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缚的漂流瓶
教育面对科技发展所须作出的改变。我们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是自发的,没有教育就没有科技进步。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应对科技发展的我国基础教育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进步的影响如此深远,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各国 *** 都把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各国学术界纷纷也开展了科技与教育关系的研究与探讨。我国的基础教育仍然面对着科技取向不强的现实,这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增强基础教育的科技取向,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这既适应了科技发展的需要,又能进一步促进科技的发展。
【关键词】基础教育;科技取向;措施
在21世纪科技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人们对科技也就寄予了更大的希望。“科教兴国”战略就是我国在教育领域应对科技发展所提出的一大战略。其中必须十分重视基础教育面对科技发展所须作出的改变。我们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是自发的,没有教育就没有科技进步。而基础教育则担负著提高全民族素养,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好基础的任务,基础教育搞不好,就难以培养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才和劳动者。
加强基础教育的科技取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发挥科技的作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然而,我国青少年普遍存在着科技素养不高的现实状况。
一、青年学生科技素养的现实
在基础教育中要加强科技取向是因为我国青少年具有科技意识簿弱,科学精神淡漠的现实,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科技时事知之甚少。青少年对近些年来的国内外科技事件了解很少。
***二***科技教育薄弱。很多青少年没有读过一部科技普及作品,有大多数的青少年没有看过科技展览,没有参加课外科技小组活动。
***三***对科技常识一知半解。有些青少年甚至对一些科技常识存在误解。
***四***科技意识淡薄。很多青少年不重视自身的科技素养,没有增强自身科技能力的意识,急需教师加以引领。[1]
所有这些令人堪忧的状况同我们的“科教兴国”的口号和所描绘的壮丽蓝图显得极不相称,也极大地暴露出了我国基础教育科技取向意识的缺乏,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加强科技取向。
二、具体应对措施
基础教育科技取向的加强关键在于学校。学校必须认识到重视基础教育的科技取向的重要性,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将加强基础教育科技取向这一工作落实到每个环节,落到实处,提高青年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科学素养包括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四个核心要素。
***一***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根据唯物主义理论,物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因此青年学生只有先具备了一定的科技意识才能正确运用科学技术。同时,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大门的向导,学生一旦对科学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学习和钻研,就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内学,课外也进行研究。要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首先就要使学生了解科技的强大功能。过去,正是由于我国对科学技术的功能没有很好地估量,使得很多学生在意识里就轻视科技,更不用说对科技感兴趣,这就严重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因而基础教育就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然,学校同时要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育,通过科学实验,完善实验装置和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探究,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来感受科学知识和参与科学研究带给他们的快乐。这既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科技意识的启蒙,培养对科技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应态度亲切,耐心细致,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切不可随意批评学生以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及兴趣。而教师引导学生从小注意观察自然、社会也是很有必要的,学生通过自身的亲自观察看到科技带来的发展,从而可以更加坚定热爱科学技术的信念。
***二***注重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
当今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即以现代科技为核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基础上的经济。[2]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科技知识水平。而同时当今又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知识迅速增殖,基础教育并不能使学生获得一生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当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将来必定会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一生中都要不断地去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以解决新问题。顺应这一时代特征,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应该体现时代要求,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学会迁移即把已经学得的知识、技能能够迁移到新的、变化的情境中,掌握新知识,作出合理的新行为,也就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络,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2]
***三***重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
之前提到过的科技迅猛发展使知识更新的周期变短,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在基础教育中教师就要从权威教育向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发展。主观能动地探索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是科学精神和生命意义的体现。权威式的教育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全盘地接受而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将来对外部环境冷静而深入的认识。因此,在基础教育中就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络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以及使学生开展小组交流,进行沟通交流来自主解决问题[3]等形式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资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扩大其知识面,增加其知识量。
***四***强调科学精神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基础教育除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意识、科学兴趣,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外,还要求学生树立一种科学精神,以全面培养青年学生的科学素养。其中,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主要方面。因为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是科学家创新思想的闪烁,创新是科技进步之本。所以,基础教育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得中国的科技事业将来得以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当前的中国基础教育注重的是应试教育,只有通过严格的考试才能升学,这使得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将精力都放在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背诵记忆上,这极不利于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等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基础教育就应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这才能适应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需要。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的实行,将会大大加强基础教育的科技取向,改变我国目前青少年的科技素养现实,使得“科教兴国”战略真正得以实施,使中国的科技事业后继有人,进而使中国的科技事业在21世纪得以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高桂林,谢晓芬.基础教育改革应加强科技取向[D].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
[2]徐琼霞.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科技取向[D].基础教育研究,2003.
[3]李雪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科学学习方法[EB/OL].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人艰不拆XP
科技 教育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能力是人们一生中最大的财富。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科技教育教学类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科技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 为了补充和完善中学语文教学体系,努力实现“ 语文学习 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目标,引导中学生将学习语文的视野引向更加广泛的空间,本文作者就“中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渗透科技教育”的论题,提出几点有效教学策略,已期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科技教育渗透
中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态,有着养成学生基本的现代语文能力与习惯的要求。现在的语文学科对学生渗透科学教育是比较薄弱的。将科技内容渗透到听说读写的训练中,不仅能提高语文的应用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积累大量素材,为提高应用写作能力做好铺垫和准备。其更进一步的意义是使得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生动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教师的指令,而是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客观世界对话,在教师的指导下分享学习的乐趣,使得学习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至于“如何将科技教育渗透到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则是见仁见智,笔者结合自己工作五年以来的 经验 ,作 总结 如下,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敢于表达,大胆争辩,甚至达到“无所顾忌”的地步。这是语文课堂上渗透科技教育的一个大前提。试想一下:学生不敢发言、不敢参与的语文课堂必定不会很成功。
如教授《雅舍》一文时,教师可设计“现实生活中雅舍的‘雅’在何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参与的兴趣,之后教师便可引入对课文中“雅舍”外部特征的学习,让学生在这种鲜明的比较中感受到名教授的“雅”旨在何处,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可出示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时表扬所有能品味到“生活情趣”、“审美情趣”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教学环境。
2.创设合理的情境
所谓情境是指教师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创设相关的问题情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他们探究学习语文的兴趣。其具体的操作程序可设计为:教师设疑→学生探究→学生深思→学生尝试→师生解决。
例如:在教授《口语交际――即席发言的技巧》这节说话课时,笔者在揭示课题时精心准备了一个小问题:“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令人害怕,一个是原子弹,谁知道另一个是什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笔者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科技教育渗透的优势作用,投影展示《__妙解“沾老子光”》、《先生选婿》的经典画面,同时播放录音,启发学生大胆作出“即席发言”的尝试。接着,笔者又介绍《顾维钧的 故事 》,让学生试着总结即席发言的技巧,形成一定的共识。在这些共识被逐步揭示出来以后,笔者设计了一些学生中常见的矛盾场合,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些共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小难题,做到活学活用。这些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自我探索的意识,体现了科技教育的精神所在。
3.创设信息交流的平台
中学生对信息的储备与收集的量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可以说是匮乏的。而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这是本该避免的。语文作为信息的载体,其内涵应该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各门科学知识和人类思想的结晶。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脱离生活着的社会 文化 环境,只局限在学科所属的社会科学范畴,不仅会使语文缩小它载体的功能,而且会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片面单一,思路狭窄,缺乏文理贯通的能力。创设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正是“语文学科渗透科技教育因素”的一种实践和研究。
4.创设课外模拟
课外模拟就是模仿课外的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根据科技渗透的需要,组织相应的活动,积极鼓励让学生担任相关角色,模拟情景,以强化学生的科技体验与语文学习意识。其基本过程是:视频播放→规则公布→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活动中再认识。
结合语文学科与课外的活动实践,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试着从以下方面作尝试。
(1)应用文体的活用。
语文学科的性质和 语文教材 的功能决定了教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科学教育必须结合语文学科自身固有的特点,必须在结合具体语言材料的训练中进行,尤其在实用文体的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更应如此。教师可给学生播放精心准备的人才招聘会的现场实况录像或关于演讲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先有一个视听上的感触,充分发挥科技教育的巨大魅力。接着,教师可给学生公布相关文体的规则,给学生一定的理论依据,然后设置相关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模仿、去实践,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既收获才艺又收获求职、应聘、倡议、演讲等应用文体的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2) 辩论 赛的精心准备。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大多有这样的感触:一场成功的辩论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教师可安排以下环节:精选辩论选手、观看经典的辩论影像、精讲辩论的规则与要点、小范围的辩论尝试与分析整改、全班的正式辩论汇演,最后全面总结得失。
5.创设开放的写作训练课题
众所周知,语文的写作训练是锻炼中学生科技思维的有效 方法 之一。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与时代特点确定适合学生实际的写作主题,让学生得到科学合理的科技思维锻炼。
中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比较全面和深入,而且写作水平较高,教师可引导他们进行科幻小说的写作。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 作文 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正是写作训练中渗透科技教育的经典体现。又如职教语文教材第四册的写作训练中就有明确的“引申与联想”的阅读要求。在一些命题作文中,如《科技进步带来的难题》、《未来之旅》、《科技的利与弊》、《科技信息》、《科技与生活》、《与“神七”对话》等,既可调动学生的科技思维,又可妥善地协调科技教育与语文学科的关系。
6.结语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它除了发挥自身的学科功能外,还将成为各种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同时,语文是集“基础性”、“综合性”、“知识性”三者于一体的特殊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基础,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语文学科中渗透科技教育的因素”,就是要不失时机地辅之以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实现由兴趣向志趣的转变,以便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当然,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还能考虑到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在科学态度上,树立怀疑、严谨、求实的态度;在科学思想上,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逐步养成“一分为二”的思想方法;在科学方法上,养成有计划性,善于自我总结 学习方法 等,那么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同步实施科技教育的策略就越发具有可行性了。
参考文献:
[1]孟庆欣,王晓秋.语文学科也要注重渗透科学教育.
[2]林燕华.“语文学科渗透科技教育因素”的实验与思考.
[3]黄春梅.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作用摭谈.
[4]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科技教育教学类论文范文
教育 学沉浮于中国近一个世纪多的历史,一路走来,也曾经迎来一批杰出的教育学家如蔡元培、陶行知、晏阳初、陈鹤琴、徐特立、杨秀峰等,他们倡导发动的教育实践改革运动
我可以给你,不上传,
论文封面格式模板如下: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我国的国球---乒乓球。。。这是在网上摘的,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乒乓球在我国的发展可谓根深蒂固,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小马要过河,先后问了牛大伯、松鼠和自己的妈妈。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去。松鼠说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妈妈告诉小马,自己多想想,试一试。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