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04

扭扭炒饭
首页 > 论文问答 > 西方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angjue0512

已采纳
海明威与他的“冰山原则” 2002年05月24日10:21:47 网易报道 Kelseytu 盛行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公认的代表作家就是被称为美国二十世纪上半期最有才华的天才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为人,那就是:一个酷爱体育和运动的硬汉;一位世事练达的记者;一名浑身伤疤的战士;一位西班牙斗牛的狂热爱好者;一位既擅饮烈酒又讲究生活的美食家。海明威的思想十分深邃,而且观点独特,用诗人艾伦?泰特的话说,他具有“一个极其微妙的心灵和强大的选择性观察能力”。在他深奥奇特的艺术思想中,“冰山原则”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而且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了。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其后,有多次作过这样的比喻。海明威这种形象的比喻,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兴趣。于是,所谓“冰山原则”就成了文学批评界研究海明威创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可以说”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对自己多年创作经验的形象总结,是他处理艺术和生活关系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那么,究竟什么是”冰山原则”呢? 关于这点,西方批评家做过不少探讨。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他们是如何理解的。美国艺术批评家马儿科姆指出:“你从生活中提取那些唤起了自己情绪的鲜明细节,如果你对暴行与恐怖并不闭目塞听,而按照适当的顺序准确地描述了这些细节,那么你就写出了会依旧唤起读者的情绪的东西来。这就是海明威在他早期特写中遵循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其自行限定的范围内是极其成功的。甚至在其范围以外,他也是成功的,因为他所描绘的图景表明具有一种广泛的暗示力。”英国批评家贝茨在谈到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时说:“掌握暗示的艺术,用一句话说明两件或两件以上不同事情的艺术,那就把短篇小说家要干的活儿完成了多一半。”美国批评家艾德尔对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认为这是“回避的手法”,“甩开情绪来造成一种情绪的气氛”。 批评界展开的的多方面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冰山原则”的含义。但是,如果进一步从美学上和诗学上对”冰山原则”作深入理解,显然,上诉各家的论述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冰山原则”,海明威自己在《午后之死》中有一个解释,他写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象作者写出来似的。”显而易见,作家在这里强调的是省略,主张水面下的的“八分之七”应该留给读者去感受。根据海明威的解释,可以对”冰山原则”作一个粗略的概括: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具体地说,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文字塑造了形象,形象包含了情感,而情感之中蕴涵着思想。诚然,就一般文学作品而言,这四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他强调了情感和思想的含蓄性。 研究海明威的”冰山原则”,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如果按艾德尔的观点,海明威作品的实质性内容被作者“以明显的追求表面效果”回避掉了,那么就引出了一个尖锐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即海明威究竟是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大作家,还是浅薄的、仅限于玩弄文字技巧的末流文人?显然,海明威作品的实质性内容并不是被回避掉了,而是艾德尔没有看出来罢了。 海明威与他的“冰山原则”(二) 2002年05月24日10:21:47 网易报道 Kelseytu 我以为,首先,水面下的“八分之七”包含着海明威深刻的思想,这思想建立在多年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以及他对生活理解的程度上的。 在海明威的作品里,省略并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他曾强调说:“如果一位作家省略某一部分是因为你不知道它,那么在小说里就有破绽了”。很清楚,作家省略的东西必须是他所熟悉的,也必须是读者所能够心领神会的。这样一来,没有被省略的文字就要有典型意义,只要读者看到这些文字,便会联想到那些省略掉的内容。这就犹如高楼大厦的基石,大厦固然雄伟,但离开了基石却不能成立的。 海明威的“基石”埋藏得深厚而又牢固,这和他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他涉世的第一步是亲自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红十字救护队的志愿人员,海明威对这场战争是抱有幻想的。象许多单纯幼稚的青年一样,海明威怀着“拯救世界民主”的宏大抱负走上了战场。在意大利北部的意奥战场,海明威用自己的勇敢行为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他是非战斗人员,却在战场上到处奔波,甚至受了伤。战争的残酷、统治者的虚伪和无谓的流血在战后一下子都表现出来了。海明威发现,当年的勇士不过是上当者,不仅受了伤,精神上也受到了创伤,变得迷惘消沉起来。海明威的创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的。在他早期的名作《永别了,武器》中,主人公亨利与巴克莱的悲剧正是这种思想的集中反映。有趣的是,他笔下的主人公几乎和他走过同样的路。对这场战争的回忆,成了海明威最痛苦的事。在《海明威,一个巨人的生与死》里,有一段是他去逝前不久说的:“我现在还记得,我对于第一次大战感到十分可怕,吓得我有十年写不出它。战争在你内心造成的创伤,愈合起来是十分缓慢的。”海明威早期作品带有强烈的反战情绪。他的高明之处是他把反战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联系起来了。他从反对战争、怀疑社会出发,树立了一种除了个人勇气和自我感觉外,别无可信的人生态度。这在当时具有典型意义。海明威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抵触。尽管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国势日渐强盛,但是,在海明威看来,战争给人的生命和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接踵而来的又是社会的动荡不安。 一战铸成了海明威对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也给海明威的早期作品奠定了一种灰暗、郁闷的基调。在他眼里,世界充满了暴力和邪恶,死亡不可避免的等待着每一个人。如果人们在这样的社会里生存下去,那就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生存法则,这就是:在生活中,即便你不能取胜,但也不必认输;你可以在默默的忍受中尽力活下来;在户外的体育运动中寻求欢乐,把“硬汉性格”作为生命的支柱。 海明威有句名言:“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掉,但不能被打败”。这体现了海明威主人公对待人类社会的基本态度,因此,这些人所表现出来的“硬汉性格”显得深沉、有力、真实。 在读到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大两心河》很能说明上面的问题。小说的第一部分叙述了主人公尼克·亚当斯返回阔别多年的故里。这是个偏僻幽静的乡间,一年前被一场大火烧光了。但主人公仍然对这次旅行感到很激动,因为他毕竟很长时间没有看到那条熟悉的小溪和溪中的鱼了。从表面上看,尼克这次重反故里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钓鱼,不过当我们看到尼克的种种行为时,似乎感到作者在暗示尼克另有企图。尼克朝宿营的地方走去,路上不时停下来寻找鱼饵,接着他平整场地,放好地毯,拉起帆布。从尼克机械的举动中,人们可以隐约看出,他的性格颇有些变形,就像溪中的鱼儿一样。显然,尼克企图通过连续不断的动作来逃避什么。他把所有东西都抛在脑后,从而获得了快活。当一切安顿就绪又突然觉得“脑子又在思索了”,顿时又紧张起来。接着,尼克进入了梦乡。 小说第二部分叙述了尼克次日一整天都在忙碌钓鱼。一旦有大鱼上钩,他兴奋不已。一天的时光就在这不停的兴奋中消磨光了。 作品中,钓鱼至多是个表面现象。实际上,小说描写了一个精神上严重受过刺激的人的形象。从尼克·亚当斯系列小说中可以看出,这时的尼克刚刚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回来,战争对他的刺激太大了。和作者一样,尼克不敢想也不愿想战争的情景。“钓鱼活动”寄托了尼克“逃避”的思想。 《大两心河》的故事说明,海明威不仅具有杰出的叙述才能,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著名批评家马尔科姆·考利曾就海明威作过这样的论断:“海明威的最优秀的散文给人以深度感。”的确,海明威的作品几乎没有就事论事之弊,它们无不给人以思考的广阔天地。 “八分之七”包含着海明威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和作者的思想相联。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著名短篇作品。故事是说一个男人带一位姑娘到马德里去做堕胎手术。这对男女在路边的车站等待开往马德里的快车。由于天气炎热,他俩不停地喝啤酒。他们一边喝啤酒一边说话,整个作品是由对话构成的。至于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此刻姑娘的情绪等等,都没有提到。尽管如此,从他们的言谈中,我们仍能感觉到姑娘复杂的情绪变化。对于姑娘来说,显然有什么东西就要被毁了,而这东西又是姑娘期盼已久的。文中有这么一句,姑娘说:“样样东西都是甜丝丝的像甘草。特别是一个人盼望了好久的那些东西,简直就像艾酒一样”。毫无疑问,这里是在指孕育在身的胎儿。姑娘原本指望舒舒服服享受生活,但眼下,男人改变注意了,一旦胎儿被打掉,姑娘就要面临被抛弃的危险。姑娘吓坏了。这里海明威始终没有把姑娘的感情写在明处。 海明威与他的“冰山原则”(三) 2002年05月24日10:21:47 网易报道 Kelseytu 我想海明威可能有这样一种特点,他好象不愿意让读者一下子就看懂他的作品。因为,他有这样一种观点:让读者感觉的东西应该比让读者理解的东西多一些。因此,海明威从来不企图在作品中说明自己的倾向性。从客观上讲,战争的残酷带给他的痛苦,已经到了难以用文字来表达的程度,这种痛苦使他的神经麻木起来。现在海明威唯一能做的是把他所经历体验到的一切准确地传达给读者,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充实、想象。 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二十年代末创作的重要作品。这部作品通过一对恋人在意大利战场上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明了作者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强烈愿望,但同时流露出人生无常、悲观绝望的思想情绪。《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冰山原则”创作的较为典型的长篇作品。尤其是作品的结尾部分,充分体现了省略掉的“八分之七”的力量。作者在描写亨利向凯瑟琳遗体告别时,似乎不待有任何感情色彩,但读者却感到有一股强烈而深沉的感情潜流,催人泪下。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潜在的,感情也是潜在的,它们两者互相依存,互为表里。作品的故事情结在在主人公冒雨走回旅馆之处嘎然而止,作者赋予作品的潜在感情达到了最高潮。亨利告别了战争,也告别了感情。海明威暗示读者,在细雨蒙蒙的黑里,亨利迷失了方向。他是帝国主义大战的牺牲品和受害者,他和同时代的许多人成为了“迷惘的一代”。 作品所省略的部分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海明威在他晚年撰写的回忆录《流动宴会》中说:“按照我的新理论,你可以省略任何东西,只要你了解他们。省略的部分会增强小说的力量”。无论是他的长篇还是短篇,简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特点,并使整个作品显得气势磅礴。 那么,海明威作品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是通过什么形式体现出来的呢?这正是他的作品八分之一之所在。 首先是简洁的文字突出塑造了画面感较强的人物和场景。为了使人物形象和场景描写产生光鲜如画的效果,海明威主要采用了白描手法。在他笔下,几乎没有总体上的风景描写,都是十分准确的物体观察,对于所描写的场面也很少进行特别强调。记得课上,教授曾经强调过,海明威的描写和电影摄象机的作用颇为相似。这里我节选了小说《太阳照样升起》里的一段描写: …楼下狭窄的街道上空荡荡的。楼上阳台上却挤满了人。突然,一群人顺着街道跑下来。他们都在奔跑,挤成一团,他们沿着街道朝斗牛场的方向跑去。后面的人更多,跑得更快。接着又跑过来几个落在后面的人,他们才真是在奔跑呢。这伙人身后有一段空隙,这时几只斗牛上下摇晃着脑袋飞也似的跑过来。奔跑的人们和斗牛都在路口消失了。一个人摔倒了,滚到路边的沟里,静静地躺着。而斗牛则在他身上奔过,并不理会他。 这段描写就像一幅画一样。作者除了交待了视点在楼上之外,再没有多余的环境描写,笔墨直接用在了主要事物的描写上。 海明威与他的“冰山原则”(四) 2002年05月24日10:21:47 网易报道 Kelseytu 许多研究海明威的书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他的这种对场景和人物画面感的描写并不是他最终的目的,它所显示出的形象的直接性只是作为一种特殊的感性材料和手段,实质上,它是为了更好地超出自身本来的意义,与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容联系起来。从上述《太阳照样升起》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着意于画面感的描写并不是死板固定的静态场面,而是“静”中有“动”。这样写的好处是:场景为人物形象塑造可以提供直接服务,不但人物形象的鲜明性有了保证,而且其性格发展也有了充分条件。 在他的“八分之一”中,为了使作品的画面感取得准确、生动的效果,海明威还对文学语言进行了大胆革新。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离开语言这一要素,作品就无从谈起了。海明威正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给英语乃至许多其他语言的现代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他的语言朴素无华、准确生动、简洁明了。这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承认。具体来说,海明威是通过以下几点获得成功的: 其一,海明威很少使用形容词和副词,几乎不用各种修饰性的从句。他依靠名词的准确和动词的生动直接触及到事物的本来面目,丝毫没有矫柔造作之感。 其二,海明威把美国口语经过提炼,应用到书面文章中,给文学作品带来生气。这样做既很好地体现了人物个性,又能够清楚地揭示人物心理。 其三,海明威总是选择那些尽可能不直接影响读者,却能使读者产生联想的词语。作者不直接对事物进行判断,一切取决于读者。例如,如果写胆怯,一般的作家除了对讲话环境进行烘托性的描写外,还常常会这么写:“他声音惊恐、结结巴巴地说道”或诸如此类的句子,而海明威除了对必要的讲话环境烘托外,至多只用“他说道”这么简单的句子。有人曾对我说,这是因为海明威缺乏文学艺术表达的能力。其实这正是他的风格。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姑娘站起身来,走到车站的尽头。铁路对面,在那一边,艾布罗河两岸是农田和树木。远处在河的那一边,便是起伏的山峦。一片云影掠过粮田;透过树木,他看到了大河。 《白象似的群山》他把一切有碍于景物本身的言词统统踢在一边,几乎没有什么修饰语和形容词,让描写对象自身说话。 以上我们探讨了“八分之七”和“八分之一”的基本含义,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 水面上的“八分之一”是建立在水面下的“八分之七”的基础之上的,后者要前者直接体现,两者是互为依存的统一体。“冰山原则”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从文字塑造的形象中,可以看出作品包含的思想感情;同样,通过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也可以进一步认识作品那简洁的文字、鲜明形象的特殊意义。 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一生思想和艺术的总结。他的”冰山原则”在这里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海明威大量使用象征、隐喻等手法,把作品主题思想高度抽象化,使其完全隐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中。对老人来说,大海不像对年轻渔夫那样是一个具体的捕捞领域,而被认为是一种人格。它既体现仁慈,又体现残忍。因为它一方面养育了象老人这样许许多多以海为生的渔夫,另一方面又给他们带来了灾难。在大海的深处,老人找到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大马林鱼。海的宽广足以使老人能了解和体验到那种未知的神秘领域。如果说作品深奥的寓意是从这方面体现出来的话,那么他和老人孤单一人出海打鱼是分不开的。事实上,只有这样,关于大海的这样一种观念才会显得格外鲜明。或许正是这样的考虑,海明威才让老人唯一的伙伴曼诺林离开了他。 “冰山原则”的形成除了海明威自身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外,也有其历史原因。从英语文学的发展史看,到了十九世纪,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日益繁杂,书面英语变得浮华、罗唆起来,其发展趋势已经不是力求表现和描绘某个对象,而偏重于无休止地解释和探讨。英语语言的革新势在必行。作为英语文学的一个分支,美国民族文学的建立经历一个艰苦的过程。西欧文学的影响到了十九世纪中期仍未完全消失,甚至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矫揉造作的文风在美国文坛上还是一种时髦。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美国不少有远见的作家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如马克·吐温、斯梯芬·克莱恩、舍伍德·安德迅等,海明威是他们的继承者,也是集大成者。他果敢地担负起了革新语言的重任,一开始登上文坛就给人以崭新的面貌。 从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主义文学,到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文学中的主观色彩与日俱增,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自我成分已经到了泛滥的程度。作家们无休止的解剖自己,希望读者对自己的每一段描述,甚至每个字都能够理解。在海明威看来,要得到读者的理解,首先要信任读者。换句话说,就是作品要给读者留以思考的余地。那种一览无余的写法是历史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读者欣赏趣味的变化。作者完全替代读者思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二十世纪的生活节奏远远快于十九世纪,一篇小说的优劣往往取决于是否在很短的篇幅内讲到了人们感到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这是时代的特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海明威的风格使他成了这个时代的开路先锋,他为整整一代人甚至两代人树立了楷模。 海明威擅长描写具有画面感的场景,是和他长期爱好绘画分不开的。海明威的父母是他艺术上最早的启蒙老师,曾希望把他培养成艺术家。他本人也做了不少努力。毕加索、马奈、莫奈等著名画家对他的影响不亚于马克吐温、托尔斯泰等著名作家。据我所看到的多本海明威传记中都曾写到,法国后印象派大师保罗·塞尚对海明威的影响最大。 塞尚是一位艺术风格独特的画家,他要求的是根据个人的特殊感受,改造对象的形体,使之更加单纯、坚实和引起重量感。表面上看,他的作品简单,其实,正是这种简单的形式下,包含了更为深刻的思想内容。海明威在回忆录中自己也承认,他从塞尚的画中学到了如何去创作一篇“有容量”的小说。 海明威重视场景画面感的描写,还有各重要原因,就是他受过意象诗歌的影响。在这方面,他受美国著名诗人庞德的影响较大。庞德在理论上和创作上都对意象主义进行了探讨。他认为:诗要具体,避免抽象;形式上要允许连行,不要切成一行行;要精练,不要废字,不用修饰等等。海明威不仅在理论上这样陈述,在创作上也是这样实践的。海明威描写的事物本身总是清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他的措辞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甚至小孩都能一目了然。文字的浅显不等于思想内容的浅薄,关键在于作者的文字运用是否恰倒好处。 实际上,海明威博采了许多名家的长处,并将这些长处化为自己的东西。他的”冰山原则”是时代的需要,历史赋予海明威的任务是:放弃无关的素材、写作的花招、泛滥的情感,用精练的文字反映出时代的风貌。”冰山原则”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它开创了一代文风。随着历史的发展,海明威的那种具体的写作方式始终将会象巴尔扎克、狄更斯的写作方式一样,被后人以新的方式取代,但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冰山原则”的影响是永恒的。
94 评论

张小电1301

102 评论

粒粒soso

摘 要:把西方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从宏观上分析人物形象的发展过程,可以提出一个假说,即西方文学中人物形象呈不规则的w形状的嬗变轨迹,分为个性的人、僵化的人、灵性的人、异化的人与多元和谐的人。从文学史的角度探讨了人物/html/dangdai

248 评论

赫拉克里斯

ghts3兄所言极是,惭愧了

348 评论

沁水冰心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1、搜索相关文献 在开始搜索文献之前,需要一个明确定义的主题。如果正在写论文或研究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搜索与之相关的研究问题和问题。如果是以独立作业的形式写一篇文献综述,必须选择一个要点,并提出一个中心问题来指导的搜索。2、评价来源 可能无法完全阅读关于这个主题的所有文章,所以必须评估哪些文章与自己的问题最相关。确保使用的来源是可靠的,并确保阅读了自己所研究领域的任何里程碑式的研究和主要理论。可以找到一篇关于谷歌学术的文章,查看被引用了多少次,高引用数意味着这篇文章在该领域有影响力,当然应该被包括在自己的文献综述中。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组织文献综述的论点和结构,需要理解所阅读的资料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根据阅读和笔记,帮助制定文献综述的结构,并展示自己的研究将如何对现有知识做出贡献。4、概述结构 有各种方法来组织文献综述的主体。在开始写作之前,应该对自己的策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根据文献综述的长度,可以结合这些策略。5、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该有介绍、主体和结论,每篇文章中包含什么内容取决于文献综述的目标。当写完并修改完文献综述后,不要忘记在提交之前进行校对。

249 评论

相关问答

  • 文献综述的方式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但是又急着交。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就是去知网上面找你要写的那方面的硕士论文,上面有完整的文献综述(那最好,你稍稍改动即可),如果是开题报告形

    爽爽小无敌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文学方面的文献综述范文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诗情画意*~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法学文献综述研究方法

    提供英语翻译和文献查找服务

    电冰箱5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文献综述的方式方法,总结文献综述的步骤

    什么是文献综述,怎样写? 2009-03-14 15:02 | (分类:默认分类)把你所参考的文献作一个大体的整理归纳,这主要在写一些总结性论文的时候需要。一、

    爱思晴儿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文学方面的文献综述

    个人觉得,找文献综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别人的论文书(世界文学研究)中论文引用的是哪些文献综述,你跟着借鉴找思路就行了~

    米儿土土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