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8

cll19880211
首页 > 期刊论文 > 产品的无障碍设计毕业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三石太保

已采纳

无障碍在国内外的现状及以后发展趋势 无障碍化建设 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一个具有“无障碍化环境”的城市建设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方便所有人的生活,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城市无障碍化环境”的建设是残障人士、老人、妇幼、伤病等相对弱势人群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方便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条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水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对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全民公共道德意识,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残障人士融入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日益迫切。关爱弱势人群,构筑现代化、国际化的新无障碍城市,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和谐社会氛围,成为了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城市无障碍化环境”不但方便了老幼、残障人士等相对弱势人群的生活与出行活动,而且对广大普通人群的生活品质提高也有重大的意义。据李教授介绍:在欧美、日韩等一些国家,由于无障碍设施投入使用的较早,各种设施更加完善。在日本有名为“心之都”的城市街道、有各种完备的无障碍设施,道路与商业设施有清晰明确的指示系统,各道口、电梯不仅设有盲文还有语音提示系统;在日本福冈市的地铁有设计良好的视觉引导系统,无论任何人都能通过图形化的信息,最快地找到自己要去的方向;在香港地铁中也随处可见各种方便乘客使用的无障碍设备,如无障碍卫生间、电梯等。目前,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已经有不少无障碍设施投入使用,如各大商业场所中的卫生间都提供了方便残障人士以及母婴使用的设备;火车站、地铁、飞机场中也设置了方便轮椅的通道和设施;在很多社区内,无障碍坡道已经成为了必备的硬件设施。但从整体来看,我们的城市无障碍化建设程度还未达到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在许多大型的公共空间内,如地铁、商场、医院、图书馆、活动中心等,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整体化的、以人为本的无障碍化环境的建设解决方案。今年以来,张院长带领多位博士生和研究生对北京市西城区内的一些医院、公园、小区等公共场所进行了无障碍的调研和设计研究工作。市区作为上海的无障碍示范区一直对无障碍化环境建设非常重视,李教授介绍说,在这次设计研究中,通过与市建委以及专家组的密切配合,在设计研究过程中,运用了3个学科来完善无障碍设计:即用工业设计对公共设施进行设计;用视觉传递设计完善标识引导系统;用环境设计来完善公共空间的分布,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既有创新意识又蕴涵着人本主义的关爱。李教授希望通过市区的无障碍建设项目能带动整个上海的无障碍设计,把这些设计经验带到更多的城区项目建设中来。更广义的无障碍设计针对上海市目前无障碍化建设的现状,李教授提出引进国际先进的无障碍设计理念,把国际上成熟的无障碍建设模式与北京的城市建设相结合。据介绍,新的无障碍设计概念,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广为大众所理解的硬件设施上的无障碍设计,例如为行动不便人士与老幼者设置的高低差异设备、盲道、坡道、扶手等常见的无障碍硬件设施。而广义的无障碍设计概念还包括了:图形化的信息指示;用色彩、材料、光影等手段多元化的信息传达方式、各种便捷的服务、人性化的视觉引导系统等软件上的无障碍设计工作。随着国内外无障碍硬件建设法规的日益完善,在街道和建筑中的硬件无障碍建设上基本都已走向成熟;但在软件方面的建设,特别是针对某一个环境内,综合、总体地考虑软件无障碍设计还不完善。在这次李教授指导的市区内无障碍设计中,就特别强调了视觉信息的无障碍化研究。比如,在医院里如何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要的就诊地点,如何更合理地根据医院的环境和患者的需求来分布、传达各科室的信息;在公园里如何通过图形、色彩来引导游人的游览线路,提供给游人公园的信息;在车站如何通过图形化的信息指示来帮助外地、外籍旅客,减少他们出行的困难。这些软件方面的无障碍化建设是进一步加深无障碍化城市建设最重要的步骤。特别在奥运建设期间,我们的城市有了飞速的发展,各种非常优秀的硬件设施,如新的地铁线路、各种大型的场馆等都相继完成,而这些高水平的硬件设施内的软件无障碍设计就相对滞后。这次张院长所研究的视觉信息无障碍设计,就是希望能从更深的层次推进北京城市的无障碍化建设。老龄化社会与通用设计联合国把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以上。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作为一直关注和从事老年人生活形态研究的张乃仁院长,受北京市科委的委托对老年人的生活用品进行专项设计研究,在研究中发现许多老年人大都不愿意承认自己老了,从这一心理出发,张教授提出通过“通用设计”的手法,即产品的设计指向无特定的某一人群,来满足老年人产品市场的需求。产品的设计既满足了无障碍设计的需求,又能适用于大众人群,这种寻求共解、从方便所有人为出发点的设计手法,目前已经成为设计的大趋势。无障碍设计的广阔前景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特大型城市,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约占总人口的30%,随着城市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以及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已经提升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上海加快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城市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世博场馆、大型文化设施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以交通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为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为了把最先进的无障碍设计概念引入城市建设,张院长每次出访国外都要和国际著名的无障碍设计专家取得联系,并带回大量的相关资料。张院长希望把这些设计经验介绍给国内的企业,为他们提供设计的参考和思路,希望能有更多的公共场所、更多的企业重视无障碍设计的建设,把中国的无障碍设计推向一个更深的层次。无障碍设计是联合国1974 年提出的设计新主张。强调在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社会住所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物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满足这些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1 无障碍设计及其重要性和迫切性城市现代化不能缺少无障碍规划设计。城市无障碍化环境不仅能为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生活和出行提供便利,使他们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也能方便所有人的生活,提升整个城市生活的品质。1. 1 无障碍设计的目标与实质无障碍设计的理想目标是“无障碍”,基于对人类行为、意识与动作反应的研究,致力于优化一切为人所用的物与环境的设计,在使用操作界面上消除那些让使用者感到困难的“障碍”,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这就是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思想。城市无障碍设计具体表现为方便残疾人的设施上:如盲道、轮椅通道、公共车上专用座位等。但从实质上看是给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机会。一个人,无论他是否肢体健全,是否耳聪目明,在人格上却应该平等,在参与社会生活权利上都是平等的。当他并不因身体的缺陷而参与社会的心理和行为受阻时,当他进入社会角色并不觉得自己与健全人有何不同时,才可以说实现了无障碍。1. 2 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一个具有无障碍化环境的城市意味着方便所有人的生活,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城市无障碍化环境建设是残疾人、老年人、妇幼、伤病等相对弱势人群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方便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条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文明进步水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对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全民公共道德意识,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残疾人融入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日益的迫切,关爱特殊群体,构筑现代化、国际化的无障碍城市,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和谐社会氛围,成为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城市无障碍化环境不但方便了老幼残等相对弱势人群的生活与出行活动,而且对广大普通人群的生活品质提高也有重要意义。联合国把一个国家65 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 %定义为老龄化,中国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 43 亿,占总人口的10. 97 %以上,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 亿。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现有近877 万视力残疾的人,有近1100 万肢体残疾的人,而且由于交通事故等原因,今后的残疾人会不断增加. 对于众多的残疾人来说,他们不仅享有和健全人一样的劳动与就业权利,而且也应该享有自主生活和工作的权利。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他们正常行为的基础。由于我国有众多的残疾人存在,同时老龄化的高峰即将到来,无障碍住宅建筑的兴起势在必行[1 ] 。住宅的设计和房产开发部门必须面对这一现实,及时调整建房类型,适量开发无障碍环境的住宅和居住小区,这不仅造福于残疾人和老年人,也使房产开发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必然会赢得更大的社会效益。2 我国无障碍设计的现状无障碍设计是一项新的设计主张,它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物质财富条件有限,所以我国无障碍设计呈现出以下状况。2. 1 我国无障碍设计现行情况无障碍设计在都市建筑、交通、公共环境设施设备中有所体现。如步行道上为盲人铺设的走道,这是普遍现象,各大商业场所中的卫生间提供了方便残疾人以及母婴使用的设备,火车站、地铁、飞机场中也设置了方便轮椅的通道和设施。但从整体看,我国的城市无障碍化建设程度还未达到国际大都市要求,在许多大型的公共空间内,如地铁、商场、医院、图书馆、活动中心等,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整体化的、以人为本的无障碍化环境建设方案。而且在中小城市、居住区、住宅无障碍设计理念比较弱,重视程度不够,无障碍住宅建筑还没有按比例列入计划项目进行兴建,不能满足残疾人、老人的需要。2. 2 我国无障碍设计优缺点美国公共无障碍设施对我国有一定启示。为确保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权利不受损害,美国政府于1992 年颁布实施了美国残疾人法案。这部法案涵盖了各种生活细节。例如,大型公共服务机构门口有台阶的地方必须有轮椅通道,在进门的地方如没有专人开门或自动感应门的,必须安装残疾人专用开门器,让坐在轮椅上的人一按按纽,门就自动打开;公共场所必须有可供残疾人使用的厕所,比一般卫生间更宽大且有扶手,公共汽车上必须设有残疾人专用座位,且车门上必须有供残疾人上车用的升降梯等。中国虽然不能和美国比,但美国政府通过法律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启示我们,要保护残疾人的权利,必须重视无障碍设计,扩大无障碍产品设施的范围,提供多种服务设施,满足残疾人的多方面需要,体现文明城市对残疾人的关爱。3 无障碍设计的发展趋势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经过十年的努力,已经走在了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前列。但与国际大都市无障碍化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不断完善,发扬无障碍使用的优越性,使无障碍的产品为更多的人提供方便。并要开发住宅和居住小区的无障碍设计,这是我国无障碍设计的发展趋势。3. 1 不断完善城市公共环境无障碍设计从更深层次推进城市无障碍化建设。例如,在医院里如何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要的就诊地点,如何更合理地根据医院的环境和患者的需求来分布、传达各科室信息; 在公园里如何通过图第1期无障碍设计的发展趋势95©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形、色彩来引导游人的游览路线,提供给游人公园的信息;在车站如何通过图形化的信息指示来帮助外地、外籍游客,减少他们出行的困难,推进城市深层次无障碍建设。从更大的范围推进城市无障碍化建设,还应加强中小城市无障碍建设。在新建和改造城市建设中,把无障碍设计放在重要位置,让残疾人和老年人更感受到无障碍设施给他们工作、生活带来的便利和舒适。把保护残疾人和老年人权利落实到实处。3. 2 无障碍设计应面向更多的人群无障碍设计关注重视残疾人、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但它并非只专供残疾人、老年人群体的设计,它着力于开发人类共用的产品即能够应答、满足所有使用者需求的产品。在产品使用界面设计中对于知觉方式的选择,是决定该产品能否实现“共用”的关键。因为人类具有诸多的感知“通道”,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而残疾人所欠缺的仅只是其中的某个“通道”而已。因此,具有“多通道”知觉方式的产品就具有无障碍使用的优越性能。由于在老年人生活形态研究中,还发现许多老年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老了,所以在产品设计指向上不要明确指向某一人群,来满足老年人产品的需求,产品设计既满足无障碍设计的需求,又能适用于大众人群,这种寻求共解,从方便所有人为出发点的设计手法,目前已经成为设计的大趋势. 而且,我国现有14 岁以下儿童近3 亿人, 无障碍设施建设也可以保障孩子们健康成长,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故。由此可见,我国应加强无障碍设计,以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为构件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条件。3. 3 重点发展住宅与居住小区无障碍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的内容日趋多彩,再不能把住宅功能简单理解为仅供休息、睡眠的场所。应从社会人口结构的组成来满足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不同的人群的特殊需要,这就涉及到无障碍住宅设计。残疾人虽然有平等参与社会的强烈愿望,但他们与健全人相比在家庭中停留的时间相对会长一些,因此如果只在社会大环境中实施无障碍设计,而对残疾人家庭的小环境不予考虑,这样就会给残疾人的生活带来不可想象的困难,使他们因空间狭小或某些设施的障碍,而失去或部分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势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无障碍住宅对老年人同样迫切需要。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养老仍提倡以家庭养老为主,而这与世界上普遍主张“让老人尽可能长时间地生活在自己家里”的观念达到了共识。家庭养老模式也正迎合多数老年人愿与晚辈团聚的心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年人愿与晚辈同在一套居室共住,老年人愿有自己的住房,与子女能够比邻或较近距离居住,以便经常往来并得到子女的关照。如不具备分居的条件,则住宅设计决不能局限于几个居室的问题,还应考虑到二代人或三代人在生活习惯、娱乐方式、行为规律的差异。为此,如何满足老年人对无障碍住宅与日俱增的需求,如何从住宅设施上发挥和延长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何从使用功能上为多代同居者营造温馨祥和的氛围,这一系列的需求向全社会和建筑师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2 ] 。我国的住宅建筑是以多户型住宅建筑群体为主,基于残疾人不愿与健全人分开居住的心理,及老年人愿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心态,建议在多层和高层住宅楼内建3 %~5 %无障碍住宅,老年人的居住套房应设在三层以下。在多层住宅建筑中的残疾人套房应设在首层,以解决他们垂直交通的困难。并且,有残疾人居住的多户住宅建筑,首先要满足通行和安全疏散的要求,建筑入口应修建轮椅通道,门厅及通道应通畅明亮,楼梯不能太陡和太窄,楼梯两侧要设扶手,电梯要便于残疾人使用。其次要选择良好的朝向,因为多数残疾人在居室内停留的时间要比普通人长,保证日照基本要求和良好的通风,要保障分户的私密性和生活方便,视线和声音要适当隔绝和不为外人所干扰[2 ] 。4 结束语无障碍设计工作是社会事业的一部分。我们应大力宣传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强化无障碍设施方便你我他的理念,使全社会都了解,关心和支持无障碍设施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良好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138 评论

虾子王0001

你好,我选的毕业设计也是盲人,想做的网上都找得到,现在毫无头绪呀,不知道是做家具家居类,还是方便出行的电子设备,不知道你最后设计的是什么,如果可以给我点意见和建议,万分感谢

195 评论

lalack1987

先说汽车,这东西要做就肯定是做概念设计,所以很容易做出吸引眼球的效果,可以天马行空毫无顾忌,怎么科幻怎么来。把你见过的,听过的,想象的科技都加上去也没问题。再表现一下对环保、节能之类的主流趋势的关注就基本ok。论文也可以写得跟科幻小说似的,阐述一些对未来汽车工业的展望,及其未来交通工具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什么的,当然也免不了说一点汽车的发展史。问题在于模型,普通的手板厂做汽车模型不一定nb,恐怕你想要的效果出不来,费半天劲全白瞎,真nb的价钱就不好说了。家具,两方面,一个是品味,一个是创意,看你想怎么做了。现在国际上顶级家具品牌都是玩品味的,往奢侈品方向上走,说句实在话,咱哥们做那东西还不够道行。往创意方面靠就得费点脑子了,关键在于你的东西必须要有好的新的使用方式,还不能让人觉得似曾相识。还有个问题,家具不象汽车那么科幻,这是很实际的东西,老师们也就会更关注可实现性,所以你就得摸清它的加工工艺,能告诉你们老师你的东西可以如何生产出来。论文可以偏重生活方式,从人的角度来进行阐述,要显得你不仅是设计了一个家具,而是设计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楼上的兄弟说得不错,家具做出来效果很强大,而且你找手板厂或者家具厂应该都能做。不过万一你做的是个大家伙,那价钱估计也不低,你不一定非做1:1的吧?产品的话种类太多,也不知道你们能做哪种。不过这也是做产品的优势:什么东西都能叫做产品。产品设计的关键就在于,你的设计得有强硬的背景,就是说,这创意不是你拍脑子想出来的,它得有存在的理由。这跟汽车和家具又不一样,它是人们在消费在使用的东西,他的改进必须是有效的服务于人的。那你就得清楚现在这种产品的消费和使用状态,有什么缺陷或者可以改进的地方和功能。这样才能有足够的理由说服答辩的老师,你的设计是有意义有来历是经过详细调研分析的。当然你得真的去调研分析。论文基本就可以以调研做基础,讲讲这个产品的发展,讲讲人们的使用,讲讲人们未来对该产品的需求和你的设计在未来的拓展之类。小产品模型好做,也容易出效果,也不会很贵。还有就是做模型的时候别以为交给手板厂就完事了,你得盯着,这帮家伙有时候挺不靠谱的,到时候还跟你耍赖。说好什么效果就得做出什么效果,说做不出来就得让他们明明白白的告诉你为什么出不来,不能含糊。你也得多少知道点做手板的工艺和价格,别让人蒙了。三个方向我的想法都放这了,要我说,没个容易的。到底怎么选还是要你自己拿主意。还是那句话,别想着偷懒,老师也不是傻子,下没下功夫能看出来。

246 评论

天晴小卷XJ

Universal Design译成「全方位设计」。「无障碍设计」、「福祉设计」、「全人关怀」等影响乃是Universal Design思潮兴起的背景因素。生活环境中有著各式各样关系的存在,可汇整成「人」-「产品」-「环境」三者间的关系,这些种种「关系」的探讨,可说是「关系」的设计,而「关系」的思考方式,同时也是Universal Design「在最大限度的可能范围内,不分性别、年龄与能力,适合所有人使用方便的环境或产品之设计」的原点。1. Universal Design的定义与译名「Universal Design」一词最早由美国教授Ron Mace于1974年国际残障者生活环境专家会议中所提出。Ron Mace除了是建筑师兼工业设计师外,他本身也是小儿麻痹症的患者。「Universal Design」原始的定义为「与性别、年龄、能力等差异无关,适合所有生活者的设计」(注1)。1998年The Center for Universal Design(注2)再修正为「在最大限度的可能范围内,不分性别、年龄与能力,适合所有人使用方便的环境或产品之设计」。 研究推广并落实Universal Design,其中文译名是必要的。若照字面翻译成「宇宙设计」则令人不知所云。现在国内有关Universal Design的翻译常见的有「通用设计」、「共通设计」、「全方位设计」、「人本设计」…。依照教育部国语编辑委员会所编之国语辞典解释可知「通用」之意为没有时、地、人的限制,可以共同使用;「共通」为可以互为流通使用;「人本」则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全方位」为不拘泥于一处,考虑及包容每个层面。所以「以人本精神为基础的全方位设计」比较接近其意涵内容;其实设计的原点,本来就是以「人」为基点的考量来进行设计活动,所以「全方位设计」一词较能充分表达「Universal Design」的精神及意义。2. Universal Design兴起的背景 与Universal Design一词接近的是Barrier Free Design。美国经历过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又于1940年代后半小儿麻痹症大流行,促使社会正视退役军人及残障者回归社会工作时所面临的种种障碍,于是无障碍设计逐渐受到重视;亦于1990年颁布ADA(America with Disability Act)法案,更落实了人道主义的「全人关怀」;加上近来因医疗技术与设备的进步,提高平均寿命的结果,使得高龄化社会的来临,而逐渐重视的「福祉设计」等背景因素之影响,至今「无障碍设计(Barrier Free Design)」的观念已是设计时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但由设计行为或思考的视点而言,无障碍设计面临一个新的局面,那就是在探讨无障碍设计时,不单是生理层面的无障碍,应包含心理层面无障碍的全人关怀设计。在此思潮下提出Universal Design,乃潮流所趋的必然结果。3.生活环境与「关系」的设计 设计并非表现个人内在的纯艺术,也不光以技术为导向,追求机能性为目的。设计行为除了以艺术的感性、表现力与科学的理性、技术力为基础,考虑人的生理与心理、社会及文化、经济等层面之关联性外,同时也是对应人们多样化需求的具体表现。「设计」具有综合的性格,支援设计行为进行的设计科学,虽划分各式各样的专业领域,其实也具有跨领域的特性。而各设计领域则是透过资讯情报、产品、空间等具体表现来支援人们的日常生活;其结果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形成了所谓的 「人工环境」(Human-made Environment)。例如∶资讯情报经由多样化的媒体来传达、表现,人们不仅生活在人工物所建构的环境中,也生活在媒体所形成的环境(资讯情报环境)中;人无法离群索居,所以「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建构,即社会环境;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到风土民情、习惯、流行、传统等文化环境影响;以上可统称为生活环境,而自然环境则在外围支撑著生活环境。 各设计专业领域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一致而有共通的基盘,即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及提高效率。改善人们的生活,首先必须要重视使用者(User)的使用意识与使用目的。使用者因有性别、年龄、能力、身体特色等差异性,形成不同而多样的需求。所以探讨使用者与使用者的关系、使用者与产品的关系、使用者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即「人」-「产品」-「环境」三者间所产生的关系探讨有其意义性;这些种种「关系」的探讨,可说是「关系」的设计。这也是Universal Design「在最大限度可能的范围内,不分年龄与能力,适合所有的人使用方便的环境或产品的设计」的原点。

254 评论

相关问答

  • 产品的无障碍设计毕业论文

    无障碍在国内外的现状及以后发展趋势 无障碍化建设 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cll1988021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产品设计毕业论文办公用品

    团队成员接上团队毕业设计论文资料: 一种产品的人来说,每次见到的都是同一个造型,使本来就很枯燥乏味的办公室工作更加单调。胶水对于使用者来说就是一个工具,虽然经常

    浪费粮食的满福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产品设计花瓶的毕业论文

    近年来,工业设计产业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为中国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谈工业

    食遍金陵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无障碍设计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土木工程

    阿囧小胖只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有关嗓音障碍的毕业论文

    嗓音疾病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内科保守治疗及外科干预治疗 内科保守治疗以嗓音训练及药物治疗为主。(1)嗓音训练的目的是纠正不正确的发声习惯和方法,在确定音

    小小的I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