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猫的习惯
针对本科生而言,比较大众化一些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找代理机构帮忙,二是按正规流程走。
找代理机构可能是很多想要发表核心期刊同学想走的路子,但是我觉得并不是很合适。其一,价格相当高,我知道的代理机构中一篇北核最便宜的也得1.8万,最贵的我见过有接近7万的,平均都在3到4万元之间。这个价格大多数本科生根本接受不了。
其二,太多了,这类新闻相当多,有的说什么先交定金之类的,拿了钱就拉黑你。但这也不代表所有机构都是,总之慧眼识珠,不要上当。
其三,即便不是,一般正规的核心刊物也要求作者的职称和学历,本科生即使掏钱都不见得能发表。
其四,涉及到了学术不端的问题。
而另一条路就是走正规的官网投稿等待发表了,这条路首先要求必须找一位“好导师”,而且你要是真的想发表核心的话,最好从大一末或大二初就开始,找到系里的老师,说明想要跟她做科研或者跟老师做课题的来意,态度诚恳些,并且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一般的老师都不会拒绝的。
在你“做科研”的前期,老师可能只让你在他的课题组打打下手,并没有什么产出,但这也都是必经之路。当你完全熟悉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并且具备了独立思考及写作的能力后,就完全可以自己尝试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了。
或者即便不写论文,那么帮了课题组这么长时间的忙,老师一般也会在他发表的论文中挂上你的名字的。
大学教师很少有主动投稿普刊的,一般最低投的稿件也是核心,甚至是SCI。至于后期可能出现谁是一作谁是二作的排名问题,我认为这并不是什么大事,甚至你自己要主动提出署名二作甚至三作的要求,别忘了没有你的导师帮忙,你走不到这一步的,况且,论文还得审核第一作者的资质。
如果只有一个本科生的话,一般是不给发表的。当然,一般导师做通讯作者,你做第一作者,也是一个很常见的搭配。但是不论怎样,一定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对待帮助过自己的所有人。
起源
1931年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首先揭示了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发现某时期某学科1/3的论文刊登在3.2%的期刊上;196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了二次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发现75%的文献出现在10%的期刊中。
1971年,SCI的创始人加菲尔德统计了参考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24%的引文出现在1.25%的期刊上,等等,这些研究都表明期刊存在“核心效应”,从而衍生了“核心期刊”的概念。
依据布拉德福定律,如果科学期刊按其所刊载某一学科论文的数量多少,依递减顺序排列并划分出一个与该学科密切相关的期刊所形成的核心区期刊区以及另外几个区,使每个区中的期刊载文数量相当,则核心区期刊数量与相继区的期刊数量成1:n∧2:n∧3:n∧4……即刊登与某一学科或专业有关的论文较多的那些期刊。
Bubble0104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论文是其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对于打算保研的同学来说,发表学术论文是保研的前提条件。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进入复试之后,导师非常看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因为导师最喜欢的学生就是科研型的学生,能够帮助自己做各种课题,成为自己研究工作的得力助手。所以,如果在本科、研究生阶段有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将为自己进入硕士、博士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研究生复试中占尽优势。
TATA木门韩林
发论文作者是本科还是其他学历都不重要,主要是稿子的质量和投稿时机等其它因素。不要赶在评职称之前7-11月份投稿发表文章,采用的机会会小很多。花钱发稿,有的杂志可能会提供稿件,只需直接署名即可。
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简称"统计源期刊")之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出版
长沙一本高校的、本科生论文指导教师来回答这个问题。问题的答案分成两个层次:第一本科生毕业论文肯定可以发表;第二,为何本科生毕业论文在期刊上发表的很少;第三,期刊
针对本科生而言,比较大众化一些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找代理机构帮忙,二是按正规流程走。 找代理机构可能是很多想要发表核心期刊同学想走的路子,但是我觉得并不是很合适。
1、组织评价的单位不同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
1、出版社不同 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部出版的图书。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涵盖范围不同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