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18

多彩装修
首页 > 期刊论文 > 市委党校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uckyXue521

已采纳

一个党组织的战斗力强弱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坏,在于每位党员自身素质的高低,要提高自身素质就离不开学习,需要党组织创建浓厚的学习氛围,来促进每位党员提高自身素质。党组织作为最基层的党组织,又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来创建学习型支部,成为我党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就如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有效途径谈点粗浅认识,以求教于同仁。一、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号召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必须坚持四强调,即一是强调“终身学习”。即支部成员均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二是强调“全员学习”。即所有支部成员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尤其是领导干部,决定着组织发展方向和命运,因而更需要学习。三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穿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不能把学习与工作分割开,应强调边学习边准备、边学习边计划、边学习边推行。四是强调“团体学习”。即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支部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的开发。团体学习比个体学习更重要,它更符合学习型支部的本质要求。因此,学习型党组织最本质的特征是团队学习,以共同愿望为基础,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目标,强调“学习加激励”,不仅使每个干部都勤奋工作,而且使其更聪明地工作;以增强学习力为核心,提高群体智商,使全员自我超越,不断创新。通过培养整个支部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全体干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有效途径(一)加强教育培训,促动支部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学习是认识一切事物和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决定着一个人的事业和命运。处于工作繁忙的干部职工,每天忙于工作和各种应酬,无暇顾及学习;再说即使单位组织正常的理论业务学习,大多干部职工只带耳朵不带笔,应付了事。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实际,不断改建学习措施和教育方法,来促动大家学习。一是更新学习理念。理念是一个人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针对一些党员忽视学习的现象,支部要采取“三三制”学习工作原则,即: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学习“充电”,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三分之一的时间开展业务工作,让每个党员更新学习理念,把学习再只是作为为了吸收知识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而是通过学习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创造自我,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二是制定科学长效的学习机制。学习机制的建立,是确保学习成为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行为的保证。要将每周、每月、每季度的支部学习,纳入科学、理性的制度设计和程序规范中,实现以学习促工作,以学习促进步,以学习促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规定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篇目,让支部每位党员及时掌握新的法律、法规、党的政策和社会动态,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更好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是采取大课堂与小谭堂相结合、集中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书本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要求党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四是搭建学习平台。支部紧紧围绕“五好支部”的创建,坚持从单位工作的实际和需要出发,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的原则,建立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机制,使工作与学习互为载体,工作与学习达到融合的理想境界。五是定期邀请机关党委和市直工委的领导到支部进行专题讲座和座谈,让支部党员干部及时感受到上级党组织带来的关心和温暖。通过面对面的接受教育,不仅促进上下级同志之间的友谊,而且让支部党员干部了解到上级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从而增加党组织的凝集力和战斗力。六是狠抓学习的监督机制,促进学习效果。支部党员干部学习效果如何,除有周密的学习计划和课目安排外,必须狠抓学习实效;每学一篇新的课目后,要及时组织党员写出心得体会,并严格检查学习笔记,对没有写出心得体会和未做学习笔记的要督促补写,并在支部大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讨论,以保障学习的实际效果,避免走过场和学与不学一个样的消极思想。七是选送支部优秀的党员参加市直工委和市委党校组织的党的知识培训班学习,为党员思想、工作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切实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二)开展竞赛活动,提高支部党员干部的学习效果。党员学习要达到最佳效果,需要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来达到党员的学习效果,在每学一个篇目后,举行一些有益的竞赛活动,适当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与公务员年度考核挂钩。一是采取考试、考核的方式,经常进行开卷考试。参加工作成了家后的干部职工,因记忆力有所下降和忙于日常工作,闭卷考试有些难为情,大家也比较反感,但开卷考试对促动支部党员干部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效果很好,也乐意接受。通过这一措施,可以让支部党员干部多学习,少一些吃喝玩牌;多在家里陪亲人,减少许多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有利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二是开展心得体会评比活动。奖励心得体会写得深刻,说理透切的党员。因为,要写好一篇优秀的心得体会,就必须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应给予适当的表彰和物质奖励。对写心得体会应付了事,质量不高的党员,应予以批评和帮助,以促进支部党员干部文字功夫和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三是定期举行知识抢答赛,锻炼支部党员干部的语言表达、归纳总结和思维敏捷的能力;从而使支部党员干部成为人人都能写,个个都能讲的多面手。四是组织支部党员干部多参加报刊杂志举行的各种知识竞赛,推动学习效果。五是及时组织选手参加市直工委和市委党校组织的党章知识竞赛活动,既培养支部党员干部团结合作的精神,又让基层支部党员干部在一些新闻媒体上抛头露面,成为公众人物,从而巩固党的政权。(三)组织外出考察,激发支部党员干部的学习兴趣。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支部学习也应有改革,不再仅仅局限在本支部和本单位,应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来组织党员外出考察学习,既激发支部党员干部的学习兴趣,又可缓解他们在工作、学习上的精神压力。一是组织到本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各支部利用节假日组织支部党员干部到(各支部可自行组织,也可参与机关党委组织的革命传统学习)本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二是组织到外地一些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考察学习。在组织到外地考察学习时,要选择一些传统教育参观地比较集中的省市,如江西省的瑞金、井冈山和“八一”南昌起义旧址在一条线上;贵州省的遵义;陕西省的西柏坡等地。三是组织到我国一些知名企业去考察学习。让基层支部的党员干部去感受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巨变和经济腾飞的美好前景,以激发基层支部党员干部更好的干好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力量。四是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单位,可每年组织基层支部党员干部到国外去考察学习,学习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作法。将这个仅限于领导出国考察的特殊化,给基层支部党员干部也能享受,体现出单位领导的英明决策和对基层支部党员干部的无限关心,以增进领导与同志们之间的真情和厚意,让干部职工安心工作,把领导和同志们当亲人,把单位当做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四)培养先进典型,树立支部党员干部的人生目标。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会影响一个社会和一个时代人的追求目标,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就象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已影响半个世纪人的追求目标。因此,我们要将那些德才兼备,工作学习积极主动的优秀党员,培养成先进典型,成为支部党员和单位干部职工学习的榜样。一是基层各党组织要培养一名先进人物,号召全支部向他学习,并让他经常在支部大会上发言和介绍工作经验。二是机关党委要从各支部推荐的先进人物中评出一名典型,号召本单位全体同志向他学习。达到以点带面,促进单位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三是选拔优秀党员,激励支部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组织部门在提拔使用干部时,一定要“任人唯贤”,将那些品学兼优,勤政廉洁,无私奉献的优秀干部提拔起来;坚决刹住单位存在的歪风邪气,依法查处违法乱纪现象。从而,在单位形成比谁学习好、比谁工作强、比谁贡献大的良好风气。

201 评论

小豌豆尔

01.《行政责任概念的比较分析》(第二作者),《行政与法》2004年第9期;02.《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思考》(第二作者),《行政与法》2005年第10期;03.《公共利益与公共行政责任》,《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04.《公共治理行动体系的责任结构分析》,《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2005年“第三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政治学科分论坛主题发言,政治学科分论坛行政管理学科组优秀论文一等奖;05.《行政责任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深层反思》,《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06.《行政责任制度设计理论原则》,《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主编:《中国政府管理创新——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07.《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研究述评》,《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08.《论制度惩罚与责任个人化原则》,《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09.《治理范式的信息结构、交易费用和学习机制》,《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10.《公共管理标准的理论分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7年第10期目录索引;11.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不确定性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2004年“第二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管理科学”分论坛上主题发言论文;12.《行政责任:概念、性质及其视阈》,《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13.《公民问责制:理论意义与制度设计》,《中州学刊》2007年第5期;14.《统计数字的多维解读与理论诠释》,《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20期;15.《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与责任控制》,《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中央纪委监察部廉政理论研究中心、中国监察学会《研究参考》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16.《权力的恣意与权利的贫困:建构和谐社会的二维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1期;17.《基于有效性和可行性的政策方案的类型分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18.《政府责任场域中的悖论空间》,《长白学刊》2008年第2期;19.《公共政策方案的结构与逻辑分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20.《后“风暴”语境下的政府问责和问责制》,《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21.《行政责任的制度困境分析》,《理论导刊》2008年第4期;22.《行政责任工具的类型学分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23.《价值、功能与意义: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三题》(第二作者),《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4期;24.《和谐社会中的政府信任及其建构途径》(第二作者),《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25.《论政治文明视野下的政府信任建构》(第二作者),《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第4期;26.《公共治理中的责任结构分析》(第二作者),《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27.书评《构建法治之下的有限政府》(第二作者),《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7期;28.《政府解辩性责任的理论探讨》,《长白学刊》2009年第1期;29.《政府解辩性责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途径》,《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30.《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政治学分析》,《探索》2009年第2期;31.《公民问责的行动模式及其要素分析》,《中州学刊》2010年第1期;32.《监督权的制度逻辑、内在贫困和建构维度》,《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第3期;33.《闹大现象的生产逻辑、社会效应和制度情境》,《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1期;34.《公民问责的概念建构、机制缺失和治理途径》,《探索》2010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35.《合作治理的空间建构——评<行政伦理的观念与视野>一书》,《学海》2010年第2期;36.《行动的选择与制度的逻辑——对“闹大”现象的理论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5期;37.《街头官僚的空间诠释——基于工作界面的比较分析》,《武汉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0年第11期全文转载;38.《行动者的策略及其影响要素——基于公民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事件的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39.《街头官僚及其行动的空间辩证法——对街头官僚概念与理论命题的重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40.《行动者的缺席与制度的虚置——基于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问题的分析》,《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41.《对行政问责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反思》,《探索》2011年第4期;42.《公民网络问责:行动逻辑与要素分析》(第二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43.《能力短缺条件下的双边动员博弈——政府维稳与公民闹大及其关系》,《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44.《言说的短路与表达的困境——公共行政的话语危机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2期;45.《从科学与艺术到社会设计——公共行政隐喻的后现代转向》,《行政论坛》2012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46.《利益表达、资源动员与议程设置——对于“闹大”现象的描述性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第2期;47.《治理体系碎片化背景下的“闹大”现象》,《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2年第1期;48.《公民抗争行动与治理体系的碎片化——对于闹大现象的描述与解释》,《人文杂志》2012年第3期;49.《社会诚信体系的制度建构》,《光明日报》2012年7月28日第11版;50.《以公民行动建构政府责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8月3日第338期;51.《从“独白”走向“对话”——网络时代行政话语模式的转向》,《东南学术》2012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52.《劳工权利的多元博弈及其困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53.《社会建构主义视阈下的公共行政》,《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2月8日第415期;54.《象征性行动与制度实施——以公民申请财政信息公开事件为例》,《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55.《技术理性与行政之恶——读<揭开行政之恶>》,《理论探索》2013年第1期;56.《实践、制度与理念之间的互动及其张力——基于中国行政问责十年历程的理论思考》,《政治学研究》2013年第1期;57.《“制度论”与“道德论”——两种行政责任机制的比较分析》,《行政论坛》2013年第2期;58.《行政之恶的现实经验及治理途径》,《学习论坛》2013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59.《敬业精神的社会建构》,《光明日报》2013年4月18日07版;60.《政府责任理念的扩散及再生产——基于行政问责话语演变的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5期;61.《街头行政:概念建构、理论维度与现实指向》,《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62.《制度扩散与责任理念的再生产——行政问责制十年历程的反思》,载于《行政的价值》,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

258 评论

相关问答

  • 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乔治�6�1萨拜因 《政治学说史�6�1第四版》2.焦文峰 《政治参与的限制因素》 南京社会科学 1999年03期3 李元书,刘昌雄 《政治参与:涵义

    YeezyYeez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投稿

    ISSN: 1008-8520CN: 23-1463/D邮发代号: 14-294主管单位: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主办单位: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miss无敌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市委党校青干班培训毕业论文

    党校培训心得体会2009年12月1日,我院的新一期入党发展对象培训班终于拉开了序幕。.能如愿以偿的参加党校入党发展对象培训,,我深感荣幸。这是我向着成为一名中国

    quanyanhei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武汉市委党校期刊

    属于副厅级行政级别。

    我是朱珠宝宝0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焦作市委党校学员毕业论文

    2007年4月任焦作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焦作市委党校兼职教授。先后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多次,获得省及

    垫块砖一米三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