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chenchao77
大二上学期,武汉的教育部直属的七所高校的大二在读本科生可以报名互修双学位,所以等大二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就会有学校的通知了。分两个阶段交钱,一共学费是5000。武大的双学位有两种:七校双学位: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七所学校的学生可以报七校中任意一个学校的双学位,当然包括武大。学习时间从大二下开始。WTO双学位:武大WTO学院办的,其他学校学生可报名申请,有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法语等专业。学习时间从大二上开始。推荐修七校联合双学位,可以选择很多武大的热门专业。修满25学分拿辅修证书;修满50学分拿双学位证书,且需要完成毕业论文。一学分100块钱,和本专业是一样的。修完需5000块左右。武大双学位都不错,热门的有金融、会计学、工商管理等经管专业,还有法学、英语,都很不错。平时多关注网上信息通知,及时报名,一般大二快寒假就有消息出来了。绩点要求2.7以上,拿双学位证需过英语六级。 要区分双学位和双学士,百科“双学士学位”的描述:“第二学士学位主要招收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含实行学位制度以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也招收少量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含按学分制提前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简单的说,你想修双学士学位要等本科毕业才行哦,双学士学位原则上和本科生收费相同。而双学位是在本科期间修完的。
princess小姐
双学位一般都是在每个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始,通常是在大二下,而不是在大二上,因此你不用担心,在大二下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学校的教务部网站上都会以最醒目的标题通知学生的.http://ut7.ccnu.edu.cn/——这是七校联合办学的官方网站,你可以好好参考。——关于2007级本科生修读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双学位的通知(武汉大学教务部网站)以下是摘录,你可以打开刚才给你的教务部网址,就能有附件doc下载了。关于2007级本科生修读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双学位的通知各学院:为充分共享校际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教育部在汉七所高校(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将在2009年继续开办辅修专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修读七校联合办学外校开设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及双学士学位报名对象主修专业课程成绩第一学年GPA达到2.7及以上并学有余力的在校全日制2007级本科生,均可申报七校联合办学外校开设的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及双学士学位的学习。二、学分及学位修满规定课程25学分以上,可获开课学校颁发的辅修专业证书;修满规定课程50学分(含毕业论文答辩)以上,在获得武汉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的前提下,可获得开课学校颁发的第二及双学士学位证书。教学安排1.教学从在校第四学期开始至第八学期结束,共5个学期修完第二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学分。2.上课时间统一安排在双休日及暑假进行。学籍管理1.符合条件获得开课学校颁发的辅修专业证书、第二及双学士学位证书的学生,成绩由武汉大学教务部学籍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2.未修满25学分,已修课程按选修课程记入学生成绩表,不及格课程不记入。3.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考试和考试不及格的课程(无门次限制)必须重新学习,学生必须到开课学校教务部购买重新学习选课卡,考试可随下一年级七校联办同专业的课程考试进行。4.所有课程考试必须携带本人学生证和身份证,考试违纪者取消修读辅修专业、第二及双专业学士学位资格,并按《武汉大学学生违反考试纪律处分条例》给予纪律处分。学费按七校联合办学的统一规定,每学分100元。学费分两次缴清,第三学期末交缴2500元完成辅修专业阶段的学习,第六学期初再交缴2500元完成双学位阶段的学习。报名程序1.预报名阶段:根据《七校联合办学2009年各校招生专业一览表》(见附件一)和各专业教学计划确定报名专业,填写《七校联合办学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双学位申请表》(见附件二),登陆“七校联合办学”信息网,点击“网上预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2008年12月15日17:00。2.报名阶段:已经网上报名成功申请参加七校联合办学外校学习的学生,持《七校联合办学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双学位申请表》于2008年12月22日~23日到武大教务部缴费,领取《七校联合办学学生听课证》。选课登记卡手续一经办妥不得退卡。4.学生可根据课表到开课学校教材科购买上课用教材,凭听课证到指定地点上课和考试。修读校内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及双学士学位报名对象主修专业课程成绩第一学年GPA达到2.7及以上并学有余力的在校全日制2007级本科生,均可申报参加校内开设的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及双学士学位的学习。学分及学位在获得武汉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的前提下,修满规定课程25学分以上,可获武汉大学颁发的辅修专业证书,修满规定课程50学分(含毕业论文答辩5学分)以上并符合《武汉大学双学位授予暂行办法》者,可获得第二专业及双学士学位证书。教学安排1.凡修读学校在双休日已开设专业的同学必须参加学校“双休日班”专业的学习。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可上网查询课表,到学校财务部购买《双休日班选课卡》(每学分100元)。2009年学校双休日班开设的专业有法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金融学、会计学、新闻学、广告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药学、包装工程(动画方向)共十四个专业。2.对学校双休日班没有开设的专业,学生需经开课学院同意后到有关专业本科班随班听课,通过选课(每学分100元)获取规定课程学分。学籍管理1.武汉大学学生攻读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及双学士学位,按《武汉大学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中的有关规定执行。2.符合条件获得辅修专业证书、第二及双学士学位证书的学生,成绩由武汉大学教务部学籍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已获取辅修专业证书或二学士学位证书的课程学分不再重复计算,不得算作任选课学分。3.未修满25学分,已修课程按选修课程记入学生成绩表,不及格课程不记入。4.所有课程考试必须携带本人学生证和身份证,考试违纪者取消修读辅修专业、第二及双专业学士学位资格,并按《武汉大学学生违反考试纪律处分条例》给予纪律处分。学费每学分100元。学生可在每学期初规定时间内到校财务部缴费。报名程序符合报名条件的在校全日制2007级本科生,自本《通知》发布后,学生即可报名。程序如下:1.预报名阶段:根据《七校联合办学2009年各校招生专业一览表》(见附件一)和各专业教学计划确定报名专业,填写《七校联合办学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双学位申请表》(见附件二),登陆“七校联合办学”信息网,点击“网上预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2008年12月15日17:00。2. 报名阶段:已经网上报名成功申请校内双休班学习的学生,于下学期初到校财务部缴费,将收据和《七校联合办学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双学位申请表》交开课学院登记,选课手续一经办妥不得退卡。3.学生可根据课表到教材科购买上课用教材,凭听课卡到指定地点上课和考试。武汉大学教务部2008年12月2日附件一:“七校联合办学”2009年各校招生专业一览表学校名称 开办专业 辅修学分 学位学分 备注中南财经法大学(17) 经济学 25 50 1、取得辅修双学位证书必须获得主修学位;2、会计学专业报名时,主修专业已修课程成绩平均分80分以上且不得有不及格课程。财政学(税收筹划方向) 25 50财政学(注册税务师方向) 25 50金融学 25 50投资学 25 50法学(律师与法律实务方向) 25 50法学(经济法方向) 25 50英语(商贸方向) 25 50日语 25 50新闻学 25 50人力资源管理 25 50国际经济与贸易 25 50市场营销 25 50工商管理 25 50会计学 25 50行政管理 25 5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5 50武汉大学(14) 法学 25 50 1、取得辅修双学位证书必须获得主修学位且英语六级425分(小语种学生英语四级425分,主修英语专业学生需要过专八);2、法学每校限招30人,金融学每校限招70人;3、生物科学不授辅修证,毕业论文在武大生科院完成,并缴纳1000元的实验材料费(交武大财务)。经济学 25 50市场营销 25 50工商管理 25 50国际经济与贸易 25 50工程管理 25 50会计学 25 50金融学 25 50新闻学 25 50广告学 25 50生物科学 / 5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5 50药学 25 50包装工程(动画方向) 25 50华中科技大学(9) 法学(知识产权法方向) 25 50 1、取得辅修双学位证书必须获得主修学位且英语四级425分(主修英语专业学生需要过专四);2、光电信息工程不满30人不开班。3、工商管理每校限招20人。光电信息工程 25 5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5 50日语 25 50英语 25 50德语 25 50建筑学 25 50公共事业管理 25 50工商管理 25 50华中师范大学(3) 心理学 25 50 取得辅修双学位证书必须获得主修学位且英语四级425分(英语专业学生需要过专四)英语 25 50教育学 25 50武汉理工大学(8) 国际经济与贸易 25 50 取得辅修双学位证书必须获得主修学位工商管理 25 50汽车服务工程 25 50通信工程 25 50车辆工程 25 50材料科学与工程 25 50土木工程 25 50物流管理 25 50中国地质大学(4)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25 50 取得辅修双学位证书必须获得主修学位珠宝首饰设计 25 50地理信息系统 25 50土木工程 25 50华中农业大学(2) 食品质量与安全 25 50 取得辅修双学位证书必须获得主修学位园林 25 50附件二:七校联合办学辅修专业、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双学位申请表主修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 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辅修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 辅修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计划完成哪种类型学习,请选择其一:辅修( )、 第二专业学士学位( ) 双学位( )姓名 性别 联系电话 照片民族 政治面貌 籍贯何时受过何种奖励或处分院系意见 第一学年GPA(由学院教学秘书填写):签章 年 月 日教务部意见 (此栏无须提前到教务部签章,缴费同时交表确认即可)签章 年 月 日说明:第二专业学士学位指同一学科门类不同专业(即主修土木工程,辅修通信工程同属工学学科)双学位指不同的学科门类(即主修土木工程属工学学科门类,辅修物理学属理学学科门类)
心无车马喧
土木工程专业介绍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受到课程设计、试验仪器操作和现场实习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2.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建筑机械、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3.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4.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规;�5.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主要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房屋结构、桥梁结构、地下结构、道路勘测设计与路基路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结构试验、土质试验等�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开设院校:西南工学院四川工业学院贵州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工学院甘肃工业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四年或五年)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首钢工学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河北建筑科技学院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理工学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燕山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工学院沈阳大学大连大学延边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北华大学黑龙江矿业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大学江苏理工大学盐城工学院江南学院扬州大学淮海工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南方冶金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南昌大学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山东大学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山东建筑工程学院莱阳农学院烟台大学郑州大学焦作工学院郑州工程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武汉化工学院湖北工学院长江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汕头大学深圳大学五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工学院桂林工学院海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大连水产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学院东北电力学院武汉大学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学院西安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华东交通大学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学院长安大学华侨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大学长江大学西南石油学院中南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株洲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工业学院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厦门大学南通工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北大学内蒙古大学沈阳农业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安徽工业大学黄河科技学院常德师范学院西藏大学延安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华北科技学院山西师范大学白城师范学院江苏工业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嘉兴学院浙江工程学院浙江林学院皖西学院莆田学院邵阳学院茂名学院东莞理工学院西南农业大学贵州大学天水师范学院塔里木农垦大学等
热爱每一刻
土木工程专业介绍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551、培养目标土木工程(原建筑工程)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我校已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教育评估。2、专业知识和能力毕业生应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及发展动向,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规;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工程测量与实验、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术;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组织与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3、主要课程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有结构工程、工程力学和水利工程。主要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制图、工程地质与勘察、测量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钢结构、施工技术与组织、建设项目管理、结构抗震设计等,并分为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和道路桥梁工程三个方向进行相关的主要专业课教学。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有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生产实习、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主要专业实验有: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结构实验、土工实验等。4、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岩土与地下结构等土木工程方面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科研和教育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韵味八足
土木工程实验中心是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科的专业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实验中心。是在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结构实验室,岩石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施工实验室,给水排水实验室和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土力学实验室,建材实验室的基础之上于2000年8月新武汉大学成立之际合并组建而成。该中心现设有工程结构实验室、岩土力学与道路桥梁实验室、工程施工实验室、给水排水等四个实验室。中心总面积3700余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700多台(套),价值1758万元以及大量的试验工具。中心配备有一个864平方米的结构试验大厅、华中地区最大的L型反力墙,拥有日本公司生产的真三轴材料试验机、美国生产的电液伺服控制应力路径动三轴仪(stx—200)、富丽通达公司生产的电液伺服液压系统、大吨位的现代化预应力施工检测设备等大型仪器设备。同时购置了最新的道路桥梁检测装备以及一大批静动态精密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和检测仪器设备,水处理及消防实验设备。中心实验设备齐全,保障了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正常开展。同时,依托武汉大学工程检测中心和武汉珞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开展社会服务。中心依托武汉大学学科的人才优势,已形成了一批把握中心发展方向、指导中心建设的高水平专家队伍和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中心采取专家+骨干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师资队伍模式。中心现有正教授22人(其中包括15位博士生导师),副教授31人(其中包括1位博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3人,形成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家——骨干教师——教辅人员组成的实验教学队伍。他们大部分都活跃在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同时将参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厦门国际机场改扩建,武汉长江隧道,武汉客运站等国家重大工程中的科研项目提炼并开设了综合型、创新型实验项目,用于实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中心在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人才。在历次国家数模竞赛、结构设计比赛及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多篇学术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中心面向校内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学院等2个学院的4个本科专业开设不同类型的实验,同时还承担了硕士生的结构实验课程。特别是承担了大量的博士及硕士生的毕业研究性试验。在保证课堂实验教学的前提下,中心场地对我院所有师生开放,中心仪器设备对校内校外开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每年都有校外单位来中心做工程实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现开设试验课如下:工程结构实验教学实验项目混凝土梁正截面和斜截面破坏试验(面向水利水电学院农水专业、土木工程专业,6个学时)。电阻应变片的粘贴与保护,桥路连接,鱼腹梁静载试验以及动应变的测量(面向土木工程专业,8个学时)。岩土力学实验教学项目土的液塑限,土的压缩以及土的剪切等三个试验(面向水利水电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每个试验2个学时)。道路桥梁实验教学项目路基路面击实试验,弯沉试验,平整度试验,抗滑性能测定试验等4个学时的工程实验,针入度试验,软化点试验,延度试验等2个学时的建筑材料实验(面向土木工程专业)。施工实验教学项目千斤顶校核试验,预应力张拉试验(面向土木工程专业,2个学时)。给水排水实验室水质净化,建筑给排水及消防等试验(面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共计56个学时)。 武汉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在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力学实验室和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力学实验室基础上于2000年8月新武汉大学成立之际合并组建而成,涵盖固体力学与流体力学两大力学学科领域。2001年中心通过湖北省教育厅合格实验室评估。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现有专职实验教学教师17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19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22名。设有材料与破坏力学、振动力学、水力学流体力学、力学仿真四个实验室;其中水力学流体力实验室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中心总面积6805平方米,拥有853台(套)仪器设备...力学实验教学中心遵循“坚持教学改革,重在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造、创新、创业”的复合型人才为宗旨,团结协作、锐意进取,不断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心配备了英国英斯特朗公司生产的电液伺服动静态材料试验机、日本鹭宫公司生产的2米×2米振动试验台、美国TSI公司生产的PIV粒子图像流速场仪和拟动力实验系统等一批大型精密试验设备,拥有国际通用的ansys、abaqus、adina等大型有限元软件。中心实验设备齐全先进,达到教育部要求,保障了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正常开展。中心大楼安装了监视、防盗报警器等现代化智能设备,并聘请专业物业公司进行24小时不间断安全管理。中心自主研制了流线演示实验仪、能量方程演示仪、转动滑动摩擦实验机和卧式拉伸实验机等二十余种仪器设备,中心自制的水力学流体力学仪器设备和创立的水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模式已被全国二十多所高校采用。在国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中心建立了专属网站,用于网上辅助教学和科学研究,实行学生网上预习实验、网上预约实验时间、网上辅导答疑等。为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中心不断改进与更新实验内容,适时更新实验教材。近年来分别出版了力学系列理论教材、实验教材和特色教材,满足了力学实验教学和改革的需要。中心依托武汉大学力学学科的人才优势,已形成了一批把握中心发展方向、指导中心建设的高水平专家队伍和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中心现有正教授7人(其中包括五位博士生导师),副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9人,他们大部分都活跃在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同时将参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中的科研项目提炼并开设了综合型、创新型实验项目,用于实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中心教师已发表力学实验教学与改革研究论文13篇,主持完成科研课题357项,科研经费3704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36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56篇),承担校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6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2篇,获得校级以上教学奖励13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1项。“水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获2005年度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水力学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理论力学2007年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结构力学被评为湖北省优质课程中心在力学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历次国家周培源力学竞赛、数模竞赛、结构设计比赛及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共有27项人次获奖,14名工程力学专业学生湖北省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奖。中心面向校内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测绘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等7个学院的15个本科专业开设不同类型的力学实验,同时还承担了硕士生与博士生的力学实验课程。在保证实验教学的前提下,中心的仪器设备对校内、外开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每年都有校外单位来中心做工程实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1、建筑物检测与加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3、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湖北省大型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控制研究产业技术创新基地 1、武汉大学工程检测中心2、武汉大学灾害监测与防治研究中心3、武汉大学重大工程安全与技术研究院 1、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2、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振动研究所3、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钢结构研究所4、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破坏数值仿真研究所5、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结构减灾防灾研究所6、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水工金属结构安全检测研究所7、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风工程研究所8、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研究所9、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项目管理研究所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培养高阶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是本科毕业论文中的致谢词,仅供参考。 致谢 时光匆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也即将接近尾声,
1、来稿要求主题明确、结构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简炼。作者自留底稿,本刊审稿周期6个月,请勿一稿多投。2、署名者应为稿件执笔人或稿件内容的主要责任者。署名人数一般
土木工程施工论文结课范文篇3 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土木工程是建筑学科中非常具有基础性的和代表性的学科,其涉及到的方面
论文格式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土木工程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篇2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摘要:土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加强对于施工质量的管控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随着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