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太阳0001
绪论1学习目标1一 氨的性质及用途1二 合成氨工业的发展概况2三 合成氨生产的基本过程2四 合成氨生产原料的种类及技术特点3五 学习《合成氨生产工艺》的方法与要求4思考与练习5第一篇原料气的制取第一章 固体燃料气化6学习目标6一 固体燃料的种类及对气化反应的影响7二 固体燃料制气技术简介8第一节 固体燃料气化原理9一 气化反应的化学平衡及影响因素9二 气化反应的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12三 半水煤气的制造13第二节 块煤固定层间歇式气化14一 气化炉中发生的反应14二 间歇式制取半水煤气的工作循环15三 间歇式制取半水煤气的工艺条件15四 工艺流程17五 主要设备及操作控制要点18第三节 碎煤固定层加压连续气化19一 工艺条件的选择20二 工艺流程20三 主要设备及操作控制要点21第四节 水煤浆气流层加压气化23一 水煤浆气流层加压气化技术简介23二 气化炉内的反应24三 主要影响因素及工艺条件的选择25四 工艺流程29五 主要设备及操作控制要点31第五节 粉煤气流层气化34一 粉煤气化技术简介34二 气化反应35三 主要影响因素及工艺条件的选择36四 工艺流程39五 主要设备及操作控制要点42思考与练习44第二章 重油氧化制气46学习目标46第一节 概述46一 重油的组成46二 重油的性质46三 重油气化制取合成氨原料气技术简介47第二节 重油部分氧化法47一 重油部分氧化法的基本原理47二 重油气化的化学平衡49三 重油气化的反应速率50四 重油气化反应中的析炭分析50第三节 工艺条件的选择51一 温度51二 压力51三 氧油比51四 蒸汽油比51五 原料的预热52六 气体的停留时间52七 炭黑生成的抑制52第四节 工艺流程52一 激冷流程53二 废热锅炉流程53三 炭黑处理54第五节 主要设备及操作控制要点55一 气化炉55二 烧嘴(喷嘴)55思考与练习58第三章 烃类转化制气59学习目标59第一节 概述59一 烃类制气的原料59二 烃类转化制气技术简介59第二节 烃类蒸汽转化的基本原理60一 甲烷蒸汽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60二 化学平衡及影响因素61三 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63四 影响析炭反应的因素63五 炭黑生成的抑制及除炭方法65第三节 烃类转化催化剂66一 催化剂的组成66二 催化剂的还原与钝化66三 催化剂的中毒与再生68第四节 烃类蒸汽转化的工业方法68第五节 工艺条件的选择69一 压力69二 温度69三 水碳比69四 空间速率 70第六节 工艺流程70第七节 主要设备及操作控制要点71一 一段转化炉71二 二段转化炉73第八节 气态烃蒸汽转化的新技术75第九节 轻质油蒸汽转化76一 反应过程76二 防止石脑油析炭的方法77三 工艺流程77思考与练习78第四章 空气的分离与惰性气体的制备79学习目标79第一节 概述79一 空气的净化79二 空气的液化81三 空气的分离82第二节 空气分离的工艺流程82第三节 主要设备及其操作控制84第四节 惰性气体的制备85一 惰性气体的制备原理85二 工艺流程85思考与练习86第五章 原料气制取的理论与实践同步教学87学习目标87课题一气流层水煤浆加压气化的生产操作87任务1气化装置启动操作87任务2正常停车操作89任务3事故停车操作90任务4异常现象及故障处理91课题二空气分离生产操作93任务1空气分离装置的启动93任务2正常操作94任务3异常现象及处理95拓展训练与思考96第二篇原料气的净化第六章 原料气的脱硫97学习目标97第一节 湿法脱硫98一 栲胶法98二 其他湿法脱硫方法102第二节 干法脱硫103一 钴钼加氢转化法103二 氧化锌法104第三节 硫磺的回收107第四节 脱硫方法的选择与比较108一 湿法脱硫的比较108二 干法脱硫的比较109思考与练习110第七章 一氧化碳变换111学习目标111第一节 一氧化碳变换原理111一 变换反应的特点111二 变换反应的化学平衡111三 变换反应速率113第二节 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114一 中温变换催化剂114二 低温变换催化剂116三 耐硫变换催化剂117第三节 工艺条件的选择118一 中温变换工艺条件118二 低温变换工艺条件120三 耐硫低温变换工艺条件120第四节 生产流程120一 中温变换流程121二 中温变换串低温变换流程122三 全低变流程123四 中低低流程123第五节 主要设备及操作控制要点124一 主要设备124二 操作控制要点125思考与练习129第八章 原料气中二氧化碳的脱除130学习目标130第一节 物理吸收法130一 聚乙二醇二甲醚法(NHD法)130二 低温甲醇洗法134三 其他物理吸收法136第二节 化学吸收法137一 本菲尔法137二 甲基二乙醇胺法(MDEA)141第三节 变压吸附法143第四节 脱碳方法的比较与选择143一 物理吸收法的比较143二 化学吸收法的比较144三 脱碳方法的选用145思考与练习146第九章 原料气的精制147学习目标147第一节 铜氨液洗涤法147一 醋酸铜氨液的组成及性质147二 铜液吸收CO的基本原理148三 铜液吸收CO2 O2和H2S149四 铜液吸收工艺条件149五 铜液的再生150六 铜液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151第二节 甲烷化法155一 基本原理155二 甲烷化催化剂156三 工艺条件的选择157四 工艺流程158五 主要设备及操作控制要点159第三节 液氮洗涤法161一 基本原理161二 工艺条件161三 工艺流程162四 主要设备及操作控制要点163第四节 双甲精制工艺简介165一 基本原理165二 醇烃化精制工艺166思考与练习166第十章 原料气净化的理论与实践同步教学168学习目标168课题一湿式氧化法脱硫生产操作168任务1原始开车168任务2正常操作169任务3停车170任务4异常现象及处理170课题二耐硫低温变换生产操作171任务1开车操作171任务2停车操作172任务3正常操作172任务4异常现象及处理173拓展训练与思考173第三篇原料气的压缩与合成第十一章 原料气的压缩174学习目标174第一节 概述174一 气体压缩在合成氨生产中的意义174二 气体压缩技术简介174第二节 往复式压缩机的生产能力175一 设备条件175二 操作条件176第三节 往复式压缩系统的工艺流程176一 正常生产时的工艺流程177二 气体循环时的工艺流程177三 润滑系统的工艺流程178思考与练习179第十二章 原料气的合成180学习目标180第一节 概述180一 原料气合成在合成氨生产中的意义180二 原料气合成技术简介180第二节 氨合成的基本原理181一 反应特点181二 反应热效应181三 化学平衡181四 化学反应速率184第三节 氨合成催化剂187一 催化剂的组成和作用187二 催化剂的还原和钝化189三 催化剂的中毒和衰老193第四节 工艺条件的选择193一 压力193二 温度194三 空间速率195四 进塔气组成196第五节 工艺流程197一 氨合成基本工艺步骤197二 氨合成工艺流程199三 氨合成排放气的回收203第六节 主要设备205一 氨合成塔205二 氨分离器211第七节 氨冷冻与液氨的储存212一 氨冷冻212二 液氨的储存215思考与练习215第十三章 原料气压缩与合成的理论和实践同步教学217学习目标217课题一往复式压缩机的生产操作217任务1压缩机的开车217任务2压缩机的停车218任务3正常操作219任务4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222课题二氨合成的生产操作223任务1开车223任务2停车224任务3正常操作224任务4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228拓展训练与思考228第四篇合成氨生产综述与基本工艺计算第十四章 合成氨生产综述230学习目标230第一节 合成氨生产的工艺技术特点230一 固体原料生产合成氨230二 液态烃原料生产合成氨231三 气态烃原料生产合成氨233四 合成氨生产的展望235第二节 合成氨与其他产品的联产236一 变换气脱二氧化碳与碳化技术的联合236二 一氧化碳与甲醇生产的联合237三 氨生产与合成气生产的联合237第三节 合成氨生产操作238一 合成氨生产操作综述238二 合成氨生产的自动控制241三 合成氨的安全生产242四 生产操作的基本技能243思考与练习245第十五章 合成氨生产基本工艺计算247学习目标247第一节 物料与能量衡算的意义和方法247第二节 物料与热量衡算案例248一 转化过程物料衡算248二 转化过程热量衡算250三 供热系统(天然气燃烧供热)物料及热量综合衡算252四 总物料 热量汇总表255第三节 生产控制指标计算案例255一 脱硫生产控制指标计算255二 一氧化碳变换生产控制指标计算256三 氨合成生产控制指标计算案例258思考与练习260第十六章 合成氨全系统生产理论与实践同步教学262学习目标262课题一认识合成氨操作的仿真系统262任务1了解仿真技术262任务2启动学员站263课题二合成氨全系统生产仿真实训264第一部分合成氨系统的开车操作264任务1气化及炭黑回收工段开车264任务2净化工段开车272任务3合成及冷冻工段开车278第二部分合成氨系统的停车操作281任务1气化及炭黑回收工段停车281任务2净化工段的停车283任务3氨合成及冷冻工段的停车287拓展训练与思考288附录289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289二 法定单位与其他单位的换算关系290三 化肥催化剂分类和命名292四 我国合成氨厂生产用的几种重质油的组分293五 氨的饱和蒸气压及有关性质293六 液氨产品的规格294七 合成氨生产中常见有毒物质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294八 合成氨生产中常见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294九 合成氨生产中常见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及中毒症状295十 氨的p?H图296十一 空气的TS图297参考文献29
freekalong
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 根据NH4Cl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NaCl大,而在低温下却比NaCl溶解度小的原理,在278K~283K(5℃~10℃)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4Cl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 此法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NH4Cl可做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CO转化成CO2,革除了CaCO3制CO2这一工序。 回答者:orgsky - 同进士出身 七级 6-11 21:16 CO转化成CO2,革除了CaCO3制CO2这一工序。 回答者:zjywly - 魔法学徒 一级 6-11 21:17 :(1)NH3+H2O+CO2=NH4HCO3(2)NH4HCO3+NaCl=NH4Cl+NaHCO3↓ 不好意思,脚标不方便打字,只能这样了,不知你能否明白? 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碳酸氢铵与卤化钠反应生成一分子的卤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碳酸氢钠之所以沉淀是因为他的溶解度很小。 根据 NH4Cl 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 NaCl 大,而在低温下却比 NaCl 溶解度小的原理,在 278K ~ 283K(5 ℃~ 10 ℃ ) 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 NH4Cl 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 此法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 96 %; NH4Cl 可做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 CO 转化成 CO2 ,革除了 CaCO3 制 CO2 这一工序。 回答者:woshippmma - 秀才 二级 6-11 21:35 许多工业部门,尤其是纺织、肥皂、造纸。玻璃、火药等行业都需要大量用碱。古代那种从草木灰中提取碱液,从盐湖水中取得天然碱的方法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为此, 1775年法国科学院用10万法郎的悬赏征求可工业化的制碱方法。1788年,勒布兰提出了以氯化钠为原料的制碱法,经过4年的努力,得到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流程。勒布兰制碱流程虽然在推广应用中不断地被完善,但是因为这方法主要是利用固相反应,又是高温操作,存在许多缺陷,生产不能连续,劳动强度大,煤耗量大,产品质量不高。面对这些问题,许多人有意改革它。到了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实现了氨碱法的工业化。由于这种新方法能连续生产,产量大,质量高,省劳动力。废物容易处理,成本低廉,它很快取代了勒布兰法。 掌握索尔维制碱法的资本家为了独享此项技术成果,他们采取了严密的保密措施,使外人对此新技术一无所知。一些技术专家想探索此项技术秘密,大都以失败告终。不料这一秘密竞被一个中国人运用智慧摸索出来了。这个人就是侯德榜。 披露索尔维制碱法的秘密 侯德榜, 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闽侯农村。少年时他学习1分刻苦,就是伏在水车上双脚不停地车水时,仍能捧着书本认真读书。后来在姑母的资助下,他单身来到福州英华书院和闽皖路矿学堂读书。毕业后曾在津浦铁路符离集车站做过工程练习生。在工作之余,他抓紧时间学习,1911年考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经过3年的努力,他以10门功课1000分的优异成绩被保送到美国留学。8年中,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柏拉图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工程,1921年取得博士学位。 在国外留学时,他时刻怀念祖国,惦记着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苦难同胞。这时候,在纽约他遇到了赴美考察的陈调甫先生。陈受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委托,为在中国兴办碱业特地到美国来物色人才。当陈先生介绍帝国主义国家不仅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而且利用我国缺碱而卡我国民族工业的脖子的情况时,具有强烈爱国心的侯德榜马上表示,“可以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立即返回祖国,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 1921年10月侯德榜回国后,出任范旭东创办的永利碱业公司的技师长(即总工程师)。他深刻地体会到创业之艰难。要创业首先需要实干的精神。他脱下了白领西服,换上了蓝布工作服和胶鞋,身先士卒,同工人们一起操作。哪里出现问题,他就出现在哪里,经常于得浑身汗臭,衣服中散发出酸味、氨味。他这种埋头苦干的作风赢得了工人们、甚至外国技师的赞赏和钦佩。在他的带领下,技师、工人们团结一心,为建成中国自己的碱厂而奋战。 虽然索尔维制碱法的原理很简单:先把氨气通入食盐水,然后向氨盐水中通二氧化碳,生产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再将碳酸氢钠过滤出来,经焙烧得到纯净洁白的碳酸钠。但是具体的生产工艺却为外国公司所垄断,所以侯德榜要掌握此法制碱,得完全靠自己进行摸索,困难是很多的。且不说工艺设计、材料选择、设备的挑选和安装等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仅从试生产的过程也可略见一斑。例如干燥锅结疤了,浑圆的铁锅在高温下停止了转动,时间长了后果是很严重的。技师们都急得团团转,这时候侯德榜果敢地拿起玉米棒子粗的大铁杆往下捅,操起10一15公斤重的铁杆上下捅可不比举重运动员举杠铃轻松,累得他双眼直冒金星,汗水湿透了工装。不久他觉得单靠力气难于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经过大家商量,他们采用加干碱的办法终于使锅底上的碱疤脱水掉下来,总算克服了困难。 侯德榜奋不顾身地把全部身心都扑到了生产上,从调换碳酸化塔的水管,另行设计分解炉,到多次加强冷却设备,改造过滤机以及处理不断发生的生产故障,他都以探索者的勇气、生产者的细心和科学家的严谨来对待。经过紧张而又辛苦的几个寒暑的奋战,侯德榜终于掌握了索尔维制碱法的各项技术要领。1924年8月13日,永利碱厂正式投产。正当大家兴高彩烈地等待雪白的纯碱从烘烧干燥炉中出来时,出现在眼前的却是暗红色的纯碱。怎么回事?这无形给大家泼了一盆冰水。作为总工程师的侯德榜冷静地去寻找事故的原因。经过分析他很快就发现纯碱变成暗红色是由于铁锈污染所致。随后他们以少量硫化钠和铁塔接触,致使铁塔内表面结成一层硫化铁保护膜。再生产时纯碱变成纯白色了。日产180吨纯碱的永利碱厂终于矗立在中国大地上。1926年,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减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了金质奖章。这一袋袋的纯碱是中华民族的骄做,它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志气和智慧。 摸索到素尔维制碱法的奥秘,本可以高价出售其专利而大发其财,但是和范旭东一样,侯德榜主张把这一奥秘公布于众,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这一科技成果。为此侯德榜继续努力工作,把制碱法的全部技术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专著《制碱》于1932年在美国以英文出版。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就是这样披露了素尔维制碱法的奥秘。 拼命为之的中国化学工业 三酸二碱是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仅能生产纯碱显然是不行的。在永利碱厂投入正常运行后,永利公司计划筹建永利硫酸铵厂。这个厂可以同时生产氨、硫酸、硝酸和硫酸铵。建厂的重担自然又落在侯德榜的肩上。 建造硫酸铵厂与当年永利碱厂的开创不一样,不存在技术保密的问题,面临的问题关键是怎么引进国外技术、选购设备,争取投资少而见效快。为此侯德榜不辞辛苦对整个计划作了周密的调查研究。 铵厂的设计,应该自成系统,完整合理,引进技术要完全立足于国情,而不是照搬外国的成套设备。在采购设备中,侯德榜精打细算。凡是国内能够保证质量的,就自己动手在国内解决。进口外国设备时,他巧妙地利用了各国厂商之间的竞争,选择适用又价廉的设备,对若干关键设备;更是力主择优。在与外商谈判和选购设备时,侯德榜相当机智,例如制硫酸的全套设备是从美国买的,在买下这套设备的同时,侯德榜顺便索要了硫酸铵的生产工艺图纸。掉过头来,他又从另一家工厂以废钢铁的价格买下一套硫酸铵生产设备(时至今日还在运转)。这种精明能干连美国的许多经理都佩服。 硫酸铵厂的设备来自英、美、德、瑞士等国的许多厂家,还有些是本国造的,最后竟能全部成龙配套,这是很不容易的。它充分显示了侯德榜的学识才干和昔心经营,表现出他高度的事业J乙和可贵的献身精神。侯德榜能这样出色地指挥完成这项巨大工程,还在于他精通业务、知识广博。正如他自己说的:“要当一员称职的化学工程师,至少对机电、建筑要内行。”这也是他的座右铭。在他给友人伪一封信中他曾写道:这些事,“无一不令人烦闷,设非隐忍顺应,将一切办好,万一功亏一簧,使国人从此不敢再谈化学工程,则吾等成为中国之罪人。吾人今日只有前进,赴汤蹈火,亦所弗顾,其实目前一切困难,在事前早已见及,故向来未抱丝毫乐观,只知责任所在,拼命为之而已。“这就是侯德榜事业心的生动写照。 1937年之丹,在侯德榜、范旭东及全厂员工的努力下,硫酸铵厂首次试车成功。侯德榜“拼命为之”的又一事业成功了。 侯氏联合制碱法的发明 1937年。日本侵华的战火伸向上海、南京。位于南京的硫酸铵厂作为亚洲第一流的化工厂,令日本侵略者垂涎三尺,日本侵略者看到永利公司的军事价值,年产一万吨硝酸,可以制造几万吨烈性炸药。他们派人企图收买范旭东和侯德榜。范、侯明确地表示:“宁肯给工厂开追悼会,也决不与侵略者合作”侵略者加大压力。甚至派飞机对碱厂进行狂轰滥炸。在战火逼近的情况下,侯德榜当机立断,布置技术骨干和老工人转移,组织重要机件设备拆运西迁。 1938年,侯德榜率西迁的全部员工在四川岷江岸边的五通桥建设永利川西化工厂。新厂采取什么工艺是首先要考虑的。制碱的主要原料食盐,在川西只能来源于深井中的盐卤浓缩。盐卤浓度低,所以食盐的成本很高。加上索尔维法的食盐转化率不高(只有70%),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制碱的成本。固此继续采用索尔维制碱法,生产就难以维持。 侯德榜经过调查,决定改进索尔维法开创制碱新路,他总结了索尔维法的优缺点,认为这方法的主要缺点在于,两种原料组分只利用了一半,即食盐(NaC1)中的钠和石灰(CaCO3)中的碳酸根结合成纯碱(NaCO3)另一半组分食盐中的氯和石灰中的钙结合成了CaCl2,却没有用途。 针对以上生产中不可克服的种种缺陷,侯德榜创造性地设计了联合制碱新工艺。这个新工艺是把氨厂和碱厂建在一起,联合生产。由氨厂提供碱厂需要的氨和二氧化碳。母液里的氯化铵用加入食盐的办法使它结晶出来,作为化工产品或化肥。食盐溶液又可以循环使用。 为了实现这一设计,在1941一1943年抗日战争的艰苦环境中,在侯德榜的严格指导下,经过了500多次循环试验,分析了2000多个样品后,才把具体工艺流程定下来,这个新工艺使食盐利用率从70%一下子提高到96%,也使原来无用的氯化钙转化成化肥氯化铵,解决了氯化钙占地毁田、污染环境的难题。这方法把世界制碱技术水平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赢得了国际化工界的极高评价。1943年,中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一致同意将这一新的联合制碱法命名为“侯氏联合制碱法”。 新中国即将成立的1949年初,侯德榜还在印度指导工作,当他得到友人转来的周恩来给他的信后,他立即克服了种种阻挠,于1949年7月回到了气象更新的祖国,作为科学家的代表参加了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从此他开始投入恢复、发展新中国化学工业的崭新工作。为了祖国的化工事业,他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1960年前后,为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需要,侯德榜不顾自己已是70高龄,和技术人员一道共同设计了碳化法制造碳酸氢铵的新工艺,为我国的化肥工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侯德榜先生对科学的态度一贯是严肃认真的。在研究联合制碱的过程中,他要求每个试验都得做30多遍才行。开始时有些人不理解,以为这是浪费时间和耗费精力,多此一举。后来的事实证明,多数试验在进行了20多次以后,数据才稳定下来,这样得到的数据资料才是可靠的,人们这才真正认识到侯德榜这种细致周密、一丝不苟的的科学态度是多么难能可贵。 侯德榜一生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在创造永利碱厂时是这样,在以后的长期工作中也是这样。他和技术人员、工人及晚辈们在一起,从来不把自己放在权威或高人一等的位置,讨论问题,他总是认真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从大家的智慧中吸取积极的因素来充实、完善自己的设想。大家都觉得跟他一起工作,心情特别舒畅,能从他身上学到不少东西。 侯德榜先生象一名辛勤的园了,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技术骨干。这些骨干现在大都仍活跃在中国化工领域的各个部门,相当多的骨干已成为厂长、总工程师。他们以侯先生作为自己的榜样,为发展我国的化工事业鞠躬尽瘁。 1974年8月26日,侯德榜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4岁。 回答者:Tanworld - 举人 五级 6-12 07:34
1. 年产10万吨苯乙烯工艺初步设计 简介:(论文字数:13923,页数:46) 2. 亚硫酸生产工艺设计(1万吨年) 简介:(论文字数:12614,页数:4
可以写一些综述概况性的,比如说水污染,化肥的过度应用,合成氨工业的发展,化工厂带来的污染,石油的形成和石油副产品。去谷歌学术搜索看一看文献,或者去化学杂志搜一搜
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别名:氨气。分子式NH3英文名:synthetic ammonia。世界上的氨除少量从焦炉气中回收副产外
1、合成氨行业在实施节能减排过程中存在问题和难点集中在生产、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排污等。2、合成氨工业污染防治可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
绪论1学习目标1一 氨的性质及用途1二 合成氨工业的发展概况2三 合成氨生产的基本过程2四 合成氨生产原料的种类及技术特点3五 学习《合成氨生产工艺》的方法与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