映水循环不畅,低能、闭塞的沉积环境。该环境主要 出现于浪卡子、林西等地的桑秀组下部。2 浅海碎屑岩相区 (1)浅水陆棚相带 该带是深水陆棚与近滨之间的过渡类型,位于正常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主要由 石英砂岩与钙质泥岩互层组成,石英砂岩层的上部常出现风暴岩。有的风暴层呈单层夹于 钙质泥岩中,风暴岩底常见有逃逸迹,并有一冲刷面,具正粒序。平行层理及丘状交错层 理在风暴岩的顶面,见有大量生物活动留下的遗迹,主要为水平的觅食迹,反映风暴作用 可携带大量的营养物质,在风暴停息期,生物觅食留下的痕迹,还见有Zoophycus遗迹等。主要见于研究区甲不拉、林西、卡东等剖面的桑秀组中部。(2)深水陆棚相带 深水陆棚指正常浪基面之下向外海与大陆斜坡相接的广阔的浅海地带,由钙灰泥岩、 粉砂质泥岩夹石英砂岩组成,其生物极其丰富,均为正常盐分生物组成,主要为菊石、箭 石、腕足、海百合、腹足、珊瑚的多门类生物。生物化石保存完整,具水平层理。遗迹为 均分潜迹等大量沿层面分布的水平迹,广泛发育风暴岩组合,具底冲刷,正粒序、平行层 理及丘状交错层理。主要见于江孜县甲不拉剖面。(3)火山“陆隆”相带 火山“陆隆”位于陆硼与外海的交接部位,相当于镶边台地的位置,由火山作用形 成。主要为玄武岩、安山岩、爆发角砾岩等,镶于大陆架的边缘,具枕状构造和柱状节 理。主要见于卡东剖面的桑秀组。3 半深海和深海相区 半深海(次深海)主要指大陆坡地带。大陆坡是位于陆棚之外的一片地形较陡的斜 坡。一般而言,陆棚的倾斜度平均为7′左右,而大陆坡的倾斜度平均为4°,陆棚与大陆 坡的转折处大多在水深200m的地方,大陆坡的水深通常在200~2000m之间。深海主要 指深度超过2000m的盆地和开阔大洋的底部。(1)斜坡相带 斜坡(陆坡)是位于陆架以外与深海盆地之间的地貌单元,发育许多滑塌角砾岩。砾石的成分主要来自斜坡顶部,主要为砂岩,少量为砂质灰岩,且有许多再搬运沉积的化 石(主要为箭石)以“砾石”的形式混积其中,主要见于林西剖面的桑秀组和多久一带 的甲不拉组底部。(2)深切谷相带 深切谷位于斜坡带内,可延伸至浅海盆地内部,在此带上形成海底峡谷,谷壁呈陡峭 的“V”字形地貌,是为浅海盆地输送陆源碎屑的主要通道。这种古地理单元出现于研究 区的维美组之中,造成区域上桑秀组与维美组岩性突变,下伏层序保存不完整,出现不协 调的砂砾岩层等。具体表现和特征:(1)深切谷充填物是发育在浅海盆地硅质页岩、页岩 背景下,即维美组的上、下围岩为陆棚浅海盆地相页岩。(2)深切谷的充填物为一套水道 滞留砾岩层、水道长石石英砂岩及所谓滨岸相的石英砂岩组合。水道砾岩呈棱角状,大小 不等,杂基支撑,砾石含量大于50%,砾径平均为10~20mm,少数达40mm,按成分及 磨圆特征可分两种。一种是磨圆度较差的,主要由被剥蚀的下伏沉积物组成,包括砖红色 泥岩、灰色泥灰岩、粉砂质泥岩,占砾石成分的80%以上;另一种则是磨圆度相对较好 的,由远源的石英砂岩组成,反映滞留河道砾石层特征。(3)深切谷充填物或滨岸石英砂 岩层,在区域上截切下伏不同层位,造成维美组与下伏地层之间区域上缺失不同的生物 带。(4)与维美组同期沉积物,除深切谷沉积外,平面上还伴随有扇积物展布,表现为浊 流鲍马层序广泛发育,且底部具槽模。在卡东一带还见有火焰状构造。这种由深切谷与扇 积物同时并存现象,可以反映出该区深切谷沉积背景(古地理位置)可达陆棚—海盆地 区。体现该区域晚侏罗世处于较深水环境中。(3)深海盆地相带 深海盆地位于大陆坡之下,较深而且较平缓的大洋底部。沉积物很大一部分是从陆棚 边缘的斜坡上搬运而来,通过滑动和重力流,尤其是浊流的搬运,以陆源碎屑和碳酸盐沉 积物为主,发育鲍马层序。还包括一定数量的生物沉积,如钙质和硅质生物沉积,为碳酸 盐岩及硅质岩,生物相对较稀少,丰度明显下降。该类沉积在研究区比较少见,偶见于维 美组中部。通过对卡东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层剖面特征、沉积特征及生物特征等的分析,可以 大致得出该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环境变化特征如下:维美组浅黄杂色粗粒、不等粒 砂岩、细砂岩,中间夹薄层细砂质泥岩,属滨浅海沉积,为海侵体系域的沉积;桑秀组的 黑色页岩夹硅质粉砂岩为初始海泛面,随后的地层岩性为黑色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属次深 海沉积,为高水位体系域沉积;甲不拉组的灰色砾岩属于新层序的开始,为低水位体系域 的沉积。据此编制了该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时期海平面相对变化周期曲线图(见图 1)。从岩性、层序演化来看,本区在晚侏罗世为一被动大陆边缘,在当时发生了一次 大规模的海退,侏罗纪末期西藏特提斯海区普遍形成大规模海退,表现为维美组和门卡墩 组顶部砂岩的同期沉积(图1)。随后,在早白垩世,该区局部进一步拉张裂陷,又发 生了快速海侵而被淹没。综上所述,研究区在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附近时期,构造和沉积环境都发生了一定的 改变,明显可以证实的两个地质事件为:(1)发生在界线附近的海退事件,以维美组上部 浅黄杂色粗粒、不等粒砂岩、细砂岩为标志;(2)发生在早白垩世的火山事件,以桑秀组 中部的英安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类型的火山岩为标志。前者反映在界线附近,由晚侏罗世最晚期的滨浅海环境转变为早白垩世的浅海—半深海环境,与Luba Jansa教授 根据砂岩岩性特征所认定的沉积环境基本一致。后者所反映的为构造演化过程。图1 藏南特提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环境演化模式图
274 评论

张小电1301

109 评论

相关问答

  • 化学气相沉积论文

    我写的简单点。

    枫月絮影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沉积学报是EI检索吗

    1.余志伟,萍乐坳陷西部中石碳世黄龙期沉积相分析,岩相古地理研究及编图通讯,86(1)2.余志伟,江西萍乐坳陷西部中石碳统黄龙组白云岩成因探讨,沉积学报(核心期

    小虫超人HC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沉积学报怎么样

    核心期刊,很不错

    qq810833606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环境与生态论文3000字

    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

    甜甜小小宝Sall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国家发明专利官网沉积沙造舐专利

    首先打开百度,输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如下图有个专利查询打开:打开之后点:公众查询点同意:最后输入专利号,特别强调一点:专利号、发明人名称、申请人必须填一个才

    Smileの夏天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