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大中华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叶圣陶,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1911年11月,改为现名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1911年中学毕业后,成为乡镇小学教师。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1919年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发表小说、新诗、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五卅”运动,与胡愈之等人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1923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6年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1949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民进第六届中央副主席、第七届中央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二、三届理事、顾问,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是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最有成绩的作家,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921年冬,叶圣陶开始尝试童话创作。《小白船》是他的第一篇童话,表达的是“爱”和“善”的理想主义。从1921年冬至1922年夏,他一共写了23篇童话,于1923年结集出版,书名便是其中一篇童话的篇名《稻草人》。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中华民族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连续五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作品列表《春宴琐谭》第一部白话小说1918《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隔膜》(小说集)1922《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3《火灾》(小说集)1923《线下》(短篇小说)1925《倪焕之》(长篇小说)1928《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文心》(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34《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叶圣陶童话选童话代表作《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儿童文学》编辑本段报纸杂志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礼拜六》、《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儿童文学》
麦麦舞雨
上海人民出版社前身是华东人民出版社。1951年3月,由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编辑部和出版部组成,地址新乡路1号。由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领导。同年7月,社址迁至绍兴路54号。8月,华东画报社并入,增设美术编辑部。1952年8月,美术编辑部划出,另行成立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文艺等其他出书业务划给有关出版社。1955年1月,随着华东行政大区撤销,改为上海人民出版社。最初的上海人民出版社,作为华东与上海地区主要的国营出版社,是综合性出版社。华东人民出版社成立时,设文艺、通俗读物和一般读物3个编辑室。一般读物包括时事政治、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等读物。随着编辑业务走向专业化,美术、文艺出版业务划出后,设时事政治、基本理论和通俗文艺3个编辑室。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时,通俗文艺也划出,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等政治理论专业出版社。设党的建设、思想修养、财政经济等读物编辑室;基本理论、政法文教等读物编辑室;历史读物编辑室,以及工人、工矿读物编辑室。至1956年,设立政治编辑室、哲学编辑室、经济编辑室、工人读物编辑室(后撤销)、历史读物编辑室,另设翻译读物编辑室。“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海市出版局和各出版社被合并为一个大社,仍称“上海人民出版社”。“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上海出版系统恢复原建制。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部下设政治、哲学、经济、历史4个编辑室。1979年成立青年读物编辑室,1983年成立祖国丛书和新学科编辑室,1984年成立党建读物编辑室,1985年成立法律编辑室,并重建翻译室。为了加强审读,设立编审室,协助总编辑决审书稿。在期刊方面,50年代以来,先后编辑出版《文化学习》、《华东农民》、《华东妇女》、《展望》、《解放》;“文化大革命”中曾出版市委写作班主编的《学习与批判》。“文化大革命”后,创刊《党的生活》、《书林》、《青年一代》、《中外书摘》、《少女》等刊物。1989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开始实行目标管理制度。体制结构,改建成立政法(含党建)、哲经、文史、青年4个编辑部,下设若干编辑室;并将出版部的校对、出版科一分为四,分属每个编辑部。后又增设期刊编辑部,并附设发行出版科。至1992年,扩大为6个图书编辑部(党建业务单独建部,哲、经部一分为二),部下不设编辑室,成为两级管理;除期刊部分,各部的校对出版科仍还归出版部。1993年,成立12个编辑策划组,同时成立两个编辑部,每部各辖6个策划组。为了保证必要的重点书出版,另设一个重点图书策划组,由总编室直接管理。1994年后设4个图书编辑部,图编一、二部各辖5个编辑组,图编三部辖2个编辑组和中华文化通志编辑部,图编四部辖3个编辑组,着重出版学术专著。目标管理制度施行以来,在重点书、畅销书的出版方面,在出版社年产值与创利方面,均居同类出版社前列。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华东时期,叶籁士任社长,宋原放任总编辑。1956年12月,宋原放任社长兼总编辑。1979年12月,宋原放调任出版局领导后,仍兼社长、总编辑。1986年2月,由出版局副局长赵斌兼任社长、总编辑。1989年5月,由巢峰兼任社长、总编辑。1994年2月,陈昕接任社长兼总编辑。1995年8月,陈昕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仍兼社长;总编辑由郭志坤担任。
1918年5月23日生于广东新会。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3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30年代起,先后在新知书店、生活
中国画报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中国计量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社,指进行图书、图画、杂志,报纸和电子物品等有版
?????
何建明,苏州人。作家出版社社长。著名作家,全国劳动模范。第一、第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在部队工作十五年。后转业到
图书编辑需要本科(最好是硕士)学历,专业知识各出版社要求不同,专业出版社需要与该出版社出版图书专业方向相同的。证书应届生有毕业证、学位证、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
优质论文问答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