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本身
(一)无意说谎 丰富的想象力正是3-6岁幼儿心智发展的特征之一,孩子说谎标志着他有了想象力,他 们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和不自觉地说谎。[3] 无意说谎是幼儿时期的一个正常的心理现象。它主要就是由于孩子记忆、想象、联想、判断上出现错误而说出与事实不符的话。比如,在见习幼儿园中,一位小朋友对我说,今天一辆小汽车撞我,我一点也没事,汽车却破了。原来他刚看了变形金刚动画片。这是幼儿凭着自己知识结构予以想象,是一种独立进行创造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而说谎是指有意欺而不说老实话“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人的话语。还有一种是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象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例如有些孩子明明做错事,我们会引导说“你做错事实不对的,以后要改了,就还是好孩子。”而孩子回家后就高兴的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是好孩子!”孩子不理解我们所说的“好孩子”的真正内涵,这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 (二)有意说谎 有时,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真性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虽不能说是品行坏,但多少反映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这类说谎,才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将关系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它是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和愿望而编造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话。其表现如下 : 1.模仿大人说谎,受成人不适当的态度影响 有些幼儿说谎,往往与成人的影响有关。特别是幼儿家长的说谎行为,常是造成幼儿说谎的直接原因。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常听到父母说你听话,就给你买肯德基,结果父母的工作一忙就忘事了。或是随口一说,只是让孩子听话。于是孩子就会学着说谎,或为了奖励而说谎。同时教师对幼儿说的话不兑现,也往往被幼儿视为“人”。幼儿时期的儿童最喜欢模仿大人或同伴的动作或话语。 2.父母 、老师的不信任也会让孩子说谎 许多父母、老师的过分关心孩子,担心孩子今天的人格发展。总是不信任孩子,每次孩子说的话你总会说:“你我的对不对?”孩子听多了这样的话,自然而然就会说谎。他们认为反正你们都觉得我在说谎,说真说假无所谓。 3.教师、父母言语上的误导,导致了孩子有意说谎 无论在家里、幼儿园我们都听到,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只要承认错误就得到表扬。我曾看过这样一件趣事在幼儿园都会设有许多区域活动,其中植物区域是种花草的这天东东和贝贝在玩耍,一不小心贝贝把花盆打碎了。一般做错事的孩子都会很紧张、害怕。当老师问是谁打碎了花盆时,贝贝一直不敢望老师。最后老师说了句:“承认错误的孩子是好孩子,老师奖励他。”这时,东东就站起来说 :“老师,是我打碎的。”最后,东东得到了表扬。贝贝傻乎乎地看着东东,一脸不明白。从那以后,东东一有机会都会帮助别人承认错误。这促使东东习惯性说谎。 4.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也使孩子说谎 家庭是孩子的生活场所,除了上幼儿园,孩子都在家里度过。由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也会出现说谎行为。有的父母并不认为孩子说谎需要矫正。当孩子对其他人说谎时,却很高兴,认为孩子会做事,聪明。只是孩子对自己不诚实的时候,才将其作为说谎行为对待。还有一些大人对待孩子说谎看得过于严重每次孩子说谎就实行严厉的处罚,甚至还虐待孩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不信任也会产生说谎。大人不可贸然地怀疑孩子说的话。有时,大人也在说谎,如随口承诺孩子晚上第一个接孩子回家,结果却是最后一个。我们不要轻易答应孩子什么事,这也是容易造成孩子说谎的。 总之,幼儿有意说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1)成人不适当的态度导致说谎;2)为逃避责任而说谎;3)为博得赞赏而说谎;4)为满足虚荣心而说谎;5)为引起别人的注意而说谎。
小蘑菇少吃点
下面我就阐述一下对于本次开题报告的心得体会。
一、总体感受
刚从本科生跨入研究生的大门,我觉得很难自如地转变角色。以前是按部就班
地上课、考试,有老师计划性的安排。而现在全凭自觉,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
人,想要培养独立学习的习惯实在是困难,而且学习动力不足,总是得过且过。
今天我意识到,只靠鞭子抽打才会前进的耕牛,即使最终完成任务,过程也注定
艰辛。学长学姐们正在实习,教课已经很累了,还要写论文,确实是很辛苦,所
以有些人就想要敷衍了事。但是各位导师都是很有责任心的,对于每一篇开题报
告都仔细阅读并发现问题,给予学生建设性的指导,足见他们对学生的负责态度、
对学术的严谨作风、对自身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导师每一个建议都是多年经验
的沉淀,对我们来说都是沉甸甸的宝贵财富。所以,我认为,既然选定了研究生
这条路,我就必须牢记“不忘初衷,方能始终”这句话,踏踏实实地看书、学习、
实践、搞研究,努力提高个人修养。而且我是教育硕士, 更肩负着国家教育事
业的未来,因此,唯有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并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
验,做到研究实践两不误,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二、对于选题的思考
“主题”是一篇论文的精髓,是眼睛,透过它不仅能读懂论文,更能窥探作者内心的
思想。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1、选题一定要“新”。
所谓“新”,不是为了“新”而“新”,去凭空创造一个童话般的东西来研究,这只
是在建造空中楼阁,根本找不到坚固的支撑。我认为,新颖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即视角新。暂且不谈其他领域和专业,仅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而言,我国
的研究成果就数不胜数,放眼望去,似乎找不到一块处女地来开发。恰恰是这些烟雾弹蒙
蔽了我们的双眼,世界上最创新、最独特的不就是我们自己吗?有谁可以完全复制我们吗
?没有的,所以站在自己的视角,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思考问题,不要试图从别人身上挖
掘漏洞来研究,自己的思想永远是别人不可复制的创新点。今天几位导师反复提到,说我
们是教育硕士,有机会在一线教学,这是学术型研究生所不具备的条件,因此我们要充分
利用这一优势,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我国教育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仅仅站在理论
层面去探讨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才是真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我们的专业是培养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这就是一个限定,我们专注于本学科
,就应该在选题上突出学科特点,不能泛泛地谈论所有学科都出现的问题。因此,关于我
的论文选题,我认为需要经历一段教学实践才能提出更有价值、更新颖的观点。
2、选题一定要“精”。
所谓“精”是指把主题的范围缩小至精华,找准一个核心点来深入探究,就好像抛进
水中一块石头,我们不能只研究水面泛起的波纹多么美丽,重点应该是石头进入水中的状
况。俗话说,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选题也是如此,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能力有限
,国家、社会层面的问题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太过宽泛就是“假、大、空”,因此只要
做好眼前就行了,针对自己所教学科、年级甚至班级、某一节课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范
围越小就越出新,越能深入挖掘,越能触及本质问题。例如有篇论文是《当代中学生孝道
问题研究》,导师们说选题很好,“孝道”问题是个新问题,但是界定的太过宽泛,可以
缩小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孝道问题研究”,这样就提高了研究的深度。再如,论文
《探究式教学在<文化生活>中的应用研究》,导师指出,并不是《文化生活》中的每一节
课都需要运用探究式教学,最好是细化到具体
某一节课来研究。当然,“精”也要把握好一定的尺度,要确保在精准的前提下有话可说
,有东西可挖。
3、选题一定要“准”。
所谓“准”就是界定准确。
一般理科类研究力求精准,用数字说话,不能有半点误差。人文科学虽然不能数量化
,但是许多概念很类似,多一字少一字就会改变原意,如果在选题上界定不准就容易在今
后的研究中走错方向。例如,有篇论文是《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现状、问题、策略研
究》,导师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在这里是指狭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还是广义的“
心理健康教育”,这两者是差别迥异的,如果不界定清楚就会使读者误解。因此,搞学术
研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4、选题一定要“真”。
所谓“真”就是真实发生的、真切存在的。在选题时我们往往为了追求创新点而无病
呻吟,本来微不足道的问题也可以放大去谈,只因为这个问题没人研究过。这是一个恶性
循环,其弊端将是学术越来越偏离其实效性。前面已经提到,教育硕士在撰写论文时一定
要侧重实践研究,这是我们的特点,更是优势。所以要想选题真”,唯有实践,实践才能
出真知。一篇论文就是一段教学经历的总结,亲眼看到的、亲耳听
到的第一手资料绝对比书上看来的更有价值、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们该摒弃眼高手低
的坏习惯,低下头去身体力行,用行动做学问,用真心解决问题。
5、关于选题的其他问题
除了以上详细论述的问题之外,我认为选题还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实际性、科学习
、可行性、合适性。导师没有重点讲解,我通过查阅课堂笔记整理了这么几点,认为也是
值得借鉴的。
三、对于文献综述的思考
文献综述是写作前期进行大量准备工作的总结性报告,不仅要整理所读文献,还要提
出自己的见解。文献综述反映了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一下几个
问题:
1、文献尽量全面。我们说,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写论文亦是如
此,只有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我们才能全面地了解选题的发展动态,包括国外的和国内
的,胸中没有足够的墨水是难以写出有理有据的论文的。这就启示我要多读书、读好书,
充分利用图书馆以及网络资源,拓宽知识面。
2、选用较新的文献。我们的选题要推陈出新,参考文献也要与时俱进,紧跟学术发展
潮流,筛选出最新最近的文献,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时代特点,更容易我们结合实际。
3、选用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可靠性的文献。老话说的好,病急乱投医。我们在写作
时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凡是与选题相关的文献通通阅读,以至于找不到重点,甚至不考
虑文献的可靠性,结果就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根本分不清楚孰好孰坏了。所以,选择
文献要去权威机构搜索,注意筛选,不可尽信。
4、要忠实于参考文献。我们常常有这样一种心理,就是所选资料都是为论文服务的,
所以当出现与论文观点不符的内容时,会选择性地篡改一些资料以满足论文。我自己也出
现过这样的错误。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应尊重科学,保持严谨的科研态度,实事求是。
四、对于论文框架的思考
框架是整篇论文的骨架,是作者思路的反映。我认为在写论文框架时需要注意一下几
个问题:
1、要思路清晰。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大标题的关联度。也就是说论文标题要有一
定的顺序
性,比如常见的“目的-意义-现状-问题-策略”式,要符合逻辑,这个方面一般没有
问题。二是某一标题下内容的契合度。我们的论文会涉及三级标题甚至四级标题,层次越
多就越容易混乱,本应属于这一个标题的内容却写到了别的标题下,内容与标题的吻合度
不高,似乎适合于这个标题,又适合于那个标题。所以还是上文提到的,选题要准确,进
而思路紧扣主题,都有极强的针对性,这样就不容易混乱。
2、要分清主次。这一点还是要和选题结合起来。在今天的开题报告中普遍存在一个问
题,那就是本末倒置。大家都是基于自身实践提出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在行文时先介绍这
个问题的相关理论知识,比如目的、意义、原则等,然后开始谈论实践意义。思路是对的
,只是在论述理论时篇幅过长,这些理论都是前人总结好载入书籍的,没有必要再拿出来
长篇大论,使人看不到新意,好像是观点堆砌一样,实践部分本应是重点,却被忽视。这
个现象在我们做论文时普遍存在,当我们搜集到大量相关信息时就希望全都写到论文里面
以显示自己多有水平,其实不然,这样会让读者敬佩你的阅读量时认为你没有自我。所以
搞研究还是要脚踏实地,多思考,多创造。
以上便是参加开题报告的心得体会,愿您一切安好!
幼儿说谎行为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 要: 儿童说谎的实质是其在恐惧心理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策略,儿童说谎的时候存在一种矛盾心理,想认错但又怕失去信任,缺乏勇气。
很多妈妈们惊讶的发现自己的宝宝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喜欢上了撒谎,但是又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说谎。妈妈们对于这个问题很是困惑,于是妈妈们就上网咨询了
(一)无意说谎 丰富的想象力正是3-6岁幼儿心智发展的特征之一,孩子说谎标志着他有了想象力,他 们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和不自觉地说谎。[3]
无意说谎的原因 幼儿记忆的精确性比较差,时常会有一些歪曲事实的现象。幼儿阶段的语
问题一:简述有意说谎行为的原因 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1. 幼儿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避免受罚而说谎。这种观点来自于伯特兰罗素的“恐惧说”。有些家长对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