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61

kami麻麻
首页 > 期刊论文 > 物理教学趣味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金威啤酒

已采纳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

第一篇

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出物理问题

教材知识是经过抽象概括的,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形象思维依旧起主要作用。要让学生对抽象的物理知识有深入的理解,那就需要在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从生活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入物理知识(现象),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物理。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物理现象。初中学生好动、思维敏捷,但归纳概括能力不强。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以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提出问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中,学生刚接触物理,对一些物理现象还较为陌生,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知道声音是什么,但对声音产生的条件还较为模糊。为此,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课本、课桌、手等制造出声音,接着再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从而顺利引入课题。其次,要注重结合多媒体展示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在物理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和播放功能呈现物理现象,直观而生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熔化和凝固”教学中,为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教师以多媒体展示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实验室里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熔化的例子,从而引入学习内容。

二、借助生活经验,探究分析物理问题

初中物理所研究的内容大多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对很多物理现象有常识性认识,但没有经过抽象概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探究和分析物理现象,通过对多个具有共性的物理现象的分析,找出其本质属性,从而抽象出物理知识,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首先,借助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如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是难点,教学中教师先用幻灯展示地面上的两个大小一致而深度不一的铅球留下的印记,让学生分析哪个印记是较高处铅球落下时留下的,学生根据“爬得高、摔得狠”的生活经验很容易知道印记深的是较高处铅球落下时留下的。那么,为何更高处铅球落下时所留下的印记就深一些呢?以此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很快明白铅球越高,下落到地面时的速度越快,在此基础上引入实验探究,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其次,要注重借助小实验引导学生分析物理问题。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学生生活中没有看到或很陌生的现象,此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现象,教师就可借助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如声音的传播中关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知识点,因学生生活中真空现象很少,教师直接讲述效果不是很好。教学中教师可将一个小铃铛放入烧杯,让学生摇晃并听其发声,然后利用注射器抽出其中的空气,再让学生摇晃听,这样,学生对这一知识点不但印象深刻,也能很好地理解“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自制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物理知识。

三、结合生活问题,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更加注重对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构建物理知识,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设计具有可行性的实践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堂知识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借助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课堂教学后,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借助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如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为什么是一个凸镜?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工人师傅在砌墙时,为何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如何检验?其次,要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如夏天天气太热,有什么方法降温?汽车发动机常常用水来散热,如果不用水,又有什么好办法等。

第二篇

一、入门阶段的现象引入

初中的物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既陌生也熟悉。说它陌生,是因为其中包含有大量的物理专业知识和概念,这是学生以前所不曾见过的,而且有的概念非常相近,稍微不注意就会造成混淆。说它熟悉,是因为所学习的知识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在小学的自然科学课程里面学过,但是稍微深入一点,学生便弄不清其中所存在的一些物理原理。因而对其来说,怎样恰当的引入物理课题成为了教学的重点所在。事实证明,采用与生活实例相结合的方式来引入所产生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比如在初中物理的“摩擦力”概念引入中,我们可以从班上挑选出一名身体比较结实强壮的男生,然后挑选出一名娇小的女生。让穿上旱冰鞋的男生和穿着平底鞋的女生之间进行拔河比赛。让同学们预测拔河的结果,最后对所有的同学进行追问道,为什么男生会输给女生呢,是因为男生的力气不够大吗?此时同学们纷纷就刚才看到的现象讨论起来,有人说是由于鞋子的原因,而有人说这是运气造成的结果。这时我在顺势的抛出“摩擦力”这个概念,这样产生的教学效果比起直接切入来要好得多,同学们也能够从这次拔河比赛中体会出更多的“摩擦力”,从而对于课堂学习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讲解时期的实例阐述

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存在着大量的定律需要学生去学习,这些定律不仅读起来拗口,记忆起来也不是很方便,许多同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打消了对于物理学习的信心。物理定律就像我国古代的文言文一样,其阐述的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内容,只要经过适当的翻译,将其与现代生活关联起来,理解其中的内涵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此,从在抽象的物理定律与具体的生活事务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中找到突破口则为我们教学提供了一条捷径。比如在讲解到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对于力只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得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解释感到难以理解。这时我们引入生活中踢足球的例子来说明。足球为什么会从静止的状态突然动起来(运动员的脚给予了足球一个向前的,改变运动状态的力作用)、足球为什么会在空中运动这么长的时间(运动中并没有力来维持这个状态)、足球最后在草地上的速度会减为零(足球与草地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使得足球的速度降为零,足球的运动状态再一次受到力作用而改变)。如果我们以上述方式来讲解牛顿第一定律中所蕴藏的规律,那么学生学习起来也就相对容易的多,学习的时效性就会有一个显著的提升。

三、实验过程的生活回归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实验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验环节中学生们可以体验到动手带来的快乐。但是当前的初中物理实验存在着一个小的问题,那就是实验过于的简化,以至于显得与生活脱节。本来初中的物理实验都是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蓝本的,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将其进行一定的简化,但是有时候这种实验在简化后反而看不到生活中的影子,偏离了原有的教学轨道。因而怎样还原实验的本身,让其回归生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了我们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对于摩擦力方向的`判定上,同学们往往拿捏不定,我们不如摆脱现有实验条件的束缚,邀请学生到结冰的草地上,让其摆出加速滑冰的姿势。学生们一只脚向前滑动,另外一只脚使劲的向后蹬地。这时人体应该受到两个方向的摩擦力作用。而人体前进的方向正是摩擦力较大的那个方向,同学们在亲身体验这一差别之后,自然而然会做出摩擦力方向的正确判断,这比通过简单的物理实验判断出方向来要好得多。

四、习题作业中的问题融入

目前,很多学生能够在课上对于所学习的物理知识有一个很好的掌握,但是到课后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却难以用物理的角度去解答。这就暴露出学习初中物理是为了什么这个弊端。学习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但是现在的初中物理课程学习好像并不是以这个为出发点的,反而是以为了对付考试为主要目的,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要想方设法的让学生走出应试教育这个瓶颈,帮助他们发现和发掘这其中背后所蕴藏的物理原理。为此,在课后习题中融入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比如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道这样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统计出家中家用电器的功率,学生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便会对于电功率这个概念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去查看家中的电表,尝试着读出上面的示数,这样学生立马能够将课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对着这个月的用电账单来核对下家中的用电情况,根据账单上的数字,要求学生从用电金额中换算出实际的用电量,学会千瓦时和度数之间的相互转换。综上所述,要想实现中学物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结合,我们必须抓住物理教学的四个主要方面,即入门、讲解、实验及作业。在入门阶段用清晰,浅显易懂的文字描述,在讲解中辅助以生活实例,在实验课上走出实验室的束缚,在课后的作用中加强与巩固。只有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够真正达到提高实效的目的。

269 评论

麻辣宝宝彩

相对来说,物理学是一门内容丰富且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它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和厌学的情绪。要使学生学好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只有对感兴趣的学科,学生才会自觉地、愉快地去钻研。那如何激趣呢?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掘物理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及与生活和社会实践息息相关的特点、知识点和链接点,从这些方面入手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才能够轻松地引人入胜,活跃学生思维,改善教学效果。2 培养学生兴趣的方式或途径2.1联系实际联系实际,主要是联系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及现代科技。要在物理教学中努力渗透和体现STS(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教育思想,让学生充分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让他们既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探索科学的兴趣与能力,又能清楚地认识其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危害,自觉地树立环保意识。[1]换句话说,要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最根本的是要使学生感到物理对他们有用,懂得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展现出物理世界的无穷魅力,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处延伸,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理性与科学思维,提高人文素质,使新一代的公民能够形成关于科学技术与人类福利、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物理学与自然现象密不可分,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现象,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物理现象充满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学习物理,应该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良好习惯。如讲光的折射时解释“三日同辉”:2002年某日清晨,辽宁葫芦岛市上班的人们在东方的天空中发现“三个太阳”,一大二小,小太阳轮廓不很清晰,持续40分钟消失。实际这是太阳在大气中玩的“把戏”,是太阳通过折射的光线在人们眼中产生的虚像。学生对这些与生活紧密相联的知识很感兴趣,急欲要探求其中的奥妙,会很快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与个人、家庭、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了解物理学能为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服务。如讲静电可介绍雷雨时不要在大树下避雨,不用有金属伞尖的伞,不用手机等防雷击的措施,尤其是说明太阳能热水器室外天线必须接地,因为它安装的高度大于该建筑物的最高避雷针,若不接地,一旦遭雷击,雷电流将通过热水器的管道、电源线、信号线直接进入用户室内。学生从中体会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另外,还可从一些古典诗词中引入或理解物理学一些概念,或利用物理知识欣赏中国古典诗词,这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已有教师对此做了有益的尝试。[2]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与工农业生产、军事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讲静电屏蔽和并联电阻时介绍坦克为什么不怕高压电网的两种原因;讲红外线时简介透视相机;讲能量守恒定律时介绍英国的发明家发明的步行鞋发电装置:将一种微型发电机安装在经过加工的普通鞋底中,当人们行走时,产生的机械能就转化为电能,这些电能足以为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充电。如此等等,学生对这些知识不仅感兴趣,而且能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配合教材的阅读材料介绍课外科技普及读物,介绍新型电池、室温超导体、光纤通信、激光、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等国际、国内最新科技成果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促进学生为未来发奋学习,鼓励他们“奇思异想”。如讲物态时可简介固体内存在“流动的液体”;讲人造卫星介绍“惠更斯”探测器登陆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时发回的照片所展示的神秘河道,并介绍我国的 “神舟七号”飞船将进行太空行走、交互对接等实验;讲磁场时可介绍未来的地球磁场可能会反转,到时太阳粒子风暴将猛击地球大气层,对地球气候和人类命运产生毁灭性的影响;讲电磁波时可提到能烤焦敌人的微波武器,并介绍国外生物工程专家设想用“充电式”和“磁化式”将知识“拷贝”到大脑中去等等。2.2多做实验和多开展课外活动实验有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小游戏、科技小制作等等,要多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演示性实验变为学生实验,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课外活动小组有摄影小组、无线电小组、家电小组、航模小组等等。要用实验和活动不断构建学习物理的最佳情境,将其作为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主要途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形象直观地展示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加深和拓宽所学物理知识,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其独立钻研和创造精神,提高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2.2.1 演示做演示实验时,教师应想方设法自制教具、改造实验,并尽可能多地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为学生提供参与动手的好机会,让学生轮流到讲台上边讲、边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例如讲圆周运动、向心力时,把一个装有乒乓球的罐头瓶倒扣在讲台上,要求学生手拿倒置的瓶子且瓶口不能用任何东西挡住,连同瓶内的乒乓球一起运到教室后面去(提示学生抓住瓶子在桌面上做匀速绕圈运动,带动瓶内的乒乓球沿着瓶子内壁作旋转,然后移动瓶子)。学生踊跃演示,对向心力也有了更深的理解。2.2.2 实验教学生经常做一些很能说明问题的小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磁场时教学生把吸力较强的磁铁放入水壶内烧水,一周左右壶内的水垢甚至热水瓶内的水垢就会自动脱落;讲完气态方程、克拉珀龙方程后,叫学生准备一只酒瓶、一只没有吹起来的气球、一个脸盆、热水、一根细线,然后把气球放进酒瓶里,要求不用嘴将气球吹起来(提示学生把气球的嘴子套在瓶口上,把瓶子放进热水盆即可)。这些小实验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眼、动手去研究问题,获取活的物理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2.2.3 小游戏通过一些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简单易行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去感知物理概念,这不仅对掌握物理知识非常有利,更重要的是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对知识的接纳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如讲完力的合成、平衡后,叫两个学生与一块砖“拔河”。即用短绳子把砖头系好,再把砖头系在一根两米长的粗绳子中点,一人拉住粗绳子一头,把粗绳子拉直扯平算学生获胜,但结果是砖头获胜。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加深了对“两分力夹角越大,合力越小”的理解。2.2.4科技小制作对一些科技小制作,要求学生动手制作,亲自实践,并组织小制作展评,颁发奖品,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创造性能力。如讲完动量守恒定律、反冲运动后,可教他们做一个“喷气船”:先在空铁筒(或圆罐头盒)里面装一些水,注意水量不超过铁筒容量的三分之一;再把铁筒用一个盖或是别的东西堵死,不让里面的水流出来,然后再在盖上钻一个小眼,用铁丝把铁筒固定在金属小铁盒(扁罐头盒、金属肥皂盒均可)上;在铁筒下面放二三节蜡烛,点着蜡烛以后,铁筒里的水过一会儿就会烧开,把“喷气船”放进水里,当蒸汽从铁筒的小眼里喷出来时,就会推动小铁盒向另一个方向前进。通过这些小制作,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素质。2.2.5摄影活动给学生介绍一些光学成像原理和照相的基本技术,组织学生开展摄影活动,其兴趣会很高,拍出的照片质量也会不错。这样既掌握了相关理论,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学会了一项技能。2.3以“疑”引趣。用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讲课要不断启发、点拨和诱导,激发他们为解开疑点而积极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在参与中学习,学习中参与,勤思苦练,凭智慧收集知识信息,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2.3.1 课前提问上课前可首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石激起千层浪”。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教师从设置的情境中引出新问题并导入新课。情境的创设可多种多样,可以在复习已学知识中诱发新问题,或从司空见惯而又未被引起重视的物理现象中发现新问题,如讲磁场前问学生:为什么信鸽能从千里之外飞回自己的窝里?如讲动量前可问学生:传个排球给你,你敢接,一个速度很大的大铁球向你丢来,你为什么不敢接?创设情境要突出趣味性,别具一格的创意能一下扣住学生的心弦而进入角色;提出问题要注重启发性,要启发学生自己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导出课题;情节设计还应符合科学性,既要使内容哲理准确,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去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节课的讲授不可能求全,在结束课前提问,有意留下余味,让学生自己去“品尝”,可促使学生课后自己独立思考探索。如讲完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后,要求学生自己去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适合这些定律。2.3.2 课堂讨论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动脑动口,质疑辨疑,教师捕捉反馈信息及时点拨,适时启发,循循善诱,把握讨论的热点,扫除认识过程的障碍。如讲动量守恒定律时问学生节日礼花在大爆炸瞬间为什么是球形?讲向心力时提问:生活中为什么很少见到凹桥,怎样过生锈的铁索桥(慢慢地走),怎样过不结实的石拱桥(快快地跑)?讲力的合成时问做引体向上为什么老师要求两臂与肩同宽?这样的问题个别平时上课注意力涣散的学生也很可能不甘示弱,不再坐冷板凳,会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就使他们能发现自己学好物理的潜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也解决了疑难问题。2.4 以史激情。以史激情,即以物理学史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求知欲。例如讲述法拉弟出生贫寒,靠自学研究电磁学成为举世公认的物理学大师;介绍哥白尼用36年的时间撰写《天体运行论》;说明焦耳花40多年的时间用不同的方法测定热功当量;述说爱因斯坦为人类为科学做出巨大贡献而生活却十分朴素;列举年轻的伦琴发现了x射线,年轻的施里弗等解决了超导理论等,说明诺贝尔物理学奖100年的历史是年轻人的创业史,如此等等,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科学和立志攀登科学高峰的意志和激情。又如将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等科学历程引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自己“参与”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体会到科学发现的乐趣和心理上的满足,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油然而生,进攻性学习态度也就自然形成。2.5 语言生动。语言生动,就是语言要形象、风趣、幽默。如讲分力、合力关系时,可类比两张5元钱换一张10元钱;讲物体受的合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时,可类比人的思维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简介相对论中时间的相对性时可设想如果宇航员在宇宙深处旅行50年后,回到地球比地球人年轻10岁;讲物体做正功越多则能量减少越多时可类比买东西越多钱减少越多;讲串联电阻总电压等于分电压之和可比喻成几个人团结起来力量大,电阻越大分压越大可比喻成按劳分配;讲自感现象时可说自感电动势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讲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速度大的粒子走大圆可比喻成能者多劳等等。2.6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就是综合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和微机辅助教学手段(如观看幻灯片、活动投影、科技录像、教学录像,用CAI课件教学等等),以数字、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现有关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中抽象出物理的概念和特点,化难为易。特别是屏幕上的彩色逼真画面,能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在创设的物理情境中,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和探索知识的认知活动中去。如讲楞次定律时制作一个动画,可使看不见的电流、磁感线、磁通的变化过程形象化,使暂态过程延缓到清晰可见,使学生对楞次定律、右手定则有一个形象具体的认识;讲“加速度”概念时,可用多媒体技术做一组模拟:火车进出站是一种缓慢的速度变化,飞机在跑道上滑行,速度变化快;大炮发射炮弹时,炮弹经过炮膛时速度迅速变化,这样就从感官上体验到了速度的变化。[3]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取知识,综合利用多种分析器进行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故能使学生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3 结语总之,只要教师恰当地选择多种教法和手段,并优化运用,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和课外活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不是一句空话。

291 评论

相关问答

  • 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研究论文

    一、利用多媒体,培养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相当普及。现在基本上每一个学校都有条件进行多媒体演示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辅助软件的普

    白色七巧板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生活中的趣味物理论文模板范文

    物理知识在厨房“了很多东西,可以研究如何使用的物理知识是一个小厨师压力油润滑,菜刀,餐巾精锅的底部,以防止泛如何使用最节能的电磁炉,厨房设计家具冷却通风设计厨房

    哆啦Y梦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获奖论文题目趣味教学

    高中语文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板块,怎么教育教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和学。那么要怎么样更好地教学呢?相信大家在这方面都需要做不少的研究。

    FACE家具和设计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法的研究论文

    摘 要: 识字教育不仅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更是文化教育的根基。然而在现今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常常依靠简单机械的重复和练习“强迫”小学生去识字、记字,忽视小学生

    菁菁neco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趣味力学论文

    不属于哦, 只能算作学术文章, 既不科普,也不是所有都称得上著作的。

    karenchao1983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