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8

80年代之后
首页 > 期刊论文 > 细胞凋亡研究进展论文3000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瞪样的胖子

已采纳

无论在发育期还是在成人体内,既有大量的新细胞产生,也有大量的旧细胞死亡,这是生物体的一种自然现象。为了维持机体组织中适宜的细胞数量,在细胞分裂和细胞死亡之间需要一种精确的动态平衡。由于这种生成与死亡的有序流程,在胚胎和成人期便维持着人体组织的适宜细胞数量。而这种精密地控制细胞的消亡过程就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正常的生命需要细胞分裂以产生新细胞,并且也要有细胞的死亡,由此人体和生物的器官才得以维持平衡。 研究意义 细胞凋亡也帮助我们理解一些病毒和细菌侵袭人体细胞的机理。除了 A IDS,另外一些疾病,如神经变性性疾病、中风、心肌梗塞和自身免疫疾病等都是由于很多正常细胞被不正确地启动了程序性死亡过程而造成细胞过量死亡。

346 评论

金弓木小火

这是我已经发表的药理方面的综述,你可以看一下,但不能用来发表,否则自己会有麻烦的。再者,综述参考文献一般较多,10篇左右的基本没有。国内综述一般参考文献20-30篇左右即可,而国外的好多综述的参考文献都是上百篇或者更多心肌细胞凋亡与梗塞的研究进展关键词:细胞凋亡 心肌缺血 心肌梗塞 细胞凋亡是细胞在正常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发生的一种自发的、程序化的死亡过程。细胞凋亡发生时呈现出独特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特征,其表现为细胞膜完整,细胞器形态改变较轻,细胞核固缩、断裂,最终形成凋亡小体并被巨噬细胞等清除。而且,凋亡细胞基因组的裂解产物在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上呈现出典型的DNA ladder。心肌缺血可引起缺血区及缺血边缘区心肌细胞的死亡,并可随后发展为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MI),使心肌细胞死亡进一步加剧,最终可导致心衰的发生。近年来研究显示,细胞凋亡参与MI心肌细胞的死亡,并在心室重构、心功能改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1,2]。现就心肌细胞凋亡与梗塞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心肌细胞凋亡存在于MI中的依据心肌细胞凋亡是缺血所致MI心肌细胞死亡的途径之一。Yue等[3]发现,在缺血导致的大鼠MI 模型3d后通过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DNA laddering检测,梗塞边缘区(离梗塞区~500um)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高。Gu等[4]在心肌缺血诱发的MI动物模型中发现,与远离梗塞区相比,梗塞边缘区存在不规则形状的心肌细胞及大量的凋亡细胞核。Baldi等[5]报道在人类急性心肌梗塞(AMI)晚期尸解中,心肌细胞凋亡仍然非常活跃,而且远离梗塞区细胞凋亡指数(0.7%)远远低于梗塞区(25.4%)。以上说明细胞凋亡主要存在于梗塞区及梗塞边缘区。也有研究发现,在早期MI患者中远离梗塞区凋亡细胞数量仍然可观,但心肌细胞凋亡的存在并不能作为MI的诊断标志[6]。2 心肌细胞凋亡与梗塞后心室重构MI发生时引起心肌细胞丢失以及细胞外基质的一系列变化,导致心室重构的发生。心肌细胞凋亡与心室重构关系密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利于心室功能的改善。研究发现,通过药物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可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心功能[4]。Sinagra等[7]研究发现,MI后由细胞凋亡引起的细胞丢失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这可能是心室功能恶化的原因之一。Abbate等[8]最近发现,在两个不同的实验动物模型中,MI 24h之内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能够显著改善心室重构过程。Diwan等[9]在敲除鼠心脏促凋亡基因Bnip3的MI模型中研究发现,2d后梗塞边缘区及远离梗塞区的心肌细胞凋亡减少,3周后则显示出改善左心室收缩及抑制左心室扩张的功能,从而证实Bnip3是MI后心室重构的一个主要决定性因子。另外,AMI后远离梗塞区的左心室正常区域,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通过抑制此区域的心肌细胞凋亡能够逆转AMI后的不利反应,起到保护左心室功能的作用[10]。3 与MI有关的凋亡调控因子心肌细胞凋亡受多种蛋白、基因、生长因子的调控,Bcl-2家族是迄今研究最深入的凋亡调控因子之一,其促凋亡蛋白与抗凋亡蛋白的比值在决定细胞存亡中起关键作用。P53在调控心肌细胞凋亡中同样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证明,通过药物预处理能明显抑制实验性AMI大鼠心肌细胞中P53及Bax、Fas的表达,Bcl-2表达则增加,从而明显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2]。人类血液中还存在可溶性Fas(sFas)和FasL(sFasL),前者通过抑制Fas与细胞膜上的FasL结合阻断细胞凋亡,后者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Soeki等[11]研究发现,在AMI后1d血浆sFas浓度显著增加,14d后浓度减少,而sFasL浓度无明显变化。说明AMI早期,机体自身sFas浓度增加抑制心肌细胞凋亡;随着时间推移,sFas浓度减少,细胞凋亡加剧。该研究还发现,在心室重构患者中sFasL浓度于AMI 后14d及21d高于无心室重构患者,说明MI晚期发生心室重构的患者心肌细胞凋亡增多,sFasL起了诱导作用。另外,hsp70是热休克蛋白家族(hsps)在心肌细胞保护中研究最成熟的成员之一[1]。Dybdahl[12]等对28例AMI患者研究发现,血液中hsp70和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增加,hsp70峰值浓度与心脏肌钙蛋白T及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峰值浓度相关。而且AMI后1d左心室射血分数与hsp70浓度呈负相关,说明hsp70浓度可能与梗塞面积有关。一些生长因子也参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如Davis等[13]在大鼠MI模型中通过生物素化的那诺芬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持续释放28d,与仅有那诺芬的组别比较,Akt活性增强,caspase-3减少28%。 4 心肌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在心肌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中死亡受体途径与线粒体途径研究最成熟。 最近发现,阻断AT1受体能够明显减少Fas表达,从而抑制Fas/FasL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14]。TNF-α也能通过与Fas/FasL相同的途径诱导心肌细胞凋亡。Sun等[15]在TNF-α敲除小鼠MI模型中发现,与正常小鼠相比远离梗塞区及无梗塞心肌中细胞凋亡数目非常少。线粒体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主开关作用。Cyt C释放到胞浆中后与凋亡活化因子-1、caspase-9分子形成凋亡体。凋亡体活化caspase-9,从而激活下游caspase分子,如caspase-3等,最终诱导凋亡的发生。有研究证明,抑制凋亡体的形成同时伴随caspase-9和-3的失活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16]。另外,Bcl-2家族可调节线粒体途径中Cyt C的释放。通过抑制Bax通道的活化能够抑制Cyt C的释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 [17]。Akt在调节心肌细胞生长及存活中起重要作用,其途径的激活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3]。Akt又称磷酸激酶B,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包括Akt1、Akt2、Akt3三个亚型。其中Akt1和Akt2已被证实有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作用[3,4]。Akt激活后可使促凋亡因子Bad、caspase-9磷酸化及上调P53的负向调节蛋白,阻断以上因子介导的凋亡途径。有研究发现,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能够明显诱导MI边缘区Akt自身Ser473磷酸化,使此区域心肌细胞凋亡减少,而且MI后正常区Akt2有轻微表达但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3]。最近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MAPK有3个主要的亚家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 MAPK。其中P38 MAPK在心肌缺血后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中起中枢作用,通过抑制P38 MAPK能明显上调Bcl-2蛋白表达[18]。5 MI心肌细胞凋亡的防治5.1 基因治疗 在包含人类A20基因的转基因小鼠MI模型中发现,在心脏中特异性过度表达人类A20基因可阻断IκB激酶β和P65活性,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少caspase-3、-9及Cyt C和第二线粒体来源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激活剂(Smac)的释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进一步研究发现,A20能够增强抗凋亡蛋白Bcl-2、X染色体凋亡蛋白抑制剂(XIAP)、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cFLIP)的表达,减少促凋亡蛋白Fas、FasL、Bax的表达,明显缩小心肌梗塞面积,阻止左心室功能障碍和重构,延迟随后心衰的发生[19]。Rong等[20]在移植人生长激素(hGH)基因的大鼠心肌缺血模型中发现,缺血4周后GH可下调Bax表达,Bcl-2/Bax比率增加,心肌细胞凋亡被抑制;而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梗塞面积明显减小,心功能明显改善,这可能与血中IGF-1浓度升高、脑钠素水平明显降低有关。大量研究表明,P38 MAPK激活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MAPK磷酸化酶-1(MKP-1)可使P38 MAPK去磷酸化而钝化,在心肌缺血MKP-1转基因小鼠中,MKP-1过度表达明显抑制P38 MAPK活性,从而明显减轻梗死损伤程度[18]。也有研究发现,MI早期通过局部P38α基因转移增强P38 MAPK活性,同时增加血管发生相关因子表达,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减少心肌梗塞面积,改善MI后心室重构[21]。5.2 干细胞移植治疗 干细胞移植为目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热点之一。由于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受到伦理道德及取材困难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者把更多的希望寄予成体干细胞。目前用于心肌细胞研究的成体干细胞主要有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祖细胞、骨骼肌干细胞等。Uemura等[22]在鼠心肌缺血导致的MI模型中发现,骨髓干细胞(BMSC)治疗组心肌细胞Akt活性增加,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BMSC预处理组可通过旁分泌途径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明显缩减梗塞面积,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减轻MI后左心室重构。Berry等[23]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直接注入MI大鼠梗塞区及边缘区表现为TUNEL阳性细胞减少,梗塞面积减少,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善。虽然干细胞改善缺血心肌功能的机制尚不明确,其治疗结果存在争议,但大多数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是安全有效的,其最终疗效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随机双盲、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后才能确定。5.3 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治疗 天然产物中许多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这些成分主要集中于生物碱、苷类、萜类和黄酮类等化合物中。羟基积雪草苷(MA)是积雪草中的一种主要萜类化合物,研究发现经MA预处理的缺血所致的大鼠MI模型中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释放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丙二醛浓度及CRP活性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梗塞面积缩小[24]。Ling等[25]研究发现,四方蒿总黄酮通过调节Bcl-2家族(Bcl-2表达增强,Bax表达降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缩减心肌梗塞面积。绿茶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表没食子儿茶精没食子酸酯(EGCG),Townsend等[26]研究发现,EGCG可通过抑制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1(STAT-1)磷酸化,减少离体大鼠心脏中缺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缩减心肌梗塞面积,改善心功能。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中,经EGCG预处理后同样能够抑制STAT-1自身酪氨酸701和丝氨酸727磷酸化,明显减少缺血诱导的Fas受体表达,降低caspase-3活性,抑制心肌缺血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从苦苣中提取的单体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可明显减少缺氧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使凋亡小体数目降低[27]。5.4 联合治疗 随着对MI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深入,大量药物治疗可以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MI后心功能。有研究发现,MI发生时一些炎症因子参与其中[12,28],通过研究炎症因子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抗炎类药物可能会成为今后抑制MI心肌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策略之一。另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BB)、他汀类药物等都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最近研究发现,通过药物和治疗方法之间的联合运用显示出优于单独运用其中任一方法的疗效。Boyle等[30]在缺血诱发的MI裸大鼠中分别通过ACEI和BB治疗、内皮祖细胞移植(EPC)治疗、EPC和ACEI/BB治疗,结果发现ACEI和BB治疗组在局部远离梗塞区减少75%的心肌纤维化,EPC治疗组通过诱导梗塞边缘区血管形成而阻抑此区域81%的心肌细胞凋亡,EPC联合ACEI/BB治疗组改善左心室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独运用其中任一方法。Li等[31]在MI大鼠心肌内直接注射Bcl-2基因修饰的MSC与单独MSC移植相比,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梗塞面积减少17%,心功能恢复显著。6 小结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梗塞,国内外针对缺血引起的心肌梗塞中细胞凋亡的研究日益深入,并对参与心肌细胞凋亡的相关因子进一步明确,为此研发的一系列治疗方法及药物已经或即将应用到临床。但基因治疗中载体的选择、基因表达的调控等问题尚未解决,干细胞移植治疗仍缺乏大量随机双盲的临床证据,而联合治疗则显示出了更佳的疗效。另外,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因其资源丰富、毒副作用少、疗效独特已引起广泛关注,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有效的活性成分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将成为防治MI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参考文献[1]Gill C, Mestril R, Samali A. Losing heart: the role of apoptosis in heart disease—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FASEB J, 2002, 16: 135~146.[2]Ruixing Y, Dezhai Y, Jiaquan L. Effects of cardiotrophin-1 on hemodynamics and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in ra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Med Invest, 2004, 51(1-2): 29~37.[3]Yue-Feng Chen, Satoru Kobayashi, Jinghai Chen, Short term triiodo-L-thyronine treatment inhibits cardiac myocyte apoptosis in border area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ats. J Mol Cell Cardiol, 2008, 44(1): 180~187.[4]Gu X, Cheng L, Chueng WL, et al. Neovascularization of ischemic myocardium by newly isolated tannins prevents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and improves cardiac function. Mol Med, 2006, 12(11-12): 275~283.[5]Baldi A, Abbate A, Bussani R, et al. Apoptosis and post-infarction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J Mol Cell Cardiol, 2002, 34(2): 165~174.[6] Abbate A, Biondi-Zoccai GG, Baldi A. Pathophysiologic role of myocardial apoptosis in post-infarction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J Cell Physiol, 2002, 193(2): 145~153.[7]Sinagra G, Bussani R, Abbate A, et al.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illing pattern at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and apoptotic rate in fata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 J Cardiol, 2007, 99(3): 307~309. [8]Abbate A, Salloum FN, Vecile E, et al. Anakinra a 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inhibits apoptosis in experimenta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irculation, 2008, 117(20): 2670~2683.[9]Diwan A, Krenz M, Syed FM, et al. Inhibition of ischemic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through targeted ablation of Bnip3 restrains postinfarction remodeling in mice. J Clin Invest, 2007, 117(10): 2825~2833.[10]Sun CK, Chang LT, Sheu JJ, et al. Losartan preserves integrity of cardiac gap junctions and PGC-1 alpha gene expression and prevents cellular apoptosis in remote area of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um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t Heart J, 2007, 48(4): 533~546.[11]Soeki T, Tamura Y, Shinohara H, et al. Relation between circulating soluble Fas ligand and subsequent ventricular remodelling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Heart, 2003, 89(3): 339~341.[12]Dybdahl B, Slørdahl SA, Waage A, et al. Myocardial ischaemia and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release of heat shock protein 70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Heart, 2005, 91(3): 299~304.[13]Davis ME, Hsieh PC, Takahashi T, Tomosaburo Takahashi, et al. Local myocardial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 delivery with biotinylated peptide nanofibers improves cell therapy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6, 103(21): 8155~8160.

318 评论

蓝莓嘉人

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都是生命的基本现象,是维持体内细胞数量动态平衡的基本措施。在胚胎发育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多余的和已完成使命的细胞,保证了胚胎的正常发育;在成年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衰老和病变的细胞,保证了机体的健康。和细胞增殖一样细胞凋亡也是受基因调控的精确过程,在这一节我们就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作简要的介绍。 细胞凋亡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通过胞外信号激活细胞内的凋亡酶caspase、一条是通过线粒体释放凋亡酶激活因子激活caspase。这些活化的caspase可将细胞内的重要蛋白降解,引起细胞凋亡。 一、凋亡相关的基因和蛋白 细胞凋亡的调控涉及许多基因,包括一些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其中研究较多的有ICE、Apaf-1、Bcl-2、Fas/APO-1、c-myc、p53、ATM等。 1.Caspase家族 Caspase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相当于线虫中的ced-3,这些蛋白酶是引起细胞凋亡的关键酶,一旦被信号途径激活,能将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使细胞不可逆的走向死亡。它们均有以下特点:①酶活性依赖于半胱氨酸残基的亲核性;②总是在天冬氨酸之后切断底物,所以命名为caspase(cysteine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方便起见本文称之为凋亡酶;③都是由两大、两小亚基组成的异四聚体,大、小亚基由同一基因编码,前体被切割后产生两个活性亚基。 最早发现人类中与线虫ced-3同源的基因[1]是ICE,即:白介素-1 β转换酶(Interleukin-1 β-converting enzyme)基因,因该酶能将白介素前体切割为活性分子,故名。通过cDNA杂交和查找基因组数据库,在人类细胞中已发现11个ICE同源物[2],分为2个亚族(subgroup):ICE亚族和CED-3家族(图15-6),前者参与炎症反应,后者参与细胞凋亡,又分为两类:一类为执行者(executioner或effector),如caspase-3、6、7,它们可直接降解胞内的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引起凋亡,但不能通过自催化(autocatalytic)或自剪接的方式激活;另一类为启动者(initiator),如caspase-8、9,受到信号后,能通过自剪接而激活,然后引起caspase级联反应,如caspase-8可依次激活caspase-3、6、7。 细胞中还具有caspase的抑制因子,称为IAPs(inhibitors of apoptosis proteins),属于一个庞大的蛋白家族。它们能通过BIR结构域(baculovirus IAP repeats domain)[3]与caspase结合,抑制其活性,如XIAP。 图15-6:ICE家族成员 A:3类caspase:蓝色参与炎症反应,红色为执行者,绿色为启动者;B:caspase-3的结构模型;C:caspase-3的活化过程 引自Katja C. Zimmermann等2001 2.Apaf-1 Apaf-1被称为凋亡酶激活因子-1(apoptotic 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在线虫中的同源物为ced-4,在线粒体参与的凋亡途径中具有重要作用,该基因敲除后,小鼠神经细胞过多,脑畸形发育。Apaf-1含有3个不同的结构域:①CARD(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结构域,能召集caspase-9;②ced-4 同源结构域,能结合ATP/dATP;③C端结构域,含有色氨酸/天冬氨酸重复序列,当细胞色素c[4]的结合到这一区域后,能引起Apaf-1多聚化而激活。Apaf-1具有激活Caspase-3的作用,而这一过程又需要细胞色素c(Apaf-2)和caspase-9(Apaf-3)参与。Apaf-1/细胞色素c复合体与ATP/dATP结合后,Apaf-1就可以通过其CARD结构域召集caspase-9,形成凋亡体(apoptosome),激活caspase-3,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 3.Bcl-2家族 Bcl-2[5]为凋亡抑制基因,是膜的整合蛋白,其功能相当于线虫中的ced-9。现已发现至少19个同源物,它们在线粒体参与的凋亡途径中起调控作用,能控制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等凋亡因子的释放。 Bcl-2家族成员都含有1-4个Bcl-2同源结构域(BH1-4),并且通常有一个羧端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 region ,TM)。其中BH4是抗凋亡蛋白所特有的结构域,BH3是与促进凋亡有关的结构域。根据功能和结构可将Bcl-2基因家族分为两类(图15-7),一类是抗凋亡的(anti-apoptotic),如:Bcl-2、Bcl-xl、Bcl-w、Mcl-1;一类是促进凋亡的(pro-apoptotic),如:Bax、Bak、Bad、Bid、Bim,在促凋亡蛋白中还有一类仅含BH3结构,如Bid、Bad。 虽然Bcl-2蛋白存在于线粒体膜、内质网膜以及外核膜上,但主要定位于线粒体外膜,它拮抗促凋亡蛋白的功能。而大多数促凋亡蛋白则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一旦细胞受到凋亡因子的诱导,它们可以向线粒体转位,通过寡聚化在线粒体外膜形成跨膜通道 ,或者开启线粒体的PT孔,从而导致线粒体中的凋亡因子释放,激活caspase,导致细胞凋亡。 胞质中的促凋亡蛋白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被激活,包括去磷酸化,如Bad;被caspase加工为活性分子,如Bid;从结合蛋白上释放出来,如Bim是与微管蛋白结合在一起的。 图15-7 Bcl-2家族 引自Katja C. Zimmermann等2001 4.Fas Fas又称作APO-1/CD95,属TNF受体家族。Fas基因编码产物为分子量45KD的跨膜蛋白,分布于胸腺细胞,激活的T和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肝、脾、肺、心、脑、肠、睾丸和卵巢细胞等。Fas蛋白与Fas配体结合后,会激活caspase,导致靶细胞走向凋亡。 5.p53 是一种抑癌基因,其生物学功能是在G期监视DNA的完整性。如有损伤,则抑制细胞增殖,直到DNA修复完成。如果DNA不能被修复,则诱导其调亡,研究发现丧失p53功能的小鼠胸腺细胞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调亡反应和正常细胞相同,而对辐射诱导的调亡不敏感。 6.myc 在许多人类恶性肿瘤细胞中都发现有c-myc的过度表达,它能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分化。 在凋亡细胞中c-myc也是高表达,作为转录调控因子,一方面它能激活那些控制细胞增殖的基因,另一方面也激活促进细胞凋亡的基因,给细胞两种选择:增殖或凋亡。当生长因子存在,Bcl-2基因表达时,促进细胞增殖,反之细胞凋亡。 7.ATM ATM(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gene)是与DNA损伤检验有关的一个重要基因。最早发现于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患者,人类中大约有1%的人是ATM缺失的杂合子,表现出对电离辐射敏感和易患癌症。正常细胞经放射处理后,DNA损伤会激活修复机制,如DNA不能修复则诱导细胞凋亡。ATM是DNA损伤检验点的一个重要的蛋白激酶(参见第十三章第四节) 二、Fas介导的细胞凋亡 细胞表面的凋亡受体是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家族的跨膜蛋白,它们包括Fas(Apo-1/CD95)、TNFR1、DR3/WSL、DR4/TRAIL-R1和DR5/TRAIL-R2。其配体属于TNF家族,目前已比较清楚的是Fas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 Fas具有三个富含半胱氨酸的胞外区和一个称为死亡结构域(Death domain,DD,图15-8)的胞内区。Fas的配体FasL(Fas ligand)与Fas结合后,Fas三聚化使胞内的DD区构象改变,然后与接头蛋白FADD(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的DD区结合,而后FADD的N端DED区(death effector domain)就能与Caspase-8(或-10)前体蛋白结合,形成DISC (death-inducing signaling complex )[6] ,引起caspase-8、10通过自身剪激活,它们启动caspase的级联反应,使caspase-3、-6、-7激活,这几种Caspase可降解胞内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图15-8 FAS介导的细胞凋亡 引自Avi Ashkenazi and Vishva M. Dixit 1998 Caspase 可激活名叫CAD(caspase-activated Dnase)的核酸酶,CAD能在核小体的连接区将其切断,形成约为200bp整数倍的核酸片段。正常情况下CAD存在于胞质中,并且与抑制因子ICAD/DFF-45蛋白结合,不能进入细胞核。Caspase活化后可以降解ICAD/DFF-45,释放出CAD,使它进入细胞核降解DNA。 Fas/FasL系统在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一是参与免疫调节,活化成熟的外周T细胞主要通过Fas/FasL系统介导的细胞凋亡清除与自身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克隆和由自身抗原激活的细胞克隆,以限制T细胞克隆的无限增殖,防止对自身组织的损伤,即产生外周免疫耐受。淋巴细胞凋亡异常导致的免疫耐受失控,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病因。其二是细胞毒T细胞(CTL)可以通过FasL诱导靶细胞凋亡,但遗憾的是,某些肿瘤细胞也可以通过这一途径诱导淋巴细胞凋亡,从而逃脱免疫监控。 三、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细胞应激反应或凋亡信号能引起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作为凋亡诱导因子,细胞色素c能与Apaf-1、caspase-9前体、ATP/dATP形成凋亡体(apoptosome,图15-9),然后召集并激活caspase-3,进而引发caspases级联反应,导致细胞凋亡。 在这里,一个核心的问题是细胞色素c究竟通过哪一种途径释放到细胞质中,由于大部分凋亡细胞中很少发生线粒体肿胀和线粒体外膜破裂的现象,所以目前普遍认为细胞色素是通过线粒体PT孔或Bcl-2家族成员形成的线粒体跨膜通道释放到细胞质中的。 线粒体PT孔(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主要由位于内膜的腺苷转位因子(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tor,ANT)和位于外膜的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oltage 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等蛋白所组成,PT孔开放会引起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和细胞色素c释放。Bcl-2家族蛋白对于PT孔的开放和关闭起关键的调节作用,促凋亡蛋白Bax等可以通过与ANT或VDAC的结合介导PT孔的开放,而抗凋亡类蛋白如Bcl-2、Bcl-xL等则可通过与Bax竞争性地与ANT结合,或者直接阻止Bax与ANT、VDAC的结合来发挥其抗凋亡效应。 Bcl-2家族的结构和能形成离子通道的一些毒素(如大肠杆菌毒素)非常相似。插入膜结构中形成较大的通道,允许细胞色素c等蛋白质通过,这可能是细胞色素c释放的另一个途径。 在线虫中ced-3和ced-4的缺失突变抑制所有发育阶段的细胞死亡。在哺乳动物中,尽管Apaf-1基因缺失的小鼠没有caspase活化,但除了神经细胞过多外,大多数器官发育是正常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随细胞色素c释放的蛋白还有Smac(second mitochondria-derived activator of caspase)、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和核酸内切酶G( Endo G)。Smac能通过N端的几个氨基酸与IAPs(凋亡抑制蛋白)的BIR结构域结合,从而解除IAP对caspase的抑制;AIF[7]则引起核固缩和染色质断裂;Endo G可以使DNA片段化。可见即使在caspase不参与的情况下,由线粒体途径仍可引起细胞凋亡。 在对Fas应答的细胞中,一型细胞(type I),如胸腺细胞,其caspase-8有足够的活性,被Fas活化后导致细胞凋亡,在这类细胞中高表达Bcl-2不能抑制Fas诱导的细胞凋亡。在二型细胞(type II),如肝细胞中,Fas介导的caspase-8活化不能达到足够的水平,因此这类细胞中的凋亡信号需要借助凋亡的线粒体途径来放大。活化的caspase-8将胞质中的Bid剪切,形成活性分子tBid(truncated Bid),tBid进入线粒体,导致细胞色素c释放,使凋亡信号放大。 图15-9 细胞色素释放引起的凋亡 引自R. Chris Bleackley and Jeffrey A. Heibein 2001 我们不看出线粒体既是细胞的能量工厂,也是细胞的凋亡控制中心,可是为什么线粒体会担负起如此重要的双重功能呢?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各类生长因子都可以促进葡萄糖转运和己糖激酶等向线粒体转运、加速能量生产,相反地剥夺生长因子后,细胞氧消耗降低、ATP合成不足、蛋白质合成受阻,最后细胞走向死亡。由于这一方面的资料较少,目前还很难作出一个较好的解释,只能留在以后再完善。 -------------------------------------------------------------------------------- [1]Horvitz实验室的袁均英1993年发现哺乳动物ced-3的同源物为白介素-1-β转换酶(ICE)。 [2] 哺乳动物中已发现14个。 [3] 最早在细菌和病毒中发现。 [4] 是线粒体内膜的外周蛋白,呼吸链中的两个可移动组分之一,位于膜间隙,释放到细胞质中会引起细胞凋亡。 [5] 是一种原癌基因,名称来源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最早由Tsujimoto(1985)从伴有14、18染色体易位的淋巴瘤细胞中发现,在正常人体内位于18号染色体,在患者易位于14号染色体。 [6] Kischkel等1995发现Fas活化时可以与至少4种蛋白相连,分别称为CAP1(Cytotoxicity-dependent APO-1 (Fas/CD95)-associated proteins 1)、CAP2、CAP3和CAP4,这4种蛋白与活化的Fas受体一起被称为死亡诱导信号复合物(death-inducing signaling complex, DISC)。随后的研究证实CAP1和CAP2是不同形式丝氨酸磷酸化的FADD蛋白,CAP3和CAP4实际上就是活化的caspase-8。 [7]是一种依赖于黄素的一种氧化还原酶,目前还不清楚其作用机制。

332 评论

相关问答

  • 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和意义论文

    提高新陈代谢能力、促进全球物质循环、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有名无姓123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细胞信号转导研究进展论文

    细胞信号通路出现故障导致癌症有2项新的研究对助长正常细胞转变为2种最致命癌症的基因组的变异进行了描述,它们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这是最常见类型的脑癌)和胰腺癌。

    晚上吃白片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论文

    读了点儿科普知识,跟大家分享下。 大家都知道,蝌蚪在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尾巴会自行消失,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细胞一种生理性

    小鱼qt198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细胞生物是指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细胞生物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关键字: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活

    我叫金三世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干细胞研究进展论文

    心力衰竭是21世纪流行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第一杀手。当前,全球心脏病发病率日益增加,每年心脏相关死亡数达到2000万,5年死亡率50%左右。然而,心衰治疗不尽如

    毓毓baby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