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马三顺
如何强化传热技术及一些典型的应用 论文摘要:本文阐明了强化传热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包括强化传热的分类、强化传热的途径、强化传热的应用场合等;列举了一些强化传热的典型应用,包括表面增强型蒸发管、采用波纹换热管管内强化传热、采用超声波抗垢强化传热技术、采用螺旋槽管的强化传热技术、采用小热管的强化传热技术等。通过分析得出强化传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论文关键词:强化传热 典型 应用 由于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强化传热从80年代起就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发展。表现在设计和制造各类高性能热设备,航空,航天及核聚变等尖端技术,计算机里密集布置电子元件的有效冷却。正是上述原因促使人们对强化传热进行及为广泛的研究和探讨,从80年代到现在近20多的时间里,世界各国的科学领域里,有关强化传热研究报告举不胜数。 一、强化传热技术的分类 (一)导热过程的强化 导热是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之一,它同样也存在着强化问题。导热是依靠物体中的质量(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运动来传递能量。固体内部不同温度层之间的传热就是一种典型的导热过程,但固体之间接触存在着接触热阻,降低了能量的传递,在高热流场合下,为了尽快导出热量必须设法降低接触热阻,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提高接触面之间光洁度或增加物体间的接触压力以增加接触面积 2、在接触面之间填充导热系数较高的气体(如氦气) 3、在接触面上用电化学方法添加软金属涂层或加软技术垫片 (二)辐射换热的强化 辐射换热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许多生产过程中,只要物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它就能依靠电磁波向外发射能量,所以物体之间总是存在着辐射换热,在物之间温度差别不是很大的情况下,辐射换热可以忽略,但在高温设备中辐射却是换热的主要方式。而影响辐射换热的因素主要有:表面粗糙度,固体微粒,材料。 (三)对流换热强化 对流强化传热与流体的物理特性,流动状态,流道几何形状,有无相变发生以及传热壁面的表面状况等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对流换热的有源强化又可分为:利用机械搅动加强流体与壁面间的传热,流体脉动和传热面震动时的对流换热,电磁场作用下的对流换热,经过多孔壁有质量透过时的壁面换热。而对流换热的无源换热又可分为:管内插入物对传热的增强,涡旋流动的强化传热,添加物对流换热,流化床与埋管间的传热,射流冲击。 二、强化传热的途径 在热设备中应用强化传热技术的目的一般有:(1)增加输热量;(2)减少换热面积和缩小设备体积;(3)降低载热剂输送功率的消耗;(4)降低高温部件的温度。在表面式换热器中,单位时间内的换热量Q与冷热流体的温度差△t及传热面积F成正比,即Q=KF△t,式中K为传热系数,是反映传热强弱的指标。从上式可以看出,增大传热量可以通过提高传热系数,扩大传热面积和增大传热温差3种途径来实现。 三、应用场合 不同的强化传热技术有不同的应用场合:对流换热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自然对流换热和强制对流换热。在这良种对流换热过程中,就流体的.运动状态又可区分为层流换热及湍流关热,这取决于流体的雷诺数,流道集合形状和固体的壁面状况。从流道集合想状来看就更为复杂,既有圆形,环形,三角形,弧形,又有纵向或横向掠过管簇以及由各种形状管翅或板翅结构组成的复杂集合通道。如果流体在穿热过程中发生相变,则又有迟内沸腾,流动沸腾及蒸汽凝结之分。 前面提到的那些强化传热技术,有的只使用于特定的某些传热介质和传热过程,有的则对所有对流换热状态都有不同程度的强化作用。其中在各类通道中强制对流(包括层流及湍流)换热的强化研究得最多,因而也是最成熟的和在工业上应用的最广的。从强化传热各类措施来看,研究得最多的是各种发展表面,粗糙表面和涡旋强化,而且它们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热设备中去。就目前来看,应用最多的是换热器方面的强化传热。当然其他电子方面也有很多。 四、强化传热的应用举例 (一)表面增强型蒸发管 采用双侧强化管型,管内侧有内螺纹槽,管外侧是一种利用机械加工的双重凹陷多孔结构,管型的机构其总传热系数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当管内水流速为0.3~1.3m/s时,主翅和内翅的翅高分别为0.70mm和0.48mm,翅数分别为52和38时,增大了换热面积,管表面更多的凹陷增加了汽化核心数量,其换热性能最为优越。 (二)采用波纹换热管管内强化传热 用波纹管代替传统的光滑直管,能大大强化热量传递。分别在实验环境温度20度,管程水流量40-1400L/h,雷诺数Re=1800 -24000,蒸汽压力为0.15MPa,蒸汽温度为113.5度;实验环境温度20度,管程水流量范围40-1400L/h,雷诺数Re=1800-24000,蒸汽压力为0.15MPa,蒸汽温度为113.5度。在实验Re变化范围内,波纹管的管内对流传热系数a和努塞尔数Nu均随着Re的增大而增大,并且都比光滑直管大2.5-3倍。 (三)采用超声波抗垢强化传热技术 超声波在液体媒质中传播时会产生机械振动作用,空化作用和热作用。这些作用同时产生效应,会减弱成垢物质的分子之间结合力以及析出垢粒与管道间的附着力,破坏垢物生成和板结的条件,阻止垢物的生长,从而实现防垢的功能。同时也可导致已形成的垢物脱落,形成松散而不易板结的沉淀物,达到除垢作用。超声波抗垢装置主要由超声波发生器,传声系统和换能器组成。石油大学等人的研究表明循环动态情况下与静态情况下的结垢程度相当;声波的防垢作用是很明显的,其防垢效率最低达85%,比通常的化学防垢效果还搞,如果实验条件加以改进其效果会更好。 前苏联科学家研究发现,当声强大于15W/m2时,超声波可使积垢系数(垢层热阻于总热阻之比)降低并做到整个生产期不用清洗。中国蓝星化学清洗总公司研究得出:超声波有明显的阻垢功效,施加20kHZ的声波可使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结合过程变得很缓慢,阻垢率达到85%以上。 (四)采用螺旋槽管的强化传热技术 周强泰等人通过对螺旋槽管管内外单相流体传热进行研究,并将试验数据按流动参数,物性参数和几何参数采用无量纲准则进行整理,给出了Re=104-105范围内换热系数的关联式,该关联式可以作为螺旋槽管换热器的设计依据。 螺旋槽管代替光管作空气预热器,可减轻末级空气预热器的积灰,提高传热能力,因而可降低排烟温度及提高热风温度;可以代替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解决其漏风和积灰问题,此外还可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解决锅炉的一些特殊问题。螺旋槽管作为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的传热管件,大量应用与现役煤粉锅炉空气预热器的更换改造和新型的整套设计,其性能明显比其他型式空气预热器优越。 (五)采用小热管的强化传热技术 对五种内径相近的小热管在不同工作温度,热流密度及倾角下的传热研究,五种热管带有不同吸液芯结构:微粒管,网芯管,加网芯槽管烧结芯管,光管。五种热管的蒸发传热系数都随工作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微粒管和网芯管的传热系数基本上随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而加网芯管微粒管,烧结芯管和光管则随热流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有吸液芯的四种热管都不同程度地强化了管内蒸发和凝结换热,其中,微粒管的传热系数最高,而且对倾角的变化敏感,大倾角时约为光管的9倍,小倾角约为光管的14倍;加网芯管微粒管的凝结强化效果最好,其传热系数可达光管的15倍。 五、强化传热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采用强化传热措施所获得的设备功率的增加和系统热效率的提高,或者设备体积减小,传热介质输送功率降低等效果究竟有多大? (二)采用所选择的强化传热措施后需要增加多少费用?工艺复杂性怎么样?能否大规模生产? (三)所采用的强化传热方法与传热介质的相容性如何?能否保证强化传热性能持久有效? (四)采用强化传热措施后能收到多大的经济效益? 六、总结 大多数强化传热方法都能有效地提高传热系数,能起到很好的强化传热的目的,但各种方法都有其最合适的应用场所,需根据具体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强化方法,作到最优化的强化传热。对于任何一种新的强化传热技术,仅停留在理论上的研究是不够的,还应对其应用领域进行深入的了解,调查和研究,并掌握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
人才征服沪
对流换热原理对流换热概述(包括对流换热过程、对流换热过程的分类、换热系数和换热微分方程式),层流流动换热的微分方程组(包括连续性方程式、动量方程式、能量方程式、层流流动换热的微分方程组),对流换热过程的相似理论(无量纲形式的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无量纲方程组的解及换热准则关系式的形式、特征尺寸,特征流速和定性温度),边界层理论(包括边界层的概念、边界层微分方程组、边界层积分方程组)
LIZHIPINGZHAOBOWEI
定义convection 液相或气相中各部分的相对运动。因浓差或温差引起密度变化而产生的对流称自然对流;由于外力推动(如搅拌)而产生的对流称强制对流。对于电解液来说,溶质将随液相的对流而移动,是电化学中物质传递过程的一种类型。流体(气体或液体)通过自身各部分的宏观流动实现热量传递的过程。因流体的热导率很小,通过热传导传递的热量很少,对流是流体的主要传热方式。对流可分为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流体内的温度梯度会引起密度梯度,若低密度流体在下 ,高密度流体在上, 则将在重力作用下自然对流。冬天室内取暖就是借助于室内空气的自然对流来传热的,大气及海洋中也 存在自然对流 。 靠外来作用使流体循环流动,从而传热的是强迫对流。大气对流atmospheric convection 大气中的一团空气在热力或动力作用下的垂直上升运动。通过大气对流一方面可以产生大气低层与高层之间的热量、动量和水汽的交换,另一方面对流引起的水汽凝结可能产生降水。热力作用下的大气对流主要是指在层结不稳定的大气中,一团空气的密度小于环境空气的密度,因而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则在净的阿基米德浮力作用下形成的上升运动。在夏季经常见到的小范围的、短时的、突发性的和由积雨云形成的降水,常是热力作用下的大气对流所致。动力作用下大气对流主要是指在气流水平辐合或存在地形的条件下所形成的上升运动。在大气中大范围的降水常是锋面及相伴的气流水平辐合抬升作用形成的,而在山脉附近的固定区域产生的降水常是地形强迫抬升所致。一些特殊的地形(如喇叭口状的地形)所形成的大气对流既有地形抬升的作用,也有地形使气流水平辐合的作用。 一方面热力和动力作用可以形成大气对流,另一方面大气对流又可以影响大气的热力和动力结构,这就是大气对流的反馈作用。在大气所处的热带地区,这种反馈作用尤为重要,大气对流形成的水汽凝结加热常是该地区大范围大气运动的重要能源。对流层troposphere 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气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夏季高于冬季。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由于受地表影响较大,气象要素(气温、湿度等)的水平分布不均匀。空气有规则的垂直运动和无规则的乱流混合都相当强烈。上下层水气、尘埃、热量发生交换混合。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中从地面到 1~2 千米的一层受地面起伏、干湿、冷暖的影响很大,称为摩擦层(或大气边界层)。摩擦层以上受地面状况影响较小,称为自由大气。对流层与其上的平流层之间存在一过渡层,称为对流层顶,厚度约几百米到2千米 。 对流层顶附近气温随高度升高变 化的幅度发生突变,或随高度增加温度降低幅度变小,或随高度增加温度保持不变,或随高度增加温度略有增高。对垂直运动有很强的阻挡作用。地幔对流说mantle convection hypothesis 一种说明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和解释地壳或岩石圈运动机制的假说。它认为在地幔中存在物质的对流环流。在地幔的加热中心,物质变轻,缓慢上升形成上升流,到软流圈顶转为反向的平流,平流一定距离后与另一相向平流相遇而成为下降流,继而又在深处相背平流到上升流的底部,补充上升流,从而形成一个环形对流体。对流体的上部平流驮着的岩石圈板块作大规模的缓慢的水平运动。在上升流处形成洋中脊,下降流处造成板块间的俯冲和大陆碰撞。 1928 年英国地质学家 A.霍姆斯认为上升流处地壳裂开,形成新的大洋底,对流的下降流处地壳挤压形成山脉。1939年D.T.格里格斯提出,由于岩石热传导不良,放射热的聚集导致对流。60年代后期板块构造学建立以后,地幔对流运动被普遍认为是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地球岩石圈下的软流圈有10%的融熔体。岩石圈以下的固体地幔因高温高压而表现为像粘滞液体一样的韧性,并能产生流动。地幔中因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生热而加温,密度变小,于是轻物质向上、重物质向下运动,以便达到最低位能的稳定状态,这就是地幔对流,速度非常慢,其上升流可持续几千万年到几亿年。 地震波速的各向异性的发现,以及由此提出的地幔对流引起晶体定向排列的假说,有力地支持了地幔对流说。J.摩根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一种单轴羽状地幔对流模式。对流体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从地幔底部升起,形成以上升流为轴心,下降流在外的圆筒状对流体。上升流所对着的地壳区域就是热点。 热对流 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火场中通风孔洞面积愈大,热对流的速度愈快;通风孔洞所处位置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影响热传导的主要因素是:温差、导热系数和导热物体的厚度和截面积。导热系数愈大、厚度愈小、传导的热量愈多。(1)定义或解释物质(系统)内的热量转移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2)说明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在实际的传热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是伴随着进行的。 ①热传导:热量从系统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或由一个系统传到另一系统的现象叫做热传导。热传导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在气体或液体中,热传导过程往往和对流同时发生。各种物质的热传导性能不同,一般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玻璃、木材、棉毛制品、羽毛、毛皮以及液体和气体都是热的不良导体,石棉的热传导性能极差,常作为绝热材料。 ②对流:液体或气体中较热部分和较冷部分之间通过循环流动使温度趋于均匀的过程。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特有方式,气体的对流现象比液体明显。对流可分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两种。自然对流往往自然发生,是由于温度不均匀而引起的。强迫对流是由于外界的影响对流体搅拌而形成的。 加大液体或气体的流动速度,能加快对流传热。③热辐射:物体因自身的温度而具有向外发射能量的本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辐射。热辐射虽然也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但它和热传导、对流不同。它能不依靠媒质把热量直接从一个系统传给另一系统。热辐射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发出能量,温度越高,辐射越强。辐射的波长分布情况也随温度而变,如温度较低时,主要以不可见的红外光进行辐射,在500℃以至更高的温度时,则顺次发射可见光以至紫外辐射。热辐射是远距离传热的主要方式,如太阳的热量就是以热辐射的形式,经过宇宙空间再传给地球的。
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又叫大分子,一般指相对分子质量高达几千到几百万的化合物,绝大多数高分子化合物是许多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同系物的混合物,因此高分子化合物的相
01) Y.H.Cheng,Y.Zou,L.Cheng,W.Liu,Effect of the Microstructure on the Properties
初一数学小论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都要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等,甚至对自己的语言、表情、和板书等都
Web数据挖掘技术探析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知道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