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zhou214
在这个人人都讲“大数据”的时代,似乎大家都开始对算法怀抱憧憬。我们真的信任计算机吗?宾夕法尼亚大学的Berkeley Dietvorst和他的合作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索,他们让被试根据沃顿MBA学生的申请资料预测他们毕业时的表现,包括学业表现,雇主的名气等等。部分被试同时被告知沃顿的招生办公室基于数百名MBA学生的资料开发了一个统计模型用来做同样的预测。不出所料,变量一样的情况下,模型的预测比被试自己的预测要准的多。但即便如此,只要被试曾见过模型的预测不准,他们就会抛弃模型,选择人为预测,不论预测者是自己还是另外一个人。也就是说,人们对算法的信心不堪一击,但对人的信任却不会被错误彻底摧毁。我看完都懵了。
寻梦的蒲公英
最值得反思的地方就是,这样的论文为什么能够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且大多数的人在思想上都是进行了一系列的遐想,这也导致了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的乱象,所以在这方面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匪号叶小二
奇葩论文:论水滴石穿的可能缪误 申明:由于作者没有开展试验研究的条件,所以本文全部都是猜想。 水滴石穿(百度百科解释):滴:滴落。穿:洞穿。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持之以恒,事情就可能成功。 摘要:水滴石穿是中国的古老成语,只水的长期滴落可以洞穿石头,用来做励志比喻。本文试图论证水滴石穿传统理解的物力冲击破坏作用的缪误。 一、水滴石穿物力冲击不可能成立的原理和可能科学依据 因为水没有硬度,同时水滴石穿的屋檐等地方冲击下来的动量也不够,所以水不可能穿透石头。同时石头的硬度远远大于水滴,在受到水滴的冲击之后,任何物体都有反弹的力量,石头既是是微弱的反弹力也能够抗住水滴的冲击后复原。没有硬度的水滴即使冲击力再大,也无法对石头造成物理冲击损害。 而现实中有水滴的地方石头确实会损耗,这主要有三种原因,但都不是传统理解上的物力冲击效果。 ①化学作用。雨水中可能含有酸性成分,酸性成分跟石头发生化学作用会损坏石头。有人可能说过去没有酸雨,但是古人焚烧东西,以及打雷高温等情况都可能造成空气中存在能够遇水变酸的物质。这种雨水酸性含量很少,但是日积月累可能给石头造成水滴石穿的损害。 ②生物作用。有水滴的石头可能长期保持湿润状态,如果遇上一些土壤颗粒,极容易滋生微生物和微植物,生物的新陈代谢势必给石头造成损坏。 ③物理作用。从屋檐或者高山地下的水滴,可能偶尔参杂着沙石颗粒,或者石头表面有沙石颗粒,在雨水的冲击力作用下,这两种沙石颗粒与石头发生摩擦,给石头造成损坏,而并非雨水物理冲击石头。 二、几个旁证 ①有人会说河水里的卵石被磨圆了,这其实不是水流冲击石头造成的,而是河水流动带动沙石流动,沙石与石头长期摩擦造成了石头被磨圆了。 ②我听说有一种切割方法叫做水切,是用高压水枪切割很硬的瓷砖等物品,但是实际情况是高压水枪里有很细小的沙粒,沙粒在高压水枪的作用下高速冲击瓷砖,造成沙粒切割了瓷砖,而不是水的作用。 ③切割的原理。切割有两种原理,一种是高硬度的东西在高压强的作用下分割开了低硬度的东西,一中是高速运动的硬度材料通过自我损耗的摩擦效应切割高硬度的东西。显然水不具备这两种原理的作用。 ④水的冲刷作用。水在高速度下很强的冲刷能力,但是这种能力主要是压力推倒能力,是巨大的压力把东西推倒,而不能产生集中一点的打击力。在水流的强大冲刷能力下,结构不紧密的东西可能被冲击破碎,但是石头和金属这种物品水是冲击不碎的。有的石头的结构不紧密,也可能被冲碎,但还是推倒作用。 三、关于愚公移山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水滴石穿根本滴不穿,所以水滴石穿的寓意也是不成立的,它反而可以论证没有足够的实力和硬度,不要跟实力太大和硬度太强的事务相碰,根本不会损害到目标。现实中,很多情况下,都有水碰石头的类似现象,水就算付出足够的努力,也无法伤害到石头。 跟水滴石穿有相同寓意的成语是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最后是被神仙把山搬走了,而现实不可能移山。 ①挖山是大问题。山很大,如果从山脚挖会很危险,如果从山顶开始挖上山下山路很长,耗时太多。 ②放土是大问题。就算把山挖了,那挖山之后的土放哪里,愚公所处一定是丘陵或着山地,不好放土。 ③子孙靠不住。愚公把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子孙极有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和志向,不会继承移山事业。 ④媳妇嫁不进来。愚公的子孙要找媳妇,女孩子一听嫁过来要挖山,靠,不嫁了。于是愚公子孙断了。 结论 水滴石穿如果不成立,说明有时候太弱小的东西是损害不到太强大的东西的,但是弱小跟强大斗争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比如说转变思维用化学生物学方法,或者借助沙石的作用,也能给石头造成损害,但是千万别以卵击石硬碰硬。持之以恒这个励志道理是正确的,但是方向一定要正确,否则就是南辕北辙。
叶伟2050
“熟蛋返生”这是一篇很奇葩的论文,但是现实中却是有人相信的,这件事情的背后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什么这么奇葩的论文会被刊登?为什么这个作者还身兼数职?这些都是我们要追究的,这样的类似于的人居然还有多个头衔,现在学术的头衔是不是得来的太简单了,刊物刊登论文的门槛是不是太低了,不能说是门槛低了,这简直就是没有门槛。
目前熟蛋返生论文的作者郭某已经被免职了,但是我觉得这件事情并不能就这么简单的结束了,这样荒唐的人是怎么当上的老师,是怎么拥有这么多头衔的,这些都是需要追究的,还有刊登这篇论文的刊物也需要整改一下,作为一个学术工作者居然宣扬这种类似于神力怪说之类的文章,并且还开的有培训班,这真的是贻笑大方,真的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呀。
我还记得刚开始的时候郭某还很自信的说,熟蛋返生确实是存在的,而且返生的鸡蛋还孵出了小鸡,他们已经试验了好久才发表了这篇论文的,说这话是谁给你的勇气呢,是梁静茹么?可悲的是还有那么多家长相信这套说辞,还把孩子送到她的培训班,也不知道这个郭某是怎么对这群孩子洗脑的,居然让这群孩子也相信自己也可以通过努力来得到这样的超能力,这真的是玄幻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随着网友讨伐声越来越大,郭某一看形势不对了,就赶紧改口说这是替别人写的论文,也就是说自己的是代笔,然后又说自己长这么大都没有撒过谎,还哭着向大众道歉,我觉得郭某做的这一系列举动都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根本就不是真的有诚意认识到自己错了。
安妮果果33
我觉得的这么写论文真是没有意义啊,过去,有一个人提着一个非常精美的罐子赶路,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啪”的一声,罐子摔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顿时成了碎片。路人见了,唏嘘不已,都为这么精美的罐子成了碎片而惋惜。可是那个摔破罐子的人,却像没这么回事一样,头也不扭一下,看都不看那罐子一眼,照旧赶他的路。这时过路的人都很吃惊,为什么此人如此洒脱,多么精美的罐子啊,摔碎了多么可惜呀!甚至有人还怀疑此人的神经是否正常。事后,有人问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这人说:“已经摔碎了的罐子,何必再去留恋呢。
蜡笔小新新XU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动作幅度越大的警示牌越有效—驾车者更早注意到警示牌的存在,进而更早刹车。这是因为,人们在看到静态图片时会在脑内模拟实际的动作。所以看似越“癫狂”的警示牌越容易让人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论文写这个不太正常啊。
红泥娃娃
今年10月14号,苏州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孙杨顺利通过硕士论文答辩,他的研究题目为:第三十一届奥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冠军比赛技术分析。也就是说大白杨在这次的论文答辩中研究了自己的游泳技术。我想说如果导师提问这个数据有些不充分啊,孙杨是不是可以立马带老师去游泳馆亲测。
昵称真是醉了
一直没理解这篇论文是什么意思,预算紧缩之所以会导致消费单一是因为消费者想规避损失所带来的痛苦。在其中一个实验中,被试的时间预算被缩减:本来有21天去西欧旅游,现在只有14天了,被试必须缩短他们的行程。研究者试图让他们直接砍掉一些原定的旅游城市,或是减少在一些城市停留的时间。结果发现,直接砍掉一些城市对人们来说是更轻松的选择。也就是说,消费单一化是消费者应对预算缩减的一种情绪缓冲。如果预算缩减没有带来这种购物上的”损失感“,消费也不会变得单一。在实验的最初,也就是被试的预算还没有被缩减的时候,如果这个预算没有用来做消费决策,或是花在了与之后的消费无关的地方,人们在面对后续的预算缩减时也不会体现出消费单一化的倾向。
杂志是可以被很多人看到的,尤其是学识性的报刊,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停刊整顿有助于抵制不正之风,尊重科学。
那么就应该好好的和自己的导师去沟通,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导师好一些,并且讨好他们。
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有幸能遇到良师益友,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首先最需要感谢的是恩师刘继虎教授。刘老师在学术研究方面保持着睿智、
这是必然的,一些人喜欢投机取巧,反而害了自己。
论文查重结果不准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使用了假的知网查重报告目前的知网论文查重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些不法商家用假的知网查重报告欺消费者。如果是一份假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