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墨姐姐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历代文人墨客在“每逢佳节”之际,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无限思绪流注笔端,抒写下了千古诗词名篇。 春节:春节指农历正月初一及以后的几天,它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春节又称“元日、元旦、岁首、过年”等。“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谷梁传·桓公三年》)”。除夕之夜,传统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春节习俗有“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放鞭炮、上祖坟、闹社火”等。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了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人们喜迎佳节的情景,诗人抓住春节畅饮屠苏酒、新桃换旧符的民俗特征加以描写。高适《除夜作》:“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白居易《除夜》:“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孟浩然《除夜有怀》:“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等却描述了除夜的另一种情景。“思乡、思亲、思友”之情使诗人添了白发、添了病痛。除夕之夜,本该一家团聚,其乐融融,但飘泊的“客心”却只能感受到清冷和孤寂。元宵节:元宵节也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汉文帝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节民间多吃元宵(汤圆),象征家人团圆,元宵又名“汤圆、圆子”等。此外还有“挂花灯、猜灯谜、踩高跷、舞龙狮”等民间活动,俗称 “闹元宵”。古时男女缺少交往的机会,元宵节自然成了情人相会之日,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堪为明证。唐代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潮的热闹场景。唐代崔液《上元夜》:“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虽未正面描写,却蕴含着欢乐愉悦、熙攘如海的场景。苏东坡诗:“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则是宋代盛况空前元宵夜的真实写照。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渲染了火树银花、笙歌社舞、丽人群女的“人间仙境”——以传神之笔绘美好境界。元盍西村《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咏元宵节水上灯船,在众多描绘元宵热闹的作品中,其选材新颖,写法也别具一格。清明节:清明节亦称“踏青节、扫墓节”,它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禁火、扫墓、踏青、插柳、放风筝”等风俗活动。时间在4月4、5或6日。扫墓,其实乃清明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文人诗客借“寒食清明”吟事抒怀,流传下许多诗文佳作。杜牧《清明》:“清明节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沈佺期《驩州不作寒食》:“马上逢寒食,春来不见饧。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刚逢寒食,又期清明,一诗两节,表现怀帝乡、思亲情,可谓深切隽永之至。黄庭坚《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诗人由扫墓联想到人的生死问题,表达了对仕途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愤慨。宋王禹称《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佳节清明,无花无酒心绪索然,景况清寂、落寞。“乡情、亲情”为寒食清明诗普遍涉及的主题。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浴兰节、重五节、五月节”等。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的习俗有“挂艾草、佩香囊、赛龙舟、饮雄黄、吃粽子”等。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唐张建封《竞渡歌》:“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唐卢肇《竞渡诗》:“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两首诗都以热情洋溢的笔触精彩地描绘了端午节赛龙舟的盛况:观者如潮,喊声震天,激烈壮观。现在赛龙舟已突破了时空界线,成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欧阳修《渔家傲》:“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以细腻的手法绘制了端午佳节吃粽子、悬菖蒲、饮雄黄的风俗画卷。清李静山《节令门·端阳》:“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却疑账主怕灵符。”却把端午节挂“黄纸帖”当作阻挡账主的“灵符”,个中辛酸见于言外。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也称“仲秋”。中秋有赏月亮、吃月饼的习俗,月饼象征团圆,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诗词中的“月”往往不全是客观实景,而是作者的主观感情。月代表了人们的“思乡、思亲”之情。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人运用丰美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表现出自然社会契合的特点。上片借明月自喻清高,下片用圆月衬托离别。中秋月圆,唯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深挚慰问和祝愿。重阳节: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又与“久”同音,两九相重,因此称为“重阳”。“赏菊登高祈长寿人共菊花醉重阳”,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有“登高远眺、赏菊赋诗、遍插茱萸、吃重阳糕”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重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十分自然了。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诗人用酩酊大醉酬答佳节,实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李清照《醉花阴》:“佳节又重阳”写尽李清照孤独寂寞、思念丈夫的伤感情绪,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宋祁《九日置酒》:“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吟酒上花。”佳日兴会,登高饮酒,此诗道出了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盛况。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赞美秋天的壮美景色,抒发了革命家的壮志豪情。七夕情人节:农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又称“乞巧节”。“七夕”是一个美好而又充满神话色彩的节日。杜牧《七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乞巧节”也成为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唐王建诗曰“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白居易《牵牛织女·七夕》:“烟霄微月淡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霄中。”此诗虽短,但天上人间,欢情与离恨,都有涵盖,可谓言简意赅。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此词融情、景、理于一炉,悲欢离合,起伏跌宕,正确的恋爱观,高尚的思想境界,遂使此词成为千古抒情绝唱。柳永《二郎神·七夕》:“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以闲雅欢娱的情调反映了在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背景下的人们世俗生活的一个片段。
海鲜饭泡粥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如下:
1、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2、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3、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4、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
5、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6、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7、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8、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0、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11、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
12、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13、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14、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
15、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丹儿你个丹儿
1、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2、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苏轼《守岁》3、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李贺《七夕》4、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5、对青山强整乌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6、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7、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8、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沈佺期《寒食》9、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10、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11、天上风云庆会时——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12、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13、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王安石《壬辰寒食》14、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15、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春《原州九日》16、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李商隐《壬申七夕》17、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18、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19、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王安石《壬辰寒食》20、夜色银河情一片。——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21、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孟浩然《他乡七夕》22、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赵鼎《寒食》23、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鼎《寒食》24、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25、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周邦彦《解语花·上元》26、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27、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28、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29、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30、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31、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32、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德润天成
要知道哪些诗句是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那首先得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这是个常识问题,值得大家了解。中国有四大传统节日,按时间顺序分别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知道了这四大传统节日后,我们再来看下哪些诗句是与这些节日相关的。与春节有关的诗句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宋代王安石的那首《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就是描写春节的情景,把它翻译成白话文,意思就是:旧的一年在爆竹声中结束了,人们在温暖的春风里畅饮屠苏酒。清晨的阳光照射在千家万户,人们纷纷用新的桃符换下旧的桃符。说明一点,这里的桃符指的就是春联。与清明节相关的诗句也有不少,其中有一句是广为人知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出自杜牧的《清明》,诗的意思不难懂,说的是江南的清明节细雨纷纷,路上行走的人个个看起来落魄断魂似的。其实这样的场景也不难理解,清明节是一个哀思的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给故人扫墓,难免会伤感,所以看起来落魄断魂一般。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句也有很多,宋代文天祥有一首《端午即事》,里面写道: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这两句诗的意思很简单,直白说就是五月五日端午节这天,你赠给我一枝艾草。在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艾草插在门上辟邪。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句就更多了,比较著名的有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及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都是与中秋节相关的诗句,也都是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它们表达的都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坚守 传统 文化 的本真,让自然和谐的春风吹向每一个角落,让传统文化之树绽放鲜花朵朵,滋润万物,让我们一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
春节,是我国最为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来自民间,是最为特殊和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
《中华传统节日》作文范文,可以参照写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他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
春节:“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谷梁传·桓公三年》)”。“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篇一:春节 在我一天天的盼望中,新年终于到了,人们顿时忙碌起来。卖烟花爆竹的小摊子也出来做生意了,大街小巷一片沸腾的景象。这天晚上,时不时会有几户人家把烟花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