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VS钞票
家庭 教育 在 儿童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儿童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独特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童家庭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范文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摘要:家庭教育是儿童所接受的最基础的教育。对于流动儿童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够提高其学业成绩,促进其学校融合。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进行家校合作,提升流动儿童的家庭 文化 资本,构建社会支持体系,是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有效途径
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 报告 》,我国处于6-14周岁的流动儿童已达1472万,比2005年增加了347万。流动儿童作为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尽管在接受学校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家庭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尤其对于流动儿童而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如何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进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流动儿童是伴随着家庭融入城市的,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只能在家庭中寻找安慰与鼓励。家庭教育包括家庭气氛、家长素质、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正向作用,这对于儿童的思想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提高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
流动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一般较低,其教育理念往往也比较落后。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往往寄托于学校,自身责任意识不高,并且往往会忽略了对孩子学习的鼓励。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其赞美、鼓励;同时对于孩子的不足,也会采取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其进行改正,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积极自信的孩子也往往会在学校中积极表现,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流动儿童的学校融合
研究表明,流动儿童及其家长融入城市的水平高低与其家庭教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在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融入城市的水平越高,其家庭教育的质量就越高,反之亦然[1]。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家长的城市融入水平,还能够促进儿童的城市融入水平,进而提高流动儿童的自信心,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
二、提高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在于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改善家长的教育方式。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流动儿童家长的发展,还能够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保障流动儿童享受全面、平等的教育。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首先可以从建立家长学校入手,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切实保障家长学校的实际落实与运行,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数量;其次需要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流动儿童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家长在活动过程中真正体会教育的意义。
(二)进行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2]。家校合作能够使家庭和学校之间取长补短,在运作过程中,发现并解决双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流动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有效进行家校合作,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投入,促使家校合作制度化、常规化。从双方主体来看,学校应该将家校合作常规化,使家长把家校合作看作是学校的常规性工作,使其习惯性地参与进来;学校应使家校合作制度化,使教师把家校合作看作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敞开心扉、积极配合,使家校合作有序展开。
(三)提升家庭文化资本
法国社会学者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认为文化资本是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相关的有形与无形资产。从家庭教育的意义上来讲,家庭文化资本包括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的书籍、音像、绘画、父母的文凭、职业资格等。布迪厄非常重视家庭文化资本对儿童学术成就的作用,他认为“教育行为中产生的学术型收益,依赖于家庭预先投资的文化资本”[3]。家庭文化资本对流动儿童尤为重要,提升流动儿童家庭文化资本能够直接增加流动儿童的文化自信。提升流动儿童家庭的文化资本,首先是政府和社会应该为流动儿童家长的城市化提供平台,尤其在就业方面,应该保证他们公平就业,帮助他们谋求更好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间接地增加流动儿童家长的文化资本;其次,流动儿童家长也应自身付出努力,平时多看书看报,学习更多、更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积累、提升自身的文化资本。
(四)构建社会支持体系
流动家庭在城市属于外来者,但是他们在城市中所作出的贡献却是不可低估的。面对流动家庭在教育中的困境,我们认为应该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为流动家庭提供服务与帮助,使其感受到城市的社会关怀,增加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促进流动家庭的社会融合,进而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流动儿童家庭构建社会支持体系,首先需要政府的力量,通过发挥统筹、引导的作用,制定政策文件,为社会支持体系的存在提供保障。其次需要社区和其他社会志愿力量发挥行动的作用,携手为流动家庭提供具体帮助。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不仅关乎流动儿童这一特定群体的健康成长,受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关系着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我们付出耐心和时间,共同为流动儿童的成长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广菊.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5):6-20.
[2]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2.
[3](法)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数以千万的农民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寻求生存,与此同时,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伴随而生。由于父母与孩子聚少离多,这种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暗藏着诸多问题。目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改善现状提出解决对策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解决对策
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人数将继续上涨[1]。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21.88%[2]。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对儿童成长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期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引发的教育问题小则影响儿童的身心、人格、道德的发展,大则阻碍全国人口质量的提高,制约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非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
一个健全的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与自己的父母共同生活、促膝谈心则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寒,首先,具体体现在几类非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当中。这一种家庭教育模式是孩子父母的其中一方外出打工。在农村,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的影响,母亲陪伴留守儿童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样的家庭模式容易使孩子产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焦虑与不安之中。同时留守一方往往因为繁重的农耕与琐碎的家务根本无暇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因而导致孩子遇到问题经常欲言又止,久而久之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其次,这些家长通常文化素质偏低,对孩子的学习指导缺乏时效性和科学性。这一种家庭教育模式是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同时外出务工后将孩子留给其祖父祖母、外公外婆代管。这样的“隔代教育模式”则更加弱化了家庭教育的功能。在“隔代教育模式”的环境下,“代沟”的问题经常导致祖辈与孩子之间产生意见分歧,尤其是当孩子在性格与心理发展出现偏差时,年事已高的祖辈经常难以察觉,当孩子与他人产生争执时一味地偏袒并且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这种隔代溺爱心理不利于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容易导致儿童形成蛮横霸道、我行我素的性格特点。最后,在“上代教育模式”中成长的孩子得到的家庭教育则更加令人担忧。一方面近亲、朋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力度难以把握,过于严厉容易给孩子带来压抑感和抵触情绪;过于宽松则容易造成孩子的随波逐流,不利于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父母角色参与消极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与母亲的作用是同等重要、不可互相取代的。Hetherington等研究认为,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教他们控制自己的冲动,学习各种规范和规则,同时还能帮助母亲避免过度情绪化地处理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3]。家庭教育在要求母亲参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呼唤父亲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一个好父亲会把母亲生活领域之外的东西尽可能地展示在孩子面前,并成为孩子探索新领域的向导和力量的源泉[4]。现实情况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例如,一些母亲当孩子还在襁褓中时便离开家,一年或者两年才回家探望孩子一次,有些母亲甚至连 春节 都不与孩子团聚。又如,留守儿童家长认为外出打工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读书与生存环境,这些家长往往“重养轻教”,认为给钱就是养育和教导,更有人为了弥补不在孩子身边的亏欠感而盲目地满足孩子物质的需求,认为物质的满足可以换来对孩子亲情的抚慰。但“陪伴即是爱”,父母陪伴的缺失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伤害。一些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随着时间的流逝,将孩子的抚养寄希望于家里的祖辈、亲戚朋友和学校的老师。一方面从精神上缺乏与亲人间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从物质上,现实的生存状态与最初的理想生活背道而驰,这些人在陌生的城市无法找到归属感,而同样是进城务工的异性同伴便成为了他们寻找归属感的目标,因此一些“临时夫妻”现象有所抬头。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留守儿童的家长则更加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父母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也更为消极。
3.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指导
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基础性作用,学校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主导性作用。相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学校教育是更专业、更系统、更全面地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关注儿童的发展共性而非留守儿童的个性需求;对需要重点帮扶的留守儿童缺乏有针对性的重视。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的忽视是导致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脱节的根源,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一方面是优秀且有责任心的教师资源匮乏,另一方面是由于留守儿童家长与学校老师缺乏对孩子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的了解与沟通,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
4.社会教育有效扶持的缺失
社会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形成。而现实状况是社会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帮扶的系统机构较缺乏。另外,由于农村的经济建设落后、文化水平较低,农村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缺乏削弱了社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应当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甚至导致部分已经走上社会的留守儿童在面临人生各个阶段的选择时感到迷茫和无助,激化了他们自身的认知方式与处理问题之间的矛盾。
二、如何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1.促进政策调整,减少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各地区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因地制宜,努力增加本地劳动就业量,鼓励引导、帮助劳动者在本地自谋职业或创业办实体,发展本地经济;采取政治和经济双重手段,加大县域经济的发展力度,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自己的家乡也有好的工作选择,从而缩小城乡的实际收入差距,以此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5]。政府出台保护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相关政策的同时,也应鼓励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民工就业选择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另外,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是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的关键。例如,为留守儿童提供随父母在流入地正常上学的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留守儿童创设新公立学校,减免留守儿童的借读费。只有解决了留守儿童的就学问题,才能让留守儿童结束留守生活回到父母的怀抱。
2.提高父母角色认同感
提高家长作为父母的角色认同感,使留守儿童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法国著名少年节目主持人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6]。一是留守儿童的家长应该转变“给钱便是养育和教导”的观念,只有和孩子经常进行通话交流培养情感,及时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动态,与孩子建立互信感,孩子才能将这种陪伴的爱转化成激励自身努力的动力,才能避免孩子在发展的关键期将父母的说教当成耳旁风。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以及学校老师保持稳定的联系,以便随时了解孩子的发展动态,共同分享科学合理的教育 方法 。二是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时应注意避免时间间隔太久、采用多种沟通方式、重点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长增强为人父母的意识,提高父母角色的认同感,才能有利于下一代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
3.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成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偏废”[7]。只有形成三大教育合力,才能促成儿童自身的社会化。因此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时,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当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首先,在学校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道德素养,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其次,在学校日常管理当中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与关爱,如为留守儿童的家庭建立随时更新的人口流动档案;有效利用留守儿童家长回家探亲的机会,与家长交流留守儿童近期学习表现和心理发展动态,告诉家长家庭的关爱才是能够解开留守儿童心结的钥匙。在学校课程设置方面,设立有利于增强留守儿童家庭意识的课程,讲授如何与家庭成员友好相处的科学方法,培养儿童良好的待人接物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家庭意识,从心理上能够逐渐理解父母进城务工的行为,并将这种对父母的理解与对父母的思念化为学习的主动性和生活的自主性。良好的家庭意识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将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最后,应增设农村社区教育咨询服务中心及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使留守儿童与他人在进行互动的同时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广泛关注与支持。家庭教育的立法只是推进家庭教育的一个条件,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全国妇联: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6000万
[2]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2013.
[3]杨丽珠,董光恒.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5(03):260—266.
[4]刘秀丽,赵娜.父亲角色投入与儿童的成长[J].外国教育研究,2006(11):13—18.
[5]周宇,余扬.社会管理创新理论视角下的留守儿童问题[J].科技创业月刊,2013(08):167—168.
[6]邹同文,罗春仙.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0(03).
[7]黄晓慧.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相关 文章 :
1.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2.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3. 基于家庭教育功能对儿童社会化的研究论文
4. 3到6岁幼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5.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激动的小胖
父母是孩子榜样议论文怎么写?如果孩子每天面对是爱唠叨、爱发火、焦虑、紧张的父母,其情绪发育肯定是很糟的,因为父母是孩子情绪的榜样,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够做好孩子的榜样?下面就是你关于父母是孩子榜样议论文范文哦!
父母是孩子榜样议论文【1】
一位母亲这样倾诉:“我的孩子自控能力太差,嘴上讲得好听,就是做不到。
每天我要发好多次火,他才能勉强完成一些作业。
我都为他操碎了心。
但是现在我们俩就像对头一样。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想到孩子爸爸每天那么辛苦在外赚钱,而我连个孩子都教育不好,我真是非常难过。
更让我焦心的是,孩子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办?”
这位母亲言谈中充满了焦虑、失望、忧伤和无可奈何。
她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动情的母亲。
面对这样一个母亲,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她本身的情绪问题。
儿童在父母的不良情绪面前,很容易产生内心冲突。
一方面,他们不得不依赖父母的照顾,以满足某些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喜欢父母的这些不良情绪及其一些行为方式。
内心的矛盾导致他们心情烦躁、郁郁寡欢、精神分散,严重的可出现紧张、焦虑或强迫。
有的则出现一些查不出生理改变的躯体不适症状,如头痛、头晕、胸痛、憋气等,以缓解内心更大的不安。
长此以往,他们会将这种困扰压迫到无意识中,有意无意的采取一些拮抗行为,如强迫动作、说谎、逃学,丧失自尊和自信,经常爱与惹麻烦的儿童在一起,于是越来越不被周围喜欢,甚至可能发展成为反社会人格。
儿童心理问题与家长的不良行为、情绪往往互为因果,需要双方进行调整,但成人更应该自制。
父母是孩子榜样议论文【2】
清明节的第二天,吃过晚饭去单位值夜班。
走在人行道上,突然被前面的声响吸引,原来是一个看上去十岁左右的男孩,由于光顾玩手里的小汽车而没有注意脚下的台阶摔倒了。
前于男孩两三步的一女性从说话的口气断言,肯定是他的妈妈。
她回过头对男孩气冲冲地说,就知道玩小汽车,啥都不顾了,你等回家看我怎么揍你。
我真切地看到,男孩摔倒了二话没说即站了起来,但却是一脸的恐惧,直勾勾地注视着妈妈狰狞的表情。
听完妈妈的训斥,心里一定会更加忐忑不安。
目睹了男孩和妈妈的此情此景,忍不住想发表点一管之见。
试想,男孩意外地摔倒已经很沮丧了,理应得到妈妈的关爱与呵护。
如果妈妈回走几步亲切地摸着儿子的头,和风细语地说,好儿子摔疼了吧,咱是男子汉摔一下没事的,以后走路不能分心,小汽车回家再玩……那男孩会是什么心情,自己摔了跟头,妈妈不但没责怪,反而给予亲切的安慰,心里该多温暖。
然而,男孩妈妈的一顿训斥定会在他的心中增加沉重的压力。
回家妈妈会怎样揍自己?从这时开始男孩的心将一直悬着。
如果他回到家中真的被妈妈揍了,他那颗幼小的心将留下什么样的阴影呢?
我们都是从这么大过来的,那个年代小孩子没有不怕大人的,因为不听话就要挨打,有的用条帚打、有的用皮带抽、有的用木棍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歪理斜说是诸多家长行使“家法”的依据。
时代进步了,风气改变了,一家只有一个宝贝,甭说打骂了,疼还疼不过来呢。
即便如此,仍有一些年轻的家长,对孩子张口就骂,抬手就打,搞得彼此关系非常紧张不说,使孩子从小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不管你给他买多少吃的用的穿的玩的,都抹不平他那颗受伤的心。
坦言之,过去一对夫妻能养活一大帮少的四五个、多则七八个孩子,且个个生龙活虎。
可如今,一对夫妻养活一个孩子都觉得费神吃力,有的怕吃苦受累,干脆不生孩子。
这当中固然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也与年轻父母缺少责任心有直接关系,他们普遍是独生子女,从小享受特别优越的待遇,等他们做了父母时,缺少足够的爱心和耐心。
往往轻狂、浮躁、自私的心态占居了上风。
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动不动就撒在孩子身上。
长此以往,不但对孩子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还会伤害彼此最宝贵的亲情。
家长与孩子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爱基础上的,家长不能因为自己是长者就“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孩子也不能因为是家中的宝贝就为所欲为,放任自流。
就二者而言,责任在家长,古人有“子不教父之过”的警训,现代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名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做出了榜样,孩子就会耳濡目染的效仿。
好也效仿,坏也效仿,可见家长的“榜样”是何等的重要。
一位年轻的母亲与十岁的女儿不但是感情至深的母女,还是特有的“师生”。
一天,母亲因工作劳累,显得十分疲惫,平日慈祥的笑容,快乐的心情,亲切的举动都不见了。
懂事的女儿见妈妈情绪这么低落,猜到妈妈一定是遇到烦心事了,便轻轻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知道人的眼睛为什么长在前面吗?”妈妈听了女儿的问话不以为然。
女儿接着说,“是因为人一定要往前看,向前走!妈妈,不管你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不要害怕,只要往前看,向前走,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听了女儿一席话,母亲不但十分感动,而且非常惊诧,平日里的乖女儿脑子里怎么会想这么深刻的问题。
女儿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期待地望着妈妈,“妈妈,把不愉快的事都抛到脑后吧,明天咱们一起往前看,向前走。”
同样是母亲,同样是孩子,不比不知道,一比见分晓。
家长不要总以为孩子小打骂无所谓,也不要以为孩子不懂大人的事。
当下的孩子今非昔比,需要家长与时俱进,做一个善解孩子意,读懂孩子心,尊重孩子人格的好家长。
父母是孩子榜样议论文【3】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父母,其实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
想要孩子按照你设定好的方向前行,你自己就要先成为孩子的榜样。
因为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都是从模仿父母而来的。
周末快要过完,看着女儿书桌上摆着的几本书,我心中闪过一阵不快。
其实,这个周末我早就做好了计划,让女儿完成一篇《少年报》的征稿,做一套英语训练题、十道奥数题。
这些学习的量并不多,但是,我所有的计划都泡汤了。
这两天里,女儿不是说作业太多,就是用各种各样的借口作为挡箭牌。
我有些泄气,从教二十年,成千上万的学生,我都能轻松应对,而管教自己的女儿,随着她一天天长大,我越来越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孩子这个学期的成绩很不理想,倘若放任不管,到头来孩子将会一事无成,我想了很多办法,甚至制定了一系列能让孩子提高成绩的计划。
可是,两周过去,结果让我大失所望。
每个周末,我都放弃写作,守在女儿身边,监督和指导她的学习。
然而,我的期望值越高,失望就越大,女儿似乎处处和我作对,我付出了这么多心血,换来的却不是孩子的感激,她对我的不满和敌意加深,对学习更加心生厌烦,成绩逐渐下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做报告时,曾经把一只老母鸡带到了讲台上。
虽然老母鸡已经3天没吃东西了,可当他抓住老母鸡的翅膀,强行把鸡嘴对准米粒,让鸡吃米时,老母鸡却执拗地把头一歪,奋力挣扎,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
可当陶行知放开母鸡,退后一步时,母鸡却迫不及待地吃起米来。
我现在的做法,会不会就像是硬逼着母鸡吃米呢?我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了怀疑。
对女儿的严加管教,让女儿对我的.敌意加深了。
我稍微看会儿电视,想为小说找点灵感,女儿就像嗅到腥味的猫似的立刻扑过来,挡在我前面,大声说:“妈妈,你叫我别看电视,你不也一直在看吗?”我竟一时找不出反驳她的话。
一天,我正打开QQ等待接收文件,女儿立即跑过来,嘴巴翘得老高,不满地喊:“妈妈就可以上QQ,为何我就不行啊?”
女儿一向脾气倔犟,不甘服输,我何不将计就计,来点激战法?
我抬起头,假装沮丧地说:“哦?你不能做的妈妈也不能做,那妈妈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吗?不能做到就别管妈妈啦!”
女儿思索一下,仰起头,得意地说:“能!谁说我不能!”小家伙果然中计,正一步步走进我的圈套里。
“那好,从今天开始,我们相互监督对方如何?”在我的提议下,女儿痛快地接受了。
你给孩子权力,就等于给孩子自我管制、自我约束的能力。
孩子在管制大人的同时,会时时提醒自己,我要管好自己,才有管制妈妈的权力。
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她就提升了自我约束的能力。
首先做父母的一定要给孩子树立榜样。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个家长,你的言行举止就是孩子效仿的对象。
对孩子提出的各方面要求,自己一定要身先士卒,用自己的良好形象感染孩子,树立榜样。
从此,每次老公出门前,总会叮嘱孩子:“看好你的妈妈!”孩子仿佛像接受了一项神圣的任务,显得快活无比。
星期天,午饭时我与女儿商量好,饭后我们各自忙自己的事,我写下一章书稿,她完成一篇作文,到3点半的时候我们一起看中国女排与俄罗斯女排的比赛。
饭后我们各自回了自己的书房。
写到一半,我的思维被卡住了,鬼使神差地想起一部久违了的韩国爱情片,我将音量调至最小声,偷偷摸摸关上房门看起网络电视。
正看得起劲,就响起了敲门声,还没等说“请进”,女儿拿着写好的作文推门而至。
她见状不满地说:“妈妈没有履行诺言,妈妈说话不算数,要接受惩罚!”
被孩子抓了个现行,我无地自容,像犯错了的孩子一样,乖乖地接受她的批评。
她将这周的拖地板任务惩罚于我,那是她与她老爸新接的苦差事。
错误面前,谁都得甘愿处罚。
自那以后,我小心翼翼,不敢随意出轨,一怕破坏自己的形象,二怕受孩子惩罚。
孩子也变得循规蹈矩,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按捺不住时,她会与我商量。
比如周六下午,有她最喜欢的动画片,为了看那部片子,她与我商量,要将玩耍与工作的时间做个调换,那个下午,她虽然看了两集动画片,却用剩下的时间完成了十道奥数题,完成了预期的任务。
此后,我们协商好,只要对方能完成当天任务,不管用哪种方式都行,就像走路,你可以选择跑步,也可以选择骑车,可以绕道,也可以直行,只要能在规定时间内抵达终点就OK。
一段时间下来,先前被动学习的孩子,逐渐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与我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在我的影响下,小家伙也慢慢爱上写作,并摸着一点小门径,懂得推敲词语与构思情节了。
因为拥有管理权,女儿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了。
有一次,女儿的童话故事《智斗外星人》居然被《少年周报》选用,意外地拿到人生第一笔稿费。
那天,女儿兴奋不已。
她和我约定,“妈妈,我想多写些作文,跟你挑战,以后你写一篇,我也写一篇。”为了鼓励她的积极性,我早就打好算盘,收购她的习作,只要我感觉优秀的作文,她都可以卖给我。
每篇十块,让她尝尝自食其力赚取稿费的乐趣。
一年下来,孩子的作品已够出一本书啦!目前,我正考虑为她寻找一家合适的出版社,帮她圆出书梦。
只要坚持下去,我相信她一定能开创出美好的明天。
中国是竹的故乡,竹与人类的 文化 生活结下不解之缘,在中华民族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到处都有竹的倩影。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竹文化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
学二胡放寒假了,妈妈给我报了二胡培训班。说心里话,我对二胡一点也不感兴趣。黑乎乎的颜色,只有两根弦,看起来像出土文物,与现代音乐格格不入。如果让我选择,我就会选
幼儿教师师德教育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师德教育更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如何抓好师德建设工作是每所学校致力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更好地对学前教育的学生进行师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态度议论文作文,仅供
关于孔子的作文精选5篇范文 在我的眼中孔子永远是那个穿着布袍,拄着拐杖,头顶上有丘的老头;永远是那个性格沉稳、天资聪颖、顽强固执的人。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