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6

薄荷kokoro
首页 > 论文问答 > science中国人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水手特洛伊

已采纳
中国大炮是中国得,中国光学理论2000年,诸葛亮发明火药,中国只用来制药烟花没想过用来当武器,可能是中国觉得没有对手可以战胜自己,西方17世纪都在爆发战争,美苏战争才有了核武器动力不然现在都没有核武器
151 评论

张小电1301

175 评论

小石在青岛

说实话,看过里面的文章,胡编乱造。。。。。纯粹是为了赚版面费。

115 评论

小雨点Mei

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的“科学”一词,来自日本人对西文science一词的翻译。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不是直接向西方学习,而是“借道”日本。原因大致有三,一来中国缺乏西方语言的翻译人才,加之传统中国对文字过于讲究,大量西文著作不能立即译成中文出版发行。虽然有西来的传教士,但他们的中文水平还不足以独自担当翻译工作,所以,那时的翻译都是传教士与中国文人合作进行,这样就极大地限制了西文著作的汉译规模和进度。第二个原因是,日本引进西学较早,而且日文吸收外来语能力较强,西学日化工作既迅速又规模大,加上日本离中国近,留学生多,近代中国人都借日本向西方学习。第三个原因,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日语大量使用汉字,中国人阅读起来较容易。但日语中所用的汉字发音与汉语不同,意思也相去甚远。近代汉语大量引进日本语言,无疑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  自明末清初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的学问以来,中国人一直把来自西方的science译成“格致”“格致学”。格致者,格物致知也,是《大学》里面最先提出的士人功课,后人多用朱熹的解读,认为它是指“通过研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20世纪头10年,“科学”曾与“格致”概念并存,但前者逐步取代后者。1912年,时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的蔡元培下令全国取消“格致科”。1915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任鸿隽等人创办了影响深远的杂志《科学》。事实上,从这一年开始,“格致”退出历史舞台,“科学”成为science的定译。《科学》杂志今天仍然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周光召院士主编。  把science译成“科学”明显没有切中这个词的原来意思,相反,用“格致”倒是更贴切一些。science本来没有分科的意思,但自19世纪前叶开始,西方科学进入了专门化、专业化、职业化时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愈行愈远,science逐渐被默认为“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日本的译法就体现了西方科学的这些时代特征。现代中国人也就由此接受了19世纪以来以英语世界为基调的西方科学观念:第一,它是分科性的;第二,它首先指自然科学。而受历史观念的影响,现代中国人的科学观念中还加上第三,它一定能够转化为技术力量从而首先提升军事技术。毫无疑问,这样的“科学”观念只是西方历史悠久的“科学”传统的“末”而不是“本”。

125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人发表science

    中国汉字人名的翻译,可采取的方法推荐如下:还是以光头强的名字来举例。首先应该按照汉语拼音来拼写汉字,然后按照英语姓名的顺序排列,而且应该区分汉字的音节,那么就光

    飛天彩绘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science杂志中国

    《Science》是全球最权威的杂志,中国没有相应的权威杂志。有个《中国科学》杂志用于介绍一些先进的科学成果

    jessiemaomao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science中国人往期发表整合

    因为Nature杂志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很高,而在我们自己的国内杂志上发表,国际上有部分学术机构会不认可,因而发表在Nature上是对于这个少年学术成就的极大肯定。

    小兔菲宝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science中国人

    中国大炮是中国得,中国光学理论2000年,诸葛亮发明火药,中国只用来制药烟花没想过用来当武器,可能是中国觉得没有对手可以战胜自己,西方17世纪都在爆发战争,美苏

    薄荷kokoro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science中国官网

    如果你在大学的话一般在大学里就有《Science》与 《Nature》,不过是英文的,可能有中文,我没见过方便的话去大学图书馆问问。推荐你有两种办法:    

    紫霞大官人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