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氨酚
2007年经中国地理学会专业委员会审核同意,中国地理学会正式接纳《干旱区地理》为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成为中国地理学会旗下少数几个由京外研究所主办的科技期刊之一。期刊的刊载范围具体包括:自然地理、区域地理、全球变化、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的应用、土壤学、水文与水资源,环境变化、气候、气象、植物生态与植物地理以及植被恢复、动物生态学与动物地理学、干旱区生态与及其生态系统建设、灾害与防治、资源开发与利用、干旱区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干旱区资源环境研究重大科学问题:即干旱区生态系统与演化机制、干旱区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发展,并反映干旱区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干旱区研究报道、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干旱区地理学提供论坛,同时还欢迎对《干旱区地理》发表的文章进行讨论和评论。主要读者对象:地理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中学教师,以及农、林、牧、水利、气象、地质、工交、贸易、城建、旅游、规划等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和决策者和国内外科技工作者。1992年开始至今由北京大学出版的《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中,《干旱区地理》一直被确定为地理核心刊物。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国家自然基金的帮助下进行了期刊的评比,确认《干旱区地理》为地球类核心刊物。《干旱区地理》目前已被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期刊文摘 (CSTA)数据库》(英文版)、《中国地理文摘(英文版)》、 Chinese Geographical Abstracts〉和《中国国土与自然资源文摘》等综合性、专业性数据库和文摘类期刊列为引文刊物或核心来源刊物。 《干旱区地理》从1990年至今一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列为该数据库地学类核心期刊。 《干旱区地埋》汉文版已在 1998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清华大学光盘版””、 “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科技部西南信息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干旱区地理》国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已被国际检索刊物和数据库GeoRef,CAB,AGRIS,AGECONCO(CD)、PLANTGENE(CD)、CAB HEALTH和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的黄土委员会(Loess Commission)的会刊黄土通讯(Loess Letter)列为引文刊物。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7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干旱区地理》汉文版2007年度的影响因子为1.447,总被引频次1397次。
S综合性农业科学1.中国农业科学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3.华北农学报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华中农业大学学报6.中国农业大学学报7.福建农林大学学
山地学报和干旱区地理一样厉害。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山地学报和干旱区地理一样厉害。山地学报涉及山地研究、地质研究和相关生态研究,是全球范围内久负盛名的国际级
· 张勃,张调风.1961-2010年黄土高原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未来趋势预估 生态学杂志,2013, 32( 3) : 733 - 740.·
农业考古 现代农业
《地球物理学报》、《岩石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以上为部分国内主办的地质类的SCI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