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美女
十大二战将领排行 头等是战略创新,决胜于战场外;次等是战略出色,一策安天下;三等是战术创新,让人神鬼莫测,胜不知其所胜、败不知其所败;四等是能充分调动资源,将战斗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五等才是依赖式的以强便能凌弱。这样一来,第一就应是古德里安 ,虽说他的战绩不是最好(也因希特勒后期的不重用),可他的装甲理论不但让本不占优势的德军横行欧非大陆,而且是在战争前就凭这一套交战国的物力比,在战争后的今天,还让当今的名将不得不成认他的宗师地位!这点加上他显赫的战功,第一名将的称号是许多人(尤其是那些装甲徒子徒孙们)信服的。第二是曼施坦因 ,他的战绩极佳,而且他显然是坦炮步联合作战最出色的二战名将(不管是克里木攻城、反登陆,还是乌克兰的劣势作战中的表现),更不用说他的西线攻击计划(这才是一计安天下啊!)。第三应是麦克阿瑟吧,他在登陆战的成就、经验与创新估计没有人会低估,不管是首创跃岛推进,还是敌后登陆(如著名的仁川),加之战功卓著,不屈不挠,谁能忘记他。也正因如此,他最后的朝鲜大败才如此引人注目。第四就应是倭人山本五十六了,虽说是个**,可能供后人学习之处却不少。作为航空母舰之父,其在海战中的地位与装甲之父古德里安在陆战中的地位是相当的。而且善于出奇制胜,真是一个危害极大的军国分子。如果还是传说中的反对与美交战派(这是另一种战略出色啊),那么他几乎就应并列第三了(只是命短,战功跟不上而已)。第五是邓尼茨,战争中没有谁比他更劣势了,也没有谁能比他的部队更多地一次次地震惊世界的了。独创的狼群战术几乎困死战前并列第一的海军帝国——大英(虽然证明高估了英军)!难怪希特勒选他为继承人。第六无疑是隆美尔,论起追击、撤退的战术运用,无人能及;装甲运用、出奇谋略明显高人一筹;而且是最以弱胜强的好手之一。如果不是战略较差、意志不坚,他不止如此成就。第七是朱可夫,他是一个能充分调动资源,将战斗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名帅,还是大纵深防御坦克的鼻祖(莫斯科一战)。加之无畏的个性(估计是唯一敢顶斯大林的苏将)和无比的战功,名垂青史是必然的。第八是巴顿,虽说是在占尽优势的时期成就的,可那横扫百万大军的气概,淋漓尽致的装甲运用,和令人信服的战绩,都让他不逊于同代娇子。并列第八算是莫德尔 吧,如楼主所说,他的防守术超一流,几乎无人能及,进攻也不俗,而且是在劣势下夺标的。如果不是受到重视迟了,估计成就不止。第十是凯塞林 ,空地俱佳的指挥官。并列第十还应有这个倍受嘲笑的家伙,创建了新型的德国空军,首创了空降兵及空降战(打赢了克里特),首开战略空战(英伦),推动空地一体战(从波兰始),如果不是深陷丑态百出的纳粹政坛和战功提不起的话,这个多方面的宗师,是不应排名如此靠后的。他就是戈林!
那些年喜帖街
1. 神奇的脑电波小知识(脑电波) 神奇的脑电波小知识(脑电波) 1.脑电波 现时有关脑子各部位负责执行那些功能脑神经科学家已有一定的了解,各种频率的脑电波在人的那一些感知状态里出现亦已透过贴附於头皮上的 "脑电极感应器" 和电脑分析技术得出可靠数据。国外亦有很多大学依据这些数据发展出各种学科供有志大脑神经研究的大学生入读。 在这些研究当中有一些是企图透过控制个人脑电波去提升智力水平, 调节情绪和思维向度(正或负向思维), 这包括现在常听到的 "脑波机", 这是透过络耳筒机般配戴在头皮上的电极流过的微弱直流电加强脑部电流动强度企图达到训练效果。据闻美国亦在他们的军人身上用此种方法提升枪手的射击准确度。但由於这些研究尚未十分成熟, 有什麽不良副作用尚未十分掌握, 故此参与实验活动的都是一些自愿成年人。 另一种可行训练方法是透过音频去进行, 过种训练一般称为音乐治疗, 进行此种治疗的人应有大学硕士学位及注册认可资格。2.神奇脑波有用吗(用医学说明) 人脑中存在着数以亿计的脑细胞(又称神经元),神经元间的交互形成电器性的变动,当无数神经元同时发射信号时便会在大脑中产生强大的电场活动,这些电器性的摆动可由高灵敏医疗器械(如脑电图描记器)检测出来,而这种摆动呈现在科学仪器上,看起来就像波动一样,因此脑中的电器性震动我们称之为脑波,也称脑电波。 通俗来讲,脑波就是脑细胞活动的节奏。人脑即就是通过控制脑电波进行活动,活动过程中会释放出不同频率的电气化脉冲,经由脑电图可呈现在我们面前。 既然我们已经充分了解了脑波活动规律,就要运用科学的手段使其造福于人类,于是便产生了脑波传输。脑波传输就是人脑在外界的 *** 下,从一种脑波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 到底要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既能 *** 大脑,又不会对大脑产生任何伤害呢?脑波专家经过研究表明,通过听觉可以实现脑波的传输,而且是一种健康安全的 *** 方式,这也就是您在神奇脑波软件中听到的脑波音频。 脑波频率四大分类 β波 (14 to 32 Hz)大脑进行思维意识活动时产生此波,亦是脑波中最常见的波段掌管注意力、逻辑能力、推理能力、警醒度和批判性思维 随着β波的增加,身体逐渐呈紧张状态,会引发焦虑、紧张、注意力分散、失眠等症状,重者会导致神经失常正常生活及思维意识不可或缺 α波 (7 to 14 Hz)产生于人意识放松思维松懈之时 身心放松,超强学习及记忆能力,注意力集中,易于冥思,有助于身体健康 想象生动,视图清晰 帮助记忆梦境和冥思状态意识与潜意识的交接,冥思必达脑波状态 θ波 (3.5 to 7 Hz)此波由潜意识释放,反应于睡眠状态及快速眼部运动状态 连接深度冥思状态及精神状态,使思维更加清晰,更富创造力,提高学习记忆效率,促进身心康复强化长期记忆,创造力灵感的源泉,身心负担由此释放冥思和精神活动的关键 δ波 (0.1 to 3.5 Hz)深度熟睡,无意识状态下产生此波深度入迷状态,身体意识渐弱直觉可靠,精神意识增强,获得清醒时无法企及的知识信息个体或集体无意识状态之必达脑波,通向精神之界 *** 这样定义脑波传输:“脑波传输”或“脑波同步”,均指将一种脑波状态经过特定的 *** 转换器转换为预先设定的,具有特殊效用的另一种脑波状态,通常这一过程需要借助特殊的医疗设备加以完成,其应用面非常广泛,常见的如睡眠引导等。 “脑波传输”其工作原理可总结为“频率仿效反应”,这是一种自然产生的人体现象,表现在人脑会随着外界更强大的另一种频率 *** 转换为与之相似的一种脑波状态。这种 *** 可能来自多方面,有时是听觉上的 *** ,主要来自于两耳搏动、等时音频及单声拍,也有一些视觉上的 *** ,如筑梦机,同时,更是有将视觉和听觉 *** 融合在一起的智力机器,甚至电磁波等。 下面是一些脑波传输音频可以达到的效果:轻松冥思 冥思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人的脑波频率调整到低度的Alpha, Theta 和Delta波频率,以此转变人的思维状态。一般脑波频率处于Alpha波,8Hz --13Hz时就是正常的冥思状态。 一般冥思者需要数年时间的练习才可以步入冥思的境界,现在无需经过特殊的训练,单是通过脑波传输将脑波调整到冥思时需要的脑波状态就可以开始轻松地冥思,在家里就可以随时开启冥思之旅,真正的方便又快捷。学习事半功倍 研究结果表明Theta波状态(4hz - 7Hz)是学习的最佳状态,而儿童处于这一脑波状态的时间远远高于成人,这就是为什么比起成年人儿童更易于学习新知识。 Alpha波频率对学习也非常有帮助,所以在收听Alpha波音频时可以播放语言磁带或者 *** 潜意识的录音带,学习效果会非常显著。提高睡眠质量 很多人反应每天收听半个小时的Theta脑波就相当于平时睡4个小时。 所以等时音频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减少睡眠时间。治疗一些精神疾病 脑波传输可以治疗许多精神疾病,诸如抑郁症、缺乏自信、多动症、孤僻症,以及戒除烟瘾酒瘾等,对于治疗头痛和偏头痛也有其一定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对于脑波传输效果的反馈:1. 可以减轻甚至消除抑郁情绪,使人更加乐观和快乐,不用借助抗抑郁药物就可以保持精力充沛,周身都觉得非常舒畅。2. 快速进入睡眠,睡眠质量也很高,摆脱失眠困扰,从此戒掉安眠药。 3. 压力和焦虑都慢慢消散了,生活节奏依然是那么快,可是借助脑波的作用可以积极面对,减轻了很多压力。4. 降低血压。 5. 不用吃药就可以减轻头痛和偏头痛,曾经患过慢性头痛偏头痛的患者都反应症状消除了。6. 增强免疫力。 抵抗外来侵袭,保持身体健康。7. 运动员和长期从事体育运动的人都表示运动前收听脑波传输可以让表现更出色。 8. 给女性用户带来福音,经前症候群和情绪不稳定都一扫而光。9. 戒除长期隐疾。 烟瘾、药瘾和毒瘾从此再也不见,实践证明脑波传输在治疗隐疾时非常有效且病情不易复发。 3.脑电波的科学解释 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各种生物均有电活动的表现,大如鲸鱼,小到细菌,都有或强或弱的生物电。其实,英文细胞(cell)一词也有电池的含义,无数的细胞就相当于一节节微型的小电池,是生物电的源泉。 人体也同样广泛地存在着生物电现象,因为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对脑来说,脑细胞就是脑内一个个“微小的发电站”。 我们的脑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脑电波。早在1857年,英国的一位青年生理科学工作者卡通(R.Caton)在兔脑和猴脑上记录到了脑电活动,并发表了“脑灰质电现象的研究”论文,但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十五年后,贝克(A.Beck)再一次发表脑电波的论文,才掀起研究脑电现象的热潮,直至1924年德国的精神病学家贝格尔(H.Berger)才真正地记录到了人脑的脑电波,从此诞生了人的脑电图。 这是一些自发的有节律的神经电活动,其频率变动范围在每秒1-30次之间,可划分为四个波段,即δ(1-3Hz)、θ(4-7Hz)、α(8-13Hz)、β(14-30Hz)。 δ波,频率为每秒1-3次,当人在婴儿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成年人在极度疲劳和昏睡状态下,可出现这种波段。 θ波,频率为每秒4-7次,成年人在意愿受到挫折和抑郁时以及精神病患者这种波极为显著。但此波为少年(10-17岁)的脑电图中的主要成分。 α波,频率为每秒8-13次,平均数为10次左右,它是正常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如果没有外加的 *** ,其频率是相当恒定的。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该节律最为明显,睁开眼睛或接受其它 *** 时,α波即刻消失。 β波,频率为每秒14-30次,当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或亢奋时出现此波,当人从睡梦中惊醒时,原来的慢波节律可立即被该节律所替代。 在人心情愉悦或静思冥想时,一直兴奋的β波、δ波或θ波此刻弱了下来,α波相对来说得到了强化,因为这种波形最接近右脑的脑电生物节律,于是人的灵感状态就出现了。 脑电波的节律来源于丘脑,科学家曾将动物大脑皮层与丘脑的联系切断,脑电波的节律消失,而丘脑的电节律活动仍然保持着。如果用8-13Hz的电脉冲 *** 丘脑,在大脑皮层可出现类似α节律的脑电波。因此,正常脑电波的维持需要大脑与丘脑都要完好无损。 另外,大家都知道“电生磁,磁生电”的道理,也就是说,电场与磁场总是相伴而生的。既然人脑有生物电或电场的变化,那么肯定有磁场的存在。果然,科学家Cohen于1968年首次测到了脑磁场。由于人脑磁场比较微弱,加上地球磁场及其它磁场的干扰,必须有良好的磁屏蔽室和高灵敏度的测定仪才能测到。1971年,国外有人在磁屏蔽室内首次记录到了脑磁图。脑磁测量是一种无损伤的探测方法,可以确定不同的生理活动或心理状态下脑内产生兴奋性部位,无疑是检测脑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脑电波或脑电图是一种比较敏感的客观指标,不仅可以用于脑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而且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临床实践的应用,与人类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4.α脑电波的神奇功效 以前,大多数医生对脑电图的α波熟视无睹,因为它反映的是正常人常见的脑电图,与诊断疾病关系不大。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外的脑电图学者、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对α波已经刮目相看了。 这是为什么? 更多的研究发现,α波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神奇功效: (1) 激发潜在能力 (2) 提升记忆效果 (3) 发挥灵感及创造力 5.神奇脑波有用吗 效果因人而异。 如果真的是脑波音频,背景有嗡嗡的声音,那肯定是有效果的。 1.简介: 脑电波是一种 使用电生理指标记录大脑活动得方法,大脑在活动时,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的突触后电位经总和后形成的。 它记录大脑活动时的电波变化,是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 脑电波来源于锥体细胞顶端树突的突触后电位。脑电波同步节律的形成还与皮层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活动有关。 2.临床检测: 脑电波或脑电图是一种比较敏感的客观指标, 不仅可以用于脑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而且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临床实践的应用,与人类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脑电波是诊断癫痫的必要依据,脑电波对于各种颅内病变,如脑中风、脑炎、脑瘤、代谢性脑病变等,亦有很大的诊断帮助。脑波图仍是目前研究睡眠最客观的依据,藉由监测睡眠中脑波变化,人们可以区分睡眠中的不同时期。 6.脑波的脑波分类 大多数人平静,身体逐渐呈紧张状态。 每个希腊字母代表一个波带。依据现代脑电生理神经心理学的研究.hiphotos。 现代科学积极倡导α波是为人们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状态:γ波频率在31Hz以上;浅睡眠状态、全神贯注。β波还可分成低β波(β1)和高β波(β2)。 大脑能量除了维持本身系统的运作外。潜意识易受暗示。 薄荷脑等香料能增强a-脑波.hiphotos,脑波活动的某一模式与特定的情绪状态相关联/zhidao/wh%3D600%2C800/sign=/。α波 8-14赫兹(1秒内振动的次数) α为优势脑波时:紧张状态,学习。 β波频率大约在14-30Hz之间.baidu,人清醒时大部份的脑波状态四种基本脑波β波 14赫兹以上 在β波为优势脑波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它提供意识与潜意识的桥梁。人的精神状态,这里采用的是频率分类法中的Schwab分类(1951年);积极的情感状态,运作就会更加快速,因而消减了体内免疫系统能力,非常容易堆积压力(这是现代人的通病),适量的β波,富于直觉,潜意识状态,精神清晰 乐观:放松状态。 人的精神状态、顺畅,相对地脑部所获得的能量较高、α、δ;加速学习:d;警觉;压力和焦虑降低,对积极的注意力提升/zhidao/pic/item/,对外部环境敏感,准备随时因应外在环境作反应。最低的脑波活动、灵感及直觉敏锐。 θ波频率在4-8Hz之间:d,道理就在於此。 大多数人清醒时,快速疲倦.baidu."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 人的精神状态,θ波和δ波称为慢波.hiphotos,尚须指挥对外防御系统作准备,但身体却是放松的;创造力。 7.阿尔法脑电波的简介 阿尔法脑波是四种基本脑波之一。这四种脑波是:德尔塔脑波(DELTA),塞他脑波(THETA),阿尔法脑波(ALPHA)和倍他脑波(BETA)。这四种脑波构成脑电图(EEG)。脑电图是脑内电波的显示,但脑内电波的电压很小,只有百万分之几伏特。阿尔法脑波的振荡平均为10次/秒。在脑波中阿尔法脑波是第一个被发现的。1908年奥地利医学家汉斯·伯格博士第一个提出发现,并称之为阿尔法波(ALPHA),因为在希腊字母的排序中ALPHA排在第一个,与英文字母A相同。 近百年来,无数的科学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研究阿尔法脑波,因此关于阿尔法脑波的基础研究的知识和结论积累丰富。 德尔塔脑波(DELTA)只在深睡时出现,塞他脑波(THETA)在浅睡时出现,阿尔法脑波在初睡或初醒时出现(即半睡半醒时),此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并有自觉的警觉意识。倍他脑波(BETA)在清醒时出现,伴有需努力能够达到的注意力集中。德尔塔脑波振荡频率0—4赫兹/秒,塞他脑波4—7赫兹/秒,阿尔法脑波8—13赫兹/秒,倍他脑波13—40赫兹/秒。当然还有其他的脑电波的存在,但那是在特殊情况下,如意外的 *** 等。以上提到的四种脑电波构成了脑电图的一般排列。
1982吃货一枚
邓尼茨 邓尼茨1891年出生于一个普鲁土的名门望族。他之所以想参加海军;主要是因为他愿意接受唯有海军才能提供的技术教育。他在19岁时加入德意志帝国海军,4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是轻型巡洋舰"布雷斯劳"号上的一名尉官。这就使他参加了战争初期的一个海军"插曲"。当时,"哥本"号和"布雷斯劳"号两艘德舰逃过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围捕,到达了君士坦丁堡,然后名义上出售给土耳其。这是一段非常不光彩的"表演",年轻的邓尼茨由此认识到德国海军并非无敌于天下,英国海军在战术和技巧上都远比它占优势。 此后两年,虽然这两艘军舰在名义上是属于土耳其,但邓尼茨仍留在"布雷斯劳"号上服务,偶尔也参加在黑海中的突击行动。由于害怕苏联黑海舰队的追击,所以不敢离开土耳其海峡太远,这也使邓尼茨学到了一些特殊的海战经验。 1916年,他返回德国并转入潜艇部队。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潜艇,也是他一生事业的真正起点。经过初步训练,他被派到U39号上任守望官,1918年又升任UB68号的艇长。这是一艘在地中海内活动的潜艇,以奥地利在亚德里亚海上的波拉港为基地。他在那里与施泰因鲍尔相识,后者是第一次大战中德国最富冒险精神的潜艇指挥官之一。邓尼茨可能是从他手中学到了夜间水面攻击的理论,即利用黑暗的掩护,以求溜过敌方驱逐舰的警戒线发动攻击。他们两人约定在同盟国的一条护航线上会合,以验证他们的理论,结果施泰因鲍尔未能到达指定的会合点,邓尼茨只好单独去试验这一新理论。幸运的是一支英国的护航船队恰好到达附近海域。邓尼茨毫不困难地通过驱逐舰的屏障,悄悄地溜到了商船附近。他用鱼雷击沉了一艘商船,但此后在潜航时,潜艇失去了控制,不得不炸毁主压载水槽,以使其不至于因潜入太深而被水压所催毁。UB68号遂在英国船队中浮出海面。邓尼茨只好下令弃船。他被一艘英国驱逐舰救起,此后10个月,都在约克夏的战俘营中度过。 毫无疑问,邓尼茨从此打定主意,要发展一种新战术来击败这种传统的护航原则。邓尼茨虽然不是一位海军历史学家,对于护航原则的光荣历史也未作过研究,但凭他自身的经验,他发现自从英国人在1917年采取护航的办法之后,德国潜艇开始功败垂成。传统的潜艇攻击天在白天用潜航的潜艇来执行,这对船队中被护航的商船已经不能造成任何影响。直到16年后,邓尼茨才有机会试验有关潜艇战术的新理论。1919年,他从英国战俘营返回德国,再度进入德国共和国海军。由于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那实际上是一支没有潜艇的海军。不过魏玛共和国政府还是秘密地在外国订造潜艇,这就使邓尼茨与潜艇的发展不至于完全脱节。实际上,他在海军中的服务还是以在驱逐舰和巡洋舰上为主,到1934、1935年,他已升到上校,负责指挥巡洋“"艾姆登号"。 希特勒在1933年夺得了政权之后,德国海军重整旗鼓的前途也开始日益光明。希特勒和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会晤,表示在其未来的建军计划中,海军在公平的分配中一定占优先地位,这样他就赢得了雷德尔和全体海军人员的拥护。在雄心勃勃的"乙计划"中,预定在1944年,德国将拥有一支强大而稳定的海军舰队,到1948年,其实力足以向英国海军挑战。虽然雷德尔对希特勒的效忠是毫无疑问的,但对纳粹党当则是另一种态度。雷德尔本人不曾入党,并且严格命令一切海军人员都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他讨厌且不信任戈林,对纳粹党的其他领袖的态度也是既冷淡又谨慎。。 邓尼茨则恰好相反。虽然受到雷德尔的禁止,他不能正式加入纳粹党,但他对纳粹主义具有强烈的信仰.而对希特勒更是狂热地拥护。最初他还太年轻,资历浅,缺少表现的机会。但自从战争爆发以后,随着地位日益提高,他开始培养与党内领袖之间的友谊,甚至对戈林也曲意奉承。尽管戈林有强烈的反海军情绪,但邓尼茨知道他是希特勒亲信中权力最大的一位。1943年初,邓尼茨接替雷德尔出任海军总司令,他立即解除了海军人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的禁令。雷德尔曾戏称他"希特勒青年邓尼茨"。 自从当权之日起,希特勒的目的就是要支配欧洲。他的基本计划是先解决欧洲大陆问题,然后再占领不列颠帝国。基于这种思想,希特勒先开始和英国展开有关海军协定的谈判。在谈判所提出的建议中把德国海军的吨位数定为英国海军的35%,而潜艇则可达到45%。这个数字在某种环境下还可以增到100%。他们认为英国是一个海洋国家,对于这种程度的海上优势应会感到满意,也就可能不再干涉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冒险。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遂在伦敦签字。 事实上,在《英德海军协定》签字以前,德国即早已开始建造潜艇,甚至在协议书的墨迹未干之时,第一支作战部队就已经产生。其指挥官即为邓尼茨上校,以后他又被任命为海军总部中的"首席潜艇官",负责一切有关潜艇发展、政策、训练等项事宜。这使他有机会发展他的理论,并通过演习把这些理论付诸试验。 邓尼茨的潜艇思想以两项原则为基础。第一,潜艇的攻击目标就是商船。对他来说,这就包括了潜艇战的一切行动和其目的。击沉一艘敌方的军舰不过是一种额外的收获而已。对商船的攻击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更不必考虑平民生命的损失。根据《海牙公约》,在攻击商船时应先停船检查,而在击沉之前应对所有的乘员提供安全保障。邓尼茨不仅不理会这种规定,而且还花了许多时间去寻找《公约》的漏洞,以便使潜艇可以合法地在无警告情况下击沉商船.他狡辩说一艘商船在战时发出求救的信号就意味?quot;正在受到潜艇的攻击".这就构成海军的一种情报来源。根据这种理由,它也就不应受《海牙公约》的保护。 他的第二项原则认为潜艇根本上只是一种能潜航的水面船只,应像一艘水面军舰一样投入战斗,就对商船的攻击而言,这是一种超前的观念,完全改变了当时流行的看法,即认为潜艇在白天应潜伏在水中,当目标进入其射程以内时才在水下用鱼雷加以攻击。邓尼茨认为夜间的水面攻击最为有利。因为潜艇的指挥塔体型很小,在夜间几乎看不见,而潜艇的水面航速又几乎超过商船。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也就使潜艇可以到达最有利的火力发射位置。 他毫不浪费时间。立即在波罗的海中设计演习以求验证他的理论是否正确。在训练人员时,邓尼茨非常注意细节。他要求全体官兵对德国潜艇的设计充满信心,同时也要掌握在一切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操作能力。他用德国舰队来扮演敌方的护航兵力,试验其潜艇的夜间攻击技术。结果它们很轻松地穿过一道驱逐舰的屏障,一到达距目标600码以内的位置而未被发现。这就证明他所走的路线不错。 夜间水面攻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狼群"战术。他设想在对方船队的可能航线上横向展开一队潜艇,假使有一艘潜艇发现了踪迹,就立即跟着它走,同时通知其他的潜艇集合在一起。并驶往前方等候。以便在次夜发动攻击。 这种战术行动会产生许多问题,主要的问题是最有效的指挥命令是发自海上的指挥潜艇呢?还是发自岸的司令部呢?一郎尼茨曾试验过这两种方法,最后发现在装备有精密通信网的岸上司令部中,他可以作较好的控制。不过他又迅速认识到这种控制体系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大量的讯号从海上潜艇中发出,将使敌方的方向寻觅系统易于发现我方潜艇的位置。他准备进行这种冒险,因为他认为从岸上进行有效的控制有较大的优势,同时他也相信英国还没有十分有效的高频率定向系统。 在以后3年内,即1936年到1939年,邓尼茨根据他的理论建立起德国潜艇兵种。除了经常演习以求将"狼群"战术发展到最高效率以外,他还集中精力为这一目标设计了一种性能最佳的潜艇。对于这样的战争,其理想的潜艇是舰体要尽可能小,因为愈小则愈不易为敌人所发现;而从燃料储量来说,则希望它具有最大的续航力。因为任何与英国人之间的战争,都使德国潜艇必须到达离基地很远的地方去作战。邓尼茨的工程专家发现,只要把排水量500吨的标准潜艇再增加17吨以加装油槽,即可以使其航程由6200海里增加到8850海里。这就是以后大量生产的VⅡC型。为了适应航程较远的战斗,他们还设计了740吨的潜艇,其航程为13450海里,这就是ⅠⅩ型,它与VⅡC型的生产比例为1比3。最后,为了真正的远程作战,例如在非洲的南部海域和印度洋的战斗,又设计了一种大型水底油轮,可以在海上为作战用的潜艇加油。这就是ⅩⅠⅤ型潜艇,其水面排水量为1688吨.那些潜艇艇长们称?quot;奶牛"。不过直到1940年底和1941年初,这种潜艇才开始按一定数量生产。 在这4年中,邓尼茨对于德国潜艇兵种的发展,无论是在物质方面还是在精神方面,都是总负其责,他专心一意地投入潜艇部的建设,亲自选拔和训练人员,并把他自己的新战术思想灌输到他们的头脑中,使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心;虽然他并非十个和善可亲的人,但他尽可能与他的艇长们保持接触。每当一艘潜艇出海演习回来,他总是在码头上欢迎官兵。所以全体官兵都把他当作父亲看待。 在这几年中他在两方面最幸运。一是他在整个4年之内都能安于其位。德国海军不像其他大多数国家的海军,不是在任职两年半左右就实行调职。这有两种好处,一方面使他有充裕的时间来发展和改善其战术思想,另一方面也使他的部下有一种安全感,知道这种指挥体系不会有所改变,他们不必害怕到时又要去适σ晃恍铝煨涞乃枷搿6�前亓值暮>�懿慷缘四岽牧硌劭创��唤龀腥纤�俏ㄒ坏那蓖ё�遥��叶杂谒�岢龅囊�笠惨宦膳�肌5笔彼�故且晃患侗鹣嗟钡偷木�伲��以说氖撬�亩ネ飞纤竞>�芩玖罾椎露�运�湃斡屑樱�谇蓖д搅煊蛑械囊磺形侍馐侨菪硭�笕ǘ览俊? 邓尼茨不仅对潜艇部队的建设专心致志,而且他对假想敌是谁也有坚定不移的看法。在1935年到1939年间的德国,也许只有他一个人如此坚信英国是未来战争中的主要敌人,他的一切训练和准备都指向这个唯一的目标。他甚至要求一切演习都应到大西洋中去进行,而不应限于波罗的海或北海范围内。雷德尔深信希特勒的诺言,即保证在1945年以前不与英国开战,所以他一点都不紧张,而是相应地去建造一支安定的大舰队。尽管邓尼茨对他的元首忠心耿耿,但在这一点上却保持着与希特勒不同的看法。他那时还是人微言轻,也就不敢随便表露自己的意见。 1939年4月26日,德国片面废除《英德海军协定》。德国占领捷克之后,英国就为波兰的安全提供了保证.两国的关系从此开始紧张,而这次废约行动堪称火上浇油。这不仅暗示战祸可能一触即发,而且也使英国人认清德国海军正在以最快速度重振旗鼓。依照雷德尔的Z计划,预计到1948年德国才能有233艘潜艇。但废约之后,邓尼茨认为德国决不能等到1948年去完成其舰队的建造计划。所以他力主德国的造船工业应立即停止其他一切船只的建造,而集中全力来生产潜艇。而最终雷德尔也只是决定把战舰和潜艇同列为第一优先而已。无论如何,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德国的工业在战争开始时未能交出邓尼茨所希望的那么多潜艇。 当英国在1939年9月3日对德国宣战时,邓尼茨手中的潜艇总共不过57艘,而其中只有46艘已完成战备,其中又只有22艘VⅡ型可以适应大西洋中的海战。依照惯例,一支潜艇部队通常是1/3在作战地区中巡逻,l/3在来往的途中行进,l/3在基地整顿和休息,所以邓尼茨在大西洋中能用的作战兵力不会超过7艘潜艇。这对于有效的"狼群"战术而言,显然是太少了。直到1940年10月,邓尼茨才有足够的潜艇来使"狠群"理论发挥真正的效力。结果实在惊人,在那一个月内,德国潜艇一共击沉了63艘商船,总吨位数达到35万吨之多。 "狼群"攻击的组织工作相当复杂,必须由邓尼茨在岸上的司令部作严密的控制。邓尼茨很容易地了解到对方的护航船队何时离开加拿大前往英国。以及所包括的船只数量。正常的情报部门就可以给他这种资料。个别潜艇散布在一条与敌方的预计航线成直角的直线上,根据能见度的差异,彼此间隔25海里到30海里,等待发现敌船。当其中一艘潜艇发现敌船之后,就立即用高频率的潜艇无线电波向邓尼茨报告,同时继续监视敌人的船队。它此时浮出海面但与敌船保持最大的能见距离,这样就不易被对方发觉。在监视的同时,这艘潜艇也就继续向邓尼茨报告敌方船队在航向或速度上的改变,以及天气情况和其他有关资料。 当潜艇司令部收到发现敌情的报告之后,就立即用同样的高频率电波通知参加"狼群"行动的其它潜艇,命令它们向那一艘潜艇靠拢。甚至连它们应该怎样走都由司令部决定。当它们即将接近敌方船队时,原先的那艘潜艇就会用中波无线电来和它们取得联系。 所有潜艇都奉有严格的命令,必须等待全部舰只到达后才开始攻击。它们驶往前方的某一位置,那是预计敌方船队在天黑之后能到达的地点,这样它们就可以在一整夜发动攻击。攻击的方法是依赖它们几乎完全不被敌人发现的特性,通过护航舰只的屏障线,一直溜到商船的中间,直到射程大约600码时才发射鱼雷。在这样的距离内几乎百发百中。当天快要亮时,潜艇立即开始停止攻击,以最高速度在水面上沿着船队的同一航向向前行驶,依赖其高速度进入下一个有利位置,等到夜幕再度垂下时再作第二次攻击,这样一夜复一夜,直到所有的潜艇把鱼雷都用完为止。 在整个作战过程中,邓尼茨都对部队保持着严密的控制,从他的司令部中发出一连串的无线电报,指挥每一艘潜艇在每一分钟的行动,只在夜间攻击时例外。在夜间,各位舰长要用自己的技巧和主动性去达到适当的射程并尽可能击沉大量的商船。但何时开始攻击和何时停止则都由司令部决定。对于这种形式的攻击,英国人基本上毫无防御能力。在最初阶段,大西洋之战是完全靠肉眼来打的,决定胜负的问题就是要看谁先发现对方。潜艇显然占了优势。当时虽已有雷达,但受到巡逻飞机航程的限制,即最远只可以到达距机场200海里的地区而护航舰只则还没有装雷达。 邓尼茨曾凭着高度的技巧和坚定的决心来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情况。部队执行命令时事无巨细都根据他的指示和决定来办。当然他也有失算的地方,譬如说有些鱼雷设计不佳,有向深水处潜入而从目标船底下通过的情况发生。邓尼茨不仅立即加以矫正,而且还把负责人送交军事法庭审判。 另一方面他也有特别好的运气。最重要的是英国海军的密码几乎全被德国海军情报机构译出。所以,邓尼茨对敌情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因此,他指挥的潜艇也就能击中敌人而不被敌人击中。 除了全面指导德国潜艇对英国海上运输的主力进行攻击以外,邓尼茨还能有余暇来计划和指导某些特殊行动。最使人难忘的是U47在1939年10月13日夜间深入斯卡巴夫罗,击沉了英国航空母舰"皇家橡树"号。这次成功使邓尼茨升任少将,并使他能与希特勒直接接触。他乘机向希特勒灌输他的思想;只有凭借潜艇作战才能击败英国。 1942年11月,英国的霍顿爵士接替诺贝尔,负责指导反潜战。在诺贝尔负责期间,由于缺乏护航舰只,所有的新舰都是立即投入战斗以至于人员都不曾接受适当的训练,等到雷顿接手时,由于造船工业的加速发展,专供反潜作战的舰只开始逐渐增多,于是他可以把它们组成护航群,加以适当的训练,以迎接大西洋中的新战斗。 霍顿也象邓尼茨一样,深知士气在大西洋之战中的极端重要性。所以他也象邓尼茨一样要求其司令部具有高度的指挥能力和奉献精神。这样才能使所有护航舰只的舰长和飞机机长对一切战斗都充满信心。正象邓尼茨站在码头上欢迎潜艇返航一样,霍顿亲自乘坐小型护航船只和巡逻飞机在海上监督作战。他们二人在第一次大战时都是潜艇艇长,现在又开始斗智,而邓尼茨早已感觉大事不妙。 1942年2月,德国潜艇的损失开始剧增,这已经给了邓尼茨一次警告。损失的原因在于英国的水面和空中护航兵力都已装备1.5公尺的雷达。当德国潜艇在夜间攻击商船时,它们也会受到全速赶来的敌方护航军舰的奇袭。邓尼茨和他的技术专家很快就弄清了其原因在于一种新的雷达装置,它比老式雷达射程更远,也更精确,但直到8月间他们才找到对策,那就最所谓FuMB,这是一种雷达射线接收器,能够迅速告诉潜艇它已被雷达盯住,于是潜艇常能迅速潜入水中来逃避敌方攻击。但是对邓尼茨来说,敌军设下的网已经在收紧之中。1943年2月,联军又在大西洋中首次使用10公分的雷达。德国的FuMB不能接收这种新型雷达的信号,潜艇因此会突然受到袭击。也许是受到这种失败心理的影响,邓尼茨此时又犯了一个最大的战术错误。他命令所有潜艇在通过比斯开湾时,一律浮出水面并用高射炮和敌机对攻。这个倒霉的命令造成了重大损失。在2月间损失潜艇19艘,3月15艘,而5月更多达37艘,损失如此惨重,其原因不仅在于新雷达,还在于威力较强的英军深水炸弹。 1942年5月,希特勒要求邓尼茨出席讨论全面战争情况的定期元首会议,以使他亲自报告潜艇战的进展。邓尼茨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在雷德尔比较现实地作出评论之后,他就大谈其对于最后胜利的信心,这立即赢得了希特勒的赞许。所以当1943年1月雷德尔辞职时,邓尼茨就越过了其他资历较深的海军将领而接任海军总司令。 雷德尔之所以辞职,是因为希特勒在戈林的唆使下下令把所有大型军舰都报废,舰炮改为岸上炮,人员则用来扩充潜艇部队或补充陆军。雷德尔遂愤而辞职。邓尼茨最初同意希特勒的命令,但几星期之后,他弄清了海战的全盘情况,又要求希特勒收回成命。 就潜艇战的指挥而言,邓尼茨的确成就卓越,但他似乎不能胜任海军总司令的职务。他对于地中海战役的处理,尤其是在非洲的撤退和联军进攻西西里岛时,就显得不太高明。他本人在当时确信问题的关键在于陆军的补给,他坚决主张使用所有德国和意大利的军舰,从巡洋舰到潜艇,来运送补给而不参加战斗。这一错误导致轴心国部队在突尼斯大批投降,联军在西西里岛顺利登陆。 同盟国的空中兵力在大西洋地区迅速增加,尤其是在使用护航母舰之后,大西洋中部海域的漏洞也被填补了。这就使潜艇的水面攻击战术不再有用武之地。1943年5月之后,所有德国潜艇都撤出北大西洋。到此时,邓尼茨似乎已经知道海上的战争是输定了,两年多以来,他一直都在用新型潜艇的神话来欺希特勒,甚至也可以说他最自欺欺人。这些神话不久被揭穿了。首先是所谓?quot;史诺克"通气管,它可以容许潜艇在潜航时仍能使用柴油巡航体系。瓦尔特潜艇是第二种发明,它使用双氧水作为涡轮机的动力来源,但由于技术困难太多,几乎直到战争结束时才发明出来,已经不能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当海战地点已经接近德国本土时,邓尼茨又赶造了大批小型潜艇以求扭转劣势,结果是不仅损失惨重,而且也毫无成效。 当联军迫近柏林时,所有的纳粹要人中,只有邓尼茨和戈倍尔还真正效忠于希特勒。 1945年4月26日,戈林企图接管政权,希特勒大怒,命令立即将他拘捕正法。希姆莱也私自想和同盟国接触。所以希特勒在自杀前,留下遗言任命邓尼茨继任德国元首。 邓尼茨于5月1日就职,起先他还希望和西方同盟国达成单方面的停战,他以为西方国家将会利用他来对抗苏联并控制战后的德国。这种梦想只维持了3个星期就破灭了,5月22日他被捕,和其余的德国领袖们一同在纽伦堡接受战犯审判,并被判处了10年徒刑。他在1956年刑满出狱,后来在德国过着休闲的生活。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潜艇战的指挥官,邓尼茨毫无疑问是卓有成就的,但在充任海军总司令时,他却完全失败了。他缺乏对战略问题的了解和长远眼光。但是即使当时德国能有强大的海军,他也还是照样不可能有杰出的表现。
shop移民Shero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脑电波 人身上都有磁场,但人思考的时候,磁场会发生改变,形成一种生物电流通过磁场,而形成的东西,我就把它定位为“脑电波”,通过能量守恒,我们思考的约用力,形成的电波也就越强,于是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大量的脑力劳动会导致比体力劳动更大的饥饿感。 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各种生物均有电活动的表现,大如鲸鱼,小到细菌,都有或强或弱的生物电。其实,英文细胞(cell)一词也有电池的含义,无数的细胞就相当于一节节微型的小电池,是生物电的源泉。 人体也同样广泛地存在着生物电现象,因为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对脑来说,脑细胞就是脑内一个个“微小的发电站”。 我们的脑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脑电波。早在1857年,英国的一位青年生理科学工作者卡通(R.Caton)在兔脑和猴脑上记录到了脑电活动,并发表了“脑灰质电现象的研究”论文,但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十五年后,贝克(A.Beck)再一次发表脑电波的论文,才掀起研究脑电现象的热潮,直至1924年德国的精神病学家贝格尔(H.Berger)才真正地记录到了人脑的脑电波,从此诞生了人的脑电图。 这是一些自发的有节律的神经电活动,其频率变动范围在每秒1-30次之间,可划分为四个波段,即δ(1-3Hz)、θ(4-7Hz)、α(8-13Hz)、β(14-30Hz)。 δ波,频率为每秒1-3次,当人在婴儿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成年人在极度疲劳和昏睡状态下,可出现这种波段。 θ波,频率为每秒4-7次,成年人在意愿受到挫折和抑郁时以及精神病患者这种波极为显著。但此波为少年(10-17岁)的脑电图中的主要成分。 α波,频率为每秒8-13次,平均数为10次左右,它是正常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如果没有外加的 *** ,其频率是相当恒定的。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该节律最为明显,睁开眼睛或接受其它 *** 时,α波即刻消失。 β波,频率为每秒14-30次,当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或亢奋时出现此波,当人从睡梦中惊醒时,原来的慢波节律可立即被该节律所替代。 在人心情愉悦或静思冥想时,一直兴奋的β波、δ波或θ波此刻弱了下来,α波相对来说得到了强化,因为这种波形最接近右脑的脑电生物节律,于是人的灵感状态就出现了。 脑电波的节律来源于丘脑,科学家曾将动物大脑皮层与丘脑的联系切断,脑电波的节律消失,而丘脑的电节律活动仍然保持着。如果用8-13Hz的电脉冲 *** 丘脑,在大脑皮层可出现类似α节律的脑电波。因此,正常脑电波的维持需要大脑与丘脑都要完好无损。 另外,大家都知道“电生磁,磁生电”的道理,也就是说,电场与磁场总是相伴而生的。既然人脑有生物电或电场的变化,那么肯定有磁场的存在。果然,科学家Cohen于1968年首次测到了脑磁场。由于人脑磁场比较微弱,加上地球磁场及其它磁场的干扰,必须有良好的磁屏蔽室和高灵敏度的测定仪才能测到。1971年,国外有人在磁屏蔽室内首次记录到了脑磁图。脑磁测量是一种无损伤的探测方法,可以确定不同的生理活动或心理状态下脑内产生兴奋性部位,无疑是检测脑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脑电波或脑电图是一种比较敏感的客观指标,不仅可以用于脑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而且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临床实践的应用,与人类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由于人脑磁场比较微弱,所以不会影响一般的电子设备
电磁波为横波,可用于探测、定位、通信等等。电磁波谱是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X射线),伽玛射线.首先,无线电波用于通信等,微波用于微波
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已成为处理信息的主要工具之一。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原因:操作过程中有失误造成的。 1、在word中,点击“引用”-“目录”-“自定义目录”, 2、打开对话框,选中目录tab页。 3、对话框可以设置目录格式,包括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与推广,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计算机的安全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据国外统计,计算机病毒以10种/周的速度递增,另据我国公
霜降后昼夜温差大,心脑血管病易发!之所以季节寒冷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首先,在秋冬季节,天气温差很大,这样的温差对人的血管也会造成影响。 其次,冬季因为饮食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