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在深圳
国际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与金融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我国金融走向国际市场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选择,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要开放,资本项目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也必然要开放。国际金融市场不是风平浪静的,时刻有可能出现金融风暴。对此,我们不应退却或裹足不前,而应未雨绸缪。本文在此对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如何给一国带来金融风险或危机问题进行探讨。 一、 国际金融市场的均衡机制 国际金融市场的均衡机制,是在不考虑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等制约因素的情况下,具有相同特征的证券或资产不存在从国际流动中获利的机会的一种市场稳定性,这时,国际金融市场处于一种静止平衡的状态。其形成条件分析如下: 以S表示直接标价法下的即期汇率,F表示远期汇率,以r、r*分别表示本国货币利率与外国货币利率(投资收益率)。假设从国内筹措的资金为一单位本国货币,从外汇市场上抛出得/S外国资产,再把/S外国资产投资于一长期投资项目,一年后可得(+r*)./S外币资产,再到外汇市场上兑换本币,可得(+r*).F/S本质币资产。同样道理,投资者也可以从国外筹措资金,投资于本国资产,最终可得(+r).F/S单位外币,两种投资操作方式正好相反。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流动方向取决于两种投资方式的最后收益率与投资成本的比较。以第一种方式为例说明, 如果(+r*).F/S>(+r),即期资本流出,远期资本流入。 如果(+r*).F/S<(+r),即期资本流入,远期资本流出。 如果(+r*).F/S>(+r),投资于本国资产与抵补后的外国资产收益率相等,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如果以f表示远期贴水或升水,即f=(F-S)/S,即F/S=+f,代入以上三式,经过转换,得出r+r* f=(F-S)/S。其含义与上三式相同。 从上述分析可知,只要投资的最终收益与资本不一致时,国际金融市场就失去均衡,资本流动就会产生。事实上,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方向和规模是变化莫测的,如果一国的经济基础、金融监管手段或金融市场建设等不相适应,就有可能酿成金融风险,并有可能传染、扩大成国际金融风险。那么,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均衡是如何被打破并酿成风险的呢?下文将从国际金融市场其本身的内生变量进行分析。 二、 国际金融市场的非均衡与金融风险 国际金融市场非均衡主要由国际金融投资者主观预期、投资交易成本、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和一个国家本身的金融市场状况等因素引起,这些因素的变化内在地使国际金融市场失去均衡,导致国际金融资本流动变化无常,如果资本流出流入国家没有防范能力,就极易产生金融风险。下面是具体分析。 (一) 主观预期机制 国际金融市场的活动一般由外汇交易商和金融投资者充当主体。无论是套利保值还是投机,都是以汇率和利率的预期为基础。“外汇交易商制订买卖外汇的决策奠基于他们的汇率预期,而汇率预期又取决于他们对汇率趋势相关的政治、经济的掌握。”各交易商和投资者对未来汇率或利率的预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对汇率和利率预期的差异直接导致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波动。 按现代经济学的观点,预期均衡是指合理预期和预测。即是对所有现在可得的、与变量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信息所作出的预期和预测。只要市场参与者都能根据自己现在所能得到的、与变量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关的信息来进行预测,那么最终结果必然是与从市场角度得到的信息相一致,达到预期均衡。所以,只要投资者或投机商发现市场的实际情况与他们的合理预期有差异,他们就会改变其定价策略,利用市场差价获利。各投资者主观预期的差异可以内生地扩大或缩小资本流动的波动性。 主观预期对国际金融非均衡性的内生作用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通过对汇率的主观预期产生预期差异,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均衡,是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内生因素 我们知道,“价格大幅度的急剧变化和持续易变性是证券化票据市场的特点,由可以觉察到的有关风险与利润的变化来驱动投资也是市场的特点。”“当进行汇率是否呈无偏性波动实验时,有效的汇率预测者能更容易地解释远期汇率的情况,同时,也能更容易地判断呈什么趋势变动及其左右因素”。在国际货币市场中,投资者的未来收益决定于两国资产之间的有效收益与成本差,而“外国资产的有效收益等于外币利率加上汇率的预期变化”。如果把远期汇率F加上预期因素,就是预期未来即期汇率,可以表述为Et+,那么升水率f=(Et+-S)/S。对r-r* f=(F-S)/S式两边同时减去汇率的预期变化(Et+-S)/S,得:
好意萊傳媒
关于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纲论文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方便作者可以根据论文提纲安排材料素材、对课题论文展开论证。以下是lw54我为您整理的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仅供参考。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提纲一
摘要 6-9
ABSTRACT 9-12
目录 13-18
第1章 绪论 18-40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8-24
1.1.1 研究背景 18-23
1.1.2 研究意义 23-24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4-35
1.2.1 国外文献综述 24-31
1.2.2 国内文献综述 31-35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5-38
1.3.1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35-38
1.3.2 研究方法 38
1.4 主要创新点 38-40
第2章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金融功能的理论基础 40-56
2.1 研究对象界定 40-46
2.1.1 资源 40-41
2.1.2 资源型区域 41-46
2.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 46-49
2.2.1 经济发展目标的多元化 46-47
2.2.2 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变 47-48
2.2.3 经济结构优化 48-49
2.3 金融功能理论 49-55
2.3.1 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 49-51
2.3.2 金融功能理论框架 51-54
2.3.3 本研究在金融功能理论体系中的定位 54-55
2.4 小结 55-56
第3章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分析 56-86
3.1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演进及其与发达地区的比较 56-77
3.1.1 金融基础功能 56-61
3.1.2 金融核心功能 61-68
3.1.3 金融扩展功能 68-72
3.1.4 金融衍生功能 72-76
3.1.5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体系总结 76-77
3.2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演进的动力机制 77-82
3.2.1 内生机制 77-79
3.2.2 协调机制 79-80
3.2.3 效率机制 80-82
3.3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的演进方向 82-84
3.3.1 横向功能演进 82-83
3.3.2 纵向功能演进 83-84
3.4 小结 84-86
第4章 金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86-111
4.1 经济增长机制 86-87
4.2 结构优化机制 87-98
4.2.1 所有制结构优化机制 87-88
4.2.2 产业结构优化机制 88-90
4.2.3 分配结构优化机制 90-91
4.2.4 城乡结构优化机制 91-93
4.2.5 区域结构优化机制 93-98
4.3 发展动力传导机制 98-105
4.3.1 金融功能的消费效应 99-101
4.3.2 金融功能的资本化效应 101-103
4.3.3 金融功能的科技创新效应 103-105
4.4 效率实现机制 105-110
4.4.1 时间成本控制 106-107
4.4.2 资源配置效率 107-110
4.5 小结 110-111
第5章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 111-139
5.1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 111-126
5.1.1 评价原则与方法 111-113
5.1.2 指标体系设计及权重分配 113-117
5.1.3 数据分析及结果 117-121
5.1.4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 121-126
5.2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指标体系的设计 126-131
5.2.1 金融指标选取的相关研究综述 126-128
5.2.2 金融功能指标体系设计 128-131
5.3 实证分析过程 131-137
5.3.1 控制变量设定 131-133
5.3.2 模型的建立 133
5.3.3 平稳性检验 133-134
5.3.4 协整检验 134-135
5.3.5 回归分析 135-137
5.4 实证分析结果的启示 137-138
5.5 小结 138-139
第6章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金融体系安排 139-155
6.1 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突破消除金融锁定 139-143
6.1.1 定向融资策略 139-141
6.1.2 产融结合策略 141-142
6.1.3 非公开融资策略 142-143
6.1.4 传统业务倾斜策略 143
6.2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消除金融抑制 143-149
6.2.1 充分利用股票市场 144-146
6.2.2 大力推动债券市场融资 146-147
6.2.3 创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 147-148
6.2.4 规范非正规金融体系 148-149
6.3 充分发挥金融的避险及其衍生功能 149-152
6.3.1 积极培育保险市场 150-151
6.3.2 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151-152
6.4 设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金 152-153
6.5 提高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 153-154
6.6 小结 154-155
第7章 金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功能实现的外部条件 155-182
7.1 金融的外部协调 155-164
7.1.1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 155-160
7.1.2 金融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 160-162
7.1.3 金融发展与企业发展协调 162-164
7.2 推进市场化进程 164-174
7.2.1 金融市场化 164-170
7.2.2 资源价格市场化 170-174
7.3 承接产业转移减轻金融体系压力 174-181
7.3.1 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 175-177
7.3.2 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 177-179
7.3.3 促进产业转移的对策 179-181
7.4 小结 181-182
结论与展望 182-185
1、结论 182-183
2、展望 183-185
参考文献 185-193
致谢 193-19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命脉与核心,在当代国家中的资源配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3000字金融学术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融管理毕业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的作用是在将毕业论文内容按照一定的构建搭建起来,金融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论文提纲怎么写呢? 摘要 4-6 Abstract 6-8 1
关于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纲论文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方便作者可以根据论文提纲安排材料素材、对课题论文展开论证。以下是lw54我为您整理的金融专业毕业论
我明白道理可以袄
金融业作为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行业之一,正逐渐和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风险方面的论文参考例文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