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35

淡淡蓝郁
首页 > 期刊论文 > 幼儿吸咬手指研究策略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anglang0802

已采纳

宝宝3个半月,最近开始经常吸吮手指。起初是将整个手放到嘴里,后来慢慢变成了吸吮1~2个手指,而且还很用力,有时甚至能听见吸吮的声音。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以为他肚子饿,可是给他喂奶,他却并不领情,而且还为此哭闹,一旦把手放回嘴里,他就不再哭了。邻居家的周奶奶,她有两个孙女,并且都是她亲手拉扯大的,照看宝宝的经验相当丰富了。为此我和老公还特意向她请教。周奶奶说,小孩手里有蜜,味道甜,她的两个孙女小时候也吃手,长大了以后,自然就不吃了。周奶奶说的话,我们曾经也听别的邻居和同事说过。可是孩子那么小、不懂事、没有讲卫生的意识,而且对什么事情都好奇,两只小手整天摸这摸那,要是碰到喜欢小孩的大人抢过去抱抱,拉拉小手,说不准还要亲亲,到时候不是把细菌全都转移到孩子身上嘛!孩子再一吃手8230;8230;天呀!我是越想越害怕。索性我给宝宝买了一副手套,每天给他戴上,这样我就放心多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认识了一个儿科的张大夫,聊天聊到了我们宝宝吃手的习惯。她告诉我,宝宝认识这个世界,首先是通过嘴开始的,而手对于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的宝宝来说,只是一个外在的东西,而不是自己身体的一个器官。因此宝宝常会用嘴来吃手、啃玩具、咬衣角。她还说看到宝宝吸吮手指,做家长的应该为宝宝的进步感到高兴才对。从一开始吸吮整个手,到灵巧地吸吮某个手指,这说明:孩子大脑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能够促进大脑、手和眼的协调能力。

182 评论

木图先生

导读:婴幼儿时的宝宝吸吮手指都属于正常的情况,但是如果孩子在四岁以后,还是不断吸吮手指,甚至是啃咬指甲,就有可能是行为举止出现障碍问题,父母要特别小心了。一起来了解儿童为何吸吮或啃咬手部的因素!

大部分的宝宝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会把整只手放入嘴里吸吮,慢慢会发展成准确的只吸吮某些手指头,这不仅是与生俱来的正常现象,更是智商能力成长的象征。

当婴幼儿时期经过了,进入所谓的儿童时期,孩子的意识渐渐明确且清朗,但若仍然不断吸吮甚至是啃咬手部时,家长就要注意了,孩子可能出现某些心理问题,进而影响行为表现。

延伸阅读:戒掉宝宝吃手四大准则

小孩吮吸手指通常和家长的哺育方式及环境空间相关。如果爸妈不了解喂养儿童,而导致孩子感到饥饿,此时就会用吸吮或啃咬手指来抑遏饥饿感受。

当孩子因为缺少父母家人以及身旁同伴的关心时,也会让儿童感到孤独害怕或者紧张不安,所以便用吮吸以及啃咬手部的行为举止来纾解不好的感觉。

延伸阅读:婴幼儿爱吃手指 该如何纠正宝宝

儿童啃咬手指甲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发现的举止障碍。小孩会不断反复啃咬指甲或甲周皮肌肤,有时甚至还会啃咬脚趾甲。此情形通常发生于3至6岁孩子,部分还可能会延续到青春期阶段。

孩子啃咬指甲的因素大多和精神压力相关。小孩成长学习压力太大或者家长期望太高,都会让孩子精神紧张过度。此外,部分儿童无修剪指甲的卫生习惯,多爱用牙齿啃咬指甲或甲周围的皮肉。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部分智商能力低下或者罹患精神分裂病症以及忧郁症等等儿童与病人,同时也可能会有吸吮或啃咬手部与指甲的习惯。

104 评论

莹火虫妹妹

学龄前的幼儿仍有吮吸手指的习惯,而对于我们入园一年的孩子孩子仍有这种行为,实在是让老师头疼。因此针对各种情况的孩子进行分析。将近3-4岁年龄的孩子,还是有吸吮手指的行为。在此我举两个不同的例子。例如:其中一个凯凯小朋友,今年4岁了,聪明、懂调皮,但自我能力非常强,还是老师的小帮手或是小朋友们心中的榜样,但他吸吮手指的行为实在是让老师头疼。老师通过正面引导或是反面恐吓都没有制止他的行为,反而吸吮手指的行为更严重。另外一个小朋友晨晨,他是一位刚入园两个月的孩子。他们没有什么活动或是没有他感兴趣的事情就会把手指放到嘴巴里。因此,针对这两个不同的孩子进行分析。针对孩子吸吮手指行为的分析:1孩子的口欲未满足:孩子吮吸手指是一种重复出现的习惯化行为,原因是他口唇期的依存欲望未能得到满足,因此口唇欲求极为强烈,并且固定于口唇周围。有时三岁以后的孩子在疲劳、睡眠和无聊时也常有一定程度吮吸手指,这类吮吸手指问题不大,基本上是正常的现象。因此,针对晨晨这种正常性的现象进行分析,尽量的多转移他的注意力,并多提供他感兴趣的事情让他去做,从而消失他吸吮手指的习惯化行为。2教育因素不适当:不适当的环境或不良教育方法,如孤独、没有玩具,都可能使婴儿以吮吸手指作为自己娱乐自己的一种方式。比如说晨晨小朋友,因刚入园两个月,还没有自己的真正好朋友,因此心里是孤独的,以吸吮手指来填充自己内心的孤独。此时家长或老师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并给予心里的温暖,使孩子心里排除这种孤独感。而凯凯小朋友,因一直是奶奶来抚养他,而针对爸爸妈妈的爱少一点,因此心里少些关心。此时心里也会产生一些孤独感。3父母或教师过多的指责:孩子若是经常无法控制自己,那是因为他需要父母或是老师耐心的帮助。如果父母或是帮助的方式是大声吼叫、谩骂;如:“凯凯,再不把手指拿出来我就怎么着了!”这可能是最差的处理了。大人是否想过如此的斥责,孩子除了害怕之外,他还能获得什么讯息呢?因此,父母或老师针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要有耐心的去引导或是正面的教育,可能效果会更好。4孩子心理焦虑:孩子会有什么焦虑?他有什么事好烦的,真是天大的笑话。很多父母或老师都会有如此忽视小孩子心中感觉的想法。可惜的是,父母想错了,孩子小小心灵里所藏的事可是出奇的多:他们会担心父母或老师不再爱他了;会害怕没有人给他玩或是没有好朋友;会伤心心爱的玩具丢失了等等一切问题。他们有时也能精明地从父母或是老师脸上嗅出环境中紧张的气氛,如大人吵架、老师生气等等。你能说孩子没有心事?因此,不管孩子有什么问题,都需要父母或老师耐心的去引导分析教育。针对孩子的行为,依据科学理论进行分析,得出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或是解决措施,从而帮助孩子们顺利的度过这个危险期,让孩子们在和谐美好的环境中成长

157 评论

大桥鸭子

宝宝3个半月,最近开始经常吸吮手指。起初是将整个手放到嘴里,后来慢慢变成了吸吮1~2个手指,而且还很用力,有时甚至能听见吸吮的声音。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以为他肚子饿,可是给他喂奶,他却并不领情,而且还为此哭闹,一旦把手放回嘴里,他就不再哭了。邻居家的周奶奶,她有两个孙女,并且都是她亲手拉扯大的,照看宝宝的经验相当丰富了。为此我和老公还特意向她请教。周奶奶说,小孩手里有“蜜”,味道“甜”,她的两个孙女小时候也吃手,长大了以后,自然就不吃了。周奶奶说的话,我们曾经也听别的邻居和同事说过。可是孩子那么小、不懂事、没有讲卫生的意识,而且对什么事情都好奇,两只小手整天摸这摸那,要是碰到喜欢小孩的大人抢过去抱抱,拉拉小手,说不准还要亲亲,到时候不是把细菌全都转移到孩子身上嘛!孩子再一吃手……天呀!我是越想越害怕。索性我给宝宝买了一副手套,每天给他戴上,这样我就放心多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认识了一个儿科的张大夫,聊天聊到了我们宝宝吃手的习惯。她告诉我,宝宝认识这个世界,首先是通过嘴开始的,而手对于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的宝宝来说,只是一个外在的东西,而不是自己身体的一个器官。因此宝宝常会用嘴来吃手、啃玩具、咬衣角。她还说看到宝宝吸吮手指,做家长的应该为宝宝的进步感到高兴才对。从一开始吸吮整个手,到灵巧地吸吮某个手指,这说明:孩子大脑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能够促进大脑、手和眼的协调能力。对于我那个引以自豪的“戴手套”方法,她认为并不是解决吃手问题的根本,只是暂时减少了细菌侵入宝宝身体的可能。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分析孩子吸吮手指的心理,同时根据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对症下药:1.吸吮手指——表现为时间较长、神情专注、吸吮欲较强时宝宝在婴儿期,正处于用嘴感知世界的阶段,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和照顾,长大以后,很容易出现咬指甲、吸烟等不良习惯,甚至容易产生脾气暴躁、心理焦虑、对人缺乏信任感等现象。如果孩子长时间专注地吃手指头,妈妈们一定要通过安抚的方法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手指转移到玩具、画册等色彩鲜艳的东西上,使其能够更多的认知其它事物,对于大脑的发育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个别孩子的吸吮欲望特别强烈,如果不能用怀抱、抚摸、玩具等方法来满足需求的话,建议各位妈妈们借用假奶嘴,有了它的帮助,一般能够避免宝宝吸吮手指。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假奶嘴永远不能代替来自父母的关爱,一旦发现孩子吸吮手指,就不负责任的把奶嘴塞进孩子的嘴里,而不去查找孩子吸吮的真正需要,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孩子遇事更加依赖奶嘴来自我安慰和调节情绪,从而防碍孩子的正常成长。2.吸吮手指——为了减轻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婴儿时期的宝宝,往往对这个世界既好奇又惊恐,如果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摔到地上,很容易使孩子从此产生不安全感以及情绪焦虑等现象。在孩子独自耍玩一段时间后,如出现哭闹、烦躁的现象,应及时把孩子抱在怀里,用手轻轻抚摸孩子的后背,并轻声细语与其对话,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亲切和愉快的感觉。3.吸吮手指——妈妈喂奶方式不当当我们在喂奶时,由于抱孩子的姿势不当,不能使孩子躺在臂弯里感到很舒服,或喂奶的方法不正确,喂食的速度太快,没能满足孩子吸吮的欲望。即使宝宝的肚子吃饱了,但是在心理上还没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因此便会通过吸吮手指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喂奶的时候不要心急,等孩子主动吐出乳头的时候再离开。边喂奶边观察孩子的表情,看他是不是有一种满足感,并且用胳膊来体会孩子细小的身体变化,他是不是躺得很舒服。如果宝宝已经能够用奶瓶喝奶了,那么一定要注意奶瓶嘴口的大小一定要适中,过大容易使宝宝喝奶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满足,从而导致宝宝吃手指头。听了专家的分析,我开始留心观察我家宝宝了,我发现宝宝吃奶的时候很认真,躺在我怀里一动不动,有时吃着吃着能够睡着。一旦宝宝吃饱,就会主动扭过头去,或者干脆来个鲤鱼打挺。于是我开始从我和老公身上找原因了。我们平时都要上班,偶尔还要加班,即使到了周末,经常睡懒觉,把一些本应父母做的事情推脱给家里的小阿姨,忽略了和孩子的亲昵与交流。于是本着“宝宝健康、父母己任”的原则,我和老公无论每天多晚回家,只要他还醒着,我们都会抱起他拍一拍,哄他睡觉。如果时间充裕,我们会拉着宝宝的手,看着他的眼睛,与他对话,尽管他还听不懂,但是从他认真而好奇的眼神中,分明可以看到心里的平静与安宁。

268 评论

相关问答

  • 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在学前 教育 论文中,题目占据着重要地位,题目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的论文质量高低。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学前教育 毕业 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shiyeyouyou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教育幼儿策略的研究论文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 教育 观念的不断提高,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幼儿教

    面包超人31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幼儿园性教育策略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城市中很多幼儿孤独的原因在于,成人把孩子交给了一个虚拟的生活世界,孩子们在这样的虚拟世界中进行着一场虚假的交往。幼儿是在交往中接受教育的。成人与幼儿交

    qsfenglingbb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幼儿社会性区域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目前幼儿园社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把握不好活动目标,以致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育活动的组织,最终导致社会教育活动效果较差。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

    宜木构思家具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研究论文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然而,在实际活动

    青柠果茶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