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座的小蛇
我创业时间比较早,也比较长。第一家公司上市之后,我就专职做了几年天使投资,到了40岁,总觉得还有一些梦想没有完成,所以就创办了小米。当时,有一个很低俗的目标,“创业二十多年,我能不能亲手创办一个百亿美金的公司?”四年前,能够做到一百亿美金是很了不起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后,我开始认真学习、研究、琢磨大佬的创业历史,比如马化腾和马云。从阿里巴巴十多年创业的历史,我从中学到了三点:第一,要有一个巨大的市场。任何一个大公司的成功,它的创业背景一定是巨大的市场,如果没有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想把公司做成是不可能的。第二,要找一个超级靠谱的人。最后,相对同行而言,要有一笔永远也花不完的钱。2008年Google发布Android,2009年推出第一部Android手机,我看到机会来了。我认为,智能手机行业里面会重现30年前PC击败苹果机的这个历史。不过,这对我是很大的挑战。过去二三十年,我没有做过任何相关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这样一个大的市场应该怎么去思考问题、怎么去做?我的答案是,应该找到我所需要的人。我觉得未来手机一定是软件、硬件、互联网相结合的。有了这个初步目标,我用表格列了一个很长的名单,一个个打电话去找。我先做自我介绍,聊完以后要说服对方出来跟我喝杯咖啡。就这样,我打了九十几个电话,一个个约出来聊。其中,我跟一个硬件工程师谈了十个小时还没有说服。对做硬件的人来说,他理解小米的模式是有困难的。我后来说:“你有钱还是我有钱?”他说:“肯定你有钱。”我说:“那这说明我会挣钱,对吗?如果你认为我比你会挣钱,要不把挣钱的事情交给我,你就把产品做好就行。如果我全教给你,我还拿什么混饭碗呢?”我跟他谈到晚上12点,他说这一条说服了他,就是我肯定比你懂,否则的话我就挣不到钱。我在说服硬件人才的时候花的精力远远超出想象。对于一般创业者来说,找钱也是很难的过程。其实,这里面没有什么太多的技巧,最重要的是你希望做成一件伟大的事情,怎么让投资者相信能够做成。于是,我找了朋友圈跟我最好的朋友刘芹,跟他讲了一个通宵,融500万美元。在2010年,这个作价并不高。1/3页
粉红猪大大
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如何搞定第一个100万用户?传统商业时代和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各有各的的打法。金山创建于1988年,是传统软件时代国内的领军品牌。黎万强作为一名设计师于2000年加入金山公司,那时在产品、市场和团队管理方面,金山CEO雷军带着金山团队创造了很多彪悍的打法。那时候,金山做产品非常重视“里程碑式”的项目管理。比如WPS和游戏《剑侠情缘》,都涉及大量底层开发工作,数年才发布一个新版。每个版本会设置MO、M1、M2到M3等若干里程碑节点,每个节点跨度都在半年以上。金山当时非常重视用户体验,2000年就建立了国内最早的人机交互设计团队。我们跟用户互动的方式主要是“焦点小组”,每季度或半年,针对某个产品召集几十个用户,做面对面访谈。另一种方式,是每周客服一线同事收集好用户意见,整理成文档,以周报的方式发给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再整理给项目组,给总监再到管理层,基本每份用户意见报告周期在一个月以上。产品方面的宏大叙事外市场方面也是长枪大阵。金时期,我们讲究“风暴式营”,讲究“海陆空”三军并进。所谓“海陆空”,“空军”指的是整体市场造势,“陆军”指的是组织地面推广团队进行线下传播,而“海军”则是选择各路销售渠道进行合作。那时我们会提一个相当“高大上”的提案,比如“红色正版风暴”、“龙行世纪”、“秋夜豪情”等,先把概念做足,再通过市场投放把声音放大,做成声势浩大的营销事件。这些市场活动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比如1999年的金山词霸“红色正版风暴”,三个月内销量突破110万套,创下当时中国正版软件销售的历史纪录。跟这套打法配合,金山的内部管理也形成了“动员与会战”传统。打大仗期间每天早上都开动员会,启动“全员会战”,集结全公司跨业务线、跨部门的力量,打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的攻坚战。金山有典型的战功文化,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团队执行力很强,大家的兄弟感情浓厚。这种兄弟感情在业务困难的时候是“法宝”。当时有一个工程师叫海洲,现在是小米网的工程主管。那时候我们一起合作做词霸,他曾一年内两次和我谈过离职,因为很多人挖他,每次我怎么让他改变主意呢?他一提离职,我就约他下午5点出去吃饭,吃到凌晨5点,两瓶白酒我们都喝趴下。他回家就觉得很内疚,不提离职了。金山时期的产品,市场和团队管理的方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都开创了业内先河,是中国软件时期的典范。2007年金山在香港上市,算是里程碑式的成功,雷总功成身退离开金山做了天使投资,并于2010年创办小米。上市后几年,金山的互联网业务慢了半拍。2011年,雷总重新回到金山出任董事长,金山市值逐步创30亿美元新高;WPS移动版用户超1亿,长居办公软件下载榜首;2014年5月,金山旗下的猎豹移动独立分拆上市。移动互联网时代,金山这个品牌又再度活跃起来。雷总曾讲过创业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选个大市场,组建最优秀的团队和拿到花不完的钱。那么做小米和做金山有什么不一样?小米和金山在创业时都选了很好的业务方向,组建了非常优秀的团队,两者不一样的是:1.小米在创业早期就拿到了足够多的钱。金山时期,WPS名满天下,词霸在电脑的安装覆盖率超过80%,但苦于盗版环境,公司没赚到什么钱,也没从资本市场拿到足够的钱。这样,金山整个业务以战养战,WPS赚了钱,做词霸,词霸赚了钱,然后做毒霸和游戏,最后游戏赚了钱,金山才顺利上市。在以战养战过程中,业务都难以坚持做深做透,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软件业务因为要过多考虑养活自己,无法做出长远的转型决策。2.创办小米,雷总要求我们只专注于一点:口碑。这种基于产品和市场的思路变革,就像带着大家集体“给大脑刷了个新ROM(手机系统固件)”。产品周期从过去的“里程碑式”每年发布,变成了每周快速迭代;不再“全员会战”,而是要求全员客服;进行用户体验调研不再是每月每季度,而是每天都在和用户交流;把产品的“风暴式”营销推广变为潜入式互动,如润物细无声般,一个个产品功能点渗透到和用户的日常运营活动中;营销不再刻意营造“高大上”,类似“龙行世纪”之类的口号就不用了,我们要求直接说大白话。在2008年,雷总就提出了“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快,是行动准则;而口碑,则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传统意义上讲究“慢工出细活”,然而互联网产品的极致都是在快速迭代中产生的。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让整个互联网更新迭代的速度也非常快,中国互联网发展不过短短二十年,却已历经了门户、Web2.0和移动互联网三个阶段。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快起来,不快的公司会被淘汰。这里的“快”是一种手段,而并非目的,是新商业逻辑和消费心理的必然要求。在过去,交付商品给用户后,企业往往认为与用户的接触就结束了;而现在这才仅仅是开始,后面需要不断与用户互动,让用户参与到商品的改进完善中来。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因为今天用户主要以口碑来选择产品。谷歌就深谙这个道理:“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2004年谷歌推出Gmail电子邮件时,就完全依赖于口碑。当时,谷歌只提供了几千个Gmail的试用账户,想要试用的人,必须有人邀请才行。这些数量有限的“邀请码”迅速在全球流行,被用来交换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到迪拜度假两夜,或者交换旧金山的明信片。甚至,Gmail账户在英国eBay上面的叫价高达75英镑,我当时为了得到这个邀请码也是费尽心思。这是我第一次被谷歌强大的口碑效应震动。不少淘品牌的崛起也是依靠口碑传播。比如“韩都衣舍”凭借快速跟进时尚的设计和选品,在各类购物社区中都是女性用户推荐分享的重点品牌;护肤面膜品类中的“御泥坊”,以产地的特殊天然原材料矿物泥浆为卖点,吸引了不少女性用户的追捧,成为淘宝系面膜类的领军品牌;又比如坚果品类的淘品牌“三只松鼠”,我和我的不少朋友都亲身体验了,在口碑传播之下越卖越火。其实在过去选择产品,我们也一直会通过朋友或专家的口碑推荐来作决策,但不是主流。而今天口碑为王的背后,我理解我们面临的信息传播发生了以下三个重要的转变:1.信息从不对称转变为对称;2.信息传播速度暴增,影响范围空前扩大;3.互联网信息是去中心化的传播,通过社会化媒体,每个普通人都是信息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传统的口碑传播场景,比如说理发店就是常见的口碑传播场所,人们在理发的时候会闲聊会分享信息。这种场景下的口碑传播,速度很慢,而且很容易断裂,传播到更大的圈子就中断了。在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的平台中,人和人之间的信息连接变得特别扁平,信息传播速度提升千百倍,从以前的按月、天到现在按分和秒来计算了。过去,信息引爆的路径必须先有核心媒体的广泛报道,才会有社会的热议。然而到了今天,一条信息的引爆往往先有公众的热议,接着才有媒体的跟进和放大。传统的商业营销逻辑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传播就是砸广告做公关,总之凡事就是比嗓门大。但是,新的社会化媒体推平了一切,传播速度大爆发,信息的扩散半径得以百倍、千倍地增长,频繁出现了“一夜成名”的案例。信息对称让用户用脚投票的能力大大增强。一个产品或一个服务好不好,企业自己吹牛不算数了,大家说了算;好消息或坏消息,大家很快就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分享。信息的公平对等特性,也使网络公共空间具备了极强的舆论自净能力,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信息传播的变化意味着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也改变了,你身边的朋友每一个人都成了衣食住行方面的“专家”——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网络的便利,大家已经很习惯把自己的消费体验随时用微博、微信发出来,比如,朋友、同事一起吃饭,道特色菜上了不是立刻动筷子,而是先掏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不到一分钟在网络围观的朋友就会点赞、吐槽或转发。所以,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坚定以口碑做传播,并要善用社会化媒体。
滴水无香2005
小米手机是运用营销手段最成功的国产手机。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米手机营销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小米手机营销案例分析1:
(一)网络消费者分析与定位策略
1.年龄分析:一般都是经常会购物的网民(18~30 岁) ,手机发烧友。
2.收入分析:网络购物用户中月收入>2000 的比例较大,采用线上销售模式。
3.消费习惯分析: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价值观强等。
4.苹果影响:很多人想吃苹果却吃不起,小米却在营销策略上模仿苹果。
(二)传统 4P 分析
一.产品分析
1.小米手机世界上首款双核 1.5GHz 的智能手机。
2.小米手机采用了高通 MSM826MSM8260 1.5GHz 双核处理器, 与 HTC G14 的 CPU 相似,但是主频更高。
3.系统:双系统切换 ,自主研发 Android,MIUI 操作系统 , 优化改进功能近 100 处
二.价格分析
1999 元,高端产品,低价位销售。
三. 渠道 分析
网络直销:电子渠道+物流合作分销渠道模式
1.小米科技旗下的电商网,小米网,只在线上售卖的方式 2.物流和库存是交给凡客(节约成本)
运营商合作:与中国联通合作 活动:1. 预存话费送手机 2.购手机送话费
四.促销分析(饥饿营销)
1.高调发布会 一场酷似苹果的小米手机发布会于 8 月 16 日在北京召开。
2.工程机先发布上市 小米手机的正式版尚未发布,确先预售了工程纪念版。而且小米手机工程机采用 秒杀的形式出售,8 月 29-8 月 31 日三天,每天 200 台限量 600 台, 比正式 版手机优惠 300 元。
3.制造媒体炒作的话题 小米手机是偷来的这一直在网上出现,如果小米手机的一些创意真的是偷来的, 估计大家的热度会有所下降,可如果小米手机不是偷来的?
4 消息半遮半露,让人猜测。
(三).小米手机一机难求,消费者望之兴叹!
1.2011 年 8 月 16 日,小米手机发布。
2.2011 年 8 月 29-8 月31日三天,先预售小米工程纪念版每天 600 台。
3.2011 年 9 月 5 日,小米手机正式开放网络预订,两天内预订数量超 30万台,这样的火爆程度让人叹为观止。但之后的事情却出乎了消费者预料,就在 小米手机供不应求之时,小米网站却立刻宣布停止预定并关闭了购买通道,让消 费者无处可买。 (时隔 45 天之久)
4. 2011年10月11日公布的零售版公告内容显示, “小米手机将于 10 月20 日面向预订用户开始发售,20 日之后的第一周每天 1000 台,第二周每天 2000 台,第三周每天 3000 台,后续发货计划稍后公布。30 万台预订用户发货完毕后,将面向所有用户进行发售。 ”
5. 2012 年 1 月 4 日消息, 小米手机于今日 13 点开始第二轮开放购买。 但未 到发售时刻,小米手机官网便出现无法访问或访问缓慢情况。
(四).饥饿营销,饥饿在哪里?
饥饿营销一:高调出场,敬请期待。 (苹果式的发布会)
饥饿营销二:需要有预定号、按照排队顺序才能购买。
饥饿营销三:泰国水灾导致产能下降。
饥饿营销四:12 月在线销售 10 万库存已售完。
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为了维护品牌形象,提高品牌附加值,而有意调低产量, 或是积压货物, 推迟产品上市时间, 以制造供不应求的 “假象” 从苹果 iPhone4开始,到iPad2 再到 iPhone4s 的全球上市。
都踩踏着“产品发布―公布上市日期——消费等待——销售抢购——全线缺货” 的营销足迹。
宏大的会场,巨幅背投显示屏,没有主持人,没有表演,只有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一个半小时的演讲。当所有镁光灯聚焦于身着黑色T恤和牛仔裤的演讲者时,在场者都感慨,这场小米手机发布会完全就是乔布斯推介苹果新产品的中国版。
结果,小米手机的这种偷师乔布斯的做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小米手机前期营销的顺利也离不开小米团队精心而周密的策划。值得称道之处在于:
第一,揭密式的饥渴营销策略,从6月底内部和供应商爆料开始,到8月16号其关键信息正式公开,小米手机的神秘面纱被一点点掀开,引发了大量猜测,并迅速引爆成为热门话题;
第二,尽管雷军放低姿态,强调其偶像乔布斯是不可超越的“神”,但有意无意间,小米手机已将苹果iPhone树立为对标对象,从国内难得一见的豪华团队、几乎和苹果雷同的供应商、仿苹果的简洁风格演讲PPT,甚至雷军在小米手机发布会上黑T恤牛仔裤的穿着,都形成了强烈的心理暗示。 更重要的卖点是小米手机的与众不同。雷军从不掩饰自己是超级“果粉”,但在小米内部,他禁止员工谈论做中国苹果之类的话题,他坚信今天小米所做的事与苹果有着本质的不同,“苹果是一个做到极致的公司,但是苹果不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小米跟苹果的差别就是小米是互联网公司”。
第三,雷军的影响力亦被发挥到极致。过去雷军每天发微博的数量控制在两三条,但在小米手机发布前后,他不仅利用自己微博高密度宣传小米手机,还频繁参与新浪微访谈,出席腾讯微论坛、极客公园等活动。雷军的朋友们,包括过去雷军投资过的公司高管,如凡客CEO陈年、多玩网CEO李学凌、优视科技CEO俞永福、拉卡拉CEO孙陶然、乐淘网CEO毕胜等,纷纷出面唱多。
为了给小米手机一个足够震撼的亮相,小米团队在细节上也力争做到尽善尽美。8月16日小米手机发布当天正好是MIUI一周年,小米公司在论坛上征集粉丝参加小米手机发布会,最后报名人数多达800人。他们还把一段“来自雷军CEO朋友们的祝福”的视频拿到小米手机发布会现场播放,包括多玩网 CEO李学凌在内的几位知名人士纷纷将iphone 4扔到垃圾桶,以示力挺小米手机。至于雷军本人,他在小米手机发布会前不仅反复排练,还亲自制作演讲PPT,其演讲所使用的PPT原来有250页,最后被精简至100页 把控每个营销节点,不断制造话题,小米手机在 市场营销 上的热度逐步升温,所有的一切最终使其成为业内热论的话题。
小米手机能否成为中国的“苹果” ,继续它的辉煌之路,让我们拭目以待.
小米手机营销案例分析2:
第一部分:引言
小米手机是小米公司(全称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一款高性能发烧级智能手机。手机预计2011年8月发布,售价1999元,主要针对手机发烧友,采用线上销售模式。小米手机使用了高通Snapdragon S3 MSM8260手机处理器,也是世界上首款双核1.5GHz的智能手机。并宣称其搭载的Scorpion双核引擎比 其它 单核1GHz处理器手机的性能提升了200%,和双核智能手机相比也提升了25%。经过系统优化后还能提高30%的性能。小米手机配备的266MHz Adreno220 GPU图形处理器搭配1G RAM的手机内存可以完美运行大型3D游戏以及播放1080P高清视频。
第二部分:小米面临的困难
针对原定于8月16日正式发布的小米手机可能面临跳票的传闻,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黎万强通过个人微博回应,称小米选用了跟iPhone级别一样的顶级供应商,确实将面对很多困难。
黎万强表示,小米要做顶级手机,选用了和iPhone级别一样的顶级供应商,而苹果的供应链策略极具侵略性,如果苹果在同一时间推出入门级手机产品,价格比小米手机低,那小米就只能依靠营销技巧来与苹果进行竞争。
而对于目前iPhone在中国的畅销现状,黎万强表示手机是个性消费,全世界如果都在用一款手机将是世界的悲哀。小米将聚焦做好发烧友、收集控的品类,比iPhone拥有更好性能,并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
根据DoNews之前的报道,由于小米手机大多数元器件供货商与iPhone为同一家公司,因此将受限于供货商供货不足,此外加之可以避免与iPhone5上市期撞车,小米手机的上市很有可能跳票。而小米方面之前已证实,将于8月16日举行小米手机发布会,正式对外推出这款产品。
第三部分:小米手机设计理念及小米手机功能特色
小米手机理想和使命!
做手机发烧友、手机玩家喜欢的智能手机! 小米手机诞生缘由!
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在谈及为何做小米手机时说,过去自己办过公司、投资过公司,人生已经很圆满,40多岁觉得还可以做点事,就目前发展趋势看,未来中国是移动互联网的世界,智能手机和应用会承载用户大部分需求。虽然过去的很多年,花了很多钱买手机,从谷歌生产的各系列手机到诺基亚,摩托,三星,再到现在的IPhone,但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很多诸如信号不好,大半天断线等不满意的地方。作为一个资深的手机狂,深知只有软硬件的高度结合才能出好的效果,才有能力提升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体验,基于有这个想法和理想,又有一帮有激情有梦想的创业伙伴,促成了做小米手机的原动力。
都需要写的,不过有些学校要求单独写出来,作为一个文献。如果学校不做要求,文献综述可以写的开题报告中,有些可以出现在论文的绪论中。 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
学会 创新思维 是时代的呼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 教育 的应为。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创意思维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生活中创新思维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
问题一:论文文献综述中是不是一定要表明自己论文的观点及论点的啊?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
创业管理课程论文题目有什么?现在请看我为您精心推荐的创业管理课程论文参考题目,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创业管理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1. 我国高校创业 教育 研
写文献综述可以采用“填充法”,简而言之就是画导图、列框架、不断细化内容。具体如下:一个主题:即确定论文选题,围绕这个选题查找、阅读、挖掘文献信息。一个导图(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