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锯小天王
1、久雨刮南风 天气将转晴 2、云绞云 雨淋淋 3、朝起红霞晚落雨 晚起红霞晒死鱼 4、天有铁砧云 地下雨淋淋 5、直雷雨小 横雷雨大 6、南闪四边打 北闪有雨来 7、月亮撑红伞 有大雨 8、月亮撑蓝伞 多风去 9、日落射脚 三天内雨落 10、西北天开锁 午后见太阳 11、星光含水 雨将临 12、久晴天射线 不久有雨见 13、对时雨 连几天 14、朝有棉絮云 下午雷雨鸣 15、风静又闷热 雷雨必强烈
哇哇叮咕
语是劳动群众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后的口头总结。它广泛地反映了群众的智慧,展示了群众的想像力。谚语中所包含的思想、知识、经验以及情感,对他人和后人都有长久的莫大的教益。 气象谚语或天气谚语,是人民群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积聚下来的宝贵经验。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仔细观察风、云、雷电,雨、雾、冰、霜,日、月、星、雪,不停地思索它们活动的规律,以简明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形象,描绘它们的千变万化,预测它们的来龙去脉。 我的祖父就是一个善于观天察地的业余气象观测者。他积累了满肚子的气象谚语。什么“燕子低飞蛇过道,鸡不回笼喜鹊叫”,什么“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什么“雷公岩岩叫,大雨毛快到”,什么“谷雨不雨,交回田主”等等,我最早就是从祖父那里听来的。 县气象站的李站长,操外地口音,身材瘦高,每天下午四五点钟,照例兴冲冲来找我祖父。我祖父慢条斯理抬头看看天,看看村前的大片田野,然后一五一十发表他对天气的观测与预报。李站长拿个本子,认认真真地做记录。我聆听广播的天气预报时,暗暗地想,那里面肯定有祖父的一份功劳。我为此感到自豪。 那时我正在上初一,才十三四岁。有一天放早学回家,碰见我姑姑,姑姑悲伤地告诉我:“阿平,你爷爷去世了。”我感到十分惊愕,虽然我知道祖父在患病中,但昨天晚上祖父还坐在灶堂里吃了晚餐,似乎并无大碍。想不到今晨却永远离我们而去! 县气象站送来了花圈。下午举行追悼会,李站长亲自来参加,并向他老人家三鞠躬。 三十二年过去了,我时常会回忆爷爷的音貌笑貌,总是定格在他昂头看天的姿势里。我隐约记得他曾经留下一本气象谚语,是李站长编写送他的。因为几次搬家,夹在几千本图书里,难觅它的芳容。二OO五年元月的一天,就像大海捞针一样,我把它找出来了! 这是一本纯粹的天气谚语集锦。作者在前言中说,几年来,他“跑遍了连平、和平县内各地,发现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他把群众零碎的看天经验变成较有系统的东西,“期望再通过一番努力找出指标来”。落款是1968年8月3日。本书小32开,油印,共34页,约22700字。全书分云、雾、风、雨、雷、电、霞、雹、雪、霜、露、虹、日、月、星等十几个部分,每部分列举他收集到的气象谚语,并分类加以解释。 关于云的谚语,有“朝怕南云涨,晚怕北云堆”,“清早起海云,风雨霎时临”,“天早云下山,饭后天大晴”,“日出东边白,雨停云消散”等等。作者解释说,早晨东南方灰黑云层势如海潮汹涌而来,或大清早就有对流云出现,都是坏天气;如果东南云层起托或开裂,天脚白里透光,天顶开,有雾气,都是天气晴好的征兆。 关于风的谚语特别多,分东风、西风、南风、北风及其他几大块。作者分析说,和平县山高谷深,风的走向往往受山脉的摆布。各地处于山脉背向不同,因此,在同一天气条件下,各个地方风向会有差异。风从山谷来,故夏季多吹东南风,冬季多偏北风。东南风势弱,带阵性;北风干冷,来势凶猛。他举例说,“南风怕水溺,北风怕日辣”,大南风时只要下几滴雨,就杀住;北风在晴朗无云光照强烈时,气温迅速升高,其力量就要减弱,正是“好天狂风不过日,雨天狂风时间长”。 关于雨的谚语有:“细雨没久晴,大雨无久落”,“一日到暗,雨不断线,大雨明日见”,“天乌地黑无风发,大水落得阔”,“大水无雷,浸崩屋”等等。作者以1964年的和平大洪灾为例,加以说明:三月中旬至夏至,艳艳延延无大水的天气是难转好的。柔柔和和的小雨落久了,就将酝酿一场大水。大雨的前一天,从早到晚雨连续的下,时大时小,云天显得愈来愈沉,茫茫一片,接着就是一场连夜倾泻的大雨。连续性的降水,终于泛滥成灾。 有些谚语作者注明了它产生的具体地点。如“乌云过岗,风大就落雹”,“岗”指和平北部雪山嶂,海拔846米。又如“黑龙过岗落雹”,“龙”指积云,“岗”指俐源北部杨梅嶂,海拔825米。又如“掘龙虹(短短一段),不出三天大风雨”,大坝上镇断虹属于旱虹。再如“一朝蒙雾,三朝雪”,作者注明出于长塘镇。 现在我已经无从知晓,这本和平天气谚语集锦中罗列的谚语,有哪些是我祖父提供的。但我可以肯定,作为农民的素面朝天的祖父,曾经无私地把自己毕生探索天气变化规律的感性经验,献给了和平的气象事业,为和平的气象预报,为农业生产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后来我对气象乃至天文地理方面的兴趣,或许跟童年少年时代的这段经历有关。我曾买过《天文知识》科普读物来阅读,也曾浏览过《风云可测》等专讲天气知识的读物,对《十万个为什么》图书中的气象知识,物候知识也多有涉猎。近日一段时间里,必定看中央电视台的《今日气象》节目,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分钟,却如饮甘霖,清爽无比。五分钟的节目,把气象、文学、历史知识烩成一炉,令我流连忘返,念念不忘。 提到气象谚语,不能不想到竺可桢。他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气象日记,终于创立了物候学,为我国气象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过物候学,我们对民间口耳相传的物象谚语、天象谚语、雷雾露霜谚语有了科学的了解。例如“泥鳅跳,风雨到”,我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原来,晴天泥鳅潜伏在水底的泥浆里,呼吸水中的少许氧气生活。如果天气反常,气压变低,温度增高,水中氧气减少,泥鳅只好升到水面上吸取氧气;它长时间移动,暴躁不安,甚至跳出水面,预示不久将下雨。又如“东虹日头,西虹雨”,虹是太阳光经过雨滴的折射、反射后形成的。虹在西方,说明西边的大气里有大量雨滴存在,并随着天气系统的运动,自西向东移来,未来本地会下雨。虹在东方,说明东边的大气里有大量雨滴存在,但是东边的雨滴已随着天气系统东移过去,未来本地就不再下雨。其他如“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同翻”,“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等等,无不隐含科学道理在其中。 据了解,唐朝的《相雨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气歌谚集,收罗了169条气象谚语,至今全国各地流传的气象谚语,大概像河里的沙,天上的星一样多,数也数不尽了。气象谚语一般都口语化,押韵上口,多用方言词语。
pollyshen206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扩展资料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尾注是一种对文本的补充说明,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列出引文的出处等。尾注由两个关联的部分组成,包括注释引用标记和其对应的注释文本。
关于本科毕业生论文尾注标示的补充通知
各系(部):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格式,现将毕业生论文的尾注标示统一做出规定,请每一位2012届毕业生和各位论文指导教师严格执行。
附:关于毕业论文中尾注的用法及要求
步骤:
①点击主菜单点“插入”—— ②点击引用—— ③点击脚注和尾注—— ④点击尾注——
⑤点击编号格式(N)栏选1,2,3,„
⑥点击自定义符号(U),在该栏空框内用键盘打第一个注[1],其余栏目不动,点击“插入”,此时光标在正文的哪个位置,[1]就会插入到哪个位置,如果位置不对,可划黑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依此插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举例:“前进中的问题” ,“某个地方工业是否发展”。中草药基地]。这个方法好。没有什么大的任务。等等
注意:
1.使用时最好首先用红色或粉红色小五号字体把参考文献的名称、日期、页码等在正文中随标注的序号一起打印,等定稿不需要做修改时最后才去掉这些文字,只留下标注,这样才不致把文章结尾的文献的名称在正文中弄混乱。
2.尽量少用脚注。但无论尾注还是脚注,都必须列明文献名称、代号、出版时间、期号、页数等。引用网上的材料也一样要列明相关内容,使审核人可点击到原文。
3.凡论文尾列的参考文献名称,列多少项在正文中就要对应按顺序也列多少项。如果参考文献只阅读未引用,要么不要在论文尾目录中列出名称,要么就写上“仅参考未引用”。切不可列出两类参考文献目录,一类插入正文,一类不插入。
4.凡引用原文的必须打引号。
在论文中引用整首诗,如果是另外开始一段,就可以与正文字体一样的,如果是在正文的中间,则用仿宋字体。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扩展资料: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显示研究的水平与价值。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对实验研究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使人们的认识得到深化。
推动教育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活动是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并无既定模式和途径可循,为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越发卓有成效,为了给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在每一科研活动终端都撰写报告或论文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
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
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
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
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
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
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存在一个小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3。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引用”——“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加粗者为首选)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不过得注意: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
如何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
第一种 中国知网 登陆知网后,输入你的参考文献,并且在左侧框框里勾选,勾选后点击“导出/参考文献按钮”,即可参考生成的参考文献:继续录入你需要的参考文献,最后
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通用11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
冬天来了 又到了脱衣服 电闪雷鸣的季节 天气干燥容易产生静电 这个静电对我们健康有危害吗 又该如何防护呢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 静电的那些危害 案例 李伯伯今年6
春天,是一个光彩夺目的季节,万物苏醒的季节,动物都停止了冬眠,露出了头了欣赏春天。小鸟鸣春,百花争艳,小草开始萌芽,春天让大地恢复乐万紫千红的气氛。下面我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