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怪兽789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省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的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2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音lù)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 1923至1930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 于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同时继续文学创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 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的邀请,由上海经香港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并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9月,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职,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年~you(yu)
[1918.3.18-2001.12.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fangfang19880923
生平简历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生于茅房吴县。父亲在地主家做茅房管理一员,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拉屎书店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拉屎学校用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上发表小说和论文。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1927年5月开始主编《拉屎不擦屁股》。1930中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 1946年返回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50个字很难说完吧.
amandawei201
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市人,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我国第一位童话作家.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我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我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 、 《火灾》等。1962年,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民进四代大会上,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进中央代主席。
散步的猫撒
姓名: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18年3月18日 出生地:日本大版 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散文集:《窗》、《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 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 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 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 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
隐逸的军装梦
汪国真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1990年开始出版诗集。第一部诗集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曾经在19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汪国真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是《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在湖南杂志《年轻人》1984年第10期上发表,后经《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先后转载。 汪诗首先在北京中学生中造成一定反响,并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学生中流传,经由一位女教师将此信息告知身为某出版社编辑主任的丈夫,触发出版社的商业敏感,迅速与作者联系出版其作品。1990年4月20日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交稿,5月21日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
“汪国真热”出现于这本诗集出版之后,此书在装卸中连续五次印刷,印数达十五万册。紧接着又出版了《年轻的风》(1990年10月花城出版社)、《年轻的思绪》(截止1991年初,三次印刷达十四万册)、《年轻的潇洒》等诗集,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了《汪国真诗文系列》九种,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了《汪国真爱情诗卡》、《汪国真抒情诗赏析》,另外还有专收汪国真格言短句的随笔著作及其与他人的对话录。作为回应,市场上也出现了评介性的《年轻的风采——专访汪国真》。中国歌坛1991年2月推出了《青春时节——汪国真抒情歌系列之一》的盒带,并被《中国青年报》列为该月十盘优秀畅销磁带的第三名。 1990年7月4日,其诗集被《新闻出版报》列为十大畅销书之一,文艺类独此一本。
1990年10月北京高校出现汪国真诗歌演讲热。 1990年在出版界被称为是“汪国真年”。 在上海,这种热潮来得稍晚一些。1990年10月上海徐家汇书店购进已经在北京走红的汪国真诗集《年轻的思绪》二十本,但二个月后才卖完。1991年春,上海《文学报》发表特写文章《美的征服,始于“手抄本”》报导汪国真的情况,这是他首次被完整介绍到上海。而《文汇报》为了将汪国真在"文汇书展"上重点推出汪作,则在《文汇读书周报》上连续介绍推崇汪国真,称汪国真为“诗坛王子”,造成舆论攻势,从而使得1991年3月27日的“文汇书展”中出现汪诗销售的热潮。 汪国真的诗歌,在主题上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
作品的一个特征经常是提出问题,而这问题是每一个人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拿出一些人所共知的哲理。这种的量化的哲理,十分适合中学生的思维特征。中学生的人生经验较少,对自己所面临的人生问题,经常手足无措,而汪国真以诗歌的形式,给中学生们提供一种解决人生问题的办法,这对于这些年轻的孩子们来说些十分新鲜,而又简单实用。如他的一首小诗《致友人》写道: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 我们要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这首诗简短而寓意明晰,十分适宜抄录与赠与,即使就阅读来说 汪国真经典诗文选,也最适宜大众毫不费力的在小块而闲暇时间得到心情舒畅的快感。 再如: “不是苦恼太多 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 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忧愁时,就写一首诗 快乐时,就唱一支歌 无论天上掉下来的是什么 生命总是美丽的(《生命总是美丽的》) 汪国真的诗中不仅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种明白畅晓的表达方式,更主要的是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
这种站在人生的更高层次的俯视现实中的一切,所采取的“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不能不说是汪国真诗歌倍受青年读者欢迎的原因所在。而所谓这种人生态度,实际就是对中国自宋元以来传统诗歌那种豁达、飘逸、潇洒、超脱的人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据《南方都市报》《诗歌曾经的“黄金”年代》介绍:当年,洛湃的诗集曾与席慕蓉、汪国真的诗集一起,都以10万册为单位的销量席卷全国。一手推出席慕蓉、汪国真和洛湃“热潮诗”的杨光治,还为此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从席慕蓉、汪国真到洛湃》。
汪国真的诗歌主要写的是友情,所以得到了较多的年轻人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喜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还是不能忘记这个曾经感动过我们心灵的诗人。 另外,汪国真还是80后著名写手王寒星的启蒙者,“王寒星前期的诗歌创作主要受汪国真等人的影响,1998年当时他在长治卫校上中专,同学的一本盗版诗集让他认识了汪国真这个九十年代初成名的中年诗人。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中国诗歌最后一个辉煌的诗人,诗集出版发行量创有新诗以来的最高。当时汪国真那种特有的细腻和温暖感染了不满十七岁的王寒星。他开始了一定程度上的仿照式写作。”可以说,汪国真的诗歌影响了很多的年轻人,他不愧是“中国诗歌最后一个辉煌的诗人”。
汪国真,祖籍福建厦门,生于北京。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1997年7月对“人们所欣赏的当代中国诗人”调查结果表明,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诗人中,他名列第一。他的诗集发行量创有新诗以来诗集发行量之最。2002年他的5篇散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一册。他还曾连续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汪国真在书画创作领域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他的书法作品已被镌刻在张家界、黄山、五台山、九华山、云台山等名胜风景区,他还应邀为大韩航空公司、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以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涉外饭店创作书画作品。2002年他入选中国文联出版杜当年出版的《中国百年书画走红名家》一书。2003年他又入选中国文联出版杜当年出版的《书画之魂——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大观》一书。
中国出版的研究和赏析汪国真作品的专著已有: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年轻的风采——专访汪国真》、华侨出版社出版的《汪国真风潮》、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年轻的潇洒——与汪国真对白》、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汪国真其人其诗》、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汪国真——年轻的诗与思》、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汪国真的诗》等16部。
截止到2022年12月15日,离婚了。根据查阅周德东的公开资料得知,已离婚,并用一篇恐怖小说描写了自己离婚的事。周德东,著名作家,中国悬疑小说教父。历任女友杂志
招聘职位:编辑、策划 招聘人数:1名(至2019年10月有效) 工作地点:北京 岗位职责: 负责文章的策划与编辑、活动创意和执行,完成杂志社交给的相关工作。 任
中国妇女报地址:北京地安门西大街103号,邮编100009编辑部门除总编室外,还有妇女新闻部、评论部、新女学周刊、文化周刊、婚恋周刊、经济女性周刊、家教周刊、健
法学主要是研究法律以及法律的现象,法律的相关问题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下来推荐一些适合法学专业的公众号: 一,学术研究类 平常想要了解更多法律上的知识的话,
李晓天,1965年生,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1984年河南大学毕业,1993年~1996年在郑州大学医学院(原河南医科大学)攻读药理学硕士研究生,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