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他妈妈
中东动荡历时一年多,导致该地区多国政权更迭,并迅速扩充套件到叙利亚,叙危机已成为这场动荡旋涡的中心。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中东剧变与中东军火贸易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剖析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产生及发展入手,重点分析了2010年以来中东变局对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格局、商品结构、供需市场等多方面产生的影响。由此得出结论: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该地区极有可能掀起军备升级狂潮、再攀军火贸易高峰。从一定程度上看,军火贸易是军备竞赛的“晴雨表”,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不断扩大反映了地区军备竞赛的升级加剧,会导致地区安全形势恶化、经济发展延缓、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将对 *** 一 *** 地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冲击,中东地区的军备控制依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中东地区;军火贸易;军备控制;中东变局 文章编号:1673-5161201205-0109-12 中图分类号:E92 文献标码:A 中东地区战略格局特殊、利益关系复杂,因其特殊的政治、军事、宗教、民族和地缘环境,军事冲突与区域性战争频发,局势长期动荡不安。2010年以来,该地区又经历了自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冲击最广、影响最深的大变局,安全形势恶化、武装交火频发、军事储备锐减。各方历史矛盾与现实利益交错萦绕,主要大国的利益角逐与国际社会的调解压力相互碰撞,使得各国“不安全感”持续加深。 在此背景下,部分国家将购置武器、升级军备作为安身之本,某些大国为谋求经济利益,实现多重战略目标,又极力兜售武器装备。中东剧变后,该地区达成了多笔大规模的军火贸易订单:沙特同美国于2011年12月29日签署了294亿美元的钜额军事装备销售协议;叙利亚自局势动荡后投入数10亿美元购买了俄罗斯最先进的武器系统,着力提升空中和海上作战能力;伊拉克计划今年从美国进口110亿美元军火。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该地区极有可能再度掀起军备热购的狂潮、再攀军火贸易的高峰。 一、中东变局前地区军火贸易发展现状 军火贸易是指直接用于战争的武器装备在国际市场上的买卖,是贸易双方或多方通过买卖方式把军品从卖方让渡给买方的行为,贸易主体是武器及武器系统。军火贸易作为国际间的一种间接军事斗争手段,在调整多边关系、改善战略态势、平衡战略力量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具有政治、军事、外交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历经从无到有,从萌芽、发展到高涨的演变过程。几十年的军火贸易过程,牵动着中东政局的脉搏,同时还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武装冲突和区域性战争的血雨腥风,其产生及迅速发展的主要过程是: 一在“地区冲突”的激化下产生。中东国家竭力扩充军备的原动力始于1948年5月以色列国建国后阿以矛盾的激化。第一次中东战争初期, *** 国家占据战争主导权,但以色列充分利用停战良机,向西方国家购进了大批先进的航空及装甲兵器,打造了一支机动能力强、打击威力大的正规化军队,对后来几次战局的演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国家为打破和消弭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历年来一直把振兴军备作为优先追求的目标,力图通过大规模进口先进武器以确保自身安全、夺回军事优势,但这一举动进一步 *** 了以色列争取军事平衡的欲望。阿以双方在军事领域的对抗成为了中东地区军火贸易产生的最主要动因。 二在“石油美元”的支撑下攀升。中东地区堪称世界“石油宝库”,石油与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能力紧密相连,许多国家的军火贸易都是以“石油美元换武器”的形式进行的。而且,不仅中东产油国惊人的军费消耗依赖石油美元,就连部分 *** 非产油国,其采购武器的费用,有相当一部分也是用产油国的军援资金支付的,如沙特国民卫队曾出借过F-15S战斗机、M1A2坦克和“狂风”战斗机,供埃及等 *** 国家军队使用。2010年,欧佩克中 *** 国家的石油出口达到了创纪录的4510亿美元。钜额的石油收入为中东地区的军费提供了充足雄厚的资金保障。目前,中东已成为世界上军费增长最为迅猛的地区之一。中东各国军费在保障自身军事力量的正常运转之外,最主要的用途之一就是进口武器装备。据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中东地区军费资料显示,2010年军费开支较十年前增长了35%以上。 三在“大国之争”的 *** 下升级。大国的利益争夺对中东的军火进口起到了极大的 *** 作用。对美国等军火出口大国而言,军火贸易意义重大。不仅可以获取超级丰厚利润,还可以支撑和促进本国强大的军火工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本国经济。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军火贸易,大国可对国际和地区局势施加影响,使之服务于本国的全球战略利益。美国资深国际问题专家安德鲁·内森和罗伯特·罗斯指出,对于军事大国来说,“军火贸易是和平时期维持军工生产的重要收入来源和对武器进口国施加影响的工具”。中东地区一直是众多军售大户不断进行“肉搏”的军火大市场。2006至2010年5年间,美国约有28%的武器出口去向是中东地区,主要物件是阿联酋、以色列和埃及;俄罗斯约有8%的武器销往中东,主要物件是叙利亚及北非国家,2005至2009年5年间,俄罗斯对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的武器出口分别占两者进口量的92%及78%;欧盟成员国作为一个国家集团,约有9%武器出口去向是中东国家。未来,这些国家仍将是中东武器进口的主要源头。 四在“安全困境”的桎梏下加剧。世界大国对中东军火贸易的发展影响巨大,但是真正决定当地军火贸易发展趋势的是处于“安全困境”下地区各国做出的外交和战略选择。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国家为了自身安全,都会从最坏的情况出发,想尽办法扩充军备,企图以此方式提高自身安全,最终却陷入螺旋上升的军备竞赛中,成为无法摆脱的“安全困境”。中东地区的几个大国——以色列、伊朗、埃及、沙特等国都曾经或正试图成为地区主导,由此而导致了多次战争发生以及各方敌对程度加深。目前,阿以冲突根深蒂固、经久难解;伊以之间针锋相对,相互难容;伊阿之间缺乏信任,互相提防; *** 国家内部存在领土、资源争端,矛盾重重。中东国家之间这种“互为威胁”的恐惧感及历史积留的多方矛盾,驱使相关国家通过军火贸易的方式进口先进军备,意图牢牢占据优势地位,其结果却更加深了他国的不安全感,导致地区军火贸易的不断升级。在此影响下,中东地区成为世界军火贸易中最为重要的买方市场,军火进口密集而频繁,进口比例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中东地区武器库几乎囊括了所有门类的顶尖常规武器,装备总量几乎处于饱和状态。2005至2009年五年间,北非国家主要常规武器的交易量环比增加了273%。2006年至2010年五年间,在世界主要常规武器进口国排名前五十位中,中东国家就占据了五分之一,包括阿联酋第6位、阿尔及利亚第8位、以色列第12位、埃及第16位、沙乌地 *** 第22位、伊拉克第24位、伊朗第30位、约旦第38位、叙利亚第39位、阿曼第45位等10个中东国家均跻身于其中。 二、中东变局对地区军火贸易的影响 纵观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在相关国家内在“不安全感”的 *** 和外界大国的利益追逐的影响下,当地军火贸易保持着几十年“长盛不衰”的历史。从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形势来看,该地区各种矛盾丝毫没有缓解,仍然纷繁复杂,尖锐激烈,很多国家仍在竭力扩充军备,不断寻求有效威慑手段获取相对战略优势,由此造成了地区军火贸易“愈演愈烈”的局面。而2010年底开始的中东大变局,不仅改变了当地原有政治程序,更使国际力量对比日趋失衡,国际体系转换进一步加快。在权力与资本扩张日趋借助暴力手段的大背景下,中东地区变得更不太平。不管叙利亚和伊朗未来是否会遭受西方军事打击,但可以肯定的是,利比亚战争绝不是中东地区的最后一场战争。 在战争阴霾的笼罩下,中东国家普遍认为,在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的国际政局中,“达摩克利斯剑”仍然高悬,军事力量始终是争取强国地位的基础和条件,是实现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安全的有效手段,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仍然是决定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因素。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2年3月释出的全球军火交易最新资料显示,中东变局开始后,2011年的中东地区军火贸易额有所上升,占全球军火进口总量的17%,远远高于其人口比重、领土比重以及经济比重。中东变局使各国更加重视军事力量在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会对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格局、商品结构、供需市场等方面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第一,中东变局将会影响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格局 此次中东变局是 *** 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各种矛盾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的总爆发,对地区安全域性势、科技发展等方面造成巨大冲击,可能会对未来地区军火贸易发展格局产生如下影响:首先,安全域性势的恶化将造成持续的贸易需求。目前,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 *** 国家分化严重,沙特与伊朗矛盾加深,土耳其和以色列的地区影响力增强。中东和平程序、叙利亚问题和伊朗核危机等热点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地区局势的恶化加之美国 *** “伊朗 *** ”的不断炒作,致使陷入“安全困境”的中东国家纷纷开始重调军品编制、武器购买清单。包括以色列、沙特、伊拉克、卡达、科威特在内的几个中东国家,近期同美、英等国已经达成了相当规模的军事订单,如阿联酋在2011年接连丢掷大笔军事订单升级军备,其中已签约的合同金额高达11亿美元。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东地区的军费开支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军火贸易额将迅速增加,极有可能出现一轮新的地区武器装备竞赛;其次,自主军工科技发展的滞迟仍将强化其依附地位。中东变局之前,许多当地国家尚未形成独立的军事技术体系。就研发基础而言,基本上没有自行研制、开发武器装备的能力。很多国家的国防工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对自行生产缺少一个完整、清晰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缺少发展军事工业所急需的高素质科技人员,依赖自身无法完成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必须引进国外先进的武器装备。除以色列、埃及等少数国家俱备一定出口能力外,其他大部分国家均属纯粹的武器进口国。目前,中东变局造成的动荡已对当地国家造成了深远并具有持续性的内在影响。利比亚前“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就曾表示,利比亚战争使该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状况比战前落后50年。可见,目前中东相关国家的军事体系在短期内很难通过自身能力“造血”而充分发展。因此,中东地区在未来的军火市场中仍将处于依靠大量“输血”提升军事能力的买方地位;最后,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促使二手市场升温。从历史发展看,中东地区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结束后都曾进入一个军火贸易的高涨阶段,两次战争相隔时间较短,引进的新式武器功能还未等完全发掘利用就已成为更新换代的物件。目前,中东各国的武器均处于比较饱和的状态,共包括装甲战车约7万辆,各种火炮超过6万门,各式飞机5200余架,直升机2000余架。庞大的数量、无休止的进口使得原有武器的解决就成为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退役的装备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可为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利用。这些被称为“二手”武器的军火,价格相对便宜,使用价值并不低,很有吸引力。因此,若中东地区依然以这种势头大量进口武器的话,该地区在未来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手武器交易市场。 第二,中东变局将会影响地区军火贸易的产品结构 中东变局引发的利比亚战争呈现出不对称战争样式,呈现出以空袭作战为军事干预主要打击手段、以精确制导为空袭毁伤手段的显著特征。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场上显出的威力将会进一步促进军火贸易结构的调整,在此影响下,中东军贸市场的产品结构将随之发生一定改变:首先,空中力量的发展将成为重中之重。空中打击是利比亚战争的主要作战手段,由于作战半径的局限,传统上由地面炮兵完成的任务在这次战争中几乎全部成为空军的专利。很多中东国家都更为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战争的重点在于现代化的空军,这无疑为全球战斗机市场注入了强心剂,2011年沙特就与美国签订了154架F-15SA作战飞机的钜额订单。因此,在未来一个时期,军用战机的市场份额将位居中东地区军贸市场的主导地位:其次,精确打击能力将不断予以强化。从国际武器装备技术发展看,无人控制技术、精确打击技术和隐身技术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军事装备的关键评价要素。利比亚战争中联军第一周使用的武器全部是精确制导武器,包括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在解除被攻击方的防空能力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不少中东国家已经将精确打击武器如近中距空空、空地导弹、智慧炸弹、导弹防御系统列入优先采购专案。美国 *** 在2011年11月公布的军事援助计划中表示,将出售给 *** 国家4900枚精确制导炸弹;最后,防空体系建设将提上议事日程:从以前的中东武器市场格局来看,防空系统的进口只是整个武器进口的“零头”。目前,中东各国的军事攻击能力不断增强,但防御能力偏弱。特别是近些年,伊朗在导弹技术上突飞猛进也给其他中东国家造成巨大压力,迫使其加快防空体系的建设。阿联酋2011年已经计划引进俄制“铠甲S-1”系统,并升级已部署的美制“爱国者”系统,还计划引进美国“末段高空区域防御”先进反导系统,仅这一项就可能耗资约70余亿美元。 第三,中东变局将会影响地区军火贸易的供需市场 从买卖双方来看,中东变局前的地区军火贸易市场分布不均衡,买卖双方都很集中。买方市场中,进口最少的国家与进口最多的国家相差甚远,且买方地位变化较快,以2009年为例,沙特从昔日中东最大的武器进口国降至第四位;而阿联酋则突飞猛进,占据榜首。就卖方来看,主要集中在世界大国,尤其是美、俄、欧洲部分国家,其他国家少有参与。结合各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及最近的局势变化,中东变局后,未来五年地区军火市场中的买方和卖方将会出现一定变化:就买方市场而言,可谓有升有降。叶门等国由于国内局势不稳及自身经济实力的抑制,在军火市场上的份额可能会下降;伊朗由于联合国对其实施武器禁运等干涉因素的影响,也很有可能减缓前几年军火贸易的高额势头。以色列作为美国打入中东的一支“楔子”和战略“棋子”,仍将会在美国的支援下继续保持军事优势;伊拉克已重新进入世界军火市场,军火购买能力逐步恢复,利比亚的未来也可能类似伊拉克,二者未来的贸易份额将逐步攀升。埃及目前每年从美国获得约13亿美元军事援助,相关援助将持续到2018年,重新整合过的政权预计会继续寻求获得美援。对于目前正处在动荡之中的叙利亚而言,阿萨德政权自从反 *** *** 爆发后,就花费巨资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近期叙利亚的军火贸易份额仍将保持高涨。此外,在周边局势动荡的 *** 下,“财大气粗”的海湾 *** 国家所占市场比重也将会越来越大;就卖方市场而言,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优越性、国际能源市场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巨大的市场利润的吸引,注定了现有的中东武器供应国都会紧紧抓住这个市场,并试图扩大市场份额。未来几年各国的竞争很有可能不会打破这一格局,即美国扮演重要角色、欧盟不断谋求扩大影响,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积极介入。可以预料,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随着各军火供应国争夺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买方市场的活跃,争夺中东军火市场的战斗必将趋于“白热化”。 综上可见,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当地不少国家对军火的需求更加旺盛,军火出口大国也将继续死死咬住中东市场这块“肥肉”,地区军火进口产品型别将继续以高、精、尖武器为主,武器杀伤力将不断增强。日益兴旺的军火贸易将会加剧武器扩散和军备竞赛,对本身矛盾重重的中东地区而言,更无异于“火上浇油”,会对各国发展、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中东变局后地区军火贸易的负面效应 军火贸易所带来的影响效应十分复杂,就积极方面来而言,中东国家的军事力量增长的确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巩固了国家独立、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相对积极影响,中东变局后,地区军火贸易的升级加剧带给当地国家更多的则是消极作用,各种高、精、尖武器的扩散将会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东地区的稳定、全世界的安全等方面造成重大冲击。 从国家经济层面看,中东国家大力扩充军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先进的技术支援,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延缓甚至阻碍一些中东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进步。目前,许多中东国家依然背负着相当沉重的军事负担,以2007年为例,包括沙特、以色列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军事开支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8%甚至更多,阿曼甚至达到了10,6%。而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军费开支水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为4,7%。超出正常防务需要的军事开支会对国家经济建设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影响 *** 提供完善的社会福利,致使科研技术的发展滞后,还会造成失业率升高和通货膨胀,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 从地区稳定层面看,军火贸易使中东军备竞赛得以长期持续进行。由于缺乏强大的现代工业基础,大部分中东国家的武器供应严重依赖进口,而随着武器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和生产难度加大,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在某种意义上看,军火贸易是中东军备竞赛的“生命之源”,离开了外部供应,中东军备竞赛就难以长时间进行。军备竞赛的长期存在会使固有争执更加复杂、危险,致使该地区的国家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下,大大削弱安全系数。本已十分脆弱的中东军备控制机制会面临新挑战,地区安全环境将愈加恶化。 从全球安全层面看,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不断加剧,为恐怖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方便。长期的军火贸易使中东地区积累了大量武器,由于管理不严格及其他因素影响,致使大批武器流落民间,为恐怖主义活动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特别是中东变局中,卡扎菲政权的垮台导致大量武器在混乱中流失,它不仅加剧了 *** 社会的动荡,更成为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物质基础。一旦 *** 掌握先进军备或相应制造技术,将可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这不仅威胁著特定地区安全,而且还使国际社会处于不断加剧的恐怖主义威胁之下,对国际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从国际军控层面看,国际军备控制的形势将更为严峻。如前所述,中东变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 了军贸需求,对新一轮的国际军备竞赛起著推波助澜的作用。持续进行的军备竞赛将日益成为国际和平、安全甚至人类生存的威胁,将是人类为追求发展目标而付诸的努力的威胁,也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障碍,并妨碍了人类面临的其他关键问题的解决。 四、结语 从14世纪以来,军火贸易一直是破坏性力量的主要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频繁爆发的冲突、战争及恐怖主义事件,无不与逐渐上升的军火贸易有着密切的关联。长时期军火贸易引发的军备竞赛使中东地区囤积了大量武器,整个地区成为一个“火药库”,随时都可能爆炸。这不仅阻碍了中东地区和平与进步,还累及了整个世界的发展与稳定。 自2010年开始的中东变局引发了 *** 世界的大动荡,西方大国不断插手干涉地区事务,致使各方的历史矛盾与现实利益不断碰撞,不仅打破了地缘力量的平衡、推动了地区格局的“大洗牌”,还严重冲击了当地政治、经济秩序。不断恶化的地区安全环境促使各国大量进口先进武器装备,对本就十分旺盛的军火贸易起到了“火上浇油”的 *** 效应。军火贸易的不断攀升带给中东地区更多的是消极作用,它恶化了国家间关系,致使地区局势长期紧张,还给西方大国插手中东事务提供了机会;大量宝贵的资金、人力投入军火贸易,挤占了有限的经济资源,阻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武器的泛滥又导致恐怖主义活动猖獗;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此背景下,推动军备控制对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削减军费开支和武器进口,建立相互信任措施等手段,可以有效缓和紧张局势,增进国家间理解,推动中东和平程序、地区矛盾的解决和实现共同繁荣。但就目前局势而言,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依然兴旺,军备竞赛的势头依然强劲,军备控制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中东地区要想全面、彻底地实现军备控制,就必须首先改善地区政治、安全环境,减少、消弭中东各国之间的猜疑与敌视,增进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各方只有在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保持耐心、克制的态度,寻找并扩大利益遇合点,加强相互信任与理解,才能真正实现军备扩散的有效遏止与军备控制的全面落实。
xiaotian0001
东北亚主要包括中国、俄罗斯、蒙古、朝鲜、韩国、日本六国,由于冷战两极格局的影响,美国在这一地区对各种事务的插手,使得美国反而成为这地区格局的主角之一。所谓政治格局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表现为一定的国际政治结构或体制、体系。东北亚政治格局在中俄朝相互间的战略性伙伴关系,在美、日、韩方则表现为美韩同盟和美日同盟,在李明博上台后,加强了韩日关系,实际上形成了美、日、韩战略性三角关系。由于朝鲜半岛长对抗局势,以及近年来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朝鲜核问题使得这一地区局势变得更加紧张和复杂。这种情况下自然大大不利于这上地区的经济合作,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更是起了极其消极的影响。1.东北亚政治格局现状东北亚政治格局一方面是受冷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影响,另一方面东亚地区特殊的历史地理背景也是其现存政治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总得来说东北亚政治格局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1.1朝鲜半岛对抗局势紧张最近朝鲜半岛局势风云突变,自5月25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第二次核试验以来,朝鲜短短5天就发射了6枚导弹。从发射“卫星”到二次核试验,再到现在接连不断的发射导弹,甚至有迹象显示朝鲜还要在下月发射洲际导弹。朝韩两国剑拔弩张的紧张态势是甚至有可能导致新一轮的半岛军事冲突与战争,并且极有可能导致这一地区开始以核武器开发为重点的军备竞赛。朝鲜与美国的关系再度高度紧张,在美国的倡导下,联合国最终采取一致性决议,对朝鲜进行制裁,然而朝鲜国内对些反应强硬,东亚政治局势的缓和还最终还要靠东北亚各当事国的相互妥协与合作。1.2中日两国国家关系起伏不定由于历史原因,中日两国互不信任是世界上人所共知的,加之在台湾问题、钓鱼台问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自建交以来关系起伏不定,中日两国都是亚洲经济大国,日本是亚洲最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则是亚洲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仅管中日两面国经济互补性强,但是出于上述原因中日经济合作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潜力。仅管这样,中日经济合作在某些方面还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日国家关系改善时期,比如福田康夫访华将就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2年中日经贸关系有了新突破,中日贸易将进一步增长,2年内会达到3,000亿美元;中日之间也产生了不少大型合作项目, 国家海关总署日前公布数据显示,福田康夫当政2年内日本继续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地,双边贸易总值2,360.2亿美元,增长13.9%。 其中,中国自日本进口1,339.5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出口1,.7亿美元,同比增长11.4%。中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由2003年的15.7%降至2年的11.8%,2年该比重进一步下降至10.9%。2年以来,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再次出现下滑,而中国对日投资不断增加。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生与世华财讯交流时指出,近几年中日经贸合作增速有所放缓的主要原因是中日偏“冷”的政治环境。中日经济互补性很强,而且是近邻,日本曾连续10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自2004年起,中国和欧美的贸易发展加速,而与日本则出现倒退现象。2年,日本对华投资项目数和金额都大幅下降,双边贸易增速也有所放缓。中日“政冷”的滞后效应已显现。2年以来,中日贸易虽然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仍没有摆脱自2004年开始的低速增长的趋势。由此可见正中由于中日政治关系的不稳定造成了中日全面合作的困难,进一步对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1.3中、俄、朝在东北亚合作层次相对较多低仅管中、俄、朝三国有着绵延数千公里的边界,但是三国的合作层次相对较低,最大的特点是“政热经冷”与中日“政冷经热”有着截然相反的合作特点。具体到中俄之间则是,仅管中俄之间已经建立了而向21世纪的战略性伙伴关系,但这也是更多的体现在政治层面,中俄之间的经济合作并没有达到与其政治合作相应的层次,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俄间政治信任感没有达到百分百的原因之一,最近俄罗斯国内出现的“中国危胁论”和基于中国移民的“黄祸论”就是很好的体现之一,反应到政治层面则是中俄在某些国际问题上迟迟达不到一致性意见,降低了中俄在解决国际性问题的默契性程度,具体到对两国经济合作层面的影响典型的事件是中俄石油管道线改道风波,而中俄最大的贸易项目就是两国间的能源合作,俄罗斯是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着1707.5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它的西部与欧洲一体,东部和南部融入亚洲大陆板块。俄罗斯地大物博,广袤的国土赋予俄丰富的自然资源。其森林覆盖面积为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1%,木材蓄积量为807亿立方米;已探明天然气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强,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储量为65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至13%;煤蕴藏量为2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铁、铝、铀、黄金等的蕴藏量也均居世界前茅。为中俄在能源合作方面的努力,中国政府也在不断的努力。据俄罗斯联邦政府新闻处向俄新社透露的消息,2006年12月6日早晨中俄两国政府首脑出席了第二届俄中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此后将举行俄中总理第十二次定期会晤,晚间两国总理还出席了中国年闭幕式暨文艺演出。中俄两国总理将首次讨论向中国出口淡水鱼类和海产品的问题,这是有关问题第一次在这样高的级别上进行讨论。此外还将讨论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问题,包括关于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建设问题。在历次政府首脑会晤中,俄中两国贸易问题已经成为例行磋商问题,双方计划在2010年将双边贸易额扩大到600亿美元,如果有可能则扩大到800亿美元。中、朝之间的合作则是得水平更低,由于朝鲜对外一直保持着相对封闭的状态,这一方面是由于朝鲜仍保留着苏联式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市场的活力,,另一方面由于朝鲜不顾国际社会的一致反对,开发核武器,国际社会对其采取了各方面的制裁,特别是经济制裁,加重了中朝经济合作的难度。此外朝鲜族本身是能源贫乏,工业结构单一不合理,使得中朝贸易仅仅局限在,木材、农产品以及一些生活用品等民生层次的商品类贸易。2、中国和平崛起的内涵及其条件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然而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霸权主义国家美国,会千方百计的限制中国的和平崛起,其中朝鲜问题和台湾问题是其限制中国和平发展的两张王牌。为此中国要通过各种努力妥善处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一个和平的有利的国际周边环境。2.1中国和平崛起的内涵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是一条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友好相处、共同发展之路;这是一条依靠自身力量、挖掘自身内涵、注重全面协调之路;这是一条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自我完善之路;这是一条在全人类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振兴中华之路。中国的和平崛起具有历史现实性,它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符合中国、亚洲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人民的历史经验和文化传统。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它将使世界格局更为平衡,国际社会更为安全;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使人类的文明和文化更为丰富多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模式和文化借鉴;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为国际关系的历史带来新的范例和素材,证明人类可以以理智和和平的方式处理好国家冲突这一千古难题,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是几代人前仆后继,胼手胝足的奋斗目标,也是今后几代人的光荣责任。2.2中国和平崛起需要的条件中国的和平崛起所需要的条件总体来分两个方面也就是国内和国外方面。2.2.1国内条件中国的和平崛起的国内条件总体来说稳定和发展。具体的稳定来说最重要的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全面贵彻和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具体体现在民生上则是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解决广大人民面临的切身难题,比如就业、住房、医疗、养老保障等;大力提高科技术,科技立国,使科技真正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当今以信息产业经济为各国经济龙头的情况下,我国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全全球队化不断强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主宰了全球的贸易甚至是把握了住了全球的经济命脉,所以我们要大力打造一批强有竞争力的国际化大公司,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管理技术和经验,完善我国企业的企业管理体制,同时不能忘记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出符合我国实际的企业管理体制,走向世界,开拓国外市场。特别是在经济安全方面,我审时存势,全面了解世界经济走势,当前发生的金融危机就是很大原冲动了我国的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方面,一方面这与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日渐形成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有关,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经济结构,内外并重;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国际社会建立新型的国际货币存诸机制,完善国际金融安全保障体制。2.2.2国外条件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是内外条件的结合,如果说内因是根本的作用,那么在一定的时期内外部原因的作用甚至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比如清朝末年时期的雅片战争以及后来一系列的外部战争的影响最终激化了当时国内的矛盾,导致中国封建社会最终解体,如果没有外部因素的作用中国也会慢慢的过渡到现代文明社会但是那个时时期的到来会很漫长,那样中国如果再追上西方现代国家的发展步伐会更加吃力,就现存的东北亚格局来说其对中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区域化趋势也相应的变得加强,具体的体现在区域化的合作集团的出现,当今全球就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化的政治经济合作集团,而在东北亚这一最具有合作潜力的地区,却一直处于对抗状态,这对东北亚各国的发展与合作甚至和平与稳定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对中国而言,这一影响更加明显,中国的东北地区迟迟得到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的全作基于东北亚格局这一隐性的存在,大大阻碍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步伐。3.东北亚政治格局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影响中国在和平崛起没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国际政治环境是不行的,近年来中国政府推行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战略的现实选择就是很好的体现,因为只有这样才更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合作进而给中国的崛起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真正做到有内有外,内外结合。现有的东北亚政治格局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是极为不利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3.1对经济方面的影响东北亚目前的政治格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是很不利的,首先朝鲜国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长期实行封闭的对外政策,当然这也是由于以西方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对其采取制裁的结果,仅管中国与朝鲜保存着贸易通道,俄罗斯同样如此但是这些合作都是初层次的,基于东北亚大格局的存在,中、朝、俄由于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发展特点决定了,三国的合作深度是有限的,至少基于目前的状况成果是很有限的,这种对抗性的存在,使得朝鲜半岛在东北亚合作的中间平台性作用基本没有得到发挥出来,同样这也导致了中国与韩国、日本的政治不信任感,也严重影响了基于海路的三国的经济合作,仅管这样三国总体合作特点可以用“政冷经热”来概括,可以想象基于和平,友好和东北亚格局的状况下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发展未来前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特征,并对世界经济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东北亚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尤其是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迅猛发展相比,东北亚济一体化进程明显滞后。因此,研究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东北亚经济如何实现一体化等问题,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研究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应对经济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产物,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并推动国际经济竞争由国家间竞争转向区域间竞争,因而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具有必要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效性是以足够的区域经济实力作保证的,东北亚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因而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具有现实可行性。 自由贸易区较之关税同盟更可能使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移,这为东北亚经济一体化选择自由贸易区形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双边自由贸易是多边自由贸易的基础,这决定了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应在多边自由贸易框架下通过大力发展双边自由贸易来实现⑴。在东北亚各经济体之间,中国与日本、韩国经济合作条件良好,二者建立自由贸易区不仅有可行性,而且是实现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对推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前景光明,但仍面临一些发展障碍。为了促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健康发展,中国和同本、韩国应统一认识,形成共识,消除对双方经济竞争性的恐惧;应大力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内的双边自由贸易进程;应加快建设中国国内统一立场;应加强中国与日本、韩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共同培育相互理解、和睦相处的环境;应采取积极措施缩小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经济发展差距,实现互惠互利。3.2对政治方面的影响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区域的国际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冷战时期,由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各国的战略均极端地基于安保利益这一吸引子之上。虽然各个阵营内的国家之间都呈现合作的状态,但阵营与阵营之间无合作之倾向,相反,它们之间的关系均表现出极端对立的状态⑵。冷战的结束,使东北亚区域的国际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东北亚名国在这一地区的安全利益在相当大的幅度内被弱化,而经济利益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被东北亚各国所重视起来。因此,各国的战略指向均由冲突的层面向合作的层面转移。之所以会出现这一趋势是与当今世界国家间对外行为范式的转变是关的,也就是国家之间的交往更多是经济方式,更加关注的是本国的经济发展。对中国的而言,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侧翼.作为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邻邦,朝鲜半岛在中国的地缘安全战略中一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冷战结束以来,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由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趋向多极化,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大国相互竞争的局面,处于较弱地位的朝韩两国也不由自主地被纳入了周边大国的战略轨道,半岛形势空前复杂化.而两次朝核危机的爆发更使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跌宕起伏,波折不断.面对错综复杂的半岛形势,中国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这一战略目标出发,确立了以"对话和合作"为基本特征的安全战略,并积极推动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为缓和半岛紧张局势,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⑶.美日同缀是影响东北甄地缘安全的重要因素。在东北亚地缘战略格局中,中、美、日三角关系是影响东北亚地缘战路格局的安全的关键变量。“在这个三角关系中,起主导地位和作用的是美国,在美日同盟的条件下,中、美、日三角关系是不等边三角,而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与中日外交距离的变化是影响东北亚地缘战略态势交化主要动因。”⑷美日同盟的形成,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冷战后美日同盟继续存在。则主要中美战略困局的产物。冷战结束后,为了防范和遏制中国,美国逐渐将其战略重心由欧洲转向亚太地区,并提升美日安保条约的作用,通过新的《日美安保合作指钏.》扩大了美日安保条约的使用范围,以《周遍事态法》把中国台湾地区划如美日安保的范围,矛头直指中国。美国还鼓励日本增强其军事力量以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大的制衡中国的作用,并且在美国的全球反恐行动中,还要求日本负担一部分军事,从而减轻美国在世界干涉行动的负担。另外。美国拉住日本,还有一个战略目的,就是阻止日本靠近中国,阻挠东北亚一体化进程,分化东北驱共同体的形成,从而减制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这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给中国的和平崛起造成了一个不利和东北亚国际政治环境3.3军事方面的影响在军事方面,由于东北亚格局的不利影响使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始终没有安全感,这会对中国的军事力量的部署产生重大影响,在台湾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中国的西方还存在问题的情况下,中国的军事部署被分散,一旦多个方位出现问题中国就会出现多面作战的不利局面,从而处于战争中的不利地位,且不说中国的武器水平与西方还有着那么大的差距的现实了,此外,中国还要背负军事开支的压力,当前中国的面临的众多的国内问题,经济发展是头等重要的,若是再背上军事战争的负担,中国的和平岂起前景可想而知3.4对文化方面的影响在历史上中国的文化就是东亚文化的主体,中国的文化也深远的影响了朝鲜、韩国、日本的文化发展,中国的和平崛起要充分发挥本国文化的因素,这也是中国要做到和平崛起的软实力因素。东北亚各国从蛮荒岁月走向强国之路都经过了思想启蒙的过程。可以说,东北亚各国的民族国家意识是由“师夷长技以自强”而来。自强和民族意识构成了18世纪中期东北亚各主要国家文化的主题。一旦这种主题成立,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就空前明确地被提出来,这也正是为什么极端的民族主义总是让我们联想到偏激狭隘的种族论。梁启超先生在将民族主义概念从日本引向中国的时候把除了黄种人以外的其他人种当作懒惰的人种加以嘲讽,以此鼓励国人奋发图强,甚至与“白种”争夺殖民地。⑸ 而东北亚区域意识的逐渐建立,伴随的是区域格局翻天覆地的大变动和力量的此消彼长。至此为止,东北亚在悠悠五千年中坚持的“儒治”方式终于向西方的现实主义低头。国家的力量对比成为左右东北亚局势的绝对因素。⑹可以说,东北亚国家进行区域认同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摒弃传统,寻求新生的过程。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去解读东北亚历史,目前的众多疑难都只是沧海一粟。当千年之外后人去写历史时,未必能够体会出今天的东北亚的困境与焦灼、斗志与希望。纵观已经成为历史的岁月,法德之间几个世纪的争斗,英法百年战争,仍然只是历史的一个瞬间而已。中国要和平崛起,东北亚的文化格局势必会重新进行组合,具体是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会变得更强,甚至会成文化东北亚文化格局的主体,而现有的东北亚政治格局对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是很不利,没有一流畅的交流环境,这在另一方面又会与东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交流产生不利影响,更加重了东北亚各国的不信任感。总之,东北亚的政治格局与中国的和平崛地起息息相关,东北亚格局内所发生的任何一个事态都会对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东北亚的格局在未来肯定会有重大的变化,这要基于东北亚各国力量的此消彼长有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相信东北亚各国会从本国的利益出发,妥善处理各国关系,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各国之间的问题,中国作为东北亚的大国,也是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崛起中的大国也一定会成功的运用和平的外交方式来解决东北亚格局所本国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笨笨的笨笨egg
在中东的国家普遍比较贫穷,经济形势严峻,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和通胀率都比较高,此外这些国家的政治也普遍缺乏民主,统治者独裁,政府腐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中东局势震荡的探讨》
摘 要:2010年12月由突尼斯开始的中东变局,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并导致多国政权更迭,随后叙利亚和也门引发了剧烈动荡。时至2012年,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仍在持续。中东地区大震荡引发的原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中东局势;和平发展;中国
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揭开“阿拉伯之春”的动荡序幕。2月11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3月14日,巴林局势动荡,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应邀出兵巴林“维稳”;3月19日,北约开始空袭利比亚,最终促使卡扎菲政权倒台,卡扎菲被打死;11月23日,也门总统萨利赫签署交权协议。
中东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通常指西亚北非广大地区,包括从肥沃新月地带,阿拉伯半岛及延伸到马格里布的广大阿拉伯世界,以及以色列、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塞浦路斯等20多个国家。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位于东半球中心地带。中东孕育了四大文明中的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是三大宗教伊斯兰教、____、犹太教的发源地,还孕育了三个盛极一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中东局势动荡原因
1.民族矛盾。中东地区主要民族有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库尔德、犹太等民族。但由于这些民族的兴衰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其强盛时期这些民族极力向外扩张,发展其势力,把自己的 文化 强加在其他民族身上,而在衰落时又经常受到其他民族的入侵和欺压,因此各民族之间造成积怨已久的矛盾。
2.宗教纠纷。中东是世界三大宗教____、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尽管三大教派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在教义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在各自的信仰上都主张自己的立场,产生很多冲突矛盾。伊斯兰教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宗教,由于该地区社会发展处于落后状态,伊斯兰教义又没有像基督____彻底地完成政教分离,而是紧密地与政治联系在一起,许多政治问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宗教冲突、纠纷又与政治纠结在一起,使中东很多问题难以理顺。
3.边界问题。很多人把中东问题仅仅归结为资源危机,或是宗族信仰问题,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任何能源都是以土地为依托的,任何宗族的生存也都是以土地为根本的,特别是中东地区,长期的动荡、战争频频,很多战争都是由于边界或领土的争端引发的。中东地区曾是人类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孕育了很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帝国,特别是最后一个帝国:奥斯曼帝国,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兴衰成为今日中东国家边界问题的重要历史根源之一。奥斯曼帝国兴盛时期,大部分中东地区都属这个帝国的版图,但随着国势渐衰帝国各省虽维持臣属关系,但已不听命于帝国中央,进入近代史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东地区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角逐的场所、瓜分的对象,从而使中东国家边界深深刻上了殖民主义的印记。西方列强肆意对中东地区分割再分割,并强加奴役性条例,西方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加剧了中东人民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东国家先后独立,但这些中东国家并未按照自身边界划分,而是在殖民者的势力范围内实现了独立,再加上中东新兴民主主义历史不长,尚有未划分完的边界以及泛阿拉伯主义思潮的影响,造成很多争端和战争。
4.大国的干涉和影响。中东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的结合部,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各大陆间的必经之道,该地区一些著名的海峡和水域通道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如:黑海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同时中东又是世界主要石油出产地,目前全世界已探明的石油总量约1 366.4亿吨,天然气量约1 128 921亿立方米。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量的66.42%,拥有天然气占世界储量的31%,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伊朗储量超过100亿吨。中东地区不仅油气储量大、分布集中,而且开发条件优越。因此,该地区是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最敏感的地区,历来是大国争夺的重点地区。正是由于在全球战略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就是中东,早在16世纪后的二三百年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确立,西方列强加紧向世界范围扩张时,就把殖民主义的魔爪伸向了广大中东地区,中东地区在那时成为了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掠夺财富和资源的猎物。
二、中东冲突与动荡造成的后果
1.动荡打破了中东地区传统的力量格局,阿拉伯世界再次被分化和削弱,整体实力下降。在这次动荡中,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分歧进一步加深,矛盾也更趋激化。阿拉伯世界作为整体,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阿盟作为阿拉伯世界唯一的地区组织影响式微,对该地区成员国一开始出现的国内乱局反应迟缓,并毫无对策。回顾60年代以来,在涉及阿拉伯世界重大利益的诸多问题上,如巴勒斯坦问题、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等,阿盟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次中东危机,尤其是针对利比亚问题,阿盟对西方军事行动态度摇摆,无能为力。反映出阿盟地位日渐下降,在深受西方压力和内部意见分歧影响下而日渐衰弱的现状。
2.中东地区传统的意识形态面临新的挑战。阿拉伯民族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都已遭受到挫折和打击,其代表人物都以不同结果退出阿拉伯政治舞台。目前,中东国家处于十分重要的转型期,即摒弃传统专制主义之后向现代民主政治迈进,伊斯兰教本身处在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承载了太多非宗教功能,使政教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在新的形势下,一些国家打算全盘西化或寻找“伊斯兰替代方案”,但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处在转型期的中东社会面临诸多的社会矛盾,统治者在处理各类问题时的失误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没有彻底的宗教改革就无法实现深刻的社会变革,因此,宗教改革已成为中东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历史必然的需求日渐凸显。而经过宗教改革或宗教革命洗礼的伊斯兰教不仅将进一步自我完善,还必将推动中东社会的迅速发展。
3.中东地区要建立起稳定的地区新秩序需要漫长的过程。尽管中东国家有很多是同一性质的社会,但各个国家的具体问题都各有不同,如巴林和也门、叙利亚因教派之争产生分裂,利比亚本土部族之间有很大分歧,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极大。过渡转型时期,中东各国家因其社会、历史、文化及发展不平衡的差异性,在政治发展形势上也不尽一致,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中政治”,因此,中东国家不会以同一种方式完成政治变革,这些国家的社会转型也绝不可能孤立地完成,另外,各种外部势力和体制的干涉,也加剧了中东国家的矛盾的复杂性。因此,短时期内,该地区不可能实现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稳定新秩序。
三、乱局之下的理性思考
到目前为止,中东出现震荡的几个国家基本上表现出的性质是:一场民众自发性的变革运动。尽管参与者、支持者的某方面现代技术的加入显现出较具规模和组织性,但大多民众也多半都是在对重大历史行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登上历史舞台的。民众诉求不明确,缺少建设性目标和具有超凡能力的符号性领导人,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暗中干涉,利用各种 渠道 影响、怂恿还处在蒙昧期的抗议群众和反政府组织,暗中作祟的同时也在明处以各种理由干涉各个国家的内政。
阿拉伯国家的政权“过去和现在都不是靠外部力量框架来维系的”。相反,他们能屹立几十年不倒,“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自身的手段”。主权国家的内政应由主权国自己解决,用不着别国干涉,所以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还是要依靠人民。中东问题的最后解决也是要靠阿拉伯世界的团结。
时刻警惕大国的别有用心。奥巴马政府总体上在这次中东动荡中,采取的是所谓“有选择介入”的现实主义政策。“奥巴马主义”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自伊拉克战争来一直面临的一种外交困境:一方面美国难以忍受那些冒犯美国价值观或威胁美国边缘利益的海外事件,另一方面,美国又不愿冒风险全力投入加以应对。这部分也是因为美军的资源现在几乎已用到了极限。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收缩中东战线,将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美国对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发展对其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和支配力带来的挑战已经有极大紧迫感和危机感。尤其,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美国开始担心中国正在和美国争夺全球影响力。同时美国也觉察到已经不能单靠自己处理全球经济事务。美国近期高调加入并力推TPP,显然带有制衡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战略意图。目的明确地将亚太作为重点的战略部署。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美国战略重点毫无疑问地指向亚太地区。
四、对中国的启示
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发生了动乱,并引发了英、美、法等国的干涉,西亚、北非的一些国家局势剧烈动荡,国家遭受巨大灾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正是对这种所谓“大环境”的清醒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就我国本身而言,在十二五期间更应注重关注:民生问题、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腐败问题等。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只有切实做到发展才是硬道理,集中精力搞建设,处理好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施雪华,汤静容.近期北非和中东局势动荡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11).
[2]王维虎.探析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的原因及其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8).
《中东动荡问题的分析》
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有关中东动荡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看法。
关键字:中东 动荡
众所周知,最近世界局势有些动荡不安,尤其是中东地区形势尤为严峻。这对我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东问题由于涉及到众多国家的利益,所以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年由于以色列实行强硬政策,以及美国政府的偏袒政策,巴以问题陷入了新的僵局,中东局势依然处于动荡之中。在阿巴斯上台之后,中东问题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直到现在,稍显平静的中东局面依然藏有暗忧,前景不容过于乐观。
造成中东问题现状的因素诸多,但大多数都紧紧的围绕着宗教冲突以及领土冲突。在中东问题上,美国和以色列的政策在巴以和平进程中起主要的作用:
以色列方面:以沙龙政府为代表的以色列右翼力量 深受犹太复国主义、宗教和民族沙文主义的影响,长期推行铁血政策。造成巴以冲突激化的现状的直接原因,是鹰派人物沙龙上台后推行的铁血政策,以色列的宗教民族沙文主义窒息扼杀了巴民族解放事业, 使得中东和平进程崩溃。从以色列角度看造成现状的原因,是有深刻思想根源的右翼政府的强硬政策的原因,而国家安全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以民众的支持,又是政策能够站住脚的原因。这更成为了目前中东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美国方面:参与协调巴以问题的国际社会成员除了美国还包括联合国、欧盟、俄罗斯等。但从本质上看,给与以色列政治、经济、军事支持的美国才是影响巴以问题外部因素中唯一关键的因素。美国在中东有巨大利益,支持以色列这个民主的非伊斯兰的国家符合其利益。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才得以在阿拉伯世界中生存和发展,以色列对美的依赖性很大。所以几乎只有美国才能从外部影响到以色列。但是美国在中东问题上偏袒以方的态度显然有失公正,其结果不但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且还在阿拉伯及伊斯兰世界中撒下仇恨的种子。
总的来看,虽考虑到美、以两国政府的更可能对现在局势发展的方向有影响。但就以往的 经验 由于宗教领土等诸多因素,即使出现缓和,也有很多尖锐的斗争和问题摆在各方面前。在未来,犹太复国主义这一意识形态仍对以政局有很大影响,美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支持以色列,并有所偏袒的政策,而巴勒斯坦又无法得到强大力量的支持。所以,中东问题的前途总的来说是比较暗淡的,不可能很快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有随着国际力量的变化,各方力量平衡后,才有可能得到各方满意的答案。才有可能更好的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重开巴以和谈之门。由此可见,中东和平之路是相当复杂而漫长的路,前景是比较暗淡的。
看了“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的人还看了:
1. 2017大学形势与政策答案
2. 中东问题聚焦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3. 形势与政策有关中东局势的论文
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也是人类群体生活中可欲的价值,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高中政治论文范文两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浅析高中
政治是整个社会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在社会活动中必不可少。我为大家带来了大学生政治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学生政治2000字论文篇一:《浅
效率、效益和服务品质与竞争对手巨大差距之间的矛盾,所有的板块都存在着这样一个普遍性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青少年研究,当代青年,思想理论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东南亚研究期刊是c刊(CSSCI南大核心期刊)。《东南亚研究》创刊于1959年,双月刊,是由暨南大学主管、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主办的国际问题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