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丹丹丹
“珍爱生命、保护健康”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从人类产生到现在,各种各样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甚至许多疾病会导致人的死亡,特别是近几年来爆发的非典、禽流感、疯牛病等人畜共患疾病,又给人类敲响了警钟。高考中此类试题的出现,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要求学生关注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体现出大纲中“考查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求。高中生物课本中有许多章节的内容与这一主题有关,而且象非典、禽流感、疯牛病等人畜共患疾病中所包含的许多知识都与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密切相关,对这一知识进行专题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题知识概要】一、教材中的人类疾病(一)营养及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指机体营养不足、缺乏或过剩及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1.相关病例:(1)低血糖早期:①病因:血糖含量降低(50~60 mg/dL)而得不到补充②症状: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③治疗:及时吃一些含糖较多的食物,或是喝一杯浓糖水,就可以恢复正常。晚期:①病因:血糖含量低于45 mg/dL②症状:出现惊厥和昏迷等。③治疗:只要及时给患者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症状就会得到缓解。(2)脂肪肝、肝硬化①病因:肝脏功能不好,或是磷脂等的合成减少时,脂蛋白的合成受阻,脂肪就不能顺利地从肝脏中运出去,因而造成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形成脂肪肝。这种情况会影响肝细胞的功能,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使肝细胞坏死,结缔组织增生,最终造成肝硬化。②防治:合理膳食,适当的休息和活动,并注意吃一些含卵磷脂较多的食物,是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措施。(3)佝偻病、骨软化病、骨质疏松症①病因:当血液中钙、磷的含量降低时,会影响骨组织的钙化,这在成年人表现为骨软化病,在儿童则表现为骨质生长障碍、骨化不全的佝偻病。抗VD佝偻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X-显性遗传)。②防治:对于第一种病因导致的,可通过补充Ca配合VD进行治疗,进行日光浴。(4)组织水肿病因:比较复杂,如过敏反应可产生组织水肿、营养不良也会导致组织水肿等(5)肥胖①病因: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多食少动,使得摄入的供能物质(如糖类)多,而消耗的供能物质少,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不但来自食物中的脂肪可以储存在体内,而且体内过多的葡萄糖、蛋白质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储存于体内,这样就导致了肥胖;遗传因素或内分泌失调等也是引起的肥胖的原因。②防治:第一种原因导致的肥胖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等措施来治疗。对于某些因遗传或内分泌失调等而引起的肥胖,则应该上医院诊断治疗。(6)肌无力病因:血钙过高引起。2.基础知识:营养物质的种类及作用;人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的来源、去路、代谢途径及相互关系;合理营养3.知识拓展:(1)人体所需营养物质除了绝大多数来源于食物外,还有哪些途径?(提示:饮水、大肠杆菌合成维生素、非必需氨基酸的转化、日光浴可促进VD的合成等)(2)肥胖的原因、减肥方法以及你对市售减肥药的看法。(提示:病因可能是由于营养过剩、遗传或内分泌失调等造成的。减肥方法是:对于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可采用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来进行治疗;而对于遗传或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导致的肥胖可上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对市售减肥药的看法:只要答案合理就可给分,如有的市售减肥药是通过使人厌食而达到减肥目的的,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等。)(二)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1.相关病例:(1)侏儒症病因: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2)呆小症病因: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3)巨人症病因: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4)糖尿病①病因: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②鉴定:用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进行检测。③症状:饥饿多食、多尿、口渴、多饮、机体消瘦、体重减轻(分析原因)④治疗:采用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2.基础知识:体液调节的概念;动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及生理作用;激素分泌的调节;相关激素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二氧化碳的调节作用3.知识拓展:(1)设计实验验证性激素的作用。(提示:小动物生殖腺的阉割、移植以及口服或注射相应性激素,可参见高二必修教材第一册“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一节中“激素调节”与行为部分内容)(2)设计实验验证糖尿病与胰岛素的关系。(提示:动物的胰腺切除、注射胰岛素、观察尿液血糖变化)(3)尿糖过高一定是糖尿病吗?为什么?(提示:肾功能发生障碍或一次口服大量的糖,也会出现糖尿)(4)如何鉴定糖尿?(提示:可参见高三选修教材“血糖的调节”一节中的演示实验)(三)神经系统障碍引起的疾病1.相关病例:(1)运动性失语症①病因: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受到损伤②症状:病人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也就是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2)听觉性失语症①病因: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受到损伤②症状: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2.基础知识: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3.知识拓展:如何验证大脑皮层各功能区的作用?(提示:刺激法)(四)免疫病及传染病1.相关病例:(1)过敏反应①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不损伤组织,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③抗原-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略④机理:有些人接触到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⑤预防:找出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2)风湿性心脏病病因:酿脓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决定簇,与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了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心脏也受到了损伤,使人得了风湿性心脏病。
主君的太阳Soo
是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情况下所发生的疾病。包括突变系的遗传疾病和近交系的肿瘤疾病模型。突变系的遗传疾病很多,可分为代谢性疾病、分子疾病和特种蛋白质合成异常性疾病。如无胸腺裸鼠、肌肉萎缩症小鼠、肥胖症小鼠、癫痫大鼠、高血压大鼠、无脾小鼠和青光眼兔等。它们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动物模型。近交系的肿瘤模型随实验动物种属、品系的不同,其肿瘤的发生类型和发病率有很大差异。很多自发性动物模型在研究人类疾病时具有重要的价值,如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中国地鼠的自发性真性糖尿病,小鼠的各种自发性肿瘤,山羊的家族性甲状腺肿等;利用这类动物疾病模型来研究人类疾病的最大优点,就是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类相应的疾病很相似,均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疾病,其应用价值就很高,但是这类模型来源较困难,不可能大量应用。由于诱发模型和自然产生的疾病模型是有一定差异的,如诱发的肿瘤和自发的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是不相同的,加之有些人类的疾病至今尚不能用人工的方法在动物身上诱发出来,因此大家十分重视对自发的动物疾病模型的开发,有的学者甚至对狗、猫的疾病进行大规模的普查,以发现自发性疾病的病例,然后通过遗传育种,将这种自发性疾病模型保持下来,并培育成具有特定遗传性状的突变系,以供研究。许多动物遗传病的模型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建立的。在这方面小鼠和大鼠的各种自发性疾病模型开发和应用得最多。这类模型在遗传病、代谢病、免疫缺陷病、内分泌疾病和肿瘤等方面的应用正日益增多。
彩衣girl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各种医学科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
分类
1、自发性动物模型
自发性动物模型是取自动物自然发生的疾病,或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定向培育而保留下来的疾病模型。如大鼠的结肠腺癌、肝细胞癌模型,家犬的基底细胞癌、间质细胞癌模型等十余种。
2、诱发性动物模型
诱发性动物模型是通过物理、生物、化学等致病因素的作用,人为诱发出的具有类似人类疾病特征的动物模型。诱发性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简便,实验条件容易控制,重复性好,在短时间内可诱导出大量疾病模型,广泛用于药物筛选、毒理、传染病、肿瘤、病理机制的研究。
扩展资料
研究意义:
1、可复制
临床上一些疾病不常见,如放射病、毒气中毒、烈性传染病、外伤、肿瘤等。还有一些如遗传性、免疫性、代谢性和内分泌、血液等疾病,发生发展缓慢、潜伏期长,病程也长,可能几年或几十年,在人体很难进行3世代以上的连续观察。
人们可有意选用动物种群中发病率高的动物,通过不同手段复制出各种模型,在人为设计的实验条件下反复观察和研究,甚至可进行几十世代的观察,同时也避免了人体实验造成的伤害。
2、可按需要取样
动物模型作为人类疾病的“复制品”,可按研究者的需要随时采集各种样品或分批处死动物收集标本,以了解疾病全过程,这是临床难以办到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英式风情茶
医学实验动物学 第一章 绪论 1、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2、按遗传学分类:近交系动物、封闭群动物、突变系动物、杂交一代动物。 3、按照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普通级、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无菌级{悉生动物}。 4、实验用动物:能够用于科学实验的所有动物。它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家畜、家禽及观赏动物)、野生动物。 5、动物福利→“3R”:Reduction(减少)、Replacement(替代)、Refinement(优化) 李安乐老师: 1、近交系数:根据近亲交配的世代数,将基因的纯化度用百分比来表示。即群体中某个体通过遗传携带两个同源等位基因的概率。 2、血缘系数(Rxy):群体中个体之间基因的相似程度。如:同卵双生Rxy:100%、亲子Rxy:50%、近交系Rxy几达100% (实际20代为99.6%)。 3、近交系:至少经过20代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近交系数达98.6%以上。 4、亚系:指一个近交系内各个分支的动物之间,已发现或十分可能存在遗传差异。 5、近交系特征:(1)基因位点纯合性、(2)遗传组成同源性、(3)表型一致性、(4)长期遗传稳定性、(5)遗传特征的可分辨性、(6)遗传组成的独特性(个体性)、(7)敏感性、(8)近交衰退、(9)分布广泛性、(10)背景资料和数据的完整性。 6、 普通近交系(Inbred strain animals) (1)个体极为一致,实验反应一致:动物用量少 (2)组织相容性抗原一致:移植实验 (3)明显生物学特点:隐性基因暴露 (4)遗传分析:多个近交系对比使用 7、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 RI) :由两个无血缘关系的近交系杂交后,得到F2代,分组分别经20代以上的兄妹交配而育成的近交系系列动物。祖系:提供亲代的两个近交系 8、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指两个近交系,除了一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的品系。更注重突变基因的研究。 9、同源导入近交系(Congenic inbred strain):通过杂交—互交或回交等方式将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的一个新的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简称同源导入系或同类系。 10、同源分离近交系(Segregating inbred strain):在培育近交系的同时,采取一定的交配方法,迫使个别基因位点上的基因处于杂合状态。与突变系区别:仅培育方法不同。 11、封闭群(Closed colony):是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的血缘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每代近交系数F增加量少于1%,即:ΔF<1% 12、杂交群: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称为杂交群。 13、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s, CV):是在微生物学控制上要求最低的动物,要求不携带人兽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饲养于开放系统。 14、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s, CL):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饲养于屏障系统或IVC系统中。 15、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SPF动物):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除了普通动物和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研实验干扰大的病原。来源于无菌动物,饲养在屏障系统或IVC系统中。 16、无菌动物 (Germfree animals,GF):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无菌动物必须是生来就是无菌的。饲养于隔离系统。 17、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s,GN):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丛动物。饲养于隔离系统。分为单菌(Monoxenie),双菌(Dixenie),三菌(Trixenie),多菌(Polyxenie)动物。 第八章 人类疾病的动物实验的动物模型 1、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2、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意义 (1)避免人体实验造成的危害。 (2)可研究平时不易见到的疾病. (3)可提供发病率低,潜伏期和病程长的疾病动物模型. (4)克服复杂因素,增加方法学上的可比性。 (5)样品收集方便,结果易于分析。 (6)有利于更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本质。 3、诱发性动物模型:是指研究者通过使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复合的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时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为人工诱发出特定的疾病动物模型。 4、自发性动物模型:实验动物未经任何人工处置,在自然条件下自发产生或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手段保留下来的动物模型。 5、影响动物模型质量的因素 (1)致模因素对动物模型复制的影响。 (2)动物因素对动物模型复制的影响:种类、品系、年龄和体重、性别、生理状况和健康因素。 (3)实验技术因素对动物模型复制的影响:季节、昼夜变化、麻醉深度、手术技巧、实验给药、对照组。 (4)环境因素和营养因素对动物模型复制的影响。 6、免疫缺陷动物:由于先天性遗传突变或用人工方法造成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的动物。 7、裸小鼠 先天性无胸腺,无毛 隐性突变基因在11号染色体上 一个基因两种表现 已导入到不同的遗传背景 体液免疫正常 (1)生物遗传特点 (1)无毛 (2)寿命短,死亡率高 (3)发育不良,新生鼠生长明显迟缓 (4)繁殖能力差:♀nu/+×♂nu/nu (5)有肝脏疾病 (2)免疫学特征 (1)先天性胸腺缺失 (2)胸腺依存免疫功能(T细胞)丧失 (3)B细胞生理功能正常,T细胞依存性B细胞功能底下. (4)巨噬细胞活性比对照组(nu/+)高 (5)NK细胞在弱阳性细胞中可能有T前驱细胞 8、转基因动物:通过实验手段将外源遗传物质导入动物胚细胞中,并能稳定遗传,由此获得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 朱加银老师: 第六章 常用实验动物特点及应用 1、小鼠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药物研究 (2)病原学研究 (3)放射学研究 (4)肿瘤学的研究 (5)遗传病和遗传学研究 (6)免疫学研究 (7)计划生育研究 (8)老年病学研究 (9)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研究 2、C3H小鼠乳腺癌发病率达90-97%。 3、KK:1型糖尿病,血糖4周300mg/dl,12周500mg/dl,老年肥胖。 4、T、B淋巴细胞缺陷型:Scid品系。 5、大鼠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1)药物学研究 (2)行为学研究 (3)肿瘤学研究 (4)内分泌学研究和内分泌疾病研究 (5)传染病研究 (6)营养、代谢性疾病研究 (7)肝胆研究 (8)老年学及老年病研究 (9)心血管疾病研究 (10)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研究 (11)口腔医学研究 (12)其它:放射医学研究、计划生育研究、中医中药研究、手外科研究等*。 6、我国目前用得较多的封闭群大鼠是Wistar大鼠、SD大鼠(使用越来越多)。 7、GH:心肌肥大。 8、GK:Ⅱ型糖尿病。 9、豚鼠体内缺乏左旋葡萄糖内脂氧化酶,其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C。 10、豚鼠是最早获得无菌品种的实验动物。 11、地鼠颊囊缺乏腺体和完整的淋巴灌流通路,无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免疫特殊区。易于生长接种的肿瘤组织。 注:特殊的颊囊:位于口腔两侧,由一层薄而透明的肌膜组成,其颊囊可充分扩张,容量可达10cm3,贮藏能力极大,容易牵引翻脱。用于运输和贮藏食物。 12、犬是红绿色盲的。毕格犬是近代培育成的专用实验犬。被国际医学、生物学界公认为是最理想的实验用犬。在以犬为实验动物的研究成果中,应用毕格犬定能被国际公认。 原因:毕格犬遗传性能固定且优良。反应一致性好,形态体质均一,体温稳定。 13、小型猪是实验性烧伤研究的最佳动物。 14、猕猴不能合成维生素C。嗅觉退化,具有颊囊。恒河猴。 第三章 实验动物的环境设施控制 1、温度国标:20~26℃ 或 23℃±3 2、湿度国标:Hr:40~70% (50±5%) 3、NH3国标:≦14mg/m3 4、噪声国标:≦60dB(A) 5、落下菌数国标:落下菌数(个/皿) 普通环境:30 屏障环境:3 隔离环境:无检出 6、气流和风速 ①风速air cvelocity(m/s)0.1~0.2 ②换气次数(次/h) 普通环境 8~10 屏障环境15 隔离环境20~50 ③压力梯度:(Pa) 屏障环境 10 隔离环境 50-100 7、照明国标: 1)照度(lx) ①工作照度:150~300 ②动物照度:15~20 2)昼夜交替时间(h):12/12或10/14 8、洁净区人、物的移动路向和注意事项?见PPT 很重要 (1)人员的移动路向: (2)物品的移动路向:
01首先,了解综述论文有哪些分类,选择自己要写的类别是写好综述论文的第一步,医学工作者需要先把这一步做好。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
采访专业人才论文 眼视光技术专业是一门以保护眼视觉健康为主要内容,集眼科、视光学及视觉服务为 一体的眼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全程全面的服务专业,旨在培养集眼保健
在线照片杂志封面制作模板采用读者封面作为设计素材,只要通过几个简单的步骤,就可以让你吧自己的照片放到杂志的封面让,让你也体验一回登陆封面人物的感觉:)制作方法:
你这样找,估计一时半会找不到实用的,好的,自己去网站下吧~ 目前国内知名的论文下载网站肯定是中国知网、万方等网站了,你要的论文里面应该会很全,众所周知搜索免费,
题目:蒙古绵羊胚胎肺的组织学发生本文研究了不同体长时期蒙古绵羊胚胎肺的组织学发生及变化。蒙古绵羊4mm的胚胎咽底面出现喉气沟,呈纵向隙状开口,此口形成喉气管,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