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龙1004
一、人物简介
端木蕻(hóng)良,(1912年9月25日—1996年10月5日),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
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从香港回到北京。1960年5月与钟耀群结婚。1980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85年,《曹雪芹》中卷(与夫人钟耀群合著)出版。1996年10月5日,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江南风景》《大江》,短篇小说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
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影响卓著,为世人所流传。同时,文章《土地的誓言》被录用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7课和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
二、人物生平
1912年9月25日生于辽宁昌图。
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并从事进步学生运动。
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同时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发表端木蕻良第一部小说《母亲》。
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4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曾在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
从1936年至1938年,他在上海和武汉等地从事抗战文学活动,创作亦走向成熟与多产,计有长篇小说《大地的海》,以及《鴜鹭湖的忧郁》、《遥远的风沙》等一系列风格独异的短篇小说,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地位。
1938年5月,端木蕻良与萧红在武汉结婚。
1938至1940上在重庆复旦大学任教,编辑《文摘副刊》。
1940年,与萧红到香港。
1940至1942年在香港主编《时代文学》和《大时代文艺丛书》,曾先后参加《力报》、《大刚报》、《求是》的编辑工作。建国后,历任北京市文联创作部部长、副秘书长、中国作协理事、北京分会副主席。
三十年代学习世界语,热心世界语的宣传、推广,1936年曾在《世界》杂志发表文章盛赞世界语,八十年代加入中国世界语之友会,在报刊上继续写文章宣传世界语。
1942年萧红在香港病逝后,端木蕻良旅居桂林,后又辗转于重庆、上海和香港等地,积极投身于文学创作,新品有长篇小说《大江》、《大时代》、《上海潮》、《科尔沁旗草原》第二部和诸多中短篇小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端木从香港回到北京。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他多次到农村、工厂和部队深入生活,并创作了《墨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等大量讴歌新生活的散文作品。
1960年5月,与钟耀群结婚。十年浩劫后,端木以更大的热情和更勤奋的创作加入了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先后写出了《怀念老舍》等一批散文和文化随笔,《江南风景》等一批中短篇小说,而尤以长篇小说《曹雪芹》影响卓著。
1979年《曹雪芹》上卷行世,海内外颇多赞誉。
1980年,端木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85年,《曹雪芹》中卷(与夫人钟耀群合著)出版,在中国国当代文学史上又添重笔。
1996年10月5日,这位跨越现当代文坛的辽宁籍著名作家,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4岁。
作品特色
端木蕻良的作品,从第一部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4)开始,包括《大地的海》,中﹑短篇小说《鴜鹭湖的忧郁》﹑《遥远的风砂》﹑《憎恨》﹑《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米粥》等,大都以东北故乡为背景,展现出在民族与阶级的双重压迫下人民的灾难和战斗。
作家怀著忧郁的心情眷恋故乡的土地,为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而愤怒。爱与憎交织的思想基调﹐贯穿于他的主要作品和人物身上。作品场面宏伟,笔调细致,有些细节描写十分突出﹔以浓郁的风土人情和方言,渲染出强烈的地方色彩。
早期有些短篇小说,表现手法简练而含蓄,富有抒情色彩。后期某些长篇小说,过多地追求场景宏大,开掘不深,显得庞杂,但仍然保持著鲜明的地方色彩。
Cciiiiiiiiiiiiiiiiii
1、1用嫩枝吹笛2用柳条荡秋千2、说明我们的顽皮,不懂事,可爱3、说明我们天真烂漫,不懂爱护植物,幼稚,童真,回忆了童年的美好4、1飘扬的飞雪2舞动的仙子5、第5段可怜那些树枝,平白受了伤害6、1为下文作铺垫,吸引读者2不是3还回忆了自己美好的童年,对自己和伙伴破坏垂柳的歉疚,也说明垂柳虽常见但不平凡
陆陆1234
东北作家群的四个主要人物都与萧红有关,其中不包括施蛰存。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lingling8826
东北作家群的四个主要人物都与萧红有关,其中不包括施蛰存。
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些青年作者,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王相智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形成于30年代中期。他们有的未正式加入“左联”,但其创作实际上构成“左联”文学的一部分。正是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施蛰存是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后转大同大学、震旦大学。1932年起在上海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并从事小说创作,是中国最早的“新感觉派”的代表,施蛰存博学多才,兼通古今中外,在文学创作、古典文学研究、碑帖研究、外国文学翻译方面均有成绩。 施蛰存还被中国翻译协会表彰为匈牙利语、波兰语“资深翻译家”。
巧克力麦乳精
清宣统三年(1911年)2月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大金家屯。1927年夏离家出走上海,考入上海私立立达学园高中部。1929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中文系。在此期间受到夏丏尊、朱自清、陈望道、沈从文等人的影响,大量阅读国内外文学名著,开始写小说,搞翻译,和同学创办文学刊物,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曾编《生生》、《创作》、《漫画漫话》。“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上海人民反日大示威,和上海爱国学生一起去南京请愿,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出兵抗日。1932年1月,李辉英第一篇抗日题材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在丁玲主编的左联杂志《北斗》上发表。《最后一课》发表后,丁玲又约李辉英写一部以东北抗日斗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他便以1931年7月发生在今德惠市境内的“万宝山事件”为素材,创作了长篇小说《万宝山》,与张天翼的《齿轮》、阳翰笙的《义勇军》一起,列为“抗战创作丛书”,1933年3月由上海湖风书局出版。《万宝山》比萧军的《八月的乡村》早两年问世,堪称我国抗日题材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这部作品也得到了周扬、茅盾等人的称赞,让作者在文坛获得了很大声誉,并从此一发不可收地走上了抗日文学创作的道路。1932年初,李辉英加入左联。在完成《万宝山》创作后,于7月底潜回东北,先后到吉林、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等地,对沦陷的故土进行了实地考察。9月底返回上海后,以这次回乡的所见所闻为素材,写出了一大批抗日题材的小说和散文,先后出版了《两兄弟》、《丰年》、《人间集》3部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丰年》,写的是松辽平原的农村,在大好的丰收年景下,遭到日本侵略者的无情践踏,使勤劳朴实的农民孙三猛醒,毅然让儿子们拿起武器参加义勇军,和日本强盗进行殊死斗争。李辉英还写下了《回了故乡——吉林》、《在哈尔滨》、《南满线上》、《吉长线上》等散文,收入他的第二部散文集《还乡集》中。他曾回忆说,当时他是“怀着不共戴天的仇恨来执笔写反日的作品的”。加入左联后,被分配至上海反帝大同盟工作,又在上海泉漳中学任教。1936年,李辉英举家迁往北平,写了大量揭露汉奸与日寇勾结的通讯和散文,收入他的第三本散文集《再生集》中。这时他成为北平左联的领导人之一,参加“北平作家协会”,1936年任北平作家协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主编《北平新报》副刊《文艺周刊》。七·七”事变后,李辉英更全身心地投入抗日斗争的洪流中。1937年冬,他参加了“战地学生剧团”,到山东、河南等地宣传抗战。1938年底,他到武汉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编辑《抗战文艺》。1939年5月,跟随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到河南中条山一带慰问抗日部队将士。依据这次到前线访问获得的素材,他又写出许多反映抗日前线军民生活和斗争的文学作品,结集成短篇小说集《火花》、《夜袭》和散文集《山谷野店》出版。这时,李辉英酝酿再写一部抗日题材的长篇小说。通过友人介绍,他到第三集团军做文秘工作,注意收集素材,开始长篇小说的写作。从1942年5月到1944年冬,终于完成了长篇小说《松花江上》。作品写的是松花江畔的一个山村,居住的大多是山东来的移民,他们开荒种地,打下了家业。“九·一八”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山村,横行霸道,逼得善良的农民们不得不组织起义勇军,采取联合行动,包围了县城,准备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抗日胜利后,曾在东北任长春大学、东北大学(今东北师范大学)教授。1950年定居香港,以写作为生。1963年后执教于香港大学东方语言学院、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任中文系讲师、系主任等职,被聘为“中文学会”名誉会长”。他一直没有忘情于抗战题材的写作,并以坚强的毅力完成了抗战三部曲《三都》的第二部《人间》和第三部《前方》的创作。他还主编过《热风》、《文学天地》、《笔会》等刊物,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小说史》等学术著作。他除了教学、创作外,还主编过《热风》、《文学天地》、《笔会》等文艺刊物。1976年后家居养病,仍笔不缀。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2月赴北京参加中国作协第4次作家代表大会。 1991年5月1日病逝香港,享年80岁。
有关生命的800字议论文精选优秀范文 活着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是生命有无价值的分水岭。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生命的800字议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有
个人理财论文摘要:个人投资理财是个人(或家庭)为了实现各自的愿望,将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投入到金融或非金融领域,使其保值增值并达到计划所要求的目标。个人理财在我
一、人物简介 端木蕻(hóng)良,(1912年9月25日—1996年10月5日),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1928
李冶写的《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随便一个开头都能让人感受到绵绵情意,所以男生读了落泪不奇怪。
这里面有 目录序要把岁月的侮辱改造成一曲音乐、一声细语和一个象征肖 潇 想起这一年李 冰 窗子旱 子 粮仓郁 颜 省略吴英文 邻居唐不遇 1979年12月庞 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