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边上观望
[1]王颖. 对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思考[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02)。
[2]程雪,周修理,李艳军. 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动物食品溯源中的应用。
[3]石蕾,陈敏雅. RFID系统中阅读器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08,(07) 。
[4]钱莹,凌云. RFID中间件设计研究[J].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08,(05) 。
[5]陈冲,徐志,何明华. 一种新的RFID防碰撞算法的研究[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射频的话,一般是微波,1-100GHz,适用于短距离识别通信。
射频标签是产品电子代码(EPC)的物理载体,附着于可跟踪的物品上,可全球流通 并对其进行识别和读写。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作为构建“物联网” 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RFID 技术早起源于英国,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辨别敌我飞机身份,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商用。
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中的汽车,厂方便可以追踪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射频标签也可以附于牲畜与宠物上,方便对牲畜与宠物的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意思是防止数只牲畜使用同一个身份)。
maggie8003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伴随着当今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贡献率的不断提高,各国都把促进技术创新作为本国重要的战略选择。高等院校是国家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肩负着国家科技发展的重任。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发挥自身的网络资源优势,以学校的学科专业集群体系为基础,以学校的学科研究领域和方向为对象,构建基于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更有针对性地、更高效地支持和服务于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本平台的构建,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更加广泛的信息咨询与服务。具体包括:第一,学科专业导向下的信息分类平台。依据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按照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建立分学科专业的网上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学科专业网络信息资源系统、图书信息资源系统);第二,专题研究导向下的信息分析平台。依据学校科研工作的主要研究领域,建立不同研究领域和方向的专题研究信息咨询与服务平台(专题科研项目系统、专题研究成果(专利、著作、论文等)系统);第三,课题研究导向下的查新咨询平台。主要满足教师科研工作中的资料搜集及成果查新(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查询系统、三大检索论文查询系统、研究成果查新系统等)。
图6-4 科研管理工作总体思路与框架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发展与演变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重要的信息集散地和知识储备库,在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社会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以及现代信息载体的变革与更替,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深化,图6-5给出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发展演变轨迹(图6-5)。从图6-5中可以看出,伴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传统经济—网络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及演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服务途径、服务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变革,先后经历了以纸本为信息载体的文献服务到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服务,又到以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主体的知识服务;伴随着服务形式和内容的发展及演变,在服务对象上也出现了市场细分,由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表现出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精细化,服务方式和服务途径的灵活与便捷化,服务手段和过程的无形化;在这些发展演化进程中,图书馆的存在形式也不断地由实体图书馆向虚拟图书馆转化,由此进入了一个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模式——知识服务。在这种新模式下,传统管理上的有效维护馆藏品、整理资料、管理图书等图书馆的功能已变得不再准确,知识提供则是图书馆功能发展的必然趋势。即对用户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供知识服务,经过析取、重组、创新、集成而形成的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正在从传统的提供单元文献及信息向知识导航、知识评价、信息咨询等转化,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平台系统进行知识的融合、重组等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才能适应新时代高等院校科技工作的需要。
图6-5 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发展演变示意图
二、高校科技工作信息服务需求分析
高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研究是新信息、新知识、新成果产生的重要源泉,同时,这一研究过程也需要掌握和占有大量当前的新信息、新知识及新成果。然而,在网络时代、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的今天,面对浩如烟海来源于不同渠道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如何收集、如何整理、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甄别、加工、分析与处理,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和途径,坚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建立知识图书馆,探索知识服务模式下和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新的服务功能及方式。
根据服务对象的构成特征和要求,高校科技工作信息服务需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服务领域上,特定学科专业研究领域系统和详细的科技信息需求。即要求高校图书馆在提供科技信息服务的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和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既要涵盖不同学科专业科研工作的科技信息服务需要,又要结合本单位科研工作的重点学科研究领域,开展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和有针对性的科技信息服务;
第二,从服务深度上,由普通的信息查询到特定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具体的知识服务需求。从科学研究的要求上来说,普通的信息查询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现实需要,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基本的信息查询功能上,必须结合学校特定的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图书情报资源,在广泛收集和整理大量相关知识与信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重组、整合、发酵和创新等过程,为研究者提供具有更强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知识、途径和思路;
第三,从服务理念上,由被动服务到以用户为中心的主动服务需求。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需要从“面向资源”到“面向交流过程”再到“面向信息用户”的方向转变,以用户为中心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要强调用户的地位和能动性,需要根据用户的目的、要求和行为方式来理解及设计图书馆服务的相关技术与方法,以形成有机融入现代信息和知识环境的服务系统或模式;
第四,从服务方式上,由大众化服务到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即现代高校图书馆需要从服务对象无差别化的“批量生产和批量供应”向服务对象细分化的“订单式生产和供应”方向转化,通过MY Library提供专门化的知识与信息需求;通过个性化服务平台,针对不同对象的专业特征和研究兴趣,提供个性化推送及实时咨询等服务。
总之,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现实需要和网络、信息、知识等传播媒介的巨大变化,客观上要求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的网络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构建适合本校学科专业特点及研究需求、基于知识服务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高校科技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服务与支撑。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依据上述高校科技工作信息服务需求的有关内容和要求,充分发挥和利用高校图书馆在内外网络资源及知识和信息收集与整理、存储、加工与集成、参考咨询、联系与协作等方面的功能优势,构建高等院校基于知识服务的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图6-6)。本系统包括以下五个组成部分:①服务对象系统。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和方向、研究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梯队及研究者的递阶层次关系,确定不同层次的主要服务对象。从本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规划设计服务对象的总体特征来看,虽然从总体上来说,服务对象为高校的科研工作,但这一对象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更加具体的研究对象(包括:特定的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和方向、研究课题和研究内容)和研究者(包括:研究梯队、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及各个参与研究人员)。本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规划与设计应以学校特定的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即研究对象)为主要服务对象,在此基础上兼顾研究者的总体需要和个性化需求;②服务中心系统。本中心系统按照功能要求划分为知识服务中心、资源服务中心、查询服务中心、个性化服务中心和共享服务中心。知识服务中心主要提供特定领域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及其整理加工成果;资源服务中心用于提供本研究领域相关的各种资料、数据和信息资源;查询服务中心主要侧重于相关研究成果的查新与检索;个性化服务中心可以就某一研究方向或课题的整个研究队伍为对象,也可以就各个具体的研究者为对象,提供针对性很强的个性化服务;共享中心可以通过校际共享,开拓校外科技信息资源;③服务平台系统。按照上述服务中心系统的功能分区,依次设立了知识组织平台、知识转移平台、知识创新平台、数字资源检索平台、科技文献查新平台、科技文献检索平台、MY Library平台、学术研讨平台和校际共享服务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实现不同科技信息服务内容和功能的模块化;④科技信息系统库。分别按照知识表示与编辑、知识重组与聚类、知识整合与增殖、网络信息资源系统、研究成果查新系统、在线咨询系统、个性化推送系统、学术研讨厅、校际科技信息系统链接等方面设置专门系统库,以满足不同方面功能的实现。当然,本系统库可以根据不同院校、不同学科专业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增设相应的系统库;⑤图书馆知识服务保障系统。内含有服务需求分析、服务层建设、操作层建设、知识库建设、系统维护与更新等功能,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网络信息优势,保障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服务需求定位、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建设、系统链接、技术支持、系统的维护与更新等。
图6-6 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规划设计框架图
四、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运行中的相关问题
第一,要优先和重点开展学校优势与特色学科专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开发。高等院校包含有众多的学科专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设计与开发不可能在所有的学科专业全面开展,必须结合本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优先及重点选取优势学科、强势研究领域、特色研究方向进行建设与运行;
第二,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必须要建立服务对象与服务系统之间完善的互动管理模式。平台系统服务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取决于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这就需要建立学校科研人员与系统分析设计及服务人员在科学完善的互动管理模式下的有效交流、沟通和融合,及时了解科研需求,不断丰富与改进系统功能;
第三,通过校际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在各学校有重点、有选择性地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校际联盟、图书馆之间的网络链接,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扩大各个学校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应用规模和范围,提高平台系统的利用率及利用效果;
第四,努力提升图书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开展学校特定学科专业科技信息服务,客观上需要具备较高专业素质、能力和水平的图书馆服务人员,这些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将直接关系到平台系统的建设水平及实施效果,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图书馆的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
第五,注意各部门的分工与协作。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图书馆、专业院系、科研人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相关部门与人员联合行动,分别从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合、学科专业研究领域与方向的规划、科研信息需求的内容和要求、平台系统设计开发的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密切的分工与协作,才能保证平台系统建设和运行的顺利实施;
第六,注意平台系统信息资料的充实、更新和完善。高校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实施和运行是一个动态的建设过程,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形势的变化及研究工作的需要,对其相关结构和内容进行不断修订、调整、充实、更新与完善,保证系统的适用性和持续性,实现系统不断更新和升级,以满足新形势下学校科研工作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泡芙小工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1]王颖. 对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思考[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0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7 条[1]刘筱霞,陈春霞. 现代电子标签及其印刷技术[J]. 包装工程, 2008,(05) . [2]程雪,周修理,李艳军. 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动物食品溯源中的应用[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10) . [3]石蕾,陈敏雅. RFID系统中阅读器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08,(07) . [4]钱莹,凌云. RFID中间件设计研究[J].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08,(05) . [5]陈冲,徐志,何明华. 一种新的RFID防碰撞算法的研究[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6]周永明. 一种改进的查询树射频识别防冲突新算法[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 [7]李辉,刘国栋,胡小云,高丽芳,沈烨,郑映钦. 电子标签技术在出口鳗鱼产品监管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7,(06) . [8]蔡志刚. 集装箱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研究[J]. 港口装卸, 2005,(05) . [9]谢洁锐,胡月明,刘才兴,常薇. 基于无线传感器和RFID的农产品安全全程监控平台[J]. 中国农机化, 2007,(01) . [10]朱成,陈明,刘成智. Zigbee与RFID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 华夏医学, 2008,(03) .
普刊两个月,SCI半年,核心一年左右。
21世纪,人类社会正面临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急剧变革,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都强烈地感受到新时代的冲击与震撼。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图书馆学研究 图书馆杂志 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论坛 图书馆学刊 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河南图书馆学刊 山东图书馆季刊 大
在图书馆管理中,图书管理系统是图书室的核心管理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图书管
1、来稿均要求有中英文的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摘要(篇幅为100-300字)、关键词(3-8个)。2、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学历、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