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94

暮光绝恋
首页 > 期刊论文 > 江苏大学学报年文章量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onbean棒冰

已采纳

第16卷第4期2006年8月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JournalofJiangsuUniversity(MedicineEdition) Vol.16No.4Aug.2006 葡萄糖脱氢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的方法学评价 周丽萍,姜旭淦,徐军 1 1 2 (江苏大学1.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01;2.附属人民医院,江苏镇江212002) [摘要]目的:通过方法学试验对葡萄糖脱氢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方法进行评价。方法:用已建立的方法进行重 复性试验、回收试验、干扰试验、线性范围试验,并和HK法进行比较。结果:重复性试验批内CV值为1.33%,批间 CV值为1.42%,总CV值为2.01%;回收试验中回收样品I、Ⅱ、Ⅲ的回收率分别为105%,93.91.4%,平均为 96.6%;干扰试验表明一般浓度的抗凝剂、防腐剂、尿酸、,与HK法比较 其相关性为Y=1.038X-1.172,r=0.994;。结论:[关键词]方法学评价;[.1]A[文章编号]1671-7783(2006)04-0301-03 Evaluationofglucosedehydrogenasemethod fordeterminationofserumglucose ZHOULi2ping,JIANGXu2gan,XU2jun 1 1 2 (1.SchoolofMedicalTechnology,JiangsuUniversity,ZhenjiangJiangsu,212001;2.theAffiliatedPeople′sHospitalofJiangsuUniversity,ZhenjiangJiangsu,212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Glucosedehydrogenase(GDH)methodfordeterminationofserumglucosewase2valuatedthroughmethodologytest.Methods:Iteration,recovery,interfereandlinelytestweretriedbyanestablishedway,andalsocomparedwithHKmethod.Results:Within2runCV、day2to2dayCVandtotalCVwere1.33%、1.42%and2.01%respectivelybyiteranttest;averagerecoveryratewas96.6%;anticoag2ulant、septic、uricacidandbilirubinunderacertainconcentrationalsodidnotinterferewiththeglucosere2sultinthismethod.ComparedwithHKmethod,thepertinencewasY=1.038X-1.172,r=0.994.Thelinearitystudiesshowedthemethodwaslinearupto20mmol/L.Conclusion:Glucosedehydrogenasemeth2odwasaperfectwayfordeterminationofserumglucose. [Keywords]methodevaluation;glucosedehydrogenasemethod;glucose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是临床生化 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工作。目前用于临床血糖 [1] 测定的主要方法是酶法,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oxidase,GOD)法以其经济、实用而作为血糖测定的常规方法,己糖激酶(hexokinase,HK)法以其高准确度和高精密度而作为血糖测定的参考方法。GOD法的测定原理为 β2D2葡萄糖+O2H2O2+42AAP+酚 GOD 其颜色的深浅和葡萄糖含量成正比。 GOD法作为血糖测定的常规方法,第一步反应相当特异,GOD仅作用于β2D葡萄糖,特异性很高,由于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特异性较差,可作用于血中其他过氧化物,使结果偏高。 HK法的作用原理为: 葡萄糖+ATP HK 葡萄糖酸+H2O2G262P+ADPG262GA+NADPH POD G262P+NADP + G262PDH NADPH在340nm处光密度与血糖浓度成正比。 [基金项目]镇江市科技计划社会发展资助项目(SH2005028) [作者简介]周丽萍(1968-),女,江苏宜兴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学与研究。 302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第16卷 HK特异性低,不仅作用于葡萄糖,也作用于其他单 糖生成相应的62磷酸衍生物,但由于62磷酸葡萄糖 脱氢酶(glucose262phosphatedehydrogenase,G262PDH)的高度特异性,选择性地作用于G262P,结果 司;HK法测血糖试剂盒购自复旦张江科技发展有 限公司;80mmol/L葡萄糖标准液等其他试剂均为国产试剂。1.2方法 HK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 [8] 十分准确,一直作为血糖测定的参考方法。 以上两种测定血糖的方法均需两种酶的参与,自从Merck公司制备了纯度较高的葡萄糖脱氢酶 (glucosedehydrogenase,GDH,EC1.1.1.47),就建立起了具有高度特异的测定葡萄糖的GDH法。 ++ GDH能特异的催化β2D葡萄糖和NAD(NADP)生成D2葡萄糖酸内酯和NADH(NADPH)。 +β2D2葡萄糖+NADD2葡) [2] 报道的方法操作。 1.2.1重复性试验按NCCLS评价要求选择含量为6.7mmol/L的标本三份,20次,另,,连续20天,将GDH法按梁志超等 [9] DH NADH(nm处增高的光密度可 2、无溶血、无脂,用GDH法测定求得血糖浓度,2.2mmol/L的血糖浓度备用。 基础样品:血清0.9ml+0.1ml生理盐水回收样品1:血清0.9ml+0.01ml80mmol/L葡萄糖标准液+0.09ml生理盐水 回收样品Ⅱ:血清0.9ml+0.06ml80mmol/L葡萄糖标准液+0.04ml生理盐水 回收样品Ⅲ:血清0.9ml+0.09ml80mmol/L葡萄糖标准液+0.01ml生理盐水 每份样品作双份检测,结果取平均值。1.2.3干扰试验采用NCCLS关于干扰试验评价方法,取血糖浓度为6.7mmol/L的血清分成8份,2份分别加入抗凝管与非抗凝管中,其余6管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0mg/L,60mg/L和100mg/L的尿酸样品及终浓度为10mg/L,30mg/L和50mg/L的胆红素样品,用GDH法测定血糖浓度。1.2.4方法比较试验收集无溶血、无脂浊、无感染病人的血清标本20例,分别用GDH法和HK法做双份测定血清葡萄糖含量,记录并计算两法的测定结果。1.2.5线性范围试验80mmol/L葡萄糖标准液用生理盐水分别稀释成浓度为0,2.5,5,10,15,20,30和40mmol/L的葡萄糖应用液,用GDH法测定反应产物光密度。以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以其对应的光密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2结果2.1重复性试验 以对该酶(GDH)活性或其底物(葡萄糖)进行定量分析。用GDH法测定葡萄糖,不仅特异性高,且只需GDH一种酶参与,一步完成,用NAD作为辅酶的酶促效率尽管低于NADP,但NAD远比NADP价格便宜,也不影响其最终结果,因而被人 + + + + 们广泛接受和应用 [3] 。 GDH法目前被大多数人认为可以作为血糖测 定的参考方法,与GOD法和HK法比较,以其更简便、准确、经济而在国外被广泛应用 [4] ,但在我国由 于目前没有自主生产的GDH纯酶制品至今未推广使用。国外研究者主要从牛的心脏以及多种微生物的发酵、分离获得GDH。枯草芽孢杆菌来源的GDH以其产酶量高、纯化方便而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和应用。为了获得高产量的GDH,我们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从枯草芽孢杆菌成功克隆到GDH基因,转化至大肠杆菌进行表达 [5] ,并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获 [6] 得了较高活力的GDH ,为自主开发GDH提供了 技术储备。我们利用酶促反应动力学原理,按照连续监测法的要求,建立了快速、简便、结果可靠的。本研究采用美国临床 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评价方案对葡萄糖脱GDH活性的连续监测法 [7] 氢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进行初步评价以确定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地位。1材料和方法1.1材料 血清标本来自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18~70周岁的门诊及住院病人;葡萄糖脱氢酶(EC1.1.1.47,fromBacillusmegaterium)、NAD购自Sigma公 + 批内CV值为1.33%,批间CV值为1.42%,总 CV值为2.01%。该结果 第4期周丽萍,等.葡萄糖脱氢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的方法学评价303 2.2回收试验 回收数据见表1。 表1回收试验的数据处理 样品基础样品回收样品Ⅰ回收样品Ⅱ回收样品Ⅲ平均回收率 测得浓度 1.612.456.108.19 mmol/L 方法测血糖随机误差的大小,在测定过程中尽量排除由于仪器、温度、试剂、标准品缺乏稳定性等因素,保持吸量、计时、混匀等操作的一致性,以排除这些因素带来的随机误差;回收试验用于测定实验方法的比例系统误差,这种误差常随分析物的浓度增加而增加,常因样品中其他物质与分析物竞争分析试剂并与之反应而引起。回收试验是发现分析方法比例系统误差的有效评价方法,通过测定GDH法测血糖的回收率,,;,产生的误差是恒定系统,误差的实际大小随干扰物的浓度而异。常以偏差(Bias)作为统计量,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其值为干扰样品测定值与基础样品测定值之差;方法比较试验是用两种方法同时测定一批标本计算出两种方法间测定结果的差异,以此来估计被评价方法在实际测定病人标本时可能引入的总系统误差的水平,本实验以HK法测血糖的参考方法做对比来评价GDH法测定血糖的总系统误差。在方法比较试验中,相关系数(r)可作为被评价方法可否被接受的一项统计学指标,只有当r≥0.975才能说明两者的相关性良好。 运用以上方法学评价方案评价葡萄糖脱氢酶法测定血糖浓度,结果提示:GDH法可以作为临床血糖测定的方法,结果可靠,抗干扰能力强,完全能满足临床血糖检测的要求。[参考文献] [1]林其燧,文庆成.临床化学诊断方法大全[M].北 回收浓度 -0.844.496.58 加入浓度回收率(%) -0.84.87.2 -10593.591.496.6 如表1所示,计算回收样品Ⅰ、Ⅱ、Ⅲ的回收率分别为105%,93.5%和91.4%,平均为96.6%2.3,100mg/L以下、胆红素浓度在50mg/L以下和加入一般浓度的抗凝剂、防腐剂时,Bias 对1.2.4测定结果分别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其相关性为Y=1.038X-1.172,r=0.994,n=50。说明两法的相关性良好。2.5线性范围试验结果如图1,由图可知,葡萄糖浓度在20mmol/L以下呈现良好的线性,该浓度覆盖临床上的参考值和常见疾病的医学决定水平 ,因此可以满足临床检验的需要。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78-184. [2]BanauchD,BrummerW,EbelingW.Aglucosedehy2 drogenaseforthedeterminationofglucoseconcentrationsinbodyfluids[J].ZKlinChemKlinBiochem,1975,13(3):101-107. 图1GDH法测定血糖浓度的线性范围试验 [3]周丽萍,朱晓丽.葡萄糖脱氢酶的研究进展[J].江 3讨论 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14(2):174-176. [4]SundaramPV,BlumenbergB,HinschW.Routineglu2 cosedeterminationinserumbyuseofanimmobilizedglucosedehydrogenasenylon2tubereactor[J].chem,1979,25(8):1436-1439. [5]周丽萍,赵燕,王卉放,等.枯草芽孢杆菌葡萄糖脱 Clin 临床生化检验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是临床生化 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基础工作。当建立一个新的方法,应对它们的技术性能做出评价,以便科学地选择和利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2CLS)制定了一套评价方案,能客观而正确地对方法的技术性能做出评价。重复性试验的结果反应各次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用于客观评价GDH测定 氢酶的克隆和表达[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14(1):7-10. (下转第316页) 316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第16卷 科杂志,2004,25(2):77-80. [2]岳林先,邓立强,刘军,等.前列腺外周带血流高阻力 更清晰。 仅根据二维图像有时较难对PC做出诊断,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更有利于PC的检出。由于前列腺是少血供器官,经腹壁探头由于距离远,彩色血流显示往往不够清晰,经直肠探头由于距离近,探头频率高,CDFI与PDI显示清晰,更易对病变性质做出准确的判断。CDFI和PDI对于PSA异常升高的患者检查前列腺癌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血流的显示使其敏感性增加了3~4倍。多数前列腺癌起源于外周带,如此区域内病灶或其周围血流信号增加,血流速度加快或阻力增高,癌,可进一步进行穿刺活检。 MRI扫描,学方法,[11] 段。动态对比增强MRI因能快速显示前列腺增强类型及有关肿瘤血管情况而被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但有时对良性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仍有一定困难,而且造影剂费用昂贵,有过敏可能,不适宜作为常规筛查手段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CT平扫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基本无帮助,不能用于诊断A、B期前列腺癌,但可用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动态增强CT可能有一定意义,但也通常不作为诊断前列腺癌首选的检查方法。 综上所述,由于TRUS安全、准确、无痛苦、不需特殊准备、重复性强,较CT、MRI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更易让病人接受,同时TRUS清晰度高,能清晰显示前列腺内部细小病变,明显优于经腹超声,结合CD2FI与CDE以及DRE与PSA测值可对病变性质做出 [10] 指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4,6(3):133-135. [3]刘跃新,焦志友,陈山,等.腔内超声图像对前列腺 增生诊断标准的初步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7,13(8):43-45. [4]RoehrbomCG,McConnellJD,LieberM,etal.Serum prostate2speceficantigenconcentrationisapowerfulpre2dictofacuteurinaryandneedforsurgeryinprhyperplasiaPLESSoup[JU(3):473-480. [],顾文涛.临床特种检验医学[M].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7. [6]杨全成,李凯,张晓光,等.f/T2PSA比值和PSA密度 对TPSA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2):188-190. [7]CraigM,GerardJ,AlanW,etal.Contemporaryuseof complexedPSAandcalculatedpercentfreePSAforearlydetectionofprostatecancer;impactofchangingdiseasedemogaraphics[J].Urology,2001,57:1105-1111. [8]刘红君,王佳丽,郭丰富.PSA的临床应用[J].牡丹江 医学院学报,2005,26(5):54-56. [9]SpitzJ,EnzmannT,MullerW,etal.Estimationoftoal PSAwithaSupersensitivePSA2assayduringneo2adju2vant2chemotherapyofprostatecancerbeforeradicalre2sectionofprostate[J].AnticancerResearch,1999,19(4A):2637-2640. [10]SauvainJL,PalascakP,BremonJM.PowerDopplerul2 trasonographyandhypoechoicnodulesoftheperipheralprostate:perspectivesandlimitations[J].JRadiol,1997,78(7):1-7. [11]蒋学祥,王霄英.国内前列腺癌的MRI和fMRI研究 更准确的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是目前诊 断前列腺疾病的首选方法。[参考文献] [1]孙颖浩.我国前列腺癌的研究现状[J].中华泌尿外 评价[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8):1149. [收稿日期]2006-09-19[本文编辑]陈海林 (上接第303页) [6]周丽萍,姜旭淦,徐顺高,等.重组葡萄糖脱氢酶基因 [8]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2版. 的表达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15 (4):291-293. [7]姜旭淦,周丽萍,徐顺高,等.葡萄糖脱氢酶连续监测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248-250. [9]梁志超,刘敏,王毓三.血清葡萄糖的葡萄糖脱氢 酶测定法[J].临床检验杂志,1996,14(1):20-21. [收稿日期]2006-06-15[本文编辑]汪玉芳 法的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14(6): 536-537.

260 评论

张先生899547

关于近代中国公路研究的学术史梳理,目的在于陈明既有公路研究在理论,内容或方法上的局限,突出湘川公路及其历史记忆所呈现的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220 评论

shaohongxing

(一)科研类1、《汉魏六朝文艺心理学》(独著),北岳文艺出版社1992.2、《瓶中审丑》(独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3、《心哉美矣——汉魏六朝文心流变史》(独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4、《东方情结——东方文学与中国》(独著),海南出版社1993.5、《非性文化的奇花异果——中国古代性观念与中国古典美学》(第二作者),巴蜀书社1995.6、《爱欲人格》(独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7、《臣妾人格》(独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8、《生命的光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论》(合著),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9、《乱世苦魂——世说新语时代的人格悲剧》(独著),东方出版社1998.10、《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独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11、《李建中自选集》(独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12、《东方文化与现代化》(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13、《日月清朗,千古风流——〈世说新语〉》(第一作者),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14、《玄学与魏晋社会》(第一作者),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15、《古代文论的诗性空间》(独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16、《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研究》(武汉大学学术丛书,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7、《中国传统文化人格丛书》(主编),东方出版社200918、《阳阴之间:臣妾人格》(独著),东方出版社200919、《中国古代文论范畴发生史丛书》(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20、《魏晋人:弄狂以流悲》(独著),东方出版社201121、《百年龙学的时序与通变》(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22、《龙学档案》(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23、《批评文体论纲》(武汉大学学术丛书,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24、《体:中国文论元关键词解诠》(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二)教学类1、《卓有成效的课堂管理》(译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2、《中国古代文论》(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中国文化概论》(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4、《中国文化与文论经典讲演录》(大学名师讲课实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文心雕龙讲演录》(大学名师讲课实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湖畔之舞》(散文集),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7、《中国文学批评史》(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8、《中国文学批评史》(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9、《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10、《中国大百科全书》(参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11、《文学理论导引》(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古代诗歌精萃鉴赏辞典》(参编),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13、《文心雕龙学综览》(参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4、《中国文化概论》(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5、《中国文化教程》(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一)科研论文1、《论灵感的静态特征》,《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4.2、《需求与满足——论文学活动中的拓扑心理学》,《批评家》1987.5.《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7.8.全文转载。3、《晚清小说理论中的心理学思想》,《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3.《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9.全文转载4、《论魏晋六朝作家“人心”与“文心”的分裂》,《文学评论》1989.5.《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89.12.全文转载;《文史知识》1990.1.摘要5、《论魏晋六朝的畅情美学》,《华中师大学报》1989.9.6、《王充文艺心理学思想初探》,《社会科学研究》1990.2.7、《“才性”刍议》,《四川大学学报》1990.3.8、《〈金瓶梅〉性目的论初探》,《江淮论坛》1990.5.《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1.2.全文转载。9、《古典文学研究的心理学视角》,《古典文学知识》1990.6.10、《心物:汉魏六朝文艺心理学之纲》,《学术月刊》1991.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1.7.全文转载。11、《论〈金瓶梅〉中的财与色》,《思想战线》1991.1.12、《哀乐论──汉魏六朝创作心理研究》,《华中师大学报》1991.2.13、《从品评才性到精析文心》,《社会科学研究》1991.2.14、《〈金瓶梅〉“德色”论》,《中国文学研究》1992.1.15、《〈世说新语〉:魏晋名士心态录》,《文史知识》1992.1.16、《〈淮南子〉文艺心理学思想初探》,《漳州师院学报》1992.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2.10全文转载。17、《心论与文论》,《学术研究》1992.2.18、《“声无哀乐”新解——论嵇康音乐心理思想》,《思想战线》1992.3.《中国文学年鉴》1993年号摘要发表19、《老树如何放新花──论古代文学研究的现代转换》,《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1.20、《中国古代文论的艺术心理学价值》,《唐都学刊》1993.3.21、《学术研究的转型》,《读书》1993.4.22、《晚清小说研究的文化视角》,《第34届国际东方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大学1993.9.23、《中国古代美学家的“生存问题”》,《文艺理论研究》1994.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4.4.全文转载。24、《从“金瓶梅现象”到“贾宝玉情结”——中国古代性观念的美学嬗变》,《华中师大学报》1994.4.25、《中国古代鉴赏心理学论纲》,《学术研究》1994.5.26、《新潮与传统——关于儒学文化的现代思考》,《南方文坛》1994.5.27、《中国文论的世纪性回顾与展望》,《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3.28、《文学史方法的历史与新方法的诞生》,《河北师大学报》1995.3.29、《自卑与超越——司马迁悲剧心理探幽用》,《唐都学刊》1995.4.30、《文学史研究的拓荒之作》,《民族文学研究》1996.1.31、《魏晋文学的人格生成》,《文学评论》1996.2.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第2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2、《转型时期的才性理论──刘劭〈人物志〉研究》,《苏州大学学报》1996.3.《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研究》1996.4.全文转载。33、《解剖自我》,《当代作家》1996.5.34、《建安七子论》,《中国文学》1997.3.35、《试论刘勰的人格境界与〈文心雕龙〉的人格理论》,《学术月刊》1993.3.《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7.8全文转载。36、《试论陶诗的人格精神》,《华南师大学报》1997.6.《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8.5.全文转载。37、《文心“动静”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18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38、《中国传统文化人格与现代社会转型》,《第35届国际东方学研讨会论文集》,布达佩斯1997.8.39、《试论西晋诗人的人格悲剧》,《社会科学战线》1998.2.《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8.9.全文转载。40、《论魏晋人格的虚静与躁动》,《湘潭师院学报》1998.4.41、《〈庄子〉人格理想与魏晋文学的人格起点》,《华中师大学报》1998.5.42、《中国古文论诗性特征剖析》,《学术月刊》1998.10.《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1999.2.全文转载。43、《断裂与重铸──汉魏之交的文学与人格》,《中国雅俗文学》第1 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12.44、《玄学人格与玄言诗》,《江海学刊》1999.1.45、《魏晋诗人的死亡意识与生命悲歌》,《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1.46、《臣妾人格与文学》,《东方》1999.2.47、《试论〈文心雕龙〉的思想史价值》,《文心雕龙研究》第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48、《本世纪魏晋思想研究的两次高潮》,《东方文化》2000.1.49、《王国维的人格悲剧与人格理论》,《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1.50、《文果载心,余心有寄》,《理论月刊》2000.1.51、《魏晋时期儒家人格的玄学化历程》,《华中师大学报》2000.4.《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研究》2000.10.全文转载。52、《现代化与都市人格》,《中国现代化与深圳跨世纪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6.53、《魏晋文学的人格承担》,《第36届国际东方学研讨会论文集》,蒙特利尔2000.8.54、《辨体明性——关于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特征的现代思考》,《华中师大学报》2001.2.《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2001.8.全文转载。收入《古代文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8.55、《诗性传统的断裂》,《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19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3.56、《魏晋玄学在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思想国院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10.57、《神女与寡妇——关于魏晋文学女性形象的文化思考》,《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2.《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4.摘要58、《原始思维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文艺研究》2002.4.《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6.“论著精华”选登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59、《儒道释文化的诗性精神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文艺理论研究》2003.1.60、《中国文学思想的言说方式》,《中华读书报》2003.5.761、《摄影文学的文学性》,《中国艺术报》2003.11.2062、《反(返)者道之动》,《文学评论》2004.4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文学年鉴(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学科发展状况·文学”专栏收录《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5.“论著精华”选登《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11全文转载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第5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63、《高天厚土水长流——古代文论的诗性空间》,《江苏大学学报》2004.464、《从寄生到弥漫——中国文论批评文体原生形态考察》,《华中师大学报》2004.565、《论〈文心雕龙〉的诗性智慧》,《长江学术》(第5辑),2004.566、《技术理性时代的“泛文学化”回归》,《襄樊学院院学报》2004.667、《思之诗——汉语批评的隐喻性生成》,《文艺争鸣》2004.668、《技术理性时代汉语文学的命运》,《社会科学报》2004.7.22《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9全文转载69、《陈寅恪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承担》,《江汉论坛》2004.970、《一言以蔽之——论古代文论思维方式的整体浓缩性》,《光明日报》2005.2.471、《终日言,而未尝言也——中国诗性文论语言观刍议》,《郧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报》2005.272、《文之为德也大矣——关于“文”的现代思考》,《湛江师院学报》2005.473、《周易与中国文论的诗性之源》,《江海学刊》2006.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6全文转载74、《中国文论:说什么与怎么说》,《长江学术》2006.1《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6.6全文转载75、《二十四诗品:中国文论的诗眼画境》,《郧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报》2006.176、《论中国古代文论诗性与功利性的契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277、《文备众体:中国古代文论的言说方式》,《文艺研究》2006.3《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8全文转载78、《古代文论批评文体的文学性生成》,《三峡大学学报》2006.479、《中国古代文论的叙事性言说》,《福建论坛》2006.1080、《界域·声色·体势——刘勰“文”论的文章性生成》,《复旦大学第二届中国文论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1281、《借他人主脑走麦城——张艺谋大片批判》,《探索与争鸣》2007.182、《破体:中国文学批评的文体传统及演变规律》,《襄樊学院学报》2007.383、《两爻之间的诗性诉求——以周易、老庄、孔孟的诗性言说为中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584、《古典批评文体的现代复活》,《中山大学学报》2008.1《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5全文转载85、《现代批评文体:在“西就”与“东归”之间》,《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186、《文学与批评: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以几部经典作品为例》,《文艺争鸣》2008.387、《论中国诗性文论的文字之根》,《社会科学》2008.488、《古代文论诗性言说的生成语境和主体用心》,《江汉论坛》2008.489、《民间文学中的“误解”与“话语较量”》,《中州学刊》2008.6《新华文摘》2009.6全文转载90、《尊体·破体·原体——重开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理路和诗径》,《文艺研究》2009.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9.5全文转载91、《论古代文论批评文体的无体之体》,《文学评论》2009.292、《古代批评家的文体》,《光明日报》2009.2.2393、《刘勰“体乎经”的批评文体意义》,《清华大学学报》2009.494、《汉语批评的文体自由》,《江汉论坛》2009.8《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1全文转载95、《笔谈:汉语批评的文体问题》(主持人),《江汉论坛》2009.896、《依经立义:作为中国文论研究方法的建构》,《思想战线》2009.6《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0.4全文转载97、《中国文论话语重建的可行性路径》,《文史哲》2010.1《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10.2全文转载98、《“忘”生“梦”死——从“庄周梦蝶”看庄子的生死观》,《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0.199、《刘勰的和声型话语模式》,《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30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4100、《娱思的文体:宇文所安批评文体的中国启示》,《中外文学与文论》第19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6101、《道可道,如何道——刘勰文学思想的本原之“道”与言说之“道“》,《中国文化研究》2010秋之卷102、《文体学研究的路径与前景》,《江海学刊》2011.1《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6全文转载103、《中国古代文体学的本体论价值》,《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4104、《批评文体的“第二形式”》,《文学评论》2011.5《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2.1全文转载105、《中国古代文体学范畴的理论谱系》,《北京大学学报》2011.6107、《刘永济与珞珈龙学》,《中国文化研究》2011冬之卷108、《龙学的困境——由“文心雕龙文体论”论争引发的方法论反思》,《文艺研究》2012.4109、《凡客的咆哮:新媒体时代的批评文体》,《学术论坛》2012.4110、《词以通道:轴心期中国文化关键词的创生路径》,《社会科学战线》2013.4111、《文学是文体的艺术——汉语文体学理论重构与韦勒克文体学思想》,《学术研究》2013.5112、《汉语文体学研究的现代西学背景——基于文体与语言之关系的考察》,《社会科学》2013.12《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4.3全文转载113、《经学视域下中国文论关键词之词根性考察》,《武汉大学学报》2014.1《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4.5全文转载114、《中华元典关键词的原创意蕴与现代价值——基于词根性、坐标性和转义性的语义考察》,《江海学刊》2014.2《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14.4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9全文转载115、《关键词研究:困境与出路》,《长江学术》2014.2《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4.8全文转载116、《“观”之神秘性探源》,《社会科学》2014.10(二)教学论文1、《〈琴赋〉一曲尽雅声》,《名作欣赏》1990.6.2、《枣肉与橄榄——〈金瓶梅〉鉴赏心理探幽》,《名作欣赏》1991.5.3、《魏晋人的哭》,《名作欣赏》1993.4.4、《文艺批评的本土资源》,《文艺报》2003.3.29.5、《文艺理论教材建设的本土化思考》,《三峡大学学报》2003.56、《借石攻玉,依经立论——中国古代文论教学方法新探》,《郧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7、《古代文论教学的当代视野》,《中国大学教学》2009.58、《大学讲坛上的〈文心雕龙〉传播》,《中国大学教学》2011.19、《论〈文心雕龙〉“青春版”之创造》,《中州学刊》2011.110、《新奇考卷:变“三写”为“三创”》,《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2.111、《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评价机制研究(笔谈)》,《长江学术》2012.2

147 评论

hansile2002

铁路作为历史上最有进步性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铁路能够加速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乡村地区的城市化。清末民国时期,国人对修建铁路的看法并不一致。人们对铁路这种新生事物的接纳,也经历了一个过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清末特殊的时代背景与铁路

中国是自19世纪起,随日本及印度之后的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也是亚洲范围内受西方“路款资助”最多的国家。从清末鸦片战争之后,传入中国人耳畔的不仅仅有洋人的枪炮和军事能力如何强盛一说。诸如“西方国家先进的经济法律和器物制度”等等消息均不胫而走,广泛传扬在了宫廷和巷弄之间。

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为了向清政府宣扬建设铁路的利好。特意在北京宣武门外自资修建了一条一里长的“迷你铁路”,以供清廷参观。《清稗类钞》记载,“英人杜兰德与同治乙丑七月,以长可里许小铁路一条,敷于京师永宁门外之平地,以小车驶其上,迅疾如飞。”

时人对新鲜的火车十分感兴趣

这等新奇的玩意的确引起了大臣和街坊们的好奇不假,可在当时国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百姓们多多以敏感的态度对铁路的出现表现出怀疑和惊讶。文献记载,时清人对火车“诧为妖物、视若蛇行”,且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社会骚动。就这样,朝廷赶忙役使衙门派人拆除了该铁道,这才使风波最终平息。

二、铁路的发展和引发的连带效应

我国第一条真正运营的铁路,是在光绪二年(1876年)在上海通行的吴淞铁路。虽然此条铁路确为英国怡和商行在未经中央首肯的情况下擅自铺设的,但它在朝野上下激起的反馈却真真正正地刺激了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

风情画:吴淞铁路开通盛况

顾名思义,吴淞铁路就是由上海通往吴淞的一段短途铁路,全长不过14公里而已。在知悉吴淞铁路通车运行的现实之后,清政府官员立马形成了两派对立的势力。其中有一派是倡议接受铁路建设的,甚至还要进一步引进西方的工厂和机械,扩大同洋人的合作,这一派人就是我们熟悉的洋务派。而在朝中的大多数人,由于出于不同的原因考虑,多选择加入保守派的阵营中抵制新鲜事物的发生。

1881年,在奉行“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李鸿章一度的坚持之下,清廷终于让步。这一年,由河北省唐山通向胥各庄的唐胥铁路正式开始铺设了。为了获取唐山煤矿的经济效益,清廷准许李鸿章聘请英国工程师金达尔作为负责监督铁路修筑的总工程师,项目任务的总承包商则选用清廷控制的开平矿务局。

工人们在开平矿务局干活

起初,在铁路试运行的过程中,唐胥铁路上跑起来的火车都是由马和骡子等牲畜拉运的。这是李鸿章为了避免引起“官怒民怨”所采取的折中手段。后来,在英、法、俄、日等多国资本渗透到中国国内的时候,“加速建设符合现代性要求的铁路”便被提上了日程来。

利用外国资本修筑铁路,固然是一件十分有利的好事。因为这些先进国家不仅仅有发展了数十年铁路后积累下的宝贵经验,而且还有着一大批精通专业技能的相关人才。通过雇佣或借贷外国资本,可以使清政府免于走西方世界走过的老路,这是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种“权宜之计”。

河南汴洛铁路建设中的工人们

不过,在外国资本流入中国的过程当中,同样也发生过许多不让人愉快的事情。例如在1898年同德国签订的租约中就规定了,允许德国在山东省境内修筑胶济铁路。但是,在铁路沿线30华里内的采矿权都要因此而归属于洋人。同样,中国同俄法等国签订的租约,敦促法国修筑链接云南和印度支那的滇越铁路的同时,也要将沿线资源的归属权和土地开发权归给洋人。

胶济铁路沿线旧址

三、号召“收回路权”对铁路发展的影响

在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后,从上层官宦到士绅平民,有越来越多的人都看到了朝廷的腐败不堪和清政府的落后守旧。铺设铁路的提议,由一开始的不被社会广泛接受,一时间转换成为了人们竞相追逐的时尚。大体上,从甲午战争之后,清末的铁路新政经历了“合股官营、全权商办与路权国有”三大阶段。

第一大阶段我们刚刚已经提到过了,就是吸引外资合股,以官府的名义去修建铁路。这一阶段大概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提出设想,直到20世纪初左右进入平缓。有的同学要问了,既然有商办铁路的可能,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允许外国人在我们的国家帮我们建设铁路呢?就像今天,我们聘请外国公司为我们架设楼宇一样。

京汉铁路的汉口大智门车站

铁路运营的问题不比普通的建筑。铁路的运营不仅仅意味着整个国家的经济会因此被盘活,而且更意味着国家的国防和军事战略统统都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因此不可能将全部工程都委托于外人。合股官营已经是在清政府“行有余力”的情况下,对洋商作出的巨大让步了。

第二阶段,以清政府在1904年推行的号召民间团体出资商办铁路的诏令为代表。此令推行不久,就即刻引来了士绅和地方财阀的关注。但是,这种看似是在“放权”和吸纳资本的手段,在实行不久就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老照片:清末民初的中国铁路交通

中国社会在彼时还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财富和资金并没有在少数怀有热情的平民中大量流动。而修建铁路对于他们来说,则是一件“言之轻而易举,行之高不可攀”的大事。所以,政府在真正将办理此事的希望委托给社会的时候,却又看到了社会和民众的无力。

第三阶段对于收回路权和铁路国有政策的坚持,则是在清朝最后几年中发生的事情。清政府认为,在建设铁路的问题上再也不能依赖平民,而是应当将下放至各地的建设权收回,并雇佣西洋工程师来继续修建。

民间对此多表示反对意见,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华之后,全民上下对于洋人、洋货的愤恨已经到达了极点。因此清政府便无力推行他的计划,甚至由民间自发兴起的“保路运动”,在某种程度上还刺激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

文史君说:

铁路作为现代国家交通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被人称为“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工具”。因为它能够给民众以直接的视听刺激和感官刺激,同时还极大地改变了农业社会的定居方式。清末民国的铁路建设对于我们的国家来说也是如此。瓷儿还是认为,无论在近代关于铁路建设的争论中得到的分歧有多么巨大、开支和用度有何等困难,铁路建设总是越早越好的。铁路建设十分符合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商业规律,因为它能够在陆地上起到沟通全局的作用。在今天,中国的“高铁速度”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领头羊。和清末时期我们的积贫积弱相对比,中国的强盛是值得所有人骄傲的!

参考文献:

葛玉红:《清末铁路:社会嬗变的推进器》,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萧功秦:《清末“保路运动”的再反思》,战略与管理,1996年12月刊

(作者:浩然文史·瓷国垃圾堆)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356 评论

dongdongth

中国公路特点

一普遍性

要想富先就修路,在改革开放时期这句话一直提醒我们要注重交通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的公路遍布全国各地,在海拔3000到5000米的青藏高原也能实现公路的普及,很好的证明了我国铁路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

二 经济性

在我国公路发展历程同时见证着我国经济发展,正是因为公路的修建,全国合个地区连接在了一起,经济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起色。在北方能吃上新鲜的荔枝菠萝蜜,在南方能吃到新鲜的蔬菜,这些都是公路带来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

三科技性

在公路的修建上,我国创新的使用了水泥碎石路面和砂石路面使公路的坚固程度和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同时还有一套完整的公路保养方案,如:种植防护林,对路基番浆进行换土,破解地方及时用沥青填补等。这里的每个方便都体现了我国公路的超前性和科技性

269 评论

相关问答

  • 江苏科技大学高质量论文

    公开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30余篇,代表论文:赵霞,Whorf意义观对Halliday意义理论的启示《外国语》,2010年第6期(cssci,外语类核心期刊

    音为爱89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关于江苏科技大学文章

    苏科技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

    meisha2345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江苏大学学报是核心吗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

    hylandstar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江苏大学学报2020年11月

    1、办学起点高,综合实力较强2001年8月,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为了江苏大学。学校虽然并不是211、985和双一流高校,但在2

    颜庄小店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好吗

    很好吧,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嘛

    暖暖冬日小兔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