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32

袜子飞了
首页 > 期刊论文 > 胃镜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梦梦890505

已采纳

摘要: 近年来,消化道疾病发病率在逐渐增高,而胃镜检查是发现上消化道病变最直观的方法。但是,研究发现常规胃镜检容易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恶心、呕吐、咽部不适、咳嗽等反应,甚至心率、血压变化,给操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得患者产生恐惧心理和痛苦回忆。无痛胃镜检查技术能使患者在浅麻醉状态下完成,降低患者检查时的痛苦,保证检查顺利完成。

关键词: 疾病 电子无痛胃镜 优质护理

李景灏等研究发现无痛胃镜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患者心率、血压变化明显优于普通胃镜检查。但是,无痛胃镜检查存在众多潜在风险,如检查过程中患者牙垫吐出、呼吸抑制、麻醉意外、输液部位漏液、脱落、出血、患者从检查台坠落等风险。

本文通过对1500例行优质护理的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的风险发生率、检查完成率及患者满意率进行分析,优质护理可有利于保证检查的成功率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12月垫江县人民医院行电子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 500例,其中,男700例,女800例,年龄16-80岁。

1.2 护理方法 参考目前相关文献对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护理干预方法,确定采用以下护理方法。

1.2.1 预约时护理

(1)向患者讲解胃镜检查的必要性,操作方法、操作时间、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及检查结束时间。

(2)询问患者有无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部感染、低钾血症、心律失常等,初步筛选可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

(3)护士交代患者检查前必须禁食、禁饮、禁药及禁烟等四禁。

(4)要求预约护士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仪表端正、热情大方、保持微笑接待。要求护士面对不同的人群采取合理的沟通方式,告知患者整个检查过程,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检查。

1.2.2 检查前准备

(1)询问患者检查前8 h之内有无进食及饮水。

(2)查看6O岁以上患者心电图、血常规检查结果;询问患者有无鼻塞、流涕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查看患者氧饱和度、胸部X线片;评估查看患者精神状况,若患者全身状况差,告知医生由医生评估可否行胃镜检查。

(3)告知患者麻醉前、后注意事项,并让患者签署无痛胃镜检查同意书及麻醉同意书。

(4)检查前患者将随身物品交给患者家属保管。

(5)再次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及检查项目以确保安全。

(6)做好行无痛胃镜检查的物品准备,如胃镜、吸引器等检查仪器,备好麻醉相关药物及需要抢救应用的药物、抢救设备。

(7)指导患者正确穿鞋套及摆好检查体位。

(8)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尽量选择弹性好、暴露明显、无炎性反应、瘢痕、易固定的大静脉作为静脉注射部位,必须保证输液通畅。

(9)给患者咬紧口垫,予以吸氧,监测患者心率、呼吸、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在推人麻醉药时检查患者的口垫固定情况,并由专人固定,切忌脱落,避免在麻醉后无法张口,影响检查。

(10)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规范,预防院内感染,并给患者讲解一些相关方面的知识,以取得信任,从而达到医患双方相互信任的预期效果。

1.2.3 检查中护理 术中护理关键在于密切配合麻醉医生及检查医生。因此,术中护理包括:

(1)密切关注患者在麻醉时有无口垫吐出,有无烦躁、抽搐等不适,有无输液部位的渗漏等现象。

(2)在胃镜医师行检查时要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呼吸、氧饱和度变化以及有无反射性呛咳、恶心、呕吐,舌后坠的发生,防止窒息 。

(3)配合医生完成胃镜下活检、胃镜下止血等各项操作。

1.2.4 检查后护理

(1)检查结束后护士应当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呼吸及神志变化,待患者神志恢复后,拔出穿刺针,并按压穿刺部位2~3 min,防止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形成。检查结束后仍然留患者在医院观察30 min,询问患者有无头晕、四肢乏力等症状,患者无上述症状可在家属陪同下离开。

(2)向患者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术后2 h可进食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忌饮酒,告知患者检查当天不可高空作业、不可驾驶机动车。

(3)检查结束后询问患者有无其他不适,若有不适及时通知医生以确定进一步处理方法。

2 结 果

在接受检查的1500例患者中,检查成功率100%。术中出现氧饱和度下降15例,经过及时处理后完成检查;术后出现咽部不适2例,腹胀不适3例,拔出穿刺针后少许出血10例。

在胃镜检查时开展优质护理,患者情绪稳定,心理平静,能较好地配合完成检查,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患者检查不配合,减少了护理缺陷,降低检查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检查后的安全性,得到了患者家属的好评。

3 讨 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不仅保证检查的成功率,而且降低了检查的风险,保证患者人身安全。检查前护士与患者有效沟通,使其检查具有一定目的性;同时,护士在与患者的有效沟通过程中给予患者安慰与关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患者信任护士及医生,消除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焦虑与恐惧心理。

另外,护士与患者的交谈具有针对性,根据患者的性格、职业、文化程度等不同,恰当地向其解释该检查的目的、预后及护理的必要性,简单介绍检查及护理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检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加患者对检查的信心。检查中、检查后行优质护理可密切注意患者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检查结束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可进一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做好无痛胃镜检查的优质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优质护理将会进一步用于胃镜下的治疗,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及成功率,使患者安全、舒心地进行胃镜检查及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立.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2):220—222.

[2] Zeng Qx,Qiu F,Yi ZH.Effects of analgesic gastroscopyon blood pressure,heart rate and blood oxygen satrationin aged patients[J].Chin J Cardiovaseul Rehabilit Med,2011,10(1):62-64.

[3] 寇晓萍.无痛胃镜检查与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07—109.

117 评论

士多啤梨cake

【摘要】 目的探析标准化护理运用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50例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标准化护理,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满意度和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运用标准化护理,能够确保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质量管理;消化内镜室;标准化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再加上诊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患者接受内镜检查,对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给护理质量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1]。在护理管理中,护理质量管理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有重要的意义[2]。因此,本文探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运用标准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观察组中40例为男性、35例为女性,年龄19~72岁,平均(45.5±10.6)岁;对照组年龄20~74岁,平均(45.6±10.7)岁,其中女性33例、男性42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即合理安排日常工作,叮嘱医护人员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日常护理中,坚持无菌原则,做好本职工作,保持认真负责态度等。

1.2.2观察组观察组则行标准质量管理:(1)制定护理质量标准:由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组成标准化护理小组,组长由主管护师担任,小组成员将之前护理管理的不足和经验作为基本依据,再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标准,动态管理、指标明确,从而实现有规可循、有据可依;(2)落实消化内镜室标准:①日常工作标准化: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优化后的质量标准、工作流程以及规章制度,使护理安全提高,并且将内镜感控管理作为基本依据,对各项标准化工作流程进行检查,包括急救物品措施、意外事件以及配合护理等,对每个步骤进行规范,运用质量评分表对清洗消毒室、诊疗室、麻醉恢复室以及愉悦登记室等各项工作进行评价,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记录,每周进行安全修改,并且对工作方法步骤进行统一管理。同时,质控小组定期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来,并且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督促改正,提高护理质量;②治疗配合标准化:对支架置入术、胃底组织胶治疗、静脉曲张套扎术、息肉治疗术中配合、病理采取配合以及胃镜检查等护理配合进行规范管理,按照开展新技术、加深记忆、分阶段考核以及计划回顾性培训等方法对发生率低的治疗配合项目进行授课,集体培训,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提高,从而增强内镜护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③知情同意书标准化:对结石碎石术、支架置入术、内镜下扩张术、肠镜以及胃镜等知情同意书进行标准化管理,耐心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知情同意书和各项检查内容,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并且由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不能获得患者意见时,应该尊重家属选择,避免发生护患纠纷;④环境维护标准化:制定病区环境标准,对物品摆放进行规范化管理,包括专人清点、分类摆放、定期检查等,诊疗区内严禁家属进入,在候诊区等候,准备卫生纸、坐垫、薄被子等,满足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服务,从而提高病区环境质量[3]。

1.3观察指标

运用自制调查表评价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分为不清楚、基本掌握以及掌握三个等级,并且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5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运用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知识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2例不清楚、20例基本掌握、53例掌握,知晓率为97.33%,而对照组9例不清楚、40例基本掌握、26例掌握,知晓率为88.0%,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2例不满意、10例基本满意、63例满意,满意度为97.33%,而对照组12例不满意、38例基本满意、25例满意,满意度为8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有研究发现,临床上将标准化护理管理模式运用在消化内镜中心,不仅可以使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相关检查知识,还能使护理工作质量合格率提高,增强患者满意度[4]。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标准化护理,在规定位置摆放器械、药品以及物品等,有助于取用快捷、准确,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5]。同时,采用标准化护理,护士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规范知情同意书签署,使患者对检查和治疗的效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了解,能够提高患者的配合依从性,为检查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6]。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知识知晓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的88.0%,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这一结果与李艳萍[7]、代丽萍[8]研究报道一致,提示标准化护理运用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在消化内镜室护理管理中,采用标准化护理模式,可以使护理质量提高,增强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伊学珉,朱学玲.“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140-141.

[2]钟丽梅,徐旭,孙延君.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在消化内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哈尔滨医药,2015,35(z1):89-90.

[3]周丽华,蒋蓉,邓琼,等.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105-106.

[4]巩玉艳,丁瑞东,庞丽,等.“五常法”护理模式对提高消化内镜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S1):26-27.

[5]翁海风,胡坚方,杨建英,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11):91-93.

[6]李蕾蕾.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0):167-168.

[7]李艳萍.PDCA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5):105-106.

[8]代丽萍.标准化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6):367,369.

137 评论

相关问答

  • 腹腔镜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护理学专业参考文献(通用110个)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

    勿忘归途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洗胃论文参考文献

    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改革,对培养具有系统化整体护理能力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十分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护理综述论文,供大家参考。护理综述论文 范文 篇一:《朗格

    曼妙樱花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眼镜论文参考文献

    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必要性调查报告【摘要】目的 调查不同人群对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必要性的看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

    vincent'sir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内镜室护理论文格式

    【摘要】 目的探析标准化护理运用在消化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50例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而观察组则运用标准化护

    中国式话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手术室胃肠护理论文

    医学 教育 是实践性教育,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要培养合格的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但临床技能水平更是重要环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消化内科护理论

    叶子晓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