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odabian0214
童心与生命的对话— — 论儿童文学教学中童心体验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摘要:教育的过程是倾注着个人感受和体验的生命活动过程,作为表现“成年人与儿童在审美领域的生命交流”的儿童文学,将会给学生带来更为深沉而强劲的生命启迪。因此儿童文学教学的真谛就在于引导学生体验童心,引领他们在诗意的精神家园里与儿童本真的生命一起漫步对话,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和升华。关键词:儿童文学;童心体验;生命成长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6�1凯勒在回忆自己小时的学习生活时,曾提到一开始老师怎么教她都没有印象,直到有一天女教师沙利文小姐把她的手放在水龙头下面用水冲,并不断地在她的手上写“water”,终于,海伦明白了这凉凉的、滑滑的就是“water”。海伦是这样来描述当时的感受的:“突然,我努力去回想一些模糊的事情,一种朦胧的印象�6�8�6�8就在灵光一闪的当儿,我领悟了W—a— t—e—r手势,指的正是那种奇妙的、清凉的、从我手上流过的东西。就是这个字唤醒了我的心灵,并使我的心灵得到了自由,因为这个字是活生生的。”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深地感叹于沙利文老师高超的教学技艺,她懂得运用体验来唤醒海伦的心灵。体验不仅使海伦理解了难懂的单词,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她对生命的感动,并由此体验到了生命成长的快乐。的确,我们的教育原本就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先生所说:“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6�8�6�8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而体验则是使教育进入生命的唯一通道。体验使我们融人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明的关系之中,感受生命的艰辛与欢愉。只有体验的东西,才能内在于人的生命之中,融化为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教育的过程必然是倾注着个人感受和体验的生命活动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更是生命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在文学课程的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命的再度体验过程,而作为表现“成年人与儿童在审美领域的生命交流”的儿童文学 J,那“秋空霁月一样澄明”、“晶球宝玉一样莹澈” 的童心世界将会给学生带来更为深沉而强劲的生命启迪。因为人生初始阶段的生命包纳着远比成人生命丰厚的内涵,这个尚未人世的生命状态积蕴了美丽的童真、旺盛非凡的生机、“走向将来的成熟的不能抑止的希望”L4j。童年人生意味着率真纯洁、创造发展、理想与未来。因此在儿童文学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引导学生对童心的体验,引领他们在诗意的精神家园里与儿童本真的生命一起漫步对话,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和升华。一、诱发童心生命的触动体验是以情感为核心的心理活动,它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主观体验和感受,通过直觉或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精神上的快感或厌恶表现出来。情感广泛渗入其他心理因素之中,使整个体验过程浸染着感情色彩;它又是触发其他心理因素的诱因,能推动它们的发展,起着动力作用。因此,对童心的体验首先要从情感着手,唤醒学生那潜埋着的童年生命感觉。当学生面对一个熟悉而陌生的过去世界,其情感也有着千差万别的复杂性:有重温旧梦的,有补偿失落梦幻的,有逃避现实的,也有了解研究的�6�8�6�8而要使这种心理处于最健康、最积极、最有效的活动状态,就必须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长的情境,以触发学生的童心世界,把学生的生命力量引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我们可以带学生去小学体验生活;也可以师生共同交流童年的趣事;还可以开展儿童诗歌会、故事会等等。只有让学生真正感觉到生命个体得到珍视,他们才会涌起参与到与文本进行生命最本真的精神对话的激情。俄国诗人沃罗申曾写道:“让我们像孩子那样逛逛世界/我们将爱上池藻的轻歌/还有以往世纪的浓烈/和刺鼻的知识的汁液/梦幻的神秘的吼叫�6�8 �6�8 ” 当学生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去解读人生,便会发现一个天籁般的世界:大地广阔而干净,天空清新而明朗,在美的乐园中,去寻觅生命之真。二、感知童心生命的对接感知是进人体验的门户。儿童文学是对童心的塑造与展示,充满了对童真童趣的描写与颂扬,显现了儿童生命令人神往的纯真、浪漫、快乐、质朴、稚拙等审美形态。要感受这些美,就要调动学生的感觉和知觉,通过视、听、味、触等各种器官,将对象纳入个体的生命之中。这实际上是主体在用生命接纳客体。而客体也并非是“纯客体”,是作者生命的体现。因此,主体感知客体,实际上是生命与生命的对接。只有学生自身的生命与作家寄寓浸染在文本中的生命开始对接、碰撞,才能获得人生意义的种种启迪,才会对儿童生命诗意存在产生一种深刻而真挚的眷恋。教学中我们可采用朗诵、阅读、听录音或观看影视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直接用自己的心灵与教学内容对接,从而有效获取对童心的感知。对于儿童诗歌和儿童写景抒情散文,朗诵是一种获取审美感知的最佳方法。可以是教师声情并茂的吟诵,也可以是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诵,还可以是师生共同聆听配乐朗诵。在读和听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进入一种入境入神的状态,并且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学生会不自觉地用自己已有的生命体验去接纳所获得的新的形象。如李华的《小鸟喳喳》是一篇美得让人不忍释卷的童话抒情诗,通过听配乐朗诵,一幅由太阳透明的帐子,树叶翠绿的掩映,溪水淙淙的流动和沉默、慈爱、善良的大山爷爷所组成的温馨和谐的小鸟的“桃花源”图就会慢慢映入学生的头脑中。与此同时,学生的记忆库为之大开,过去有关小鸟的各种体验被纷纷调动起来,对新的形象加以选择和整合,从而产生审美的愉悦感,达到美的和谐。再如陈丹燕的抒情散文《中国少女》,教师可通过平和温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当代中国少女生命的美、青春伊始的美,感受到她们对崇高、温柔、自由、神圣等生命形态的探索。
Z.L.小姐
三、想验童心生命的超越想验是指心理层面上的体验,体验者通过自己的亲历、感受和观察,在积淀了一定的生活阅历的基础上,借助于别人的表达和自己的想象去领悟表达者的生活阅历、生存状态及其人生意义。学生对童心有了初步的感知后,就应鼓励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移情、神思等方式来阅读和欣赏作品。当学生通过想象和已有材料或经验进行自由交往时,凝聚在文本中的人生意蕴才能融入学生心灵,并成为学生童心放飞的载体。但他们又不受到已有的体验和时空的限制,进入到一种“神游怀想”的状态并获得相对自由,达到由显现者到隐蔽者、由在场者到不在场者、由可言者到不可言者的超越,从而实现对主客二体生命的超越。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给学生提供想象的机会,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样才能领会课文中的“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也才能够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同时要多层面、多角度开辟审美通道,启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如讲授徐鲁的《祝福青青的小树林》时,可通过作者描绘的蓝天白云、日月星辰、弦声和芳馨等形象来引发学生的想象。这些具体的艺术形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从而展开丰富的想象。随着学生想象的飞动,诗的内蕴就从这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中升腾起来了,仿佛自己年轻的生命所蕴含的活力也构成了生活的原野上如青青的小树林般迷人的风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快乐王子》,讲快乐王子为了救济穷人而甘愿献出自己两只蓝宝石眼睛和全身金叶子,小燕子为了帮助王子给穷人送东西而耽误了南飞的行期,最后竞冻死在王子脚下。教学中,我着意通过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描述细节来激活他们的童心和审美想象。在想象体验中,深深感动着学生的是快乐王子和小燕子甘愿自我牺牲的那种精神;在想象体验中,会使学生最终顿悟人类生存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所在。在学生的人生体验与艺术形象的碰撞中,时时进发出耀眼的生命的火花,点亮学生心灵的烛光,照耀其生命飞越的旅程。四、审度童心生命的交融审度是体验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主体对客体所做出的深层意义的探究,是对作家物化在作品中的生命的意义、世界的意义所做出的整体把握。在阅读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去欣赏一些美丽的词句,或仅仅停留在对作品中描写的景物美、形象美等客观、表层的品味鉴赏上,还必须调动学生理性的力量,结合作家的个性特征,深入地审度童心的价值和人格理想,发掘作品的内在生命意蕴。在这种思考和体悟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中的全部生命内涵被发掘、释放出来。学生充分发挥体验的能动性,同作家的心灵沟通交流并趋于契合,达到生命交融的境界,从而获得生命的快感。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各自不同的形态,不同的阅读个体也就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鲁迅先生在论及《红楼梦》时曾说过:“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官闱秘事。”关注生命就必须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珍视学生在阅读中对童心的独特体验和理解,珍视他们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启迪。薛涛的《女孩的暖冬》是一篇充满生命意识和浓厚唯美倾向的儿童短篇小说。小说中的女孩和老人都曾被人误解,尤其饱经不公正际遇的老人更是历尽沧桑。然而他积极、豁达,在寒冷的冬日里仍然去描绘春的美好,使迷茫的女孩终于感动了:“原来,冬天是会消融的。”学生阅读后触动很大,一位学生从女孩和老人的人生缺憾中还看到了作品所透出的清丽的亮色,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生的天空并不都是晴朗的,正如一年中我们注定无法逃避严冬那样,但只要达观、宽容,以一种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走过这个季节,生命便会永远蓬勃。”高洪波的童话长诗《琵琶甲虫》在历史的苍凉感中抒写了琵琶甲虫对奏响生命之曲的顽强追求,也由此引发了同学们对如何奏响生命之曲、实现生命价值的热烈探究。一位学生道出自己的领悟:“我们要走出人生的困惑,要实现人生的价值,最重要的不是去寻找传说中的象牙拨子,关键的是要像琵琶甲虫一样走出洞穴,只有经历漫长而艰难的人生追求,才能奏响生命之曲,才能闪现人生价值的辉煌。”西方儿童文学史中许多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着生命意识:鲁滨逊用整整一年时间为住所做一圈栅栏的不屈不挠(笛福《鲁滨逊漂流记》);小萝拉的父亲摆脱五十多头狼的聪明果敢(槐尔德《大草原上的小屋》);八岁小女孩芬在危急关头救下瘦弱的小猪威伯的机敏善良(怀特《夏洛的网》)�6�8�6�8无一不濡染着勃勃向上的生活热情、坚韧不拔的锐意进取,无一不启迪着学生:对生命的爱能创造人间的一切奇迹!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透过这些形象深入理解西方文化中的张扬个性、崇尚勇气和毅力的生命内涵。五、亲验童心生命的升华亲验是指实践层面上的体验,体验者亲自置身于一定的关系世界和生涪隋境之中,对自身及其他存在的生存状态及其意义有所体验。在亲验的过程中,学生会深入体会童心世界中的理趣,享受师生交往过程中的情趣,领悟智慧提升的乐趣,从而由浅层的感官的愉悦,上升为对教学内容体现出的外部世界的感悟和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一旦学生达到了这种境界,其心灵将进一步得到净化,人生体验将进一步丰富,生命得以升华。(I)鼓励学生进行适当创作。要想进一步切身体验童心,就有必要转换角色,跨入想象、情感的创作境界。我鼓励学生深入小学,和小学生或身边的孩子交朋友,跟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熟悉他们的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当学生用儿童的眼睛去看、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用儿童的心灵去体会时,往往会唤起他们身上一种美好的感情,并被这种美好的感情所支配,回归童心萌动的情境,重温儿时的梦。学生的童心情愫在创作实践中得到归复,对童心的理解自然也就容易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以儿歌、童话的学习为例,学了儿歌的特点以后,让同学们当堂进行儿歌创作,并在全班交流,时间虽短,却涌现出不少佳作:“生El那一天/星星眨着眼冲我笑得可欢啦/我希望/美丽的嫦娥跳支舞/尝一尝香甜的桂花面/摸一摸可爱的玉兔”;“太阳光,闪闪亮/花儿开,鸟儿唱/小朋友,快起床/看看春天好风光/跟着太阳做早 踢踢腿,伸伸腰/天天锻炼身体棒”�6�8�6�8最为突出的是在童话创作当中,学生能充分运用儿童的幻想和儿童的形象思维来虚构童话世界:有神奇迷人的花和虫的世界,也有会说会走的石头和鸡蛋,还有满怀喜怒哀乐的小狗和小猫�6�8�6�8无论人物、故事、语言乃至一些细节,都折射出天真、烂漫和稚拙的情趣。在学生的笔下,人的情感是那么细腻,人陛是那么完善,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个性感悟——热爱生命、保持乐观向上的生存意志、拥有和谐共处的生存意识。有位女同学还动情地说道:“当我在独立创作时,我感到那永不复返的的孩提天性,正在缪斯的琴弦上复活。”可以说这样的创作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发了学生对儿童文学最本真的生命意义的理解。(2)鼓励学生自编自演。自编自演是体验中难度最大、效果最好的方式。学生在自己的表演中,可以调动起自身全部的审美经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作品原有的形象进行开拓、补充、再创造,甚至使经过再创造后的形象的意义超越原来的意义框架,从而开掘出意想不到的人生意蕴。通过能动地再创造,学生对作品的把握由零碎走向完整,由被动走向主动,由狭小走向广阔,从有限的文字走向无限的情思,从而迎来了体验的大快大慰 《美女与野兽》、《灰姑娘》、《白雪公主》、《我要做好孩子》纷纷被学生搬上舞台。表演剧本所需要的服装、道具、音响、动作都由学生自己设计,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作力,让学生几年来所学的音乐、舞蹈、美术等知识都得到应用。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一个小组所排演的安徒生童话《大海的女儿》可以说是惟妙惟肖,当他们表演到小人鱼化为泡沫升向天空时,所有在场的同学都掉下了动情的眼泪,他们深切体验到生命的永恒:作为一个普通生物,小人鱼短暂的一生中,充满了苦难和悲哀,但是这些苦难和悲哀并没使她灭亡,却使她获得了永生。她成了一个英雄,一个“人”的典范。这种对童心的切身体验,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真谛,还会给学生带来一次次心灵深处的震撼和触动,并以此获得生存的智慧,进而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生命,构建生命成长的意义,从而走向真正的审美人生。参考文献:[I]叶澜.为“生命�6�1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 叶澜教授访谈录[J].教育研究,2004(2):35—37.[2]蒋风.儿童文学原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47.[3]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见[M]//郭沫若.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276.[4]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75.[5]韦苇.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630.[6]鲁迅.绛洞花主小引[M]//鲁迅.鲁迅全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45.
童心与生命的对话— — 论儿童文学教学中童心体验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摘要:教育的过程是倾注着个人感受和体验的生命活动过程,作为表现“成年人与儿童在审美领域的生命
玩世不恭、唯美追求都体现在其著作中。
一百多年前,王尔德有两出喜剧相继在伦敦首演,同样轰动文坛,其中的妙语警句,无中生有,匪夷所思,反常偏偏合道,无理偏偏有趣,令人入耳以念忘,更是众口竞传。《理想丈
奥斯卡·王尔德真的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作家,从之前阅读他的《夜莺与玫瑰》就能感受到他的讲故事魔力,也许也是因为我自己是一个真的很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故事的能力的人,在
1学习方面 2孩子的进步 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